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5006-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5006-2021 钢结构通用规范(完整清晰正版).pdf.4.1钢结构焊缝和螺栓连接一般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精确计
.4.1钢结构焊缝和螺栓连接一般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精确计
算连接的应力和破坏过程很困难,世界各国规范在规定钢结构连 接计算方法时都引入了各种假定,用简化方法计算连接的承载 力。因此强调计算方法和设计假定尽量符合连接的实际工作状 况,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本条规定是保证钢结构连接满足 安全性和适用性的前提条件,
4.4.2本条规定明确限定了钢结构螺栓连接可采用的
DB37T 3034-2017 化妆品中8种磺胺类抗生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对影响螺栓连接承载力的受力状态和计算范围作出了
影响螺栓连接承载力的两方面因素是:螺栓承载力和连接 板承载力,螺栓的破坏模式包括螺杆受剪破坏、螺杆受拉破坏、 螺杆拉剪联合作用破坏,连接板的破坏模式包括有螺栓孔截面 处的净截面受拉破坏、净截面受剪破坏、螺栓孔壁承压破坏, 螺栓连接受拉时连接板变形会在连接板和螺栓内产生附加撬力, 在计算连接承载力时必须考虑;当剪切面在螺纹处时,高强度 螺栓承压型连接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螺栓螺纹处的有效面 积计算。
螺栓孔的加工精度、实际施加的螺栓预拉力、连接板件
4.4.3螺栓孔的加工精度、实际施加的螺栓预拉力、连接
面处理工艺等制作加工过程直接影响螺栓连接计算结果的准确 主,本条规定提出的构造要求是实现计算结果与实际受力状态相 子合的前提条件,只有满足本条规定构造要求的螺栓连接才能保 计算的连接承载力与实际受力状态相符,
缝连接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直接与焊缝的实际构造形式有关,本条 规定提出的构造要求是实现计算结果与实际受力状态相符合的前 提条件,只有满足本条构造的焊缝连接才能通过计算确定连接的 安全性。 焊缝坡口形式和焊缝尺寸直接影响焊缝连接的抗剪、抗拉和 抗压,以及主体金属抗层状撕裂性能。 角焊缝的焊脚尺寸和长度直接影响焊缝的破坏模式、安装质
量和可靠性,需要控制最小角焊缝的焊脚尺寸和计算长度,以避 角焊缝的缺陷对焊缝承载力影响过大。 不同厚度、不同宽度钢板焊缝连接时,需要做过渡斜坡,以 避免应力集中对焊缝承载力产生过大影响
不同厚度、不同宽度钢板焊缝连接时,需要做过渡斜坡,以 避免应力集中对焊缝承载力产生过大影响。 4.4.5焊缝质量等级对结构的承载安全和建造成本有着重要影 响。本条旨在强调焊缝质量等级要求必须由设计文件予以明确 其目的是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同时还要兼顾经济合理。结合我国钢 结构的应用实践并参照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相关标准规定,提出 钢结构设计时焊接质量等级要求。
向。本条旨在强调焊缝质量等级要求必须由设计文件予以明确 其目的是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同时还要兼顾经济合理。结合我国销 吉构的应用实践并参照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相关标准规定,提出 风结构设计时焊接质量等级要求。
4.4.6塞焊、槽焊接头构造有明显的应力集中趋势,电渣焊
气电立焊焊接热输人天,会在接买区域产生过热的粗天组织,导 致焊接接头塑韧性下降,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和塑性、韧性很难 满足与母材等强、等韧要求,这四类焊接接头形式和焊接工艺无 法满足需经疲劳验算的结构承载能力要求
4.5.1参考国外有关规定并结合建筑钢结构的实际情况,本条 规定了直接承受动力荷载重复作用的钢结构构件和连接,在常 温、无强烈腐蚀作用环境下需要进行疲劳计算的循环次数。当钢 结构承受的应力循环次数小于本条要求时,可不进行疲劳计算, 且可按照不需要验算疲劳的要求选用钢材。
4.5.2冲击韧性是衡量钢材断裂时所做功的指标,其
组织和结晶状态的改变而急剧变化。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带状 组织、脱氧不良等都将给钢材的冲击韧性带来不良影响。冲击韧 性是钢材在冲击荷载或多向拉应力下具有可靠性能的保证,可间 接反映钢材抵抗低温、应力集中、多向拉应力、加荷速率(冲 击)和重复荷载等因素导致脆断的能力。因此,对需要进行疲劳 验算的结构的钢材,本条规定了其应具有在不同试验温度下冲击 韧性的合格保证。
敌对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以及接头变形会引起结构内力和结构刚 度有较大变化的敏感构件,不应采用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冷 弯薄壁型钢构件因板壁很薄,孔壁承压能力非常低,易引起连接 板撕裂破坏,并因承压承载力较小且低于摩擦承载力,使用高强 度螺栓承压型连接非常不经济,故不宜采用承压型连接。但当承 载力不是控制因素时,可以考虑采用承压型连接。
4.5.4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研究文献以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
4.5.4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研究文献以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与焊缝能较好地共同工作,栓焊并用连接的 承载力要高于单独螺栓或焊接连接的承载力,为了偏于安全,故 作出本条规定
4.6.1为了保证结构性能,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承担和传递 水平力,防止杆件产生过大的振动,避免压杆的侧向失稳以及保 证结构安装时的稳定,本条对钢结构设置支撑提出了原则规定。 鉴于钢结构稳定、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已较为成熟,对新型结构 体系提出了通过计算分析设计支撑系统的规定
6.2框架柱的长细比关系到钢结构的整体稳定
框架梁、柱板件宽厚比的规定,是以“强柱弱梁”的抗震设 计原则为前提确定的。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柱仅在柱端可能有一定 塑性发展,且转动变形较小。因此,对柱端可能出现塑性的区 域,对其板件宽厚比提出要求,对于非塑性范围内的板件宽厚比 可有所放宽。另外,限制板件宽厚比及设置加劲肋是保证构件局 部稳定的重要构造措施
4.6.3实际工程中存在大量任意加大焊缝、增大焊接残
力,产生层状撕裂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防止螺栓松动的 施中除用双螺帽外,还可用弹簧垫圈,或将螺帽和螺杆焊死等 方法。
算来保证某些部分的安全或正常使用时,所采用的按实践经验总
结出来的构造措施。当设计能满足本规范的构造要求时,不需要 进行验算。当不能满足或对于新型结构缺乏实际经验时,应通过 计算分析和试验验证保证构造措施满足安全要求,
5.1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木
5.1.1门式刚架跨度、高度、间距、屋面坡度、梁柱尺寸的合 理选择对刚架结构的受力性能、安全、经济均产生直接的影响, 故本条给出了原则性规定。 5.1.2门式刚架基本上是作为平面刚架工作的,其平面外刚度 较差,设置适当的支撑体系是极为重要的。支撑体系增强门式刚 架的平面外刚度,主要作用有:平面刚架与支撑一起组成几何不 变的空间稳定体系;提高其整体刚度,保证刚架的平面外稳定 性;承担并传递纵向水平力;以及保证安装时的整体性和稳 定性。 5.1.3门式刚架梁、柱等构件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是整体结 构承载的前提,故本条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5.1.4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应及时安装屋 面水平支撑和柱间支撑。采取措施对于保证施工阶段结构稳定非 常重要,临时稳定缆风绳就是临时措施之一。要求每一施工步完 成时,结构均具有临时稳定的特性。安装过程中形成的临时空间 结构稳定体系应能承受结构自重、风荷载、雪荷载、施工荷载以 及吊装过程冲击益裁的作用
5.1.1门式刚架跨度、高度、间距、屋面坡度、梁柱尺寸的合 理选择对刚架结构的受力性能、安全、经济均产生直接的影响, 故本条给出了原则性规定。
5.1.4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应及时
面水平支撑和柱间支撑。采取措施对于保证施工阶段结构稳定非 常重要,临时稳定缆风绳就是临时措施之一。要求每一施工步完 成时,结构均具有临时稳定的特性。安装过程中形成的临时空间 结构稳定体系应能承受结构自重、风荷载、雪荷载、施工荷载以 及吊装过程冲击荷载的作用。
5.2多层和高层钢结构
5.2.1合理的结构布置是保证多高层钢结构安全与经济的前提
.2。1合理的结构布置是保证多高层钢结构安全与经济的前提。 多、高层钢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动力特性宜相近;建筑平面宜简 单、规则,结构平面布置宜对称,水平荷载合力作用线宜接近抗 则力结构的刚度中心;建筑竖向体形宜规则、均匀,结构竖向布
置宜使侧向刚度和受剪承载力沿竖向均匀变化;支撑布置平面上 宜均匀、分散,沿竖向宜连续布置;设置地下室时,支撑宜延伸 至基础或在地下室相应位置设置剪力墙。对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 的规则性是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当使用功能或建筑方案难以满 足结构的规则性要求时,应考虑其影响。 多高层钢结构宜采用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这是实现多道抗 雷视险左新冷径
足结构的规则性要求时,应考虑其影响 多高层钢结构宜采用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这是实现多道抗 震设防的有效途径。
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可采用弹性方法计算;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 的弹塑性变形可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或静力弹塑性分析法计 算。上述分析中,应考虑梁的弯曲和扭转变形,必要时考虑轴向 变形,柱的弯曲、轴向、剪切和扭转变形,支撑的弯曲、轴向和 扭转变形,延性墙板的剪切变形,消能梁段的剪切变形和弯曲 变形。
二阶效应系数是1.0减去侧力工况下线弹性分析侧移与
5.2.3二阶效应系数是1.0减去侧力工况下线弹性分析侧
二阶分析侧移的比值。高层结构二阶效应系数大于0.2,表示结 构抗侧刚度偏小,基于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底线要求,对二阶效应 系数进行限值。 二阶分析具有简单性的特点,但是必须配合引人假想水平荷 载才能加以应用
5.2.4抗震设计内容非常丰富,本条仅对最重要的儿点作出
(1)为保证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对抗震设计的结 构引人能力设计法,使得容易导致结构出现脆性破坏的部位具有 较高的强度而不会破坏,让塑性变形出现在变形能力好的构件和 部位; (2)框架柱和支撑的长细比是保证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一个 构造要求,所以应作出规定; (3)抗震结构需要通过塑性变形来削减输人结构的地震作 用,通常钢梁的梁端需要形成塑性铰,宽厚比限值要求较严;而
满足强柱弱梁要求的框架柱就可以适当放宽要求。抗震设计时取 用的地震作用越大,则设防地震作用时需要的塑性变形能力越 小,宽厚比可以适当放松;支撑是地震作用下首先屈曲的构件, 塑性变形大,所以给予更加严格的宽厚比限值。 5.2.5由于设置伸臂桁架,在同层及上下层的核心筒与柱的剪 力、弯矩都增大,因此构件截面设计及构造上需加强。在高烈度 设防区,当在较高的或者特别不规则的高层民用建筑中设置加强 层,应进行性能化设计并采取措施。在设防地震或预估的罕遇地 震作用下,对伸臂桁架及相邻上下各一层的竖向构件提出抗震性 能的更高要求(一级除外),但伸臂桁架腹杆性能要求宜低于弦 杆。由于伸臂桁架上下弦同时承受轴力、弯矩、剪力,与一般楼 层梁受力状态不同,在计算模型中应按弹性楼板假定计算上下弦 的轴力。 另外,对于超高层建筑加强层及其上下层,楼层地震剪力发 生反向突变,因此应通过建立合理的加强层儿何模型,按计算实 际结果进行抗震加强设计。
满足强柱弱梁要求的框架柱就可以适当放宽要求。抗震设计时取 用的地震作用越大,则设防地震作用时需要的塑性变形能力越 小,宽厚比可以适当放松;支撑是地震作用下首先屈曲的构件, 塑性变形大,所以给予更加严格的宽厚比限值
度、良好的使用条件并满足舒适度的要求,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 而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使用要求。
5.3.1大跨度钢结构一般是指跨度等于或大于60m的钢结构, 可采用桁架、刚架或拱等平面结构或网架、网壳、悬索结构和索 膜结构等空间结构。大量的研究及工程实践表明,空间结构的受 力性能受支座约束条件影响较大,对于结构的静力响应和地震响 应计算模型,均应考虑支座节点构造及支承结构刚度等约束条 件,建立合理的简化支承模型。对于体形复杂、跨度较大的结 构,由于在地震等动力荷载作用下下部支承结构可能发生损伤, 刚度发生变化,且与上部结构会产生耦合动力影响,因此应建立 整体模型进行计算。
5.3.2大跨度钢结构的屋盖面积较大,且往往呈现高低错落的 复杂造型,易导致雪荷载不均匀堆积。近年来,因积雪造成的屋 盖结构局部破坏甚至是整体倒塌事故屡有发生。灾害调查分析表 明,在设计阶段对雪荷载作用估计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 没计时应予以足够重视,从构造和计算分析两方面予以保证
设计时应予以足够重视,从构造和计算分析两方面予以保证。 5.3.3单层网壳和跨厚比较大的双层网壳(跨度与厚度比值大 于50)均存在整体失稳(包括壳面局部失稳)的可能性;设计 某些单层网壳时,稳定性还可能起控制作用,因而对这些网壳应 进行稳定性计算
5.3.3单层网壳和跨厚比较大的双层网壳(跨度与厚
50)均存在整体失稳(包括壳面局部失稳)的可能性;设计 些单层网壳时,稳定性还可能起控制作用,因而对这些网壳应 行稳定性计算,
避难场所使用,因此应保证在较强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大跨度钢 结构的地震作用有两个明显特点:竖向地震作用影响显著,多个 振型(包括高阶振型)参振,因此在抗震验算时应充分考虑
维持结构形状的稳定并抵御外荷载,故预张力对索膜结构的成形 及受力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索膜结构的分析包括初 始形态分析和荷载态分析两部分。由于索膜结构的刚度偏柔,在 外荷载作用下结构变形显著,因此分析中必须要考虑儿何非线性 效应。当外荷载作用抵消构件内的预张力时,构件会出现松弛, 刚度退化为零,导致结构整体刚度下降,甚至会变为机构,为避 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应合理设置预张力值。预张力的大小应保证 结构在永久荷载控制的荷载组合作用下,索膜构件均不出现松 弛;但在可变荷载(如风荷载)控制的荷载组合作用下,索膜构 件可出现局部少量松弛,但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功 能。预应力钢结构中的预张力确定也应符合上述原则
4.1塔榄钢结构对风敏感,多为镂空钢结构,受力复杂, 数为质量刚度不均匀变化,设计参数应通过风洞试验确定。 4.2因覆冰引起的塔钢结构特别是输电线路事故每年多达
数十次,2008年我国中部出现了50年一遇的特天覆泳灾害,造 成10多个省部分电力供应中断,灾后重建投资了100多亿元。 设计时充分考虑覆冰荷载的影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类似事敌 的发生。
腐机制,镀锌是目前通用的选择。全寿命维护费用降低。在电 力、广电、通信领域的塔钢结构一直采用热浸锌防腐,事实证 明,有着较理想的效果。
5.4.4单圆钢管或单多边形钢管塔在通信领域和电力领
较广,应给出径厚比限值。单管塔中钢管径厚比限值为400,但 需进行局部稳定验算。
5.4.5高箕结构的疲劳破坏主要是风力发电塔的破坏,
有若十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自前每年都有上方座风力发电 塔建成,需维护的风塔的数量急剧增大,所以疲劳问题已成为风 电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风电塔的疲劳问题在钢结构方面主要是钢 焊缝热影响区的母材疲劳问题和法兰连接螺栓的疲劳问题,因 此应进行抗疲劳设计。
5.5.1钢筒仓的自重相对较轻,贮料荷载占主导地位。由于贮 料的空、满仓荷载变化将引起地基变形,地基变形可能导致各单 本构筑物的相对位移,各单体构筑物之间的连桥、连廊、输送管 道因地基变形引起各单体构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移,会影响使用或 造成破坏。
5.5.2钢筒仓为工业生产用特种结构,使用过程中
期作用在筒仓结构上,对筒仓的仓壁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可变荷 载作用在筒仓结构上,对筒仓结构产生较大的应力;环境温度的 变化会引起结构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大且筒仓结 构受到约束而不能自由热胀冷缩时,必将对筒简仓结构产生较大的 温度应力:当发生地震时,筒仓的贮料等载荷会对筒仓结构产生
较大的动荷载,对筒仓的作用力较大。筒仓结构设计时,必须充 分考虑以上荷载及作用,使筒仓结构能够抵抗以上荷载的单独或 可能的同时作用,进而保证筒仓的结构安全。如果设计中荷载考 患不全,就有可能造成筒仓结构截面承受荷载能力不足,使筒仓 结构被破坏(整体倒塌等),直接影响生产运行,并有可能造成 人员伤亡。
5.5.3不同品种的贮料,对筒仓壁的侧压力计算参数和摩擦力
计算参数不同,对筒仓壁的荷载作用效应差别较大。因此,应采 用对结构产生最不利作用的贮料品种的参数进行计算。波纹钢板 钢筒仓卸料时,贮料与仓壁间的相对滑移面并不完全是波纹钢板 表面,位于钢板外凸波纹内的贮料与仓内流动区内的贮料之间也 会发生相对滑移,由于采用贮料的内摩擦角计算得到的贮料对仓 壁的摩擦力比采用贮料对平钢板的外摩擦角时大,故在考虑贮料 对仓壁的摩擦作用时,基于安全的考虑,取贮料对平钢板的内摩 擦角进行计算,以求得在最不利工况下的设计值
5.5.4竖向地震作用对仓下漏斗与仓壁的连接影响较大,
区应予以考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竖向地震作月 系数可分别采用 0. 1 和 0. 2。
5.5.5总结历年来筒仓工程事故,其中不乏构件连接破
个构件失稳、整体倾覆、整体失稳、空仓时风荷载作用下或满仓 时地震荷载作用下筒仓与基础连接处锚固螺栓破坏,进而引起筒 仓整体倒塌,造成财产和人员的重大损失。其原因均为筒仓结构 构件及连接的设计强度、稳定性、整体抗倾覆能力、基础锚固的 承载能力小于实际外部荷载效应,因此必须对本条所列的各项内 容进行计算,以确保在极限状态下筒仓结构的承载能力大于外部 荷载作用效应,保证筒仓结构安全
5.6.1本规范中钢结构桥梁是指城市道路桥梁、轨道桥梁、人 行天桥等钢结构桥梁。结构应做到经济合理,结合我国的制造工
行天桥等钢结构桥梁。结构应做到经济合理,结合我国的制造工
艺和技术装备,考虑结构形式及构造细节便于制造。应结合拟定 的架设方案、起吊设备、城市道路运输条件和使用条件,确定构 件长度及重量,在运输、架设、使用的过程中防止构件产生过大 的变形。构造细节,尤其是重要、复杂的连接部位,应便于养护 人员日常检查、维护和检测设备的进入。
5.6.2城市桥梁是城市生命线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救灾中更是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和减轻次生灾害的重要节点。考 虑城市桥梁的重要性和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应当根据地震对 城市桥梁影响,确定抗震目标、设防等级、抗震措施等技术 要求。
跨塌的事故,其破坏环过程表现为:桥梁上部结构约束边界条件的 单向受压支座脱离,其上部结构支承体系边界条件发生变化,不 再提供有效约束,造成上部结构变形及受力失稳,以致垮塌。 桥梁上部结构的约束边界条件是桥梁持久状况的基本条件, 因此国内外相关规范都是采用严格控制边界条件的改变作为抗倾 覆验算工况
5.6.4对于桥梁结构,汽车荷载是导致疲劳破坏的主要
特别是正交异性桥面板结构。近年来钢结构桥梁中出现的病害 大多与此相关。为减少钢结构桥梁在汽车荷载作用下导致的疲 劳破坏,故在本规范中对车辆荷载作用下的疲劳验算进行了 规定。
使用寿命内的性能退化不应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对钢桥耐久性 设计提出的规定包括: (1)应依据防腐设计采取钢材的防护措施; (2)对于容易受到腐蚀、机械磨损和疲劳影响的部件,应设 计成便于检测、维修和替换的形式,同时应提供在使用期内对部 牛检修和维修的通道;对于不能够检测的部件,应该进行疲劳验 算,同时应设定合理的容许腐蚀厚度值;
3)寿命达不到桥梁设计寿命的部件应是可更换的。
6.1.1钢结构一般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结构体系
6.1.钢结构一般其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结构体系不合理的 地震时也会产生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本条是确保钢结构体系具有 良好抗震性能的重要要求。对于特别重要的建筑和高烈度地震区 的建筑,采用隔震和减震技术,可以大大减小地震对结构的影 响,提高结构抗震的安全性。甲类建筑和8度及以上设防烈度地 区的乙类建筑,宜采用隔震与减震技术,
6.1.2钢结构的塑性变形能力与钢材的伸长率直接相
6.2.1为了确保隔震和消能减震的效果,隔震装置和消能减震 部件的性能参数应该进行严格检验。隔震装置和消能减震部件的 检验分为产品形式检验和工程项目抽检,工程设计采用和项目采 购的隔震装置和消能减震部件,应该为通过检验,合格的产品,
每个工程项目还应该对实际采用的隔震装置和消能减震部件的产 品进行抽检,确保产品实际性能参数与设计时取用的性能参数 一致。
6. 2. 2 为保证隔震功能有
安全性验算是必须的。对于常用的橡胶隔震支座,主要验算项 为支座的承载能力和大震变形
6.2.3金属位移型消能部件在反复作用下如果发生塑性变形
容易发生低周疲劳破坏,一般塑性变形越大,发生低周疲劳破坏 的反复循环次数越少,为保证金属位移型消能部件不发生低周疲 劳破坏,应该限制金属位移型消能部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 塑性变形,
容易发生低周疲劳破坏,一般塑性变形越天,发生低周疲劳破坏 的反复循环次数越少,为保证金属位移型消能部件不发生低周疲 劳破坏,应该限制金属位移型消能部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 塑性变形。 无论位移型还是速度型消能部件,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应该大 于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部件的最大内力,以确保消能减震部件在 罕遇地震作用下正常工作,发挥减震作用。 风荷载的反复作用频次较大,为防止金属位移型消能部件在 风荷载下的低周疲劳破坏,应限制金属位移型消能部件在基本风 压作用下屈服
6.3.1钢结构防护主要包括钢结构防腐蚀、防火和隔热,也涉 及钢结构成品保护的内容。 钢结构的布置、构件选型和连接构造应有利于增强自身的防 护能力,对危及人身安全和维修困难的部位以及重要的承重构件 应加强防护。
6.3.1钢结构防护王要包括钢结构防腐蚀、防火和隔热,也涉 及钢结构成品保护的内容。 钢结构的布置、构件选型和连接构造应有利于增强自身的防 护能力,对危及人身安全和维修困难的部位以及重要的承重构件 应加强防护。 6.3.2钢结构构件的设计耐火极限的确定是防火设计的重要内 容,重要的钢结构工程耐火极限应综合建筑的耐火等级、空间 和火灾特性等因素确定。不同结构构件或节点的耐火极限应根 据其在结构中发挥的不同作用按其重要性分别进行确定,柱间 支撑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柱相同,楼盖支撑的设计耐火极限应 与梁相同,屋盖支撑和系杆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屋顶承重构件
及钢结构成品保护的内容
6.3.2钢结构构件的设计耐火极限的确定是防火设
容,重要的钢结构工程耐火极限应综合建筑的耐火等级、空间 和火灾特性等因素确定。不同结构构件或节点的耐火极限应根 据其在结构中发挥的不同作用按其重要性分别进行确定,柱间 支撑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柱相同,楼盖支撑的设计耐火极限应 与梁相同,屋盖支撑和系杆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屋顶承重构件
相同。节点的耐火极限应与被连接构件中耐火极限要求最高值 相同。
相可。 6.3.3火灾下钢结构的破坏,实质上是由于随着钢结构温度升 高,钢材强度降低,其承载力随之下降,致使结构不足以承受火 灾时的荷载效应而失效破坏。因此,钢结构的防火设计实际上是 火灾高温条件下的承载力设计,其设计原理与常温条件下钢结构 的承载力设计是一致的。对于耐火极限不满足要求的钢构件,必 须进行科学的防火设计,采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防火保护措 施,以延缓钢构件升温,提高其耐火极限。通常,无防火保护钢 构件的耐火时间为0.25h~0.50h,达不到绝大部分建筑构件的 设计耐火极限,需要进行防火保护。防火保护应根据工程实际选 用合理的防火保护方法、材料和构造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 先进、经济合理。防火保护层的厚度应通过构件耐火验算确定, 保证构件的耐火极限达到规定的设计耐火极限。钢结构节点是钢 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节点的防火保护要求及其耐火性能均 不应低于被连接构件中的最高要求
6.3.4对于处于高温环境下的钢结构,可通过采取措施降低构
处于高温环境的钢构件,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本身处于 热环境的钢构件,另一类为受热辐射影响的钢构件。对于本身处 于热环境的钢构件,当钢构件散热不佳即吸收热量大于散发热量 时,除非采用降温措施,否则钢构件温度最终将等于环境温度, 所以必须满足高温环境下的承载力设计要求,如高温下烟道的设 计。对于受热辐射影响的钢构件,一般采用有效的隔热降温措 施,如加耐热隔热层、热辐射屏蔽或水套等,当采取隔热降温 施后钢结构温度仍然超过100℃时,需要进行高温环境下的承载 力验算,不满足条件时也可采取增大构件截面、采用耐火钢提高 承载力或增加隔热降温措施等;当然也可不采用隔热降温措施 直接采取增大构件截面、采用耐火钢等措施,应根据工程实际情
况综合考虑采取合适的措施。采取隔热防护措施后高强度螺栓温 度不应超过150℃
7.1.1随着建筑工业化的不断推进,钢结构建筑作为工业化建
7.1.2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和扭剪型
7.1.4选择合理的安装方法和安装顺序应充分考虑结构特点和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安装阶段的结构稳定性对保证施工安全和安 装精度非常重要,构件在安装就位后,应利用相邻构件或采用临 时措施进行固定。临时支撑结构或临时措施应能承受结构自重、 施工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吊装产生的冲击荷载等荷载的作 用,并应保证不使结构产生永久变形。 温度、日照、焊接等均会使钢结构产生变形,因此在测量 校正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对结构变形的影响。 7.1.5由于钢结构自重一般都较大,且吊装高度较高,一旦出 现吊装事故,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因此,规定起重量必须在吊 机的额定起重量范围以内。吊装用钢丝绳、吊装带、卸扣、吊钩 等吊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局部的磨损、破坏等缺陷,使 用时间越长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本条规定要求对吊具进 行检查,以保证质量合格,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并在额定充许荷 载的范围内进行作业,以保证吊装安全。 7.1.6大型复杂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也是结构逐步成形并建立刚 度的过程,其施工阶段分析较常规结构更为重要和复杂。大型复 杂钢结构在施工安装阶段的支承条件往往与使用阶段不一致,故 应特别注意对施工安装阶段全过程位移和内力的分析计算,并应 对结构内力和位移进行同步监测,与施工验算结果比较,确保施 工安全和成形精度。因此对大型复杂钢结构应进行专门的施工成 形过程验算;此外,索膜结构的施工张拉方法及次序对于施工安
现吊装事故,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因此,规定起重量必须在 机的额定起重量范围以内。吊装用钢丝绳、吊装带、卸扣、吊 等吊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局部的磨损、破坏等缺陷, 用时间越长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本条规定要求对吊具 行检查,以保证质量合格,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并在额定充许 载的范围内进行作业,以保证吊装安全
7.1.6大型复杂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也是结构逐步成形并
度的过程,其施工阶段分析较常规结构更为重要和复杂。大型复 杂钢结构在施工安装阶段的支承条件往往与使用阶段不一致,故 应特别注意对施工安装阶段全过程位移和内力的分析计算,并应 对结构内力和位移进行同步监测,与施工验算结果比较,确保施 工安全和成形精度。因此对大型复杂钢结构应进行专门的施工成 形过程验算;此外,索膜结构的施工张拉方法及次序对于施工安 全性及最终成形精度均有影响,故此本条要求张拉过程应遵循分 级、对称、匀速、同步的原则,
7.2.1焊接材料经焊接施工成为结构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7.2.1焊接材料经焊接施工成为结构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质量对钢结构的承载安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焊接材料种类 繁多,且不同企业、不同批量的相同型号产品质量差异较大,为 确保焊接材料满足设计要求,我国现行的包括特种设备、船舶及 钢结构相关规范均有此项规定
头性能影响显著,特别是随着钢材强度等级和塑性、韧性要求的 不断提高,焊接的热过程既影响焊缝金属的各项性能,也直接影 响到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力学性能。由于焊接过程一旦完成,很 难通过无损检测对其性能做出全面检验,故焊接施工前需要按照 规定程序,对施工中拟采用的焊接工艺参数通过焊接模拟试件进 行预先鉴定,模拟试件将经过无损检测和破坏性检验来验证其性 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这个评定过程是制定焊接操作规程的前置 条件,必须在焊接施工前完成。只有采用评定合格的工艺进行焊
7.2.3焊缝质量等级是根据钢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
形式、工作环境以及应力状态等因素确定的。一级焊缝一般都是 承受动荷载且需要进行疲劳验算、焊缝横截面方向受拉力作用的 对接焊缝或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这类焊缝工作条件刻,对结 构安全影响巨大,必须确保每条焊缝质量符合要求,故需进行 100%的外观检测和无损检测。二级焊缝可以适当降低质量要求, 故参照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标准,提出了不低于20%的无损检 则要求。钢结构受构造因素和现场条件等因素影响,一般采用超 声波探伤进行检测。但当超声波检测不能对质量做出准确判断, 或设计认为有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射线检测或其他无损检测方法 进行内部或表面探伤。由于焊缝外观质量,特别是焊缝尺寸、咬 边深度、表面气孔夹渣等质量问题,会影响焊缝的承载力、涂装 质量、缺陷的发展、无损检测结构准确性等,因此不管哪个级别 的焊缝,其外观都需要进行全数检查。
国钢结构行业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当采用抽样检验时,允许存
定比例的一般缺陷,禁止存在危险性缺陷的具体规定,事实 上,在一批检查个数中要达到100%合格较困难。因此,本着安 全、适度的原则,并根据近几年来钢结构焊缝检验的实际情况及 数据统计,规定不合格裂缝数小于抽样数的2%时为合格,大于 5%时为不合格,2%~5%之间时加倍抽检,不仅确保了钢结构 谋缝的质量安全,反映了目前我国钢结构焊接施工水平,并且兼 顾了钢结构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性
7.3.1钢材的耐锈蚀性能较差,因此必须对钢结构采取防护措 施。钢结构防止锈蚀通常采用表面刷漆、喷涂涂料等方法。防锈 蚀涂层的厚度往往对防锈蚀体系有着关键的作用。从具体实际使
7.3.1钢材的耐锈蚀性能较差,因此必须对钢结构采取防护措 施。钢结构防止锈蚀通常采用表面刷漆、喷涂涂料等方法。防锈 蚀涂层的厚度往往对防锈蚀体系有着关键的作用。从具体实际使 用来看,涂层寿命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而延长。因此,漆膜厚度 是保证钢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条强调了涂层厚度检测 在钢结构验收中的重要性。 7.3.2钢结构的抗火性能较差,为了防止和减小建筑钢结构的 火灾危害,必须对钢结构采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防火保护措 施。涂覆防火涂料是目前在钢结构工程中常用的防火保护措施 钢结构耐火极限的性能指标与喷涂厚度密切相关。如果钢结构的 防火涂料的厚度不按设计要求喷涂,钢材的耐火极限就不可能达 到设计的要求。因此,防火涂料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实际钢结 构的抗火安全,应在验收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
火灾危害,必须对钢结构采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防火保护措 施。涂覆防火涂料是目前在钢结构工程中常用的防火保护措施。 钢结构耐火极限的性能指标与喷涂厚度密切相关。如果钢结构的 防火涂料的厚度不按设计要求喷涂,钢材的耐火极限就不可能达 到设计的要求。因此,防火涂料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实际钢结 构的抗火安全,应在验收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
8.1.1维护的主要目的为保证结构及附属设施的安全,保障结 构在服役期内的正常使用。维护管理制度应明确检查、维护的内 容、范围和执行计划。 不同安全等级、类型及环境条件不同的结构,其维护检香及
8.1.1维护的主要目的为保证结构及附属设施的安全,保障结
管理的制度也不应相同,应具有针对性
8.1.2维护应以预防为主,尽早发现问题,主要技术手段包括 日常维护、检测、鉴定与监测技术;发现安全隐惠应及时采取有 效措施进行处理,以保障结构安全使用。 日常维护检查可以发现未按使用说明书操作的违规行为,并 及时整改;评估为存在安全隐患的结构应进行检测与鉴定。 结构所有权人或使用人应当根据结构的类型、设计工作年限 和已使用时间等情况,按照本规范规定,定期委托鉴定机构进行 安全评估。
8.1.3巡视检查内容应包含主体结构外观、损伤、超
况、危险品堆放及异常等情况;评估应根据巡视检查结果判断是 否需要进一步检测或修。结构损伤应检查材料锈蚀、焊缝开裂 与螺栓松脱、构件过度变形以及结构拆改等情况;荷载变化应检 查结构是否存在用途改变、堆积重物、存放危险物品,以及火 灾、爆炸、撞击等隐惠。 梁、板、柱等结构构件和阳台、雨罩、空调外机支撑构件等 外墙构件及地下室工程,使用中应注意维护;悬挑阳台、外窗、 玻璃幕墙、外墙贴面砖石或抹灰、屋檐等,应注意维护,发现锈 独或其他损伤应及时进行评估与检测
整体稳定性)问题为主,并注重适用性和耐久性问题,包括工程 事故处理或满足技术改造、增产增容的需要以及抗震加固,还有 一部分为维持或延长工作寿命,需要解决安全性和耐久性问题 等,以确保工业生产的安全正常运行。本条规定了既有钢结构建 筑需要开展鉴定工作的情况和状态
2.1钢结构系统中处于主要传力路线上的构件和节点,这些 件和节点一旦破坏,结构将发生整体失稳或倒塌破坏;钢结 页覆、滑移、疲劳、脆断也是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在开展鉴
8.2.2为使既有钢结构系统的抗震加固达到有效的要求,加固 材料的质量与施工监理及安全,便成为直接关系抗震加固工程安 全和质量的要害所在;本条在针对钢结构系统加固的特殊性和材 料和施工方面提出了具体技术原则
8.3.1有关图纸和资料是拆除工程设计、施工的必要依据,包 括拟拆除物、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 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等管线图纸及资料,气象和水文观测资 料,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拆除工程施工 前,应依据图纸和资料进行全面复核,掌握实际状况。 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拆除技术要求、作业危险点与安 全措施;每次技术交底应有书面记录,并由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双 方签字确认。 对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品的拟拆除物,拆除施工前应先进 行残留物的检测和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8.3.2为了确保人工拆除与机械拆除的安全作业,规定
工程施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应进行立体交叉作业。
机械或人工拆除的顺序,应按建造施工工序的逆顺序自上而 下、逐层、逐个构件、杆件分区域进行拆除。 进入有限空间拆除施工,必须制定应急处置措施,配备有毒 有害气体检测仪器,遵循“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不明物体”是指无法确定其危险性、文物价值的物体,必 须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后,按照国家和政府有关法规妥善处理。 钢结构在拆除过程中施工人员和施工机具需要操作平台;同 时由于被拆除的分段构件重量大,需要承重架以满足构件的临时 堆放要求,并且又能对剩余结构进行支撑,确保剩余结构稳定 安全。 对大型、复杂钢结构,由于部分构件拆除后的剩余结构可能
存在稳定问题GB/T 38702-2020 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实施供应链安全、评估和计划的最佳实践 要求和指南,因此在拆除前应进行施工仿真分析,并根据需要 设置临时支撑架、增加临时构件等临时加固措施确保剩余结构的 安全。对预应力钢结构拆除时,应先释放预应力再进行拆除
生,应严格控制人、机作业的距离和位置,应遵循人员安全为原 则,不应与机械在同一作业面上作业。 8.3.4塌、物体打击、高空坠落是人工拆除过程中最主要的 危险源,人工拆除必须遵循符合建筑物、构筑物特性的基本原 则,按顺序、按步骤进行拆除,以避免此类安全生产事故的 发生。 由于拆除作业过程中破坏了结构,容易造成结构失稳。当作 业人员站立在失稳的构件上时,可能会因建(构)筑物的意外珊 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人工拆除建筑墙体时,采用底部掏掘、人 工推倒、拉倒的方式拆除墙体的做法,易引起墙体无规律的 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加强安全监管。 8.3.5稳定问题是钢结构拆除的主要问题,钢结构拆除是一个 动态的稳定过程,盲目拆除易造成剩余结构失稳,所以对结构的 任何改变都应保证剩余结构的稳定性,尤其大跨度钢结构、预应 力钢结构的稳定性对边界和荷载变化较为敏感,施工时更应重 视。施工之前应对剩余的结构进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需由专 人随时监测拆除物状态,及时发现拆除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采 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保证施工安全。局部拆除工程中无论是 保留部分还是被拆除部分,影响安全的,均应先进行加固。
8.3.4塌、物体打击、高空坠落是人工拆除过程中最主 危险源,人工拆除必须遵循符合建筑物、构筑物特性的基 则,按顺序、按步骤进行拆除,以避免此类安全生产事 发生。
由于拆除作业过程中破坏了结构,容易造成结构失稳。 业人员站立在失稳的构件上时,可能会因建(构)筑物的意 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人工拆除建筑墙体时,采用底部掏掘 工推倒、拉倒的方式拆除墙体的做法,易引起墙体无规律 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加强安全监管。
8.3.5稳定问题是钢结构拆除的主要问题,钢结构拆除是
动态的稳定过程,盲目拆除易造成剩余结构失稳,所以对结构的 任何改变都应保证剩余结构的稳定性,尤其大跨度钢结构、预应 力钢结构的稳定性对边界和荷载变化较为敏感,施工时更应重 视。施工之前应对剩余的结构进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需由专 人随时监测拆除物状态,及时发现拆除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采 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保证施工安全。局部拆除工程中无论是 保留部分还是被拆除部分,影响安全的,均应先进行加固。
统一书号:15112·38208
QGDW 11421-2015 电能表外置断路器技术规范统一书号:15112·3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