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010-2014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010-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规范.pdfStandardof seismicdata acquisitionofcoal bedmethaneexploration
NB/T10010—2014
班报封面格式 爆炸班报格式 地震放线班报格式 钻井班报格式 仪器班报格式 磁带标签格式 20 监视记录标签格式 现场处理剖面标签格式.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1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 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军、匡朝阳、郭思刚、常鉴、沈月芳
遵贵扩容4B标架桥机安装、拆除专项施工方案NB/T100102014
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二维、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的任务确定、技术准备、开工验收、试验及二次 方法论证、野外采集、资料评价、收队及峻工验收、资料整理及上交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二维、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资料整理及质量检验 等工序。
4.1.1.1自然地理资料:地天 海拨、河流、湖、动植物分布、 覆盖物类型及分布区域。 4.1.1.2人文地理资料:行政区划、 居民点分布、工农业建筑和设施、地下油气管线分布图、农业状况、 林业状况、牧业状况、渔业状况 公路和铁路交通状况、电力和通信设施、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军 事要地、民族风俗、地方病的特点等
气象资料包括总体气候特点、局部特殊小气候规律统计、雷雨天气特点、海拔与气候关系、洪水期、 风季分布、沙尘暴统计特点、严寒天气规律、冻土层的厚度和分布规律、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特 点等。
测绘资料包括地形图,地面地质图,卫星遥感数据和图片,交通图,行政区划图,GPS网成果,三 角点成果,数字地图,以往二、三维地震测量成果资料等。
4.1.4地球物理资料
地球物理资料包括地质任务、区域构造、地层发育情况,以往的地震勘探试验资料、地震采集 解释报告及附图、典型的单炮数据和地震剖面,带有测线位置的主要目的层的构造图,垂直地震
法勘探(VSP)资料,表层结构原始数据和成果资料,干扰波调查资料,地震波的层速度、均方根速度、 平均速度,主要目的层深度、反射时间、各目的层倾角与倾向、反射波频率,邻近二维地震测线资料, 邻近三维地震工区的边界、观测系统参数、面元属性、处理与解释报告、陆上地震勘探辅助数据格式 (SPS)成果瓷料
4.1.5钻井地质资料
钻井地质资料包括构造单元、构造特征、地层、岩性、主要探井分布范围、主要探井综合完井 水资料、地质分层数据、测井资料、主要煤层厚度及分布等。
4.1.6煤矿、煤层资糕
4.2.1工区踏勘前提出详细踏勘计划,要解决的问题,踏勘结束后应提交踏勘报告。 4.2.2应详细了解工区地形起伏、河流水系分布、交通、气候、农作物分布、地下管线、铁路、隧桥、 煤矿、高压输电线、森林覆盖区、保护区等以及测量三角点分布情况,还应对工区内难以施工的河流、 水库、工矿、城镇及自然保护区等边界进行实测,用以指导室内设计;军事设施边界的确定应与有关方 面协调。 4.2.3应了解工区内地表出露和地层分布情况、出露地层岩性,对表层岩性应进行初步的分区,初步掌 握钻井激发、检波器接收条件。
4.3观测系统参数计算与选择
二维观测系统设计主要参数包括:道距、炮点距、覆盖次数、偏移距、最大炮检距、附加段 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主要参数包括:面元大小、道距、炮距、纵向覆盖次数、横向覆盖次数 次数、最小炮检距、最大炮检距、最大非纵距、炮线距、接收线距等
4.3.2炮检距的选择
炮检距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目的层深度、动校正拉伸、速度分析精度、反射系数等。 最小炮检距Xmin的选择应考虑最浅目的层的有效覆盖次数,避开激发源的强干扰,一般不大于最浅 的层埋藏深度。 最大炮检距Xmax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 主要目的层应避开直达波的干涉; b) 主要目的层应避开初至折射波的干涉; c) 应小于最深目的层临界折射炮检距; d) 应满足速度分析精度的要求; e 满足动校正拉伸对分辨率的要求; f 应防止道集内的离散距增大; g 应满足消除多次波的要求; h) 应借鉴以往最大炮检距的实际试验资料,如炮集记录及叠加剖面等,以选取最大炮检距。 i 应充分考虑广角反射,在近地表速度非常高的区域,需考虑动校畸变切除的因素,以满足煤层 气含气性预测要求的排列长度。 需要做AVO分析时,最大炮检距应为目的层埋深的1.5~2.0倍。
包检距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自的层深度、动校正拉伸、速度分析精度、反射系数等。 最小炮检距Xmin的选择应考虑最浅目的层的有效覆盖次数,避开激发源的强干扰,一般不大于最 层埋藏深度,
4.3.3其他观测系统参数
4.4其他采集参数选择
4.4.1.1检波器类型:应根据不同的地质任务、地震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检波器。
4.4.1.2检波器组合形式:应选择合适的组合图形、检波器个数及串并方式,有效地压制干扰波,保护 有效波。 4.4.1.3检波器组合高差:同道检波器组合高差应不大于反射波视波长的1/4,应考虑目的层厚度、地
表高程等因素,一般不大于1m。组合高差计算见式(1): Ah=v/(4faam)
Ah—同道内检波器组合高差,m; 一近地表地层的速度,m/s; 一最浅目的层反射波主频,Hz
根据地质任务和地表条件选择合适的仪器类型及仪器因素。记录长度选择应考虑最深目的层深度与最 大炮检距对应的射线旅行时间,一般应比该射线旅行时间长1s。采样率可根据项目地质任务及要求确定。
4.5.1二维地震测线设计原则
4.5.1.1应充分考虑煤层气勘探的要求,分析以往地震勘探成果和存在的地质、物探问题,结合区内地 震地质条件,确定有效的二维观测方式,并对测线分布设计进行全区整体规划。 4.5.1.2同一区域的二维测线命名应统一网格化命名。 4.5.1.3主测线应垂直构造走向,多轴线构造可布设两组以上的主测线。 4.5.1.4同一条测线跨越不同信噪比区域或不同的构造部位时,可以分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式。 4.5.1.5地震测线应按直线施工,但在测线遇到较大障碍物时,可采取“拐8°角”方式施工,拐入、拐 出点均应在设计的满次覆盖段内。拐点按实际情况设置,可用梯形形式。拐入、拐出角最大不超过8°。 偏离测线垂直最大距离应小于线距的1/4,绝对值不超过500m(山区、黄土塬偏离测线垂直最大距离应 小于线距的1/2,绝对值不超过1000m)。其他要求执行SY/T5314一2011的规定。 4.5.1.6跨度较大的测线遇到平行的悬崖、河流,不能采取折线方式施工时,可采取非纵的方式施工, 其中炮线和接收线的距离要保证最浅主要目的层不缺失。 4.5.1.7工区内主要探井应有地震测线通过,以利于层位对比。 一宝亚维日工的地国后助
4.5.2三维地震测线设计原则
4.5.2.1应分析以往地震勘探成果和存在的地质、物探问题,结合参数 系统方案进行分析对比。 4.5.2.2要求设计的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炮检距和方位角分布均匀。 4.5.2.3针对工区的地表条件,设计具有较强的跨越地面障碍能力的观测系统,同时应考虑地下构造和 煤层气储层的复杂程度。 4.5.2.4整体设计的大面积规则三维测网,多支队伍施工时对重复使用的接收线使用统一的测量成果, 4.5.2.5相邻区块三维勘探应考虑区块的无缝拼接,形成统一测网。
4.5.2.6若因局部障碍导致数个激发点无法布设在设计位置时,为确保空间采样的连续性,避负
象,激发点的移动应尽量保持平滑,移动首选恢复性激发,应实测移动后炮点的坐标、高程
4.5.3观测系统属性分析
4.5.3.1覆盖次数分析:利用计算机专用软件进行覆盖次数分析和不同深度上覆盖次数的分布分析。 4.5.3.2炮检距分布分析:应进行基于共中心点及共反射点的炮检距分布分析。 4.5.3.3方位角分布分析:应进行基于共中心点及共反射点的方位角分布分析
4.5.4.1基于工区内的地质模型,利用射线追踪的方法对设计的观测系统进行正演模拟,分析 不同目的层、不同构造部位的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进行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分析或照明 4.5.4.2对设计的观测系统应进行单炮记录正演模拟,分析是否能够满足地质任务的要求
4.5.5三维不规则观测系统
4.5.5.7当沿接收线方向障碍物大于最浅目的层深度或遇大型障碍物致使批量激发点无法在较多的设 计位置确定时,不得采用恢复性激发点,应使用灵活变化的观测系统。变观的CMP位置要与原设计的 CMP网格相一致,CMP面元道集内炮检距应力求均匀分布,方位角分布尽量均匀,变观后主要目的层 覆盖次数不低于设计的5/6,各项采集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二维测线命名应遵循下列原则: a)二维地震测线命名应反映地区、年份及测线编号,测线编号以千米为单位,桩号以米为单位, 测线号、桩号由西向东、自南而北递增。 示例:.GZ2011一SN535,GZ表示地区(拼音首位字母),2011表示年份,SN表示测线方向,535 表示测线号。 b 二维观测系统表述应反映出道距(△X)、最小炮检距(Xmin)、最大炮检距(Xmax)的参数及炮 检相对位置。一般表述为: 单边放炮:大号放炮Xmax一Xmin一X或最小放炮△X一Xmin一Xmax; 中间放炮: XmxXmin一AX一Xmim一Xmaxo
4.6.2三维观测系统
三维观测系统反映主要观测参数、炮点与检波点相对位置和炮点线相对接收线的形状,一般应按下 列方式表述: a)规则观测系统:一般表述为接线数L×炮点数S×单条接线的接收道数TX下束滚动接收线条 数R+形状; 示例:“20L×3S×150T×1R+斜交式”表示接收20条线,3个炮点,单线接收150道,线束滚动时 移动接收线1条,斜交式激发的观测系统。
三维纵向观测系统的表述按 b) 不规则观测系统: 一般按接收线, 炮点线及相对形状来表述,如“网状三维”等。
4.7资料采集设计书编写
资料采集设计书包括工程设计书和施工设计书。工程设计书由雇主组织编写,施工设计书应依据工 程设计书和工区调查结果由施工方负责编写。设计书名称为“××年度××盆地(××地区,××构造 名称)煤层气二(三)维地需勘探工程(资料采集施工)设计。”
4.7.2工程设计书编写内容
办公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本4.7.3施工设计书编写内容
施工设计书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a) 项目来源; b) 设计工作量: c) 地质任务及资料采集要求; d) 工区概况,包括工区范围、 自然条件、煤层气勘探地震地质条件、以往勘探情况; e) 施工难点分析及对策 f) 资料采集参数与施工方法: g) 试验工作; h) 表层结构调查与设计; i 现场数据处理工作; j) 施工组织与管理措施; k) HSE管理体系; 1) 施工计划,包括人员与设备配置、生产计划; m) 需提交原始资料及要求。
设计书附图主要包括地震部署图和地震施工设计图。 设计书附图基本要求:图框、坐标、图例、说明、责任表、图名、比例尺、底图、设计测线 以往测线、主要探井。
地震部署图:底图应以主要目的层(或基底)等或构造图为背景,并反映主要地形地物,绘制 出测线的满覆盖起止点及坐标,三维部署图还应绘制出一次覆盖和满覆盖边界线及坐标、炮点 线和检波点线。
浙江交通信息价《质监与造价》价格信息专辑2021年第一期(总第204期).pdf4.8设计书审批 工程设计书、施工设计书应由主审批。
工程设计书、施工设计书应由雇主审批
5.1资料采集项目实施前,应由雇主组织开工验收。 5.2验收依据:设计、合同、有关标准及法律法规。 5.3验收内容:采集仪器和生产辅助设备及检测记录、施工人员、基础资料、岗前培训记录、质量和HSE 管理体系。 5.4验收结束时验收组应提出是否符合开工的意见,并填写《地震资料采集项目开工验收书》。 5.5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验收不合格,应按要求整改并经雇主确认合格后方可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