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0048-2016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0048-2016 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是:当控制室一日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时,避免油 气扩散至控制室。 2为防止仪表损坏,避免仪表指示传动系统产生共振 现象,影响仪表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要求周围不 应有造成对地面产生振幅为0.1mm,频率为25Hz 以上的连续性振源。 3)为防止交通工具噪声、振动的干扰和扬尘的危害 根据各油气田的多年实践经验,中心控制室一般距 场区主干道路边缘的距离不宜少于10m。 4)此款规定是为了防止毗邻的强电、振动设备和危险 化学品对控制室的危害。
5.2.2本条对水处理及注水设施布置进行了规定。
1油由采出水处理部分,是接收脱水部分排出的含油污 水,经处理后由注水部分回注到油层中去。所以脱水、采出水 处理、注水这三部分工艺过程紧密租联,因而在满足油田总体 规划的条件下,将它们布置在一个站上,并使采出水处理设施 与油田注水、脱水的设施相毗令,这样不但布高紧,工艺流 程走向顺,缩短了工艺管道,而耳节省投资、减少占地面积 方便生产管理。文鉴于采出水处理设施,有防爆设施(除油罐 回收油罐、收油泵),也有非防爆设施(水泵房,过滤罐),为 了防止油气生产设施外溢的油气产品在风力的作用下,在采出 水处理设施范围内聚集,产生意外事故,故把采出水处理设施 布置在油气生产设施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为宜。另外 为防正人员集中场所(值班、办公、装卸区)意外火星散落在 处理设施的范围内,发生意外事故,故采出水处理设施宜布置 在人员集中场所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2注水站的注水泵房、脱氧水泵房、聚合物配制注入和其 他设施(包括配电室、值班室、维修间、化验室、卫生间、库 房等辅助间),在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属戊类。上述泵房或设施 还因采用砖混、大板或轻板等结构不同而耐火等级各异,所以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确定 相应的防火间距。在三元配注站中,采用的表活剂不同时,火 灾危险性也不同,采用烷基苯磺酸盐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 采用石油磺酸盐时,火灾危险性为戊类,所以在三元体系采用 烷基苯磺酸盐时,其储存和升压设施的布置应按照乙类液体执 行,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 确定相应的防火间距。 3根据各油由多年生产实践,可将在司一一站内的含油污水 罐及原油脱水系统的含水油事故罐毗邻布置,这样可以缩短连 接管道,流程比较顺,还可以共用消防供水管网、消火栓等消 防设施。 另据调查,天庆、胜利、辽河等油由以电为动力的水处理 绿房与电动注水泵房一般均联合建设,开联合使用值班室、配 电室、水质化验室等,这样可节药建筑面积和减少生产操作 人员。 4过滤罐和除油罐采取分组布置,每两个同类罐为一组, 每组罐间设立一个阀室,且过滤罐宜布置在阀室的两侧,是为 了缩短工艺管道、减少占地。过滤罐距除油罐和清水罐之间 净距不应小于4m,是考虑了过滤罐的检修和装卸滤料所需的 距离。 5在真空脱氧塔周围布置水罐和泵房等建筑物时,至少有 侧与塔架之间的净距为1.2倍塔高的检修场地,这是起吊安装 脱氧塔所要求的
JJG(交通) 120-2015 灌砂仪检定规程5.2.3本条对储存设施布置
1储罐区是站场内储存、接收、发放油品的单元,由于 孜发量大,周转频繁、渗漏油气的可能性很天,我国又多采用 非密闭性油罐,本身的呼吸会逸出大量可燃性气体,一旦着火, 直接影响油田或某区域的连续生产,所以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现 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储 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中有关章节的规定。
2对有油品灌装要求的站场、装车场一般都设在站界附近 靠近公路或铁路的一方,为了缩短装车距离,便于操作维护管 理,无论是油品采取自流或泵压至装车场,油罐区尽可能靠近 装车场是合理的 3储罐区布置在油气站场的边缘部位,可以减少事故的 发生,降低事故的影响范围:布置在站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 上风侧,并选择在通风良好的地区单独布置,主要是考储罐 及其附属设备漏气时容易扩散,发生事故时避免和减少对其他 律筑物的危害。为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流入排洪沟而引起火灾 舰定油罐区不宜紧靠排洪沟布置。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泵的吸 人条件限制或自流作业需要时,可将油罐区布置在地势较高处 自应设防火堤或导流沟等防止液体流散的措施 4根据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凝液、稳定轻易燃、易爆、 易聚集等特点,为保证人身安全,减少国家财产的损失,在布 置上述介质储罐组时,一般应布置在边缘地带,远离人员集中 场所和明火地点,降低事故的影响范围。考虑到液化石油气等 介质密度比空气天,一白液化石油气等介质罐泄漏,应尽快使 其吹散,因此不应布置在窝风和低地段。 5.2.4本条对装卸设施布置进行了规定。 2油品、天然气凝液、液化石油气和硫磺的汽车装卸车场 及硫磺仓库:车辆来往频繁,外来人员较多。驶入站场内的汽 车有可能因摩擦而产生静电或排烟管喷出火花,穿行生产区是 不安全的。为限制外来车辆和人员的活动范围,避免或减少事 敢的发,降低事故的影响范围,规定装卸车场及硫磺仓库等, 立布置在站场的边缘,独立成区,并宜设单独的出人口。 3本条引自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 4两座栈桥不能共用一条铁路罐车装卸线,否则会给调车 和装卸作业带来很多不安全问题,雨且更不利于消防。铁路装 印栈桥设在装卸泵站相邻侧,可减少管道穿越铁路,便子栈桥 与泵站之间的指挥与联系。
安全防护距离可根据爆炸危险源和高毒危险源辨识、地形地貌 遮挡物体分布、风频风向及风速等因素进行安全评估后确定
5.2.6气田站场主要包括井场、集气站、增压站和气田污水回
注站,按照火灾危险程度、生产操作方式等进行分区布置可保 障生产安全、方便管理。 值班室、化验室、工具间、维修间、阴极保护间、仪表控 制间、10kV及以下户外变压器、配电间、箱式供电站、箱式供 水站等辅助生产设施可能存在火源,而工艺装置区、储罐区, 水套炉、进出站阀组、可燃气体压缩机及压缩机房、缓蚀剂注 醇装置、气田污水储罐及回注和装运等生产设施可能散发可燃 气体,将辅助生产设施和生产设施分区布置在站场的前场区域 和后场区域可保障生产安全、方便管理。 站场的前场或后场区域系指靠近或远离站场主要出入口的 区域。 本条文中的“辅助生产设施”和“生产设施”仅仅列举了 部分设施,可参见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 范》GB50183。
5.3输油输气管道生产设施布置
5.3.1油气管道进出站场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生产设施 的平面位置,其布置亦应方便管道进出站场。 5.3.2进出站阀组区靠近站场边缘,可方便管线进出站场,管 理操作方便。泵房(区、棚)靠近动力源可减少能源损耗,另 外,由于泉房(区、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声, 因此要防止噪声对运行操作人员的影响 5.3.3末站混油处理设施较易出现一定量的油品跑冒滴漏,且 油气挥发量较多。因此,比较适于布置在站场边部地势较低处
5.3.3末站混油处理设施较易出现一定量的油品跑冒滴漏
5.3.3末站混油处理设施较易出现一定量的油品跑冒滴漏,且 油气挥发量较多。因此,比较适于布置在站场边部地势较低处 且位于站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5.3.4本条是天然气输送管道站场主要设施布置的规定
对于天然气处理站场由可燃气体引起的火灾,打救或灭
火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措施是迅速切断气源。在进出站场(或 装置)的天然气总管上设置紧急截断阀,是确保事故时能迅速 切断气源的重要措施。截断阀应设在安全、操作方便的地方, 以便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关团而不受火灾等事故的影响。紧急切 新阀可根据工程情况设置远程操作、自动控制系统,以便事故 时能迅速关闭。一、二、三、四级天然气站场一旦发生事故, 影响较大,故规定进出一、二、三、四级天然气站场的天然气 管道截断阀应为紧急切断阀 2站场内主要的较大型的工艺设备是压缩机,应保证布置 在进出管线方便、地势平坦的位置。工艺设备区可能有天然气 世漏,布置在站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较好。 3压气站压缩机厂房及其系统是压气站的主要设施和动力 共应对象,是站内主要的耗能设施,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噪声 污染,因此需要靠近动力源布置并考虑防噪的问题。
5.3.5标定口的位置结合道路的布置并留有合适的场
了方便标定车的进出和标定作业。
5.4辅助生产设施布置
5.4.135kV及以上的变电所系指属于全站场的变电装置。 为确保安全,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要求有一定宽度的线路走 郎,为此,一般设在站场区边缘地带,高压线不引人站场区内, 这样既对安全有利,又可避免浪费站场内高压线走廊占地, 所谓负荷中心,应是在全站场范围内,按用户分布情况进 行位置的确定,使其布置在经济合理的位置上。 降压变电所的设备大都是带电的:如温度过高会影响其正 常运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腐蚀性气体,粉尘、水雾等空气污 罗场所,对电气设备造成的腐蚀情况,在一些石化工广有不少 实例,本条提出从风向考虑与以上场所布置的位置要求,主要
5.4.12该条是为了使办公室处于较为安全洁净的环境而提 出的。
5.4.12该条是为了使办公室处于较为安全洁净的环境面
5.5道路、围墙及出入口布置
5.5.1本条是对站场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5.5.3主要从安全行车以及考虑道路与管线相交叉时,垂直交 叉跨越长度最短、最经济。交角越小,对施工、检修、安全均 不利,但交叉又是不可避免的,故规定交叉角不应小于45°
5.5.1本条是对站场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5.5.3主要从安全行车以及考虑道路与管线相交叉时,垂直交 叉跨越长度最短、最经济。交角越小,对施工、检修、安全均 不利,但交叉又是不可避免的,故规定交叉角不应小于45”“。 5.5.8铁路装卸作业区着火几率虽小,但着火后仍需扑救,故 现定应设有消防车道,并与站场内道路构成环形,以利于消阴 车辆的现场调度与通行。在受地形或用地面积限制的地区,也 可设置有回车场的尽头消防车道。消防车道与装卸栈桥的距离, 现定为不天于80m,是考虑到沿消防道要设消火栓,在一般情 兄下,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可取120m,但在仅有一条消防车道的 青况下,栈台附近敷设水带障碍较多,水带敷设系数较小,着 火时很可能将受到火灾威胁的槽车拉离火场,扑救条件差,适 当缩小这一距离是必要的。 5.5.10道路边缘至租令建(构)筑物的净距最小值要求,主要 考虑汽车能安全行驶,表5.5.10中数据引自现行国家标准《工 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对于管线较多的站场,可 根据实际需要,加大表中距离。
5.5.8铁路装卸作业区着火几率虽小,但着火后仍需扌
火时很可能将受到火灾威胁的槽车拉离火场,扑救条件差,适 当缩小这一距离是必要的。 5.5.10道路边缘至相邻建(构)筑物的净距最小值要求,主要 考虑汽车能安全行驶,表5.5.10中数据引自现行国家标准《工 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对于管线较多的站场,可 根据实际需要,加大表中距离。
5.5.10道路边缘至相邻建(构)筑物的净距最小值要
考虑汽车能安全行驶,表5.5.10中数据引自现行国家标准 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对于管线较多的站场 根据实际需要,加大表中距离。
5.5.11人行道设置应根据干道交通量、人流密度、混合交通
一个人行走所占宽度为:空手行走时约0.6m,单手携物 时约0.7m~0.8m,双手携物约需1.0m,故人行道宽度不宜小 于1.0m。 屋面排水方式直接影响人行道与建筑物之间距离的确定。 当屋面为无组织排水时,人行道紧靠建筑物散水坡布置,行人 势必受到雨水溅射,故人行道与建筑物间最小净距以1.5m为 宜,当屋面为有组织排水时,利用建筑物散水坡作为人行道时,
需要考以建筑物开窗户不致妨碍通行来确定距离。 5.5.12从安全出发,站场内铺设管道、装置检修、车辆及人员 来往,或因事敌切断等阻碍了入口通道,当另设有出入口及通 道时,消防车辆、生产用车及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另一出入口 进出。
需要考虑次建筑物开窗户不致妨碍通行来确定距离。 5.5.12从安全出发,站场内铺设管道、装置检修、车辆及人员 来往,或因事敌切断等阻碍了入口通道,当另设有出入口及通 道时,消防车辆、生产用车及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另一出入口 进出。 5.5.13站场四周设不低于2.2m的非燃烧材料围墙或围栏,可 避免站场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站场的安全防护能力。站 场内部天于或等于35kV的变(配)电所与相的其他设施之间 设不低于1.5m的围栏或围墙,目的是将变电与工艺设施进行隔 离,避免相互影响。 5.5.14规定、二、三级油气站场内甲、乙类设备、容器及生 产建(构)筑物,与围墙或围栏的距离不应小于5m,是考虑到 围墙或围栏以外的明火无法控制,需要有一定的防火间距,以 保证生产的安全。对于甲、乙类设备、容器及生产建(构)筑 物之外的其他设施,与围墙或围栏之间可不考虑防火间距,只 需满足安装、操作、维修及消防通道的要求即可。
产建(构)筑物,与围墙或围栏的距离不应小于5m,是考虑到 围墙或围栏以外的明火无法控制,需要有一定的防火间距,以 保证生产的安全。对于甲、乙类设备、容器及生产建(构)筑 物之外的其他设施,与围墙或围栏之间可不考虑防火间距,只 需满足安装、操作、维修及消防通道的要求即可,
6.1.1竖向设计是在总平面布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总平面布置 与竖向设计相互制约,二者是一个整体,必须同时考虑,反复 周整,协调一致,才能做出合理的总图设计来。站场区外部现 有的和规划的运输线路、排水系统以及周围场地的标高等,都 在竖向设计前进行彻底了解,在设计中应特别重视和考虑, 在设计后应慎重检查,这些因素往往是竖向设计受制约的原因。 对站场竖向设计来说,如果没有和周围场地标高进行完好的衔 接,没有和外部排水系统要当沟通,没有和外部运输线路顺畅 车接,这样的设计就会成为空中楼阁,难以实施,不能实用。 在设计方案的比较和评审过程中,技术可行性、技术先 进性、经济性都是竖向设计的重要因素。一个较好的站场竖向 没计方案,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和评定的过程。比较中的最大因 素就是地形、地质、生产、运输、防洪、排水、管线敷设及土 石)方工程,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确定解决哪娜些不同侧重点 的问题,做出方案比较,使那个重点问题得到合理解决,一般 可题得到照顾的方案作为竖向布置的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 精雕细刻,做出良好的竖向布置来,实现技术可行的目的,优 先技术先进并相对节省投资的方案,能够为站场的成本、生产、 运输、安全、管理、场容和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6.1.2站场的扩建一般分为站场内和站场外两种情况。站内改 广建受已建部分的限制,要求内部士方综合考愿,前期建设的 弃土要为后期建设的填方做准备,前期建设的取土为后期建设 尽五避鱼层期工可能产生爆
皮工程,在竖向布置上,要为前后期工程可能产生的交通要求 刻造条件。总之,分期建设的工程应统一规划
6.1.3竖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
1不同生产性质、不同运输条件的场区,其对竖向设计 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用高标准的竖向设计指标来要求对竖 向设计要求不高的工程,势必造成浪费,反之,就难以适应生 产的需要。在竖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产与管理的工作流程 考虑运输线路的负荷,做出适应生产,满足运输的竖问设计。 2地形条件是确定站场竖向设计和单项建筑物设计标高 的第一要素,如何利用好地形条件,对减少基建工程投资、加 快建设进度、方便生产管理、降低经营费用、确保安全稳定等, 起看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建(构)筑物标高的确定:包括室内地 坪士0.00的确定和周围场地标高的确定。 3组织场地雨水迅速而顺畅地排除,保证场区不受洪水和 内涝水淹没,是竖向设计的内容。建立合适的排水系统,既要 防正场外洪水进入场内,又要保证场内雨水有效排除。截洪沟 和外排水管、沟的设置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雨 水排放方式和排水系统的组成。 4山区或丘陵建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较大的开挖和可填的 现象,因此需对地质情况进行准确分析、避免对山体的扰动带 来地质灾害,并做好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植被等措施。在需要 做填挖(石)工程的场地上:填挖高度的合理确定是有根据 的,这个根据就是站场内主要建(构)筑物和重型设备基础埋 置深度、受力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建(构)筑物 和设备保障的安全。对于确定了的高填深挖,应根据土壤性质、 受力情况采取保护措施,确保边坡稳定。挖方地段还应注意对 地下水的理深、流向、压力、层厚等进行了解,防止扰动或截 堵地下水,破坏原有自然地质环境,应采取措施,尽量保护原 有的植被、地下水状况,满足生态环境对竖向布置的要求。 5填挖方工程是产生塌方、滑坡的主要原因,在场区边
缘的填挖方地段,必须做好防正塌方和滑坡可能对场区安全和 场外安全产生威胁的工作,修建护坡、挡土墙往往是主要解决 办法。土(石)方工程对于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很大,挖方工程 破坏了原有的地质结构,容易形成滑坡、坳方等灾害现象,填 方工程加重了原来的士压力,也可能形成滑坡、塌方等,因此, 应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护坡、护坎及挡土墙工程的建设,主 要任务是保证建(构)筑物及设备基础工程稳定可靠,有时为 了管理的方便或者美观等需要,也可以建设挡主墙、护坎和护 坡。不同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下的建(构)筑物基础和设备基 础并不一一样,在总图设计时充分考虑基础建设这一因素,特别 是填挖防护工程,对设计、施工和建筑物安全非常重要。减少 土石方、护坡等工程量,填挖平衡、运距短捷,避免多余弃土、 外购士方的情况,是节省工程费用的重要方面。 6分期建设和改扩建工程最重要的问题是新老部分的衔 接,包括标高、坡度、排水等,这些问题的要善处理是新老部 分顺利衔接的关键。 5.1.4站场围墙内采用平坡式的竖向布置形式主要是考虑到工 艺安装、配管方便,流程便捷,运营管理方便。当场区面积较 大时,围墙内采用台阶式布置是兼顾工艺流程顺畅的前提下减 少土石方工程量,节省费用
6.1.5几种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竖向布置要求
1膨胀士分两种情况,一是原状浸润性,场地平整需要 保持必要的表土覆盖层,以防止蒸发失水于缩变形,不宜改变 原来地下水的深度。另一种是于燥型,场地平整时也要保持必 要的表土覆盖层,以防止雨水渗透而崩溃。当采用台阶布置时 坡面时干时湿,可能引起崩塌,要求施工完毕后加以防护,防 护前护面土体的水要引出,然后人工加固封闭。 2自重湿陷性黄土主要特点是大孔隙、湿陷,竖向布置 时防止湿陷的主要办法是保持必须的地面坡度,不使场地积水, 玻度≥0.5%:存放液体和排放雨水的构筑物,应采用防渗结构
和防水材料。 站场出现两种不同等级的湿陷性黄土时,禁在不同等 级的湿陷性黄土上布置同一建(构)筑物,但为联系用的道路 除外。 3岩石地基地区尽量减少挖方,以减少难工程,宜采用 重点式台阶布置方式。基槽开挖宜与场地平土同时进行,近远 期基槽宜同时开挖。 沿河、湖、海等水边围堤建设的站场,地基多为游泥质沉 积黏士,压缩性高,含水量大,该种场区的蒸发量往往大于降 水量,表层土比下层强度高,不宜挖方。 地下水位高的地区,挖方会造成基础防水费用增加,对地 下构筑物不利,需要加大基础的重量以克服浮力。 4盐渍土在干燥状态下为强度比较高的结晶状态,遇水 时盐晶溶解,强度很低,压缩性强,吸水后,由于地表蒸发快 常有一层盐霜或盐壳,厚度在儿厘米至几十厘米不等,盐渍十 在吸水前后的工程性质差别大,缺之稳定性,不能直接在上面 做基础;盐渍土对混凝土和金属材料具有腐蚀性,在地下水作 用下易腐蚀地基。盐渍土地区的基础应作防腐处理,一方面防 正地下水渗透腐蚀,另一方面要防止管道泄漏腐蚀 6.1.6一般建筑物室内地坪高出室外地坪0.2m已成为寸惯做 法。在黄土、软土等基础有下沉可能的地区,在排水不良的地 段、在有特殊防潮要求、有贵重设备或受潮受淹损失重大的车 间、仓库等,一般采用室内外高差为0.3m~0.45m。竖向布置 中考恩到地面都应具有必要的排水坡度,对于较长的建筑物在 住采取将建筑物周围室外地面做成不等的高度,以保持室列外地 面坡度的连续性,故室内外高差取0.2m,比《建筑设计技术规 定》小0.05m。 对于设有装卸货物栈台、坪台的建(构)筑物室内地坪标 高,应与其栈台、坪台的标高相适应;对于需要进出铁路、道 路的建筑物,其室内地坪标高应与周围场地及运输线路的标高
6.1.7铁路、道路、排水设施的连接点标高,往往影响整个场 地各项标高的确定。在实际工程中,有很大比例的一部分站场 原自然地面低于附近连接道路的标高,而油气站场往往采用道 路路槽排水,如果站外高于站内,没有采取截水措施时,站外 雨水顺着路槽流向站内,给站内排水系统增加了负担,有的甚 至没场区。如果采取了避免站外雨水顺着道路流入站内的工 程措施,站外道路路面标高可以比站内高。
1露天布置工艺装置的地面铺范围,根据实际情况看 均采用全部铺砌。主要原因有三个:(1)日常的环境清扫工作 量大,装置区人员少,全部铺装便于清扫:(2)铺装后地面雨 后不泥,易干,不易起尘,(3)检修场地铺装以后便于检修 工作。装置区内应比外面高,便于区内排水,保持设备干燥, 至于高出外面多少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此处不做硬 性规定。 2循环水和污水处理区内,一般都是边生产边维修,车行 道和人行道都应进行铺,而其他空地内可能有管线,应以种 植草皮或铺石子等绿化方法铺装,减少日照反射,减少夏李炎 热,绿化美化环境。 3汽车装卸油场地不得采用沥青路面,以防被洒落油浸 蚀,应采用现浇混凝土铺装,便手冲刷油污,便于冲洗水的收 集和排除。场地中部宜高出周围地面20cm和做成0.5%~1.0% 的地面坡度,都是便于排放水的需要。场地坡向积水排水设施 一般是截流排水沟引入污水处理系统),应使场地不积水,无 油污,保障车辆行驶安全,增加防火的可靠性。 4为保证人行道干燥少水,其铺装面至少宜高出周围地面 5cm,如果采用太大的高差,将不利于行走,不利于清洁等,因 此,也不宜大于10cm。采用材料推荐为水泥预制块,主要考虑 取材方便,施工容易,当然,也可采用其他非燃烧材料
6.1.9雨污收集、处理、排放系统布置在低处主要是为重力自 流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也避免收集池开挖深度过。 6.1.10该条的规定主要是为了确保站场内雨水能顺利排出
较大设计地面坡度的,只有少数特殊条件下的站场。 先看单面平坡的情形,所谓单面平坡,指在场地范围内无 变坡点、脊线或谷线。 下面从排雨水、运输、管道敷设儿个方面分析:地面排水 理想坡度为1%~3%,能保证地面雨水排除,一般不会引起冲 刷,粉土及细砂士除外。汽车道路的坡度在0%~3%时,换 档、制动都比较方便,能耗小:在3%~5%时,下坡制动距离 较长,能耗稍大;在大于6%的坡度上行驶,必须限制坡度坡 长,从汽车行驶及停放的安全性看,不宜大于5%。具体指标可 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 手推车的坡度要求:一人推车上坡,坡度不大于3%:二人 推车时,坡度不天于6%:三人推车时,坡度不天于10%。人力 三轮车要求:坡度为1%时坡长不得大于180m,坡度为2% 不得大于50m,坡度不应大于2%。 对于兽力车,坡度为2%时可连续行驶,坡度为4%时每 400m需要一段缓坡,坡度为5%时每300m需要段缓坡,坡 度为6%时每200m需要一段缓坡。 自行车的要求:坡度为3%的坡长不宜超过300m,坡度为 4%的坡长不宜超过150m。 从理地管线敷设来看,不宜小于0.4%。 根据以上分析,设计地面坡度为0.3%2.0%比较合适, 当自然坡度达送到3%~4%时,整平到2%,就会出现较天土方 且填挖高度的增大,也给王建基础工程带来不便,为此,应限 制场地坡度。场地坡度由3%整平到2%,宽度为500m的场地
填挖高度可达2.5m。考虑到二次竖向时,由于余土就地平衡等 因素,场地最大填方高度可达3m左右。可以认为,地形坡度在 3%以下,可采用单面平坡式。当地形坡度超过平坡式平整所能 适应的条件时,势必需要采用其他方式了。另外当场区宽边较 小,尽管自然地形坡度较天,场区也不会形成太大的高差,因 而也采用平坡式竖向设计。 随着设计技术的发展,现代计算机科技可辅助完成具有 任意多坡面的竖向设计,具体地讲,就是场地设计地面的任意 断面路径可以具有多次弯折现象:如图1所示。当宽度大于 500m,且坡度大于3%时,可以采用非连续平坡式。
6.2.2从对第6.2.1条的分析可知,地面设计坡度以0.3%~2% 为宜,场地最小坡度,取决于地面排水,管线敷设和施工质量 三个方面。地面最小排水坡度要求为0.3%,在条件困难情况下 以地面不积水为原则,在大面积的地形平坦的困难情况下,不 得小于0.2%。 自流排水管道的最小坡度为0.4%~0.7%,(视管径大小而 异),明沟的最小坡度为0.5%,极限为0.2%,设计地面坡度虽 然并不严格受埋地管线或明沟的限制,在极平坦的场地上可以 使管线或明沟增加埋深或沟深以符合设计要求,但此时建设费 用就有所提高,维修条件也差。综上所述,设计地面最小坡度 采用0.2%是合适的。 场地最大坡度取决于士质能否不受冲刷影响。运输道路敷
设的条件是,地面最大不冲刷坡度取决于暴雨大小和土壤类别, 这方面尚无试验结果可查。当设定地面充许积水厚度为3cm~ 5cm时,各种土壤的冲刷度可按极浅的宽沟计算得到,见表3。
表3各种土境的不冲刷坡度
亚黏主为常见的场地表土类型,从防止冲刷的观点出发 地面最大坡度宜为5%。 油气站场内的道路多为消防道路,车间引道属辅助道路性 质,虽然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规定,级 坡可以达到9%,但道路坡度可不与场地坡度相同。场区最大坡 度应以防止土壤冲刷为前提,故最大场地设计坡度为3%
6.3.1台阶的划分要求: 1油气站场大多按储油、加工、装卸、输出由高向低布 置,划出台阶层次,可以获得位差,有利自流输送:当出站场 的油品与装卸台有一定高差时,还可以节省装车动力。由高到 低的台阶系统,还有利于站场雨水排除。 处理和加工用的工艺装置、泵房、动力设施等,具有密切
生产关联的设施、建(构)筑物,宜布置在同一台阶上。当地 形条件无法满足时,应布置在相邻台阶上。原油储罐区宜布置 在较高台阶、同一台阶或高程相近的相临台阶上;成品油罐区、 轻质油罐区宜低子工艺装置区布置。因成品油、轻质油油罐火 灭儿率小,但是一日着火,则难于扑救。而装置区火灾儿率大, 但易于扑救。因此,成品油、轻质油罐区一般宜低于装置区布 置,装油平台的标高因受铁路、道路标高的限制,应满足铁路、 道路的建设要求,有条件时宜低于成品油、轻质油罐区,以利 装油。 循环水场由于自流热水管线的敷设要求,宜低输油泵房 和生产装置区,但利用余压上塔的循环水场不在此限。污水处 理厂由于自流管线的敷设要求,通常布置在站场最低的台阶上。 其他辅助设施及站场的生产管理设施,在高程上没有特殊 要求,当仓库区引入铁路时,宜高出铁路路轨1.0m左右,以利 装卸。 2台阶的长边与自然等高线平行,既可减少王(石)工程 量,义可保证本合阶的高程连续完整性。 3台阶过多、过窄,从平面布置、施工和管线敷设角度来 看,都不合适。应保证台阶有满足布置一定建(构)筑物、运 输线路、综合管线和绿化美化的面积,保证生产操作设备安装、 维修及消防和施工的用地需要。 一般情况下,大型站场内由道路分隔的台阶宽度约在200m 左右。当地形坡度较大时,采用台阶式布置。若台阶宽度为 100m,台阶高度在3.0m左右时,设计地面坡度2%可适应5% 的自然地形坡度。在自前的站场中,地形主导坡度大于5%的比 较少,因此,推荐台阶宽度在100m~200m之间较为有利。当 地形坡度天于5%时,不可避免地要加密台阶个数,台阶的宽度 和面积,当然也就小了。一个台阶的宽度(面积)天小,要因 地制宜,综合考虑。 4台阶的高度首先取决于自然地形坡度,坡度越大,在
定的觉度限制下,台阶的高度也越天;其次取决于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好,土壤稳定性高些,对地下水位影响不大的地 方,台阶可以作得高些。反之,则高不了。更重要的是生产和 运输对高程的要求,一个台阶的高度,台阶和台阶之间的高差, 都应符合生产和运输线路敷设的需要,受生产和运输线路敷设 的制约。而且,上述因素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互影响,互相 牵制、互相关联的。在决定台阶式布置时的台阶高度,要全面 地、综合地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 从台阶的边坡(或挡土墙)稳定角度看,从道路及管线敷 设连接方便条件看,台阶的经济高度在1m~4m之间,不宜高 出6m。
运输对高程的要求,一个合阶的高度,合阶和合阶之间的高差, 都应符合生产和运输线路敷设的需要,受生产和运输线路敷设 的制约。而且,上述因素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互影响,互相 牵制、互相关联的。在决定台阶式布置时的台阶高度,要全面 地、综合地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 从台阶的边坡(或挡士墙)稳定角度看,从道路及管线敷 设连接方便条件看,台阶的经济高度在1m~4m之间,不宜高 出6m。 6.3.2油气站场在生产、调试、检修等作业中,可能有地面漫 油,在台阶的边缘处设置防正油品从高台面流到低台面的措施 可以减少油污面积。在下雨时,可以防正雨水汇流过度集中 造成局部排流困难的危险,因此,应设置防护措施。在台阶高 度大于2m时,如果这里人员经常活动,有可能形成危险,设置 防护栏后,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危险,确保人身安全。 6.3.3台阶的联结采用自然放坡可以节省砌筑工程量,但草皮 加固护坡,要求经常性的剪修,比较费事。否则野草生长,既 不好看又有危险(秋黄季节易发生火灾)。采用石码或其他护 坡,则投资稍高,对于夏日日照强度大的地区不如草皮吸热性 好,但不必日常维修。 如采用挡士墙,工程量大、投资高、对墙前排水要求高。 常见到由于墙前积水引起墙身前倾或破坏。高度2m~3m的挡 土墙比较多见,维护量小,故宜在场地受限制的或有装卸要求 兼作站台的地方采用。从现有的站场台阶联结形式看,以自然 放坡草皮加固为多见,若能与场区绿化结合,设专人维护,其 优点显著,而缺点可以避免。
步,跨越台阶时,也必然设置踏步以便人行便捷。人行
每级高度为15cm左右,考虑到在真体的设计中,踏步的高度需 要随坡度及高差进行调整,因而踏步高度给出12m~18cm的 范围,宽度不小于26cm是对人腿连续抬高跪踏及脚板尺寸要求 确定的。当阶梯高度大于3.0m时,连续上行比较吃力,18级踏 步的高度为3.0m左右,因此人行踏步连续数量大于18级时需 要设置平台来缓冲
范围,宽度不小于26cm是对人腿连续拾高跪踏及脚板尺寸要求 确定的。当阶梯高度大于3.0m时,连续上行比较吃力,18级踏 步的高度为3.0m左右,因此人行踏步连续数量大于18级时需 要设置平台来缓冲。 6.3.5台阶坡脚至建(构)筑物的距离,以台阶所处方位、台 阶的高度来确定它对邻近建(构)筑物的采光和通风的影响: 立按国家卫生标准,以适当的间距来满足台阶下建(构)筑物 的采光和通风要求。台阶前坡脚的雨水和挡土墙前的雨水,都 比较容易汇积,既要防止它对台阶护坡或挡士墙体的侵害,义 要防正它对建(构)筑物基础的害。适当拉大坡脚和建(构) 筑物的距离,有利雨水的疏散排除,有利于工程安全。若建 (构)筑物距离台阶坡脚太近,当开挖其基槽时,容易破坏坡底 地基的稳定性,造成坡面或挡士墙倾塌歪倒,故必须保持规定 的距离,以减少对地基的扰动破坏。对于那些功能上不太重要, 层高较低矮、对采光通风要求不高的建(构)筑物,其与台阶 坡脚间距可以小些,但最少也不得小于2.0m。 台阶顶面上的建(构)筑物与台阶顶边缘的距离,主要看 从建(构)筑物基础侧压力对边坡或挡土墙的影响,而基础的 则压力与垂直于坡顶项边缘线的基础底面宽度和基础埋设深度有 关,而边坡对基础侧压力的抵抗能力(即稳定性)文与边坡坡 角大小有关,基础文分条形或矩形,本规范给出一一个基础底外 边缘与坡顶边缘线间距的计算公式。另外,要求不管按公式计 算结果多么小,其间距不得小于2.5m。公式和规定都是长期经 验的积累,理应严格遵循服丛
1边坡的处理方式一般包括自然放坡、护坡和挡土墙三种 式,也可能是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运用,另外,以上方式的
6.5.1竖向设计任务之一是要解决站场区内的雨水迅速排除。 排除雨水的方式、系统择定、措施及构筑物的确定,其影响因 素较多,主要是建(构)筑物的布置,竖向布置、卫生和绿化 要求等。明沟排放、卫生条件差、占地多、外观不美,但投资 省,易于清扫维修。暗管(沟)则相反,其投资大,施工难度 高,清扫维修次数少,但费工费料多,不过它比较卫生、美观、 占地少,便于穿越绕行。地面自然排渗则需具备雨量小和地质
土壤渗透力强的条件,否则是不可能采用的, 由于站场布置一般比较紧凑,土地占用要求日益增高, 生产及管理人员常年操作和生活在这里,卫生条件应尽量提高 创造较好的生产环境,为此提出宜采用暗管(沟)的排水方式
内雨水排放的问题是有关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彻底解决 个问题,杜绝因此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在规范上必须提出严 的要求一一储罐区应设置安全可靠的截油排水设备、避免油 的外泄。对于不存在环境污染的地段,在年累积降雨量不大 200mm或降雨量在24h内可渗完的,可不设雨水排除设施
6.5.4本条对防火堤内地面的设计做出要求:
1对于天部分地区,为了排除雨水或消防水,堤内地面均 有不小于0.5%的设计地面坡度。调研发现,湿陷性黄,膨 张土、盐渍土地区,在降雨或喷淋试水后地面产生沉降或膨胀 可能危害到储罐和防火堤的基础安全,所以对于特殊土类应采 取预防措施,防止水害。 2南方地区四季常青,堤内种植草坪,既可降低地面温 度,文可美化环境,特做此规定。 3堤内设置巡检道是为了便于日常的维护与巡检作业。 4对于土壤渗透性很强的地区,为防止储罐渗漏物对附近 地下水源及环境的污染,所以提出堤内地面应采取防渗漏措施 的要求。
5.5对于明沟排水的要求,说日
2明沟沿着铁路、道路两侧布置:有利手雨水的收集、排 放、容易规划明沟的路径位置,在局部地段,明沟需要加上盖 板,成为暗沟,这与通常意义上的暗沟不一样,前者的盖板上 般不覆土,后者一般覆。在设计和使用两方面都是不一样 的:前者一般叫盖板沟,维护清洁时揭开盖板即可;后者叫阴 沟,维护时需要起七,容易破坏盖板。 明沟与铁路、道路交又时,需要考虑交叉方式和接口方式,
6.5.6设置雨水口、雨水笔、地漏等设施,向地下排
非水地沟一定要与站外排水系统
GB50014。根据各地设计、管理的经验和建议,确定雨水口间 距、连接管横向雨水口串联的个数和雨水口连接管的长度。为 保证路面雨水宜泄通畅,又便于维护,雨水口只宜横向串联 不应横、纵向一起串联。对于低洼和易积水地段,雨水径流面 积大,径流量较一般为多,如有植物落叶,容易造成雨水口的 堵塞。为提高收水速度,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雨水口,或 采用带侧边进水的联合式雨水口和道路横沟。根据各地经验 对丘陵地区、立交道路引道等,当道路纵坡大于2%时,因级 坡大于横坡,雨水流人雨水口少,故沿途可少设或不设雨水口 坡段较短(一般在300m以内)时,往往在道路低点处集中收 水,较为经济合理。 6.5.8道路交叉口容易积水,在道路转角处设置雨水口可以很 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6.5.9截水沟离开坡顶一定距离是为了确保外界汇水不对边坡 造成影响,但距离过大也会导致中间汇水面积增大、对边坡造 成冲刷,因此做此规定。 6.5.10场区围墙外设置排水沟可将坡面等外界汇水截流排走 避免影响场内设施。 6.5.11挡墙(护坡)坡脚处设置排水沟可将挡墙或坡面泄水孔 流出来的水截流有组织排走,避免影响附近设施。 6.5.12油品站场采用明沟排水可以消除暗管排水带来的密闭空 间、形成油气积聚的彝端。 6.5.13在山坡地带,站场内雨水量的控制,如不采取截住客水 的措施,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此,在场地有客水流入的方向, 设置截水沟、拦洪坝等截防洪措施,截住计算汇水面积以外的 雨水和山洪,是排水措施上可行的办法。 截水沟的大小(宽度、深度)及坡度的确定,也须对客水 汇水面积及流人量进行调查、计算,截水沟距场地挖方坡顶边 缘应有一定的距离,以确保挖方边坡及其护坡构筑物稳定安全 截水沟尽量在站场以外向排水点引去,不要通过站场区,以保
GB50014。根据各地设计、管理的经验和建议,确定雨水口间 距、连接管横向雨水口串联的个数和雨水口连接管的长度。为 保证路面雨水宣泄通畅,又便于维护,雨水口只宜横向串联, 不应横、纵向一起串联。对于低洼和易积水地段,雨水径流面 积大,径流量较一般为多,如有植物落叶,容易造成雨水口的 堵塞。为提高收水速度,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雨水口,或 采用带侧边进水的联合式雨水口和道路横沟。根据各地经验 对丘陵地区、立交道路引道等,当道路纵坡大于2%时,因纵 玻大于横坡,雨水流入雨水口少,故沿途可少设或不设雨水口。 坡段较短(一般在300m以内)时,往往在道路低点处集中收 水,较为经济合理。
证场地内的建(构)筑物及场地的安全。确有困难者,必须穿 过站场区时,则应要善安排,将其布置在建(构)筑物少,无 重要设施的地段。截水沟的水流量往往较大,速度难于控制, 冲刷力强,故凡穿越站场区内的截水沟一律要加铺砌,防止其 冲刷、渗漏,危害场区。
6.6 土 (石) 方工程
6.6.1自前,土(石)方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有许多先进 的计算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GIS及 辅助工程设计软件CAD的广泛应用,土方计算将不再是难题 在精度,速度上,都具人工计算难以比拟的性能,本规范不再 限制性地推荐或限制计算方法。由于很多人在使用方格法和断 面法,当采用方格网法或断面法时,方格网的格网边长和断面 法的断面间距由设计人员控制。计算机的应用,做设计时可以 有更高的要求和指标,根据使用软件辅助设计的经验,当场地 面积小于10000m(15亩)时,宜将网格或断面间距设置在5m 左右比较合适,当然可以更小,但太小的间距并无多少实际意 义,当天于这个面积时,可以将间距设置在10m左右,一般地 区不宜太大,否则精度不够好。 6.6.3该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范》GB502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编写。表 层耕植土是适合当地的绿化资源,应充分利用。 6.6.5在有建(构)筑物的地方,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要求,其地基土压实系数为0.91~ 0.97,视结构类型不同而异;公路路基按现行国家标准《厂矿 道路设计规范》GBJ22的规定,压实系数随地区类别、路面等 级、填土深度而不同,一股地区在填土深度80cm范围内要求 达到0.93~0.95,80cm~150cm范围内要求达到0.91~0.93, 天于150cm范围内要求达到0.91~0.93,对于高级路面则要求 达到0.98。回填场区大面积提高压实系数会增加投资、影响施
工进度,实践证明,对于一般区域而言,0.90压实系数满足要 求,对于存在建(构)筑物的部位则由修筑建(构)筑物时单 独处理。 6.6.6方平衡计算时,仅考虑场地平整的工程量是不全面的, 单项工程中的地下基槽部分会出现大量的余缺土量,从面影响 方的平衡,因此土方平衡计算要考虑单项工程余缺土量。对 于单项工程缺土的情况为需要天量用土的情况,如土筑防火堤、 管堤、导流堤、防洪堤等。 6.6.7对于建(构)筑物较为密集的区域来说,高填方会增加 地基处理的难度和费用、增加基础理置深度和桩长,基至会影 响到基础本身的稳定, 因而回填厚度不宜过高
7.1.1管线是站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站场总图设计 中,特别是规模较大、工艺较复杂的站场,应结合总平面布置 竖向布置和绿化布置等全面规划、统一安排、总体布置范围内 的各种管线,电气线路、道路等,使其满足生产需要,符合防 火、安全要求,避免相互干扰,节约用地,节约能耗,有利于 施工和检修,有利于站场的发展。管线综合不只是考虑平面布 置,同时还应考虑竖向布置,并适当注意站场的外观美化 7.1.2管线的敷设方式有地上和地下两天种。地上敷设方式包 括管架式、低架式、管墩式及建(构)筑物支撑式:地下敷设 方式包括直理式、管沟式和共沟式。为了减少能耗,降低成本 及投资,减少用地,保障安全,有利于卫生与环保,规定在选 择管线方式时,应综合考虑确定。目前,管线较多的行业已趋 于尽量采用地上式。因为在经济技术条件接近的情况下,地上 式多为管架式,有利于施工、检修、管理及安全,并节约用地。 管线输送的介质和压力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介质的性质 可分为一般性和危险性。一般性介质的输送有压力流和重力 流,压力流如压缩空气、氮气、高低压消防水等,压力一般在 0.4MPa~1.5MPa,一日发生事故,泄漏的介质危害不大,但是 由于是压力管,还是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危险性介质主要指易 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助燃性的介质,这类介质大多 数采用压力输送,一日发生事故,危害较天,并会造成二次危 售。因此,本条规定在确定管线的敷设方式时,应充分考虑管 线输送介质的性质。
在选择管线敷设方式时,还应综合考虑地形、交通运输、 安全生产、检修施工、绿化条件等因素。如在无轨且运输量较 大的站场,采用低架式或管墩式敷设管线,既影响交通运输, 文易损坏管线,同时对消防作业也会带来不便。但是,在人流 和车流不大的站场内,因造价低、检修方便,选择低架式和管 敦式更为合理。输送危险性介质的管线,不宜选择建(构)筑 物支撑的敷设方式,以免一且发生危险,会扩大影响面,基至 造成二次危害。 1管线输送的介质难免会有泄漏。可燃性、爆炸危险性、 毒性及腐蚀性介质一旦泄漏危害极大,而耳可能造成二次灾害。 对于这种介质的泄漏事故,越早发现其危害性越小,拯救机会 越大。因此其敷设方式应采用易于日常检查、检修和早期发现 事故,方便修复处理的方式,地上式敷设正符合这一要求。 2散发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的场所,如果采用管沟敷设, 极易引起可燃气体在管沟内积聚,难以排除,一白遇到火源, 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散发有毒气体的场所,如果采用管 构敷设,可能引起有毒气体在管沟内积聚,施工检修人员一日 进人管沟内,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生命危险
7.1.3石油天然气站场中管线用地占站场用地的比例较高, 能达到20%~28%,因此对管线用地应高度重视,以利于节 集约用地。
7.1.4管线布置在总图规划的管线通道内,是体现用地功能所
7.1.5为了保护管线,保证生产,减少投资,方便交通运输, 有利于安全,制定本条。正交是理想的交叉方式,由于交叉会 对双方产生不利影响,为了缩小不利影响的范围,规定交叉角 不宜小于45°。
资。山洪,泥石流及其他不良地质灾害的冲击可能引起管线断
裂、泄漏,造成极天的危害和二次危害。 7.1.7管线穿越与其无关的建(构)筑物、工艺装置、辅助生 产设施、仓储设施和储罐区时,这些设施中的操作、检修、施 工人员不具备必要的紧急防护措施,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严 重的后果,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对于无臭无味 的有害气体,无为重要。 7.1.8远近期结合,一次性规划管线综合布置,避免造成土地 浪费、布置混乱、生产环境不佳,并给施工、检修、生产和经 营带来诸多不便。 站场投产后,根据后期生产的要求,可能会改建和扩建。在 管线综合布置时,可以在管线带内预留10%~30%的预留用地。 7.1.9千管布置在用户较多一侧,可以减少于管与道路的交叉 次数,有利于缩短支管的长度。 本条对管线综合布置的管线排列顺序提出原则性要求。为 了避免建(构)筑物基础压力对管线的影响,规定将理深较浅 的电信自控电缆、电力电缆靠近建筑红线布置:为了降低管线 泄漏后对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规定最容易泄漏的工业废 水(生产废水及生产污水)管道、生活污水管道远离建筑红线: 为了方便使用,将照明电杆布置在路边、雨水管线靠近路边的 雨水口。 7.1.10改、扩建工程往往有许多限制因素,约束多、难度大, 有时难以满足最小间距的要求,故提出本条规定。 7.1.11高压天然气管道一且泄漏,甚至爆炸,可能给集中出入 口的人流造成严重的后果,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
7.2.1管线或管沟集中布置,可以有效地减少用地面积。避免 平行重叠布置,主要是为了避免互相干扰,便于检修。 7.2.2本条规定埋置深度低于建(构)筑物基础底面的管线或 笛治上建()物其出海目小严严人原
管沟与建(构)筑物基础边缘的最小水平距离有两个原因:
方面是为了避免管道及管沟受到上层负荷的外力而损坏,如果 管道受到损坏,不仅其本身有经济损失,管道内介质外泄还会 影响上层的建(构)筑物基础:另一方面,在管道检修、施工 时,开挖管沟可能危及建(构)筑物基础的稳定性。 7.2.3为了避免理地管道或管沟受到上层负荷的影响而损坏, 而且铁路下面不能设置检查井、阀门等附属设施,不能保证管 首的正常检查维修,因此,规定不能平行敷设于铁路下面。道 路下面敷设管道或管沟的整端比铁路要轻,但是由于管道或管 勾检修时,需要开挖路面,造成大面积范围的交通不畅,因此, 现定除困难状态下时,管道或管沟不宜敷设在道路下面。 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室外给 水设计规范》GB500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氢 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等均对敷设在道路下的管线有具体要 求。
7.2.4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管线综合布置发生矛盾时,按照
1压力管线易于调整其设计理深,因此压力管应让目 流管。 2 管径小的易于弯曲,因此管径小的应让管径大的。 3易弯曲材质管道可通过弯曲来调整设计理深和平面位 置,因此易弯曲的应让不易弯曲的。
7.2.5本条规定是地下管线交叉布置时的基本原
7.2.5本条规定是地下管线交叉布置时的基本原则,可避免交
叉管线之间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安全、卫生、防火及保护管线。 如:给水管应在污水管的上面,以免新鲜水受到污染:可燃气 本管道应在其他管道的上方,因为可燃气体管道具有潜在的危 险,发生事故时,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危及其下面的管道,电缆 在热力管道下方,以防正止电缆受热而加速其绝缘表面层的老化, 而且环境温度升高,会降低电缆的载流量:热力管道应在可燃 气体管道和给水管道的上方,以减少可燃气体管道和给水管道 受热影响:输送受热后极易造成体积膨胀的介质、腐蚀性介质
含酸或碱喊介质的管道应在其他管线的下方,因为输送这些介质 的管道容易破环,以免其破坏后,滴漏的液体影响其他管道。 7.2.6为了使地下管线不受或少受外力作用而制定本条。当管 线从铁路或道路下方穿过时,管线处于路线上活荷载的受力范 围之内,为了管线免受外力影响,不至于损坏管线,特提出管 线与轨道或道路面层之间应留有一定距离。实践证明,距铁路 钢轨底下1.2m,在一般情况下是合适的,道路下方的距离,以 往从路面顶层起算0.7m。近十余年来,联合企业、大中型企业 相迷建立,运输及检修的车辆多向重型发展,路面材料,路面 结构组合及路面厚度各行业差异日趋加大,路面下受力范围变 化也大,因而管线理深应考虑活荷载类型及路面厚度因素,故 本规定以路面结构层底起算。 当有困难,满足不了规定深度时,本条提出了加设保护套 管的措施,在改、扩建工程中常遇到此种情况。 7.2.7为了保护从腐蚀性物料堆场附近通过的各种管线不被或 少被腐蚀而制定本条规定。腐蚀性物料的储存方式有储罐储存 和小包装储存,本条是针对小包装储存方式的露天堆场或棚堆 场制定的。 调查表明,有腐蚀性物料的堆场,如盐酸罐堆放场地,其 场地面层虽然已经采用防腐材料铺砌,但是仍然有盐酸下渗, 致使附近的地下管线遭受损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近年来,一般股都将地下管线与上述场地边界的安全距离确 定为2m,当地下管线处于场地地下水流上游时,此数值是合适 的,但是在其下游时,其距离应加倍至4m。 7.2.8为了共沟管线的防火、防爆、卫生等安全要求及避免相 互的不利影响而制定本条。由于我国在共沟敷设管线方面的实 践经验较少,本条按照从严要求的原则制定。 1热力管道包括蒸汽管道和热水管道,这类管道虽然均有 保温措施,但是由手自前隔热材料、施工技术、检修手段的限 制,致使环境温度比较高,这对电缆、压力管道内介质均产生
7.2.7为了保护从腐蚀性物料堆场附近通过的各种管线
少被腐蚀而制定本条规定。腐蚀性物料的储存方式有储罐 和小包装储存,本条是针对小包装储存方式的露天堆场或 场制定的。
.2.8为了共沟管线的防火、防爆、卫生等安全要求及避免不 互的不利影响而制定本条。由于我国在共沟敷设管线方面的实 残经验较少,本条按照从严要求的原则制定。 1热力管道包括蒸汽管道和热水管道,这类管道虽然均有 保温措施,但是由于自前隔热材料、施工技术、检修手段的 制,致使环境温度比较高,这对电缆、压力管道内介质均产生
了不利影响。如电缆环境温度较高时,其外包绝缘材料如聚氯 乙烯、交联聚乙烯、橡胶等易老化,影响使用寿命。同时,环 境温度越高,电缆载流量越低,影响使用或降低了经济效益, 故热力管不应与电缆共沟。压力管道内介质会因为环境温度的 上升而膨胀,增天管道压力,造成潜在的爆裂危险,故热力管 道不应与压力管道共沟。 2排水管道包括污染严重的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及污染较 轻的生产废水与雨水管道。无论哪一种排水管道,其介质均具 有一定的污染性,这些管道的接口文常常产生漏水现象。不管 是考虑到管道破裂,还是平常的漏水情况,为了卫生,缩小污 染范围,均应将这些排水管道设置在沟底。 3为了防止腐蚀性介质管道发生破裂事故或滴漏时损害其 也管道,应将其敷设在其他所有管线的下面是必要的。 7.2.11地下管线与建(构)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在本次修订 时做了较大调整。主要与其他现行国家标准保持一致。 本规范规定管壁厚度不小于11.9mm的易燃和可燃液(气) 本管线与工业建筑基础外缘的净距不小于5m,要是为了防止 管道受到挖掘机等外力破坏而产生爆管从而引起较大的灾害 压力不大于4MPa,管壁厚度小于11.9mm的易燃和可燃液 气)体管线与民用建筑物基础外缘的最小水平净距,在现行国 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有明确的规定,该规定 司样适用于此类管线与工业建筑基础外缘的最小水平净距。 现行国家标准《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采用强 变保安全的理论,也规定了理地天然气管道与建筑物的最小水 平间距。 在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和《盐渍土地区建筑技 术规范》GB/T50942中分别对湿陷性黄士地区、膨胀士地区 和盐渍士地区的地下管线与建(构)筑物的距离做出相应的 规定
2为了与其他标准协调一致,此次修订了地下管线之间的 水平净距。本条规定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是在满 全、施工、检修要求,尽可能减少相互间的影响而制定的 合考虑了以下因素: 1)管径尺寸。管径不同,在施工、检修操作时需要的空间 大小也不同,要求的间距与管径天小儿乎成正比。当相 邻的两条管径均大时,应特别重视空间的要求。如直径 大于1500mm的排水管,其高度已经超过操作人员站 立时的作业面及视线高度,给作业人员在具体作业时及 作业时的心理上均带来约束感。因此,最小间距不宜过 小,本规范规定不小于1.5m。当相两条管线的管径均 小时,如管径为600mm的排水管与管径为50mm的给 水管之间,由于管径小,作业时对操作空间行不成“面 的影响,据调查反应,不需要1.5m。对于施工来说,元 其是机械化施工时,多为同槽敷设,对于间距要求不高 比较小的管径,检修时0.5m~0.7m的间距即可。多年 的实践经验证明,管线的最小间距与管径有关。 2)管道内介质的性质。不同介质对外界条件有不同的反 应,外界不同的条件也对之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生活饮 用水给水管对卫生防护要求较高,故其与污水排水管之 间的距离相比非饮用水给水管增加50%。 )生产运行时的工作情况。生产时管线的工作状态有常 温、高温、常压、高压等各种状况,不同的状况对外界 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同,潜在的危险也不同。如压力下运 转的管线,压力越高往往潜在的危险性越大,对于电力 电缆的间距就考虑了这个因素。
7.3.1本条提出了地上管道敷设的可供选择方式及选择时应考 虑的主要因素。条文未列出全部因素,如自然条件、习惯采用
的方式或富有经验的方式等
烃、可燃仪体、可燃气体 可燃物质的官道共架激设,王 要是为了避免在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管道发生事故时,对电力、 控制和电信电缆造成不利影响。 司时本条规定了管架布置时应符合的条件,其自的是有利 于生产和使用,方便施工、维修和管理,满足防火、防爆及卫 生要求。此外,应注意站场景观。 7.3.3为了防正管道破裂或泄漏,管道内危险性介质对与其无 关的建(构)筑物构成危害,或建(构)筑物内部设备发生事 故,对有危险性介质的管道构成破坏,从而带来二次灾害。 7.3.4,7.3.5现行国家标准《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 规范》GB50061、《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545和国家现行标准《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 规范》YD/T5148对架空电力线和通信线的布置有详细的规定 架空电力线路一日倒杆或断线,可能引起用可燃材料建造的建 筑屋顶和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建(构)筑物以及液化烃、可 燃液体、可燃气体储罐区发生火灾。
控制和电信电缆造成不利影响。 司时本条规定了管架布置时应符合的条件,其自的是有 于生产和使用,方便施工、维修和管理,满足防火、防爆及 生要求。此外2019年注册道路工程师模拟试卷专业案例-1,应注意站场景观。
7.3.6厂区内建(构)筑物、车辆、人员较多,35kV及以上 空输电线路危险性较大,一且倒杆或断线,将可能引起较为 重的后果。
7.3.6厂区内建(构)筑物、车辆、人员较多,35kV及以上架
T/CAGHP 049-2018 地质灾害治理锚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试行)7.3.8根据消防、运输车辆行车需要制定本条
7.3.10有大件运输要求的道路,其垂直净距应为最大设备直径 加运输该设备的底板高度、托板高度及安全高度,或为车辆装 大件设备后的最大高度加上安全高度,前者均按照具体物件尺 计。安全高度要视物件放置的稳定程度,行驶车辆的悬挂装 置等确定。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规定的 安全高度为0.5m~1.0m
目前,铁路运输已经出现双层集装箱的运输车型,其对铁 路净空有特殊要求,因此,有此运输车型的铁路线路的净空要 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和双层集装箱运输车型的净空要求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