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 29-74-2018 天津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DB/T 29-74-2018 天津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T 29-74-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1317
下载资源

DB/T 29-74-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T 29-74-2018 天津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12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路面

0.1编制本标准的目的,主要是为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方 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2本条中所指的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城市道路工程主要包扌 新建、改建的城市道路工程: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希政及各区道距

3.1.1 施工单位踏勘施工现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掌握现场情况: 1 现场地形、地貌及现有建筑物等情况。 2 3 4 工程用地 5 交通疏导通讯条件。 6 地上地下管线及构筑物情况。 / 关系。 2)顶管穿越地段的地质、构建筑物距离及结构形式等。 3)沿线缺土、余土的地段和数量以及可供弃土、存土的地 点。 4)施工现场可以利用的排水沟渠等,以便考虑施工期间的 排水措施 B.1.2本条强调施工单位在施王过程中,当发生设计变更,为了 保证对设计意图的了解,不压偏差,以满足原结构设计的要求, 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3.1.3本条中涉及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应符合现个

DB11/T 1627-2019 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903和现行行业标准《天津

3.2.8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经

4.1.1测量复核制度是指测量人员应对设计坐标及高程数据、控 制网设计及施测过程、轴线位置及标高的放样及测量进行复核并填 写相关记录的过程;监理复测制度是指监理≥程师对施工测量数 4.1.2交接桩必作应由控制桩施测单位逐桩向各参建单位指认桩 位并进行交接交接内容包括:施工区域基准平面控制点位置及坐 标;基准高程控制点位置及高程等。交接桩过程应形成交桩记录等。 施玉单位接桩后,对控制点的复核是指通过仪器对控制点坐标 方位角及高程等数据的采集,同理论计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的过 程,其较差不应大于相应等级的规定限差。 施工控制点的复测期限,应根据工程所处地质环境、气象条件 及冻融循环周期等条件合理制定,每年不应低于一次。 恢复或校正控制点,应通过附合或闭合到多个已知点位的测量 程。 4.1.4测量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测量工作顺利实施的 基础,因此,在测量作业开始前,应对仪器的计量检定证书进行验

4.1.6为保证测量记录的可追溯性,施工测量记录应将测量过

关的信息填写齐全,按照测量复核记录、高程测量记录等专用表 各的要求进行填写,内容包括测量实施过程的日期、气象条件、测 量内容及范围、观测人员、记录人员及复核人员等。

+.Z.Z4小1 对采用静态卫星定位 测量及导线测量两种常用的控制测量方法进行说明和规定,其他测 量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KL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有关规定 执行。 Y 根据工程测量的发展趋势,首级控制网多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控 制网,加密网多采用导线或导线网形式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 等用于建立大面积控制或控制网加密已较少使用。因此,本章平面 控制测量方法仅按卫星定位测量和导线测量的顺序编写。 4.2.3×本条主要依据施工精度要求、工程规模对控制网平均边长 要求,道路工程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和布置应按照本条所列的技术指 标进行规范和约束。 4.2.4施工控制点间的距离,主要应满足施主放样和测量过程中 定向距离的要求,保证定向距离大于前视观测距离,以提高观测精 度。 相邻施工段落共用的施工控制点,应经过两个施工段落平面控 计联测点以确保施工段落的按顺 4.2.7GPS网通过计算软件进行平差可简化人工计算过程,从而

你进门视池和约 4.2.4施工控制点间的距离,主要应满足施放样和测量过程中 定向距离的要求,保证定向距离大于前视观测距离,以提高观测精 度。

4.2.4施工控制点间的距离,主要应满足施放样和测量过

相邻施工段落共用的施工控制点,应经过两个施工段落 制网的联测及平差计算,特殊情况下无共用的施工控制点,七 计联测点以确保施工段落的按顺

计联测点以确保施工段落的接顺 4.2.7GPS网通过计算软件进行平差可简化人工计算过程,从而 减少人为失误的可能性,但软件平差成果质量也需通过人工检核及 同规范技术参数的比较进行核实和确认

减少人为失误的可能性,但软件平差成果质量也需通过人工检核及 同规范技术参数的比较进行核实和确认。

4.2.11根据测量工作技术条件的发展现状,电磁波测距法自前已 得到普及,且精度远高于钢尺量距。因此,本标准规定用于平面控 制测量过程中的距离测量方法仅限于电磁波测距,钢尺丈量的方法 仅可在施工过程测量中使用,无特殊情况,不在控制测量中采用钢 尺量距。

4.2.12当采用严密平差法进行导线测量平差计算,其三

正确性和质量也应经过检查和确认

4.3.高程控制测量 标准 4.3.5明确测站的观测顺序,有利于减少不均匀沉降对观测结果 的影响,在高等级水准测量实施过程中及电子水准仪设定程序中也 多采用此种观测顺序和方法。 水准测量观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测站及观测点名、视线长度、 视距差及累计差、基辅分划较差等技术指标等 4.4施工过程测量 4.4.2半永久控制点是指可以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可以保留并可以 直接使用的点,因此半永久控制点的引测,应采用闭合或附合到已 录。 4.4.6原地面测量要求中线两侧各测10m~50m。对于重点工程 地段,可根据需要加密。对于地面点距离和高差的测定,只须精确 至0.1m。在进行施工前,通过路基横断图标注的与中线支距尺寸 进行挖方开口线与填方坡交线三维坐标控制。如果实地高程数据与

设计高程数据略有误差,根据实地高程进行略微的调整。保证路基 几何尺寸的准确性。 4.4.8路面边桩放样可以先放出中线,再根据中线的位置和横断 面用钢尺丈量来放出边桩。 4.4.9水稻田或长年积水地带,用细料填筑路堤高度在6m以上 其它地带填土或填石路堤高度在20m以上时,称为高填方路堤 4.4.10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以二级中等精度要求的儿何水准测 量高程,观测精度小于1mm。施工期间严格按要求同步进行沉降 和侧向水平位移的跟踪观测,每填筑一次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

控制资料进行验收和存档。

5.1.1需对界线内的各种地下地上管线包括上水水、煤气、 通信电缆、电力电缆、供热管线等隐蔽设施,按设计图纸标注的种 类和位置,进行现场核对和补充调查,弄清具体种类、尺寸、位置、 覆土深度,应插标记牌,并要求所属单位在施工时派人现场监护, 层层进行交底,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留原始记录。施工前应采用 人工探槽及无损探测技术查明管线位置保证施工安全

快速路、主干路基底不应小于90%;次路和支路不应小于85%。 5.3.3填土路基填筑应符合下列规定人 2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将“填 至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不应小于80mm",调整为不 应小于100mm”。第四款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 质量验收规范》CJJ1对“填王宽度每侧应适当宽出设计要求"的 宽度进行了明确为“路基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规定宽500mm”。 5.3.6~5.3.10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

94对道路沟槽、管道检查井周边、桥涵台背、地铁上方等特殊音 立路基填筑进行了规定。

5.8.7~5.8.11水泥搅拌桩、粉喷桩、旋喷桩、水泥粉煤灰碎石 桩及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检验项目及检验频率等验收指标按照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相 关规定进行了相应确定。

6.2. 1不同塑性指数的土适宜于不同的结料进行稳

数为15~20的粘性土用石灰稳定效果较好;塑性指数小于12 不宜用石灰来稳定,而适宜用水泥来稳定;塑性指数15以二 性土更适宜用水泥、石灰综合稳定。 对无塑性指数的级配码 级配碎石,用石灰土稳定的效果较好,碎石、砂砾或其他粒壮 的含量在80%以上时,应具有良好的级配。

.2.2石灰标准中增加了根据道路等级选用的石灰等级,并删阴

6.2.2石灰标准中增加了根据道路等级选用的石灰等

了磨细石灰粉的要求,保证选用时标准统一。且石灰露天堆放3

个月可从原来的80%以上降至40%左右;放置半年则降至30%左右 此,石灰应堆成高堆并用蓬布覆盖,边使用边揭盖。

6.4.1石灰稳定材料路拌法施工应结合施工周边环境确定,施工 过程中严格按照6.1.5条规定执行。 6.4.3下承层检测时,应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或效的碾压机 械碾压3遍~4遍,碾压过程中出现土过干、表松散,应适当洒 水;如土过湿,发生“弹软"现象,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灰等 措施进行处理。老路面作为下承层时,应对老路面上的低洼坑洞填 补压实;搓板和撤槽应刮除;松散处,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至平 整密实。

6.6.1养生温度对石灰土的抗压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养生温度高, 石灰土强度也愈高。温度低℃时,石灰土强度几乎不增长。

7.1.1水泥稳定材料包括水泥稳定细粒土,水泥稳定砂砾及水泥 稳定级配集料。水泥稳定材料有良好的板体性,水稳性和抗冻性 都较石灰稳定材料好× 7.1.4水泥稳定细粒主其干缩系数和干缩应变以及温缩系数都明 显大于水泥砂砾和水泥碎石,其收缩裂缝影响沥青面层增加裂缝。 同时,水泥的抗冲刷能力明显小于水泥级配集料。因此,不宜使 用水泥土用做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而只能用做底基层或垫层。 7.1.5×水泥级配集料和水泥级配粒料土的水泥剂量在5% ~6%时, 7.2材料 7.2.2土的液限不应超过 40%,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7,塑性指数 大于 17 的土宜用石灰或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均匀系数大于 10 且塑性指数小于12的土、级配碎石、砂砾、碎石土、煤砰石、各 种粒状矿碴均适宜用水泥稳定 7.2.52016年,天津市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国腾公路

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了厂泛的石料集料调研。为了项目保证调研结果的代表性,研究过 程中,课题组共调查了市内7家主要施工单位和业主单位所使用集 料的基本信息,料源产地覆盖蓟县、玉田、遵化、张家口等4个主 要集料产地,开展了集料的基本性能试验,其中调研及试验结果显 示石灰岩的压碎值结果都低于20%。 基于天津周边石料调研情况,本次修订将石灰岩压碎值确定为 表 7.2.5的规定。较原标准有所提高,是可行的

道路等级 K 层位 基层(%) 底基层(% ≤30 7.3混合料组成设计 X 通流量多少选取,轻交通等级可采用低限值;中通等级应用高限 值。某一具体路应采用一个值,而不用某一范围。水泥稳定材料从 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对水泥土的强度和干密度有明显 7.4 路拌法施工

7. 4. 11接缝处理可采用以下方

1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前一段拌和整形后,留不小于5m不 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应再加部分水泥重新拌

和,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2工作缝处理方法。 1)已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材料层末端应按图7.4.11工作缝 处理方法施工。挖一条宽300mm的槽,挖至下承层顶 面,与路中心线垂直。靠稳定材料的一面应切成垂直面, 并放入与压实厚度等厚的方木紧贴其垂直面

图 7. 4. 11工作缝处理方法

2)用原土回填槽内其余部分父 3)次日,邻接作业段拌和后,除去方木,用混合料回填, 靠近方木一小段,加灰人工补充拌和,接缝处的混合料 应按试验段确定的松铺系数松铺,保证接缝平顺。 3 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应垂直相接,且按下述方法处理: 1)在前一幅施工时,靠中央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 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稳定材料层的压实厚度相同。

2)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支撑部分,应用人工补充拌和。 3)整形、碾压、养生结束后,在铺筑另一幅前,应拆除支 撑。 4)第二幅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第一幅部分,应用人工 补充拌和。

7.5.1水泥稳定砂砾、水泥稳定级配集料的拌和 1应采用集中厂 拌法拌制混合料,在进行路面基层施工时,宜 宜采用摊铺机摊铺,以 提高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 A 7.5.3拌和站的设置及混合料拌和应符合下列规定: 5拌和妇的混合料含水率应高于最佳含水率0.5~1.0个百分 点,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率不小于最佳值。 7.5.9×横向接缝要求如下: 根方木,方木的高度应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的 混合料,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约3m长,将混合料碾压 密实。 2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应将砂砾或碎石和方木除去, 并将下承层顶面清除干净,摊铺机返回到已压实的末端,重新开始 滩铺混合料。 3中断时间已超过2h按上述方法处理横向接缝的,应将 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 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与路中心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 然后再摊铺新混合料。

7.6.1水泥稳定材料碾压后养生7d,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开始

7.6.1水泥稳定材料碾压后养生7d,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开始

7.6.1水泥稳定材料碾压后养生7d,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始 下一道工序。水泥土分层施工的下层,完工后的第二天可以铺筑上 层土,利用上层土对下层进行养生。水泥砂、水泥稳定碎石、水泥 隐定砂砾等可采双层连铺施工工艺。而目上层施工宜在下基层检测 合格后立即进行,且保证上基层碾压合格需在水泥初凝时间内完 成,以免破坏下层混合料已初步形成的强度。

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规定执行。 8.4 路拌法施工 R

4.2工业废渣稳定材料下承层

8石灰工业废渣稳定材料

铺筑基层或底基层前,要整理下承层,下承层应平整、坚

实,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层。 2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验收,凡 验收不合格段,应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才能在上铺筑。 8.4.3施工放样 1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m~20m设一桩,平曲 线段每10m~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 2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基层或底基层边缘的设计 高。

9.1.1用于快速路、主于路道路底基层与基层的级配碎石应用预 先筛分成几组不同粒径的碎名37.5mm~19mm以19mm~9.5mm、 9.5mm~4.75mm及4Z5mm 以下的石屑组配而成,次干路及其以 下等级的道路可用筛分碎、砾石和石屑组配而成。 9.1.2级配碎用作路面基层时,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制混合料,

9.2.1级配碎、砾石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20%碎石中不应有粘 植物等有害物质。

10.1.2透层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T 2透层沥青的稠度宣通过试洒确定,表面致密的半刚性基层 稠的透层沥青。 10.2 10. 2.2 一我市主要使用半刚性基层,实践经验证 裂型粘层沥青 洒布后流尚严重,用快裂型或中裂的较好。 10.3 10.3.4封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2石油沥青的洒布温度为 1130℃~170℃,乳化沥青可常温 洒布,当施工温度低于10℃时,可将乳化沥青加热后洒布,但温 度不得超过60℃。

11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11.1.1关于沥青混合料分类,明确沥青混凝土混谷料的空隙率在 6%以下,系按相互嵌挤的原则设计或连续级配属于密实式或半 密实式。 11.1.2本标准因采用方孔筛为标准筛,沥青混凝土用AC表示, 半开级配沥青碎用AM表示,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用ATB表示,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用 SMA表示人 11. 1. 4 原路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 部分处理,铲除雍包、车辙及龟裂严重的结构层火填补坑槽并整平 后,再加铺沥青面层。损坏严重、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应重新 设计,不得直接作基层使用。 3旧沥青路面的整平方法应按图A1.1.1的正确做法按高程控 制铺筑,分层整平的一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100mm。

.2.1材料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1.2.5次十路以下的城市道路可采用钢渣作为粗集料

1.2.5次干路以下的城市道路可采用钢渣作为粗集料。其质量应 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第4章 4.8.9条的规定

1.3.1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运输,执 甫,以及混合料的压实等,均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11. 7.2平接缝施工可采用下列

1在施工结束时,摊铺机在接近端部前约1m处将熨平板稍 稍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碾压。然后用3m 直尺检查平整度,趁尚未冷透时垂直剔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 下次施工时成直角连接。 2在预定的摊铺段的末端先撒一薄层砂带,摊铺混合料后 热在摊铺层上挖出一道缝隙,缝隙位于撒砂与未撒砂的交界处,在

缝中嵌入一块与压实层等厚的木板或型钢,待压实后铲除撒砂的部 分,扫尽砂子,撤去木板或型钢,在端部洒酒粘层沥青接着摊铺。 3在预定摊铺段的末端先铺上一层麻袋或牛皮纸,摊铺碾压 成斜坡,下次施工时将铺有麻袋或皮纸的部分用人工刨除,在端 部洒粘层沥青接着摊铺。 4在预定摊铺段的末端先撒一薄层砂带,再摊铺混合料,待 混合料稍冷却后用切割机将撒砂的部分用切割机切割整齐后取走, 用干拖布吸走多余的冷却水、待完全干燥后在端部洒粘层沥青接着 11.7.6横缝的碾压可按图11.7.6的方法做。横缝碾压带的外侧应 放置供压路机行驶的垫木,碾压时压路机应位压实的混合料层 上,伸入新铺层的宽度为150m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 动150mm~200mm,直至全部在新铺屋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相邻摊铺层已经成型,同时又有纵缝时,可选用钢筒式压路机沿纵 缝碾压一遍,其碾压宽度为150mm200mm,然后再沿横缝作横 向碾压最后纵向碾压。 X

图11.7.6横缝的碾压

12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路面

12.1.1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除应符合本标准附录表B.0.4规定 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 第4章的4.6条规定。

K 12.2.1改性沥等混合料适用于下列范围 2改性沥情通常用于沥青路面表面层。AC 及 SMA都是适用 的级配类型。 当用作抗滑磨耗层时则常采用开级配或间断级配混 佳 合料。效 双 12.2,2丫我国采用马歇尔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因为这种方法简单 而行)已为多数施工企业所掌握,具有广泛的基础。针对改性沥青 的温度特点,条文中做出了流值可放宽2mm5mm的规定。 美国SHRP研究成果对我国道路工程界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国 内已有不少单位采用 Superpave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在本市的 津蓟、津晋、丹拉南段等高速公路上也试用这种设计方法,用旋转 压实仪成型试件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中则仍用马歇 尔方法控制,已取得了成功经验,提高了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为此 本条做出了“施工时,可对马歌尔试验技术要求调整"的规定。 SMA在我国已试验研究多年,在天津市也铺筑了多处SMA沥 青表面层,本条的规定是这些工程中具有共性的经验。 522会

为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提出了技术要求TB/10415-2018_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这些指类 和交通部行业标准的要求相一致。

12.3改性沥青路面施工

12.3.1改性沥青面层的施工工艺,除了改性沥青生产、混合料设 计与常规沥青有所区别外,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因改性沥青粘度 组织方面要求更细致外,一其它并无显著区别。1 物 1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除应符含本标准规定外,尚应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第4章 的4.6条规定。^ XX 12.3.2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准备,重点在于严格按事先制定的施 工组织设计做好备料及材料质量检验,以满足开工前配合比设计, 满足开否的设备条件,提供施工周期。 X 体规定,主要是温度控制的规定。对于可能短期购存的改性沥青混 合料,因其工作温度较高,长时间贮存会加速沥青及改性剂的老化, 故限制储存时间不超过24h。 12.3.4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对路面质量影响极大。以往仅注意摊铺 过程中的离析,经过对施工过程的调研分析,运输过程中混合料 的离析不容忽视。本条对混合料装车/苦盖等注意事项做出规定, 12.3.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 技术规范》JTGF40中已有明确的规定。本条的规定,是针对连续、

13.4.1钢模板应尽可能采用新钢板制作,虽一次性投入较大,但 其强度高,接缝少,装拆时环不易变形,可多次重复使用,对于钢、 木模板,紧密结合方能保证其整体性好。 13.4.2模板安装前位核对路面标高、面板分块、胀缝和构造物位 置。针对受力的弱点保证安装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相邻 模板连接应紧贫平顺,不得错位。人 13.4.3混凝上模板的拆除原则上应以混凝土实际抗弯拉强度、抗 表面及梭角处不致因拆模而被损坏、断裂。

JGJ/T 436-2018 住宅建筑室内装修污染控制技术标准15人行道、步行街与广场

15.4.1人行道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行道所使用的¥要材料、预制混凝土面砖及石材,应严 格控制强度和几何尺人并按规定的检验频萃进行控制。 2人行道 基层厚度、压实度往往被忽视。因此,本条对人行 道基层厚度、压度应严格控制。 4为加强人行道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混合料集中预拌。 5提高道路整体质量水平,必须要严格控制人行道外观质量。 整,有所提高。 15.4.2步行街与广场 5重点强调了平整度和排水效果, 街与广场基层应符合 设计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