DB35/T 1830-2019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DB35/T 1830-2019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5/T 1830-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1M
标准类别:地质矿产标准
资源ID:198984
下载资源

DB35/T 1830-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5/T 1830-2019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地类用途,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开展废弃矿区综 合治理。确定应造林复绿的废弃矿区及采矿终了场地,其植被恢复应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和开采破坏程 度,采取不同的植被恢复措施,确定不同的植被覆盖率,修复生态环境。

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位于“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视觉污染严重的废弃矿区, 应采取工程措施,开展平面和立面立体复绿;其余区域的废弃矿区,其植被恢复措施应以“隔绝人为再 次破坏,提供自然恢复基础条件”为主

以生态恢复为目的,应用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优先采用本土物种,迅速恢复废弃矿区 植被,辅以科学管护,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

DB43T 1711.3-2019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程验收规范 第3部分:护栏、隔离和其他交通安全设施植被恢复的景观效果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DB35/T18302019

采取自然恢复的废弃矿区,其植被被扰动区域应采用铁丝网等封禁措施,其进出矿区的行车通 以封堵,以隔绝人为或牲畜破坏

6.1缓坡地及台地处理

平均坡度25°以下的坡地为缓坡。废弃矿区场地应进行平整,并根据当地条件确定覆土厚度,同时 辅以排水措施。

6. 2 采坑、凹陷区处理

对应恢复为林草地的采坑、凹陷区应采用回填方式,将大块岩石堆放于底层,小块岩石堆放上层, 堆一层压实一层,表层采用客土覆盖,

平均坡度25°以上的坡地为陡坡。 不得存在尖角、负角度岩土块,清理规整后的坡面 应有利于植被攀附。陡坡削坡开级每级的坡度和高度根据具体立面复绿工艺确定。

在削坡开级的基础上,根据防暴雨标准取10a一遇24h最大降雨量、地表径流量、坡度和坡地 情况,进行确定,

6. 4. 2 规格要求

汇水面积小于5hm时,截水沟的深度30cm60cm、宽度40cm~70cm。汇水面积大于等于5hm 时,截水沟的深度80cm~120cm、宽度80cm~120cm。截水沟断面设计应按照GB/T16453.4的规定 执行。

~50m设置1条排水沟,坡的凹部设置台阶式的

6.5. 2 规格要求

排水沟宽度40cm~100cm、深度40cm~60cm。台阶式的排水沟宽度90cm~110cm、深度80 00cm。排水沟断面设计应按照GB/T16453.4的规定执行。

截水沟和排水沟的交界处设置沉砂池,沉砂池的长和宽为截水沟宽度的1.5倍、深度比截水 0m1.5mo

DB35/T 18302019

DB35/T 18302019

江工后的废弃矿区地土壤质量应达到表1规定的质

表1废弃矿区植被恢复土壤质量指标

上源情况可采用全面客土或局部客土或穴状客士

7. 2. 2 保水改良

对于石质山地等保水不良的废弃地土壤可使用保水剂进行保水改良。

7. 2. 3肥力改良

对pH值过低的废弃地可添加碳酸氢盐或石灰进行土壤过酸改良,对pH值过高的废弃地可 铁、硫磺或石膏进行土壤过碱改良。

应结合植物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和矿区废弃地污染情况,优先考虑选择根系发达、萌芽萌巢力强、 耐干旱、耐重金属毒害、耐贫、生长速度快、能迅速形成植被层起到水土保持作用、改土效果明显的 乡土植物,作为先锋植物。选择原则如下:

DB35/T18302019

草本植物应优先选择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抗逆好的且不与养木树种争肥、争空 间的草种,在村庄或景观区周围可适当配置少量的花卉草种; 灌木植物应优先选择萌芽力强、适应性广的品种,特别要多选择具有根瘤菌,既可提高绿化程 度,文能起到生物改良土壤作用的多年生豆科灌木品种; 藤本植被应优先选择抗性强、生长速度快、攀附能力强的乡土多年生藤本; 乔木植物应优先选择生长迅速、耐贫、抗污染能力的树种; 草本、灌木、藤本、乔木植物的立体配置应充分利用空间生态位,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 使矿区生态恢复得到保证

8. 1. 2主要物种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主要物种参见附录A。

8. 2. 1种子要求

8. 2. 2种子处理

撒播前将种子浸泡6h~12h,滤干水分,将种子、细土、有机肥(细粒)或复合肥 进行混合。

8. 2. 3 播种量

选择草种1~2种,每种草种4kg/667m~8kg/667m。

8. 2. 4 播种时间

适宜秋播的草种宜在8月至10月播种,适宜春播的草利

沿土质坡面等高线开深3cm~5cm、宽8cm~10cm的播种沟,行距15cm~20cm,将处理过的混 合草种均匀混播在沟内后覆土,厚度1cm~2cm

8.2.5.2普通喷播法

对于各类陡坎的边坡可采用普通喷播法,将坡面平整后,将种子、肥料、基质、保水剂和水等按一 定比例混合成泥浆状喷射到边坡上。

8.2.5.3挂网喷播法

对花岗岩、片麻岩、枚岩、石灰岩等母岩类型所形成的不同坡度硬质石的陡坡面,可采用挂网喷 播法,将壤土掺混粘结剂和固网技术,使土壤物料紧贴岩质坡面,并通过有机物料的调配,使土壤固相、 液相、气相趋于平衡,创造草类能够生存的生态环境,以恢复石质坡面的生态功能。

DB35/T 18302019

DB35/T 18302019

8. 2. 6 覆盖无纺布

8. 2. 6. 1规格要求

选择厚度均匀、外观平整、质量15g/m~20g/m、幅宽大于等于3m的无纺布,其拉伸强度应符合 GB/T 17642的规定。

8.2.6.2覆盖方法

潘种后应将无纺布顺坡从上到下覆盖,布与布之间重叠10cm~15cm,四边用长度10cm~15 或竹签固定。苗木出土高度大于等于10cm且超过50%以上时,应掀开未完全降解的无纺布。

8. 3. 1种子要求

应按照GB6141规定的二级以上质量要求,不含被检疫的有害生物对象

按照8.2.2的规定

8. 3. 3苗木质量

应选用品种优良、植株健壮、侧根多、根系发达的容器苗或裸根苗

8.3.4 播种量、栽植密度

以多年生豆科灌木为主,选1~2种,每种2kg/667m~3kg/667m。栽植的密度按植株冠幅大小 确定,株行距以1m~1.5m为宜。

8. 3. 5 播种、栽植时间

在草本植物播种后的翌年3月至5月。

在草本植物播种后的翌年3月至5月

B.3.6播种、栽植方法

可采用种子播种或苗栽植,亦可播种和植苗同时进行。采用种子播种的,将处理过的混 匀撒播在未播种草种的行间,覆土2cm~3cm。采用植苗的应进行挖穴栽植。

7908规定的II级以上质量要求,无检疫性林业有

8. 4. 2种子处理

按照8. 2. 2的规定

8. 4. 3苗木质量

应遵循以下原则选定苗木: 使用GB6000规定的I级苗木; 容器苗执行LY1000的规定:

应遵循以下原则选定苗木: 使用GB6000规定的I级苗木; 容器苗执行LY1000的规定:

DB35/T18302019

优先选用2a~3a生裸根苗或无纺布容器袋苗; 未制定国家或行业、地方标准的树种,可选用品种优良、植株健壮、侧根多、根系发达、无检 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苗木; 针叶树宜选用1a生I级苗,阔叶树宜选用苗高1.5m以上的1a~3a生裸根苗或1a~3a 生容器苗。

8.4.4播种量、栽植密度

.4. 5播种、栽植时间

8.4. 6 裁植方式

采用挖穴造林方式栽植,具体要求应符合GB/T15776的规定。

8. 5. 1 适用范围

坡度大于75°的陡坡。

8. 5. 2种子要求

应按照GB7908规定的II级以上质量要求,无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

应选用品种优良、植株健壮、侧根多、 根系发达的苗

8. 5. 4 种植时间

8.5.5种植方式与密度

8.5.5. 1挖穴载植法

削坡开级时,在级平台挖穴栽植,密度为60穴/667㎡~120穴/667m,每穴栽植4~5株。种 同时点播种子4~5粒。在一般坡地中亦可少量与草种或灌木种混播,

8.5.5.2植生袋法

对于无削坡开级的徒坡,可将预先配好的土、有机基质、种子、肥料等装入聚乙烯网袋中,并 木,袋的规格为33cm×16cm×4cm,沿坡面水平方向开沟,将植生袋吸足水后摆在沟内,压实 U”形钢筋或带钩竹杆将植生袋固定在坡面上。

DB35/T 18302019

在植被恢复区内应长期进行禁止放牧、割草、采挖等一切人为活动,立牌告示等封禁管理,具体按 GB/T15163的规定执行。

对于旱地块或时段,特别在出苗时段,可就近引山泉水喷灌抗旱,促进草本植物的正常生长。

对出苗率低于50%的种草地块,应及时补播草种。对成活率低于85%的种树地块应及时补植,补 应与裁植时的树种基本一致

种植草本植物的,每年3月至4月施肥1次,连续2年,每次撒施钙镁磷肥或复合肥40kg/ 60kg/667m。种植木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的,每年3月至4月施肥1次,连续3年,每次每株施钙 复合肥0.25kg~0.50kg

对萌芽能力较强的树种,因十旱、冻害、机械损伤以及病、虫等危害造成生长不良的,应及时平

加强植被恢复区植物的有害生物定期监测调查,发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应及时预报预警 及早开展防治,减少灾害损失。

植被恢复时选用的种苗严禁携带检疫性或危险性有害生物,进入植被恢复区的种植材料应做好检 疫,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杜绝发生和危害。

根据监测调查发生的有害生物(病虫害)生物学特性和发生程度,采取人工捕杀、灯光诱杀、清除 病虫株(枝)等方法,控制灾害蔓延。

轻中度发生时,可应用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和人工释放天敌等措施进行防治,注意保护好飘 虫、草、捕食螨等有益天敌。

DB35/T18302019

DB35/T 1830201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主要物种

GB/T 15914-2021 蒸汽加热设备节能监测方法废弃矿区植被恢复主要物种见表A.1。

表A.1废弃矿区植被恢复主要物种

DB35/T18302019

表A.1废弃矿区植被恢复主要物种(续)

DB35/T 18302019

表A.1废弃矿区植被恢复主要物种(续》

SL/T 213-2020 水利对象分类与编码总则DB35/T18302019

DB35/T18302019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DB35/T1830—2019 2019年4月第一版2019年4月第一次印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