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A 041.2-2020 电梯线束技术要求 第2部分:柜内线束技术要求.pdfICS 91.140.90 Q.78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技术要求 3.1外观要求 3.2长度, 3.3压接强度 3. 4 布线 试验 4.1擦拭耐久性 4.2压接高度测量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贮存、运输 6.1标识, 6. 2 包装 6.3储存和保管 附录A(资料性)布线和绑线基准
第2部分:柜内线束技术要
本标准为电梯控制柜线束的一种基础标准,规定了电梯控制柜线缆及其终端连接元件的技 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电梯及功能相同的设备用线束产品,不包含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产品
3.1.1线束表面应光滑、外皮均匀、无气孔、裂纹、压痕、凹凸、破损、花斑、污浊等。 3.1.2导线与压接筒连接应牢固、无松脱。若与端头进行焊接,应焊接牢固,无散芯。 3.1.3接插件表面应具有良好的外观、不得有划痕、毛刺、明显的变形及电镀不良等现象 3.1.4标识应清晰,内容正确DB12/T 915-2019 水利工程项目划分编制管理规范,不易损坏。 3.1.5热缩管或其它合适的防护层应紧密包裹在需防护位置上,无位移、脱开现象
3.2.1线束裁线长度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3.2.2剥皮长度 护套的剥离长度应符合客户图样及技术文件要求,绝缘的剥离长度应与端子的压接筒或连接器 的接线位置相匹配,由供需双方协商剥皮长度可接受公差。
压接筒与导线连接应牢固,压接高度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最小拉力值应符合T/CEA041.1 中6.2条款的表3规定。
3.4.1柜内线束应在布线空间横平竖直布置并应捆扎和固定,捆扎间距不宜大于100mm,水平 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300mm,垂直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400mm。变换布线走向时应垂直布放,且 布线用电缆的弯曲半径宜符合表1要求。
表1机柜内布线用电缆弯曲半径值
3.4.2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允许连接的电线数量,截面积不应大于电器元件设计的数量和截面积, 应使用合适的接线端子确保连接可靠。应采用必要的措施保证电气间隙及触电防护要求 3.4.3连接电流表与分流器之间的线束不得经过端子,其线长不应超过3米。 3.4.4回拉式弹簧端子的联接,若用软导线宜套上线鼻子压紧后再插到端子上,注意铜线芯不要露 出线鼻子且要压实。若用硬导线,其剥线长度约10mm为宜,再插到端子上。 3.4.5柜内线束在控制柜空间充许条件下,应把连接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的线束尽 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选用的导线应符合设计工况要求。 3.4.6柜内线束应区分强、弱电控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分隔,分离走线等减少干扰。使用接插 件时,应考虑防错插设计。 3.4.7不同功能电缆在进入控制柜时应考虑避免相互干扰,有可能对外界产生干扰或易被干扰的线 路应采用合适的屏蔽,抗干扰措施,如使用屏蔽电缆,芯线双绞结构等。屏蔽层应可靠接地。 3.4.8电机电缆应独立于其它电缆走线,其间距应符合不同电缆的EMC兼容要求,同时应避免电机 电缆与其它电缆长距离平行走线。如果控制电缆和电源电缆交叉,应尽可能使它们按90度角交叉。 司时必须用合适的夹子将电机电缆和控制电缆的屏蔽层固定到安装板上。 3.4.9变频器的电机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为有效的抑制电磁波的辐射和传导,屏蔽层的电导必 须至少为每相导线芯的电导的1/10。 3.4.10柜内非屏蔽控制线束为了避免强的磁场干扰,不能靠近显示器的操作面板和带有线圈的设 备旁边,例如电源电缆,接触器,继电器,螺线管阀T/CATAGS 13-2020 直升机山区搜救人员资质与培训规范.pdf,变压器等等,
用浸过水的一团脱脂棉或一块棉布轻轻擦拭标识、绝缘层颜色,共擦10次后,正常目力标识应 仍清晰,绝缘层颜色应没有明显的褪色,
4.2.1选用的测量工具:压接高度千分尺,不可使用游标卡尺。
5.2.3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鉴定试验: a)新产品批量投产前; b)易地生产批量投产前;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产品每2年不少于一次; d)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鉴定试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5.2.4产品的鉴定试验必须合格。如有一项不合格,允许重新抽取加倍数量的产品,对该不合格项 目进行复检。如仍不合格,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
CJT304-2017标准下载表2控制柜线束试验项目
6标志、包装、购存、运输
示志、包装、贮存、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