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273-2009《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以散件或组合件型式运到安装地点,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本 规范技术规定主要以现场组装锅炉为主;整体出广锅炉,其结构型 式虽然很多,但安装施工比较简单,可按本规范相关规定执行。 1.0.3为了确保锅炉安装工程质量,防止造成重大损失,在锅炉 安装前和安装过程中,当发现受压部件存在影响安全使用的质量 可题时,应停止安装,将问题向建设单位报告,并研究解决的办法 且的是使隐患得到及时的处理,防止继续施工造成更大的损失
规范技术规定主要以现场组装锅炉为主;整体出广锅炉,其结构型 式虽然很多,但安装施工比较简单,可按本规范相关规定执行。 1.0.3为了确保锅炉安装工程质量,防止造成重大损失,在锅炉 安装前和安装过程中,当发现受压部件存在影响安全使用的质量 可题时,应停止安装,将问题向建设单位报告,并研究解决的办法, 自的是使隐患得到及时的处理,防止继续施工造成更大的损失。 1.0.4锅炉安装工程中的通用性技术要求,在现行国家标准《机 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中已有规定,本 规范中不再重复,所以在锅炉安装工程中,既要执行本规范的规 定,同时也要执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有 关规定;锅炉安装工程中涉及其他的如水泵、风机、输煤设备、电气 安装等,要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中已有规定,本 规范中不再重复,所以在锅炉安装工程中,既要执行本规范的规 定,同时也要执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有 关规定;锅炉安装工程中涉及其他的如水泵、风机、输煤设备、电气 安装等,要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图,复检基础的位置和尺寸是否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有超差的应经 处理达到满足锅炉安装的需要后DB64/T 1772-2021 农村消防安全技术标准.pdf,方许进行放线、就位的工作。
2.0.2锅炉的纵向安装基准线可选用基础纵向中心线或锅筒定
标高基准点线大多设在底层锅炉安装位置附近的建筑 墙或基础上。为了安装时测量方便,大多以标高基准点线为 锅炉的柱子上划出1m标高线,以后均以柱子的1m标高线 去测量各部件的标高
图样为依据,以建筑物柱、墙中心或基础孔中心为基准线,按工程 设计施工图样先放出钢架、锅筒、燃烧室纵横中心线,再以中心线 为基准放出各立柱的位置坐标线。 安装过程中对任意一根柱子在纵横方向上与其他柱子的间距 都要进行测量,使其尺寸控制在充许偏差范围内,以避免累计误差 的出现。
3.0.1钢架组装前,应复检其制造质量是否符合随机技术文件规 定。由于现场组装锅炉的钢架往往是散件运输,所以必须复查: 发现超差时还应作必要的校正工作。对外观质量也应按相关规定 进行检查。本条依据国家现行标准《锅炉钢结构技术条件》 JB/T1620有关规定制定。
部组件是指锅筒、省煤器、过热器、空气预热器等,元件 直、管子等。
.. 中永以店 1620有关规定制定。对原规范表中内容作了修改,增加了框架两 对角线长度差检验的项目:原规范对柱子上的1m标高线与标高 基准线的高度差的测量方法作出了规定,本次修订取消了对测量 方法的规定,因测量仪器不断的更新,测量方法也不是唯一的,所 以只对检测位置作出了规定。 为了避免砌筑炉墙时大量砍砖,本条规定的任意两柱子间的 距离充许偏差宜取正偏差
3.0.4灌浆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为经验数据,小于50mm时
3.0.5钢筋弯曲方法不只是热弯,敲打冷弯亦常用。
3.0.7、3.0.8这两条强调在安装过程中对制造厂提供的平台、栏
、扶梯等构件不得随意接长、割短、切割、开孔,以防止改变 设计角度和降低构件设计强度而产生安全隐惠。
4.1.5锅筒、集箱在冷态下就位、找正后,热态下向自由端会产生
长,本条单独明确规定的目的是防止疏忽这一问题,产生事故 长间隙的大小,随机技术文件有规定的,按其规定值预留;无为
定的,按锅筒、集箱热线胀系数计算预留膨胀间隙。
4.2.1在安装前对受热面管除应进行外观检查外,还应按图样对 对流管束进行1:1放样检查,主要检查管束的弯曲角度、伸入锅 筒长度,保证管排整齐。 第6款是依据国家现行标准《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件》 B/T1611有关规定制定。原规范未对对接接头和弯管通球要求 进行分类,此次修订规定了受热面管子公称外径不大于60mm 的,应对其对接接头和弯管作通球检查,并分别给出了通球用球直 径的规定。弯制后进行焊接的管子,通球试验时球的直径宜选用 表中的较小值。通球不能通过的管子不能用于施工。 4.2.2原规范条文中“未经退火的管子”改为硬度大于管孔壁的 管子”才需退火。电加热式红外线退火炉或用纯度不低于99.9% 的铅熔化后进行退火,这两种退火方法现在施工中常用到。对锅 炉管孔硬度和管端硬度的规定,根据施工经验,一般管端硬度小于 管孔硬度HB10~HB20的,管端可不退火。 从胀接工艺的机理来看,管孔硬度应大于管子硬度。所以锅 炉制造和工海工业锅炉研究所及工业锅炉厂在胀接的试验中,均 按此要求来选配管板和管子。如10#锅炉用无缝钢管选配20g锅 简,20#锅炉用无缝钢管选配16Mng锅筒。20#或10#锅炉用无 缝钢管,其硬度都低于HB150。退火对管口扳边亦有利,不易产 生裂纹。 由于我国钢材供应紧张,国产工业锅炉无法按管板硬度大于 管子硬度的要求选配,而且大多为20g钢板与20#锅炉钢管相匹 配。考虑到本规范的可行性,故本条对管板硬度应大于管子硬度, 管子退火后应达到什么要求等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希望在执行 中掌握上述原则,正确处理实际的硬度关系。 不得用烟煤作退火燃料直接加热,是为了消除燃料中的硫、磷
等有害杂质在高温下对钢材质量产生的影响。 保温可用于石灰或保温棉毡等。
4.2.3本条是对胀接端管子打磨的最终规定,超过此规定的管子 则不符合要求。其中纵向沟纹无论是在轧制过程中产生的,还是 在管子退火和打磨等工序中产生的,均应除去,且管壁厚度不应小 于公称壁厚的90%。胀接管端打磨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应换管或 采取其他相应措施
国家现行标准《工业锅炉胀接技术条件》JB/T9619有关规定制 定,这次修订时增加了胀接管子管端的最小外径的规定,施工时需 要对其进行控制,目的是对管子的质量进行控制,不合格的管子不 得用于施工。 最大间隙值是指管孔最大值与管子打磨后最小外径之差值: 已考虑了充许的打磨量,实际间隙均应小于最大间隙值,在选配胀 接关系时应尽量避免出现最大问隙。适宜的胀管间隙能提高管口 的胀接质量
4.2.5本条规定胀接工作的环境温度,是为了防止胀口产
小、硬度关系等均不一样,所以正式胀接前,应进行胀接试验。 的是确定合理的胀管率,制订切合实际的胀管施工工艺规程。因 胀接时管端容易产生裂纹,故在原规范“胀口”处增加“端”学。
4.2.7对基准管固定后,推荐了宜采用的胀接方法,强调胀接工
管子胀接时,管壁在胀珠的碾压下发生塑性变形,管径不断增 大,同时也存在小量的回弹,管孔受到不断增大的管外壁的挤压: 发生弹性变形,也存在少量的塑性变形,这种弹性变形产生对管端 的坚固应力,应力的大小能真实地反映胀口的密封性和抗拉脱强 度。在施工中很难检测这种应力的大小。为了近似反映胀接程
科学性、可行性还需要在贯彻执行中进一步验证。 关于胀接工作结束后的监测问题,无论是内径控制法还是外 径控制法,都需要依靠施工人员提供的原始记录数据进行,因此, 检测工作必须依靠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在保证记录准确、真 实的基础上进行。 按上海工业锅炉厂和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在额定工作压力不 大于2.5MPa的情况下进行胀接试验,对单管、正交胀管试验所得 拉脱力、密封性及牢固性等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胀管率数值控制 在1.8%~2.4%较好。用应力贴片法所得数据分析,胀管率数值 控制在1.5%~2.1%较好。实际胀接中影响胀接质量的因素还 有很多方面,为了胀接质量有一定的储备量,内径控制法胀管率控 制范围定为1.3%~2.1%。内、外径控制法胀管率数值的差值, 用等效截面积计算在0.3%左右,即内径法比外径法在数值上要 大0.3%左右,所以,本规范对外径控制法的胀管率规定应控制在 1.0%~1.8%的范围内。 第5款对胀接操作给出了量的规定。其数据是根据长期施 工经验得出的。 第7款作此规定主要是控制胀接力量应均匀,以保证胀后 管端平滑、减薄均匀而不堆挤到某一处,这时用“偏挤”比“偏斜”更 确切。 第8款对胀管工具提出要求,胀管工具的质量直接影响胀 管质量。胀管用专用测量工具主要是内径千分尺游标卡尺等,
4.2.8本条明确胀接工作完成后必须通过水压试验来检查胀口
由于需补胀的胀口补胀率一般都不天,补胀后管子内径增天 值与管子外径增大值相差极小。因此,为了简便测量和计算,两种 方法的补胀率均按公式4.2.9计算。
例如,某胀口原来的胀管率为1.5%,按管内径变化计算的补 胀率为0.3%,则补后该胀口的胀管率为1.8%。按本规范第 4.2.7条第4款的规定,该胀口仍未超胀
于2.5MPa,采用内径控制法时,补胀后的超胀管率修订为2.8%。 对在同一锅筒上的超胀管口数量作出不得大于胀接总数的4%, 且不得超过15个的规定进行控制。依据国家现行标准《工业锅炉 胀接技术条件》JB/T9619第5.7条有关规定修订。 在此给出的数量值是施工时必须控制的最低要求,在施工中 为了保证这一要求,对数值或数值范围的选用一般宜先选取较小 值或中间值进行过程控制。
4.3.2制定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是指施 焊单位首次进行的焊接钢种、焊接材料和工艺方法:必须先制定焊 接工艺指导书、进行焊接工艺试验,经试验和焊接工艺评定合格 并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年位自众进们 接工艺指导书、进行焊接工艺试验,经试验和焊接工艺评定合格 并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焊接作业指导书,方可正式施焊。 4.3.3本条根据国家现行标准《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技术条件) B/T1613的有关规定制定。对管子对接接头检查试件,根据其 材质的不同分别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焊接模拟的检查试件应 由焊接产品的焊工进行,试件的材料、焊接材料、焊接设备和工艺 条件等应与所代表的产品相同。锅炉受热面管焊接接头的割样试 件,是指在同一焊工施焊的同部件上的对接接头中切取,而锅炉安 装中大多以模拟的试件检查代替切取试件
3.4画出焊缝排版图和打焊工钢印代号是为了便于焊接
4.3.5原规范规定锅炉受热面管子及其本体管道的焊接对口“内
4.3.5原规范规定锅炉受热面管子及其本体管道的焊接对口“内 壁应平齐”在施工中不易观测,修订改为:“焊接对口应平齐”,在施 工中只能从外观去控制对口平齐。
管口端面倾斜的要求,依据国家现行标准《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 件》JB/T1611有关规定制定,根据焊接形式的不同,给出了管子 公称外径小于等于Φ108mm的管子管口端面倾斜的要求。
4.3.10本条是对焊缝外观质量的控制,焊缝质量的好坏,直接影 响受压元件的使用寿命。
件》JB/T1613和《有机热载体炉》GB/T17410有关规定制定。在 施工中对环焊缝质量的检验较为常用的是射线检测,与超声波检 测相比,射线检测能准确反映焊缝的质量缺陷:裂纹、夹渣、气孔、 未熔合、弧坑等。按国家现行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 分:射线检测》JB/T4730.2中的规定,焊缝采用AB级射线检测 技术进行检测。施工中对环焊缝在用射线检测确有困难时,才进 行同比例的超声波检测。
4.4省煤器、钢管式空气预热器
4.4.1铸铁省煤器逐根或逐组进行水压试验后,冉正式安装,可 避免锅炉水压试验时发生泄漏而拆装换管的麻烦。 4.4.2本条为了保证有效受热面积,对翼片损坏的程度作出量的 规定。
4.4.3.4.4.4根据长期累
.6本条结合多年来施工中积累的经验和需要提出。
4.4.6本条结合多年来施工中积累的经验和需要提出
5.0.2为了防止安全阀部件损坏,本条规定应与系统脱离单独进 行水压试验。
5.0.3本条对压力试验用压力表给出了表盘量程应为试验压刀 的1.5~3倍范围,操作时最好选用2倍。排水管道应装设在系统 的最低处才能将系统内水排尽,放空阀应装设在系统的最高处才 能将气体放尽。
5.0.4锅炉本体的试验压力值,依据国家现行标准《锅炉
正锅炉表面结露,但温度过高会引起汽化和过大的温差应力,因此 规定水温不高于70℃。为防止用合金钢制造的受压元件在水压 试验时发生脆性破裂,水压试验水温还应高于所用合金钢种的韧 脆转变温度。 其中“关闭就地水位计”是为了防正超压时损坏水位计。锅炉 在试验压力下保持压力的时间按国家现行标准《锅炉水压试验技 术条件》B/T1612的规定制定。试压泵停止加压后,稳压初期常 有小量压降,故规定在试验压力保持期间,允许有压降,给出了允 许压降值。锅炉的泄漏检查应在工作压力下进行,对胀口和锅炉 的密封处应不滴水珠,胀口处的水珠不滴、不尚,可不补胀。 5.0.7规定在水压试验后应将水放尽。因方法较多,可以用压缩 空气吹净,也可以加热,在此不规定具体方法,只规定在冰冻期应 采取防冻措施。
验时,试压后应采取措施将水排尽。压力试验要求由使用
和安装单位共同进行。本条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有机热载体炉》 GB/T17410有关规定制定。 5.0.9有机热载体气相炉在水压试验后还应用气体进行气密性 试验以检查其严密性,气密性试验的试验压力、升压速度、试验时 间是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有机热载体炉》GB/T17410有关规定制 定,
.I士通吊在压力官道 质发生变化,不能用电钻。目前常用板钻、开孔机等机械加工方法 开孔。 为了避免或减少测温元件的套管所产生的阻力对被测压力的 影响,取压口应选在测温元件之前。 当设备和管道防腐完毕后,在其上开孔及焊接取源部件,必然 会破环防腐。在压力试验后再开孔或焊接容易将铁屑、焊渣溅落 到设备或管道内,焊缝质量也有可能不合格的情况。 6.1.2为了保证测温元件能插入到管道内物料流束的中心区域: 测量物料的真实温度,应将测温元件安装在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 代表性的地方,在阻力部件的附近及流束的死角处,介质流动缓 慢,热交换作用差,测量不到真实的温度。 第4款因被测物料脉动时,会造成测量压力不稳定和不准 确,且容易对仪表造成损坏。 第5~7款取源部件在管道上安装时,其轴线与管道轴线的 重合、相交、垂直及逆、顺介质倾斜角度等与测取物质的准确性关 系极大,故加以规定。 6.1.3为了测量到管道内的真实压力,应将取压装置安装在介质 流束稳定的直管段上,不应选择在管道拐弯、分支等介质流束呈漩 涡处或死角处,在介质流束呈脉动状态处,不但测量不到稳定的压 力,而且容易使仪表损坏。 压力是指介质对设备或管道的内壁所产生的静压力的大小。 如取压装置的端部超出管道的内壁而伸入到管道内,其内的介质
是不断流动着的,测量到的压力除了静压力之外,还有一部分动压 力,仪表上所显示的压力值是这两部分压力的总和,这样的测量值 有一定的误差。 水蒸汽在冷凝过程中发生了相的变化,放出较大的热量,如不 安装冷凝弯管,则冷凝后的液体不断返回管道内,水蒸汽又不断补 充进来,因而使温度经常维持在60℃以上,而就地压力表绝大部 分是弹簧压力表,一般工作温度为20℃士5℃,最大工作范围为一40~ 十60℃,但此时的仪表误差将会增大,超过60℃时,弹簧管的性能 将显著变化,严重时基至损坏仪表。 当测量的压力波动剧烈时,如不安装缓冲装置,直接冲击弹簧 管压力表,则测出的压力误差较大,并且易损坏仪表。 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到测量管道或仪表内造成管道或仪表堵 塞,影响仪表正常工作。 第3款测量蒸汽时,应保持测量管道内有稳定的冷凝液,同 时应防止管道底部的固体杂质流人取样管造成取样管和仪表堵 塞;测量气体时,应使气体内的少量凝结液体顺利流回管道,不致 流入取样管道和仪表造成测量不准确;测量液体时,应使液体内析 出的少量气体能顺利流回管道,不致进入取样管和仪表引起测量 误差。同时还应防止管道底部的固体杂质进人取样管道和仪表弓 起堵塞。 被测物料流束脉动时,会造成测量压力不稳定和不准确,同时 容易损坏仪表。
6.1.4流体为蒸汽时,测量管道中实际上是液相物质,为了保证 冷凝器内液面高度的稳定,多余的冷凝液应能流回管道,取压口应 安装在管道的上半部。为了保证准确测量介质的流量,在孔板、喷 嘴和文丘里管等处上、下游设取样点时,应保证取样点距孔板、喷 嘴和文丘里管之间的最小直段。 第4款儿种流量检测元件的检测原理,都是利用测量管道 内液体流动时所造成的动压力与静压力之差来测得管道内流体流
量的大小。为了测得准确的动压力和静压力,检测元件必须与流 束呈垂直状态安装,即与管道轴线垂直并通过中心,从取源部件的 安装质量上来得到保证。
6.1.5为了防止对烟气等介质进行取样时带有水分和固体杂质,
1.5为了防止对烟气等介质进行取样时带有水分和固体杂 此规定。
6.1.7为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到取样管道或仪表内,堵塞取样管 道或仪表,影响仪表正常工作,在安装取压装置时,应倾斜向上,与 水平线所成夹角宜大于30°,且不应伸入炉墙和烟道内,这样可以 防止带人灰尘等杂质。 本条对在风道上测风压作出规定,测风压应逆着介质流束才 能进行准确测量。
6.2.1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前应做的检查工作,包括外观检查和 单表性能检查两部分。本条为一般规定,但是这项工作必须在仪 表校验前进行
6.2.1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前应做的检查工作,包括外观检查和
6.2.2本条为单表校验后的一般要求,目的是使系统调试时,不
第5款锅炉低读压力表校验时需考虑表管液柱高度修正 值。
第5款锅炉低读压力表校验时需考虑表管液柱高度修正
6.2.3强烈振动会造成压力仪表的损坏和失灵,影响压
测量低压时,压力表或变送器与取压点之间的安装高度不一 致会产生液柱压力,影响测量数值的准确性。保护罩的结构和固 定方法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
6.2.6导向管或导向装置垂直安装能保证浮简或浮球上、下移动
量液位的,必须保证其两个室之间的严密性,否则就不能产生压 差。用压差法测量密闭容器内易蒸发液体的液位时,为了避免在 仪表负压侧测量管道内积聚被测液体的冷凝液而造成测量误差 因此利用单室平衡容器预先在其内灌满被测液体,然后再用调整 差压仪表内的迁移机构的方法将此预加的液柱补偿掉,以后的测 量就不会再受到被测液体冷凝液的影响了。单室平衡容器的安装 标高应使容器内预先加人的被测液体的液柱产生的压力与随机技 术文件规定的差压仪表测量范围相符合
6.3阀门、吹灰器和辅助装置
6.3.1为避免在施工中先将阀门安装到系统上,待系统试压时才 发现阀门密封性能不好而拆除更换,系统上有的阀门在试压时也 不能检查到其密封性能,在使用过程中需关断时才能发现,所以作 出应逐个进行严密性试验的规定,试验用水应清洁
6.3.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阀
范“始启压力”改为“整定压力”;在排水管、排汽管和疏水管」 充许装设阀门,施工中有这种错误出现,在此加以强调。
象,在此强调泄放管管径应与安全阀排出口径一致,不得随 小,并应有防冻措施,防止排放不畅不能及时泄压而引发安 故。
6.3.4气相炉的有机热载体主要是联苯,易燃且有毒,防1
外泄很重要,因此气相炉的安全阀必须是全封闭式安全阀,在运行 过程中不准定期作手动排气试验。不带手柄的自的是为了防止手 动排气。为了防止安全阀泄漏,在气相炉安全阀与简体的连接短 管上加装一只爆破片,爆破片应在小于规定的爆破压力的5%以 为爆破,为了防止安全阀在规定压力下不能回座,在爆破片与筒体 之间加装一只截止阀,在运行过程中应处于全开位置,一旦爆破片 爆破泄压后,应立即关闭截止阀,待安全阀回座,压力恢复正常后
再打开截止阀。 泄放管通入用水冷却的面式冷凝器,再接入单独的有机热载 本储罐,以便进行脱水净化。 有机热载体气相炉安装好后用水进行压力试验时,其安全阀 可在炉体上用水压的方法进行调试,否则,应在安装前单独进行校 验,合格后才能安装到炉体上。
本储罐,以便进行脱水净化。 有机热载体气相炉安装好后用水进行压力试验时,其安全阀 可在炉体上用水压的方法进行调试,否则,应在安装前单独进行校 验,合格后才能安装到炉体上。 6.3.5吹灰器管道的安装,一般无设计规定,由施工现场根据情 况确定安装位置,安装时应考虑管路应无沉积冷凝水的死点,使凝 结水易于通过蔬水阀流出。 6.3.6~6.3.9这几条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有机热载体炉》GB/T 17410有关规定制定。为了防止有机热载体膨胀喷出而引发安全 事故,规定不应将膨胀器装在有机热载体炉的正上方,同时要求垂 直距离不应小于1.5m。为了防止泄漏,管路尽可能采用焊接连 接,采用法兰连接时,其连接处的密封至关重要,所以对法兰型式、 压力以及法兰连接处的密封填料都作出了规定
6.3.5吹灰器管道的安装,一般无设计规定,由施工现场根据情
17410有关规定制定。为了防止有机热载体膨胀喷出而引发安全 事故,规定不应将膨胀器装在有机热载体炉的正上方,同时要求垂 直距离不应小于1.5m。为了防止泄漏,管路尽可能采用焊接连 接,采用法兰连接时,其连接处的密封至关重要,所以对法兰型式、 压力以及法兰连接处的密封填料都作出了规定
7.1.1本条依据国家现行标准《链条炉排技术条件》JB/T3271 有关规定制定。为了在安装前能及时发现链条炉排在制造、运输、 保管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保证安装工程质量,制定本条规 定。
有关规定制定,对墙板间距充许偏差,原规范将跨距充许偏差分为 大于2m和小于2m时的充许偏差,这次修改将跨距分为大于5m 和小于5m,其充许偏差值无改变。墙板间两对角线长度的充许偏 差,原来规范没有基本长度的分别,现在分别给出天于5m和小于 5m的充许偏差。根据生产的发展需要,增加了鳞片式炉排、链带 式炉排、横梁式炉排,对其检测要求作出了规定。表中增加的检测 立置,是施工中最基本的也是较为常用的。
7.1.8本条增加了对煤闸门及炉排轴承冷却装置通水检查的具
止炉排卡住或漏煤和漏风。
7.2.4本条依据长期积累的施工经验,对抛煤机试运转提出要
7.2.4本条依据长期积累的施工经验,对抛煤机试运转提出要 永
为了防止火焰直接冲刷周围的水冷壁管使其使用寿命缩 装燃烧器的预留孔位置应设置正确。 本条依据长期施工经验制定
7.3.2本条依据长期施工经验制定。
8.1.1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E
50211,对锅炉炉墙砌筑的技术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因此在这 章里不再作规定,只对炉墙壁砌筑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作出规定 8.1.2本条强调上道工序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的施工。
8.1.3砖的加工面和有缺陷的表面耐火温度低,不应朝向火
3.1.4锅炉炉墙一般为重型炉墙,由内墙耐火砖砌体和外墙 本构成,自前外墙用粘土砖砌筑的较为普遍,并采用硅酸铝纤 真充粘上砖与耐火砖之间的缝隙,以保证炉墙砌体的隔热效
8.1.4锅炉炉墙一般为重型炉墙,由内墙耐火砖砌体和外墙砖砌
8.1.6施工中与金属结构接触处常用耐火硅酸铝纤维毡作为隔
8.1.8为了达到砌体砖缝的要求,当砖的质量满足不了砖缝的要 求时,应进行选砖或砖的加工,防止不合格的砖砌入砌体之中,影 响砌体质量。
8.1.8为了达到砌体砖缝的要求,当砖的质量满足不了砖缝的要
砌砖时应使用木锤或橡胶锤找正,不得在砌体上砍凿砖 彻体上欲凿砖或泥浆干后敲击砌体容易使已凝固的灰浆受 而产生裂缝,致使烟气蜜漏和炉墙的整体强度被破坏。
文件给定的配合比,而随机技术文件给定的配合比为一个范围值。 由于各地气候的不同,同样的配合比耐火浇注料的质量是不一样 的,因此在耐火浇注料施工前应按不同配合比作试块,按国家现行
标准有关规定进行耐火度、耐压强度、荷重软化等试验,合格后再 投入施工以确保施工质量
8.1.12耐火浇注料与管子,钢构件等的膨胀率不同,为防止在加 热时发生问题,在钢构件的表面涂刷沥青漆或包牛皮纸、石油沥青 油纸等,其自的是满足膨胀要求。涂沥青的自的是为了隔离,其他 能起隔离作用的材料也可以使用
8.2.1现行国家标准《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26对绝 热层施工技术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因此在本节里不再作规定,只 对锅炉本体、管道、烟风道及辅助设备的绝热层施工中应注意的问 题作出规定。
漏风试验、烘炉、煮炉、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行
验、烘炉、煮炉、严密性记
9.1.1漏风试验是锅炉投运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漏风试验前 应制定漏风试验方案,具备条件方可进行。炉体密封不严会严重 影响锅炉的正常使用。整装锅炉可不作此项试验。冷风道和热风 道是两个系统,在运行中一个为正压系统,一个为负压系统。试验 方法各不相同,因此需分别进行试验。在空气预热器中烟气与空 气分别在各自通路中流动而进行热交换。烟气系统是负压,空气 系统为正压,密封不严会造成空气漏入烟气系统中。其结果会增 大排烟量,减少通风量,增加动力耗损,由于烟气中混人空气造成 温度过低,会使烟气中水蒸气凝结,加剧空气预热器及金属烟道的 腐蚀。因此,空气预热器的密封性能检查是重点。 9.1.2冷热风道的漏风试验包括送风机、吸风机、空气预热器和 一、二次风管,采用30~40mm水柱或运行时的正压值进行试验。 在送风机入口处撒白粉或烟雾剂,检查系统密封及接缝等处,应无 白粉或烟雾漏出。白粉为石灰粉等白色粉末。 9.1.3本条为炉膛、各尾部受热面烟道、除尘器至引1风机人口的 漏风试验;进行试验时用蜡烛火焰或烟气靠近各接缝和密封处检 查,火焰、烟气不被吸偏摆为合格。为了方便检查,对热风道系统也有 利用送风机在炉内撒上烟雾剂,用30~40mm水柱的正压或运行时 的负压值改为正压值进行试验,检查各接缝、密封处应无烟雾漏出。 9.1.4炉墙漏风多数在炉顶与前、侧炉墙接缝处、锅炉管穿墙处 过热器以后的烟道负压较大处、各膨胀缝、炉墙门孔、出灰口等装 置结构不合理、制造质量差、密封填料不严往往会弓1起漏风。敌上 述部位是检查的重点。要着重检查烟道焊缝、风道与风道、风道与 设备连接法兰及除尘器的锁气器等的密封情况,防止烟气短路
9.1.2冷热风道的漏风试验包括送风机、吸风机、空气
一、二次风管,采用30~40mm水柱或运行时的正压值进行记 王送风机入口处撒白粉或烟雾剂,检查系统密封及接缝等处, 白粉或烟雾漏出。白粉为石灰粉等白色粉末。
9.1.4炉墙漏风多数在炉顶与前、侧炉墙接缝处、锅炉管
9.2.6依据施工经验【山西图集】12S1.pdf,整体安装的锅炉的烘炉时间原规范
施发生故障,影响升温时,应立即进行保温或停炉。待故障消除后 再按烘炉曲线继续进行烘炉。
9.2.8烘炉应达到本条规定之一。检查方法有两种:炉墙灰浆试 样法和测温法
录,是使制定的烘炉曲线能准确实施的重要保证。
9.3.3不能将药品直接加入锅筒内。一般宜用塑料或木制容器 将药品溶解成20%的浓度,然后再加入锅内,配制和向锅内加人药 液时,操作人员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搅拌药品时发生飞溅烫伤。 9.3.5~9.3.8“煮炉至取样炉水的水质变清澈”,是根据实践经 验提出的。目前还无控制煮炉质量情况的具体检验指标,只对煮 炉过程的碱度进行控制,但是否煮干净,还无法检测。只能待煮炉 工作结束后打开人孔、手孔检查。在煮炉初期,炉水很浑浊,待煮炉后 期取样水质变清澈时,停止煮炉,检查煮炉质量是否达到合格要求,
9.4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行
9.4.5锅炉带负荷连续试验运行48h,整体出厂的锅炉般为4 一24h。新建的锅炉往往试运行所产生的蒸汽或热水无处输送,实 示使用压力与蒸发量均低于设计值,所以将全负荷改为带负荷连续试运 行,这样可按实际情况,在额定负荷范围内灵活地带负荷试运行。连续 试运行时间48h已经可以充分反映锅炉的安装质量情况及运行情况, 锅炉带负荷连续48h试运行,是全面考核锅炉的设计、制造、安 装、燃料及司炉操作的必要步骤,特别是司炉、水处理等广州远洋大厦永久用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必须由经 过专门培训合格的专职人员来担任。为了避免执行本规范中发生 分工不清、责任不明、互相扯皮现象,在试运行中酿成事故,所以明 确48h带负荷连续试运行期间,锅炉使用单位应负责全面运行操作 工作,安装单位负责运行期间检查和处理安装的缺陷及修理工作。
10.0.1为了避免安装单位误解成“既然试运行由使用单位派生 产人员负责全面操作运行工作,则工程验收移交手续就可在此前 办理”,特加此条。本规范第9.4.5条已对连续运行时间作了规 定,且对现场组装和整体安装的锅炉试运时间分别作了规定。原 规范要求48h试运行与第9.4.5条有冲突。因此此次修改将 “48h”时间去掉。 10.0.3、10.0.4增加交工时应提交的各种质量证明资料和检验 资料,同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对资料的要求统一起来。
统书号:1580177·190 价:1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