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366-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1366-2019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GB/T24040 3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GB/T24044 ?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I/T346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GB/个24040 3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GB/T24044 +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I/T3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1.1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然存在的和由手人类活动产生 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 红外光谱内的辐射波的气态成分。温室气体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 碳(C))、中烷(CH,)、氧化亚氮(N,O)、氢氟碳化物(HF 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 建筑建造、运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为C),: 其计算结果通常使用kgC():建材生产和运输及制冷剂排放的 温室气体包括各种温室气体:其碳排放强度通常使用二氧化碳当 量(kgC()e)表示。()为人类活动最常产生的温室效应气体, 为了统一度量整体温室效应的结果,规定以kgC)e为度量温室 效应的基本单位。二氧化碳当量(kgC)e)指与一定质量的某 钟温室气体具有相同温室效应的(()的质量,是可用于比较不同 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影响的度量单位。 通常可采用单位面积建筑碳排放量对不同建筑设计方案和不 司建筑物之间的碳排放进行比较,单位面积建筑碳排放量由建筑 碳排放除以建筑面积得到。 2.1.2建筑物从建材原料开采到寿命完结.时间周期长,产业 链长。为保证在建筑碳排放计算过程,不出现与建材工业碳排 放计算、交通运输碳排放计算等重叠,本标准对建材生产及运 输、建造及拆除、建筑物运行三个阶段进行了明确的边界划分。 2.1.3建筑物类型多样,建材数量众多,建造方式种类多,能 源系统多样,有看“非标准化、难以复制重现”的特点,因此本 准选择相对普遍和通用的建材、建造方法,给出其碳排放因 子NB/T 51042-2015 选煤厂建筑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便于统一计算基准并进行结果比较。
全球变暖潜值为一种温室气体排放相对于
碳(C())排放所产生的气候影响的比较指标。时间累积通常可 取100年,
3.0.1本标准适用于单体建筑和同类相似建筑组成的建筑群的 碳排放计算,不包括小区内管道计算。对建筑群,则可通过对各 单体建筑碳排放进行合计。碳排放计算就是碳排放量计算。 3.0.2本标准强调通过计算得到建筑物的碳排放量,指对设计 图纸、施工方案等技术材料中与碳排放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计 算和汇总,使用本标准给出的方法和因子,计算得到建筑碳排放 量。建筑物实际碳排放量可在建筑物实际运行阶段通过计量 获得。 3.0.3建筑物在材料开发、生产、运输,施工及拆除,运行及 维护等各阶段均产生碳排放,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应进行全生 命期碳排放计算,全面了解建筑物对目然界产生的影响。建筑全 生命期有多种不同划分方法,本标准将其划分为建筑材料生产及 运输、建造及拆除、建筑物运行三个阶段,根据所需计算的建筑 全生命期的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选择本标准中章节规定的计算 边界和方法进行计算。需要说明的是,自前国际上所指建筑碳排 放主要指建筑物运行阶段碳排放,本标准考建筑全生命期,也 将建材生产及建筑物建造阶段纳人。较绿色建筑考虑建筑物从规 划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行及最终拆除的全寿命期:增加了建材生 产及运输环节,因此采用“建筑全生命期”一词。 3.0.4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年)》,与建 筑碳排放相关的活动过程需要评估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 (C))、甲烷(CH.)、氧化亚氮(N2))、氢氟碳化物(HF 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等主要温室气体。 3.0.5计算建筑因电力消耗造成碳排放时,应采用由国家发展 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区域电网平均碳排
3.0.1本标准适用于单体建筑和同类相似建筑组的建筑群的 碳排放计算,不包括小区内管道计算。对建筑群,则可通过对各 单体建筑碳排放进行合计。碳排放计算就是碳排放量计算。 3.0.2本标准强调通过计算得到建筑物的碳排放量,指对设计 图纸、施工方案等技术材料中与碳排放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计 算和汇总,使用本标准给出的方法和因子,计算得到建筑碳排放 量。建筑物实际碳排放量可在建筑物实际运行阶段通过计量 获得。
表12012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CO,排放因子(kgC()/kWh)
表2电网边界包括的地理范围
表1巾电网平均C(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 (2011年和2012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C()排放因子》,由原国家 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组织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 作中心确定,可供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单位等核算电力调 人、调出及电力消费C()排放量时使用,与国家发改委制定的 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中的企业核
算要求一致。直至2017年,全国参与温室气体核查和碳交易的 企业,在计算因为电力消耗造成的碳排放时,依然采用表1数 据。未来当数据有更新时,应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 数据。 3.0.6为保证建筑物碳排放量计算的科学性和一致性,应按本 准提供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计算,为提高计算效率,也可使用基 于本标准方法和数据开发的工具进行计算。为保证结果的时效 性,可采用更新的数据进行计算。
4.1.1建筑物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涉及暖通空调、生活热水、 照明等系统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及可再生能源系统产能的减 碳量、建筑碳汇的减碳量的计算。在建筑碳排放边界将不同的能 量消耗换算为建筑物的碳排放量,并进行汇总,最终获得建筑物 的碳排放量。 建筑碳汇主要来源于建筑红线范围内的绿化植被对二氧化碳 的吸收,其减碳效果应该在碳排放计算结果中扣减。绿化植被减 碳量受气候、生长环境、绿植种类、维护情况等因素影响、自前 农林业已经开发相关的计算方法,例如国家林业局印发的《竹林 项自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学》、《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等,但针对建筑绿化植被碳汇方法学尚无官方方法学发布,可参 照上述相关文件计算。 变配电、建筑内家用电器、办公电器、炊事等受使用方式影 响向较大的建筑碳排放不确定性大,这部分碳排放量在总碳排放量 中比不高:不影响对设计阶段建筑方案碳排放强度优劣的判 新,国际上通用做法是建筑碳排放计算不纳入家用电器、办公电 器、炊事等的碳排放量。 4.1.2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对建 筑设计使用年限划分为四类,见表3,其中普通建筑设计寿命为 50年。
4.1.2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对建 筑设计使用年限划分为四类,见表3,其中普通建筑设计寿命为 50年。
表3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与此同时,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 准》GB50068规定,普通房屋和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实际计算时可参照建筑物的设计文件,但没有相关参数时,可按 50年计算。 受建筑规划、建筑功能的调整及经济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实际建筑的使用寿命存在较大的差异;与此同时、建筑部件(如 保温材料、门窗)、建筑设备(如锅炉、冷水机组)的使用寿命 一般小于建筑的使用寿命,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存在更换的可 能。表4列出了常用建筑设备使用年限
表+常用建筑设备使用年限
建筑设备的更换会产生能源消耗,通常而言,更换设备的性 能发生改变会影响建筑物的碳排放强度,但是在设计阶段难以预 测,因此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建筑设备性能改变对建筑强度的影
响。更换产生的设备和材料的碳排放量宜在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 碳排放计算中予以考虑。 4.1.3计算范围是指输送到位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建筑红 线证边界,为该建筑提供服务的能量转换与输送系统(如各种形 式的发电系统、集巾供热系统、集中供冷系统等)的燃煤、燃 油、燃气、生物质能源、风能、太阳能等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 见图。
图1建筑物运行阶段碳排放计算边界及范围的划分
4.1.4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用能系统消耗电能、燃油、燃煤、燃 气等形式的终端能源,建筑总用能根据不同类型的能源进行汇 总,再根据不同能源的碳排放因子计算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碳痱 放量。 另外,在建筑全寿命期内: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的使 用,减少建筑物的碳排放量,该部分应在建筑对应用能系统的常 规能源消耗量中直接扣除:当可再生系统的供能量大于能源系统
的常规能源消耗量并对外输送时,计算结果为负值,可在建筑物 的总碳排放量中核减。建筑场地内的绿化碳汇产生减碳量在建筑 碳排放量中进行核减。 在计算建筑物运行阶段碳排放量时,计算结果为建筑生命期 内单位面积碳排放量。
4.2.1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由冷热源的能耗、输配系统及末端空 气处理设备的能耗构成,输配系统包括冷冻水系统、冷水系 统、热水系统和风系统。
4.2.3建筑分区原则:首先应确定计算供暖和供冷能效需求的
表5人员长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
注:1级热舒适度较商、Ⅱ级热舒适度一般。
表6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m²/(h:人】]
设置新风系统的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所需最小新风量宜按 换气次数法确定。居住建筑设计最小换气次数见表7,医院建筑 设计最小换气次数见表8,高密人群建筑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 按人员密度确定,见表9。
表7居住建筑设计最小换气次数(次/h)
表8医院建筑设计最小换气次数(次/h)
表9高密人群建筑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m/(h:人)
4.2.6室外环境的变化是建筑终端能耗的关键外扰之一。室外 气象参数应包括太阳辐射照度逐时值、室外干球温度逐时值、 室外湿球温度逐时值、室外风速、相对湿度等。 建筑能耗模拟计算过程中使用典型气象年数据,数据的来源 和格式不同导致不同的数据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常见的典型 气象年的数据格式有TMY、TMY2、TMY3、EPW等。现行行 业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提供了我国的官方 典型气象年数据。本标准的计算将采用该标准中的典型气象年 数据。 4.2.7建筑围护结构指建筑墙体、屋面、地面、楼板和窗等。 定义一个建筑分区需要准确定义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图2)。图2 是一个简单建筑分区的示意图,定义该分区的建筑围护结构.需 要宝义6个
1外墙、屋面、地面、楼板 外墙、屋面、地面、楼板的热工性能应按设计资料或建筑实 际情况逐层逐项输人以保证建模过程中的外围护结构资料和建筑 实际情况相符。围护结构的信息应包括围护结构的各层厚度、传 热系数、热容、密度及最外层和最内层的吸收系数和反射系 数等。
通过建筑物外窗发生的能量传递主要包括温差传热和太阳 福射得热。通过外窗的太阳辐射是建筑物非常重要的一项外 扰。夏季外窗的太阳辐射得热产生的冷负荷是空调系统能量消 耗的重要部分,冬季透过外窗的太阳辐射给室内带来了热量。 准确计算外窗的冷热负荷是确定建筑终端消耗的能量的重要影 响因素。 算外窗的冷热负荷时,需要建筑能耗模拟软件依据实际外 窗数据进行建模。建模过程中应包含下列数据: 1)外窗构造(玻璃和窗框的面积比例): 2)玻璃的传热系数; 3)玻璃的光学特性,可见光透过率、反射率不同入射 角下的表面折射率和反射率: 4)外窗的位置; 5)外窗的内外遮阳情况。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该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围 护结构的传执系数的最小值应按建箱物所处的执工分区确定
4.2.9本条从现代空调负荷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出发:规定了
以空调房间为例:通过围护结构传入房间的及房间内部散出 的各种热量,称为房间得热量。为保持所要求的室内温度须由空 调系统从房间带走的热量称为房间冷负荷。两者在数值上不一定 相等,这取决于得热中是否含有时变的辐射成分。当时变的得热 量中含有辐射成分时或虽然时变得热曲线相同但所含的辐射白分 比不同时,由于进入房间的辐射成分不能被空调系统的送风消 除,只能被房间内表面及室内各种陈设所吸收、反射、放热,再 吸收、再反射、再放热·.·在多次换热过程中,通过房间及陈设
4.2.13假定制冷设备达到使用寿命后,制冷剂不回收。
4.3.1生活热水的需求量同室内人员的数量、使用习惯和活动 类型有关。生活热水的计算应按室内的人员和房间的类别来计 算,而不是按房间面积来确定。这里的生活热水不包括饮用水和 炊事用水,仪包括门常洗浴的热水供应。 生活热水消耗的能源是建筑物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生 活热水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很难找到准确的规律.闪此. 生活热水的能耗很难准确计算。使用模式对最终的计算结果有很 重大的影响。实际使用中,生活热水也有多种供给方式,包括集 中生活热水供应和分散式生活热水供应。使用的热源也种类繁
多,包括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空气源热泵、电热水器、燃气热 水器等。 本计算方法中对生活热水的计算针对单栋建筑物采用准静 态计算方法计算建筑物的生活热水的能量消耗,最终计算出建筑 物的生活热水产生的碳排放。 4.187为水的比热容,单位为KJ/(kg·K)
4.3.2考到太阳能系统在生活热水巾的广泛应用,需扣除太
准确计算生活热水在储存、输配过程中的各项热损失,包括 生活热水输配热损失、储热水箱热损失和二次循环能耗损失是生 活热水系统能耗计算的难点,这些损失通过生活热水输配效率 ()综合考虑。 生活热水系统的热源包括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热泵热水 器等类型,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的效率较为稳定,直接按额 定功率进行计算,但热泵型热水器的效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天, 应采用年系统平均效率进行计算。 影响建筑物生活热水系统综合效率的其他因素主要有储水 灌的热损失、配水管网的热损失、水温不稳定产生的热损失、 热水循环导致的热损失等,这些都与生活热水的系统形式等 有关。
4.4.1照明系统应按面积计算建筑物的能量消耗,进而计算建 筑物的照明系统的碳排放。照明系统单位面积的小时照明功率的 确定主要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执行。 4.4.2照明系统的能量消耗的计算应考虑日光照射、控制方式 和室内人员的影响。 建筑的使用模式是建筑中人员影响照明系统能耗的主要因 素,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地域差异、身体健康情况都会对人的
行为模式产生影响,为了更为准确地考虑建筑物内人员对建筑物 的照明能耗的影响,通常假定建筑物中的人员具有一致的行为习 惯,此时,照明系统固有的控制方式是影响建筑物照明能耗的主 要影响因素。 照明系统可以根据人员需求对房间内的照明系统进行开关控 制,人员感应控制可以根据室内人员的有无对照明系统进行控 制,光电控制可以根据自然采光下的房间照度对照明系统进行控 制,因此照明系统的控制方式是影响照明系统开启时间的重要 因素。
表10)待机时的能量需求等级
国内外学者对电梯的待机时间和运行时间进行了研究和总 结,表12中列出了相关研究结果,可供计算时使用。
表12常见电梯平均运行时间和平均待机时间
4.5.1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对可 再生能源的三种形式进行了规定,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用热 水,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调用冷量和热量,可再生能源提供的 电量。这三种形式分别对应的是太阳能光热系统、地源热泵系 统(包括地理管式及水源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 从应用范围及技术成熟角度出发,规定建筑物碳排放计算的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光电系统、地源热泵系 统及风力发电系统。 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碳减排量受资源和能源系统的实际用能量 影响,计算建筑物碳放时,应考虑可再生能源供应与建筑能源 消耗的匹配性,计算建筑实际消耗的可再生能源产生的能源并在 对应的建筑能源系统的能源消耗量中直接扣除。 4.5.+地源热泵系统的供暖效率较高,在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 计算中已经考虑在内,不应再单独计算其节能量而产生的减 碳量。 4.5.5光伏系统的发电量是动态变化的太阳能资源逐时变化 且系统效率也受资源因素的影响。在设计阶段川以通过太阳能资 源情况、系统形式等信惠计算其发电量。 当前的太阳能电池种类包括晶保硅电池、薄膜电池及其他 材料电池。其中硅电池义分为单品电池、多晶电池和无定形硅 薄膜电池等。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 率,在实验室所研发的硅基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电池效率为 25.0%:多晶硅电池效率为20.4%:铜钢镓硒薄膜((IS) 电池效率达19.6%,碲化镐(dTe)薄膜电池效率达 16.7%,非晶硅(无定形硅)薄膜电池的效率为10.1%,而 在实际应用中效率略低这一水平。表13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光 代由油的转换效率(K)
再生能源的三种形式进行了规定,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用热 水,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调用冷量和热量,可再生能源提供的 电量。这三种形式分别对应的是太阳能光热系统、地源热泵系 统(包括地理管式及水源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 从应用范围及技术成熟角度出发,规定建筑物碳排放计算的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光电系统、地源热泵系 统及风力发电系统。 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碳减排量受资源和能源系统的实际用能量 影响:计算建筑物碳排放时,应考虑可再生能源供应与建筑能源 消耗的匹配性,计算建筑实际消耗的可再生能源产生的能源并在 对应的建筑能源系统的能源消耗量中直接扣除。
4.5.5光伏系统的发电量是动态变化的.太阳能资源逐时变化.
当前的太阳能电池种类包括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及其他 材料电池。其中硅电池义分为单晶电池、多晶电池和无定形硅 薄膜电池等。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 率,在实验室所研发的硅基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电池效率为 25.0%,多晶硅电池效率为20.4%:铜钢晒薄膜(CIS) 电池效率达19.6%,碲化(CdTe)薄膜电池效率达 16.7%,非晶硅(无定形硅)薄膜电池的效率为10.1%,而 在实际应用中效率略低这一水平。表13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光 伏电池的转换效率(K)。
表13光伏电池转换效率
光伏发电系统在光电转换和输配过程币存在能量的损失,表 14列出了常见环节的损失效率。
表14光电系统损失效率
光伏系统光伏面板的净面积计算时不包括支撑结构。 4.5.6本条提供了风力发电系统年发电量的简化计算公式。地 形类别和相关系数见表15,风力涡轮机效率见表16。年可利用 平均风速为风速大于0m/s时刻的风速的平均值。8760为一年中 的小时数
表15地形类别和相关系数
表16风力涡轮机效率
5建造及拆除阶段碳排放计算
进场施工开始计算。 在建筑建造阶段:施工机械设备和小型机具运行所需的能源 动力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部分。人员正常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是人 的正常生理现象,与施工人员现场劳动所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没有本质区别:故不计入施工过程人员劳动过程的碳排放。 建筑施工采用的预拌混凝土、混凝土构件、预制桩、门窗等 材料、构件和部品通常在施工场外生产,内此不计入建造阶段能 耗。但在施工现场拌制、生产的材料、构件利部品的能耗应 计人。 施工阶段的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和库房因使用周期短,为便 于周转使用:通常采用夹心彩钢板制作的活动板房、集装箱房 室。这类简易临时房屋安装和拆除简便:其施工和拆除能耗小, 在计算建筑建造阶段碳排放时可不计人。
5.2.2建造阶段碳排放的关键在于确定施工阶段的电、汽油、 柴油、燃气等能源的消耗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施工工序能 耗估算法,即根据各分部分项工程和措施项目的工程量、单位工 程的机械台班消耗量和单位台班机械的能源用量逐一计算,汇总 得到建造阶段能源总用量:二是施工能耗清单统计法,即通过现 场电表、汽油和柴油的计量进行统计,汇总得到建造阶段的实测 总能耗。根据现场实测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理论上可行,结果准 确可靠,但无法在施工前估算。本标准采用施工工序能耗估 算法。
5.2.3建筑建造阶段和分部分项工程的能源主要有电、汽油和
用与建筑建造阶段相似的方法,计算拆除阶段的能源用量。Qcei 为第个拆除项自的工程量,其单位根据能源消耗种类不同确定 (m3、m²、m、t)。
用与建筑建造阶段相似的方法,计算拆除阶段的能源用量。Qcei 为第个拆除项自的工程量,其单位根据能源消耗种类不同确定 (m3、m²、m、t)。
6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计算
6.1.1建筑材料、构件、部品从原材料开采、加工制造直至产 品出厂并运输到施工现场,各个环节都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这 是建材内部含有的碳排放,可以通过建筑的设计、建材供应链的 管理进行控制和削减。 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GB/T2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GB/T 24044为建材的碳排放计算提供了标准方法。根据上述标准规 定,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计算的生命周期边界可选取“从 摇篮到大门”,即从建筑材料的上游原材料、能源开采开始,包 括建材生产全过程,到建筑材料出厂、运输至建筑施工现场 为止。 6.1.3本条规定了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的碳排放应至少包括主 本结构材料、围护结构材料、粗装修用材料,如水泥、混凝土、 钢材、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玻璃、铝型材、瓷砖、石材等(见 本标准附录D)。其他建材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建材,如果 其重量比大于0.1%且采用冶金、搬烧等高能耗工艺生产的建 材,也应包含在计算范围内。装配式建筑使用的建筑部品,只要 是在建筑施丁场地之外生产、未纳人建筑施工的能耗统计,均属 王本章所指的建材范围
6.2.2通过查询设计图纸、采购清单等工程建设相关技术资料, 可获得建筑的工程量清单、材料清单等数据,即建筑建造所需要 的各种建筑材料的消耗量,
6.2.3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计算的生命周期边界可采取“从摇 篮到大门”的模型,即从建筑材料的上游原材料、能源生产开 始,到建筑材料出厂为止;包含建筑材料生产所涉及原材料的开 采、生产过程,建筑材料生产所涉及能源的开采、生产过程,建 筑材料生产所涉及原材料、能源的运输过程和建筑材料生产过 程。当其中某一过程碳排放缺失或被忽略时,应予以说明
6.3.3本条主要考虑建材运输过程和运输过程所耗能源的开采、 加工。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计算理论上应包含:建材从生产地运 到施工现场的运输过程,建材运输过程所耗能源的开采、加工, 及运输工具的生产,运输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阶段。考虑到 自前运输工具的生产、运输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过程的基础数 据尚不完善,且此类过程分摊到建材运输上的环境影响较小,可 忽略不计。
附录 A 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
附录 A 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
附录 B 建筑物运行特征
附录 B建筑物运行特征
B.0.1建筑物运行特征是影响建筑物用能强度的重要参数,在 建筑碳排放计算中,一些建筑物运行特征数据并不能直接获得, 工.程师依据个人经验对建筑物进行各种假设、判断、抽象的过程 对碳排放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大TB/T 10436-2021 铁路计算机联锁工程检测规程,特别是一些无法直接获得的计算 参数。这些数据的选择对碳排放计算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 本标准提供了各种类型建筑物运行特征的基础参数,保证建筑物 碳排放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录C常用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
C.0.1表C.0.1数据摘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机 械台班费用编制规则》(建标2015】34号)。
C.0.1表C.0.1数据摘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机 械台班费用编制规则》(建标2015】34号)。
QB/T 2480-2022 建筑用硬聚氯乙烯(PVC-U)雨落水管材及管件附录 D建材碳排放因子
统书号:15112·33348 定 价:2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