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地质文化村建设规范.pdf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学会 2020年5月
、地质文化村(镇)概述 (一)地质文化村(镇) (二)基本定位. (三)建设模式 (四)建设流程 二、选点论证. 三、调查评价. (一)特色地质资源调查评价 (二)自然条件调查评价 (三)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调查评价 四、策划设计与产品开发 10 (一)科普解说系统设计 ..10 (二)地学产品开发. 12 (三)人文产品开发 .13 五、建设实施 .14 (一)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14 (二)科普解说设施建设要求 .14 (三)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15 六、申报与评审授牌 .15 (一)申报 .15 (二)评审 15 (三)申报方式与时间. 15
一、地质文化村(镇)概述 (一)地质文化村(镇) 地质文化村(镇)是指依托地质资源票赋,通过深度挖 掘地质科学和文化,将其与乡村、乡镇建设相融合,发展特 色产业和经济,提升乡村、乡镇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形成 的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 (二) 基本定位 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按照“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 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基本定位,将地球故事与村镇历史融 合、农业地质与农耕文化融合、环境地质与村民生活融合, 打造“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宜居宜业新农村、新乡 镇。 1.地质为基。地质资源是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的根基, 地质演化史和人地和谐发展史是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的基 础,地质特色是贯穿地质文化村(镇)建设过程的基调。地 质文化村(镇)建设必须牢固围绕“地质”这个核心路桥工程招标正文,将地 质内容与地质特色贯穿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的始终。 2.文化为魂。以地质文化为主线,通过科普故事、文学 创作、文艺表演等形式把地质文化和乡村文化二者“串起来、 亮出来、用起来、活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地质文化。深 挖包含地球知识、地质精神等在内的地质科学文化,保护和 传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 3.融合为要。地质文化村(镇)建设要实现地质知识与 乡土文化深度融合;实现地质与旅游、文创、农业等产业融
合;实现与美丽乡村建设、宜居示范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 精准脱贫等政策相融合;实现与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和村 民等各类建设力量相融合。 4.惠民为本。本看惠民富民的宗旨,改善村容村貌,实 现环境优美;通过特色农副产品和文创产品销售、发展民宿、 全域旅游等实现农民增收;提升村民地质文化水平,让老百 姓讲自已村上的地质故事,让村民实现物质上富裕、精神上 富有,增强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建设模式 根据村(镇)资源票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发 展状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地质文化村(镇)。现 阶段地质文化村(镇)有“地质+生态旅游”、“地质+生态 农业”、“地质+自然教育”、“地质+生态康养”、“地质 +创新创意”以及“地质+综合服务”六种建设模式。 1.“地质+生态旅游”类 “地质+生态旅游”类地质文化村(镇)是依托地质遗 迹资源、优美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民宿、民 居以及民俗等活动,发展乡村休闲游的村(镇)。 2.“地质+生态农业”类 “地质+生态农业”类地质文化村(镇)是依托优质土 地资源,开发富硒、富锌、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发展特色农 业的村(镇)。 3.“地质+自然教育”类 “地质+自然教育”类地质文化村(镇)是依托地层化
石、地层剖面、地震遗迹、陨石坑、地理界线以及特色动植 物等资源,结合周边乡土文化、红色文化等,开发学生研学 与自然教育、劳动实践等场所,发展自然教育产业的村(镇)。 4.“地质+生态康养”类 “地质+生态康养”类地质文化村是依托温泉(地热) 矿泉、森林等特色资源,升发食、药、用、住等特色产品, 发展生态康养产业的村(镇)。 5.“地质+创新创意”类 “地质+创新创意”类地质文化村(镇)依托村(镇) 在观赏石、宝玉石生产加工与展览销售、地质勘探技术等特 色地质产业方面优势,综合乡土文化等其他资源,大力推进 创新创意产品研发和地质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村(镇)。 6.“地质+综合服务”类 “地质+综合服务”类地质文化村(镇)是综合利用多 种特色地质资源,形成旅游、研学、康养和特色农产品销售 等多元化综合服务产业的村(镇)。 (四)建设流程 地质文化村(镇)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与乡村发 展和国空间规划充分融合的原则,多方统筹协调,实现绿 色可持续发展。其建设流程一般包括选点论证、调查评价、 策划设计与产品开发、建设实施、审报与评审授牌、宣传推 广等6个阶段。 二、选点论证 拟建的地质文化村(镇)应经专业技术人员初步踏勘:
并与当地政府充分座谈和沟通后确定,建设范围可以是自然 村、行政村或乡镇。 拟建的地质文化村(镇)应委托地勘行业队伍或地学专 业机构对村(镇)的直然资源、人文资源、地质环境、基础 设施和人口经济等进行初步调查,并充分结合国土空间规 划、乡村规划等,对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和发展潜力进行 初评,提出可行性建议。 拟建村(镇)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村庄户籍人 口不少于100人。(2)村(镇)域内具有地质遗迹、富硒 富锌优质土地、优质矿泉、地质产业等特色地质资源。(32 村(镇)道路、水电、卫生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或预期在 1~2年内可达到较为完善。 三、调查评价 具备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可行性的村(镇)应委托地 勘行业队伍或地学专业机构对村(镇)及其周边地区特色地 质资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等情况进行综合调 查评价,掌握地质文化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条件,为地质 文化村(镇)的策划设计与建设奠定基础。 (一)特色地质资源调查评价 1.地质遗迹资源 (1)调查目的 查明村(镇)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其科学价值、美学价 值和经济价值,为科普、研学、旅游等特色地质文化产品升 发提供资源基础
特色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采集土壤和农作物样品进行测试, 填写《特色土地资源调查表》(附表2)。 3.地热、矿泉水资源 (1)调查目的 调查评价村(镇)地热、矿泉水资源现状和升发利用潜 力,挖掘可供地质文化村(镇)开发利用的地热、矿泉水或 温泉资源。 (2)调查内容 重点调查村(镇)天然出露泉以及地下热水出露位置、 水量、水温以及用途等,特殊类型矿泉水还需调查特殊离子 含量,查明水资源利用现状,评价不同水资源的可利用方式 及可持续性。 (3)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测试。收集村(镇 及周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水利等相关调查资料,通过野 外补充调查采集水样并进行测试分析,填写《地热、矿泉水 资源调查表》(附表3)。 4.地质特色产业 (1)调查目的 对于具有观赏石、宝玉石生产加工与展览销售、地质勘 深技术等地质特色产业的村(镇),开展地质特色产业调查, 为创建“地质+创新创意”类地质文化村(镇)挖掘可利用 的产业发展资源和创新创意资源。 (2) 调查内容
重点调查村(镇)地质特色产业的类型、规模、发展历 史、特殊工艺流程及上下游产品等,评价地质特色产业的发 展、创新潜力,提出进行地学科普、产业文化升发利用等方 面建议。 (3)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实地调查。收集村(镇)地质特色产业发展 现状资料,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及综合研究,填写《地质特 色产业调查表》(附表4)。 (二)自然条件调查评价 1.自然环境条件 (1)调查自的 掌握村(镇)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和演化历史,挖掘可 供开发利用的优质自然环境,提升地质文化村(镇)吸引力 (2)调查内容 调查村(镇)空气质量(负氧离子浓度)、植被覆盖率、 气象景观(云海、雾淞、冰瀑、星空),评价不同季节的特 色景色优美度和优势特点,提出可供利用的资源特色和时间 节点等。调查水源类型、水质、水量、用途等,评价不同水 资源的可利用方式和可持续性。 (3)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收集、调查村(镇)及周边自然 地理、气候条件、气象景观、植被、环境舒适度、水资源等 情况,填写《自然环境条件调查表》(附表5)。
(1)调查目的 掌握村(镇)的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布范围及危险性, 提出防治对策建议,保障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及发展安全, (2)调查内容 调查村(镇)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如地质灾害、地方病、 水土污染等)的类型、位置、分布范围及威胁对象等,评价 不同环境地质问题的风险,提出防控对策建议。 (3)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收集村(镇)及周边环境地质、 灭害地质相关资料,开展地质环境调查,填写《地质安全条 件调查表》(附表6)。 3.特色生物资源 (1)调查目的 摸清村(镇)特色生物资源,丰富村(镇)特色资源类 型,服务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发展。 (2)调查内容 调查村(镇)典型特色动植物种属、保护级别、基本特 征、分布区域及保护利用现状等,针对特殊用途的植物给予 简单说明,提出保护利用建议。 (3)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系统收集村(镇)及周边动物、 植物相关资料,升展典型动植物(如珍贵保护动植物、特色 名贵中草药、景观植物、特色动物等)特色生物资源的补充
调查,填写《特色生物资源调查表》(附表7)。 (三)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调查评价 1.社会经济 (1)调查目的 掌握村(镇)社会经济状况,综合评价村(镇)发展潜 力和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发展可持续性。 (2)调查内容 调查村(镇)的地理交通、规模(包括户籍人口、常住 人口、人口结构)、收入情况、主要收入来源、基础设施(包 括道路交通、用水用电、卫生等)、服务设施(住宿、餐饮 等)、房屋特征、产业情况等,评价各类设施的特色和开发 利用潜力,提出利用、改造、建设建议。 (3)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收集村(镇)交通、人口、统计 年鉴等相关资料,开展村(镇)社会经济实地调查,填写《社 会经济调查表》(附表8)。 2.人文资源 (1)调查目的 掌握村(镇)人文资源特点和发展历史,建立人文资源 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开发利 用潜力,丰富地质文化村(镇)内涵。 (2)调查内容 调查村(镇)革命遗址、祠堂、庙宇、牌坊、碑、塔、 特色服饰等物质文化资源的类型、特征,以及农业活动、民
俗活动、特色饮食、文学作品、民间歌谣等非物质文化资源 的类型、特征,查明各类资源保护利用现状,评价不同人文 资源的独特性、稀有性,分析不同人文资源的历史渊源,提 出利用方式及其开发前景。 (3)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收集村(镇)及周边历史文献、 地方志等相关资料,升展村(镇)建筑、社会风情、文学艺 术等人文资源实地调查,填写《人文资源调查表》(附表9), 四、策划设计与产品开发 根据村(镇)的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成果,研究、挖掘 也质资源与原住居民生产生活、村(镇)文化之间的故事, 架构地质科学与经济文化融合的主线,明确建设模式,按照 “有景可游、有物可感、有品可尝、有文可读、有声可所” 的原则,提出科普解说系统设计、特色地学文化产品和人文 产品开发建议,编制《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方案》(附件 1)。 (一)科普解说系统设计 1.标识牌设计 标识牌包括指示牌和科普解说牌两种,用以介绍村(镇 的基本情况、文化内容和地质特色。 指示牌包括地质文化村(镇)标志牌(碑)和村(镇) 总览牌、交通引导牌、服务说明牌等,指示村(镇)名称、 基本情况、主要景点位置及名称、旅游路线分布等内容。 地学科普解说牌是对村(镇)内典型的地质遗迹点进行
科普解说的标识牌。解说牌应设立在可到达并适合驻足浏览 的位置,解说内容应以地质遗迹点的形成原因、演化历史、 景观特色和科学意义为核心,图文并茂,用准确而易懂的文 学使浏览者理解和接受JGJ/T488-2020 木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pdf,具有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艺 术性等特点。 其它科普解说牌是对村(镇)内较为独特的动植物资源、 历史文化地、人类生产活动等进行科普解说的标识牌。采用 简明通俗的语言文字,配合真实精美的图片,向浏览者展示 客观科学的自然环境和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 2.科普长廊设计 科普长廊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建设,内容应科学丰富、 语言生动有趣、解说通俗易懂,做到既富有吸引力,又便于 理解和记忆。科普长廊宜选址在开阔地带,适合群体驻足浏 览,建议设置在人群聚集的村(镇)中心地段。科普长廊的 外观形式不拘一格,但应与村(镇)的整体环境相协调。 3.地质文化陈列室设计 村(镇)利用已有的房屋设立陈列室(图书角),介绍 村(镇)的地质资源、历史文化、人物、民俗文化以及地质 发展史与村(镇)的关系等内容(特别是与地质文化相关的 故事和人物),以书籍、图片、影像和实物等方式展示,使 村民和游客认识了解地质文化村(镇)和相关知识。 4.地质文化科普活动场所设计 村(镇)根据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利用已有或新建设的 道路、广场等可以容纳一定数量游客的场所,通过改造或建
设融入地质元素,或通过地质主题科普活动、科普展览等方 式向游客进行地质文化科普宣传。 5.科考研学游览步道设计 结合科考研学路线,设计相应的游览步道。游步道需 要具备一定数量的指示牌、科普解说牌,做到指示清楚、内 容准确,风格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 (二)地学产品开发 1.地质文化产品开发 地质文化产品是指能够展示村(镇)地质科学和文化内 容的有形产品,主要包括:与村(镇)地质文化故事相关的 科普产品,如科普手册、宣传折页、图书、绘画、音像制品 等;与村(镇)地质背景密切相关的特色农副产品或特色资 源产品,如富硒农产品、矿泉水、温泉、火山泥面膜等;村 (镇)产出的地质相关特色纪念品,如宝玉名、观赏名,体 现地质文化特色的明信片、冰箱贴、U盘、挂件、玩具等: 赋子地质文化内涵的食品、菜肴等;其它地质特色文创产品 等。 2.科普与科考活动产品开发 (1)科普活动产品开发 依托特色资源条件,设计丰富有趣的科普活动内容,制 定科普活动计划。科普活动一般有科普宣讲和科普体验活动 等,如利用当地地质条件、地质产业特色,举办科普讲堂、 主题日宣传、比赛竞赛、探险活动、地质工作职业体验等活 动,使中小学生和游客充分感受地质的趣味性、科学性。
(2)研学路线产品开发 将村(镇)及周边地质遗迹、自然景观、人文资源、优 质土地、农副产品等各类资源进行有机串联,设计适合中、 下学校学生的研学路线和研学体验内容,反映村庄特色地质 背景、地质景观等与特色文化资源的关系,增加学生对地质 科学知识和乡村文化的认识。 (三)人文产品开发 1.人文体验活动开发 (1)生产体验活动开发 利用村(镇)保留下来的耕作、收割、采摘等农业生产 活动,策划升发寓教于乐的体验活动,让游客体验农村生产 活动的趣味。 (2)美食体验活动开发 利用村(镇)具有的特色食材、特色美食,进行有效挖 掘,制定特色餐饮菜单,开发特色美食制作体验活动,使游 客可以充分品尝特色美食,体验独特美食制作的乐趣。 (3)特色建筑体验活动开发 利用村(镇)具有的特色建筑,开发居住或游览观赏的 本验方式。对于不属于保护文物的特色建筑可以发展特色民 宿,对于属于保护文物的特色建筑可以升发游览、摄影、绘 画等活动形式,吸引游客观赏和摄影、绘画爱好者驻足采风 (4)传统服饰体验活动开发 利用村(镇)保留下来的传统服饰、少数民族服饰及其 制作工艺,策划传统服饰摄影、服饰图案绘画、传统服饰制
村(镇)需有一定面积的科普活动场所、一定长度的研学(游 览)步道;科普材料就地取材,样式统一、色彩协调、特色 突出;村标、村碑等经久耐用、维护容易;科普内容文字准 确、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科考研学游览步道易于通行,安 全便捷。 (三)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有基本的住宿和餐饮等服务接待能力;有土特产品及生 活必需品销售点;有医疗室、游客咨询服务等场所。 六、申报与评审授牌 (一)申报 拟申报的村(镇)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自愿提出地质 文化村(镇)申报,通过各省级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省 级地质学会审核、推荐。 (二)评审 按相关要求完成建设后,按照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文化 村(镇)评审授牌和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形成地质文化村 (镇)建设报告,由中国地质学会负责组织实施地质文化村 (镇)评审工作。 (三)申报方式与时间 地质文化村(镇)采取定期集中申报的方式,具体时间 以中国地质学会公告为准。 (四)授牌 通过专家评审并经公示后,由中国地质学会授予地质文 化村(镇)牌匾和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方案(参考提纲) 前言 一、村(镇)基本概况 (一)地理交通 (二)气象水文 (三)地貌与地质概况 (四)人口与经济概况 二、地质文化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条件 (一)特色地质资源 (二)自然环境条件 (三)社会与人文资源 三、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方案建议 (一)总体建设思路 (二)策划设计与产品开发 (三)基础设施建设建议 (四)科普设施建设建议 (五)服务设施建设建议 (六)宣传推厂建议 附图:1.地质文化村(镇)资源分布图 2.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方案建议图
附图:1.地质文化村(镇)资源分布图 2.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方案建议图
附表 2特色土地资源调查表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区、县)区 (县)镇村(镇)名称(乡)村野外编号室内编号坐标特色土地资源类型口天然富硒土地口富锌土地口其它面积 (亩)有益元素含量(mg/kg)品种亩产量(kg/亩)农作物有益元素有益元素含量(mg/kg)开发利用潜力开发利用建议土壤农作物采样内容及编号照片编号及方位调查人审查人调查日期填表说明:坐标:土地资源所在位置的中心点经纬度坐标。有益元素含量:指土地或农作物种硒、锌等有益人体健康的元素的含量值。开发利用潜力:分析并描述土地可作为某种用途(特色农作物种植)进行开发利用的潜力大小。开发利用建议:针对土地的可利用性,提出开发利用建议。19
附表 3地热、矿泉水资源调查表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区、县)区 (县)镇村(镇)名称(乡)村野外编号室内编号坐标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类型口温泉口地热井口天然泉水口矿泉水井特殊元素(离子)pH及含量(mg/L)水量(m/s)水温(℃)利用现状开发利用建议采样及编号照片编号及方位调查人审查人调查日期填表说明:坐标:地热、矿泉水资源观测点(出露点)的经纬度坐标。详细位置:地热、矿泉水资源所处村庄的相对位置或者具体沟谷名称。交通状况:地热、矿泉水资源距最近道路的距离,特殊元素(离子)及含量:指矿泉水中特殊元素(离子)的含量,如偏硅酸、锶等的浓度。利用现状:地热、矿泉水资源的利用方式或程度。开发利用建议:提出地热、矿泉水后期开发利用的建议20
(晋)12J9-2 环境景观设计产业影响力:地质特色产业在区域或全国的市场占有率、知名度等影响力。 产业发展历史:产业的起源、发展等历史沿革和重要的大事记等。 产业特征描述:重点描述观赏石、宝玉石生产加工与展览、地质勘探技术等与地质相关特色 产业的工艺特点与流程、工艺设备、上下游产品等。 可持续发展潜力:从环境影响、产品创新性、与周边产业发展的协同性等方面分析产业的发 展潜力。 地学科普、产业文化开发利用建议:提出后期进行地学科普、产业文化开发利用和宣传的建 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