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7363-2017 黄土地区油气输送管道线路设计规范

SY/T 7363-2017 黄土地区油气输送管道线路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Y/T 7363-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1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204003
下载资源

SY/T 7363-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7363-2017 黄土地区油气输送管道线路设计规范

水沟相交处应采取消能、抗冲措

8.2.8水土保持除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油气输送管道水工保 护设计规范》SY/T6793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水平沟和鱼鳞坑坡面水土保持整体工程防御标准,应按 20年一遇3h~6h的最天雨量设计,坡面草(树)种的选用应 根据防护目的、气候、土质、施工季节等确定,宜采用易成活、 生长快、根系发达、适合当地生长的多年生草(树)种。 2水平沟宜用于坡度为15°~25°比较完整、土层较厚的 坡面,应顺等高线在坡面上连续布设,树苗应植于沟底外侧, 上下两沟的间距和沟的断面尺寸应根据暴雨径流量确定。 3鱼鳞坑宜用手地形破碎、土层较薄、不宜采用带状整地 工程的坡面,应沿等高线在坡面布设,上下两行坑口应呈“品” 字形错开排列,草(树)种应栽植在坑内距下沿0.2m~0.3m 位置。 4宜采用草袋素堡坎、橡帮堰等方式进行坡面田、地坎 恢复,堡坎墙体砌出地面后,基坑应及时回填压实。 5在沟蜜区,应采取沟道防护、沟头防护措施 6根据地面坡度及土层厚度的不同,可采用水平梯田、坡 式梯田或隔坡梯由,梯由可采用土坎或石坎。 7应合理设置排水设施防治滑坡、崩塌等灾害

8.3.1高陡边坡的坡面防护分为植物护面、工程护面以及植物 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护面,应根据边坡的土质、岩性、水文地 质条件、边坡坡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等,选用适宜的 防护措施;应采取边坡防护与支挡结构、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 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相结合,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综合措施, 以保证坡面及坡脚的稳定。

GB 51354-2019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标准8.3.2护坡宽度宜为扰动面宽度两侧外延0.5m~1.0m:护坡两

侧及两端应嵌入原状土不小于0.5m

8.3.3削坡后因土质疏松易产生滑坡的坡面,应在坡脚设置挡 土墙,并在距坡脚1m外设置截、排水沟,将坡面汇水排出。坡 面宜设置鱼鳞坑、水平沟、梯田等措施,并应结合植物措施加 强就地入渗。

8.3.4植物防护可采用土工格室植被护坡、植生带护坡及三维 植被网护坡

回填土的地表顶部附近。护坡面下部管沟回填土的素土压实, 压实系数应大于0.85。土工格室的设置应以管道中线为参照, 两侧等同宽度分布,管道顶部的护坡总宽度不应小于5m,且应 大于开挖管沟的顶部两侧各1m。土工格室在斜坡顶部延长应不 小于2m;在斜坡底部延长应大于1m。回填土工格室时应在回 填土中加入草籽。

8.4.1应根据冲沟的水流性质、地形、地质等因素,结合管道 敷设条件,选用适宜的护岸、护底、护脚、稳管和地表排水等 防护措施。

水位及冲刷深度,冲沟中小型穿越洪水频率P为2%,冲沟大型 穿越洪水频率P为1%

质条件及施工扰动岸坡情况确定,应大于施工开挖的岸坡宽度 两侧各不小于1m,当宽度大于20m时应设置伸缩缝,护岸应与 原冲沟岸坡平顺连接,不应改变原岸坡形状,宜选用浆砌石挡 墙式护岸的结构形式,挡土墙基础应置于稳定层下不小于0.5m。 8.4.4管线沿冲沟敷设宜作好沟内谷坊、地下防冲墙以及管线 的稳管措施。谷坊可采用土谷坊、石谷坊或柳谷坊,应设置在 沟道较窄处,谷坊的间距及断面尺寸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水王 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治理技术》GB/T16453.3要求

8.4.5管道穿越冲刷下切较剧烈的“V”字形冲沟,应

8.4.5管道穿越冲刷下切较剧烈的√字形冲沟,应设置地 下防冲墙护底,沟床比降较大时,可采用多级地下防冲墙护 底;管道穿越宽浅型的“U”字形冲沟,当沟床植被覆盖状况 良好时,可不采取护底措施,当植被状况较差时,可采取过水 面护底。

8.5.1在腰岘两侧宜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等水土保持 工程措施整地,在两侧汇水坡面应修筑截排水工程,应保证排 水设施的稳定并做好沟底的消能防冲。 8.5.2对腰岘的边坡可采用浆砌石护坡、骨架护坡或灰土护坡。 8.5.3对于高陡岘边坡,应结合实际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 件,采取加筋土、水泥土或3:7灰土进行拓宽以保证斜坡 的稳定。拓宽后边坡的坡率宜小于1:1,每级分阶坡高不宜大 于10m,每级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0m,护坡的两侧应嵌入原状 土层不小于1.0m。坡面应采用土工材料或骨架进行护面处理 骨架内应种植草或灌木。

附录A石油天然气管道常见建筑物、构筑物

A.0.1石油天然气管道常见建筑物分类见表A.0.1

表A.0.1石油天然气管道常见建筑物分类

八”表示该建(构)筑物所属的分类。

表中未列出的建(构)筑物的分类,设计时可按表中相近似的建(构) 筑物确定。 3 表中综合值班室与综合设备间合建时,应按乙类确定。 当管线设计压力大于8MPa,且天然气管线管径≥813mm,原油(成 品油)管线管径≥610mm时,综合值班室应按乙类确定;当其位于首 末站时,宜按甲类确定。

2 表中未列出的建(构)筑物的分类,设计时可按表中相近似的建(构) 筑物确定。 3 表中综合值班室与综合设备间合建时,应按乙类确定。 4 当管线设计压力大于8MPa,且天然气管线管径≥813mm,原油(成 品油)管线管径≥610mm时,综合值班室应按乙类确定;当其位于首 末站时,宜按甲类确定。

表A.0.2石油天然气管道常见构筑物及设备基础分类

表中未列出的构筑物及设备基础,设计时可按表中相近似的构 设备基础分类,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小型压缩机(往复式、螺杆式压缩机等)基础可适当降低标准。 管道工程中大管径管墩及阀门支墩应按丙类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该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 用“可”。 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治理技术》GB/T16453.3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 《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59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568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水工保护设计规范》SY/T679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黄土地区油气输送管道线路

SY/T 73632017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现场调查研究, 收集、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总结了我国油气输送管道工程在黄 土地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家现行标准《公路路基设 计规范》JTGD30、《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油气 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水工保护设计规范》SYT6793,以及现行国 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输油输送管道 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 范》GB50433等国内相关行业的成熟经验和相关标准规定 为便于厂大设计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 文规定,本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 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 行广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本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 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本规范制定的参考

I 总则 34 3 基本规定 .35 线路选择与设计 ... 37 7 穿越设计 ..42 5 5.1 一般规定 .42 5.2 单边定向钻 ..42 5.3 人工斜井穿越 .43 5.4 管道安装及回填封堵 . 43 6 总图 :44 6.1站场总平面布置 .44 6.2站场竖向布置 ..44 建筑与结构 .. 45 7.1 一般规定 :45 7.2地基处理 ..45 7.3构筑物及设备基础 .. 46 8 水工保护与水土保持 ... 47 8.1 一般规定 .. 47 8.2 黄土微地貌治理 .47 8.3 黄土高陡边坡 : 47 8.4黄土冲沟 .........

总则 34 3 基本规定 .35 4 线路选择与设计: ..37 穿越设计 ..42 5 5.1 一般规定 .. 42 5.2 单边定向钻 ..42 5.3 人工斜井穿越 .43 5.4 管道安装及回填封堵 ... 43 6 总图 .44 6.1站场总平面布置 .44 6.2站场竖向布置 ... 44 建筑与结构 ..45 7.1 一般规定 7.2地基处理 .. 45 7.3构筑物及设备基础 .. 46 水工保护与水土保持 ..47 8.1 一般规定 .. 47 8.2 黄土微地貌治理 .47 黄土高陡边坡 47 8.4黄土冲沟 .........

1.0.2本条说明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1.0.2本条说明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西邻青藏高原,东频华北平原,南接秦 岭山脉,北壤腾格里和毛乌素沙漠。区域内分布着长庆油田、 延长石油等多家油气田开发单位,各单位所属各类油气集输管 线数量众多。以长庆油田为例,截至2015年12月,已累积建 设原油集输管道超过28000km,天然气集输管道超过13000km。 随着油田不断深入开发,油气集输管线仍将不断建设。由于油 气田内部油气集输管线的建设规模、工程投资、建设周期与油 气输送管道差别较大,若遵循本规范中某些条款内容,将会增 加工程投资,延长建设时间,也不利手油由产能建设开发。但 线路选择与设计、水工保护与水土保持等可参考本规范执行

3.0.1工程地质资科是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站场地基及基 础工程设计的基础。根据大量调查发现,油气输送管道线路穿 越段水毁、坡面滑动引起管道移位变形,以及站场建(构)筑 物基础下沉、塌陷等事故,与设计时地质条件不明有较大关系。 在黄土地区油气输送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在陡坡、冲 沟、黄土等复杂地段,工程地质资料不准确,容易造成设 计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不符,或者由于施工组织措施不当,对 建设场地形成新的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情况。 因此,本条提出按照本规范要求做好勘察与相应的调查工 作,查明管道沿线地质条件,为管道工程设计奠定基础。 3.0.3黄土高原地面支离破碎、植被稀疏、土质结构疏松,是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是该地区发生滑 坡、崩塌、泥流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建设等人类的活动也会加剧土壤侵蚀, 主要是两个作用:一是管道敷设时清除了地面原有植被,使土 体失去了原有的植被防护;二是松动了表土,改变了土体的理 化性质,使土块处在易被冲刷状态。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一2008中第 3.2.1条要求:“选(址)线必须兼顾水土保持要求,应避开泥石 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的地区”。 本条旨在保证油气输送管道安全运行,保护沿线自然环 境,达到建设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生态系统的良 性循环。

定性的工程设施,水工保护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对管道本体进行 水害防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2011年1月 8日修正版)第十四条:“建设工程中的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 应当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并签署意见。水土保持设施经验收 不合格的,建设工程不得投产使用”。同时,完善的水土保持措 施对于防范管道水毁至关重要。 鉴于黄土地区水工保护与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强 调将水工保护与水土保持工程视为与管道本体工程同等重要的 工程。 3.0.7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作为建筑物分类原则的主要 内容之一,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是指建筑物内的地面经常有水 或可能积水、排水沟较多或地下管道很多。 2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较大,是指建筑物内局部有一般给 水、排水或暖气管道。 3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小,是指建筑物内无水暖管道。 在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压建筑规范》GB50025基 础上,补充了本规范表A.0.2分类,油气输送管道构筑物可参照 该表,采取相应的防止或减小建筑物地基浸水湿陷的设计措施

4.0.2本条提出将油气输送管道线路敷设在土壤侵蚀程度小, 不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地段。 黄土高原地貌形态分为四种:源、梁、和黄士覆盖河谷 阶地。黄土源顶部地势平坦,坡度为1°~5°,黄土源顶部土壤 不易受到流水侵蚀,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非常小。但是黄土塬 边沟谷地段属于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高发区域。 黄土梁按照形态分为斜梁和平顶梁。斜梁是丘陵长梁的古 地面上由黄土堆积而成,梁顶宽度不大,横部面皇明显的穹形, 沿分水线有较大的起伏,梁顶横向与纵向的斜度一般是3°~ 10°,梁坡坡度为15°~35°;平顶梁是黄土塬受沟谷切割而成 的地形,其顶部较平坦。 在黄土梁卵坡面上,坡地形态影响着土壤侵蚀的发生和发 展。根据《黄土地区梁昂坡的坡地特征与土壤侵蚀》(中国科 学院地理研究所,曹银真)研究成果:“黄土地区的坡地在 (0°,90)的区间内,15,26°和45°这三个坡度点是值得 注意的,15°是产沙的突然增大点,在15°以下,地面侵蚀相 对较弱,当坡度超过15°时,产沙量突然增大,侵蚀逐渐加剧, 26°是土壤侵蚀方式的一个转折点,即以流水作用为主转变为以 重力作用为主。45°是整个坡度区间内侵蚀作用的最大值点。在 45°以下,随着坡度增大,侵蚀作用加剧,在45°达最大值,超 过45°以后,侵蚀作用文趋减弱”。黄土梁顶部土壤侵蚀程度较 小,不易发生地质灾害。 河谷从横部面看可分为谷底和谷坡两部分。谷底包括河床 和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阶地发育。河流从纵 剖面看上游河谷狭窄,河流下切侵蚀、侧蚀及溯源侵蚀发育,

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地段;中游河谷较宽,发育河漫滩和阶地 下游河床坡度较小,河谷宽浅,多形成曲流和汉河。中、下 可谷河漫滩以上的谷坡地段不易受流水侧蚀,发生垮塌、滑块 等地质灾害的概率相对较小。

害,直接危害油气输送管道安全,不引起重视将给油气输送 道运行带来安全隐惠。因此,对于不良地质地段,选线工作 分重要,线路选择时需绕避规模大、性质复杂、处理困难的 良地质地段

泄洪时的局部冲刷及常规泄水的清水冲刷深度。水库泄洪时, 洪水对水库下游河道土壤侵蚀作用十分明显,其主要以下切 侵蚀和侧向侵蚀作用为主,下切侵蚀将会造成下游谷床不断 加深,侧蚀使河岸倒退,沟谷展宽。以上两种侵蚀均会危及 管道的安全。

侵蚀和侧向侵蚀作用为主,下切侵蚀将会造成下游谷床不断 加深,侧蚀使河岸倒退,沟谷展宽。以上两种侵蚀均会危及 管道的安全。 4.0.7近年由于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水土保持重视程度不断提 高,黄土沟谷修建了大量的淤土坝,管道经常穿越此类地段 淤土坝由于沉积时间短,土层尚未固结稳定,遭遇强降雨时 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及管道安全。同时,项区蓄水使区 域地下水位抬升,浸润和软化周边土体,加大岩土体中的静 动水压力,易导致崩塌、滑坡的发生。此外部分淤地坝坝体构 筑简易,就地取材,稳定性差,易溃决后形成溯源侵蚀危及管 道安全。 4.0.8本条提出管道经过黄土冲沟沟头时尽量绕避。黄土冲沟 沟头因河床纵面较陡,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同时,沟头上方 或沟床中黄土陷穴等潜蚀地貌发育,进一步促使沟头发生溯源

高,黄土沟谷修建了大量的淤士坝,管道经常穿越此类地段。 淤土坝由于沉积时间短,土层尚未固结稳定,遭遇强降雨时, 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及管道安全。同时,项区蓄水使区 域地下水位抬升,浸润和软化周边土体,加大岩土体中的静 动水压力,易导致崩塌、滑坡的发生。此外部分淤地坝坝体构 筑简易,就地取材,稳定性差,易溃决后形成溯源侵蚀危及管 道安全。

4.0.8本条提出管道经过黄土冲沟沟头时尽量绕避。黄

本条提出管道经过黄土冲沟沟头时尽量绕避。黄土冲沟

沟头因河床纵剖面较陡,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同时,沟头上方 或沟床中黄土陷穴等潜蚀地貌发育,进一步促使沟头发生溯源 侵蚀,不断使冲沟源头向上移动,使得冲沟增长。根据大量文 献资料,黄土高原沟谷溯源侵蚀每年可使沟头前进数米至数十 米,严重危及管道安全。

4.0.9黄土地区产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为滑坡与崩塌,诱发

因素分为自然与人为因素。其中危及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的因素 为:降雨、坡脚开挖、坡顶(面)堆载、河流冲刷、水位变化 东融作用、灌溉水下渗、底部采空、坡面毁林等类型。 大雨、暴雨和长时间连续降雨,使黄土塬面地表径流逐级 汇集,沿源面线性低凹处由沟头泄入沟谷,对沟底产生冲蚀与 掏蚀,使沟底的部分土体处于临空状态。同时,由于陷穴等大 量黄土潜蚀地貌,使地表径流沿裂隙或孔隙下渗,对黄土进行 侵蚀和溶蚀,黄土浸水饱和状态下抗剪切性大为减弱,在重力 作用下沟头、沟壁崩塌,沟头溯源前进。在沟头溯源前进的同 时,沟壁在塬面漫流作用下,上部沿沟缘张裂不断崩塌,沟道 逐渐展宽、加深,严重危及管道安全。 4.0.10黄土高原区内大面积构造抬升运行,导致侵蚀基准面降 低,使水流向下切割,侵蚀作用不断加强,形成了大量沟谷系 统,随着沟间地的面积不断缩小,形成了梁崩沟螯地貌,此类 地貌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空间条件。 断面呈“V”字形沟谷,一般不属于长流水河流,只在雨期 或暴雨时才能形成流水,通常沟谷纵比降较大,谷底狭窄,以 下蚀作用为主。雨季来临后流水不断下切、掏空坡脚,两侧不 断垮塌,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谷坡面非常破碎,黄土潜蚀地貌 随处可见,沟谷两侧黄土崩塌、滑塌非常发育。 黄土梁卵边坡、黄土塬边以及切入黄土塬内的河谷谷坡上 顺坡平行展布着大量横断面呈尖“V”字形的冲沟,此类冲沟很 不稳定,相邻沟谷彼此合并现象十分常见,主要以下蚀作用和 潮源侵蚀为主,也是黄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初始通道。 黄土冲沟的沟壁与沟床易受流水冲蚀塌,管道应远离冲 沟和陡坎,以避免暴雨径流和山洪冲刷沟壁陡坎,危及管道安 全。管道临近冲沟和穿越冲沟时,均应考虑对冲沟沟壁、沟床 和陡坎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4.0.11河谷阶地是新构造运动和流水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新 构造运动相对稳定时期,河流以侧蚀为主,拓宽河床;地壳抬

升,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切开河床。残留 的河床一旦露出水面,不再被水淹没,便成为阶地台面,如此 反复形成多级阶地。阶面被黄土覆盖,就成为黄土堆积阶地。 二级及二级以上阶地由于阶地坡脚不易受流水侧蚀作用,坡体 较为稳定,有利于管道的安全。 当弯曲型河床曲流形成后,不断侧蚀凹岸的岸坡使河岸倒 退,同时不断向下游迁移,在其迁回范围内,形成曲流带。当 河床弯曲越来越大时,河流的上下河段愈来愈接近,形成狭窄 的曲流颈。洪水时,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道取直。管道距离 河流凹岸较近易产生管道悬空。管道沿弯曲型河道敷设时,不 合理的通过方式,受河道取直影响,危及管道安全。 4.0.12黄土高陡边坡变形破坏可分为坡面破坏和坡体整体破坏 两种。坡面破坏主要表现形式为坡面冲蚀、剥落,造成水土流 失,进一步发展导致边坡滑塌,坡面稳定主要考虑采用何种坡 型和坡面防护措施,避免坡面渐进变形而引起坡体大范围失稳; 坡体整体破坏形式为滑坡与崩塌,坡体稳定主要由总坡比控制。 天然黄土一般具有垂直节理,黄土陡壁多呈直立的特性、 黄土挖方边坡可考虑为陡坡率。一方面是黄土的渗透性强,抗 冲刷能力低,陡坡率可以减少冲刷的面积,有利于边坡的稳定; 但另一方面黄土边坡设计过陡,则坡面易剥落,坡脚应力集中 过大,亦不稳定。 4.0.13黄土腰岘是长期水土流失和雨水冲刷形成的地貌类型。 当降雨强度远大于土壤的入渗速率时,会产生强烈的坡面径流, 径流水沿梁弗坡面汇集到岘,造成坡面冲刷,冲毁岘 坡脚,引发腰岘滑坡或崩塌。同时,梁弟顶部存在的黄土陷穴 等侵蚀地貌,导致腰岘两边冲沟继续发生强烈的溯源蚀,进 而导致岘宽度逐年缩窄。 目前,腰岘治理的主要措施为两方面:一是改变腰岘地段 的黄土潜蚀地貌,增加截排水工程,改变腰岘地段的水流汇集 条件,使岘处在干燥条件;二是修建必要的工程建筑物,改

善岘土体结构,增加黄土的稳定性,如修筑挡土墙及护坡工 程等。 跨越方式通过鞍部狭窄的黄土岘,一是可减小管道开挖 扰动地表植被后引起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二是可避免岘溯 源侵蚀危及管道安全

管道定向钻和人工斜井勘察测量规范,因此按现行国家标准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568中隧道工程要求 执行。

5.1.8采用非开挖方式穿越黄土陡坡、黄土梁、冲沟时,且前

相关规范没有明确规定管道强度设计系数,本规范按照现行国 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中冲沟穿 越类型选取。 5.1.9参照工程经验,非开挖穿越黄土陡坡段试压宜与相邻线 路段一同进行

5.1.9参照工程经验,非开挖穿越黄土陡坡段试压宜与相邻线 路段一同进行。

5.1.9参照工程经验,非开挖穿越黄土陡坡段试压宜与相

5.2.3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

.2.3根据现1 建巩边坡程技不规范》GB50330 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宜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本规范穿越的地质 为黄土,边坡稳定性计算采用圆弧滑动法,且边坡的稳定系数 计算中不考虑地下水和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5.2.4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质边坡按高度进行了分级,且边坡最大高度为15m,管道工程中 的陡坡高度一一般都大于15m,因此不适合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分级。此处稳定安全系数参照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中的一级边坡, 应不小于1.3,且对地质条件复杂的边坡,其稳定安全系数宜适 当提高,具体可根据边坡的破碎程度确定。

5.3.8国家现行标准《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勘察规范》GB50568 和《油气输送管道隧道设计规范》SY/T6853—2012围岩基本分 级中,黄土属于VI级围岩,应做衬砌,但由于黄土自身的特性, 人工斜井成洞很好,与本规范要求的VI级围岩应做衬砌不一致。 因此,本规范只规定根据现场地质的实际情况、在斜井开口及 井身局部不稳定处做临时支护与加固

5.4管道安装及回填封堵

5.4.1管道采用单边定向钻或人工斜井穿越时,可根据管径、 坡度确定焊接采用二接一、三接一形式或逐根焊接的安装方式。 当穿越长度较长或坡度较缓时,下部出口设置拖拉装置辅助安 装管道。

6.1.3由于近年来气候异常变化,各类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管 线冲毁事故时有发生,站场和阀室作为管线的枢纽和开关,防 洪等级应相同。当站场、阀室位于河边等可能被洪水淹没的地 段时,应适当提高防洪设计重现期,大于25年。

6.2.2,6.2.3对雨量较集中地区场地区域较大的站场,采取分 教排水,主要是避免场地雨水出水口太少,造成雨水集中,引 起排水不畅或冲毁站场。由于黄土的湿陷性,填方区在压实之 后还有可能下沉,但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尤其高填方及高边 坡场地可设置长期变形观测系统,防止下沉过大影响该区域建 (构)筑物基础,或引起雨水下渗威胁场地安全。 6.2.7湿陷性黄土地区,建(构)筑物应包括建筑和主要装置 区,主要装置区和建筑在站场内处于同等重要地位,装置区按 照边界线确定范围

7.1.2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或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与 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体结构会逐渐被破坏, 引起地基的不均匀下沉,墙体出现裂缝。本条规定可避免屋面 雨水直接排至室外地面上,沿地面渗入地下而造成地基不均匀 下沉,墙体出现裂缝,甚至建筑物破坏。 采用内排水可避免在冬季水落管受冻,造成堵塞甚至损坏, 屋面雨水无法排出。

垫层材料和孔内填料。透水材料主要包括碎石土、砂土、矿渣 煤渣、石渣、石块等。

7.2.7孔内深层强夯法

桩间土有挤密作用,形成串珠状桩体,从而达到调节土层均

性的目的。因此,对于处理不均匀地基,DDC法优于常规 密法。

7.3构筑物及设备基础

7.3.3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动力设备基础,应从消除湿 陷性的危害角度出发,针对具体情况和场地条件,首先从经济 技术条件上考虑采取可靠的地基处理措施,当采用常规地基处 理措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桩基础。 7.3.5根据长庆油田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储罐基础的经验,采 用灰土石垫层可减小拟处理土层的渗透性,增强整片处理土层 的防水作用,防止大气降水、生产及生活用水,从上向下或侧 可渗入下部湿陷性黄土层引起湿陷。灰土石垫层较灰土垫层有 更高的承载力,还可减少垫层的变形。 7.3.6由于固定管墩计算时考虑了被动土压力,因此对周边的

7.3.6由于固定管墩计算时考虑了被动土压力,因此对周边的 回填土提出处理要求

7.3.6由于固定管墩计算时考虑了被动土压力,因此对周边的

8.1.2黄土地区的水工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应统一协调,管道 工程建设中水工保护和水土保持往往不能明确的划分,为保证 工程质量,应做到两者相互协调,相互统一

8.2.1管道中线两侧各5m范围,考虑国家现行标准《油气输 送管道线路工程水工保护设计规范》SY/T6793的规定。5m~ 20m范围内的黄土微地貌采取治理措施,主要考虑管道施工中 作业带宽度内的地形地貌恢复。 8.2.3冲沟沟头的处理是黄土地区管道保护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沟头的上游必须截断水流NB/T 42145-2018 全钒液流电池安装技术规范,防止溯源侵蚀。从工程实践经验 来看,冲沟沟头距离管道距离小于5m,在降水或者水流的作用 下,很快会对管道产生实质的危害。因此,将冲沟的沟头处理 距离设定为5m。 8.2.4截排水沟的计算重现期按20年考虑,与国家现行标准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水工保护设计规范》SY/T6793保持 致,

8.3.1本条对于坡高和坡率的选择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 范》GB50330一2013的相关规定,并结合以往黄土地区工程的 建设经验来选取, 8.3.2护坡的两端交界面,与原地层结合不好的情况下,容易

8.3.2护坡的两端交界面,与原地层结合不好的情况下,容易

产生水土流失,称为薄弱点。护坡两侧和两端嵌入原地层的数 居,是根据近几年水工保护的经验来确定的

8.4.2冲沟中小型的穿越,由于资料缺乏,在以往的规

.4.2冲沟中小型的穿越DB35/T 1863-2019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由于资料缺之,在以往的规范规定 中未做明确的规定。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工程实践,已经 明确提出需要提高设防等级,洪水频率按50年一遇考虑。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