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4113.4-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4113.4-2019 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拉伸剪切强度测试.pdfICS 75010 E 10
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
SY/T4113.4—2019目次前言·范围2仪器和设备2.1试验机2.2游标卡尺试件制备4试验步骤5计算结果6报告
SY/T 4113.4=2019
JC/T 2238-2014 水泥制品用矿渣粉应用技术规程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
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拉伸剪切强度测试
SY/T4113的本部分短 试的仪器设备、试件制备、试验步骤、 果和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防腐涂料的拉伸剪切强度测试
.1.1试验机的力值示值误差不应超过士1%。 2.1.2试验机的拉伸速度可调,加载试样后应能满足在2mm/min的试验条件下恒速运行 2.1.3试验机应配有夹持试件的上下夹具,上下夹具的齿板应能牢固地啮合试件,啮合试件长度每端 不应小于25mm,并应满足试件的拉伸轴线和夹具中心线保持一致的要求。
mm~200mm,精度为
3.1试件应采用普通低碳钢作为防腐材料涂敷的基材。 3.2试件用金属板尺寸宜为(90mm~100mm)×25mm×(1.5mm~1.7mm),试板边缘应平整, 无翘边、毛刺等缺陷。 3.3两个金属板搭接表面应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方式应满足防腐材料的涂敷要求。 3.4在两个金属板端部的搭接面上涂敷配制好的防腐涂料,涂敷长度宜为18mm。 3.5将涂敷好的两块金属板进行对粘搭接,搭接长度宜为12.5mm~13.0mm。平行试件的搭接长度 的误差宜为±0.5mm,两试板的侧边应平行对齐。试件应按防腐涂料的固化要求进行固化。 3.6制作无溶剂型防腐涂料试件时,应在涂料表干之前搭接金属试板;制作溶剂型防腐涂料试件时, 应在涂料表干后立即搭接金属试板。 3.7试件固化后,修整黏结面边缘多余的涂料,测量试件的搭接长度、宽度及搭接段总厚度,精确 至±0.02mm。 3.8同种防腐涂料的试件不应小于5个。
3.1试件应采用普通低碳钢作为防腐材料涂敷的基材。 3.2试件用金属板尺寸宜为(90mm~100mm)×25mm×(1.5mm~1.7mm),试板边缘应平整, 无翘边、毛刺等缺陷。 3.3两个金属板搭接表面应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方式应满足防腐材料的涂敷要求。 3.4在两个金属板端部的搭接面上涂敷配制好的防腐涂料,涂敷长度宜为18mm。 3.5将涂敷好的两块金属板进行对粘搭接,搭接长度宜为12.5mm~13.0mm。平行试件的搭接长度 的误差宜为±0.5mm,两试板的侧边应平行对齐。试件应按防腐涂料的固化要求进行固化。 3.6制作无溶剂型防腐涂料试件时,应在涂料表干之前搭接金属试板;制作溶剂型防腐涂料试件时, 应在涂料表干后立即搭接金属试板。 3.7试件固化后,修整黏结面边缘多余的涂料,测量试件的搭接长度、宽度及搭接段总厚度,精确 至±0.02mm。 3.8同种防腐涂料的试件不应小于5个
SY/T4113.4—2019
4.2测试前应调整好试验机的拉伸速度和载荷量程。 4.3把试件夹在试验机的夹具中,自黏结部分的末端到夹具端部的距离应为50mm,试件的长轴应与 夹具加载中心线重合,应以2mm/min的恒定测试速率对试件加载,连续加载到试件破坏。 4.4应记录试件的破坏载荷和破坏特征,包括防腐涂料破坏形式及分布,试件的破坏载荷应处于满 量程的15%~85%。 4.5试验结束后,应复核确认搭接长度和搭接宽度,
测试前应调整好试验机的拉伸速度和载荷量程。 把试件夹在试验机的夹具中,自黏结部分的末端到夹具端部的距离应为50mmDB11/T 1628-2019 钢管混凝土顶升法施工技术规程,试件的长轴应 具加载中心线重合,应以2mm/min的恒定测试速率对试件加载,连续加载到试件破坏。 应记录试件的破坏载荷和破坏特征,包括防腐涂料破坏形式及分布,试件的破坏载荷应处子 程的15%~85% 试验结束后,应复核确认搭接长度和搭接宽度
5.1试件的剪切强度应按公式(1)计算,精确至0.01MPa。
5.1试件的剪切强度应按公式(1)计算,精确至0.01MPa。
.........................................
式中: 防腐层的拉伸剪切强度JB/T 13749-2020 天然酯绝缘油电力变压器.pdf,单位为兆帕(MPa); F—一试件的破坏载荷,单位为牛顿(N); b一一确认的试件搭接宽度,单位为毫米(mm); L一一确认的试件搭接长度,单位为毫米(mm)。 5.2计算每组试件拉伸剪切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并按土15%的偏差范围确定有效试件。有效试件的 数量应不小于原数量的60%,且不少于5个,取有效试件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执行标准; b)防腐涂料类型及样品信息; c)试件制备(黏接、固化条件); d)试验仪器设备; e)试件试验前的状态调节程序; f)试验时的环境条件; g)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