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003-201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含条文说明)u=1.146,=0.023;对有洞口墙梁,μ=1.153,8=0.262。对 于直接作用在托梁顶面的荷载Q1、F1将由托梁单独承受而不考 虑墙梁组合作用,这是偏于安全的。 连续墙梁是在21个连续墙梁试验基础上,根据2跨、3跨、 4跨和5跨等跨无洞口和有洞口连续墙梁有限元分析提出的。对 于跨中截面,直接给出托梁弯矩和轴拉力计算公式,按混凝土偏 心受拉构件设计,与简支墙梁托梁的计算模式一致。对于支座截 面,有限元分析表明其为大偏心受压构件,忽略轴压力按受弯构 件计算是偏于安全的。弯矩系数αM是考虑各种因素在通常工程 应用的范围变化并取最大值,其安全储备是较大的。在托梁顶面 荷载Q、F1作用下,以及在墙梁顶面荷载Q2作用下均采用一般 结构力学方法分析连续托梁内力,计算较简便。 单跨框支墙梁是在9个单跨框支墙梁试验基础上,根据单跨 无洞口和有洞口框支墙梁有限元分析,对托梁跨中截面直接给出 弯矩和轴拉力公式,并按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计算,也与简支墙 梁托梁计算模式致。框支墙梁在托梁顶面荷载91,F1和墙梁 顶面荷载92作用下分别采用一般结构力学方法分析框架内力, 计算较简便。本规范在19个双跨框支墙梁试验基础上,根据2 跨、3跨和4跨无洞口和有洞口框支墙梁有限元分析,对托梁跨 中截面也直接给出弯矩和轴拉力按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计算,与 单跨框支墙梁协调一致。托梁支座截面也按受弯构件计算。 为简化计算,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采用统一的αM和N表达 式。边跨跨中αM计算值与有限元值之比,对连续墙梁,无洞口 时,μ=1.251,=0.095,有洞口时,μ=1.302,=0.198;对 框支墙梁,无洞口时,μ=2.1,一0.182,有洞口时,μ一 1.615,0.252。计算值与有限元值之比,对连续墙梁,无 洞口时,从=1.129,=0.039,有洞口时,μ=1.269,= 0.181;对框支墙梁,无洞口时,μ=1.047,=0.181,有洞口 时,u=0.997,=0.135。中支座αm计算值与有限元值之比, 对连续墙梁,无洞口时,μ=1.715,=0.245,有洞口时,μ=
7.3.7有限元分析表明,多跨框支墙梁存在边柱之间的人拱双
应,使边柱轴压力增大,中柱轴压力减少,故在墙梁顶面 Q2作用下当边柱轴压力增大不利时应乘以1.2的修正系数 架柱的弯矩计算不考虑墙梁组合作用,
7.3.11墙梁是在托梁上砌筑砌体墙形成的。除应限制计算高度
范围内墙体每天的可砌高度,严格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外;尚应进 行托梁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CJJ T 273 - 2019橡胶沥青路面技术标准,以确保施工安全 7.3.12为保证托梁与上部墙体共同工作,保证墙梁组合作用的
范围内墙体每天的可砌高度,严格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外 行托梁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以确保施工安
7.3.12为保证托梁与上部墙体共同工作,保证墙梁组
正常发挥,本条对墙梁基本构造要求作了相应的规定。 本次修订,增加了托梁上部通长布置的纵向钢筋面积与跨中 下部纵向钢筋面积之比值不应小于0.4的规定。
7.4.2对88规范中规定的计算倾覆点,针对l≥2.2hb时的两 个公式,经分析采用近似公式(αo三0.3hb),和弹性地基梁公 式(α=0.25h)相比,当hb=250mm~500mm时,μ= 1.051,3=0.064;并对挑梁下设有构造柱时的计算倾覆点位置 作了规定(取 0. 5 o )。
本章规定了二类配筋砌体构件的设计方法。第一类为网状配 筋砖砌体构件。第二类为组合砖砌体构件,又分为砖砌体和钢筋 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成的组合砖砌体构件;砖砌体和钢 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砖墙。
8.1.2原规范中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的体积配筋率β有配筋百 状配筋砖砌体矩形截面单向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改 按下式计算:
比外,工程上很少采用连弯钢筋网,因而删去了对连弯钢筋 见定。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
8.2.2对于砖墙与组合砌体一同砌筑的T形截面构件,通过分 析和比较表明,高厚比验算和截面受压承载力均按矩形截面组合 砌体构件进行计算是偏于安全的,亦避免了原规范在这两项计算 上的不一致。
8.2.2对于砖墙与组合砌体一同砌筑的T形截面构件,
8.2.3~8.2.5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月
砌体构件,其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建立,详见88规范的条文 说明。本次修订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混凝 土轴心受压强度设计值,对面层水泥砂浆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作了调整;按钢筋强度的取值,对受压区相对高度的界限值,作 了相应的补充和调整,
8.2.7在荷载作用下,由于构造柱和砖墙的刚度不同,以及内
8.2.7在荷载作用下,由于构造柱和砖墙的刚度不,以及内 力重分布的结果,构造柱分担墙体上的荷载。此外,构造柱与圈 梁形成“弱框架”,砌体受到约束,也提高了墙体的承载力。设 置构造柱砖墙与组合砖砌体构件有类似之处,湖南大学的试验研 究表明,可采用组合砖砌体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但 引人强度系数以反映前者与后者的差别。
8.2.8对于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平面外的
承载力,本条的规定是一种简化、近似的计算方法且偏 全。
柱处于偏心受压状态,设计时且适当增人边性截面及增 如可采用240mm×370mm,配414钢筋 在影响设置构造柱砖墙承载力的诸多因素中,柱间距的影响 最为显著。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中间柱,它对柱每侧 砌体的影响长度约为1.2m;对于边柱,其影响长度约为1m。构 造柱间距为2m左右时,柱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构造柱间距大 于4m时,它对墙体受压承载力的影响很小。 为了保证构造柱与圈梁形成一种“弱框架”,对砖墙产生较 大的约束,因而本条对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作了较为严格的 规定。
1.1本条规定了配筋砌块剪力墙结构内力及位移分析的基 更则。
9.2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9.2.1、9.2.4国外的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配筋砌块砌体的力 学性能与钢筋混凝土的性能非常相近,特别在正截面承载力的设 计中,配筋砌体采用了与钢筋混凝土完全相同的基本假定和计算 模式。如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欧共体配筋砌体结构 统规则》EC6和美国建筑统一法规(UBC)一一《砌体规范》 均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同济 大学等的试验结果也验证了这种理论的适用性。但是在确定灌孔 砌体的极限压应变时,采用了我国自已的试验数据
9.2.2由于配筋灌孔砌体的稳定
准块最大孔洞率为46%,孔洞尺寸120mm×120mm的情况下, 孔洞中只能设置一根钢筋。因此配筋砌块砌体墙在平面外的受压 承载力,按无筋砌体构件受压承载力的计算模式是一种简化 处理
设计规范》,它和钢筋混凝土T形及倒L形受弯构件位于受压区 的翼缘计算宽度的规定和钢筋混凝士剪力墙有效翼缘宽度的规定
非常接近。但保证翼缘和腹板共同工作的构造是不同的。对钢筋 混凝土结构,翼墙和腹板是由整浇的钢筋混凝土进行连接的;对 配筋砌块砌体,翼墙和腹板是通过在交接处块体的相互咬砌、连 接钢筋(或连接铁件),或配筋带进行连接的,通过这些连接构 造,以保证承受腹板和翼墙共同工作时产生的剪力。
9.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9.3.1试验表明,配筋灌孔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抗剪受力性能, 与非灌实砌块砌体墙有较大的区别:由于灌孔混凝土的强度较 高,砂浆的强度对墙体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较少,这种墙体的抗剪 生能更接近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除材料强度外;主要与垂 直正应力、墙体的高宽比或剪跨比,水平和垂直配筋率等因素 有关: 1正应力6。,也即轴压比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在轴压比 不大的情况下,墙体的抗剪能力、变形能力随。的增加而增加。 湖南大学的试验表明,当oc从1.1MPa提高到.3.95MPa时,极 限抗剪承载力提高了65%,但当6。>0.75fm时,墙体的破坏形 态转为斜压破坏,。的增加反而使墙体的承载力有所降低。因此 应对墙体的轴压比加以限制。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 规定0。N/bh。≤0.4f,或N<0.4bhf。本条根据我国试验 控制正应力对抗剪承载力的贡献不大于0.12N,这是偏于安全 的,而美国规范为0.25N。 2剪力墙的高宽比或剪跨比(入)对其抗剪承载力有很大的 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反映在不同的应力状态和破坏形态,小剪跨 比试件,如入≤1,则趋于剪切破坏,而入>1,则趋于弯曲破坏, 剪切破坏的墙体的抗侧承载力远大于弯曲破坏墙体的抗侧承 载力。 关于两种破坏形式的界限剪跨比(入),尚与正应力6。有关 目前收集到的国内外试验资料中,大剪跨比试验数据较少。根据
哈尔滨建筑大学所作的7个墙片数据认为入=1.6可作为两种破 环形式的界限值。根据我国沈阳建工学院、湖南大学、哈尔滨建 筑大学、同济大学等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提出的反映剪跨比影响 的关系式,其中的砌体抗剪强度,是在综合考虑混凝土砌块、砂 浆和混凝土注芯率基础上,用砌体的抗压强度的函数(f。) 表征的。这和无筋砌体的抗剪模式相似。国际标准和美国规范也 均采用这种模式。 3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中的钢筋提高了墙体的变形能力和 抗剪能力。其中水平钢筋(网)在通过斜截面上直接受拉抗剪 日它在墙体开裂前儿乎不受力,墙体开裂首至达到极限荷载时所 有水平钢筋均参与受力并达到屈服。而竖向钢筋主要通过销栓作 用抗剪,极限荷载时该钢筋达不到屈服,墙体破坏时部分竖向钢 筋可屈服。据试验和国外有关文献,竖向钢筋的抗剪贡献为 0.24fwAsv:本公式未首直接反映竖向钢筋的贡献,而是通过综 台考虑止应力的影响,以无筋体部分承载力的调整给出的。根 据41片墙体的试验结果: 1. 5 1. 5 A (5) 试验值与按上式计算值的平均比值为1.188,其变异系数为 0.220。现取偏下限值,即将上式乘0.9,并根据设定的配筋研 本剪力墙的可靠度要求,得到上列的计算公式。 上列公式较好地反映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剪承载力主要 因素。从砌体规范本身来讲是较理想的系统表达式。但考虑到我 国规范体系的理论模式的一致性要求,经与《混凝士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协调,最终将 上列公式改写成具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模式,但文反映砌体特 点的计算表达式。这些特点包括:
1. 5 (0.143Vfg.m+0.246Nk)+J g,m 入+ 0.5 1. 5 0.13 Vf.bho+0.12NA +0.9f 入± 0. 5
试验值与按上式计算值的平均比值为1.188,其变异系数为 0.220。现取偏下限值,即将上式乘0.9,并根据设定的配筋研 本剪力墙的可靠度要求,得到上列的计算公式, 上列公式较好地反映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剪承载力主要 因素。从砌体规范本身来讲是较理想的系统表达式。但考虑到我 国规范体系的理论模式的一致性要求,经与《混凝士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协调,最终将 上列公式改写成具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模式,但文反映砌体特 点的计算表达式。这些特点包括:
①砌块灌孔砌体只能采用抗剪强度fvg,而不能像混凝土那 详采用抗拉强度ft。 ②试验表明水平钢筋的贡献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较大剪跨比 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根据试验并参照国际标准,对该项的承 载力进行了降低。 ③轴向力或正应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项,砌体规范根据试 俭和计算分析,对偏压和偏拉采用了不同的系数:偏压为 十0.12,偏拉为一0.22。我们认为钢筋混凝土规范对两者不加区 别是欠妥的。 现将上式中由抗压强度模式表达的方式改为抗剪强度模式的 转换过程进行说明,以帮助了解该公式的形成过程: ②根据公式模式的一致性要求及公式中砌体项采用√f时, 对高强砌体材料偏低的情况,也将/f。调为f.55; 1. 5 9.3.2本条主要参照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钢筋混 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和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 墙的试验数据制定的。 配筋砌块砌体连梁,当跨高比较小时,如小于2.5,即所谓 “深梁”的范围,而此时的受力更像小剪跨比的剪力墙,只不过 00的影响很小;当跨高比大于2.5时,即所谓的“浅梁”范围, 而此时受力则更像大剪跨比的剪力墙。因此剪力墙的连梁除满足 正截面承载力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受剪承载力要求,以避免连梁
①砌块灌孔砌体只能采用抗剪强度f,而不能像混凝那 样采用抗拉强度f。 ②试验表明水平钢筋的贡献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较大剪跨比 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根据试验并参照国际标准,对该项的承 载力进行了降低。 ③轴向力或正应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项,砌体规范根据试 验和计算分析,对偏压和偏拉采用了不同的系数:偏压为 十0.12,偏拉为一0.22。我们认为钢筋混凝土规范对两者不加区 别是欠妥的。 现将上式中由抗压强度模式表达的方式改为抗剪强度模式的 转换过程进行说明。以帮助了解该公式的形成过程
①由fvg=0.208fo.55则有fo.55 0.208~
产生受剪破环后导致剪力墙的延性降低。 对连梁截面的控制要求,是基于这种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应该 具有一个上限值,根据我国的试验,并参照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 则,取为0.25f.bh。。在这种情况下能保证连梁的承载能力发挥 和变形处在可控的工作状态之内。 另外,考虑到连梁受力较大、配筋较多时,配筋砌块砌体连 梁的布筋和施工要求较高,此时只要按材料的等强原则,也可将 连梁部分设计成混凝士的,国内的一些试点上程也是这样做的 虽然在施工程序上增加一定的模板工作量,但工程质量是可保证 的。故本条增加了这种选择。
9.4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构造规定
9.4.1~9.4.5从配筋砌块砌体对钢筋的要求看,和钢筋混凝士 结构对钢筋的要求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如钢筋的规 格要受到孔洞和灰缝的限制;钢筋的接头宜采用搭接或非接触搭 接接头,以便于先砌墙后插筋、就位绑扎和浇灌混凝土的施工 工艺。 对于钢筋在砌体灌孔混凝土中锚固的可靠性,人们比较关 注,为此我国沈阳建筑大学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作了专门锚固试 验,表明,位于灌孔混凝土中的钢筋,不论位置是否对中,均能 在远小于规定的锚固长度内达到屈服。这是因为灌孔混凝土中的 钢筋处在周边有砌块壁形成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所至,这比钢筋 在一般混凝土中的锚固条件要好。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 范》ISO9652中有砌块约束的混凝土内的钢筋锚固粘结强度比无 砌块约束(不在块体孔内)的数值(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 C25情况下),对光圆钢筋高出85%~20%;对带肋钢筋高出 140%~64%。 试验发现对于配置在水平灰缝中的受力钢筋,其握裹条件较
凝土中的钢筋要差一些,因此在保证足够的砂浆保护层的 ,其搭接长度较其他条件下要长。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连梁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连梁
9.4.6根据配筋砌块剪力墙用于中高层结构需要较多层更高的 材料等级作的规定
9.4.6根据配筋砌块剪力墙用于中高层结构需要较多层
9.4.7这是根据承重混凝土砌块的最小厚度规格尺寸和承重墙 支承长度确定的。最通常采用的配筋砌块砌体墙的厚度 为190mm。
9.4.8这是确保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安全的最低构造钢筋
9.4.8这是确保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安全的最低构造钢筋 要求。它加强了孔洞的削弱部位和墙体的周边,规定了水平及竖 向钢筋的间距和构造配筋率
剪力墙的配筋比较均匀,其隐函的构造含钢率纳为0.05%~ 0.06%。据国外规范的背景材料,该构造配筋率有两个作用: 是限制砌体干缩裂缝,二是能保证剪力墙具有一定的延性,一般 在非地震设防地区的剪力墙结构应满足这种要求。对局部灌孔砌 体,为保证水平配筋带(国外叫系梁)混凝士的浇筑密实,提出 竖筋间距不大于600mm,这是来自我国的工程实践
和钢筋混凝士剪力墙一样,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随看墙中洞口的 增大,变成一种由抗侧力构件(柱)与水平构件(梁)组成的体 系。随窗间墙与连接构件的变化,该体系近似于壁式框架结构体 系。试验证明,砌体壁式框架是抵抗剪力与弯矩的理想结构。如 比例合适、构造合理,此种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这种体系必须 按强柱弱梁的概念进行设计。 对于按壁式框架设计和构造,混凝土砌块剪力墙(肢),必 须采用H型或凹槽砌块组砌,孔洞全部灌注混凝土,施工时需 进行严格的监理
9.4.10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即剪力墙的暗
在该区设置一定数量的竖向构造钢筋和横向箍筋或等效的
件,以提高剪力墙的整体抗弯能力和延性。美国规范规定,只有 在墙端的应力大于0.4fm,同时其破坏模式为弯曲形的条件下 才应设置。该规范未给出弯曲破坏的标准。但规定了一个“塑性 铰区”,即从剪力墙底部到等于墙长的高度范围,即我国混凝士 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的范围。 根据我国哈尔滨建筑大学、湖南大学作的剪跨比大于1的试 验表明:当入=2.67时皇现明显的弯曲破坏特征;入=2.18时 其破坏形态有一定程度的剪切破坏成分;入=1.6时,出现明显 的X形裂缝,仍为压区破坏,剪切破坏成分呈现得十分明显 属弯剪型破坏。可将入二1.6作为弯剪破坏的界限剪跨比。据此 本条将入一2作为弯曲破坏对应的剪跨比。其中的0.4fgm,换 算为我国的设计值约为0.81g。 关于边缘构件构造配筋,美国规范未规定具体数字,但其条 文说明借用混凝土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概念,只是对边缘构件的设 置原则仍有不同观点。本条是根据工程实践和参照我国有关规范 的有关要求,及砌块剪力墙的特点给出的。 另外,在保证等强设计的原则,并在砌块砌筑、混凝土浇筑 质量保证的情况下,给出了砌块砌体剪力墙端采用混凝土柱为边 缘构件的方案。这种方案虽然在施工程序上增加模板工序,但能 集中设置竖向钢筋,水平钢筋的锚固也易解决。
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连梁由H型砌块或凹槽砌块组 应全部浇注混凝士,是确保其整体性和受力性能的关键。
I酉 配筋砌块砌体柱
9.4.13本条主要根据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
13本条主要根据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制定的。 采用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柱或壁柱,当轴向荷载较小时,可
采用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柱或壁柱,当轴向荷载较
仅在孔洞配置竖向钢筋,而不需配置箍筋,具有施工方便、节省 模板,在国外应用很普遍;而当荷载较大时,则按照钢筋混凝土 柱类似的方式设置构造箍筋。从其构造规定看,这种柱是预制装 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柱,适用于荷载不太大砌块墙(柱)的建 筑,尤其是清水墙砌块建筑,
10砌体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10.1.1鉴于对于常规的砖、砌块砌体,抗震设计时本章规定不 能满足甲类设防建筑的特殊要求,因此明确说明甲类设防建筑不 宜采用砌体结构,如需采用,应采用质量很好的砖砌体,并应进 行专门研究和采取高于本章规定的抗震措施。 10.1.2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总层数和总高度的限定,是此类房
10.1.2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总层数和总高度的限定,是此类房
至抗晨设计的要依据,故付此杀为独刷性余 坡屋面阁楼层一般仍需计入房屋总高度和层数;坡屋面下的 阁楼层,当其实际有效使用面积或重力荷载代表值小于顶层 30%时,可不计人房屋总高度和层数,但按局部突出计算地震作 用效应。对不带阁楼的坡屋面,当坡屋面坡度大于45°时,房屋 总高度宜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此时房屋的总 高度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其顶板可视为上部多层砌体结构的 嵌固端: 1)半地下室顶板和外挡土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2)当半地下室开有窗洞处并设置窗井,内横墙延伸至窗 井外挡土墙并与其相交; 3)上部外墙均与半地下室墙体对齐,与上部墙体不对齐 的半地下室内纵、横墙总量分别不大于30%; 4)半地下室室内地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应大于地下室净 高的二分之一,地下室周边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 于0.93。: 采用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砌体的房屋,当矾 体的抗煎强度达到普通黏士砖砌体的取值时,按普通砖砌体房屋
的规定确定层数和总高度限值;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介于普通黏土 砖砌体抗剪强度的70%~100%之间时,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 值宜比普通砖砌体房屋酌情适当减少。
的规定确定层数租息高度限值;体的批势独强度了自通 砖砌体抗剪强度的70%~100%之间时,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 直宜比普通砖砌体房屋酌情适当减少。 10.1.3国内外有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结 构的承载能力明显高于普通砌体,其竖向和水平灰缝使其具有较 大的耗能能力,受力性能和计算方法都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 租似。在上海、哈尔滨、天庆等地都成功建造过18层的配筋砌 块砌体抗震墙住宅房屋。通过这些试点工程的试验研究和计算分 析,表明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结构在8层~18层范围时具有很 强的竞争力,相对现浇钢筋混凝十抗震墙结构房屋,十建造价要 低5%~7%。本次规范修订从安全、经济诸方面综合考虑,并 对近年来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分析、总结,将适用高度 在原规范基础上适当增加,同时补充了7度(0.15g)、8度 (0.30g)和9度的有关规定。当横墙较少时,类似多层砌体房 屋,也要求其适用高度有所降低。当经过专门研究,有可靠试验 依据,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房屋高度可以适当增加。 根据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在满足一定设计要求并采取 适当抗震构造措施后,底部为部分框支抗震墙的配筋混凝土砌块 抗震墙房屋仍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满足6度~8度抗震设 防的要求,但考虑到此类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相对不利,因此在 最大适用高度限制上给予了较为严格的规定。 10.1.4已有的试验研究表明,抗震墙的高度对抗震墙出平面偏 心受压强度和变形有直接关系,因此本条规定配筋砌块砌体抗震 墙房屋的层高主要是为了保证抗震墙出平面的承载力、刚度和稳 定性。由于砌块的厚度一般为190mm,因此当房屋的层高为 3.2m~4.8m时,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要求基本相当。 10.1.5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是结构抗震的重要依据,故将此条 定为强制性条文。2001规范10.2.4条中提到普通砖、多孔砖墙 本的截面抗震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详本 表,但原来本表并没有给出,此次修订补充了各种构件受压状态
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砌体受压状态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宜取1.0。 表中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偏压、大偏拉和受剪承载力抗震 调整系数与抗震规范中钢筋混凝土墙相同,为0.85。对于灌孔 率达不到100%的配筋砌块砌体,如果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采用 0.85,抗力偏大,因此建议取1.0。对两端均设有构造柱、芯柱 的砌块砌体抗震墙,受剪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9。 2001规范中,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 组合砖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组合墙,偏压、大偏拉 和受剪状态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如按抗震规范中钢筋混凝土墙 取为0.85,数值偏小,故此次修订时将两种组合砖墙在偏压 大偏拉和受剪状态下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调整为0.9。 10.1.6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抗震等级是考虑了结构构件的受力 性能和变形性能,同时参照了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而 确定的,主要是根据抗震设防分类、烈度和房屋高度等因素划分 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不同抗震等级。考虑到底部为部分框支抗震 墙的配筋混凝土砌块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性能相对不利并影响安 全,规定对于8度时房屋总高度大于24m及9度时不应采用此 类结构形式。 10.1.7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补充了结构 的构件截面抗震验算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6度时对规则建筑 局部托墙梁及支承其的柱子等重要构件尚应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多层砌体房屋不符合下列要求之一时可视为平面不规则,6 度时仍要求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构件截面抗震验算。 1)平面轮廓凹凸尺寸,不超过典型尺寸的50%; 2)纵横向砌体抗震墙的布置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基本对 齐;且同一一轴线上的门、窗间墙宽度比较均匀;墙面 洞口的面积,6、7度时不宜大于墙面总面积的55%, 8、9度时不宜大于50%; 3)房屋纵横向抗震墙体的数量相差不大;横墙的间距和
震墙,可避免脆性的剪切破坏,要求墙段的长度(即墙段截面高 度)不宜大于8m。当墙很长时,可通过开设洞口将长墙分成长 度较小、较均匀的超静定次数较高的联肢墙,洞口连梁宜采用约 束弯矩较小的弱连梁(其跨高比宜大于6)。 由于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竖向钢筋设置在砌块孔洞内(距 墙端约100mm),墙肢长度很短时很难充分发挥作用,尽管短肢 抗震墙结构有利于建筑布置,能扩大使用空间,减轻结构自重, 但是其抗震性能较差,因此一般抗震墙不能过少、墙肢不宜过 短,不应设计多数为短肢抗震墙的建筑,而要求设置足够数量的 般抗震墙,形成以般抗震墙为主、短肢抗震墙与一一般抗震墙 相结合的共同抵抗水平力的结构,保证房屋的抗震能力。本条文 参照有关规定,对短肢抗震墙截面面积与同一层内所有抗震墙截 面面积比例作了规定。 一字形短肢抗震墙延性及平面外稳定均十分不利,因此规定 不宜布置单侧楼面梁与之平面外垂直或斜交,同时要求短肢抗震 墙应尽可能设置翼缘,保证短肢抗震墙具有适当的抗震能力。 10.1.11对于部分框支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保持纵向受 力构件的莲续性是防止结构纵向刚度突变而产生薄弱层的主要槽 施,对结构抗震有利。在结构平面布置时,由于配筋砌块砌体抗 震墙和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在承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方面都有 定差异,因此应避免在同一层面上混合使用。与框支层相邻的工 部楼层担负结构转换,在地震时容易遭受破坏,因此除在计算时 应满足有关规定之外,在构造上也应予以加强。框支层抗震墙往 任要承受较大的弯矩、轴力和剪力,应选用整体性能好的基础 否则抗震墙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10.1.12此次修订将本规范抗震设计所用的各种结构材料的性 能指标最低要求进行了汇总和补充。 由于本次修订规范普遍对砌体材料的强度等级作了上调,以 利砌体建筑向轻质高强发展。砌体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对材料的最 低强度等级要求,也应随之提高。
0.2.1本次修订,对表内数据作了调整,使fvE与α的函娄
砌体构件,当构造柱间距大于3.0m时,只考虑周边约束构件对 无筋墙体的变形性能提高作用,不考虑其对强度的提高。 当在墙段中部基本均匀设置截面不小于240mm×240mm (墙厚190mm时为240mm×190mm)且间距不大于4m的构造 柱时,可考虑构造柱对墙体受剪承载力的提高作用。墙段中部均 匀设置构造柱时本条所采用的公式,考虑了砌体受混凝土柱的约 束、作用于墙体上的垂直压应力、构造柱混凝土和纵向钢筋参与 受力等影响因素,较为全面,公式形式合理,概念清楚。 10.2.3作用于墙顶的轴向集中压力,其影响范围在下部墙体逐 渐向两边扩散,考虑影响范围内构造柱的作用,进行砖砌体和钢
10.2.4对于抗震规范没有涵盖的层数较少的部分房屋,建议在
10.2.4对于抗震规范没有涵盖的层数较少的部分房屋,建议在 外墙四角等关键部位适当设置构造柱。对6度时三层及以下房 屋,建议楼梯间墙体也应设置构造柱以加强其抗倒塌能力。 当砌体房屋有错层部位时,宜对错层部位墙体采取增加构造 柱等加强措施。本条适用于错层部位所在平面位置可能在地震作 用下对错层部位及其附近结构构件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甚至影响 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砌体房屋,必要时尚应对结构其他相关部位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强。对于局部楼板板块略降标高处,不必按 本条采取加强措施。错层部位两侧楼板板顶高差大于1/4层高 时,应按规定设置防震缝,
10.2.7当采用硬架支模连接时,预制楼板的搁置长度可
条文中的规定。硬架支模的施工方法是,先架设梁或圈梁的模 板,再将预制楼板支承在具有一定刚度的硬支架上,然后浇筑梁 或圈梁、现浇合层等的混凝土。 采用预制楼板时,预制板端支座位置的圈梁顶应尽可能设在 板顶的同一标高或采用L形圈梁,便于预制楼板端头钢筋伸人 圈梁内。 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 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可在预制板顶面上放置间距不少于 300mm,直径不少于6mm的短钢筋,短钢筋一端钩在靠外墙预 制板的内侧纵向板间缝隙内,另一端锚固在墙或圈梁内
10.3混凝土砌块砌体构件
10.3.1本次修订,对表内数据作了调整,但fvE与的函数关 系基本不变。根据有关试验资料,当/f≥16时,砌块砌体的 正应力影响系数如仍按剪摩公式线性增加,则其值偏高,偏于不 安全。因此当6/f、大于16时,砌块砌体的正应力影响系数都 按g/f.16时取3.92。 10.3.2对无筋砌块砌体房屋中的砌体构件,灌芯对砌体抗剪强 度提高幅度很大,当灌芯率0≥0.15时,适当考虑灌芯和插筋对 抗剪承载力的提高作用。
当房屋层数或高度等于或接近表10.1.2中限值时,对底部 密度需要适当加大的楼层范围,按6、7度和8、9度不同系 别加以规定。
当房屋层数或高度等于或接近表10.1.2中限值时,对底部 芯柱密度需要适当加大的楼层范围,按6、7度和8、9度不同烈 度分别加以规定。 10.3.7由于各层砌块砌体均配置水平拉结筋,因此对圈梁高度 和纵筋适当比砖砌体房屋作了调整。对圈梁的纵筋根据不同烈度 进行了进一步规定。 10.3.8楼梯间为逃生时重要通道,但该处文是结构薄弱部位 因此其抗倒塌能力应特别注意加强。本次修切通过设置楼梯间周
10.3.7由于各层砌块砌体均配置水平拉结筋,因此对圈梁 和纵筋适当比砖砌体房屋作了调整。对圈梁的纵筋根据不同 进行了进一步规定。
进行了进一步规定。 10.3.8楼梯间为逃生时重要通道,但该处又是结构薄弱部位 因此其抗倒塌能力应特别注意加强。本次修订通过设置楼梯间周 围墙体的配筋,增强其抗震能力。
10.4.8补充了墙体半高附近尚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的钢角
10.4.8补充了墙体半高附近尚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的钢筋混凝 土水平系梁的最小截面尺寸和最小配筋量限值。 底层墙体构造柱的纵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过渡层的构造柱 因此补充规定底层墙体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14。 当底层层高较高时,门窗等大洞口顶距地高度不超过层高的 1/2.5时,可将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设置在洞顶标高,洞口顶处
10.5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
10.5.2在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计算中,抗震墙底 部的荷载作用效应最大,因此应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底部截面 的组合剪力设计值采用按不同抗震等级确定剪力放大系数的形式 进行调整,以使房屋的最不利截面得到加强。 10.5.3~10.5.5规定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截面抗剪能力限制 条件,是为规定抗震墙截面尺寸的最小值,或者说是限制抗 震墙截面的最大名义剪应力值。试验研穷究结果表明,抗震墙的名 义剪应力过高,灌孔砌体会在早期出现斜裂缝,水平抗剪钢筋不 能充分发挥作用,即使配置很多水平抗剪钢筋,也不能有效地提 高抗震墙的抗剪能力。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截面应力控制值,类似于混凝土抗压强
度设计值,采用“灌孔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它不同于砌体抗 压强度,也不同于混凝土抗压强度。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反复加 载的受剪承载力比单调加载有所降低,其降低幅度和钢筋混凝土 抗震墙很接近。因此,将静力承载力乘以降低系数0.8,作为抗 震设计中偏心受压时抗震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根据 湖南大学等单位不同轴压比(或不同的正应力)的墙片试验表 明,限制正应力对砌体的抗侧能力的贡献在适当的范围是合适 的。如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限制N<0.4fbh,美国 规范为0.25N,我国混凝土规范为0.2f.6h。本规范从偏于安全 亦取0.2fgbh。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在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时斜截面承载力计 算公式中N项取用了相同系数,我们认为欠妥。此时N虽为作 用效应,但属抗力项,当N为拉力时应偏于安全取小。根据可 靠度要求,配筋砌块抗震墙偏心受拉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取用了 与偏心受压不同的形式
10.5.6配筋砌块砌体由于受其块型、砌筑方法和配筋方式
…是连梁设计成混凝土的。本条是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砌块 抗震墙房屋的特点规定的剪力调整幅度。 10.5.7抗震墙的连梁的受力状况,类似于两端固定但同时存在 支座有竖向和水平位移的梁的受力,也类似层间抗震墙的受力, 其截面控制条件类同抗震墙。
抗震墙房屋的特点规定的剪力调整幅度。
10.5.8多肢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承载力和延性与连梁的承载
力和延性有很大关系。为了避免连梁产生受剪破环后导致抗震墙 证性降低,本条规定跨高比大于2.5的连梁,必须满足受剪承载 力要求。对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已属混凝土深梁。在较高烈 度和一级抗震等级出现超筋的情况下,宜采取措施,使连梁的截 面高度减小,来满足连梁的破坏先于与其连接的抗震墙,否则应 对其承载力进行折减。考虑到当连梁跨高比大于2.5时,相对截 面高度较小,局部采用混凝土连梁对砌块建筑的施工工作量增加 不多,只要按等强设计原则,其受力仍能得到保证,也易于设计 人员的接受。此次修订将原规范10.4.8、10.4.9合并,并取跨 高比<2.5之表达式。
10.5.9本条是在参照国内外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试验研究和经 验的基础上规定的。美国UBC砌体部分和美国抗震规范规定, 对不同的地震设防烈度,有不同的最小含钢率要求。如在7度以 为,要求在墙的端部、顶部和底部,以及桐口的四周配置竖向和 水平构造钢筋,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3m。该构造钢筋的面积为 130mm²,约一根12~Φ14钢筋,经折算其隐含的构造含钢率约 为0.06%;而对≥8度时,抗震墙应在竖向和水平方向均匀设置 钢筋,每个方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该方向长度的1/3和 1.20m,最小钢筋面积不应小于0.07%,两个方向最小含钢率之 和也不应小于0.2%。根据美国规范条文解释,这种最小含钢率 是抗震墙最小的延性和抗裂要求。 抗震设计时,为保证出现塑性铰后抗震墙具有足够的延性
8mm比较合适;当箍筋直径较大时,将难以保证砌体结构灰缝 的砌筑质量,会影响配筋砌块砌体强度;灰缝过厚则会给现场施 工和施工验收带来困难,也会影响砌体的强度。抗震等级为一级 水平箍筋最小直径为8,二~四级为6,为了适当弥补钢筋直 径减小造成的损失,本条文注明抗震等级为、二、三级时,应 采用HRB335或RRB335级钢筋。亦可采用其他等效的约束件 如等截面面积,厚度不大于5mm的一次冲压钢圈,对边缘构 生,将具有更强约束作用。 通过试点工程,这种约束区的最小配筋率有相当的覆盖面。 这种含钢率也考虑能在约120mm×120mm孔洞中放得下:对含 钢率为0.4%、0.6%、0.8%,相应的钢筋直径为3914、318、 3Φ20,而约束箍筋的间距只能在砌块灰缝或带凹槽的系梁块中设 置,其间距只能最小为200mm。对更大的钢筋直径并考虑到钢 筋在孔洞中的接头和墙体中水平钢筋,很容易造成浇灌混凝土的 困难。当采用290mm厚的混凝土空心砌块时,这个问题就可解 决了,但这种砌块的重量过大,施工砌筑有一定难度,故我国目 前的砌块系列也在190mm范围以内。另外,考虑到更大的适应 性,增加广混凝士柱作边缘构件的方案。 10.5.11转角窗的设置将削弱结构的抗扭能力,配筋砌块砌体 抗震墙较难采取措施(如:墙加厚,梁加高),故建议避免转角 窗的设置。但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结构受力特性类似于钢筋混凝 土抗震墙结构,若需设置转角窗,则应适当增加边缘构件配筋 并且将楼、屋面板做成现浇板以增强整体性。 10.5.12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 比控制是为了保证配解彻块彻体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延性和强度
DB15/T 1637-2019 常温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蒙)10.5.12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在重力荷载代
比控制是为了保证配筋砌块体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延性和强度 的发挥,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墙片截面过小、配筋率过高,保证抗 墙结构延性。本条文对一般墙、短肢墙、一字形短肢墙的轴压 比限值作了区别对待,由于短肢墙和无翼缘的一字形短肢墙的抗 震性能较差,因此对其轴压比限值应该作更为严格的规定
10.5.13在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和楼盖的结合处设置
10.5.14本条是根据国内外试验研究成果和经验DB22/T 5022-2019 金属装饰保温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开
混凝土抗震墙连梁的构造要求和砌块的特点给出的。配筋混凝王 砌块砌体抗震墙的连梁,从施工程序考虑,一般采用凹槽或H 型砌块砌筑,砌筑时按要求设置水平构造钢筋,而横向钢筋或 箍筋则需砌到楼层高度和达到一定强度后方能在孔中设置。这是 和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连梁不同之点。
统一书号:15112: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