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pdf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海逸锦绣誉峰苑工程屋面工程施工方案Technical code for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of build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主*部门:四川省建设厅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4年6月1日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现批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 *号为GB50343一2004,自2004年6月1日起实施。第5.1.2、 5.2.5、5.2.6、5.4.1(2)、5.4.10(2)、7.2.3条(款)为强制 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 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4年3月1日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2000】43号文,关于同意*制《建筑物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函,并由四川省建设厅(原建 委)负责组织成立了规范*制组,规范*制组参考国内外有关标 准,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之后,制订了本规 范。 本规范共分8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 术语;3.雷电防护分区;4.雷电防护分级;5.防雷设计;6.防 雷施工;7.施工质量验收;8.维护与管理。 本规范主要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工程的设计、施 工、验收、维护与管理作出规定和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 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四川省建 设厅负责具体管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四川中光高技术 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 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 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四川省建设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 民南路四段36号,****:610041)。 主*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四川中光高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参*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 四川省防雷中心 上海市防雷中心 中国电信集团湖南电信公司 铁道部科学院通信信号研究所 北京爱劳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易事达艾力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岱嘉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王德言李雪佩宏育同李冬根刘寿先 蔡振新邱传睿熊江陈勇刘兴顺 郑经娣刘文明王维国陈燮郭维藩 孙成群余亚桐刘岩峰汪海涛王守奎
1.0.1为访止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造成的危害 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 防雷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和管理。 本规范不适用于易燃、易爆危险环境和场所的电子信息系统 防雷。
电子信息系统的特点,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 一,按工程整体要求,进行全面规划,做到安全可靠, 进、经济合理。
1.0.4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 则。当需要时,可在设计前对现场雷电电磁环境进行评估。 1.0.5电子信息系统应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等措施进行综 合防护(图1.0.5)。
合防护(图1.0.5)。
图1.0.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系统
1.0.6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应根据环境因素、雷电活动规律 设备所在雷电防护区和系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抗扰度、雷击事故 受损程度以及系统设备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0.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 合国家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由计算机、有/无线通信设备、处理设备、控制设备及其相 关的配套设备、设施(含网络)等的电子设备构成的,按照一定 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 理的人机系统。
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 他设备和系统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 护装置。
2.0.6内部防雷装置
由等电位连接系统、共用接地系统、屏蔽系统、合理布线 浪涌保护器等组成,主要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在需防空 产生的电磁效应。
2.0.7共用接地系统
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 (PE)、等电位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 及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
设备和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位基本相等的电气连接。
equipotential bonding bar (EBB)
将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他电 其上以能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带。
2.0.10自然接地体natural earthing electrode
具有兼作接地功能的但不是为此目的而专门设置的与大地 子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 属管道和设施等的统称。
将保护导体,包括等电位连接导体和工作接地的导体(如 话)与接地装置连接的端子或接地排。 12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mainequipotentialearthingtemmi
board (MEB)
nal board (FEB)
建筑物内,楼层设置的接地端子板,供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 板作等电位连接用。
2.0.14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localequipotentialearthin
nal board (LEB)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内,作局部等电位连接的接 板
2.0.15等电位连接网络
由一个系统的诸外露导电部分作等电位连接的导体所 网络。
2.0.16浪涌保护器
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用于限制暂态过电压 和分流浪涌电流的装置。按照浪涌保护器在电子信息系统的功 能,可分为电源浪涌保护器、天馈浪涌保护器和信号浪涌保护 器。
采用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晶闸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 构成的浪涌保护器。通常称为开关型浪涌保护器。
采用压敏电阻器和抑制二极管组成的浪涌保护器。通常称为 限压型浪涌保护器。
tem 建筑物采用外部和内部防雷措施构成的防蕾系统,
建筑物米用外部和内部防雷猎施构成的防蓄系统
3.1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
3.1.1地区雷暴日等级应根据年平均雷暴日数划分。 B.1.2地区雷暴日等级宜划分为少雷区、多雷区、高雷区、强 雷区,并符合下列规定: 1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在20天及以下的地区; 2 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0天,不超过40天的地区; 3高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40天,不超过60天的地区; 4强雷区:年平均雷暴日超过60天以上的地区。 3.1.3地区雷暴日数按国家公布的当地年平均雷暴日数为准 见附录D。
3.1.1地区雷暴日等级应根据年平均雷暴日数划分。
3.2.1雷电防护区的划分是将需要保护和控制雷电电磁脉冲环 境的建筑物,从外部到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LPZ)。 3.2.2雷电防护区应划分为:直击雷非防护区、直击雷防护 区、第一防护区、第二防护区、后续防护区(图3.2.2),并符 合下列规定: 1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 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属完全暴露的不设防区。 2直击雷防护区(LPZOp):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很 少遭受直接雷击,属充分暴露的直击雷防护区。 3第一防护区(LPZ1):由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流经各 类导体的雷电流比直击雷防护区(LPZOp)减小,电磁场得到了 初步的衰减,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 4第二防护区(LPZ2):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雷电流或电
磁场而引人的后续防护区。 5后续防护区(LPZn):需要进一步减小雷电电磁脉冲 以保护敏感度水平高的设备的后续防护区。
图3.2.2建筑物雷电防护区(LPZ)划分
4.1.1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应按防雷装置 截效率划分为A、B、C、D四级。
率划分为A、B、C、D 四级。
4.1.2雷电防护等级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划分:
1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所处环境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确 定雷电防护等级; 2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雷电防 护等级。
护等级。 4.1.3对于特殊重要的建筑物,宜采用4.1.2条规定的两种方 法进行雷电防护分级,并按其中较高防护等级确定。
4.1.3对子特殊重要的建筑物,宜采用4.1.2条规定的两种方
4.2按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4.2.1按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和建筑物人户设施年预计 雷击次数N2确定N(次/年)值,N=N+N2(计算方法见附 录A。
当0.90 4.3.1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宜按表4.3.1选择雷电防护等级。 4.3.1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宜按表4.3.1选择雷电防护等级。 山东某住宅楼电气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表4.3.1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的选择表 5.1.1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设计,应满足雷电防护分 区、分级确定的防雷等级要求。 5.1.2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必须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 5.1.3对于新建工程的防雷设计,应收集以下相关资 1被保护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形、地物状况、气象条件 (如雷暴日)和地质条件(如土壤电阻率)。 2被保护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的长、宽、高度及位置 分布,相邻建筑物的高度。 3建筑物内各楼层及楼顶被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分 布状况。 4配置于各楼层工作间或设备机房内被保护设备的类型 功能及性能参数(如工作频率、功率、工作电平、传输速率、特 性阻抗、传输介质及接口形式等)。 5电子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的结构。 6电子信息系统各设备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信号的传输 方式。 7供、配电情况及其配电系统接地形式。 5.1.4对扩、改建工程NB/T 10234-2019 水电工程可能最大洪水计算规范.pdf,除应收集上述资料外,还应收集下列 相关资料: 1F 防直击雷接闪装置(避雷针、带、网、线)的现状。 2防雷系统引下线的现状及其与电子信息设备接地线的安 全距离。 3高层建筑物防侧击雷的措施 4电气竖井内线路布置情况。 5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安装情况。 6电源线路、信号线路进人建筑物的方式。 7总等电位连接及各局部等电位连接状况,共用接地装置 状况(位置、接地电阻值等)。 8地下管线、隐蔽工程分布情况。 5.2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