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48-200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61-48-2008 陕西省房屋建筑震后重建抗震设防暂行规定对茶文执行要求产格程度不问的用说明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2条文中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它有关规定执行的用语为 “应·····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 规范或其它规定执行的用语为“可参照”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技术规程
6.2 验收程序 ·· 6.3 验收内容 · .56 附录A 强夯土干密度、压缩模量、承载力特征值表57 附录B 强夯能级与夯实厚度的经验关系 ·60 附录C 强夯施工安全技术规定·
6.1基本规定·..·. 6.2 验收程序 ·· 6.3验收内容 · .56 附录A 强夯土干密度、压缩模量、承载力特征值表57 附录B 强夯能级与夯实厚度的经验关系 ·60 附录C 强夯施工安全技术规定·
3.1.1本条提醒设计人员事先必须了解、掌握有关拟建工程及其 岩土工程地质等具体资料,以便设计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确保强夯质量和保护环境。 强夯法处理地基设计的正确与否,首先与能否准确了解、掌 握拟建工程和拟建场地的技术资料密切相关。只有根据这些具体 资料精心考量,方能做出正确、合理的设计。因此本条规定了强 法处理地基设计应依据拟建工程设计资料及拟建场地岩土工程 地质勘察资料以及拟建场地、邻近场地的地下工程等情况进行。 强夯法处理地基时,落锤冲击夯面的强大功能GB/T 50543-2019 建筑卫生陶瓷工厂节能设计标准 ,主要消耗在 强夯过程中地基的塑性(压缩)变形和弹性变形两方面:一方面 使地基土颗粒挤紧增密,孔隙减小,产生永久的塑性(压缩)变 形:另一方面引起地基的弹性波(振动)和声能(噪声)。强夯能 级愈大,振动烈度和波及范围也随之增大。设计人员在选择强夯 法处理地基时,应考虑其对本场地、周围邻近场地的地下工程、 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的破坏与不利影响;在人口密集区还应 考虑其对环保,对居民生产、生活的不良影响。 基于以上考虑,强夯法处理地基一般大量应用于远离居住人 群的新建大面积建筑群、厂房、机场、公路、铁路及市政等方面, 以发挥其处理地基快速、低成本的特点。
3.1.2本条规定的设计内容,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的:
1依据地质条件和建(构)筑物的需要,设计夯实厚度D 和强夯能级W,以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2合理设计强夯处理平面范围、夯点排布、强夯遍数和夯点 击数等施工参数,以保证强夯施工质量。
3确定含强夯地基夯沉量在内的开夯标高,以控制终止面 (竣工)标高(为基础或垫层底面标高),最大限度的节约土方、 工期及造价。 4为满足上部建(构)筑物需要的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指 标,提出强夯土应达到的物理力学指标,并为强夯质量检测和强 地基验收提供依据。 3.1.3经大量工程实践资料统计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经强夯处 理后,从终止夯面(一般为基础底面)向下到夯实层下限(处理 深度底面)的夯实厚度D,主要与强夯能级和被强夯土的含水量 相关。强夯能级愈高、土的含水量愈适宜,夯实厚度D愈大;反 之则愈小。由于地基土被夯压的密实程度随其深度逐渐衰减,结 合实际工程需要,应采取终止夯面以下某深度处土层的主要物理 力学指标的最低控制值来确定夯实厚度D。本条规定夯实厚度D 内土的湿陷性应消除(湿陷系数8s<0.015)。 按上述标准确定的夯实厚度D,可等分为上、中、下三个层 次。上层强夯土最坚硬,中层次之,下层较差,其于密度、压缩 模量、承载力特征值三个物理力学指标由上层、中层至下层逐层 衰减,见图1(a)、(b)、(c)。 3.1.5强夯法处理地基是利用强夯动能反复夯击地基,将夯面下 一定深度内的土层压密,从而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或液化性,提 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地基的压缩性。与其它加密地基土的方法 (如压实、挤密等)一样,土的含水量适当与否是能否取得压密 效果的首要条件。 黄土地基在较大功能下的强力夯实,也存在着最佳含水量问 题。当土的含水量与其最佳含水量相差较大时,强夯效果较差。 若土的含水量远高于最佳含水量,在强力反复夯击时,土中多余 水分瞬时难以被排挤出土孔隙,土的侧向挤出严重,表现为“橡 支土”,进一步夯实是很困难的;若土的含水量远低于最佳含水量, 也基土坚确,态击能主要消耗王古服士粒问强士的麻阳士一士蜡
3.1.5强夯法处理地基是利用强夯动能反复奋击地基
一定深度内的土层压密,从而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或液化性,提 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地基的压缩性。与其它加密地基土的方法 (如压实、挤密等)一样,土的含水量适当与否是能否取得压密 效果的首要条件。 黄土地基在较大功能下的强力夯实,也存在着最佳含水量问 题。当土的含水量与其最佳含水量相差较大时,强夯效果较差。 若土的含水量远高于最佳含水量,在强力反复夯击时,土中多余 水分瞬时难以被排挤出土孔隙,土的侧向挤出严重,表现为“橡 皮土”,进一步夯实是很困难的;若土的含水量远低于最佳含水量, 地基土坚硬,夯击能主要消耗于克服士粒间强大的摩阻力,土粒
术、经济分析对比,确认强夯法能满足设计要求时,也可采用强 夯法。
图1()强夯士干密度p随深度变化
图1(b)强夯土压缩模量Es随深度变化图
)强夯土承载力特征值氯随深度变
3.2.1本条规定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建(构)筑 物对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的要求确定地基的夯实厚度D。因为不 同类型土组成的地基,其处理目的不同,要求处理的深度也不同; 建筑物类型、等级及基础型式不同,其对地基要求的物理力学指 标也不相同,地基必须的夯实厚度也就不相同。 3.2.23.2.3这两条提醒对于湿陷性黄土和不具湿陷性的其它地 基土,当其处理目的不同时,应分别遵照有关规范确定夯实厚度 D及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地基变形计算。
3.3.1本次修订,共收集到关中、陕北地区1986年~2002年, 跨越17年的15项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实践资料230份
3.4强夯处理平面范围及夯点排布
② ② ② ① ② ? ① ② ① ②
(a)两遍强夯,正方形布点
(a)两遍强夯,正方形布点
c)四遍强夯,正方形布点
(b)两遍强夯,三角形布点
[d】四遍强夯,三角形布点
表 2 夯锤底面直径选用表
图3强夯地基土夯压变形测定图
图4强夯土层增密范围
3.5强夯遍数及夯点击数
3.5.1强夯采用分遍夯击、且各遍夯点互相错开布置,便于地基 土中超孔隙水压力和气压力消散,利于土体固结增密,提高强夯 效果;对较高含水量的土层,可避免或减少出现“橡皮土”现象。 3.5.2每遍夯点在夯击中,夯坑底面以上坑壁土会出现“松动层” 平整场地后在场地上部有一层厚约1/3~1/2夯坑深度的松动土 和虚填土,对其必须采取满夯拍平于以实。场地上部土层紧接 建(构)筑物基础底面,直接承受基础接触压力,对建(构)筑 物沉降影响较大,因此必须重视满夯拍平效果。一般3000kN·m 以下能级的强夯,满夯拍平采用1000kN·m能级。每印痕连夯2
击~3击,锤印搭叠d/3。受满夯拍平土层的含水量还应处于较适 宜状态,以保证满夯拍平质量,并防止扬尘污染环境。 3.5.3大量的强夯试验及工程实践资料表明,夯点(坑)单击夯 沉量随击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击效应逐渐降低,经济性也相应 降低,因此存在一个“最佳夯击数”,即夯击效果和经济性之间的 一个平衡点。此点可根据击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一般取曲 线平缓段开始的拐点(同时应考虑夯坑周围地面隆起等因素),实 践中采用最后两击的夯点平均夯沉量为3cm~5cm(相应于 1000kN·m~3000kN·m单击能)时的击数。 3.5.4强夯遍数多少及各遍强夯之间应留的间歇时间长短,与土 颗粒粗细、土层含水量、夯点间距、拟处理土层厚度等因素密切 相关。一般情况下土颗粒细、含水量高、夯点间距小、拟处理土 层厚度大时,强夯遍数宜多,且每遍强夯之间的间歇时间宜长。
3.6.1强夯后,夯实厚度D内的地基土被压密,土的干密度提高, 孔隙体积减小,宏观表现为“地基夯沉量”。开夯标高为终止夯面 标高(按建(构)筑物基础或垫层底面标高确定)与“地基夯沉 量”之和。“地基夯沉量”预估准确,开夯标高适当,强夯施工后 终止夯面标高适宜,可免除或减少强夯地基挖高填低的夯后工作 量,缩短工期,节约工程造价。有条件时,地基夯沉量可通过试 夯确定。 根据多次现场试夯及大量工程实践资料,地基夯沉量可通过 (3.6. 1)式△d= (Pdo) 内,土层处理厚度I/内夯前土的干燥质量与地基夯实厚度D内强 因DF
△d,则得地基夯沉量的计算式
式中Pdo 土层处理厚度II内,夯前土的加权平均干密度; Pd估 地基夯实厚度D内,夯后土的估算平均干密度, 若将D厚度内强夯土的干密度由上而下降低的变 化简化为直线衰减,则有式:
Pdo + Pai Pa估 二 2
Pdo 土层处理厚度II底面(亦即地基夯实厚度D的底 面)处,夯前土的干密度(该处夯后土干密度的少 量提高忽略不计); Pal——开夯面以下1.Om深度内,夯后土的计算干密度,根 据表3中13项工程实测资料,为理论计算最大干 密度的0.951倍(夯密系数),因此取
Gs1 Pal = 0.95. Pw 1+W,G.
表3终止面土夯密系数统计值(13份样本资料)
表4实测地基夯沉量与估算地基夯沉量统计分析结果 (黄土类粉质粘土,42份样本资料)
从表1得知,当地基夯沉量采用本条(3.6.1)
△d=1.05 的2.0%~15.6%,其绝对值比实测值少3cm~20cm或多3cm~ 22cm。大于5cm的差值,可在强夯施工满夯拍平前、平整场地时 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或降低到可容许的程度。即在满夯拍平前, 先顶估满夯拍低15cm~20cm后,是否符合终夯标高,否则应在 平整场地时,先铲高填低场地,再满夯拍平
4.1.1该条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必须熟悉的五项资料,是为了 帮助施工人员作到心中有数,如可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提出改 进强夯参数的建议;保障施工安全;更好地贯彻执行设计意图, 确保施工质量。 4.1.2为了使施工、监理人员正确理解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设 计内容及技术、质量要求,在施工前应由业主召集主持、由设计 人员进行设计交底,并组织工程各方主要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 解决相关问题
4.1.1该条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必须熟悉的五项资料,是为了 帮助施工人员作到心中有数,如可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提出改 进强夯参数的建议;保障施工安全;更好地贯彻执行设计意图, 确保施工质量。
4.1.2为了使施工、监理人员正确理解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设 计内容及技术、质量要求,在施工前应由业主召集主持、由设计 人员进行设计交底,并组织工程各方主要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 解决相关问题。
4.1.3强夯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主要施工机械、辅助设施、测量仪器、检验设备的配备。 2施工部署,包括组织管理机构、配备劳动力、明确施工人 员岗位及职责、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等。 3,制订满足设计及本规程要求的施工技术方案,包括施工顺 序、施工工艺、强夯参数及控制措施、施工记录等。 4明确施工质量及其保证措施,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标准 实现目标的方法及质量保证体系、措施。 5制订施工进程图表及保证工期的措施。 6 明确特殊季节(冬季、雨季、风沙等)的施工措施及要求。 7 明确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措施。 8预定交工验收日期,明确必备的验收资料、文件。
4.1.5地基土含水量是决定强夯处理效果的首要因素,强夺施工
4.1.5地基士含水量是决定强夯处理效果的首要因素,强夺施工
前必须在施工场地布点测定开夯标高以下、土层处理厚度H内土 的含水量是否适宜,否则应采取措施改善土的含水量,以保证强 夯处理地基的效果。
4.2.1~4.2.2本条增加了清除施工场地上1.5倍吊臂高度范围内空 中线路,是为了保证施工安全。特别是高能级的强夯施工,夯锤 强大的冲击将夯坑内土块从排气孔冲喷的高度超过吊臂顶部。施 工前按开夯标高要求完成强夯场地平整工作,并具备起重机作业 条件。
中线路,是为了保证施工安全。特别是高能级的强夯施工,夯锤 强大的冲击将夯坑内土块从排气孔冲喷的高度超过吊臂顶部。施 工前按开夯标高要求完成强夯场地平整工作,并具备起重机作业 条件。 4.2.3当土层处理厚度H内土的含水量小于8%、仍需采用强夯 法处理地基时,可采用该条方法增湿土层。注水孔一般用Φ50~ Φ70mm洛阳铲成孔。此法用在咸阳机场试夯及22万m扩建站坪 地基处理等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局部施工场地土层含水量过大,如饱和度超过80%时,可 预先在土层处理厚度H内插设竖向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等排水竖 并,利于夯击时提高土孔隙水的瞬时排水速度,降低土中孔隙水 压力,提高夯实效果。 4.2.4、强夯前需准备的主要施工机械、工具、测量仪器、质检设 备及辅助设施,包括起重机,锤,推土机,自动脱钩装置,钢 丝绳,水泵,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以及土的 含水量、密度检测仪器设备等,均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 4.2.5测设施工测量控制网,应根据业主或工程总承包单位提供 的、并经监理部门复核合格的基准点与技术资料,以及国家测绘 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进行测设。
比条强调的是强夯施工工序及其要
此茶强调的定强分施工工厅及其安求。 第2款强夯机就位,平稳吊起夯锤回转移动,将夯锤置于夯
第2款强夯机就位,平稳吊起夯锤回转移动,将夯
点位置(目测锤底中心应对准夯点中心)。夯前测量锤顶标高,每 次夯击后再次测量锤顶标高,塔尺放置的位置应与夯前测量位置 一致。在夯前和夯后分别测量记录锤顶标高,可算出每个夯点的逐 击夯沉量及累计夯沉量。 第3款将夯锤起吊到规定高度,机械开启脱钩装置,夯锤脱 钩自由下落夯击夯点,此过程为一击夯击。重复夯击达到规定的 单点夯击次数及夯沉量控制指标,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每夯点 的连续夯击数和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累计夯沉量必须符合设计 要求。 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点位置偏差应小于100mm。如 果夯锤在下落时出现倾斜现象,应检查夯锤吊环(耳)及吊钩是 否适宜,并应采取纠正措施使其下落保持平稳,否则应换锤或吊 钩;若夯坑(点)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宜填土整平后,再重新 对准夯点击。 在夯击过程,夯锤排气孔应保持排气畅通,不得被泥土堵塞 (尤其土的含水量较高时)。否则,排气不畅,夯锤在下落过程中, 空气阻力增大(尤其当夯锤进入夯坑后会产生“气垫”作用),减 少夯击能,降低强夯效果。 第4款夯锤移位到下一个夯点继续夯击。当逐点夯击完成, 即第一遍夯点强夯完成后,平整场地,测量地基土的整体夯沉量 填写施工记录。 第5款第一遍强夯后完成,按照3.5.4条或设计要求,停够间 歇时间,并对第二遍夯点放线复核无误后,开始第二遍夯点夯击 (同第一遍强夯施工)。 4.3.2每遍夯点位置,必须依据平面坐标控制点准确放线,严禁 前、后遍主夯位搭接,甚至重叠、同时漏夯的不良后果。 4.3.3冬李施工不得将零星冻土块夯入地基中;平整夯坑时,填 料中不得有冰雪或冻土块。雨后浸水区地基土层含水量过大、可 能夯成“橡皮土”时,应挖除、换土后再强夯。
4.4.1强地基的质量控制标准,结合了强夯法处理地
4.4.1强夯地基的质量控制标准,结合了强夯法处理地基的特点, 并参照国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建筑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规定,分为主控项 目与一般项目(表6.3.2),以便于强夯施工质量的管理和验收
对于建筑施工中的产品保护和环境保护,国家已颁发了相关 的法律、法规文件,施工单位基本上也取得了三个管理体系认证 证书,故增加了产品保护与环境保护两节。 4.7质量记录 4.7.1施工技术、质量记录,是施工过程中重要的记录文档,是 反映整个施工过程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竣工验收的必备资料。因 此本次规程修订增加了该项内容,为与相关规定统一,所涉及表
对于建筑施工中的产品保护和环境保护,国家已颁发了相关 的法律、法规文件,施工单位基本上也取得了三个管理体系认证 证书,故增加了产品保护与环境保护两节。
4.7.1施工技术、质量记录,是施工过程中重要的记录文档,是 反映整个施工过程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竣工验收的必备资料。因 此本次规程修订增加了该项内容,为与相关规定统一,所涉及表 格均采用《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资料统一用表》
5.1.2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某些工程仅仅是 为了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或砂土的液化性,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 提高地基承载力。对此,就要根据处理地基的目的和具体要求, 确定与其相适应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手段。 5.1.3检测点数量是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及其它现行规范中强制性条文规定的。表5.1.3中 50000m²~500000m²的强夯施工面积,主要是针对面积较大的机 场飞行区地基处理拟定的。 5.1.5地基经过强夯后,土中积蓄的高压应力随时将土孔隙中的 水、气体逐渐挤出,同时土的孔隙被逐渐压缩,土的密度和加固 凝聚力也随之逐渐增大,其物理力学指标也逐渐提高。如图6: 在夯击后14天内,强夯土的Es、fak值增长快速;夯击后第14天~ 28天增长缓慢;夯击后第28天~90天,仍有少许增长。因此, 在不影响交工验收时间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检测。本条根据士 的颗粒粗细及含水量大小只要求最少的检测间隔时间。如果检测 间隔时间不够,检测结果就不能反映强夯的真实效果,
5.1.3检测点数量是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
应伙效 里延长怕 GB50202及其它现行规范中强制性条文规定的。表5.1.3中 50000m²~500000m²的强夯施工面积,主要是针对面积较大的机 场飞行区地基处理拟定的。
图6强夯地基力学指标的时间效应
5.1.6本条要求检测结论应综合评价,是为了避免绝对化,造成 不必要的工期及经济浪费。当湿陷性或液化性未彻底消除时,应 根据工程等级,结合地基湿陷起始压力、剩余湿陷量或抗震设防 类别、地基液化等级等,按现行国标《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及现行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综合判定, 作出明确结论,避免不顾工程实际情况,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另行 处理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5.2.15.2.5这几条强调的是强夯法处理的地基土质不同,应采用 与其相适应的检测方法。结合我省应用实际,综合考虑经济技术 效益,对地基有承载力要求时,才进行荷载试验。
6.1.16.1.3这几条是根据我国现行建设法规、规章制度及现行 国标《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现行国 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基本精神制订 的GB/T 42128-2022 智能制造 工业数据 分类原则,明确了验收各方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资格及验收条件。
6.2.1~6.2.4这是我国目前通用的验收程序及组织,主要明确参 与验收各方的职责,又提出在有异议时的仲裁方式;当确不能满 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时,可由设计单位提出设计变更(包括补救措 施),或酌情改变设计要求,重新确定验收标准,再进行验收。
6.3.16.3.2根据我国现行有关验收标准,规定了验收应具备的 文件及资料,明确了验收标准,既确保工程质量又保证验收质量 既防止验收中对质量缺陷的漏检,又避免有关方面做无谓的工作。 对表6.3.2的使用:当处理目的有消除湿陷性或液化性、或二者兼 有时,应作为主控项目;当设计对承载力或压实系数有要求时, 也应作为主控项目;将强夯范围作为主控项目,是考虑到在我省 目前发生的工程事故中,除施工原因外,还有与强夯处理的外放 尺寸不够有关。
附录A强夯土干密度、压缩模量、
黄土地基经强夯处理后,其物理力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和 提高,具体表现为:干密度增大,压缩模量和承载力提高,湿陷 性或液化性、震陷性消除,孔隙和透水性减小。 为了便于设计阶段对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进行验 算,本次规程修订在222份强夯法处理黄土地基的检测资料基础 上,对夯实厚度D内上、中、下三层按其不同含水量强夯土的干 密度、压缩模量、承载力特征值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详见表5。 E。、三指标与强夯能级W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根据表5,综合考虑其范围值、平均值与分层强夯土含水量的 关系,建立了表A.0.1强夯地基土分层平均干密度P。、平均压缩 模量E。及平均承载力特征值f,表,以便设计人员进行夯后地基 的承载力和变形验算。 表A.0.1中所列干密度Pα、压缩模量Es、承载力特征值fk, 均按各层强夯土不同含水量的实测平均值分别降低取值建表,其 中P。降低0~0.05g/cm²,Es和于分别降低2MPa~6MPa和 50kPa~90kPa。 当强夯参数及夯点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 定时,使用表A.0.1才是适宜的,
8.9%~ 11% 注:()内数字为统计频数;强能级包括1000kNm、1500kNm、3000kNm 三种。 注:()内数字为统计频数;强能级包括1000kNm、1500kNm、3000kNm 三种。 TB 10418-2018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附录C强夯施工安全技术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