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宁波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2019甬DX-08)遵循植物多样性和共生性原则,以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相对稳 定、滞尘控温能力较强的本地常用和引种成功的植物为主,优先选择 低矮灌木、草坪、地被植物等。人 应尽量减少对屋面排水系统的影响,宜选择四季常青、落叶较少 易于维护的植物。 不宜选用根系穿刺性较强的植物,防止植物根系穿透建筑防水层 选择抗污性强,可耐受、吸收、滞留有害气体或污染物质的植物
7.4.7绿色屋顶排水设计
绿色屋顶应按规范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和溢流系统。 屋面雨水管排入绿地等设施时,应视具体情况设置减少雨水冲击 力的缓冲消能措施。 绿色屋顶的排水收集口应能有效排除屋顶表面径流和种植土下的 排水层的渗流GTCC-061-2018 电液转辙机(ZYJ9系列)-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可设置在雨水收集沟内。
7.4.8绿色屋顶安全性要求
1植物荷重设计应按植物在该环境下生长10年后的荷重估算。 2花园式绿色屋顶种植的布局应与屋面结构相适应,乔木类植物 等荷载较大的设施,应设在承重墙或柱的位置。如不可能,则必须采 取相应的结构安全措施,
3屋面坡度大于20%时,应采取防滑构造;屋面坡度大于50%日 不宜采用种植屋面。
7.5.1透水路面按照面层材料可分为透水铺装路面、透水水泥混凝王 面和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 等也属于透水铺装路面。
长度方向应设置隔断层,隔断层顶端宜设置在透水面层下2~3cm,隔 断层可采用PVC防渗膜或者混凝土或者管径大于16mm的HDPE管。 7.5.7道路雨水径流进入透水路面前,应利用小型沉淀池、前置塘等进 行预处理,防止雨水径流对透水路面造成堵塞。 7.5.8透水路面结构应便于施工,利于养护并减少对周边环境及生态的 影响,应满足《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透水沥 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的相 关规定。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及设计降
采用宁波市国家气象站30年以上日降雨量资料(不包括降雪), 忽略2mm以下降雨后,将日降雨量值按大小分类,按多年平均径流总 量控制率统计确定了设计降雨量值。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 降雨量对应关系曲线如图8.1所示,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 计的降雨量如表8.1所示。
8.2多年平均逐月降雨量和蒸发量
区域降雨量及蒸发量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之资料时可按表 取值。
宁波市多年平均逐月降雨量和蒸发
8.3多年平均日降雨强度
8.4宁波市暴雨强度公式
宁波市三江片暴雨强度公式为: q = 6576.744 ( + 0.6851g P) / (t + 25.309) 0.921 式中:q一暴雨强度(L/s·hm²); P降雨重现期(ha);重现期P应不低于《室外排水设计 规范》(GB50014)及《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的标准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选取。 一降雨历时(min)
雨水管渠的降雨历时公式:
8.5雨水管渠的设计降雨历时
t一地面集水时间(min),应根据汇水距离、地形坡度和 地面种类通过计算确定,一般取值5~15min; L一管渠内流行时间(min)
不同种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当缺之资料时, 可参照下表取值,综合径流系数应按下垫面种类的加权平均基数,并 应核实下垫面种类的组成和比例
式中:,一综合径流系数; F一汇水面积(m²); F一汇水面上各类下垫面面积(m²): 业:一各类下垫面的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初期雨水径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W,=10x8xF 式中:W一雨水初期径流量(m²)
8.7初期径流雨水的计算
度可采用2~3mm,地面弃流可采用3~5mm,市政路面可采用4~8mm; F一汇水面积(hm²)
土壤渗透系数以实测为准,当无实测资料时,可参照下表确定 种土壤层的渗透系数。
8.9设计调蓄容积的计算
以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为控制目标进行设计时,设施具有的调 容积一般应满足“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的指标要求,设计调蓄容积 采用容积法进行计算。
以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为控制目标进行设计时,设施具有的调蓄 容积一般应满足“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的指标要求,设计调蓄容积一般 采用容积法进行计算。 W=10f,×h,×F 式中:W一设计调蓄容积(m3); 。一雨量综合径流系数;
一般应满足“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的指 容积法进行计算。 W=10f.×h,×F 式中:W一设计调蓄容积(m3); 。一雨量综合径流系数; h.一设计降雨厚度(mm);
F一汇水面积(ha)
8.9.1以下设施的蓄水容积不应计入总蓄水容积 1对径流总量削减没有贡献的设施:如用于削峰的调节塘、池等 (有调蓄功能的调节塘、池可计入调蓄水量); 2对径流总量削减贡献很小的设施:如转输型植草沟、渗管/渠、 初期雨水弃流、植被缓冲带、人工土壤渗滤设施等; 3在径流系数内已综合考虑其空隙的设施:如透水路面、绿色屋 顶结构内的空隙; 4受地形条件、汇水面大小等因素影响,无法有效收集径流雨水 的设施。
8.9.2蓄水设施的蓄水容积计算应满足以下要求
1具有渗透功能的综合设施,蓄水最大深度应根据该处设施上沿 高程最低处确定; 2用于接纳初始阶段降雨的雨水罐、雨水池等,可蓄水容积应结 合所蓄雨水的利用安排确定,雨前不能及时排空的容积不应计入核算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蓄水容积; 3每处设施计入总调蓄容积不应大于设计降雨量下其汇水面内的 实际降雨径流量; 4每处设施计入总调蓄容积应不大于一个周期内排放量、水体渗 透量、水面蒸发量和回用量之和,其中排放量根据可排空的体积确定 回用量根据实际回用水量确定,水体渗透量和水面蒸发量根据计算确 定。一般取一个周期24h
8.10设施径流体积控制规模计算
依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及汇水面积,采用“容 积法”计算得到渗透、滞蓄、净化设施所需控制的径流体积。 渗透、渗滤及滞蓄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Vin=Vs+Wi Wim=KJAt.
式中:Vin 渗透、渗滤及滞蓄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m3); V 设施有效滞蓄容积(m):
8.11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
1将各海绵设施、无设施控制的各下垫面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按 没施控制范围(包括设施自身面积)、占地面积(未通过设施进行控 制的下垫面)加权平均,得到项目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2对无设施控制的不透水下垫面,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为0; 3对无设施控制的透水下垫面,应按设计降雨深度H为其初损后 损值(即植物截留、洼蓄量、降雨过程中入渗量之和)获取年径流总 量控制率,或按下式估算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8.12存储容积的计算
8.13雨水转输量的计算
8.13雨水转输量的计算
对于植草沟等转输设施,其设计目标通常为排除一定设计重现期 下的雨水设计流量,可通过推理公式来计算。
式中:Q一雨水设计流量(L/s); 里”一流量综合径流系数;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F一汇水面积(ha)
8.14雨水回用量计算
8.14.4建筑物循环冷却水补水量应根据气象条件、冷却塔形式确定, 般可按循环水量的1.0%~2.0%计算。 8.14.5雨水用于冲厕等的用水量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 015和《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中的用水定额及用水白分率确 定。 8.14.6雨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日补水量应包括水面蒸发量、水体渗漏 量以及雨水处理设施自用水量; 1日平均水面蒸发水量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当实测数据缺之时 可按下式计算:
8.15径流雨水水质
8.16海绵城市设施污染物去除率
附录A各县市多年平均月降雨量及蒸发量 附录B各县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对应关 系 附录C各县市暴雨强度公式 附录D海绵城市设施主要植物应用名录 附录E相关规范和文件
附录A各县市多年平均月降雨量及蒸发量
各县市多年平均月降雨量
附录B各县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对应
GB/T 37783-2019 金属材料 高应变速率高温拉伸试验方法各县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对应关系
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设计 降雨量/mm 慈溪 9.4 11.0 12.8 14.9 17.3 20.4 24.2 29.5 37.6 52.6 余姚 9.6 11.2 13.1 15.3 17.9 21.0 25.1 30.8 39.4 56.5 北仑 9.1 10.7 12.4 14.4 16.9 19.8 24.8 29.2 37.6 54.4 宁海 11.3 13.2 15.6 18.3 21.7 25.8 31.1 39.0 52.0 79.0 奉化 9.8 11.4 13.4 15.8 18.5 21.9 26.3 32.5 42.6 62.1 象山 10.8 12.8 15.1 17.8 21.2 25.4 31.1 39.2 52.0 79.1
附录C各县市暴雨强度公式
注:暴雨强度公式来源于《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宁波 市规划局、宁波市城管局、宁波市气象局关于发布宁波市暴雨强度修 订公式的通知(甬建发【2015】216号)》。
附录D海绵城市设施主要植物应用名录
GB/T51368-2019 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附录 E 相关规范和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