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536-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2/T 1536-2019 重要建设工程强震动监测台阵技术规范DB42/T 15362019
重要建设工程强震动监测台阵技术规范
DB34/T 3105-2018 化肥厂氨罐区防雷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of strong motion monitoringarrayfor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
湖北省地震 局 联合发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42/T15362019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监测台阵的监测对象与布设 监测系统的分类与技术要求 监测系统的测试、安装与验收. 监测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3监测记录的存储与处理, 附录A(规范性附录)监测系统组成 附录B(规范性附录)监测设备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附录C(规范性附录)脉动测试具体要求 附录D(资料性附录)远程通讯检查记录表 附录E(资料性附录)现场检查记录表 附录F(资料性附录)强震动监测台阵记录报告单
DB42/T15362019
DB42/T15362019
设工程强震动监测台阵技术规
本标准规定了重要建设工程强震动监测台阵的适用范围、监测对象与布设、监测系统的分类与技术 要求、监测系统的测试、安装与验收、监测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监测记录的存储与处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核电站、大中型水库或水电站的大坝及高坝、大跨度桥梁、发射 塔、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其他结构特殊以及对经济社会有重大价值或重要影响的建设工程或者 设施。其他需要建设强震动监测台阵的建设工程或设施可参照本标准执行或组织专家进行专门研究。
强震动strongmotion 地震或爆破等引起场地或工程结构的强烈震动。
4监测台阵的监测对象与布设
DB42/T15362019
应当设置专用强震动监测设施的工程: a)核电站; b) 大中型水库或水电站的大坝和坝高大于100米的高坝; C) 多孔跨度超过1000米或者单孔跨度大于150米的桥梁; d 高度大于100米的发射塔; 高度大于160米的高层建筑; 空间网格结构或索结构的跨度大于120m或悬挑长度大于40m,钢筋混凝土薄壳跨度大于60m 或由上述结构形式组合成的大跨度空间结构; g)次生灾害严重的其他重要建设工程。
4.2.1核电站、水库大坝等已有监测台阵建设规范的应遵守现有规范布设,且应满足本规范要求。 4.2.2监测台阵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工程等级、结构类型和地震地质条件进行设计。 4.2.3监测台阵设计应综合考虑监测目的和用途、工程结构类型及场地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台阵 规模、布设方案、仪器的性能要求、仪器安装方法和管理维护措施等。 4.2.4监测台阵的规模应根据抗震设防类别进行设计,标准设防类建筑应不少于9通道(3个测点) 特殊设防类和重点设防类建筑应不少于18通道(6个测点)。对于结构类型特殊、地震地质条件复杂、 场地条件差的建设工程,应增加测点数量,
3.1监测台阵观测点应与健康监测系统联合布设,以达到信息共享、方便运营维护等目的。 3.2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避开对监测数据有较大干扰的振动源。 3.3传感器的观测方向应与被测结构的主轴方向一致,宜根据抗震计算的结果布置在工程结构 型的振幅最大点上。
DB42/T15362019
4.3.4在自由场地或结构基础处应布置测点,用以记录天然地震动输入。对于大跨度结构,监测台阵 应能监测到多点地震动输入
应能监测到多点地震动输入。 4.3.5桥梁应根据其结构形式在关键位置布设测点。对于大跨度桥梁,根据不同的桥梁结构形式,应 采取不同的观测点布置: a)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应在主墩承台顶(或主墩墩顶)及边墩承台顶(或边墩墩顶)、主跨 及相邻跨的跨中等关键位置布设测点; b 斜拉桥应在主塔承台顶(或主塔下横梁顶处)、边墩承台顶(或边墩墩顶)及辅助墩承台顶(或 辅助墩墩顶)、主塔塔顶、主梁跨中及1/4跨和3/4跨等关键位置布设测点; 悬索桥应在主塔承台顶(或主塔下横梁顶处)、辅助墩承台顶(或辅助墩墩顶)、锚、主塔 塔顶、主梁跨中及1/4跨和3/4跨等关键位置布设测点; d)拱式桥应在拱脚、边墩承台顶(或边墩墩顶)、辅助墩承台顶(或辅助墩墩顶)、拱顶、拱肋、 立柱和吊杆等关键位置布设测点。 4.3.6发射塔应在塔座、塔楼和塔杆处布设测点。 4.3.7高层建筑楼层测点宜布置在楼层的平面形心和平面端部,沿建筑高度方向宜布置于结构屋面标 高、结构薄弱层、上部结构的嵌固端以及层间位移角和扭转位移比最大的楼层标高处。同一地块上应根 据场地类别选择代表性高层建筑布设监测台阵。 4.3.8大跨度空间结构应在主要抗震结构的支座、跨中和其余结构变形控制点布置测点。主要抗震结 构应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结构主要振型形态和屈曲形态等综合确定。 4.3.9已进行结构抗震试验的工程应根据试验结果布设测点。 4.3.10监测台阵应结合结构施工或运营监控布设,对于其他特殊结构或有特殊要求的台阵布设应开展 专门研究。
5监测系统的分类与技术要求
监测系统分为集中记录式监测系统和分散记录式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分为集中记录式监测系统和分散记录式监测系统。
5.1.1集中记录式监测系统
当仅有传感器在结构测点现场时宜采用集中记录式监测系统。集中记录式监测系统由传感器、记录 器、传输线路、辅助设备和管理中心组成,传感器和记录器用通讯电缆连接。传感器布设在结构测点, 记录器布设在管理中心。监测系统组成框图见附录A中的图A.1。
5.1.2分散记录式监测系统
当传感器和记录器都在结构测点现场时宜采用分散记录式监测系统。分散记录式监测系统由强震监 测设备、传输线路、辅助设备和管理中心组成。强震监测设备安装在结构测点上DB34/T 1949-2013 挤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 实时传输到管理中心、市县和省地震监测台网中心。监测系统组成框图见附录A中的图A.2。
5.2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
5. 2. 1强震监测设备
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附录B中的表B.1要求。记录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附录B中的 求。记录器主要由控制单元、计时单元、采集单元、记录单元、通信单元、存储单元、供电单元 中计时单元、记录单元、通信单元、存储单元的技术要求如下:
DB42/T15362019
5. 2. 2传输线路
当采用集中记录式监测系统时DB23T 3273-2022 森林地表可燃物调查技术规范.pdf,加速度传感器与记录器之间应采用高性能屏蔽电缆连接。当采用分 散记录式监测系统时,记录器与管理中心之间应采用有线或无线网络通讯介质传输,远距离传输或电磁 干扰大的场地应采用光纤通讯。系统应将数据通过网络实时发送至市县和省地震监测台网中心。
辅助设备主要包括供电、网络和防雷等辅助观测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供电设施应具备维持监测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的供电能力和备用电源,日常供电优先选择交流 供电。备用电源应具备满足监测设备连续、稳定工作至少24h的能力; b)网络设施应具备满足数据实时传输的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和网络设备; c)防雷设施监测设备和电源应配置防雷设施,接地电阻宜小于4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