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628-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628-2019 钢管混凝土顶升法施工技术规程7.3.1原材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 7.3.2混凝土的搅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应少于60s。 2混凝土生产用搅拌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的规定。 3混凝土掺入膨胀剂、减缩剂或内养护剂等功能性材料时,应采取适宜的搅拌工艺保障 混凝土拌合物的匀质性。 4生产过程中应检测骨料含水率的变化,每一个工作班不宜少于2次。当含水率有显著
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并应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
7.4.1混凝土的检测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外EJ/T 20140-2016 核级二氧化钚粉末中241Am的测定 γ能谱法,还应对混 凝土拌合物性能按本规程表6.3.2进行必控指标的检测,每一个工作班不应少于1次 7.4.2混凝土试件制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的规定 留置频索应练合现行国家标准《预举湿凝土》GB/T14902的规定
7.4.1混凝土的检测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外,还应对混 凝土拌合物性能按本规程表6.3.2进行必控指标的检测,每一个工作班不应少于1次 7.4.2混凝土试件制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的规定 留置频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
7.5.1混凝搅拌运输车应随季节变化采取相应的保温隔热措施。 7.5.2运输车在装料前应保持罐体内干净无杂物。 7.5.3运输过程中,搅拌车的滚筒应保持匀速转动,转速应控制在3r/min~5r/min。 7.5.4运输车从开始装料至卸料的时间不宜大于120min。如需延长运送时间,应采取相应的 技术措施,并应通过试验验证。 7.5.5卸料前,运输车罐体应快速旋转20s以上。 7.5.6混凝土的供应速度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
7.5.1混凝搅拌运输车应随季节变化采取相应的保温隔热措施。 7.5.2运输车在装料前应保持罐体内干净无杂物。 7.5.3运输过程中,搅拌车的滚筒应保持匀速转动,转速应控制在3r/min~5r/min。 7.5.4运输车从开始装料至卸料的时间不宜大于120min。如需延长运送时间,应采取相应的 技术措施,并应通过试验验证。 7.5.5卸料前,运输车罐体应快速旋转20s以上。 7.5.6混凝土的供应速度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
8.2混凝土泵及混凝土输送管的选型、布置与连接
8.2.1输送泵的选型应根据现场条件、泵送高度和顶升高度、输送距离、输送管路布置方案 以及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等因素确定。 8.2.2混凝土施工前,宜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计算混凝土 最大泵送阻力、选择额定工作压力相适宜的混凝土泵。 8.2.3混凝土输送管的选型应根据粗骨料最大粒径、拌合物性能、混凝土泵的型号、混凝土 输出效率、输送距离、最大泵送压力以及钢管柱的截面尺寸等进行选择。 8.2.4混凝土输送管的安装连接应紧密,其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管路宜采用相同管径的输送管; 2垂直向上输送混凝土时,地面水平混凝土输送管的折算长度不宜小于垂直泵管长度的 1/5,且不宜小于15m; 3当泵送高度大于100m时,混凝土泵出料口处的混凝土输送管应设置截止阀; 4混凝土输送管转向宜平缓,应减少弯管、锥形管的数量: 5混凝土输送管布设宜一次性布置到位。 8.2.5混凝土输送管应与结构牢固连接。混凝土输送管宜采用支架与结构主体固定,转向处 支架应加密,支架设置应经计算确定。 8.2.6混凝土输送管及其支架应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 8.2.7顶开口与混凝土输送管连接应紧密可靠。
8.3.1钢管混凝土顶升施工前应进行下列检查:
1钢管柱应通过分项工程验收。 2钢管柱内应无杂物, 3顶升口所在楼层楼板混凝土应浇筑完成,并应具备上人施工操作条件。 4应经顶升口将上次浇筑混凝土面上的积水排除干净。 5顶开用混凝土输送管应已按要求布置完毕,顶开截正阀应已安装就位。 6混凝土输送管接口应紧密可靠。混凝土输送管与结构主体的固定应牢固。 3.3.2钢管内混凝土顶升浇筑前,宜依次采用水、混凝土同配比砂浆等材料湿润混凝土泵 昆凝土输送管,不得将润泵水、砂浆等润泵材料打入钢管柱内,应妥善排除。
8.4.1混凝土进场时应进行入泵落扩展度、V漏斗试验、落扩展度泵送损失等指标检测, 检测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6.3.2条的规定。混凝土进场时,应对混凝土运输单信息进行核对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到达现场后,对混凝土扩展度应每2h测一次,每台班不应少于两次。 8.4.2钢管内混凝土顶升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安排专职人员监测、指挥、协调,应配备通信工具,并应采取可有效控制混凝土顶 升开始或停止的措施: 2应控制混凝土顶升速度,并应均衡顶升至预定高度。 8.4.3钢管内混凝土顶升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的充填过程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必要应采取保 证混凝土密实度的措施。 8.4.4钢管内混凝土泵送顶升过程中,严禁反泵,在更换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时应保证泵送连 续。泵送时,料斗内混凝土不得少于其容量的2/3 8.4.5顶升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且应满足本规 程第6.3.2条中经时损失的规定。同一顶升单元的钢管内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8.4.6钢管内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 1每一顶升单元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超过1000m的部分,每200m 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 确定。 8.4.7钢管内混凝土顶升浇筑施工过程宜留存影像资料。 8.4.8每一顶升单元钢管内混凝土顶升浇筑施工完成后,宜对钢管柱顶部管口采取遮盖等临 时封闭措施,
8.5.1钢管内混凝主开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开口处混凝主正回处理。混凝土强度达 到拆模要求后,当顶升口与导流管为焊接连接时应直接切除导流管;当顶升口与导流管为螺 栓连接时应松开螺母,拆卸导流管并应重复利用。 8.5.2混凝土顶升完成并进行止回处理后,应将混凝主输送管内剩余混凝土清除干净,拆除 水平输送管,及时清洗。
8.6冬期、雨期和高温施工
8.6.1开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及抗冻试件留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T104的有关规定,并应对钢管柱采取保温加热措施,钢管壁温度不应低于0℃,混凝土 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8.6.2高温季节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超过35℃,混凝土输送管宜进行包裹覆盖,并 应喷洒冷水降温,混凝土泵送温升宜控制在2℃~4℃。 8.6.3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内混凝土顶升施工前,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 范》GB50496的相关规定对混凝土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应根据计算结果采取相 应温控措施。 8.6.4当出现降雨、降雪情况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水或保温养护
9.1.1钢管柱构件组装及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628的相关规定。 9.1.2钢管柱焊缝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05的 相关规定。
9.2.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按浇筑批次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9.2.2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6.3.2条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9.2.3混凝土浇筑应密实。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项升施工过程记录。 伙Ⅱ一般项目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9.2.5顶升口、浇筑孔、排气孔、观察孔的留置应符合设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9.2.6钢管内混凝土顶升浇筑前,应对钢管安装质量检查确 凝土顶升浇筑后宜对上部管口进行临时封闭,
9.2.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按浇筑批次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9.2.2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6.3.2条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9.2.3混凝土浇筑应密实。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项升施工过程记录。 伙!一般项目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9.2.5顶升口、浇筑孔、排气孔、观察孔的留置应符合设计要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9.2.6钢管内混凝土顶升浇筑前,应对钢管安装质量检查确认,钢管内应无杂物、积水。混 凝土顶升浇筑后宜对上部管口进行临时封闭,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9.2.7顶升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且应满足本规 程第6.3.2条中经时损失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9.2.7顶升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且应满足本规 程第6.3.2条中经时损失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9.3.1钢管混凝土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50628的相关规定。 9.3.2混凝土进场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混凝土顶升浇筑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可按本规程附 录A的规定进行。
A.0.1混凝土进场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应符合表A.0.1的规定。 A.0.2混凝土顶升浇筑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应符合表A.0.2的规定。
附录A钢管混凝土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表A.0.1混凝土进场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混凝土顶升浇筑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本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本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 2《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 3《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4《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 5《预拌混凝土》GB/T14902 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 7《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 8《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 9《石灰石粉混凝土》GB/T30190 10《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 11《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1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 1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05 14《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28 1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 1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 1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准信息服务平 18《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 19《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 20《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41 21《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 22《砂浆、混凝土减缩剂》JC/T2361 2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JG/T5094 24《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T513
钢管混凝土顶升法施工技术规程
DB11/T 16282019
总则. 29 术语. 30 基本规定 31 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33 深化设计与构造要求 3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性能要求. 37 6.1一般规定 37 6.2混凝土配比设计 37 6.3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 37 混凝土生产与运输 41 7.3计量与搅拌 41 7.4混凝土出厂检验 41 7.5运输 41 混凝土顶升施工 42 8.1一般规定 42 8.2混凝土泵及输送管的选型、布置与连接 43 8.3施工准备 43 8.4混凝土泵送顶升施工 8.5顶升后处理 44 8.6冬期、高温和雨期施工 44 质量检验与验收 45 9.2质量检验 45 9.3质量验收. 45
总则 术语. 30 基本规定 31 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33 深化设计与构造要求 3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性能要求. 37 6.1一般规定 37 6.2混凝土配比设计 37 6.3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 37 混凝土生产与运输 41 7.3计量与搅拌 41 7.4混凝土出厂检验 41 7.5运输 41 混凝土顶升施工 42 8.1一般规定 42 8.2混凝土泵及输送管的选型、布置与连接 43 8.3施工准备 43 8.4混凝土泵送顶升施工 44 8.5顶升后处理 44 8.6冬期、高温和雨期施工 44 质量检验与验收 45 9.2质量检验 45 9.3质量验收. 45
1.0.1本条规定了本规程的制定目的, 1.0.2本条规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 1.0.3本条规定了本规程和现行国家以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关系
2.0.2顶升口通常为圆形,内径125mm以上。 2.0.3钢管混凝土柱顶升施工时,通常以每3层柱作为一个顶升单元。 2.0.4顶升截止阀可以是闸板式的,也可以是插楔式的。可设置在钢管柱壁外侧导流管的 端,也可设置在顶升口处。 2.0.5泵送损失指的是混凝土拌合物进入混凝土泵经泵送挤压后,至出混凝土输送管的时间 段内落度(或落扩展度)的损失,对于顶升法施工的混凝土来说,泵送损失是落扩展 度的损失。 2.0.6对于单腔钢管柱来说,浇筑孔设置在水平加劲板上;对于多腔钢管柱来说,浇筑孔设 置在水平加劲板和竖向内隔板上。设置在水平加劲肋上的浇筑孔也称灌浆孔,设置在竖向内 隔板上的浇筑孔也称流消孔。 2.0.7如水平加劲板上无法设置排气孔,或排气效果不满足要求时,可在钢管柱身上靠近水 平加劲板下部设置排气孔。 2.0.8进行外框架柱施工时,观察孔宜靠近建筑物内侧方向设置,这样更便于施工人员进行 混凝土顶升高度的观察。
3.0.1本条规定了钢管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人员的培训要求。 3.0.2本条规定了钢管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的相关要求。深化设计应符合原设计要求是指图 纸深化应遵循原设计既定的原则。采用顶升法施工的钢管柱,需要在钢管柱壁和内隔板上开 没各种施工构造孔,因此需要在钢管柱加工前进行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深化设计。为了避免开 孔过大对钢管柱承载力造成损伤,需要对开孔的尺寸及开孔截面面积进行控制,必要时需要 进行钢管柱补强,因此深化设计完毕后,深化设计文件需要经过原设计单位确认。 3.0.3本条规定了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技术要求。钢管内部加劲板构造特别复杂的、结 构形式非常特殊、无任何施工经验或对混凝土性能产生疑问时,可以通过足尺或缩尺模拟浇 筑,并对浇筑后的实体尤其是关键结构部位进行观察、检测,如切开、取芯等,以评价混凝 土配合比的适宜性、检验顶升工艺的可行性并增强对顶升工艺的了解与掌握。 3.0.4本条规定了混凝土顶升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及审批程序要求。 2顶升单元的高度宜根据钢管混凝土的结构造型、钢管内部构造以及顶升混凝土的性 能进行确定。 3超高层结构钢管混凝土泵送顶升时,应根据试验结果、施工实际以及压力损失计算 选择混凝土泵的型号、数量、输送管径、配管距离等,宜采用高压泵,并应控制混凝土顶升 速度,钢管直径不宜小于输送管直径的2倍。具体的输送管固定方法需进行专项设计和受力 复核。混凝土泵与输送管、输送管与输送管、输送管与导流管、导流管与顶升口及截止阀 输送管与主体结构各种连接节点都应连接可靠。 3.0.5本条规定了钢管内混凝土顶升与楼板混凝土浇筑楼层、钢管柱构件安装的逻辑关系, 钢管柱与梁安装形成稳定的框架之后,方可进行钢管柱内混凝土的顶升,以免钢管混凝土项 升过程中发生结构失稳。 3.0.6本条规定了钢管混凝土所采用材料的性能要求。 3.0.8顶升混凝土是“泵送混凝土+经时损失小的自密实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的组合体。顶 升混凝土在运输、现场等待、接管间歇和顶升完成等整个施工过程中均应保持一定的自密实 性能,这就要求顶升混凝土具有保持较长时间自密实性能的能力,北京地区保持时间通常不 低于4h,这与钢管内部结构、顶升单元大小和现场施工因素等有关。因此顶升混凝土要求 包括:1)在泵送顶升施工过程中,仍具有良好的自密实性能,具有优良的可泵性,体现在 泵送压力小,堵泵风险低。2)要求具有良好的自密性,泵送损失小,体现在泵送压力下温
凝土拌合物在管道中顺利通过并到达浇筑点,并在不振捣的情况下能均匀密实地充满钢管的 能力,要求具有高流动性、良好的粘聚性和匀质性。3)要求具有低收缩性:钢管混凝土结 购工作的实质在于钢管及其核心混凝土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互补,形成一个整体并共同承 载。由于这种相互作用,使钢管混凝土具有一系列优越的力学性能,要求混凝土具有低收缩 能力,以保障混凝土和钢管内壁之间良好的接触和结合
4.0.3以公称粒径5.0mm为界,将混凝土中的骨料骨料分为砂(公称粒径小于5.0mm)和石 子(公称粒径大于5.0mm)两种。连续级配可采用两个或以上单粒级石子,调配制备连续级 配的石子。 4.0.4用于顶升法施工的钢管混凝土制备所使用的外加剂,包括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 引气剂、膨胀剂、增稠剂、减缩剂和内养护剂等。其中,使用膨胀剂、减缩剂或内养护剂旨 在提升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使用减水剂、引气剂、增稠剂旨在保障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5.0.2本条规定了钢管柱深化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内容。钢板在开过程中出现变形是钢管 混凝土柱中最常见的施工问题,本条明确钢结构深化设计中应考虑顶升时的钢板变形验算, 并根据计算结果采取如设置对拉螺杆、对拉钢筋等方式的加强措施。 5.0.3由于顶升工艺对于钢管焊缝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本规程在《组合结构设计规范, 第7.5.8条的基础上对于钢管全高都要求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且提高焊缝等级以加强对应 煌缝强度
1顶升口布置在靠近建筑物的内侧,是为了便于站在楼层内进行操作, 2顶升口离地面高度要求550~650是为了便于工人操作。顶升口应与现场柱段拼接焊 缝错开,以便避开钢梁在柱内布置的水平加劲。钢管柱对接焊缝的位置通常应高出混凝土浇 筑施工缝面500mm以上,以防止钢管焊接时高温影响混凝土质量, 4顶开口的开孔补强计算说明: 1)钢管构件顶升口开孔补强板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直角角焊缝的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正面角焊缝(作用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
式中:h—角焊缝的焊脚计算厚度,对直角角焊缝等于0.7hr,hr为焊脚尺寸; w一一角焊缝的计算长度,对每条焊缝取其实际长度减去2hr; 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
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性能要求
5.1.2本条规定了损开混凝主配合比的儿个关键参数,项开混凝主拌合物的主要性能是自密 实和匀质性,因此,配合比设计时应首先满足自密实混凝土的要求。在进行配合比设计调整 时,应充分考虑水胶比对混凝土设计强度的影响和水粉比对拌合物自密实性能的影响。水粉 比是影响混凝土流动性和浆体粘度的重要参数,适宜的水粉比能够实现混凝主在具有较低粘 度时并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水粉比是指单方混凝土中拌合水与粉体的体积比。粉体 体积包括胶凝材料和骨料中小于0.075mm的粉体颗粒体积。 6.2混凝土配比设计 6.2.1环境因素主要指混凝土运输距离、泵送距离、气侯环境、地质环境等。 6.2.3掺加粉体材料和高性能减水剂是为了改善新拌混凝土的黏聚性和流动性。 6.2.4控制混凝土收缩可采用掺加内养护剂、减缩剂等多种手段, 6.3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 6.3.2本条规定了顶升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指标要求。泵送顶升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包括流动 性、填充性、匀质性、抗离析性和间隙通过性等,性能指标分为必控指标和可选指标,可根 据结构形状、尺寸、配筋状态、泵送高度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性能指标。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必控指标的考虑 泵送顶升混凝土首先应是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的核心是流动性和稳定性的平 衡,因此其必控指标应该包括流动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混凝土是宾汉姆体,从流变的角度 可以用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来表征。落扩展度与屈服应力有较强的关联,而塑性粘度与随 时间有关的变量(T500、V漏及倒置落度筒排空时间)有较强的关联,因此落扩展度和 T500、V漏以及倒置落度筒排空时间应该作为必控指标。但T500、V漏及倒置落度筒 排空时间可以任选其一作为必控指标,推荐使用V漏,T500敏感性不强,倒置落度筒排 空时间人为因素误差大。自密实混凝土的稳定性也应注意,因此筛析法也作为必控指标列入, 2泵送损失控制指标的考虑 泵送损失是重要的控制指标,也是技术难点。工程经验表明,如果能够保证泵送后混得
土的落扩展度不低于550mm,则混凝土能够做到自密实。结合泵送前落扩展度指标的 设定,可以保证泵送后落扩展度不低于550mm。 3T500、V漏以及倒置落度筒排空时间控制指标的考虑 高层建筑易泵性的关键是在保证稳定性(不离析)的前提下降低塑性粘度和屈服应力 泵送顶升采用的是自密实混凝土,最佳的拌合物性能是低屈服应力和适中的塑性粘度,性能 设计时要保持流动性和稳定性的平衡。塑性粘度太大难于泵送,粘度太低稳定性差,因此本 标准指标为一个范围。 4含气量控制指标的考虑 泵送顶升混凝土应适量引气,但高层泵送会导致含气量增加(一般增加1%~2%),混 疑土强度降低,因此也不宜采用过大的初始含气量。 另外,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进行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较多,如流动性(落扩展度、T500) 真充性(V漏、Orimet法)、匀质性(分层度筒)、抗离析性(分层度筒、压力泌水仪)和 间隙通过性(J环扩展度、L型流动仪、U型箱)等(如下表1),供性能评价试验时参考
表1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测试方法
5L型流动仪试验方法
1)本方法适用于顶升混凝土间隙通过性的评价。 2)L型流动仪试验的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L型流动仪采用硬质不吸水材料制成,由前槽(竖向)和后槽(水平)组成,前 后槽之间由一活动门隔开。
b活动门处设有一垂直钢筋栅,钢筋栅由3根长150mm、直径为12mm的光圆钢筋 组成,钢筋净间距应为40mm。
3)L型流动仪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把L型流动仪放在水平、坚实的平面上,关闭隔板活动门。 b用水湿润模具内部并用湿毛巾擦拭至无明水。 c用容器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性倒入L型流动仪垂直部分(前槽)至满,不得振捣或 振动;用刮刀沿前槽上缘刮平混凝土顶面后,静置1min。 d连续、迅速的将活动门向上拉起,使混凝土拌合物流进水平部分(后槽),同时用 秒表记录活动门提起至流动混凝土的前沿初触后槽端部为止的流动时间t。在此期间L型流 动仪需保持静止,不得晃动或移动。 e当混凝土停止流动后,用钢制卷尺量分别测量前后槽混凝土高度。测量时沿前后槽 宽的方向量取两端及中央3个位置的填充高度,取其平均值分别做为前后槽混凝土高度h1 F h2。 4)整个试验宜在5min完成,混凝土拌合物在L形仪前后槽的高度,精确至1mm。 5)混凝土拌合物的间隙通过性,应用高度比(Rh)表示,并应按下式计算:
Rs:混凝土拌合物高度比,精确到一位小数; hi:前槽混凝土高度(mm):
hz:后槽混凝土高度(mm)。
hz:后槽混凝土高度(mm)。
6.4硬化混凝土的性能
7.3.2顶开混凝主的生产与生产普通混凝土相比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顶开混凝主在每次开 盘之前,试验室应根据各种原材的实际情况进行生产前的配比复检,确定顶升混凝土所用外 加剂适宜掺量和外加剂掺量饱和点,从而对实际生产提供可行性参考。顶升混凝土可采用净 浆裹石工艺进行搅拌。 7.4混凝土出厂检验
7.4.1质开混凝主在首次开盘时,应按照表6.3.2对必控指标进行全项目检测(落扩展度 泵送损失除外)。当原材料来源稳定和混凝土质量稳定后,可只对含气量和落扩展度进行 检测
7.5.5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有快档和慢档,运输过程中采用慢档,卸料前应采用快档旋转搅拌 罐不少于20s。 7.5.6为保证顶升混凝土施工的连续供应,发车频率上至少应保证施工现场“打一车,等 车”。通常情况下,同一根钢管柱浇筑混凝土均到场后方可开始本根钢管柱的浇筑
7.5.5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有快档和慢档,运输过程中采用慢档,卸料前应采用快档旋转搅拌 罐不少于20s。 7.5.6为保证顶升混凝土施工的连续供应,发车频率上至少应保证施工现场“打一车,等
8.1.1混凝土顶升施工前,应通过技术交底使施工作业人员熟悉顶升施工工艺要 亚家
8.1.2顶升过程监控的主要内容有:
1顶升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监测: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每车混凝土均进行扩展度、落度试 验,以检测顶升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易性、稳定性,对检测发现离析、泌水、流 动性、稳定性、匀质性不好的混凝土进行退场处理,避免品质不合格的混凝土顶升至钢 柱内; 2柱表混凝土浆体监测:通过混凝土顶升浇筑过程中观察孔流出的浆体进行辨别柱内混 凝土的性能,若流出的浆体离析,说明柱内混凝土的品质不好,若流出的浆体均匀,说 明柱内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易性能好。 3柱内混凝土顶升状况监控:通过深入柱内的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可以很直观地观测到 柱内混凝土的性能,混凝土是否发生泌水、离析、粘稠、流动状态、顶升速度等各项技 术性能。 4泵压监测:在箱型钢柱混凝土顶升浇筑过程中,通过监测地泵泵压变化,避免在顶 升浇筑过程中由于钢柱内混凝土过于粘稠,顶升过程中钢柱及输送管内的阻力大,而导 致泵送压力增高的现象。在箱型钢柱混凝土顶升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站在地泵旁,监 测泵压变化,若地泵压力瞬间增加,应及时调低泵压,并将泵送压力及时提醒给前、后 台,在混凝土顶升浇筑过程中应保持低压运行。 5应变监控在箱型钢柱混凝土顶升浇筑过程中,通过千分表监测柱身变形,避免在顶 升过程中钢柱由于柱内混凝土侧压力过大,柱身钢板受力不均匀,而发生柱身膨胀变形 务平台 .3混凝土顶升施工过程中可采取的绿色施工措施主要有: 1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减少废弃物产生,并合理利用余料。 2混凝土泵采取降噪措施 3混凝土运输罐车出场前将车轮、车身清理干净,并采取防遗撒措施。 4预拌混凝土供应就近选材,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能源消耗。施工单位选用符合标准 术生进的混凝土运输罐车进行运输
5润泵水及砂浆再生利用。
5润泵水及砂浆再生利用
TCMSA 0027-2022 区域陆地碳汇评估技术指南8.2混凝土泵及输送管的选型、布置与连接
8.2.1本条对混凝土泵的选型考虑因素进行了明确,混凝土泵选型时应综合各因素确定。 8.2.2混凝土泵的实际最大工作压力通常为额定工作压力的60%左右。混凝土最大泵送阻力 按照《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中要求进行计算,混凝土泵的实际最大工作压 力应大于混凝土最大泵送阻力并有一定的富裕量。 8.2.3钢管内混凝土采用高流态或自密实混凝土时,其粗骨料最大粒径一般不大于25mm,可 采用内径不小于125mm输送管。 8.2.4宜按照本条规定的原则进行输送管的布置,避免堵管和提高泵送效率。布管时尽可能 少用弯管、锥形管、橡胶软管,减少泵送阻力。垂直向上配管时,随着高度的增加,混凝土 势能相应增加,混凝土存在回流趋势,在混凝土泵和垂直输送管之间铺设一定长度的水平管 道,以保证有足够的阻力阻止混凝土回流。当垂直向上泵送混凝土高度超过100m时,根据 我国施工经验,宜设置截止阀。 8.2.5~8.2.6混凝土输送管在输送混凝土时,重复承受着非常大的作用力,如输送管及支架 固定不牢,易造成混凝土输送管磨损、泵送能量损失及发生混凝土输送管接头漏浆等,因此 应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混凝土输送高度超过150m时,地面水平输送管及一定高度的竖向 输送管通常需要用与结构拉结的输送管支架进行固定。 8.2.7顶升口与混凝土输送管连接应紧密,避免漏浆和泵送压力损失。在混凝土浇筑完毕稳 玉后,使用顶升截止阀可有效防止已浇筑混凝土回流,保证已浇筑混凝土质量,也便于拆除 l凝士输送管
1钢柱验收完成后,方可进行钢管混凝土顶开。 6混凝土输送管接口处应垫橡胶圈,保证接口严密不漏浆。 8.3.2泵送砂浆时,混凝土输送管先不与顶升口连接,待砂浆泵送完毕且流出的混凝土均匀 后,再把混凝土输送管与顶升口连接。
8.5.1在一节钢柱的混凝土顶升完毕后,应用顶升截止阀进行止回,对顶升口进行封堵,然 后进行混凝土输送管拆除。
8.6 冬期、高温和雨期施工
8.6冬期、高温和雨期施工
8.6.1冬季施工时,应对钢管柱采取可靠的保温加热措施。可采用包裹阻燃棉毡、橡塑保温 棉等保温方式;在保温措施的基础上,可采取缠绕电伴热、线圈感应加热、提升作业环境温 度等升温措施。 8.6.2混凝土输送管可采用湿麻袋、草帘被等材料进行包裹覆盖。 8.6.3通过对混凝土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来确定混凝土升温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 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
GA/T 145-2019 手印鉴定文书规范9.2.2本条规定了钢管内混凝主工作性能的检查数量及检验方法。 9.2.3本条规定了钢管内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检查数量及检验方法。 9.3质量验收 9.3.2本条规定了钢管内混凝土进场检验批、混凝土顶升浇筑检验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