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162-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5-162-2019 建筑基坑施工监测技术标准5.3.1基坑工程一般位于闹市中心,周边环境条件较复杂,可供观测使用的自由 空间有限,测站点布设位置应根据所采用的观测方法确定,应位于基坑开挖影响 范围以外,既便于安全观测,能满足观测精度要求,又方便保护,且不影响基坑 工程施工或道路通行。目前,大部分监测单位将测站点布置在基坑围护结构的外 直角处,监测资料显示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微小的变形不影响监测结果和精度 为确保观测精度,测站点平面控制点位应具有强制对中装置,同时,测站点应定 期复测,确定其适用性和稳定性。 5.3.4~5.3.6提出了小角度法、前方交会法和极坐标法等不同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的实测步骤、注意事项和精度控制要求;观测作业中,全站仪或经纬仪等仪器应 严格置平、对中,按正倒镜法旋转180°观测两次取平均数。采用小角度法时, 用全站仪或经纬仪的望远镜瞄准目标后,用测微器读数,每半测回每一方向各照
准读数两次,可提高监测精度。
5.4.1~5.4.3本标准引用《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中关于小角度法监测点偏离 值的计算方法GB/T 12085.3-2022 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3部分:机械作用力.pdf,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采用的是通用坐标计算方法
6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6.1.1~6.1.2深层水平位移监测作为基坑监测常用手段,可反映出随着基坑施工的 推进基坑侧壁或周边土体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为内支撑或支护锚杆的施工预警 与其他位移监测方法不同,它属于电法测量方法,测量精度主要与仪器设备的精 度和稳定性有关,应用广泛
6.2.1测斜仪按探头是否固定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测斜仪按传感器元件的 性质可分为滑动电阻式、电阻应变片式、振弦式及伺服加速度计式等几种,伺服 加速度式测斜仪灵敏度和精度相对较高,稳定性也好;其他类型的测斜仪精度及 稳定性比伺服加速度式测斜仪稍差
加速度式测斜仪灵敏度和精度相对较高,稳定性也好;其他类型的测斜仪精度及 稳定性比伺服加速度式测斜仪稍差。 6.2.3测斜管作为供测斜仪定位及上下活动的通道,必须具有一定的柔性和刚度 直径不应小于测斜仪导轮的最小宽度,管节之间的导槽必须紧密对接,且连接顺 畅
6.2.3测斜管作为供测斜仪定位及上下活动的通道,必须具有一定的柔 直径不应小于测斜仪导轮的最小宽度,管节之间的导槽必须紧密对接, 畅。
6.3.1基坑平面上挠曲计算值最大的位置及基坑每侧中部、阳角最能反映基坑围 护体系的变形情况,因此应在该处布设监测孔。基坑开挖次序及局部挖深会使围 护体系的受力情况发生变化,布设监测孔时应予以考虑。 埋设过程中测斜管中有一对槽口应自上而下始终垂直于基坑边缘,以保证测 得围护桩(墙)深层水平位移的最大值。 测斜仪测出的位移常以测斜管底部为固定起算点进行计算,所以埋设时应要 求把测斜管管底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 在围护结构中钻孔理设测斜管时,应采用预留管注水泥浆的方法进行理设 当在周边土体中钻孔埋设测斜管时,也可采用灌砂法等其他方法进行埋设,当采 用其他方法进行埋设时,在成孔后宜先插管再灌砂或其他材料进行填充,在填充
过程中应不断轻晃测斜管并在管边注水,保证填充材料能沉积至孔底并填充密实 6.3.2测斜初始值的测定十分重要,应在基坑开挖前采集完毕,取得稳定的读数 方可作为初始值使用。在冬天,由于室外温度与地下水温度的差异,测斜仪探头 放至孔底后,宜再恒温一段时间,待读数稳定后方可采样。由于仪器存在零漂影 响,为消除误差,每测点都应进行正、反两次测量
6.4.1测斜计算时的起算点选择十分重要。软土地区测斜管管底常产生较大的水 平位移,一般情况下应以管顶作为起算点,采用光学仪器测定测斜孔口水平位移 作为基准值。在基坑建立平面位移监测基准网时,应同时布设测斜管口平面位移 监测点,测取管口在基坑方向的位移分量初始值。若测斜管底部进入较深的稳定 土层内,也可以底部作为固定起算点。 6.4.2广州地铁五号线工程在利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详细统计10个明挖基坑围 护结构体深层水平位移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工况、地层条件和监测条件等影 向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基坑围护结构体深层水平位移八种典型曲线形态(图1) 影响因素和对策措施(表1),可供监测结果分析时参考。
图1八种深层水平位移典型曲线形态图
表1深层水平位移典型曲线形态产生原因和对策措施
7.2.1~7.2.4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仪器 的原因:仪器结构、制造方面,每一种仪器具有一定的精确度,因而使观测结果 的精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仪器构造本身也有一定误差;②人的原因:观测者感 官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③外界条件:外界环境如温度、湿度、风力、大气 折光等因素的变化,均使观测结果产生误差。本节规定了不同观测方法所使用仪 器的精度要求。
7.3.1基坑工程若位于闹市中心,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可供观测使用的自由空间 有限,测站点布设应根据所采用的观测方法确定,位于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以外 既便于安全观测,能满足观测精度要求、又方便于保护,且不影响基坑工程施工 或道路通行。为确保观测精度,测站点平面控制点位应具有强制对中装置,同时 测站点应定期复测,确定其适用性和稳定性。 7.3.2倾斜变形监测点直接埋设在能反映监测体变形特的部位,观测标志应结构 合理、设置牢固、外形美观、观测方便,且不影响监测体的外观和使用。 7.3.3~7.3.8提出了投点法、前方交会法、吊垂球法、激光准直法和沉降差法等 不同建筑倾斜观测方法的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观测作业中,全站仪或经纬仪等 仪器应严格置平、对中,应按正倒镜法旋转180°观测两次取平均数,读数时应 估读至0.1mm。
8.1.1裂缝监测是变形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裂缝的变化情况是反映被监测体稳 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和邻近建筑造成影响,尤其是出现裂 缝,往往会引起纠纷,重视基坑施工前的周边环境和邻近建筑的工作状况调查 意义重大。因此,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前,应对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及周 边管线等被监测对象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数量、走向、贯通程度及各条裂缝的 长度、宽度等进行统计、拍照、整理在册并归档,有利于跟踪并判断基坑开挖对 被监测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8.2.1裂缝数量不多时,可采用比例尺、游标卡尺或坐标格网板等工具进行量测: 裂缝数量较多,监测频率较密,可采用裂缝仪、裂缝计等自动化监测手段进行量 测。
8.3.1~8.3.8监测对象应选择能反映围护结构、周边道路和建(构)筑物的安全与 使用功能的代表性裂缝,对于基坑施工过程中新增的代表性裂缝,应逐条监测, 裂缝监测过程中,可根据观测时间的长短埋设不同的观测标志。考虑到雨水 等环境因素,镶嵌或埋入金属标志可用于长期观测,油漆平行线标志或在测量部 位粘贴石膏饼标志仅用于短期观测。
9.1.1地下水位测量主要是通过水位并内埋设水位管进行。地下水位监测的作用 一是检验降水井的降水效果,二是观测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9.3现场测量
9.3.3水位并安装完成后,地下水位测量前,须通过灌水试验或抽水试验,检验 水位井的有效性
9.3.3水位井安装完成后,地下水位测量前,须通过灌水试验或抽水订 水位井的有效性
10.1.2支撑内力监测仪器的选择及安装方法主要根据支护结构自身的受力特点 进行选择,同时要方便安装和监测。
0.2.2根据目前应力计和应变计精度的适用性和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 术规范》GB50497的要求对仪器分辨率、精度和量测进行确定
10.3.1常用传感器的理设方法已经相对成熟,对于新型传感器或者较少使用的传 惑器类型,应根据现场情况结合工程经验确定相应的埋设方法。 钢筋应力计焊接时应使其处于不受力状态,不应使其处于受弯状态。焊接过 程中,为防止应力计温度过高,可采用停停焊焊的方法,也可在钢筋应力计部位 包上湿棉纱浇水冷却,但不得在焊缝处浇水,以免焊层变脆硬。 应变计安装粘贴时应在准备好的应变计基底上均匀地涂一层粘结剂,粘结剂 用量应保证粘结胶层厚度均匀且不影响传感器的工作性能。用镊子夹住引线,将 应变计放到粘贴位置,在粘贴处覆盖一块聚四氟乙烯薄膜,且用手指顺应变计轴 向,向引线方向轻轻滚压应变计。挤出多余胶液和粘结剂层中的气泡,用力加压 保证粘结剂凝固。 基坑钢支撑吊装到位后,应将安装架的另一端与围护结构体上的钢板对上 中间应加一块加强钢垫板,以扩大轴力计受力面积,防止轴力计受力后陷入钢板 影响测试结果。 0.3.2考虑到内力监测传感器在理设时有可能已经受力,要求土方开挖前连续2 天测量获得的稳定测试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更为合理。 10.3.3温度的变化对支护结构内力监测数据的有一定的影响,应考虑温度影响因 素。
10.3.4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当监测进场埋设测点时,支撑混凝土已浇筑完毕或预 理传感器毁坏较常出现,除安装表面应变计作为补救措施外,可以采用高精度全 站仪等精密测距仪器测量其支撑两端点之间的距离,通过其形变反算其内力,在 设计给出其报警指标的情况下,亦可直接以支撑测距替代支撑内力监测项,同时 也可作为支撑内力监测的一种主要数据校核措施,
10.4.1考虑到支护结构构件受力的复杂性,我们通过取平均值减少测量误差。当 监测截面上的传感器不以截面轴线对称布置时,其测量结果不宜参与平均值计算 10.4.2、10.4.4公式(10.4.2)、(10.4.4)适用于受轴向压力作用的支撑构件。当 支撑出现裂缝或在拉力、偏心压力作用下,不建议使用。 支撑内力监测宜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对于钢筋混凝土支护结构的内力测试 建议制作水泥试块,定期试压测算其弹性模量,以便按混凝土的龄期分别选取合 适的弹性模量进行计算。 目前,混凝土支撑轴力只能通过间接方式测量获得,那么监测值计算方法对 监测值的精度会产生巨大影响,换言之,使用适合的应力应变关系对支撑轴力监 测值的精度至关重要。应力、应变和时间三者关系非常复杂,影响因素多,离散 性大,如何将混凝土徐变和混凝土弹性模量随时间变化等因素考虑其中,是值得 研究的问题。 主编单位选取某代表性工程中的混凝土支撑,进行了全尺寸支撑轴力影响因 素对比试验。以锚索计测值为标准参考值,从支撑自重、传感器种类、传感器布 设位置(截面或水平面)、传感器埋设方式、温度等影响因素出发,选用同截面 不同埋设方式,不同截面、不同连接方式,同截面、不同连接方式,同水平面 不同传感器,同截面、不同传感器,同截面、不同点位、同种传感器,考虑温度 修正与未考虑温度修正对比,钢筋计不同连接方式对比等八种对比工况开展对比 试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 (1)传感器种类的选择相对于传感器布置截面位置的影响较大。 (2)内埋式连接方式(套接式、焊接式)与锚索计测值相差较大,采用外 贴式连接方式能相对真实的反应试验支撑的轴向受力情况
(3)混凝土应变计测值较钢筋计测值更接近锚索计测值,混凝土应变计的 测试结果更符合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构件的轴力分布理论。 (4)使用仪器厂商提供的温度修正会导致轴力值有不同程度的偏大,偏差 范围为0.5%~3%,温度并不是影响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值的主要因素。 对于轴力的计算方法,混凝土弹性模量如果以定值考虑并参与计算会产生较 大误差,故应直接使用应力应变关系函数来计算混凝土支撑应力。
图2混凝土的受压变形和破坏过程
式中,6c为混凝土压应变为&时的混凝土压应力;f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设计值;0为混凝土压应力达到f时的混凝土压应变,当计算的0值小于0.002 时,取为0.002;&cu为正截面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当处于非均匀受压且按(5) 式计算的值大于0.0033时,取为0.0033;当处于轴心受压时取为80;fcu.k为混凝 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为系数,当计算的n值大于2.0时,取为2.0。当混 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根据式(1)至式(5)得到应力与应变关系: 当<0.002时
相应的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值计算公式为:
。=fe 0.002
式中,ε为混凝土支撑梁中各传感器所实测到的应变量的平均值,徐变是导
式(7)和式(8)可以看出,式中避免了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出现,即避免了 使用固定弹性模量计算导致的偏差;把总应变中徐变变形量给剔除出来了,得至
实际的弹性应变值。该式考虑了混凝土的非线性及时间效应,得出支撑轴力监测 值的计算结果仅为现有公式计算结果的50%~60%,也解析了为何采用混凝土支 掌的基坑工程普遍出现支撑轴力监测值偏大的异常现象。 实际上通过对影响支撑轴力监测值的各个因素的分析可知,支撑轴力影响的 因素众多,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要得到非常高精度的结果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 能做到的,计算公式仅能考虑了几个影响较大的因素,其他影响较小的因素是不 能全面考虑到的,因此监测值与实际值有10%~20%的误差是也属正常。 由于混凝土弹性模量为非定值,然而根据实际调研,监测单位因很难掌握到 该项目混凝土各个龄期的弹性模量,通常采用固定弹性模量取值进行计算,是导 致误差的因素之一,建议施工单位在各批次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制作水泥试块定 期送至第三方检测单位试压测算其弹性模量提供给监测单位,以便按混凝土的龄 期分别选取合适的弹性模量进行计算。
11 锚杆(索)拉力监测
11.1.1~11.1.2本章中的锚杆(索)主要指预应力锚杆(索)。目前,在基坑工 程中,一级基坑多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加预应力锚杆(索)或加强型 喷锚支护型式(采用预应力锚杆(索)控制变形),部分破坏后果严重、对变形 要求严格的二级基坑也使用的控制变形的预应力锚杆(索),对上述预应力锚杆 (索)进行拉力监测,掌握基坑施工过程中锚杆(索)的变化和工作性能,获取 锚杆(索)拉力随时间和开挖深度等的变化规律,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安 全意义重大,也为基坑工程反演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因而本标准规定对 级基坑及破坏后果严重的二级基坑所使用的锚杆(索)应进行拉力监测。为方便 监测,一般采取于锚头部位设置测力计(压力传感器)对锚杆(索)拉力(预应 力)进行长期监测的方式进行。对非预应力锚杆可根据工程实际要求确定是否需 要进行监测
11.3.2安装专用测力计时,应保证测力计、垫板和锚具与理设孔的轴线垂直。 般而言,可通过不同荷载作用下同一测力计内部多个传感器的压力增量是否平 衡来确定,当多个传感器测值的极差不大于平均值的30%时,可认为测力计、 垫板和锚具与埋设孔的轴线垂直,其倾斜度和偏心值满足要求。 11.3.4对于锚杆(索)锁定力(初始预应力)而言,目前较多基坑监测数据显示 当锚索张拉时未采取超张拉方式施工时,其初始预应力监测值一般小于设计锁定 值15~20%以上,建议当监测结果显示锁定力与设计锁定值的偏差大于20%时: 宜重新锁定。当设计文件有明确要求时,按设计文件执行
1.4.2一般锚杆(索)测力计拉力计算可不进行温度补偿修正,如需修正,建议 使用厂家提供的温度补偿系数,采用下式计算:
P=KAf?+A+b△T
2.1.2对于基坑刚性围护结构, 往往需要监测作用在围护结构表面上的土压力, 因此土压力计的理设方式多采用边界式。
12.2.1振弦式土压力计长期稳定性高,受温度影响小,对绝缘性要求低,抗干扰 能力强,较适用压力的长期观测要求,目前在我国基坑土压力监测中应用最广 泛,但振弦式土压力计不适用于动态响应测试。 12.2.2~12.2.3土压力计量程上限按被测压力估值的两倍选取,主要是考虑到要有 足够的量程,并且还要满足测试必须达到的分辨率。 土压力计直径与中心最大挠度之比宜大于2000。对于土压力计在量测土体 自由场应力时,由于土压力计壳体的刚度远大于周围土体介质的刚度,导致在土 玉力计壳体圆周的上方产生被动土拱效应,造成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此时,应注 意选取匹配误差小的土压力计
12.3.1~12.3.2由于土压力计的结构型式和理设部位不同,理设方法很多,理人式 土压力计安装方法有插入法、钻孔法等;边界式土压力计安装方法有挂布法、顶 入法和弹入法等。 土压力计埋设在围护结构施工期间或完成后均可进行。若在围护结构完成后 进行,由于土压力计无法紧贴围护结构埋设,所测数据与围护结构上实际作用的 土压力会有一定差别。若土压力计埋设与围护结构施工同期进行,则须解决好土 压力计在围护结构迎土面上的安装问题。在水下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防止混凝 土将面向土层的土压力计表面钢膜包裹,使其无法感应土压力作用,造成埋设失 败。另外,还要保持土压力计的承压面与土的应力方向垂直。挂布法直接将土压 力计置于刚性围护结构表面,方法简便易操作,测试数据较接近真实,目前是最
常用的一种土压力计安装方法。 钻孔法钻孔直径要以满足土压力计安装方便为宜,回填封孔材料不能用粗骨 料(如碎石等),而宜用易填实的粗~细砂
12.4.1~12.4.2在地下水位以下,土压力计实际测量的结果为水、土总压力。可根 居地下水位计算出水压力或者测得的孔隙水压力,进而计算出实测土压力。按照 水土分算原理,实测土压力可按公式(10)计算:
p一实测土压力(kPa); P一土压力计实测的总压力(kPa); uw一水压力或测得的孔隙水压力(kPa); 当采用测得的地下水位计算水压力时,水压力可按公式(11)计算
13.2.1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和电阻式孔隙水压力计都属于电测式孔隙水压力计, 适用于各种渗透性质的地层,具有测量误差小,长期稳定性高,深度不受限制等 优点,较适用孔隙水压力的长期观测要求,目前在我国基坑孔隙水压力监测中应 用最广泛。 13.2.2~13.2.3扎原水压计量程选取,主要是考虑到要有足够的量程,并且还要 满足测试必须达到的分辨率。 基坑正常情况,孔隙水压力计测值要低于静水压力,但由于基坑外部加载 地基土渗透系数低等因素,也可能产生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所以孔隙水压力计 的量程选取,必须要考虑到超孔隙水压力的存在,并预先评估其大小
13.3.2钻孔泥浆若未清洗干净,可能会引起孔隙水压力计透水石的堵塞。 13.3.3孔隙水压力计的关键是保证探头周围填砂渗水通畅和透水石不堵塞;当存 在多层地下水时,并采用钻孔法埋设时,若在一个钻孔内埋设多个孔隙水压力计 更应保证孔隙水压力计之间的隔水层质量,防止上、下层地下水压力形成贯通 13.3.4孔隙水压力计在埋设时有可能产生超孔隙水压力,要求孔隙水压力计在基 坑开挖前2~3周埋设,有利于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使测得的初始值更加合理 13.3.5孔隙水压力测量除按基坑设计施工图要求的监测频率外,还应根据孔隙水 玉力上升、消散的变化规律,采用跟踪、逐日、多日等不同观测频率。 测量地下静水位的变化,主要是为了在计算中消除水位变化影响,获得较真 实的超孔隙水压力值。
14.1.1采用爆破施工进行基坑开挖时,会对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应进行爆破安全监测。 4.1.2对于重要的爆破或重点保护对象每次爆破均应进行跟踪监测,一般情况可 定期进行监测,如规定每周或每月监测次数
14.2.1~14.2.2传感器应根据振动频率、距离进行选用。传感器和记录设备均有测 量范围,故应选择能满足要求的设备使被测物理量的预估幅值在测量幅值范围内 屏蔽线缆可降低干扰信号,质点振动速度传感器输出的是电荷信号,因此监 测时导线宜选用屏蔽线缆,
14.3.1布置传感器的方向时,一般布置竖直向、水平径向和水平切向三个方向的 传感器,根据工程经验,传感器的定位方向应布在可能产生较大振动的方向上 14.3.2宜用石膏、螺栓、水泥砂浆或水玻璃等材料,把速度传感器固定在监测部 位。原配在传感器上的长螺杆是经过专门设计,全部插入砂土中才能满足监测要 求。在传感器安装过程中,安装角度偏差大,将影响监测精度。 14.3.4测点布置既要能较全面地反映工程开挖爆破的影响,文要能突出重点,做 到少而精。利用静态监测断面,既能收集爆破影响观测资料,又便于动静资料对 比分析。 14.3.6自触发设置值一般为顶估峰值的1/10~1/100。满足多测点同步测试的要求
4.4.3爆破安全充许标准应依据被保护对象的结构形式、爆破规模及方式、距离 暴源的相对位置等遵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有关规定选取。《爆破安全
规程》GB6722未作规定者,应通过实验研究或工程类比等方法确定。 4.4.5爆破振动监测记录应完整,并应包括与监测项目相关的内容。监测数据应 输入专用分析系统进行处理,分别读出各监测量的峰值、对应的频率、时间等, 并根据需要进行频谱分析。遵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有关规定对监测成 果进行必要的安全评估
15.1.1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各种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基坑 模和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周边建(构)筑物繁多,基坑本身安全保障及对周边 建(构)筑物保护要求对监测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可高频度或连续监测的自动 化监测手段是适应这些要求发展的新技术,具有效率高、节省人力、较少人为失 误影响、减少人员作业风险等优势,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本标准编制列入了 自动化监测这一章。 无人值守远程监控技术是网络通讯技术在自动化监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 监控和信息传输能力,在自动化监测中已被广泛采用。 15.1.4一般自动化监测系统比较复杂,使用前应注意做好检验。自动化监测是快 速发展中的新技术,与采用人工监测的方法进行比对,是自动化监测成果质量保 正的一个有效措施。 15.1.5自动化监测系统较复杂,安装调试要求较高,监测过程需要维护检查或进 行调整,制定切合现场实际情况的监测技术方案。自动化监测和人工监测各有其 尤点和局限性,必要时可两者结合,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经济技术效果。
5.2.1根据测量数据采集手段的不同,各类自动化监测使用的仪器设备有很大的 不同,本条因此将自动化监测分类划分为两类型。 5.2.2自动化监测仪器设备、传感器和测点埋设件种类很多,且不断发展中,本 条列出了目前各监测项目的常用情况
15.3.1自动化监测现场前期准备工作很重要。要系统布置好测点,监测前对监测 系统和通讯系统做好安装调试,对具有自动跟踪功能的全站仪进行学习测量,以 保证系统在设定的期限按设计方案正常稳定运行。
15.3.2环境条件对信号无线传输的影响大,是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时需考虑的因素 具有数据临时存储功能系统和间断传输功能的系统可克服信号不稳定的影响。 15.3.3利用具有测点自动跟踪功能的全站仪测量机器人进行城市轨道交通既有 结构测点三维变形自动化监测手段,在我省已开通地铁运营线路的广州、深圳和 佛山等城市以及国内其他部分城市已广泛应用,是目前地铁既有结构保护最有效 的一种监测手段,该方法也已应用于基坑变形自动化监测中,本条款列出了有关 规定。 对监测基准点定期进行联测检核,是保证监测成果可靠性的必要措施。自动 化监测由于测量仪器一般是固定安装,后视点常处于变形区范围,当基准点距离 较远或通视条件不好时,难以由自动化监测系统完成联测,实际工作中基准点联 测需采用人工测量方式完成,容易被忽略。广州地铁在总结工程实际经验的基础 上,强调提出了地铁既有结构保护监测中,必须定期进行基准网联测的规定。 15.3.4采用力学传感器设备进行测点应力应变的自动化监测,是目前基坑安全自 动化监测的主要手段,常与光学测量类监测一并实施
JTS 265-4-2017 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工程质量检验标准15.4自动化监测数据信息管理
15.4自动化监测数据信息管理
16监测成果与信息反馈
16.1.3监测的外业记求,应符合各相关现行行业标准的规定,各相关现行行业材 准无具体规定的,监测单位可根据单位规定、具体的仪器制定专用表格,表格基 本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监测单位、监测项目、测试日期时间、气候、仪器名 称及编号、测试人员签字、记录人员签字、复核人员签字等。 16.1.5目前基坑工程监测技术发展很快,主要体现在监测方法的自动化、远程化 以及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的智能化、软件化。建立基坑工程监测数据处理和信息 管理系统,利用专业软件帮助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处理和查询,使监测 成果反馈更具有时效性,并提高成果可视化程度,更好地为设计和施工服务,
16.2.1日报表是信息化施工的重要依据。每次测试完成后,监测人员应及时进行 数据处理和分析,形成日报表,提供给委托单位和有关方面。日报表强调及时性 和准确性,对监测项目应有正常、异常和危险的判断性结论。 6.2.2为保证日报表信息全面并便于查询和追溯,本条规定了日报表应标明的信 息,并有监测单位盖章及相关责任人签字
16.3.1阶段性报告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后,监测单位通过对以往监测数据和相 关资料、工况的综合分析,总结出的各监测项目以及整个监测系统的变化规律、 发展趋势及其评价,用于总结经验、优化设计和指导下一步的施工。阶段性监测 报告可以是周报、旬报、月报或根据工程的需要不定期地提交。报告的形式是文 字叙述和图形曲线相结合,对于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尤以过程 曲线表示为好。阶段性监测报告强调分析和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报告的结论 要有充分的依据。
16.4.1息结报告是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全部完成后监测单位提交给委托单位的峻 工报告。总结报告一是要提供完整的监测资料;二是要总结工程的经验与教训DB/T 29-271-2019 天津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 为以后的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