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5-3126-2016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 25-3126-2016 钢结构检测与鉴定技术规程8.3.1~8.3.4规定了单层钢结构厂房结构体系的可靠性的要求, 尤其注重体系的布置、支撑数量、支撑杆件的截面尺寸等是否满足 规定要求。 8.3.6~8.3.8单层厂房钢结构,应按表8.3.8评定适用性等级
8.4普通钢结构体系的检测与鉴定
8.4.1本条规定了厂房钢结构系统整体性宏观检查评估的内 容。厂房钢结构系统整体性检查评估是通过现场观查,给出结构 可靠性初步鉴定结论,为后续工作提供条件。 8.4.2本条根据厂房钢结构系统特点,将厂房钢结构系统划分 为承重结构、支撑系统和吊车梁结构三个结构系统,厂房钢结 构系统的可靠性,针对承重结构、支撑系统和吊车梁结构分别
性的近似评定,可将单层钢结构厂房划分为若干个平面框排 架,将多层厂房整个上部结构按层划分为若干单层子结构XJJ 117-2021 现浇混凝土夹芯保温系统应用技术标准.pdf,每 个子结构按单层厂房的规定评级,再对各层评定结果进行综合 评定。在不违反结构构成的前提下,也可采用其他的方法划分 子结构进行相应的评定。条文中的构件是指柱、屋架、吊车梁 支撑杆件等。
8.4.6在工业建筑上部结构中,经常会因设备运行产生振动现
8.4.6在工业建筑上部结构中,经常会因设备运行产生振动现 象,过大的振动会对结构的使用性能造成影响,甚至会对结构安全 造成影响,为此需要对结构振动影响进行鉴定,本规程附录C专门 规定了进行振动影响鉴定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8.4.7、8.4.8支撑结构系统是钢结构厂房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厂
房安全性、适用性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条规定了应从整体性和构 生长细比两方面对支撑结构系统安全性、适用性进行鉴定评级,由 整体性评定支撑布置完整性、支撑杆件形式、节点构造与连接等方 面存在的缺陷,由长细比评定支撑结构体系杆件构成等方面存在 的问题。
8.4.9吊车梁结构系统安全性应从其整体性和安全性
行鉴定评级。由整体性评定吊车梁选型、制动及辅助结构布置、整 本构造与连接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由安全性评定吊车梁及连接节 点、制动结构及其连接节点强度
8.4.10吊车梁结构系统适用性评定,本规程考虑了吊车梁结构 系统各个功能系统(吊车梁本体、制动结构和辅助结构对其适用性 影响的差异
8.5轻型钢结构体系的检测与鉴定
8.5.1本条规定了厂房钢结构系统整体性宏观检查评估
8.5.1本条规定了厂房钢结构系统整体性宏观检查评估的内容
8.5.2~8.5.10本条为主体结构体系、梁柱构件的检测与鉴定
8.5.2~8.5.10本条为主体结构体系、梁柱构件的检测与
9构筑物及特殊钢结构检测与鉴定
9.1.1本条规定了构筑物的范围及各类构筑物检测和鉴定的适 用范围。
2塔架钢结构的检测与鉴定
9.2.1本条根据塔架钢结构体系的特点,在实际工程的检测过程 中,可进行适当的修改或细化,规定了塔架安全性鉴定的内容及评 定准则。 9.2.2~9.2.5规定了塔架钢结构系统安全性鉴定的内容及评定准 则。鉴定内容分三部分分别鉴定,即结构系统的整体性、结构系统 承载安全性以及主要承重构件及主要节点变形损伤, 9.2.6塔架钢结构系统的适用性鉴定,包括结构及构件变形、结 构振动加速度的鉴定,可通过实测和理论计算的方法进行评定 结构的容许变形、主要构件的容许弯曲、结构的容许转角以及容许 振动加速度,均参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和《高箕结构设 计规范》GBJ135确定。 9.2.7塔架钢结构系统的耐久性鉴定,包括结构施用环境和维护 制度的鉴定、构件及连接节点的表面防腐涂层质量和锈蚀状况鉴 定
9.3变电站构架与联合构架钢结构的检测与鉴定
9.3.1本条规定了构架钢结构的检测鉴定范围
9.3.1本条规定了构架钢结构的检测鉴定范围
9.3.3根据变电站构架和联合构架的特点确定检查和检
9.3.4 ~ 9.3.6
苛载取值、几何参数取值和计算模型的确定。变电站构架上的作 用标准值、材料强度标准值、作用效应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应按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变电站相关设计规程等国家标 准确定,如《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程》GB50059等;当有充 分依据时,可结合电力行业标准及工程经验经分析判断确定。对 于结构构件截面损伤、腐蚀、锈蚀、偏差、断面削弱及构件过度变形 的影响可根据相对损伤程度考虑确定。 9.3.8~9.3.11变电站构架和联合构架钢结构的安全性鉴定考虑 到结构的特点应以结构整体性、结构承载能力和主要承重构件及 主要连接节点变形损伤四个方面确定。 9.3.12变电站构架和联合构架钢结构的适用性鉴定以主要承重 构件弯曲变形和基础变形或位移两个方面确定,且根据电压等级 的不同对变形限值进行了不同要求
9.4化工、石油化工钢管架、管廊的检测与鉴定
9.4.1化工、石油化工常用的钢管架分为:刚性管架、固定管架、 中间活动管架(文称中间管架)、Ⅱ形补偿器管架、独立式管架、管 郎式管架、低管架、中管架、高管架、跨越式管架、吊索式管架、长臂 管架、特种管架有震动管道的管架、纵梁式管架、桁架式管架
9.4.7管架、管廊检测基本规定
1安全等级:管架宜为二级;支撑输送高度有害和易发生次 生灾害介质的管道的管架为一级。 2材料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2材料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平支撑,特殊情况时,纵向柱距可按管道专业布置的 实际需要,可不受模数的限制 5)桁架式管架其纵向柱距宜采用12m~24m,基本柱距宜 采用15m。桁架上弦宜设交叉形水平支撑,下弦宜在 管架柱距左右两侧横梁区段内设交叉形水平支撑。 管架结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管道密集且管径小于Φ100mm的管道占较大比例时, 为了满足场地空间要求,需增大管架间距,宜采用桁架 式管架、纵梁式管架; 2)大中型企业的生产装置区内的管廊,由于支撑管线较 多,并适应改建的需要,宜采用架式、纵梁式钢管架: 3)架式、纵梁式钢管架,其节点连接一般采用焊接形式, 可先用安装螺栓临时固定,再行施焊;如施工条件许 可,梁柱等主要节点优先考虑设计成刚接节点,并采用 工厂加工,现场高强螺栓连接方式; 4)支撑有震动管道的管架,管道需设置减震支撑,并宜采 用刚性管架; 5)对于装置间或通向火炬系统的管架,支撑直径大于等 于500mm、根数小于等于3根管道时,可采用高度大于 10m的特种管架。特种管架应采用矩形格构式钢管 架,采用柔性管架: 6)固定管架应选用刚性管架;水平推力较小者可采用独 立式管架,较大者宜采用组合式空间体系结构、四柱式 框架或纵尚为“A”字形式的空间结构,组合式结构宜 采用型钢作柱间支撑; 7)当中间管架高度大于6m,且管线的热膨胀系数量较小 时,采用柔性管架。
9.4.13有振动管道的管架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定为振动管道: 1)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的蒸汽管道; 2)往复泵送液体的管道; 3)[ 时停时开,扫线频繁的管道: 4) 活塞式压缩机输送气体的管道: 5) 生产过程中突然升温增压的管道(如紧急放空管道、连 通至火炬的管道); 6)1 使用“快速切断阀”的管道; 7) 温度大于200℃的高压管道。 2振动管道的作用点 1) 往复泵或活塞式压缩机的出口处; 2) 加热炉主管道出口处; 设有安全阀或减压阀处; 4) 设有降压孔板处; 5) 管道直径改变处: 6) 管道三通连接处; 7)管道垂直或水平的弯头处。 3当管架上敷设的振动管道重量占全部管道重量的30%以 上时,可定为有振动管道的管架。此种管架宜采用架式、纵梁式 钢管廊,中间管架宜采用刚性管架,管架两端应设钢柱间支撑
附录A火灾后钢构件的可靠性检测与鉴定
A.0.1火灾后钢结构可靠性鉴定的范围应是整个结构单元,经踏 勘检查确认结构损伤仅限于局部区域时,结构鉴定的范围可为火 灾影响区域内的结构构件。火灾影响区域应是火焰燃烧区域、高 温烟气弥漫区域及不可忽略的结构温度应力作用区域的总和,应 根据火灾弓引燃、蔓延、熄灭过程,火灾现场状况勘查结果,火灾温度 作用分析结果,综合分析确定。如:多高层建筑楼层局部火灾;大 型钢结构房屋局部火灾。 A.0.2进行结构火灾后鉴定,由于具有特殊性,因此增加了火灾 影响调查,尤其需要确定火灾温度分布,确定火灾影响的区域范 围,这对于结构评定具有较大影响。 A.0.3进行结构火灾后鉴定,火灾概况调查和火作用调查分析是 必须做的内容,但调查和分析的深度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把握。 需要通过火灾温度过程分析推断结构损伤时,调查、分析应适当深 人、细致;当受火灾结构全部是裸露且便于观察检查时,调查、分析 可适当宏观一些。 A.0.4火灾后钢结构烧灼损伤状况勘查、检测、评定的内容具体 为:构件及节点连接的外观变形损伤勘查检测(整体倾斜、挠曲、扭 曲,节点连接变形、扭曲、撕裂等)、结构材料性能的劣化损伤检测 评估(强度折减、冲击性能折减)、结构受力性能的劣化损伤分析评 估(承载能力、变形性能)及防护措施损坏程度勘查检测。实际火灾 中的升降温度过程及冷却方式包括消防泼水冷却和空气自然冷
A.0.1火灾后钢结构可靠性鉴定的范围应是整个结构单元,经踏 勘检查确认结构损伤仅限于局部区域时,结构鉴定的范围可为火 灾影响区域内的结构构件。火灾影响区域应是火焰燃烧区域、高 温烟气弥漫区域及不可忽略的结构温度应力作用区域的总和,应 根据火灾引燃、蔓延、熄灭过程,火灾现场状况勘查结果,火灾温度 作用分析结果,综合分析确定。如:多高层建筑楼层局部火灾;大 型钢结构房屋局部火灾
A.0.3进行结构火灾后鉴定,火灾概况调查和火作用调查分析是 必须做的内容,但调查和分析的深度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把握。 需要通过火灾温度过程分析推断结构损伤时,调查、分析应适当深 人、细致;当受火灾结构全部是裸露且便于观察检查时,调查、分析 可适当宏观一些
A.0.4火灾后钢结构烧灼损伤状况勘查、检测、评定的内容具
为:构件及节点连接的外观变形损伤勘查检测(整体倾斜、挠曲、扭 曲,节点连接变形、扭曲、撕裂等)、结构材料性能的劣化损伤检测 评估(强度折减、冲击性能折减)、结构受力性能的劣化损伤分析评 估(承载能力、变形性能)及防护措施损坏程度勘查检测。实际火灾 中的升降温度过程及冷却方式包括消防泼水冷却和空气自然冷 却。由于变形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承载力降低、刚度降低等。焊接 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影响显著,钢结构连接设计多数基于内力分
析,过去不考虑抗震时,经常存在强构件弱连接的情况,温度作用 常会造成节点超载甚至损坏。温升300℃以内时,可不考虑火灾可 能引起的螺栓张力松弛、连接面抗滑移系数下降等对结构性能的 影响。防火设施主要指防火板。 A.0.5火灾过程中结构反应分析,应考虑火灾过程中的最不利温 度条件和结构实际作用荷载组合,针对关键构件及节点连接,进行 结构分析与构件校核。本条意图是考虑火灾过程中由于膨胀、收 缩等可能造成火灾区域之外的结构构件及连接损坏。通过分析及 现状勘查,核对判断是否发生超载、断裂、残余应力、变形等损坏。 A.0.6~A.0.8根据火灾下钢结构体系的特点,规定了火灾后钢结 构承载力评价的具体内容,并按其中的最低等级确定结构或构件 的变形损伤等级。在实际工程的检测过程中,可进行实际损伤情 兄适当的调整
B.0.1~B.0.3对承受动力荷载的钢结构或钢构件,疲劳损伤将 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钢结构检测鉴定需要考虑这 影响,特别是对于产生拉应力且伴有变幅循环应力的构件,需要检 则这类构件的裂纹损伤。 3.0.4对于给定的应力谱,一般采用雨流法确定各应力幅△。的 作用频数n;。雨流法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考陈绍蕃著《钢结构设计 原理(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5,北京) B.0.5本式参照《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YB9259制 订。 3.0.6对于有裂纹损伤的构件,其等级按考虑裂纹后的构件承载 能力计算评定。对于无裂纹的构件,按计算疲劳寿命评定。 B.0.7断裂力学是研究疲劳破坏的有效手段。根据断裂力学的 理论,裂纹的扩展速率与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量^K以及应力强 变因子的最大值Kx有关,当^K超过一定的值后,裂纹为不稳定 的裂纹,可能急剧发展导致破坏
附录C钢结构的动力检测
C.0.1钢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数据,对钢 结构进行动力检测,可包括动力特性检测或动力响应检测,必要时 包括两者,可根据不同目的要求,确定相应的检测目标。 C.0.2钢结构可靠性是通过合理的设计、正确的施工保障的,其 前提是结构建成后的实际性态与设计的预定性态一致。而钢结构 的实际性态需要测试才能准确评判。同时,钢结构的实际性态,还 将随结构的使用而改变。 由受灾损伤、老化等诸多因素导致的钢结构的退化或损伤,必 将在结构的静力响应和动力响应(如结构位移、结构频率、结构振 动模态等)中表现出来,检测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获取结 构的动力参数数据,通过有效的识别方法捕捉结构响应的变化,确 定结构的力学性能变化,可以推测结构是否存在退化损伤以及更 进一步的结构退化损伤信息,给出结构安全状态评估。 另外,当钢结构遇到某种动外力如动力机械、经过车辆、大风 等时,某些部位可能会有位移、速度或加速度过大的现象发生,这 毕现象可能对结构的安全产生影响或引起结构内部人员身体不 适,为了解释、评估这种现象对结构安全或人员身体不适的影响程 度,以及为了进一步采取减轻这种影响的措施,需要通过动力检测 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C.0.3由于动力检测代价昂贵,本条给出需要进行动力检测的几 类结构,需要时,可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另行增加。
C.0.4对于大型复杂结构,单点激励显得能量不够,且在传递迟
程中损失较大,因此,距激励较远的地方,响应信号较弱,信噪比较
小。若加天激励力,则容易产生局部效应过天,造成非线性现象。 另外,单点激励时,若激励点正好处于某阶模态的节点位置,对该 价模态来说,系统将成为不可控和不可观的,因此,将无法辨识该 阶模态.就会发生漏失模态的现象。对于单输入多输出系统,模态 参数辨识一般只利用频响函数矩阵中的一列数据,因此,能提供的 言息量有限,影响辨识精度,对模态密集的情况,瓣识能力较弱 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进行多点激励 1重频、密频; 2结构巨大,需要大的能量激励: 3一激励点为某阶感兴趣模态的节点。 C.0.5~C.0.8结构动力性能检测的要求 1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动力检测试验设备一般包括激振设备,振动控制设备,测量和 记录仪器,数据处理设备;若量程设置过大,测试信号过低,信噪比 将降低;反之,若量程设置过小,则容易过载。体积小,重量轻的激 派器可以减小对被测系统的影响。 2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型试验的结构模型可参考《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 JGJ101中的相关要求制作; 2)如果激振点正好选在结构某阶模态的节点上,则该阶 模态不能被激发出来。即使激振点在节点附近,该阶 模态的振动信号也很弱。如果激振点正好落在某阶模 态的反节点附近,则激振力能有效激起该阶模态。但 是由于反节点的振动幅值最天,可能超出测量仪器量 程范围,并需要较大预应力才能使推力杆与力传感器 (或结构)不脱离,这将增大预压力和传感器附加质量对 结构的影响。 激振点的选取可由两种方法确定:根据经验确定,如果结构有
自由端,激振点宜选在自由端附近,如果结构对称,不宜选在结构 对称面上;根据试验确定,在通过经验初步确定的基础上,可选定 几个激振点进行激励试验,测量若于个频响函数,观察由哪几个激 振点激励所得到的频响函数不丢失重要模态,则此点为最佳激振 点。 3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时域法可以克服频域法的一些缺陷,特别是对大型复 杂构件受到风、浪及大地脉动的作用,它们在工作中承受的荷载很 难测量,但响应信号很容易测得,直接利用响应的时域信号进行参 数识别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时域法是将振动信号直接进行识别 最基本、最常用的有Ibrahim时域法、最小二乘复指数法(LSCE法) 多参考点复指数法(PRCE法)、特征系统实现法(ERA法)和ARMA 时序分析法。 时域参数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只使用实测响应信号,无需傅 立叶变换,因而可以利用时域方法对连续工作的设备,例如发电机 组、大型化肥设备及化工装置,进行“在线”参数识别,这种在现实 工况下识别的参数真正反映了结构的实际动态特性。由于时域法 参数识别技术只需要响应的时域信号,从而减少了激励设备,大大 节省了测试时间与费用,这些都是频域法所不具有的优点。当不 使用脉冲响应信号时,缺点也很明显。由于不使用平均技术,因而 分析信号中包含噪声干扰,所识别的模态中除系统模态外,还包含 噪声模态。如何甄别和剔除噪声模态,一直是时域法研究中的重 要课题。 2)频域法可分为单模态识别法、多模态识别法、分区模态 综合法和频域总体识别法。对小阻尼且各模态耦合较小的系统 用单模态识别法可达到满意的识别精度。而对模态耦合较天的系 统,必须用多模态识别法。频域法的最大优点是利用频域平均技 术,最大限度地抑制了噪声影响,使模态定阶问题容易解决,但也
存在若干不足: (1)功率泄露、频率混叠及离线分析等; (2)在识别振动模态参数时,虽然傅立叶变换能将信号的 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联系起来,分别从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观察,但 由于信号的时域波形中不包含任何频域信息,所以不能把二者有 机结合。另外,傅立叶谱是信号的统计特性,从其表达式可看出, 它是整个时间域内的积分,没有局部分析信号的功能,完全不具备 时域信息,这样在信号分析中就面临时域和频域的局部化矛盾: (3)由于对非线性参数需用迭代法识别,因而分析周期长 又由于必须使用激励信号,一般需增加复杂的激振设备,特别是对 大型结构,尽管可采用多点激振技术,但有些情况下仍难以实现有 效激振,无法测得有效激励和响应信号,比如对大型海工结构、超 大建筑及超大运输等,往往只能得到其自然力或工作动力激励下 的响应信号。 3)小波分析法能将时域和频域结合起来描述观察信号的 时频联合特征,构成信号的时频谱,也称时频局部化方法,特别适 用于非稳定信号。 小波分析是傅立叶分析方法的突破性发展,是一种新的时变 信号时频两维分析方法。它与短时傅立叶变换的最大不同之处是 其分析精度可变,它是一种加时变窗进行分析的方法,在时频相平 面的高频段具有高的时间分辨率和低的频率分辨率,而在低频段 具有低的时间分辨率和高的频率分辨率,这正符合低频信号变换 缓慢而高频信号变化迅速的特点。小波变换比短时傅立叶变换具 有更好的时频窗口特性,克服了傅立叶变换中时频分辨率恒定的 弱点,因此它能在具有足够时间分辨率的前提下分析信号中的短 时高频成份,能在很好的频率分辨率下估计信号中的低频。但 小波分析源于傅立叶分析,小波函数的存在性证明依赖于傅立叶 分析,因此,它不可能完全取代傅立叶分析。本质上,小波变换仍
是一种线性变换,不能用于处理非线性问题。此外,小波变换的分 析分辨率仍有一定的极限,这使得变换结果在某些场合下失去了 物理意义。 4)HHT分析与小波分析等其他方法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EMD能有效地处理非平稳信号。在线性框架下,HHT 谱与小波谱具有相同的表现特性,但HHT谱在时域内的分辨率高 于小波谱; (2)与傅立叶谱相比,从Hilbert谱中不仅可看出幅值,而 且可以看出频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是傅立叶谱所不能反映 的。此外,对非平稳的时程曲线,傅立叶谱的分辨率可能要低一 些,而对Hilbert谱来说,因为可以结合频率和时间两个坐标来分 析,容易消除一些干扰,有利于提高检索信号的分辨率; (3)在克服边缘效应后,HHT能较好地处理短时信号。在 实际应用中,短时信号的处理是很重要的; (4)HHT能客观地处理一类非线性问题,所得到的三维谱 形能准确地用于波内调制机制反映出系统的非线性变化特性,这 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小波分析难以处理非线性问题; (5)EMD能较好地分离强间歇信号,而且也是去除高频噪 音的最好方法之一。实际应用HHT时,必须克服边缘效应。 5)可参考的结构动力参数识别方法及特点见表(1):
C.0.9动力有限元模型修正应符合下列要求
.0.9动力有限元模型修正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由于大型土木结构的复杂性,建模过程的各种近似因素及 确定因素,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伤,使得该动力有限元模型 可避免地包含误差。因此由动力有限元模型预测的结构响应 没无法与测量得到的结构响应完全一致。因此必须通过获取的处 安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响应数据,修正结构的动力有限元模型, 得修正后的动力有限元模型可以正确预测结构响应。由修正的 告构动力有限元模型预测的结构响应将与测量的结构响应一致。 核修正的动力有限元模型将作为判别结构性能的基准。 2动力有限元模型修正的过程包括: 1)模型匹配:使得测量的自由度与有限元模型的自由度 相互协调; 2)相关性指标:比较分析模态与测量模态的一致程度,以 便决定是否需要模型修正。 3选择修正参数,修正参数可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整体系统矩阵的独立元素; 2) 描述整体刚度矩阵中子矩阵按比例变化的参数,子矩 阵例如可以是单元矩阵或描述结构某一有限部分的矩 阵; 3)有限元模型的物理参数(即材料特性或几何特性)。 4误差定位:确定有限元模型误差发生的位置; 5修止方法:修止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修改结构的 刚度矩阵或总质量矩阵,也可以是修改其中的某些系数,即所谓 为直接修正法;另一类是选择一组修正参数,如选择结构的几何尺 十、材料性质、边界条件以及连接刚度等作为修正参数,然后通过 修正改组参数的方式,达到有限元模型修正的目的,也称为选代 T
C.0.10结构损伤动力识别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结构退化破坏识别系统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得到修正的 有限元模型,作为结构退化破坏识别的基准;二是根据结构的动力 响应,通过识别算法判断结构的力学性能。 2结构退化(破坏)识别方法可分为两类:非破坏性评估方 法;基于振动特性的结构破坏识别方法。非破坏性评估方法主要 应用于检测识别结构部件的局部破坏。基于振动特性的结构破坏 识别方法可以对结构整体的力学性能给出定量评价,从而识别结 构整体力学性能的退化或整体结构性能的破坏。 3结构退化/(破坏)识别方法分为以下四级,分别称为a、b C、d级识别方法(算法)。 1)级可以识别已经发生的破坏;
7几种常见的结构破坏识别方法如下: 1)破坏因子方法(Damage Index Method) 考虑一个线弹性的梁,有限元离散为NE个单元,N个自由 度。(α)记为结构的第i个振型向量,EI(α)记为梁的弯曲刚度。 L记为梁的长度, 定义破坏因子如下:
对所有测量的n个振型,定义破坏因子如下
α( (a)dx / J(; (a)dx + 1 B.. = ( ()’dx / J(, (a)dx+ 1
f, = J" (: (x) dx + J(: (x)’dx/ J(: (x) da f, = "(: (a)’dx + J ( (x) dx/ "( () dx 振型模态曲率方法(Mode Shape Curvature Method) 的特征方程如下
f; = f(: (x)dx + J°(: (x)*dx/ J°( (x)’dx f, = J"(:"(x)’dx + J°(:"(x)*dx/ J"(:"(x)dx
2)振型模态曲率方法(Mode Shape Curvature Method 结构的特征方程如下
式中:K为结构的刚度矩阵: M为结构的质量矩阵: (x}为第i个位移特征向量。 结构有退化或破坏时,特征值问题可写为
式中:*表示结构退化或破坏时的相应量。 对梁部件而言,考虑在点x处作用弯矩M(x),在点处的变形 曲率"(α)可以写为
"(α)= M(x)/EI
式中:EI为梁的弯曲刚度 "(α)为变形曲率可以用作破坏因子。 3)柔度变化方法(ChangeinFlexibilityMethod) 结构没有退化或破坏时,柔度矩阵F可以有测量的结构振型 计算如下:
[2]=diag2,2,…,为振型刚度
n为测量或计算的模态个数。 司样结构退化或破坏时,相应的柔度矩阵F可以有测量的结 构振型计算如下:
式中:*表示结构退化或破坏时的相应量。 结构退化或破坏前后的柔度矩阵差可写为
结构退化或破坏指标可定义为
上面对向量的绝对值运算,理解为对向量每个元素分别取绝 对值。[△]可作为结构退化或破坏指标。 4)均匀柔度模态曲率变化方法(ChangeinUniformFlexi oility Shape Curvature Method 结构没有退化或破坏时,柔度矩阵F可以由测量的结构振型 计算如下:
([F]=[Fi, F2, ·, F]~[[2][]
司样结构有退化或破坏时,柔度矩阵「F可以由测量的结构振 型计算如下:
式中:*表示结构退化或破坏时的相应量。 在所有的自由度上作用单位载荷,此时的结构位移,称为均与 柔度矩阵。
△」可作为结构退化或破坏指标。 5)刚度变化方法(Change in Stiffness Method) 不考虑结构阻尼,结构没有退化或破坏时,结构特征值问题可 写为:
式中:[K」为结构的刚度矩阵 M为结构的质量矩阵 Φ三中中中为振型矩阵 Φ;为第i个质量归一的振型向量
2]=diagw2,w2…为振型刚度矩阵
=diagw2,w2,…w为振型刚度矩
W为第i个振动频率。 n为测量或计算的模态个数。 当结构发生退化或破坏时,假定[K」及[M]的摄动量为[△K 及△[M.1,结构特征值问题可写为:
式中:*表示结构退化或破坏时的相应量。 假定结构退化或破坏不影响质量矩阵,因为严重的结构退化 或破坏必将弓发质量矩阵的剧烈变化,因此对结构退化或破坏的
初始预测可以先不考虑。 下面的表达式可作为结构退化或破坏指标
[D,] = [AK][]
结构退化或破坏前后的刚度矩阵可由测量的结构振型计算得
[] ~[[[] ~ ?)
D.0.1钢结构的使用环境可能使钢结构腐蚀或锈蚀,这将影响钢 结构的耐久性甚至安全性,因此,对于腐蚀使用环境,应进行使用 环境的检测。钢结构在一定使用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主要通过钢 结构构件及节点表面涂层质量变化反映。 钢结构使用环境中存在的腐蚀介质可分为气态介质、腐蚀性 水、酸碱盐溶液、固态介质和污染土五种。各种介质再按其性质 含量划分类别。 D.0.2介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级根据介质的类别、结合环境 显度、作用量大小等因素确定,分为:严重、一般、轻微、无四级。 股从概念上可理解为:在严重腐蚀条件下,材料腐蚀速度较快,构 配件必须采取表面隔离性防护,以防止介质与构配件直接接触,若 有可能,在此条件下,宜改用其他腐蚀性小的材料;在一般腐蚀条 件下,材料有一定的腐蚀,有时可采用提高构件自身质量,或采用 简单的表面防护;在轻微腐蚀条件下,材料腐蚀较慢,但还需采取 些措施,一般采用提高自身质量即可;无腐蚀条件时,材料腐蚀 很缓慢或无明显腐蚀痕迹,构配件可以不采取本规范所规定的防 护措施。 蚀性等级划分主要偏重于工程实际GB/T 41883-2022 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钽及钽合金,除化学腐蚀外,还结合 作用部位可能出现的干湿交替、结晶腐蚀等不利因素综合确定 D.0.3气态介质包括各种腐蚀性气体、酸雾和碱雾(含碱水蒸气) 主要作用于室内外的上部建筑结构构配件,其腐蚀性主要与介质
D.0.3气态介质包括各种腐蚀性气体、酸雾和碱雾(含碱水蒸
酸雾和碱雾本属于以液体为分散相的气溶胶,但其腐蚀特征
和作用部位更接近气态介质,因此,列人气态介质范围。 介质含量的取值来自《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T50046。 0.0.4固态介质包括碱、盐、腐蚀性粉尘以及固体为分散相的气 容胶。固态介质主要作用于地面、墙面和地面以上建筑结构的构 配件。 固态介质只有溶解后才对钢材产生腐蚀,因此,腐蚀程度与水 和环境湿度有关。不溶和难溶的固体基本上不具腐蚀性,完全溶 解后的固体按液态介质进行腐蚀性判定。在无水环境中,视固体 吸湿性大小与环境相对湿度而定。通常易吸湿的固体在相对湿度 大于60%时,都会不同程度的吸湿潮解成半液体状或局部溶解。 在潮湿条件下,粉尘对钢结构的腐蚀,一般都天于气体腐蚀。处于 室外部分的易溶固体,因有雨水作用,按液态介质考虑。除湿度因 素外,固态介质的腐蚀性直接与其性质有关,其化学腐蚀性与同类 液态介质基本相同。 D.0.6湿度的取值主要依据钢铁的临界湿度。钢材最容易锈蚀 的湿度范围是在相对湿度为70%~80%之间,而在相对湿度小于 60%时,锈蚀进程缓慢。因此,将湿度分为小于60%、60%~75%和 天于75%三级。 环境相对湿度的取值,在下列情况下应予以调整:室外构配件 环境的相对湿度因有雨水的作用,当处于多雨地区时,应比年平均 相对湿度适当提高;当生产环境对相对湿度有影响时,应取实际环 境的数值;对不可避免结露的构配件,相对湿度应取大于75%
E.0.2本规程对鉴定报告格式不做强求统一,但应包括本条规定 的6项内容,以保证检测与鉴定报告的质量。工程概况,主要包括 工程名称、结构类型、规模、施工日期及现状等,以及委托单位、建 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名称:对于既有建筑应详 细建筑物的使用和检测鉴定历史及主要结论;此次检测与鉴定的 原因和事由;检测与鉴定报告中应明确写明检测与鉴定目的、范围 和主要技术依据,特别所要说明的是对已经多次检测与鉴定甚至 处理过的工程再次进行检测与鉴定,弓引用以往的资料时,应详细列 出资料名称、时间及出处,以及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检测结果中 应明确检测方法、检测数量、评定方法,对于数量不足或不具有代 表性时,应予以说明,判断对检测鉴定结果的可能影响。鉴定结论 中对需要处理的构件或部位应详细说明数量、位置以及处理建议 三.0.3对于只进行检测而不鉴定或本单位只出具检测报告的工 程出具检测报告的要求,即检测报告需提供检测项目的符合性结 论,并能够对钢结构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0.4在钢结构的安全性鉴定中,根据现场调查实测结构被评为 c.级、d级构件及C.级和D.级检查项自,不仪要说明该鉴定对象 在承载力上存在着安全问题,而且是作为对它进行处理的主要依 据。因此,在检测与鉴定报告中应逐一作出详细说明,并具体提出 需要采取哪些措施的建议,使之能得到及时而正确的处理。为此 主上#
E.0.3对于只进行检测而不鉴定或本单位只出具检测报告的工 程出具检测报告的要求,即检测报告需提供检测项目的符合性结 论,并能够对钢结构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F.1.2当需要通过试验检验结构受弯构件的承载力、刚度性能 时,或对结构的理论计算模型进行验证时,可进行非破坏性的现场 荷载试验。进行现场荷载试验的结构构件应具有代表性,且宜位 于受荷最大、最薄弱的部位 .1.3应在采取可靠安全措施的条件下,对结构局部或某一构件 进行短期静力加载试验。
GB/T51351-2019 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条文说明F.6基于试验的设计指标确定
F.6.1基于试验的承载力设计值,应考虑试验结果的置信概率和 作为试件原型的设计可靠度,分别采用考虑结构试件变异性的修 正因子kt和基于试验的抗力分项系数来表示。相关理论推导 见参考文献(李元齐、王莉萍、沈祖炎,基于试验的试件设计指标合 理取值方法,土木工程学报,2010)。作为针对给定目标试验荷载 下的承载力设计值验证试验,考虑到目前国内的试验认证资质及 本系的现状,本条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即按照一组试验(一般最 少3个)中的最小值来确定承载力设计值。如果在试验中能够确 认某个试件的试验存在明显的错误而导致其承载力严重低估,可 以按要求重新进行新的一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