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11615-1989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pdf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537饮用天然矿泉水 GBJ4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J8放射性防护规定 DZ40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TJ35渔业水质标准 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总则 3.1本规范所指地热资源是在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 用组分。地质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并对其开采技 术经济条件做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3.2 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类(见表1);按地热田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三级(见表 2)
本规范所指地热资源是在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 分。地质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并对其开 济条件做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类(见表1);按地热田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三级(
预拌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书注:表中温度是指主要热储代表性温度。
地热资源助查工作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勘探阶段之后,为地热田开发地质工作。
3.4.1按规定的勘查阶段循序渐进,对地热地质条件简单或现有资料较多的小型地热田的勘查,可根据 实际情况简化或合并上述勘查阶段。 3.4.2在勘查程序上必须严格遵循在充分搜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先进行航卫片解译、地面地质、地 球化学、地球物理等项工作,然后再上钻探的原则。没有上述工作的综合研究成果,不得盲目布置钻探工 作。 3.4.3勘查工作内容和投入的工作量应根据勘查阶段、勘探类型和工作区地热地质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 考虑确定。应选择经济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和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达到工作阶段的要求。 3.4.4由详查阶段转入勘探阶段,一般应与使用部门对口,应具有使用单位的委托书或与使用单位签订 的承包合同书或省、市、自治区厅(局)级以上(含厅局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任务书。 3.4.5各阶段的勘查工作,必须按本规范要求编写勘查设计书,经主管部门审定后严格组织实施。设计 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目的、任务、地理概况、研究程度、区域地质、地热地质条件、工作布置及工作量、 地热流体的动态观测、储量计算与评价方法、人员组成、设备、工作计划、钻探施工设计、经济预算、预 期成果和提交报告时间等。
3.4.6各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后,应编写阶段报告,按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查,供建设使用的勘探报 告。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国家或省(区、市)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批。未提交上一阶段报告和未经技术经 济论证的认可,不得转入下一阶段工作。
3.4.6各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后,应编写阶段报告,按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查,供建设使用的勘探报
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要求
a.研究地热田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出)活动及地热显示等特点,以阐明控制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确定热 储、益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b.对于受断裂按制的地热田,要着重研究断裂的形态、规模、产状、组合配套关系等特点,阐明断裂系统 与地热的关系。 c.对于层控的地热田,应详细划分地层,确定地层时代,区分储层和盖层。着重研究热储结构、热储的岩 性、厚度及其分布范围,以及热储的孔隙、裂隙或岩溶发育情况等影响地热流体储存、运移、富集的地质 因素。 d.对地热田的外围有关地区应进行必要的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工作。探索地热田的形成,地热 流体的补给来源和循环途径。
查明地热田内的地温及地温梯度的空间变化,圈定地热异常范围、计算热流密度,推算热储温度,并对地 热异常的成因、热储结构特征、控热构造及可能存在的热源做出合理的分析推断。
查明热储分布面积、岩性与厚度变化、埋深及边界条件,查明热储结构、各热储间的关系及热储内的渗透 性能、地热流体的温度、压力、产量及其变化规律,测定热储的孔隙率、渗透系数、传导系数、给水度(弹 性释水系数)和压缩系数等,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一般应测定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有用组分以及有害成分等。分析地热流体与大气降水、地 表水和常温地下水的关系,查明地热流体的来源及其补给、储集、运移、排泄条件;对高温地热田还应查 明地热流体的相态、地热并排放的汽水比例、蒸汽干度、不凝气体成分,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影响 评价提供依据。
a.主要是寻找地热异常区或对已发现的地热异常区开展地热地质普查。 b.初步查明地热田及其外围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山)活动情况,研究它们与地热显示、地热异常的关系 推断地热田的热储、盖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c.初步查明地热田的地表热显示特征,测定地热流体的天然排放量及其化学成分,估算地热田的热储温度 和地热田的天然热流量,初步圈定地热异常的范围,提出热储概念模型。 d.探求D+E级储量,估价地热田开发利用前景。提交普查报告,为是否须进行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a.在初步查明地热田的地球化学场、地球物理场及热储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对地热田是否具有开发价值以 及近期内能否被开发利用,进行详查工作。 b.基本查明地热田及其外围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情况,初步查明地热田内的断裂及其产状、各地层的 孔隙、节理裂隙、岩溶及水热蚀变发育情况,划分热储、盖层、导水与控热构造。 c.基本查明地热田内地温及地温梯度和空间变化,进一步圈定地热异常的范围,计算热储温度,分析推断 地热异常的成因。 d.基本查明热储的岩性、厚度、埋深及其边界条件,各热储内地热流体的温度、压力、产量及其变化关系, 热储的孔隙率及渗透性能,圈定地热流体富集地段。 e.基本查明热储中地热流体的相态、地热并排放的汽水比例、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有用组分和有害成分 以及地热流体的补给、运移、排泄条件。建立热储理论参数模型。 f.探求C十D级储量,提交详查报告,为地热田开发总体规划和是否转入勘探阶段提供依据
a.一般应在经过详查工作证实其有开发价值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是对地热由开发经济效益高的地热流体富 集地段进行勘探。 b.详细查明地热田内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山)活动和水热蚀变等特点。基本查明热储、导水、控热构造 的空间展布及其组合关系。 c.详细查明地热流体特征,包括地热流体在热储中的相态、温度、地热井排放时的汽水比例、蒸汽干度、 流体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阐明地热流体中不同用途的有用组分和有害成分、地热流体的来源、补给、 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地热流体运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变和与冷水混合过程。 d.详细查明地热田内的地温、地温梯度及有关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详细圈定地热流体的富 集地段。 e.详细查明地热田的热储结构,各热储的分布面积、厚度、产状、理深及边界条件,各热储内地热流体 的温度、压力、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各热储的相互关系。实测各项储量计算参数,建立热储参数模型。探求 B+C级储量,提出合理开发方案并作出环境影响评价,提交勘探报告,为地热田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地热田开发地质工作中,应加强系统的动态观测工作,利用长期观测和开采过程中的实际资料,进行热储 工程研究,计算A级储量,进行回灌试验和开发利用中有关(如地面沉降、结垢等)问题的研究,建立地热 田的开发管理模型。
我国已知地热田特征,按地热田的温度、热储形态、规模和构造复杂程度,将地热田勘查类型戈 六型(见表3)
表3 地热田勘查类型
5.2钻探工程布置原则
5.2.1地热资源勘探应充分发挥航卫片解译、地面测绘、物化探工作在地热勘查中的作用,对研究程度较 高的地区,则必须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地热由的地层、构造、地热异常的范围、地热由的达 界,争取尽量减少钻探工作量,提高勘探效益。 5.2.2钻探工程布置应区别不同地热由勘查类型和规模,以能控制热储分布,取得有代表性的储量计算参 数和查明地热由的开采条件和边界条件,满足相应阶段的要求为原则。 5.2.3在部署钻探工程时,必须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在探明可供开采的主要热储的同时,兼顾其他热储 查明各热储间的相互关系。 5.2.4地热田的钻探深度应根据其勘查类型和当前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和社会需要来确定,一般钻探深度不 宜过深,深埋层状热储一般控制深度在2000m以内,浅理带状热储控制深度在1000m以内。 5.2.5在地热田勘查工作中,钻并的设计除高温裂隙型热储外,应实行以探为主,探采结合,按有关规 定或协议交付使用。在勘探区内施工的生产井,也应做到以采为主,采探结合,充分发挥其在地热勘探中 的作用。
根据我国目前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的实践经验, 地热田钻探工程可按具体条件参照表4执行
表4地热田钻探工程控制
注:同一类型中地热田面积大,构造条件复杂,具有多层热储者应取高值。地热田面积小, 构造条件比较简单者取低值
司 一类型中地热田面积大,构造条件复杂,具有多层热储者应取高值。地热田面积小,
6.1.1航卫片主要判断下列地热地质问题
a.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基本轮廊及地热区隐伏构造; b.地面泉点、泉群和地热溢出带,地面地热显示位置及地表水体位置范围;
地面水热蚀变带的分布
6.1.2遥感图像解译应先于地质测量工作,卫星图像和航空像片两者结合使用,必要时可进行航空红外 测量。遥感图像解译应结合地面地质、物探资料进行。 6.1.3卫片宜用不同时间、不同波段的影像进行综合解译。注意卫片质量,收集不同地质体的光谱特征 建立地质、地热地质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视工作要求和条件许可,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提高解译水平和 效果。 6.1.4宜用大比例尺航片。用目视和航空立体镜解译,还可用立体测图仪成图。 6.1.5航卫片解译,应提交相应比例尺的解译图及文字说明。
6.2.1地质测量在充分利用航卫片解译和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任务是: a.实地验证航卫片解译的疑难点,提高航卫片解译质量。 b.查明地热田的地层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岩浆活动,阐明地热田形成的地质条件。 c.查明地表地热显示的类型、分布和规模,阐述地热异常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6.2.2 地质测量范围应包括可能的补给区和排泄区。图件比例尺应根据勘查类型和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参照表5选定
表5 地质测量比例尺
6.3.1.在地热资源勘查各阶段中都应进行地球化学调查,并尽量采用多种地球化学地面调查方法,确定地 热异常分布范围。 6.3.2采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热流体(泉、井)、常温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等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对 比分析它们与地热流体的关系。地热流体分析样品采集方法按本规范附录B(参考件)要求采取。 6.3.3进行温标计算,推断深部热储温度。 6.3.4测定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推断地热流体的成因与年龄。 6.3.5计算地热流体中的C1/B、C1/F、C1/Si0等组分的比率,对比分析地热流体和冷水间的关系及 其变化趋势,并进行水、岩均衡计算。 6.3.6对地表岩石和勘探井岩芯中的水热蚀变矿物进行取样鉴定,分析推断地热活动特征及其发展历
在地热资源勘查各阶段中都应进行地球化学调查,并尽量采用多种地球化学地面调查方法, 常分布范围
6.4.1地球物理调查是地热资源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应在普查阶段进行,详查阶段要在普 查的基础上,对有希望的地区进行补充工作,主要查明以下问题: a.圈定地热异常范围和热储体的空间分布; b.确定地热田的基底起伏及隐伏断裂的空间展布; c.圈定隐伏火成岩体和岩浆房位置; d.圈定地热蚀变带。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4.2根据地热田的地质条件和被探测体的物性特征选用物探方法(见表6)。一般利用地温勘探圈定地 热异常区;利用重力法确定地热田基底起伏(凸起和凹陷)及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利用磁法确定水热蚀变
6.4.2根据地热田的地质条件和被探测体的物性特征选用物探方法(见表6)。一般利用地温勘探圈定地
热异常区;利用重力法确定地热田基底起伏(凸起和凹陷)及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利用磁法确定水热蚀变 带位置和隐伏火成岩体的分布、厚度及其与断裂带的关系;利用电法、α卡、210P。法圈定热异常和确定 热储体的范围及深度;利用人工地震法较准确的测定断裂位置、产状和热储结构;利用磁大地电流法确定 高温地热田的岩浆房及热储位置和规模;利用微地震法测定活动断裂带
各勘查阶段不同类型地热田物探方法
勘探并的设计、施工以及勘探井内各种测试应满足查明地热地质条件T/SSACE 014-2021 四川省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取得有代表性的计 价地热资源的需要。
6.5.2地热田内存在多个热储时,应分别查明热储的压力、水位、温度、流量和地热流体质量。勘探井 穿透不同热储时应做好下套管固并或止水工作,防止破坏热储的自然特征。 6.5.3除专门设计的定向并外,勘探并应保持垂直,在100m深度内其并斜不应大于1”。 6.5.4勘探并口径应满足取样测并以及完并后安装抽水试验设备要求,探采结合并还应满足生产并设计 抽水量及止水填料的要求。第四纪松散地层勘探并应保证滤水管外围有100mm的填充厚度。基岩勘探并口 径应能满足水泥固井及可能下入滤水管的要求。地质勘探并及观测井终井口径一般不小于91mm。 6.5.5每一热田应有1一2个勘探井要求全部取芯,探采结合井可间断取芯,但必须做好岩屑录并。岩 芯采取与岩屑录井应满足划分地层、确定破碎带、储层岩性、厚度等要求。松散地层和断层破碎带采取率 不应小于40%,完整基岩不低于60%。对中、高温地热勘探并要特别注意采取水热蚀变岩芯或岩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