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塔器吊装直立瞬间提升力的分析李子 源:塔器吊装直立瞬间提升力的分析
塔器吊装时,吊点一般设在塔体(或塔段)顶部, 提升滑车组(或吊钩)对准吊点中心垂直提升。但 是,从受力分析中可以看出(见图1),由于塔尾溜放 力的存在,塔顶的提升力应当是稍有倾斜的。只有 在塔器完全吊起直立时,这个力才会是垂直的。实 际作业中,根据起重作业规程和提升机具的技术要 求,这个力必须尽可能地接近垂直。特别是在塔体 接近直立的瞬间,这时溜放力已经很小,塔体中心线 已接近自重作用的区域内,此时的提升力达最大值 塔体处于一种很特殊的受力状态
图1塔器吊装的受力状态
塔器在吊装时,如图1所示的受力状态,从力的 平衡关系中可以得到:
T一溜放力; α一提升力与水平面的夹角; θ一溜放力与水平面的夹角。 如果考虑到当α和θ角处于极限状态时,在一 定的精度范围内,可以将相应的三角函数式简化表 达为:
将式(2a)、(2b)代入式(1)中有:
在塔体接近直立状态的瞬间,可近似地认为:Q 、0=0.这时,由式(3)可得:
8 将式(4)代入式(1),有: F=1.081 ×|G >|G
(4)焊接完毕后,应保持接头在冷却过程中不 受外力的冲击和扭曲。 (5)冷却可采用自然冷却和人工冷却两种方 法,时间不少于1h。 (6)焊接结束后不得马上拆除扶正器,因管道 在焊接和冷却过程中会产生热胀冷缩现象,所以必 须待管道焊接部位完全冷却至扶正器拉紧螺杆完全 松动后方可拆除扶正器。
表1钢骨架塑料复合管的焊接技术参数
4.1.1管道就位前应在管沟底部敷设中沙垫层,垫 层厚度为100mm,垫层宽度为管外径+2×250mm。 4.1.2管道直管在管沟底部组对时,应在电热熔接 头处挖工作坑,工作坑深度和长度分别为不小于 500mm和不小于1000mm,以便在组对时使用扶正 器校正管道的弯曲度。
4.2.1回填土时不得将土直接抛掷到管道上,管道 下部与管底间的空隙必须填实。分层夯实,一次回 填高度宜为0.1m~0.15m,夯实后再回填第二层 回填到管顶以上至少0.1m处止。回填土不得含有 有机物及粒度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不得损坏 管道表面及其内部的钢丝网。 4.2.2管道试压前,管顶以上回填土厚度不应少于 0.5m,以防试压时管道移动。管顶以上敷土厚度小
烷塔时,采用了塔顶用大型起重机提升,塔底尾排溜 放的方法。方案中提供的最大吊装载荷约为2000 kN,在吊装进行到塔体与地面夹角约78°,但仍未脱 离尾排时,起重机显示受力为2350kN,远远超过了 最大设定吊重,待塔体完全吊起后,显示实际塔重为 2150kN。 经计算:2350/2150=1.093,基本上与式(5)的估 算比值吻合。
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第二联合厂房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方案陈 :埋地钢骨架塑料复合管的安装技术
于700mm时.机械设备不得在管道上方通行
(1)管材应捆扎包装,两端用塑料端盖加以防 护,防止泥沙等杂物进入管内。 (2)在运输过程中,应采用非金属绳紧固,底部 垫木块,并在木块上垫橡胶板,以防管壁损坏。搬运 过程中,不得抛掷、拖曳,不允许与硬物、利器相撞 击。 (3)堆场应清洁,不准露天曝晒,四周保持良好 通风;不允许与高温物体直接接触,间距应不小于1 m;存放场地应平整,顺向码放,堆放高度不得超过 1.5m (4)管道组对时,不允许旋转插入电热熔接头。 (5)管道在吊运及放入沟内时,应用可靠的软 带吊具平稳下沟,不得与沟壁或沟底激烈碰撞。 (6)管道在工程中断及每次收工时,开的管 口应临时封堵,以防止杂物进入。 (7)回填土夯实时,必须在管道两侧对称进行 防止管道单边受力,造成管道弯曲变形。
从推算分析和实例中,可以看出: (1)塔器吊装直立瞬间提升力有可能超过实际 塔重约8%左右。 (2)在吊装方案制定时,应考虑上述推算结果, 特别是在接近起重机索具受力极限的情况下作业时 尤应注意。 (3)吊装作业中,应特别注意提升力的方向,尽 可能的保持垂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