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 441-2019 建筑楼盖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

JGJT 441-2019 建筑楼盖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GJT 441-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5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4572
下载资源

JGJT 441-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 441-2019 建筑楼盖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

式中:api 第i阶荷载频率对应的峰值加速度(m/s²); Pri 第i阶荷载频率对应的有节奏运动的荷载幅值 (kN/m²) ; F。 舒适度设计采用的荷载(kN/m²); Kr 系数,可按本标准表6.3.2取值; ; 第i阶荷载频率对应的动力放大系数: Qpk 有节奏运动的人群荷载(kN/m): s 阻尼比,可按本标准第6.3.3条取值; f1 第一阶竖向自振频率(Hz)。

第i阶荷载频率对应的峰值加速度(m/s); 第i阶荷载频率对应的有节奏运动的荷载幅值 (kN /m2) :

舒适度设计采用的荷载(kN/m²); 系数,可按本标准表6.3.2取值; 第阶荷载频率对应的动力放大系数: 有节奏运动的人群荷载(kN/m): 阻尼比,可按本标准第6.3.3条取值; 第一阶竖向自振频率(Hz)。

GB/T 41981.1-2022 液压传动连接 测压接头 第1部分:非带压连接式.pdf表 6.3. 2 系数 K

3按有节奏运动的类型,可按本标准第6.2.2条的规定构 建第i阶荷载频率对应的有节奏运动荷载函数,且荷载函数时长 不宜少于15s,积分时间步长不宜大于1/(72f1); 4计算第i阶荷载频率对应的峰值加速度αpi,并应按本标 准第6.3.1条的规定计算各不利振动点的有效最大加速度

7.1.1当娱乐设备振动较天时,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公共建筑楼 盖应进行设备振动舒适度分析,舒适度要求应满足相应使用类别 的楼盖振动限值。 7.1.2当室内动力设备或生产设备振动较大时,车间办公室和

7.1.3当动力设备对楼盖振动影响较大时,宜采用设备

簧吊架系统的自振频率不宜高于8Hz,不应高于10Hz,且应远 离楼盖自振频率范围。当弹簧吊架采用拉簧时,应避免弹簧自身 谐振,且应设置保护装置

7.2.1设备的动力荷载宜采用设备制造厂提供的数据,数据应 包括下列内容: 1扰力和扰力矩的方向、幅值和频率; 2扰力作用点; 3工作转速。 7.2.2当设备制造厂不能提供动力荷载时,可按本节要求计算 动力荷载,计算时应具备下列资料: 1 动力机器型号、转速、规格和外形尺寸; 2 动力机器质量和质心位置; 32 动力机器运动部件质量及其分布位置: 4动力机器的传动方式、运动方向和有关尺寸

7.2.3风机、水泵和电机的竖向动力荷载,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Pm(t) 风机、水泵和电机的竖向动力荷载(N); Pm 机器扰力(N); mm 旋转部件的总质量(kg); em 旋转部件总质量对转动中心的当量偏心距 (m); Wm 机器的工作圆周频率(rad/s); nm 机器转速(r/min)。

7.3.1设备荷载引起的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宜采用时程分析计 算方法,

7.3.2计算设备荷载引起的本层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时,计算

模型可仅取本层楼盖进行分析。计算设备荷载弓起的其他楼层楼 盖竖向振动加速度时,计算模型宜取整体结构进行分析。

8.1.1当室外振动较天且建筑距离室外振源较近时,应进行楼 盖竖向振动舒适度设计。

盖竖向振动舒适度设计。 8.1.2室外振动的荷载宜采用现场类比实测与有限元模型动力 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

8.2.1室外振动引起的建筑物基底振动,应选择与建筑物周围 振源状况、主要振源距离、建筑体量、类型、基础深度、基础形 式、地基土性质类似的既有建筑物实测确定。

8.2.2测量室外振动引起的建筑物基底振动时,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10071的规定执行,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点应布置于建筑物四角及中部的柱、墙底部位置,测 点数不应少于5个,各测点同步测量竖向加速度时程: 2应在有室外振动但无其他显著振动十扰源时进行60s试 采样,统计各测点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当相邻测点加速度的均方 根值之比超过2时,应在该两个测点之间增加新的测点; 3传感器频带应包含0.8Hz~100Hz,采样频率不应低 于256Hz; 4测量时测点周围受到局部人为振动激励时间不得超过总 测量时间的5%

8.2.3公路交通引起的建筑物基底振动的现场测量,

较为繁忙时段、车速较高时段及重载货车通过时段分别进行。每 个测点连续测量时间不少于1000s。铁路交通或城市轨道交通引

起的建筑物基底振动的现场测量,应在列车通过时进行,每个测 点连续测量不应少于20趟列车

8.3.1室外振动引起的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宜采用时程分析方 法。计算模型宜采用整楼进行分析,荷载采用实测振动波输人 柱、墙底部。有实测结果的柱、墙底部应按实测结果输入,无实 测结果的柱、墙底部应采用实测结果的线性内插值。 8.3.2当主要振动影响为施工或公路交通时,应以1s为时间段 长度,计算各时间段1s内各时间点竖向振动加速度的均方根值, 并应选取柱底、墙底均方根值最大的连续60s计算。主要振动影 响为铁路交通或城市轨道交通时,应选取柱底、墙底竖向振动加 速度均方根值最大的1趟列车计算。时程分析中采用的时间步长 应与荷载测量采样的时间步长相同

9.1.1不封闭连廊和室内天桥的舒适度设计应包括竖向振动和 横向振动舒适度设计,封闭连廊可仅进行竖向振动舒适度设计。 9.1.2连廊和室内天桥跨度较大时,宜采用减振措施减小振动 加速度。

9.2.1连廊和室内天桥的人群荷载应包括人群竖向荷载和人群 横向荷载

9.2.2连廊和室内天桥单位面积的人群竖向荷载激

pi(t) = Pbr'μcos(2元fs1t) p2(t) = Pbrycos(2元fs2t) bl(t) = Pblr'pLcos(2元fsLt)

式中:Pi(t) 第一阶竖向人群荷载频率对应的单位面积人群 竖向荷载(kN/m²); p2 (t) 第二阶竖向人群荷载频率对应的单位面积人群 竖向荷载(kN/m²); pL(t) 单位面积的人群横向荷载(kN/m); Pb 连廊和室内天桥上单个行人行走时产生的竖向 作用力(kN),可取0.28kN; PbL 连廊和室内天桥上单个行人行走时产生的横向 作用力(kN),可取 0.035kN

第一阶竖向人群荷载频率(Hz),可按本标准 表9.2.3取值; fs2 第二阶竖向人群荷载频率(Hz),可按本标准 表9.2.3取值; fs 横向人群荷载频率(H2),可按本标准表9.2.3 取值; 等效人群密度,应符合本标准第9.2.4条的 规定; 竖向荷载折减系数,应符合本标准第9.2.5条 的规定; 虹一 横向荷载折减系数,应符合本标准第9.2.6条 的规定。 连廊和室内大桥的人群荷载频率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fsl可按下式确定:

fsl,可按下式确定:

1. 25 f1 <1.25 n fi fi 1.25 < 2. 50 n n fi ≥ 2.50 2. 50 n

f s2 = 2fsl

0. 50 fLl < 0. 50 n ful fsL 0.50≤ fLI ≤ 1. 2d n ? fu ≥ 1. 20 1. 20

式中:fi货 第一阶竖向自振频率(Hz); fLi—第一阶横向自振频率(Hz)。

9.2.4等效人群密度应按下式确定:

10.8 VV 一 A

式中:一 阻尼比,按本标准表9.2.7取值; A一连廊或室内天桥的桥面面积(m²); N一连廊或室内天桥的行人总数量,可取N=O.5A。 9.2.5竖向荷载折减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9.2.6横向荷载折减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9.2.6横向荷载折减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9.2.7连廊和人行天桥的阻尼比可按表9.2.7取值

9.2.7连廊和人行天桥的阻尼比可按表9.2.7取值

表9.2.7连廊和室内天桥的阻尼比

9.3.1体形规则的连廊和室内天桥的振动加速度计算可采用简 化计算方法;复杂连廊和室内天桥宜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 9.3.2连廊和室内天桥结构形式类似于梁桥,且第一阶竖向自 振频率在1.25Hz~2.50Hz时,连廊和室内天桥的竖向振动峰值 加速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6a一 竖向振动加速度的标准差: fi第一阶竖向自振频率(Hz); Mi一第一阶竖向模态质量(t)。 9.3.3连廊和室内天桥结构形式类似于梁桥,且第一阶横向自 振频率在0.50Hz~1.30Hz时,连廊和室内天桥的横向振动峰值 加速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apL 横向振动峰值加速度(m/s): 横向振动加速度的标准差; GaL

0.969A /k34 DaL Mii

fL1 第一阶横向目振频率(Hz); Mii 第一阶横向模态质量(t)。

9.3.4有限元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限元计算模型应根据结构实际受力情况建立并进行恰 当简化,确保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2有限元分析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荷载函数时长不宜小于 15s。积分时间步长,对于竖向振动不宜天于1/(72f1),横向振 动不宜大于 1 / (72 fL.) ,

10.1.1本章适用于建筑楼盖结构竖向以及连廊和室内天桥横向 振动舒适度的检测与评估,振动包括频率范围为1Hz~80Hz的 连续振动和重复性冲击振动。 10.1.2检测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检定或校准,应按国家现行相关 标准执行,检定或校准周期宜为1年,并应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 内使用。

10.2.1测点应布置于振动敏感处,且楼面平坦、坚实。每一测 点布置的传感器应与测试振动方向一致。 10.2.2采集数据前应对检测系统安装、连接以及参数设置进行 香,避免回路十扰,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0.2.3检测过程中,应保持建筑内外部振源处于正常工作状 态,避免突发振源的干扰。应根据建筑楼盖使用类别,采集典型 工况的数据。 10.2.4传感器宜采用加速度型传感器,其频率范围宜为 0.8Hz~100Hz,动态范围不应小于80dB。 10.2.5放大器应采用带低通滤波功能的多通道放大器,其振幅 一致性偏差应小于3%,相位一致性偏差应小于0.1ms。 10.2.6采集仪应采用多通道,其动态范围不应小于80dB,并 应具有抗混叠滤波功能。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应具有多通道显示 功能及频谱分析功能 10.2.7连续振动的采样时间不宜少于1000s,测量铁路或城市 轨道交通振动时,不宜少于20趟列车,冲击振动采集不应少于

10.2.8采样频率不应低于256Hz。 10.2.9检测数据处理前应去除零点漂移,并应对照原始记录去 除突发振源的干扰数据。

10.2.10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检测任务名称、要求; 2 检测仪器; 3 测点布置; 4 检测工况、次数和时间: 5 建筑内设备运行情况; 6 检测数据的分析方法; 7 检测结果应包括:楼盖的自振频率、阻尼比、时域和频 域曲线、振动峰值加速度等。

10.3.1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评估应收集下列材料: 1 建筑物的建筑、结构施工图; 2 建筑内部振源布置及设备重量、工作频率等; 3 建筑外部振源布置: 4 新建建筑,宜提供地脉动检测报告; 5既有建筑,应提供建筑振动现状的检测报告。 10.3.2新建建筑振动舒适度计算,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第9 章的规定,并与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对比,评估其是否满足振动 舒适度要求。 10.3.3既有建筑振动舒适度,应根据检测报告中的实测数据与

10.3.1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评估应收集下列材料:

5既有建筑,应提供建筑振动现状的检测报告。 10.3.2新建建筑振动舒适度计算,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第9 章的规定,并与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对比,评估其是否满足振动 舒适度要求。

10.3.3既有建筑振动舒适度,应根据检测报告中的实

11.0.1提高楼盖的刚度可采用增大构件截面、增设构件支点、 施加体外预应力等方法。 11.0.2增加楼盖的阻尼可采用下列措施: 1增设隔墙、吊顶或面层等非结构构件; 2设置调频质量阻尼器。 11.0.3当设备振动影响楼盖舒适度时,宜采用调整振源、防止 共振、减振或隔振等措施。 11.0.4当设备采用隔振基础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隔振基础的周边及底部均应留隔振缝,缝宽宜为 30mm~50mm;缝宽超过50mm时,应设置不影响隔振基础正 常工作的保护构造。 2隔振基础上与设备连接的刚性管道均应在隔振基础与楼、 地面之间设置柔性接头。当柔性管道接头的柔度偏小时,应根据 接头位置计入其对隔振基础振动的不利影响。 11.0.5当可能发生振动的管道穿越墙和楼板等结构构件时,应 在管道周边预留不小于50mm间隙且不应直接固定在结构构件 上。管道安装完毕后应采用柔性材料嵌填缝隙。 11.0.6连廊和室内天桥可采用增加刚度、增加非结构构件、设 置调频质量阻尼器等措施提高舒适度。 11.0.7连廊和室内天桥设置调频质量阻尼器宜符合下列规定: 1当仅减小结构某一阶振型的振动时,可设置一种调频质 量阻尼器,且宜安装于期望控制振型的峰值点附近;当结构以多 振型振动时,需根据减振要求确定调频质量阻尼器的种类、数量 和安装位置。 2应对调频质量阻尼器的质量、频率和阻尼等参数进行测

试,并与设计参数进行对比,要求质量误差应为土1%,频率误 差应为2%,阻尼误差应为土10%。 3结构振动控制体系的力学模型应反映结构和调频质量阻 它器的实际受力状态及其相互作用,主体结构可以采用杆系模型 或简化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时,结构振动控制体系的力学模型 应包括调频质量阻尼器的力学模型,不应将其简化为等效作 用力。 4调频质量阻尼器周围应有安全净空及检修空间,以利于 周频质量阻尼器的检查和维护。安装完成后,应使调频质量阻尼 器处于平衡位置,弹簧元件、阻尼元件应处于中位,吊索和橡胶 支座应不承受水平荷载或无水平变位 5结构建成后,应根据实测结果修正结构分析模型,重新 计算调频质量阻尼器参数。调频比误差超过5%时,应对调频质 量阻尼器进行修改,使实际调频比达到最优值

A.0.1均布荷载作用下,梁式楼盖的第一阶竖向自振频率可按 下式计算:

式中:fi一第一阶竖向自振频率(Hz); △一梁式楼盖的最大竖向变形(mm); Cr一梁式楼盖的频率系数,可取18~20。 A.0.2当无梁楼盖双向不少于5跨、各跨跨度相差不大于10% 时,均布荷载作用下无梁楼盖的第一阶竖向自振频率可按下立 计算:

式中:△nb 无梁楼盖的最大变形(mm); Cf 无梁楼盖的频率系数,可按表A.0.2取值

0.2无梁楼盖的频率系数Chl

B.0.1均布荷载作用下,钢一混凝土组合楼盖振动有效重量可 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W= A, +△g W; =Fik Bej Lj Wg = oFgk Beg Lg D Bej = C; Li I, / S, I,/ S; 0.25 Beg = Cg Lg Ig/ Lj h E. Ds = 8. 89 E

Lg 主梁跨度(m); 楼盖受弯连续性影响系数,计算板格为内板格可 取2.0,边板格可取1.0; Ij 按组合梁计算的次梁惯性矩(m); S 次梁间距(m); Cg 主次梁连接节点影响系数,次梁与主梁铰接时可 取1.8,其他可取1.6; Ig 按组合梁计算的主梁惯性矩(m4); ho 组合楼板有效高度(m); E. 钢材的弹性模量(kN/m),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取值;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kN/m²),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取值

图B.0.1组合楼盖板格及板带有效宽度 一主梁;2一次梁:3一次梁板带:4一主梁板带

附录C行走激励下楼盖竖向振动

式中: α(f,) 单人步行荷载作用下楼盖竖向振动的10s均方 根加速度系数; 楼盖的竖向振动频率(Hz);

DB44/T 1848-2016 重要建设工程强震动监测台阵技术规范第一平台段取值; α()—第二平台段取值; —楼盖的阻尼比。

αms()=0.230 α洲() = 0. 13 ≤ 0. 70

图C.0.2单人行走激励下的10s 均方根加速度反应谱曲线

Pp———行人体重(kN),可取0.7kN; M,一一楼盖第i阶振型质量(kg)。 4取各阶振型对应的10s加速度均方根值的 方根加速度响应ams; 5峰值加速度应按下式计算: ap=2arms 式中: ap 竖向振动峰值加速度(m/s²)。

1为了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正常情况下均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DB11T 1301-2015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1007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