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J)/T 273-2018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 3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6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7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 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 9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 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13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14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 GB/T 7106 15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办法》GB/T8484 16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规范》JGJ367 17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 18 《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289 19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 20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 2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DB13(J)185
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DB13(J)/T273一2018,已经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8 年9月25日以第48号公告批准、发布。 为便于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 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 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 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 理解和把握条文规定的参考。
总则 48 技术指标 .50 供暖、空调和一次能源消耗量计算. .52 4.1 一般规定. .52 4.2 供暖热负荷及年供暖需求计算. .53 4.3 空调冷负荷及年供冷需求计算, .54 4.4 次能源消耗量计算 .54 建筑设计 .55 5.1 般规定. ...55 5.2 透明外围护结构.. ..58 5.3 非透明外围护结构 ..59 5.4 隔墙、分户墙、楼板. ..60 5.5 户门、阳台外窗及栏板 ..61 5.6 建筑节点构造及无热桥设计. .62 5.7 建筑气密性要求 .64 5.8 遮阳设计. ..65 5.9 建筑防火与安全. ...65 通风、供暖与空调及照明设计 ...68 6.1 通风设计. ..68 6.2 供暖与空调设计. .72 6.3 照明系统设计 .74 6.4 室内环境及用能系统监测监控 75
总则 .48 技术指标 .50 供暖、空调和一次能源消耗量计算. .52 4.1 一般规定 .52 4.2 供暖热负荷及年供暖需求计算. .53 4.3 空调冷负荷及年供冷需求计算DB62/T 2961-2018 救灾物资储备库管理操作规程.pdf, .54 4.4 次能源消耗量计算 .54 建筑设计 .55 5.1 般规定. ...55 5.2 透明外围护结构.. ..58 5.3 非透明外围护结构 ..59 5.4 隔墙、分户墙、楼板. ..60 5.5 户门、阳台外窗及栏板 5.6 建筑节点构造及无热桥设计. .62 5.7 建筑气密性要求 .64 5.8 遮阳设计. .65 5.9 建筑防火与安全. ...65 通风、供暖与空调及照明设计 ... 68 6.1 通风设计. ..68 6.2 供暖与空调设计. .72 6.3 照明系统设计 .74 6.4 室内环境及用能系统监测监控 75
动房和近零能耗建筑的经验,结合我省已有工程实践,本标准为 我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1.0.2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为河北省新建、扩建的住宅类建筑。与 住宅建筑复合建造的多功能建筑,其中公共建筑部分节能设计应 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或《被动式超低能耗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T263;除住宅之外的其他建 筑可参照《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3 (J) /T 263 执行
好的门窗、采用噪声更低的设备系统、建筑楼板应设隔声垫、对 各种管道采取隔声措施以及做好相邻居住单元之间的隔声等。室 内噪声和年均PM2.5浓度指标均为推荐性指标。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3℃,围护 结构内表面温度按照现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计 算。
4供暖、空调和一次能源消耗量计算
4.1.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是以建筑能耗目标为依据,需
于等于8℃的日期为供暖起止日期;
供冷计算期起止日期:一年中室外湿球温度高于20℃的日期 所得出的湿球温度供冷期与一年中室外于球温度高于28℃的日 期所得出的王球温度供冷期叠加而成。
4.2供暖热负荷及年供暖需求计算
4.2.1与传统的节能建筑不同,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 耗热量大大降低,原先作为安全量不予考虑的自由热在超低能耗 居住建筑中应予考虑,建筑物的内部得热量取1.0W/m?。尽管超 低能耗居住建筑有很好的建筑气密性,仍然需要考虑冷风渗透耗 热量。
4.2.3透明围护结构指整窗(门)、整体幕墙
4.3空调冷负荷及年供冷需求计算
4.3.1通过围护结构传入的非稳态传热量、透过透明围护结构进 入的太阳辐射热量、人体散热量以及非全天使用的设备、照明灯 具的散热量等形成的冷负荷,应根据非稳态传热方法计算其形成 的夏季冷负荷,不应将其逐时值直接作为各对应时刻的逐时冷负 荷值。建筑的湿负荷为人体散湿量,人体散湿量取100g/(人·h)
4.4.2不同负荷下的性能系数更接近实际运行工况,能够更准确 的反映实际能耗。 4.4.3照度标准值和照明功率密度值参考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照 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住宅建筑取值。
5.1.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应采用性能化设计方
应用软件进行能耗分析计算,指导建筑方案及围护结构技术设计, 达到本标准规定的建筑能耗指标和室内环境参数要求。
5.1.2建筑总体规划应根据周围环境和场地条件,通过应用
分析软件和风(热)环境模拟分析软件,对建筑布局、建筑间距、 建筑形体和朝向等进行优化设计。我省所处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气 侯条件差异很大,应依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争 取良好朝向。对于建筑冬季供暖,不仅满足国家标准规定的日照 要求,还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日照,使得建筑获得太阳辐射热量, 减少建筑耗热量;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在建筑迎风面尽量少开门 窗洞口或其他孔洞,减少作用在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冷风渗透,减 少建筑物外表面热损失,以达到节约供热的目的。建筑朝向尽量 避免东西向日晒,对于夏季节约空调供冷和过渡季通风散热是非 常有利的。 5.1.3合理地控制建筑体型,必须考虑本地区气候条件,冬、夏 季太阳辐射强度、风环境、围护结构构造等各方面因素。应权衡
季李太阳辐射强度、风环境、围护结构构造等各方面因素。应权衡 利弊,兼顾不同的建筑造型,尽量减少房间的外围护结构外表面 积,力求体型简单,避免因此造成的体形系数过大。如此可有效 减少围护结构热(冷)损失,有效控制室内能耗水平,并有利于 建筑施工和运行总体经济节约。通常控制体形系数的大小可采用 以下方法:
合理控制建筑面宽,采用适宜的面宽与进深比例; 2 增加建筑层数并减小平面展面积; 合理控制建筑体形及立面凹凸变化; 4 对建筑整体节能水平进行权衡。
5.1.4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应合理划分被动区域和气密区
围。住宅建筑通常以单元式住宅或塔式住宅形式出现,包括带商 业网点的住宅楼,在整栋楼按照被动式要求设计时,可将节能设 计区域全部纳入被动区域,外围护结构所包围的整座建筑作为 个整体气密区域,满足建筑气密性要求。为确保每个用户的相对 独立性,满足每户(套)单独计量和建筑气密性测试、节能分析 和验收的要求,宜将每户细分为一个独立气密区域进行设计。 许多住宅往往与商业、物业用房等其他功能组合建造,在此 类多功能建筑中,应当明确以居住功能为整体区域的被动式设计 区域界面。二者相邻边界,应采取严密的技术措施,形成封闭的 完整的保温气密体系。 根据当前的设计经验,一般高层住宅建筑地上建筑面积大约 在2万平方米左右,整栋楼按照被动式建筑设计是可行的。对于 更大规模的居住建筑,尚缺少足够的实践经验,为保证被动区域 高标准的环境要求,提高技术可靠性,被动区域规模划分不宜过 大。
5.1.5我省大部分地区的住宅楼门厅、楼梯间、走道等公共区域
不需要供暖,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公共区域也可不供暖 般住宅建筑把一个单元或整栋楼按照超低能耗建筑进行节能设 计,要求公共区域的环境舒适性同样得到保证,建筑入口门厅必 须封闭,且出入口位置的外门要求设置保温气密性能更高的门窗
(俗称被动门窗),建筑入口外门设置门斗时至少有一道为高性 能门。 无论公共区域是否供暖,为了减少室外冷空气对室内环境的 影响,都应该采取防止冷空气直接侵入的措施。尤其对于严寒地 区居住建筑入口,由于使用过程中的处置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 而造成外门封闭不严,在没有门斗或其他过渡、隔绝措施的情况 下,一方面会直接影响整座楼的保温气密性能,容易形成热量损 失;另一方面会因为热压作用造成低层公共空间寒冷,严重者会 出现上下层环境温度失衡,对于低层住户温度环境非常不利 建筑门斗、双层门、高性能门等设计,不仅要考虑保温气密需 要,同时也要兼顾无障碍要求,单元门地面不得设置门槛,门扇 宽度应符合无障碍通行的要求,门扇打开所需水平推力不宜过大, 应能满足老年人、儿童及轮椅正常开启的要求。
外活动的需要,在过渡季许多人在阳台休闲、晾衣等活动。对于 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的超低能耗建筑,尤其是严寒地区,为防止 令风渗透,从节能节材角度出发,封闭阳台适应性更强、更容易 呆证居住生活和室内热环境需要
关规范的规定外,宜采用风环境模拟计算分析软件,对室内空间 及外窗设计等通风方案进行充分优化。室内空间设计宜开,便 于气流组织并形成穿堂风,对于过渡季节的通风散热也是十分必 要的。
5.1.8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旨在营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建筑诊
态下建筑室内的居住空间舒适、光环境、温湿度环境和空气质量 的舒适性。对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要求则更高,无其在材料选择 上,应严格控制有害物质含量,积极采用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产品
5.2.1采用不同测试方法得到的玻璃的传热系数是有区
可靠的锁具和锁点布置,提高门窗的密闭性能。
5.3非透明外围护结构
5.3.1围护结构的热情性是指围护结构对外界温度波动的抵抗能 力。围护结构热惰性越大,建筑物内表面温度受外表面温度波动 影响越小。
屋面和其他裸露部位全包覆,形成连续完整的保温体系,使得建 筑主体围护结构受到全面保护,一方面使得主体结构受外部温度 变化的影响更小,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出现结构性热桥。我省大 部处于寒冷地区,外保温层比普通建筑更厚,以普通模塑聚苯板 (EPS)为例,严寒地区保温层厚度可达300mm左右。对于外墙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厚度增加,对建筑形式设计及外饰面的种类 提出了限制条件,也对连接可靠性及耐久性构成影响,因此选择 材料时应优先选用高效保温材料。屋面保温层选择,应同时考虑 更于保证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选用吸水率较低和抗压性能较高 的材料。
5.3.3超低能耗建筑以满足本标准的能耗指标为且标,本条
的围护结构技术性能指标是实现超低能耗的可靠保障,设计时应 根据具体建筑特点,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经技术经济分析后确 定。超低能耗建筑对各部位热桥进行了处理,热桥对各部位传热 系数影响较小,故本条规定的平均传热系数为各不同构造的平均 传热系数,线热桥、点热桥在能耗计算部分进行考虑,此部分不
5.4隔墙、分户墙、楼板
5.4.1超低能耗居任建筑公兴区域一般不供暖,其围护结构按本 标准要求设置外墙保温和高性能保温气密门窗等措施,如此在整 个被动区内公共区域的室内环境就取得了可靠保证。主要功能区 域根据居住环境要求再进行气密区域划分,从用户实际使用情况 和便于运行、测试出发,一般将住宅每户细分为独立的气密区域 并保证用户单独使用和分户能耗降低,分户墙及与公共区域之间 的隔墙、楼板、分户门等分隔部位,要求按本标准设置保温、隔 声、气密等措施。 应结合具体使用功能的供能、用能方案,综合考虑便于节能 运行管理的方案,合理划分气密区域。根据公共区域范围,在非 供暖区域与供暖区域之间的内墙、楼板及分隔门处,按本标准要 求采取相应的保温、隔声、气密等措施。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 的楼板在条文中作出了规定,指的是地上室内空间供暖空间与储 物间、管道层、闷顶等非供暖空间相分隔的楼板。对于接触室列 空气的楼板、悬挑楼板应视同外墙进行设计。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电梯厅、走道、入口门厅等公共区域设 置供暖时,与居住功能单元之间的隔墙、楼板、分户门等分隔部位 的保温性能要求可适当降低,但其隔声及气密性能仍应满足本标 准要求。
5.4.2变形缝两侧是保温的薄弱部位,应加强对变形缝部位
温处理,避免变形缝两侧墙体出现结露,并减少通过变形缝的热
损失。变形缝的保温措施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变形缝内满填保温 料目墙体及屋面周边封闭,将两侧墙体及缝内保温层视作一个 复合构造整体,其整体传热系数不应大于0.6W/(m²·K);另一种 是仅在沿变形缝处外墙及屋面周边或内墙开洞口周边一定深度范 围内填充保温材料,使变形缝形成一个与外部空气隔绝的密闭空 控,单侧墙体传热系数不应大于1.2W/(m2·K)。保温材料燃烧性 能等级应为A级,周边封闭的填充深度应自主体外墙表面向内延 伸不小于缝宽3倍,且不小于300mm,同时变形缝应做好防水、 密闭措施。
5.5户门、阳台外窗及栏板
5.5.1无论建筑室内公共空间是否供暖,其环境温度要求均不同 于户内温度,户内需要自由调节,为降低热(冷)损失,户门与 分户墙、楼梯间隔墙一样,仍起到一定的保温和气密作用,所以 对户门的保温要求,可以不像外围护结构那样严格,但其传热系 数仍不应大于1.3W/m?·K)。 居住建筑设计往往按独立使用功能或住宅每户作为一个气密 区域,在此范围内,气密层设计要求连续闭合,户门的气密性作 用非常关键。因此对户门的气密性做出了与外窗相同的规定,不 仅能减少建筑内的热量损耗,而且有利于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和 舒适度。
温、隔声、气密性能都应满足本标准第5.3.3条的要求。当封闭阳 台内侧主体外墙、外窗性能符合被动区外围护结构标准时,对封 闭阳台自身的栏板、外窗等部位的传热系数可以适当放宽,但为
厂防止出现冷(热)桥,并保证外部构件与主体结构的变形协调 致性,该部位保温层厚度不宜出现较大反差,仍对封闭阳台的 外围护结构提出一定的保温要求
5.6建筑节点构造及无热桥设
行无热桥处理,且女儿墙长度过大,对建筑热需求影响大,无其 对顶层住宅的室内环境和热需求影响显著,因此本条要求女儿墙 部位的屋面热阻应大屋面热阻一致。 5.6.4室外地坪500mm以下部位易受到雨水溅落、附着物侵蚀等 影响,宜采用挤塑聚苯板、泡沫玻璃等吸水率低,耐腐蚀的材料。 主项自被动式设计区域一般始于一层,且地下室无供暖,考虑 到地下部分外墙对建筑供暖需求、尤其是首层室内环境的影响, 外保温应延伸至冻土层以下。地下室外墙内侧、与顶板相连的的 竖向隔墙两侧的无热桥处理,热桥值不宜大于0.3W/m,且热桥 直应纳入冷热需求及一次能源消耗计算。室外地坪处外墙保温做 法示意见图1。
图1室外地坪处外墙保温做法示意图
5.6.6雨水口安装不应直接与女儿墙或屋面板主体相接,应采用
保温层进行隔离,避免形成热桥。同时,也保证了外墙和屋面保 温层的连续性。雨水管通过卡件与墙体固定时,应采用隔热垫片、 无热桥固定套件等阻断热桥的安装措施
儿 5.6.7为了保护窗台处的保温层,避免日晒雨淋的侵蚀和踩压的 破坏,设置窗台板至关重要,为了便于安装,通常采用成品金属 窗台板。窗台板需固定于窗框,应嵌入窗框下口10mm~15mm; 两侧端头应上翻,并嵌入窗侧口的保温层中20mm~30mm。窗台 板与窗框和外墙保温层之间应采用硅酮密封胶和预压膨胀密封带 密封。另外,当外墙面保温层较厚时,窗台板自身强度不足或无 其他承托措施则不能满足上人、置物的荷载要求,所以要求窗台 板自身应具备足够的强度或通过采取支撑架、支撑板等安全措施, 满足擦窗、安装空调时上人踩压等需要。金属窗台板宜采用工业 化生产构件,做好防锈处理。
5.6.7为了保护窗台处的保温层,避免日晒雨淋的侵饥
部是薄弱环节,宜受到日晒雨淋的自然侵蚀或人为的踩压破环, 宜采用金属盖板进行保护,盖板与主体结构之间应采用断热桥锚 栓固定。
5.7.1气密层是由防水隔气材料、抹灰层、气密性部件等形成的
5.7.1气密层是由防水隔气材料、抹灰层、气密性部件等形成的 防止空气渗漏的连续构造层。常规的钢筋混凝构造、砌体构造结 合不低于15mm的连续抹灰层、具有气密性能的门窗、气密膜等 均可作为气密层。
5.7.2本条要求的粘贴宽度均为满粘。粘贴防水隔汽膜
5.7.2本条要求的粘贴宽度均为满粘。粘贴防水隔汽膜(透汽膜 64
时,应先将防水隔汽膜(透汽膜)粘贴与门窗框上,此部位较为 平整,且容易实现,要求粘贴最小宽度为15mm;防水隔汽膜(透 汽膜)与基层墙体粘贴时宜出现褶皱、粘贴不牢等问题,因此要 求50mm的粘贴宽度。
5.8.2建筑遮阳的自的在于防止夏李直射阳光透过坡璃进人室内 咸少阳光过分照射加热建筑室内,是门窗隔热的主要措施。由于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不同,投射到建筑物水平面、西向、东向、 南向和北向立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各不相同。建筑遮阳设计、选择 的优先顺序应根据投射的太阳辐射强度确定,所以设计应进行夏 李太阳直射轨迹分析。 透过窗户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是夏李室内过热和空调冷 负荷的主要原因。设置遮阳不仅要考虑降低空调冷负荷,改善室 内的热舒适性,减少太阳直射;同时也需要考虑非空调时间的采 光以及冬季的阳光照射需求
5.9.2未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中有明确规定,对于建筑的防火间距、房屋的耐火等级和建筑高 度、安全蔬散等均提出了具体要求。虽然一般多层住宅建筑中, 充许使用燃烧性能等级为B1、B2级保温材料,考虑到木结构建筑 耐火等级不高、火灾时容易蔓延的因素,本标准特别强调被动式 超低能耗木结构居住建筑,将保温层连同木骨架组合墙体填充材
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一并规定为A级,如采用岩棉、硅酸铝纤维棉、 玻璃棉等材料。并要求在重点防火设计部位,如厨房灶台邻近墙 体、排气道等,应采取防火隔热措施,以防止起火和火灾蔓延。 5.9.3防火隔离带的设计,对于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外保温防火 安全无为重要。当防火保温材料与其他保温材料连接,两材料层 享度相同时宜错缝搭接;不同厚度时,应采取隔热断桥及防止因 材料变形不一造成保温及装饰层开裂的措施。 防火隔离带为单层保温材料时,与其他保温材料连接,宜采 用插槽或企口方式连接,并应采取隔热断桥及防止因材料变形不 造成保温及装饰层开裂的措施,
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一并规定为A级,如采用岩棉、硅酸铝纤维棉、 玻璃棉等材料。并要求在重点防火设计部位,如厨房灶台近墙 体、排气道等,应采取防火隔热措施,以防止起火和火灾蔓延。
5.9.4建筑的外墙防水设计,随着工程质量事故的偶然发生,
来越广泛的受到重视。通过其他工程事故案例分析,不少设计外 保温缺少防水层,有的设计采用了聚合物类防水砂浆保护,但因 为施工质量问题,造成防水层开裂失效,不仅影响到因保温层吸 水而导致的节能效果变差、室内结露或霉变,更严重危害了保温 层的耐久性和建筑围护结构的质量寿命。 5.9.5尤其高层建筑的外墙掠角、开敬阳台、窗洞口四周、女儿 墙、挑檐、装饰线条等突出构件与部位,应充分考虑与主体结构 应有可靠连接或锚固,避免地震时脱落伤人。这些部位受风环境 影响较大,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容易受到破环,进而影响建筑物工 程质量及使用寿命。外墙外保温工程中,经过近些年的工程实践 仍有不少工程因考虑风荷载影响不周,造成保温层大面积开裂、 脱落或装饰构件脱落的事故。鉴于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保温层更厚
来越厂泛的受到重视。通过其他工程事故案例分析,不少设计外 呆温缺少防水层,有的设计采用了聚合物类防水砂浆保护,但因 为施工质量问题,造成防水层开裂失效,不仅影响到因保温层吸 水而导致的节能效果变差、室内结露或霉变,更严重危害了保温 层的耐久性和建筑围护结构的质量寿命
5.9.5尤其高层建筑的外墙掠角、开敞阳台、窗洞口四周、
墙、挑檐、装饰线条等突出构件与部位,应充分考虑与主体结构 应有可靠连接或锚固,避免地震时脱落伤人。这些部位受风环境 影响较大,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容易受到破坏,进而影响建筑物工 程质量及使用寿命。外墙外保温工程中,经过近些年的工程实践 乃有不少工程因考虑风荷载影响不周,造成保温层大面积开裂、 脱落或装饰构件脱落的事故。鉴于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保温层更厚 的原因,应当对保温层竖向受力和对不同气候条件下风环境影响 的抗拉强度进行验算分析,采取设置托架、增强锚固或其他拉结
等加强措施,以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相关要求。结构性托架外挑长度宜大于 保温层总厚度的80%
窗锚固件和连接件的安全性应进行受力计算,锚固件和连摆 采用不锈钢、热镀锌材料,相应锚栓应采用化学锚栓,
5.9.9基于金属材料线膨胀系数较大的原因,外部保温层应尽量 呆持厚度统一并连续设置,从而保证主体结构受温度变化影响产 生的变形较小并一致。建筑外保温层、装饰层及装饰构件,与主 体结构之间的变形协调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工程设 计中,应充分考虑不同材料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各材料层之间的 连接构造既要安全可靠,又要适应整体变形协调的需要
6通风、供暖与空调及照明设计
6.1.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新风负荷占比较大,采用高
5.1.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新风负荷占比较大,采用高效热回收
6.1.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新风负荷占比较大,采用高效热回收 功能的新风系统能有效降低建筑的供暖能耗,从而实现超低能耗 且标。
6.1.2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具有良好的建筑气密性,在关闭门窗的
情况下,人们已不能通过房屋渗透得到足够的新鲜空气,加之超 低能耗居住建筑能耗指标控制严格,故在供暖和供冷季节都不充 许开窗通风,必须为每户单独设置新风和排风系统。 排风量越接近新风量,热回收效果会越明显,同时为保证室 内正压,排风量应小于新风量,考虑到超低能耗建筑的气密性较 好,故要求排风量应不低于新风量的90%。 6.1.3冬季应在机组外部或内部采取预热措施预热新风,以保证
好,故要求排风量应不低于新风量的90%。 6.1.3冬季应在机组外部或内部采取预热措施预热新风,以保证 空调系统内设备防冻或运行可靠。预热措施可采用以下方式: 1可采用电加热方式:有集中供暖时,宜利用热网回水加热 以降低一次能源消耗量。 2采用地道风预热室外空气时,冬季预热出口风温不宜低于 4℃。地道内壁应光滑,并尽量减少弯头和分叉管,以减少阻力损 失和利于清洗:地道应有均匀的坡度,夏季使用时凝结水能顺畅 流入蔬水井;蔬水井应便于清洗,
6.1.3冬季应在机组外部或内部采取预热措施预热新风,以
6.1.4在室外扬尘、雾霾等污染大气时,为确保健康、舒适的室
滤器维护、更换成本。 在室外进风口(或设备新风进口)、室内回风口(或设备回 风口)、热回收装置进风处设置低阻高效的空气净化装置,空气 净化装置对大于等于0.5um的细颗粒物的一次通过计数效率宜 高于80%(即高中效过滤器),且不应低于60%(即中效I型过 滤器),并应设置预过滤器。过滤效率按照《空气过滤器》 GB/T14295的相关要求执行,
6.1.5主要活动区包括卧室、起居室、书房、宿舍等主要活动空 间,过流区主要包括走廊、过道等区域,排风区主要包括卫生间 厨房、餐厅、洗衣房等区域。室内气流组织设计的原则是尽可能 使室内各房间、各区域的温度、湿度、空气速度、二氧化碳浓度 均匀。 对于不能设置回风口的房间,在房间内门与地面间预留 20mm~25mm的缝隙,是为了使该房间顺利回风。当设置门下缝 隙不方便时可在室内门上方设置隔音通风装置,有隔声效果同时 具备一定通风功能。在送风射流区和人员经常停留的地方设置回 风口,会导致新鲜空气与污浊空气混合,不利于人的健康。同时 为保证良好的气流组织,应避免送、回风口短路。
6.1.5主要活动区包括卧室、起居室、书房、宿舍等主要
6.1.6金属风管的尺寸应按外径或外边长计;非金属风管的尺寸
通风设备与室外连接的风管,新风管在冬季新风由室外进入 时易产生结露,采用热回收设备时,新风管和排风管的热损失会 影响热交换的效果,因此在风管设计时应做防结露设计。为避免 风管产生的凝结水倒流入通风设备,并避免室外雨水经风管流入
通风设备,规定通风设备与室外新风口、排风口之间的风管应设 置坡向室外的不小于0.01的坡度。为了保证建筑整体无热桥及建 筑气密性设计,管道穿具有气密要求的建筑外墙时应做无热桥及 气密处理。 控制风管的风速是为了控制室内噪声。室内风管内空气流速 不宜过大,因为风速增大,会弓起系统内气流噪声和管壁振动加 大,风速增加到一定值后,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甚至会超过消声 装置后的计算声压级;风管内的风速也不宜过小,否则会使风管 的截面积增大,既耗费材料文占用较大的建筑空间。 送风口的出口风速过大会造成吹风感,1.5m/s~3m/s的出风 速度不会造成吹风感,同时能保证风口的送风量,并且噪声很小 为了保证室内的送风量和气流组织,规定送风口应可调节风量和 方向;规定室外新风口的空气流速是为了避免气流噪声、降低风 口阻力并避免风口的尺寸选择过大或过小。 5.1.7本条规定了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使用的热回收装置的温度交 换效率(显热交换效率)、熔交换效率(全热交换效率)及风机 的用电水平,从而满足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对能源需求的限制。本 条中的数据测试于实验室工况下,为热回收装置的额定效率。 严寒和寒冷地区,冬李采用全热回收装置有利于保持房间流 变、降低排风结霜风险等优势
外新风口、排风口的选型及布量
参照北京市地方标准《居住建筑新风系统技术规程》 OB11/T1525,对本条进行了规定。建筑污染物排放口是指燃气热 水器排烟口、厨房油烟排放口及卫生间排风口等污染物排放口
散冷(热)设备是指空气源设备外机等散冷(热)设备。为了避 免蚊虫及其他小动物通过风管进入室内,室外进风口和排风口应 设置过滤网等措施
1住宅卫生间污染源较集中,为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健康 要求,卫生间应设置独立的排风设施,排风设施主要包括:竖向 排风道、排风设备及控制装置。 2根据现行《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标准规定,确定卫生间换气次数不宜小于3次/h;排风竖 并内风速以1m/s~2m/s为宜,排风竖并排风量按照每个卫生间 排风量总和的60%~80%计算,层数多时取小值,层数少时取大 值。 3对于住宅卫生间,风道安装时宜设置向卫生间方向的坡度 般住宅卫生间兼做淋浴间,内部经常会有大量水蒸气产生,排 风系统管道内经常会有大量凝结水产生,设置一定坡度有利于管 道内的凝结水的排除。
如不采取补风措施,室内将形成较大的负压,影响房门开启以及 空调系统、卫生排水系统等的正常运行,严重时还可能从排水系 统中反味,因此应设置独立的补风系统,或考虑设置补风措施, 但须处理好油烟系统不开启时的防漏风、防“热桥”问题及补风系 统开启时补风管的保温及防结露问题。厨房排风不宜进行排风热
回收,宜直接排出室外。
6.2.1近年以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供热体制改革及住宅的 商品化,居住建筑供暖、供冷技术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向。建筑应 该从实际条件出发,合理选择冷热源的配置形式。 6.2.2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单位面积供暖、制冷需求在(12~23) kWh/(m2a)之间,这么少的能量需求完全可以考虑由可再生能 源来提供。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及生物 质能等。太阳能系统应优先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满足供暖或生 活热水需求。
该从实际条件出发,合理选择冷热源的配置形式。 6.2.2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单位面积供暖、制冷需求在(12~23) kWh/(m2·a)之间,这么少的能量需求完全可以考虑由可再生能 源来提供。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及生物 质能等。太阳能系统应优先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满足供暖或生 活热水需求。 6.2.3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对年供暖、冷需求非常小,但并不一定 为零。它原则上要求新风系统能够满足室内热、冷负荷的需求 但在寒冷地区,室外温度较低情况下,新风系统有时难以承担室 内全部热负荷。考虑集中冷热源调节、输送效率等因素,一般超 低能耗居住建筑宜采用小型分散式冷热源,如紧凑式的户式能量 回收新风热泵一体机等。当采用地源热泵作为建筑冷热源时,须 进行冬夏冷热量平衡计算,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能量平衡措施
为零。它原则上要求新风系统能够满足室内热、冷负荷的需求, 但在寒冷地区,室外温度较低情况下,新风系统有时难以承担室 内全部热负荷。考虑集中冷热源调节、输送效率等因素,一般超 低能耗居住建筑宜采用小型分散式冷热源,如紧式的户式能量 回收新风热泵一体机等。当采用地源热泵作为建筑冷热源时,须 进行冬夏冷热量平衡计算,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能量平衡措施
DB31T 1238-2020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范.pdf6.2.4对冷热源设备性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6.2.6空气源热泵的能效除与空调器的性能有关外,同
外机合理的布置有很大关系。为了保证空调器室外机功能和能力 的发挥,应将它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不应设置在通风不良的
建筑竖并或封闭的或接近封闭的空间内,如内走廊等地方。如果 室外机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或有墙壁等障碍物使进、排风不 肠或短路,都会影响室外机功能和能力的发挥,而使空调器能效 降低。实际工程中,因清洗不便,室外机换热器被灰尘堵塞,造 成能效下降甚至不能运行的情况很多。因此在确定安装位置时, 要保证室外机有清洗条件。
6.3.1采用下沉庭院、大窗、导光管系统等,可改善地下空间的 采光,减少照明电源的使用,降低照明能耗。 6.3.2LED照明光源近年来发展迅速,是发光效率最高的照明光 源之一,建议在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时选用,但是目前发光二极 管灯在性能稳定性、一致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建筑应在保 障视觉健康的同时降低照明能耗,在光源颜色的选取上应满足《建 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 6.3.3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低能耗 运行。针对走廊、楼梯间、门厅、电梯厅等公共区域场所的照明 应优先选择就地感应控制,其次为集中开关控制,以保证安全需 求。照明设备应根据人员情况自动调整灯具开关状态,同时根据 空间功能需求及环境照度参数,自动调节灯具亮度值,以满足环 境设计标准
6.4室内环境及用能系统监测监控
6.4.1当采用空调系统进行供暖、供冷和通风时,空调设备自身
及其系统不仅应是高效节能的,而且其运行模式也应是智能的、 节能的,空调系统应能配合室内负荷、空气质量的动态变化而动 态调节广州市市政工程主要项目概算指标及编制指引(2018年)(穗建造价[2019]64号 广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2019年6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 6.4.2本条规定了空气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不同未端形式控制要 求。 1全空气系统空调房间室温的控制应由送风温度和送风量 的控制来实现。送风温度的控制采用水路控制阀和调节新、回风 混合比来实现; 2风机盘管未端的换热为对流换热,回风温度即为房间温度 因此选为电动水阀和风速的控制依据更为准确; 3地板辐射或毛细管末端的换热方式为辐射换热,应根据室 内温度来调节冷热媒的流量,丛血实现分室温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