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GHP 028-2018 坡面防护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T/CAGHP 028-2018 坡面防护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6.3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763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GHP 028-2018 坡面防护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坡面防护是边坡治理工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工程措施。本技术规程规定了坡面削方整形、格构 锚固坡面防护、砌体坡面防护、喷锚坡面防护、主被动防护网、植被生态坡面防护及其他坡面防护形 式施工技术及要求。 为确保坡面防护工程施工质量,做到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特制定坡面防护工程施工 技术规程,指导坡面防护工程施工。

规范性引用文件未标注年代号的,注意引用最新版本。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由主编单位自定义。

4.2本条主要是针对边坡勘查和治理工程设计成果提出的要求,坡面防护工程施工是在边坡勘查 及设计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在查清边坡的地质环境条件,熟悉防治对象和防治手段的情况下,才能确 保施工达到预期效果。 4.3设计交底的目的是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意图,达到设计目的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施工中的 关键技术和重点注意事项,确保施工质量。图纸会审是施工单位拿到设计图纸后,主要是针对图纸 质询设计单位,另外,还可指出设计单位的图纸中错漏或不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内容,要求设计单位 进行纠正。因此,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都是非常重要的开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该项工作做得扎实Q/CR 482 高速铁路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滑动层, 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4.4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地质灾害坡面防护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文件,应合理可行。施工组织设 计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前要完成下列

4.4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地质灾害坡面防护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文件,应合理可行。施工组织设

一搜集详细的期查资料、设计资料等。 根据坡面防护设计和坡面防护工程施工时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护坡工程施工的目 的、防治范围和治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 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地质灾害防治经验和施工条件。 4.5施工过程中保持坡体稳定,不得因施工造成坡体变形滑移,降低坡体的稳定性,保证人员安全 4.6坡面上下不应同时施工,应自上而下进行开挖。开挖截面只有一个工作面,可对剖面进行 分区。 4.7 施工地质由施工单位负责,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性质,以便于对地层进行对比。 4.10 雨期做好地表排水,设临时排水沟,不宜形成反坡。

T/CAGHP028—2018

40%及5MPa前,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置的混凝土,在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前,不得受冻。 未采取抗冻措施的浆砌砌体,在砂浆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前不得受冻。 4.15在进行坡面防护施工的同时,要加强对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的防灾教育,要制定灾害发生时 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5.1.2在进行现场踏勘时,除了本条规定要求的外,还应调查边坡附近的交通及供水供电情况,当 地主要地材的价格及供应情况,与之相联系的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联系人。 5.1.3在进行图纸会审之前,施工单位应充分阅读勘查和设计文件,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对每一张 设计图纸必须做到清楚明白。对图纸上不清楚的、错漏的、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要一一记录,以 便在图纸会审会上提出,由设计单位解释并修改完善。图纸会审纪要也是设计文件的一部分。 5.1.4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做到三符合: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符合施工现场实际,符合合同文件对工 程质量、工期进度、安全等要求。地质灾害防治施工组织设计与一般施工组织设计的不同点主要是 在安全上有其特殊性,还必须有完整的施工监测预警方案。 5.1.5~5.1.6技术交底工作分为2个层次: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第二层次为施工 单位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5.1.7对于重要性工程,试验需按重要性等级选择试验锚杆数量,选择位置应与施工位置岩土参数 相同;滚石试验主要为削方拦挡工程试验提供资料。 5.1.11高陡边坡是指坡度大于50°,高度15m以上的边坡。

临时占地,包括机械设备操作场地、堆料场、临时用房占地、新修临时道路占地、弃土临时占地、拟建 工程周围需适当拓宽的临时占地等。永久征地是在工程完工后由建设单位负责的,但前期包括永久 征地和临时征地的青苗赔偿是由施工单位承担的。临时征地是在进行初步测量圈定占地范围后进 行的,参与方一般包括当地乡镇、村基层组织、占地涉及农户和施工单位等,一般执行当地政府规定 的标准。

的标准。 5.2.2临时设施建设以方便施工为原则,并满足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 5.2.3坡面防护工程施工道路应进行硬化处理,应保证施工区材料运输、削方土外运。 5.2.4对工艺不允许中断的施工,需备用发电机组,其功率应满足施工应急要求。另外有些客观情 况不具备接外电条件的项目,也只能采用发电机组作为施工电源。 5.2.10水泥、钢筋应搭设专门棚舍进行堆放。水泥堆放场地应远离水渍区,以免受潮造成损失,底 部应设隔离层或采用垫木(板),且应坚实、平整,垛位不得超高。钢筋应当堆放整齐,用方木垫起,不 宜放在潮湿场地或暴露在露天,免受雨淋

渣场。但有些情况不允许在地质灾害体附近设置弃碴场,需要将弃碴运至场外较远的地方堆放,这 时就要注意弃碴场的选择,是否会引起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必要时,还应进行弃渣场的设计。 5.2.17高陡坡体脚手架专项方案须保证安全、稳定。一般脚手架方案可由施工单位自行制定;复 杂或超过一定高度由专业单位编制

5.3.1测量基准点一般由建设单位或勘查单位向施工单位移交,施工单位对移交的控制点必须用 仪器进行测量复核,此条强调不少于3点,是出于判断测量数据是否闭合的需要。对于建设单位移 交的控制点要办理移交手续,双方应在移交的文件上签字。 5.3.4测量控制网的基准点应设置在地质灾害体范围外,并要求地势开阔、稳定。 5.3.5若勘察设计图纸精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可由施工单位对地形进行测量、编制地形图并经监 理确认,

3.5若勘察设计图纸精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可由施工单位对地形进行测量、编制地形图并 确认。

6.2.1①开挖前,根据监理人提供的基准点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样,布设严密的施工测量网络, 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现场的开挖线、坡脚线放样,在现场做好样桩标记。②开挖削坡过程中随时进行 检测,测量员加强对高程的测控,减少超挖或欠挖。③在人工削坡时,加密布控网格,现场做好标识, 便于施工人员施工。

6.2.1①开挖前,根据监理人提供的基准点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样,布设严密的施工测量网络 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现场的开挖线、坡脚线放样,在现场做好样桩标记。②开挖削坡过程中随时进行 检测,测量员加强对高程的测控,减少超挖或欠挖。③在人工削坡时,加密布控网格,现场做好标识, 便于施工人员施工。 6.2.4预留保护层旨在减少机械开挖对坡面以下的岩土扰动,保护层厚度根据机械扰动程度确定。 6.2.7采用爆破方法进行清理时,须专门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评估爆破振动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和爆破飞石对周围环境的危害。爆破应符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中相关要求。 6.2.8爆破后应及时检查爆破效果,根据爆破效果和爆破监测成果及时修改爆破设计参数

.11及时进行现场检查工作,若发现不合格的地方随时进行纠正,直至满足质量要求

6.2.11及时进行现场检查工作,若发现不合格的地方随时进行纠正,直至满足质量

6.2.12开挖过程中,应保持坡面稳定,岩层顺问坡开拉 6.2.13清除坡面松散的岩土体,主要清理破碎松动岩体、危岩体和松散土。植被清理的范围为距 监理人批准的施工详图所示最大开挖边界或建筑物基础外侧10m的水平距离。场地清理中的植被 或其他物资完全按招标文件或监理人的指定方法处理。 6.2.15拦挡工程可采用单一形式也可采用多种形式组合的方式,目的在于保护开挖区以下建构 筑物。

6.3.1遇到填方应首先清理好基面,清除表面草根、树根、杂质、杂草等,再用指定的土料 平方向夯实,不应在斜坡面上下夯打。 6.3.2坡面回填不宜采用松土,如若采用应压实或夯实,压实度及夯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3.4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2%,路面结构下2.5m范围内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4%。 6.3.7临近坡面带的回填土应能够排出坡体内的地下水,否则地下水易形成压力,影响坡体稳定。 对渗透性较差的土层应设置人工排水层。

7.1.2格构施工可分区分段,不同区段可进行锚杆、格构的流水施工。 7.1.3在防护工程前沿,可规划为道路、广场或其他建设用地,在坡面防护工程体内,可预留管网 通道。 7.1.4 锚杆作用一方面为固定格构体,另一方面为稳定坡体,锚杆的锚固段应处于稳定的岩土 体中。

7.2.2对于承载力低、起构造作用<5m的锚杆,采用先注浆后成孔的方法施工 7.2.5坡体上的轻型钻机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好。 7.2.8在锚杆制作上,一般首先按要求的长度切割钢筋,并在外露端加工成螺纹以便安放螺母,然 后在杆体上每隔2m~3m安放隔离件(支架)以使杆体在孔中居中,最后对杆体按要求进行防腐 处理。 7.2.10对于可能存在的腐蚀性环境或水下锚杆,宜采用塑料定位环。 7.2.13~7.2.15注浆作业应连续紧凑,边注边提注浆管,保证注浆管管头插人浆液液面下大于 1m,严禁将注浆管拔出浆液面,以免出现断锚。实际注浆量不得少于设计锚孔的理论计算量,即注 浆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 7.2.16松散土层及裂隙发育的岩土层,采用二次压浆可有效提高锚杆抗拔力。二次压浆应在一次 注浆初凝后进行。 7.2.21锚杆长度较短的岩石锚杆,成孔后孔内干净无渣,可先注浆后下锚。

.3.4由于坡体岩土层结构较为复杂,为了得到设计要求的锚固段长度,实际孔深往

不一致,因此,锚索体的长度和锚固段的长度要结合实际钻孔深度确定。锚索孔深要保证张拉段穿 过滑带或不稳定岩体中不利的外倾结构面或软弱结构面1m~2m。锚索体的总长度还要考虑锚墩 长度和张拉长度

不一致,因此, 度拥定。 过滑带或不稳定岩体中不利的外倾结构面或软弱结构面1m~2m。锚索体的总长度还要考虑锚墩 长度和张拉长度。 7.3.5荷载分散型锚索在锚固段抗拔力分布较均匀,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锚固段的作用,荷载分散型 锚杆宜采用3个荷载分散单元。 7.3.6压力分散型锚索适用于硬质岩层,在腐蚀环境下可起到双层防腐的效果。 7.3.11浆液配合比直接影响浆体的强度、密实性和注浆作业的顺利进行。浆液应用搅拌机拌匀 采用高速搅拌机制浆,能使浆液的流动性提高,增加其均匀性和可灌性。注浆时应边搅拌边灌注,直 至注浆结束方可停止。

7.3.13注浆泵选用的基本原则

小于设计注浆压力的20%。 注浆时较小的泵量有利于注浆操作和浆量的控制。 7.3.14注浆时应注意事项: 注浆压力须满足设计要求。当锚固段、自由段分开注浆,并对锚固段有较高的注浆压力要 求时,须在锚固段设置止浆环,然后压力注浆。若锚索采用无黏结钢绞线编制,也可一次将 孔道浆液注满,在孔口进行封堵,摒压注浆。锚固段灌浆时,应对排水、出浆情况进行认真 观察,随时测试排浆浆液的比重,当排出浆液比重与进浆的比重相同时即可进行屏浆。为 使孔道内浆体密实,屏浆压力应高于正常注浆压力,并适当延长屏浆时间,一般屏浆压力为 0.5MPa~0.7MPa,屏浆时间20min~30min。 一注浆时,自孔底向上逐渐注浆。注浆管宜埋人浆液内2m~5m,埋人浆液内太深,将增加 拔拨出注浆管的难度。 一注浆工作在5℃以下进行时,应采取防冻或保温措施。 7.3.15在松散土层中及破碎岩层中进行二次高压劈裂注浆,能有效提高锚固力和改善围岩土体的 性状,由于需要劈裂一次注浆体,因此间隔时间在24h内。二次高压注浆采用水泥浆和较大的水灰 比,能提高浆液的流动性和渗透性。 7.3.19采取超张拉预应力松弛损失小。锚索正式张拉前,取设计拉力的10%~20%逐根进行预张 拉1~2次。张拉可按设计拉力的0.50、0.75、1.00、1.05或1.10进行分级,各级拉力下稳定观测时 间一般为5min。当锚索张拉到设计控制应力后,最终的稳压时间应视被锚固介质的特性而定,土锚 的最终稳压时间比岩锚的最终稳压时间要长些,一般为10min~15min。 7.3.20荷载分散型锚索为多级单元锚固段型式,由于锚索体各级单元钢绞线长度有较大差异,在 进行整体张拉时,会导致锚索体各单元荷载的不均匀分布。目前,对荷载分散型锚索施加预应力的 张拉方法有各单元整体张拉、单元等荷张拉后再整体张拉、先单元异荷张拉后整体张拉和单元分级 循环张拉等方法。 7.3.21高陡岩体上张拉设备采用单根张拉单根锁定,锁定荷载应超过一般荷载,最后与锚索设计 抗拔力一致

T/CAGHP0282018

3.22锁定荷载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与面板结构位移要求对应。 3.23若要求进行二次或多次张拉,锚头处的钢绞线应暂不切除。外锚头的处理: 钢绞线的外留长度,自锚具量起10cm。截除多余钢绞线,必须用冷切法。 当锚索在工作期间需要补偿张拉时,锚头部分须使用可拆除式的防护罩防护,罩内充填防 腐油脂。当锚索不需要补偿张拉时,锚头部分可使用混凝土防护,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 小于10cm。 外锚头防护采用混凝土时,锚墩(板)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冲洗。浇筑前须将锚板、预留的预 应力钢绞线洗刷干净。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进行7d14d的养护

7.4.2格构应置于密实、固结的岩土层中,松散的土体应进行换填处理。 7.4.3不 格构应嵌固于坡体内,以满足格构稳定性要求。 7.4.10格构处于斜坡之上,格构混凝土施工时应保证浇筑密实,宜根据不同坡度采取不同的施工 工艺,坡体较陡时,需设置梁顶模板,采用低落度混凝土。 7.4.13可采用混凝土支墩,也可采用浆砌石支墩。 7.4.14 锚杆的锚固体嵌在格构梁内,能保证格构梁锚杆紧密连接,起到防腐效果。 7.4.15 锚杆与梁的连接应保证锚杆拉力有效传递给格构梁,锚杆受力时,锚杆锚头不会被拉脱。 7.4.16 锚杆抗拔力大时,应采用焊接钢板或钢筋连接。 7.4.18 预应力格构梁由工厂制作成型,现场张拉锁定、施工环保、工序简单。 7.4.22格构锚固护坡技术应与美化环境相结合,利用框格进行坡面防护,并在框格之间种植花草 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7.5.1锚杆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10°后,锚杆外端灌浆饱满度难以保证,因此建议夹角一般不 小于10°。由于锚杆水平抗拉力等于锚杆抗拔力与锚杆倾角余弦值的乘积,锚杆倾角过大时锚杆有 效水平拉力下降过多,同时将对格构梁作用较大的垂直分力,该垂直分力在格构梁基础设计时不能 忽略,同时对施工期锚杆格构梁的竖向稳定不利,因此锚杆倾角宜为10°~20°。 7.5.2钻孔注浆的饱满程度,是确保锚杆安装质量的关键。规定注浆管插至距孔底100mm,并随 着浆液的注人缓慢匀速拔出,就是为了避免拔管过快而造成孔内浆液脱节,保证锚杆全长为足够饱 满的浆液所握裹。 7.5.3~7.5.4锚杆基本试验是用来确定锚杆是否有足够的承载力,并检验锚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能否满足施工要求。根据基本试验结果,必要时,应修改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案。这包括增加锚杆数 量,调整错杆设计参数,修改铺杆施工方法等

8.1.2砌体坡面防护有多种形式,包括满砌石、格构砌体及开天窗石坡面防护等。 8.1.6砌石坡面防护的坡体较缓,坡体必须保持稳定,不得产生滑移及潜蚀等变形破坏。 8.1.11特别是多雨地区或地下水发育地段,边坡防护工程施工应采取有效截、排水措施

8.2.1砌石石料应选用材质坚实、新鲜,无风化剥落层或裂纹,石材表面无污垢、水锈等杂质,砌筑 前应清洗干净。块石应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无尖角,石料的尖锐边角应凿去。 8.2.5砂浆应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块石或片石嵌实,不得采用先摆碎石 块后填砂浆或干填石块的施工方法,石块间不应相互接触。砌筑时砌石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 筑,对不同时砌筑的面,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并应砌成斜搓。 8.2.7勾缝砂浆应采用细砂,灰砂比应控制在1:1~1:2之间。清缝在料石砌筑24h后进行,缝 宽不小于砌缝宽度,缝深部小于缝宽的2倍。勾缝前必须将槽缝冲洗干净,不得残留灰渣和积水,并 保持缝面湿润。养护期间也应经常洒水,使砌体保持湿润,避免碰撞和振动。 3.2.14干砌石厚度一般为:单层0.15m0.25m,双层的上层为0.25m~0.35m,下层为0.15m~ 0.25m。石料为未经风化的坚硬岩石,其重度一般不应小于20kN/m

8.3.1砌块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8.3.10混凝土砌块平面尺寸较小,一般多为几十厘米,厚度在100mm300mm之间。 8.3.12 砌块的砌筑形状可有多种,其拼图应美观。 8.3.13 根据情况,砌缝较大时勾凸缝,砌缝较小时勾平缝。 8.3.14 同一砌筑层内,相邻石块应错缝砌筑,上下相邻砌筑的石块,也应错缝搭接,避免竖向通缝 必要时,可每隔一定距离立置丁石。

9.1.2喷锚有素喷、锚喷、挂网喷3种形式,应根据不同形式选择施工工艺。 9.1.3应对喷锚的坡面松散岩土进行清除

9.2.3锚杆注浆体嵌入混凝土面层,能起到保护锚杆防腐的作用。 9.2.4网筋可采用现场布筋,也可采用成型网筋。采用网筋时,网筋搭接应满足要求。 9.2.5钢筋网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网筋的位置既要考虑钢筋受力模式,也要考虑保护 良度

9.2.5钢筋网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网筋的位置既要考虑钢筋受力模式,也要考虑保护 层厚度。 9.2.7锚杆拉筋及网筋应形成层次,拉筋布置在网筋之上,锚头钢筋在拉筋之上。 9.2.8按照图纸要求编扎钢筋网,保证钢筋网眼和直径均符合要求,钢筋接头宜用焊接,由于编网 是随开挖分层进行,因此,上、下层的竖向钢筋须用焊接接头,以保证钢筋网的受力整体性。 锚杆头是与竖向、水平加强筋和钢筋网连接的关键部位,与加强筋采用焊接连接。从坡面由里 向外的顺序是:钢筋网→竖向加强筋→水平加强筋→锚杆头锁定筋

9.2.7锚杆拉筋及网筋应形成层次,拉筋布置在网筋之上,锚头钢筋在拉筋之上。

锚杆头是与竖向、水平加强筋和钢筋网连接的关键部位,与加强筋采用焊接连接。从坡面由里 向外的顺序是:钢筋网→竖向加强筋→水平加强筋→锚杆头锁定筋

9.3.2喷层厚度是评价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质量的主要项目之一。实际工程中

2喷层厚度是评价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质量的主要项目之一。实际工程中,往往发生因喷

到的。 9.3.17喷射混凝土中由于砂率较高,水泥用量较大,以及掺有速凝剂,因而,其收缩变形要比现浇 混凝土大。因此,喷射混凝土施工后,应对其保持较长时间的喷水养护。本条规定了养护的时间和 不需要进行养护的条件。 9.3.18在低温下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混凝土凝结时间显著延长,使一次喷射厚度减少,并使回弹 率增大。同时喷射混凝土在低温下硬化,强度增长缓慢。为了保证喷射作业具有良好的工作条件, 昆凝土在冬季施工中的强度能够得到正常发展,本条作出了作业区和混合料的温度不应低于5℃的 规定

10柔性防护网坡面防护

10.1.4~10.1.6编网用两根钢丝绳交叉联结点处的固定件采用钢质卡扣,其厚度不小于2mm,并 经电镀处理,镀锌层厚度不小于8um。编网用铝质接头套管,长度不小于50mm,外径不大于30mm 壁厚不小于3mm,其连接能力不低于所连接钢丝绳的最小破坏拉力。交叉节点处均须用卡扣固定 接头处用铝制接头套管闭合压接,不应出现遗漏。卡扣和套管表面不应有破裂和明显损伤。

10.2.2对于坡面上的浮土或浮石,若因施工活动可能引起崩塌、滚落而威胁施工安全的,宜予清除 或就地临时处理。对于坡面上崩塌可能性很大的孤危石,若其崩落可能带来防护网大量维护工作, 或超过防护网的防护能力,则宜进行清除或加固处理。 0.2.3锚杆末端凹坑以套环不露出地表为准。锚杆末端回坑必须用混凝土封闭,且只能用混凝士 封闭,不得采用砂浆替代。 10.2.4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股钢绳可分别锚人两个孔径不小于35mm的锚 孔内,形成人字形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为15°~30°,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 0.2.7对直接成孔的锚杆位置,锚杆在注浆前连同注浆管一同埋设,对采用混凝土基础的地方,锚 杆一般在浇筑基础混凝土的同时直接埋设。 10.2.9主动网支撑绳和缝合绳不应预先切断,须根据总长度现场配置。为确保支撑绳张拉后尽可 能紧贴地表,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后采用紧线器或手拉葫芦张拉,拉近后两端各用2~4个U形卡扣与 猫杆外露套环固定连接。

10.3.1其中钢柱件钢材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一2006)的规定,并应进行防腐处理。 10.3.2拉锚绳应在一端用相应规格的绳卡或铝合金紧固套管固定并制作挂环。 0.3.4施工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对钢柱基础、上拉、侧拉、下拉及中间加固 锚杆基础定位点进行精确测量定位,现场放线长度应比设计系统长度增加3%~8%,对地形起伏较 大,系统布置难,沿同一等高线呈直线布置时取上限(8%);对地形较平整规则,系统布置能基本上在 司等高线,沿直线布置时取下限(3%);在此基础上,柱间距可有为设计间距20%的缩短或加宽调 整范围

10.3.5根据所处地层不同,当所处地层为 挖基础时,宜来用直接钻凿锚杆,具地角螺 栓锚杆锚固长度根据岩石的破碎程度确定;当地层为土质地层或岩石呈碎块状且可开挖基础时,宜 采用混凝土基础。如因地形限制,难以满足要求时,钢柱基础可由混凝土改为钢筋混凝土;土质与岩 石混合地层可采用复合锚固,当基础所处地层为厚度小于混凝土基础深度的覆盖层时,覆盖层部分 用混凝土置换,下部直接钻凿锚杆孔,形成复合基础,

11.1.1植被坡面防护分为种草和种灌木,可用的植物种类较多,主要有草本植物、灌木、藤本植物 及乔木等,是最为环保的防护方法之一,在条件允许时宜采用这种坡面防护方式, 11.1.3对于边坡绿化防护用植物的选择,需综合考虑边坡坡度,边坡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结构和土 镶厚度,当地降雨量和气温,以及种植目的等。 11.1.8物种的播种一般分为春播、夏播和秋播。理想的最适宜的播种期是在温度和湿度条件最好 的时候之前和最适宜生长季节之前进行播种,待不利环境到来时,幼苗已能正常生长。同时确定播 种期也要考虑物种幼苗与杂草生长竞争的程度

11.2.8按配合比制备各组分材料,利用搅拌机充分搅拌后待用。表层基材搅拌时应加入按设计要 求的植物种子(采取外来先锋草和本地物种相结合,草、灌、藤合理搭配原则选择混合植物种子,可由 专业施工方与业主或设计方协商选定)。 11.2.12采用无纺布对刚喷播完毕的边坡进行覆盖。覆盖物应铺设牢固,同坡面接触紧密,防止风 次而发生脱落现象。覆盖目的如下: 减少边坡表面水分蒸发,给种子发芽和生长提供一个较湿润的小生态环境。 一缓冲坡面温度,减少边坡表面温度波动,保护已萌发种子和幼苗免遭温度变化过大而受 伤害。 一减缓浇灌水滴的冲击能量,防止面层因水量过大而淋失。 11.2.13前期养护30d60d,以浇灌为主。中期靠自然雨水养护,每月喷水2次,并追肥。在6个 月养护中,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11.3.1清除坡面浮石、浮根,尽可能平整坡面,坡面清理应有利于基材混合物和岩石坡面的自然结 合,禁止出现反坡。 11.3.4种植土一般应选择工程场地原有地表种植土,并粉碎风干过8mm筛。其主要作用:减少 喷射坡面的基材混合物的空隙;同绿化基材共同促进喷射混合物团粒结构的形成,

11.4其他生态坡面防护

11.4.2格室与格室之间必须完全连接,以形成片,连成一个整体。 11.4.4格室张拉开并铆紧后,用适合种植草皮或草籽的优质泥土由上往下填充格室空间,填充上 应以格室高度的1.2倍为佳,并拍打结实,及时种上植被。 11.4.6~11.4.8植生袋是草坪植生带和绿网袋的有机结合体。植生袋绿化,是荒山、矿山修复、高

T/CAGHP0282018

速公路边坡绿化中重要的施工方法之一。植生袋共分5层,最外及最内层为尼龙纤维网,次外层为 加厚的无纺布,中层为植物种子、有机基质、保水剂、长效肥等混合料,次内层为能在短期内自动分解 的无纺棉纤维布。植生袋制作的关键是草种植物配比

5.3施工所用材料,包括种植土、保水剂、混合植绿物种子、黏结剂、腐殖质、锚钉、网片、水氵 酸碱调节剂、水等均应在施工前由质检人员以相应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按其规格、品种、数量分 行验收。

12.1.3挡土墙地基必须保证稳定,即挡土墙地基不处于滑移区,也不处在变形区。 12.1.7基槽遭受水浸泡,会降低基槽的地基承载力,挡土墙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墙身会产生裂缝, 彩响结构安全。 12.1.8开挖或加固后的挡土墙地基应由监理单位组织业主、勘查、设计等单位共同验槽。验槽达 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挡土墙的砌筑。

12.2.3坡体纵向排水沟的间距宜为40m~50m,排水沟与公路边沟相连通,使路面积水顺边沟流 人排水道进入公路边缘,以免路面积水,防止冲刷格室坡面防护。 12.2.8高陡边坡或岩土稳定性欠佳边坡的排水工程应采取分级截流,纵横结合排水的方法来进行 处理。坡顶以外的地表水从截水沟排走;分级边坡每个台阶设一截水沟排水;坡脚设边沟排水。高 陡边坡应根据地形和坡面大小,隔定距离设一垂直路线的排水沟,使水尽快排出边坡。 12.2.11~12.2.12砌石块度不小于150mm,块石强度不小于MU30,砂浆强度M7.5~M10。 12.2.13砌石时基底应铺设50mm80mm砂浆垫层。第一层宜选用较大片石,分层砌筑,每层厚 约250mm~300mm,由外向里,先砌面石,再灌浆塞实,铺灰座浆要牢实。 12.2.14勾缝或抹面砂浆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12.2.15排水孔按施工图纸或监理人规定的位置、方向和深度钻进。其平面位置的偏差不大于

12.3.2基槽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基底土质与设计不符时,需经有关人员研究处理,并作出隐蔽工程 记录。 12.3.8本条主要是规定如何分层摊铺和压实加筋土填料,提出施工机具在运输、摊铺和碾压过程 中的注意事项,以免损坏筋材和面板,并确保填土压实度,

12.3.2基槽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基底土质与设计不符时,需经有关人员研究处理,并作出 记录。 12.3.8本条主要是规定如何分层摊铺和压实加筋土填料,提出施工机具在运输、摊铺和 中的注意事项,以免损坏筋材和面板,并确保填土压实度

4.2格宾网采用热镀锌低碳钢丝,由机器编织成的双绞六角形钢丝网。工艺是先热镀铝锌包 织。

12.4.5格宾护垫:填充料必须选用坚实、抗风化耐久性好的石材(狗头石、碎石、卵石均可),其块径 为10cm~20cm;格宾石笼:选用强度高的小块石(规格为10cm~35cm)为主,辅助填塞坚实的狗 头石、碎石(或小石),其规格在10cm~20cm。可视现场石材选定。 12.4.9格宾线材必须为蜂巢形,高抗拉强度。格宾线材必须具有耐腐蚀、抗腐化、抗老化、抗紫外 线、抗冲刷的特性。网目必须均匀,不得变形扭曲。偏差不得大于设计要求的5%。格宾网必须符合 设计要求的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首先用手脚架固定格宾钢丝网,以免其变形。填充石料不得一次填满一格,以保证格宾形 状完整,每层一般分4次投料最佳。 一每组格宾空格须同时均匀投料,以保证格宾方正。 一以机械或人工排列或整平,须塞填空隙,以求密实。 2.4.16外部裸露部位,每1/3处须设向内八字方向拉筋。每平方米向内平均拉筋4处,以正反八 字形设置。每一拉筋处以两网目为间距,向内拉筋并绞紧。 12.4.18扎封箱盖时,从下向上,封口边连接闭合后,箱体四周的框线按不小于15cm的间距再次 进行绑扎,横竖线条基本一致,使所有箱笼连成一排整体,对河岸边坡进行整体防护

13.1施工安全监测一是对坡体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大地形变监测、地表裂缝监测、地下水位监测、 孔隙水压力监测、地应力监测等内容;二是施工可能对周边环境及建筑物产生不良影响时,应对施工 过程的振动、水压力、地下管线、建筑物沉降变形进行监测。施工安全监测应与施工同步进行,并制 订应急救援预案,当坡体出现险情,并危及施工人员安全时,应及时通知人员撤离。 防治效果监测应结合施工安全和长期监测进行,以监测坡面防护工程实施后坡体的变形,为工 程的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防治效果监测时程不应少于一个水文年,数据采集时间时隔宜为 3d~10d,在外界扰动较大时,如暴雨期间,应加密监测次数。 13.6应调查、搜集被监测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资料,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可能出现 的异常情况等,根据调查结果和监测目的,选择监测方法,制定监测方案。应保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 和完整性,且前期和施工期的监测设施应尽量保留以备运行期监测使用。 13.7监测宜根据工程重要性、工程地质情况、处理方法等综合确定,应选择地表、深层结合的多种 方法综合验证,并应符合先简后紧、先粗后细、先点后面的原则。 13.12为观测坡体位移情况,设置观测点,观测并做好记录。表面变形和位移应采取在边坡上缘至 下缘设测点的方法,且要布置在多个监测断面上。建立三角网和水准网,采用大地测量方法对地面 观测点进行监测,也可按照GPS法布设及监测。 13.14在雨季或库水位上升、骤降期应加密观测

JGJ/T 451-2018 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标准14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

1施工前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让周围群众对治理工程过程和结果有必要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对可能造成环境重大影响的施工工艺,如爆破、大量弃渣堆放等,进行专门论证和公示,以争取当地 民众的支持,便于工程顺利组织实施。 14.1.6施工现场内道路平整、顺畅,排水良好。临时设施均按标准硬化地面,四周设置砖砌排水 沟,施工用水一律排至指定水沟,不得随意乱排乱放,影响当地水源。 14.1.7合理分布动力机械的工作场所,尽量避免同处运行较多的动力机械设备,对噪音超标的机 械设备,采用装消音器来降低噪音。 14.1.9废渣的堆积和废弃不得影响排灌系统与排灌设施,尽量运至弃土场。 14.1.11 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人河流和农田,进出现场车辆应进 行清洗。

14.2.1项目安全管理机构应健全,落实安全责任制,设有专职安全员,加强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 加强安全教育与宣传。

强安全教育与宣传。 2.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须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规定。临时用电应 合下列要求: 一临时用电工程的安装、维修和拆除,均应由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电工完成,非持证的专 业电工不准进行电工作业。 电缆线路采用“三相五线”接线方式,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场内架设的电力 线路其悬挂高度及线距应符合安全规定,并应架在专用电杆上。 室内配电盘、配电柜要有绝缘垫,并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各类电气开关和设备的金属外 壳均要设接地或接零保护。 检修电气设备时应停电作业,电源箱或开关握柄应挂“有人操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或设 专人看管。必须带电作业时应经有关部门批准。 现场架设的电力线路,不得使用裸导线,临时敷设的电线路不得挂在钢筋模板和脚手架上, 必须挂设时要安设绝缘支承物。

15.2.4按照设计要求和质量合格条件进行验收,是为了确保工程投人使用后,能长期满足安全使 用的要求。 15.2.5本条规定了坡面防护工程验收前应提交的基本资料。边坡工程属构筑物,工程验收应符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有关规定。 工程验收时,应提供完善的资料,以备工程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可从有关资料中了解当时 施工情况,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过去在坡面防护工程验收时,有的施工单位提供资料不 全,因而出现问题时,分析原因、进行处理都很困难。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状况,规程中特别强调了工 程验收时应提供的资料。 竣工照片集主要包括坡面防护工程所有分项分部工程竣工前(原貌)、施工各工序(隐蔽)、峻工 后(效果)的照片及其施工文字说明。 这个资料很重要,是验收所必须的

16.1工程维护包括施工期维护及竣工后维护,工程峻工后的维护应由建设单位向指定的工程运行 管理单位移交GB/T50113-2019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进行长期专业的维护。 16.15~16.16工程维护除坡面防护工程本身的维护外,各类监测工程设施,以及测量定位点应加 以维护。

16.1工程维护包括施工期维护及峻工后维护,工程峻工后的维护应由建设单位向指定的 管理单位移交,进行长期专业的维护。 16.15~16.16工程维护除坡面防护工程本身的维护外,各类监测工程设施,以及测量定 以维护。

各位专家、从业人员: 《坡面防护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28一2018)于2018 年1月1日发布试行。为进一步提高标准质量,提升标准的适用性,我们将 在标准试行过程中继续征求意见。各位专家、从业人员在标准使用中,如 发现存在不妥之处,请填写征求意见表,并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给编制 单位。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