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633-2010 核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范8.2.8测区高程起算点可能是规划设计阶段施测的首级高程网 点,也可能直接就是测区附近的国家三等及以上等级水准点。应 根据预计水准路线长度以及最弱点高程中误差的精度要求合理选 择初级网的水准观测等级,但作为施工阶段的场区初级高程测量 精度不应低于四等水准。
8.3.2次级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说明如下:
平面坐标中误差、相邻点相对坐标中误差是次级网最基本的 精度要求,应满足。 关于测角中误差,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GB/T15314,相邻点i、i相对点位中误差M,与边长中误差ms及 测角中误差m的关系为:
GB/T 50328-2014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在边、角测量误差等影响的原则下有:
次级网平均边长S=200m,相邻点相对坐标中误差为 202·
王2mm,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为M;=士2XV2=±2.828 (mm),则测角中误差为:
M,Xe=±2.06" mp V2S
为与国家标准相统一,测角中误差按三等三角测量的要求取 1.8”。根据核电厂施工测量多使用徕卡精密监测全站仪TPS2000 系列(如LeicaTC2003)的情况,该指标要求也是切实可行的。 由次级网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和平均边长,得最弱边相对 中误差为:
ms/S=m/p"=mg/(2o")
根据上式计算,中误差1.8"的角度观测值精度,匹配的达 测精度为:
ms/Smg/(/2p)1.8/(1.414X206265)~1/16200
为与国家标准相统一,测边相对中误差按三等三角测量的要 求取1/150000。由此可知,中误差1.8"的角度观测值精度略优于 相对中误差1/150000的边长观测值精度;次级网测量应以测角为 主,另外加测部分或全部边长。 次级网平均边长要求为200m,但由于受厂区内地形条件、施 工布置等的限制,也容易出现个别边长较短的情况;因此,这里未 对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作出规定。 核电厂次级控制网以独立网形式施测,采用“一点一方位”挂 到初级网上,这里未考虑起算点误差的影响。 8.3.3次级网点位选择的基本要求:根据核电厂厂区总平面布置
,尽可能选在通视良好、便于施测、基础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 使其在施工中不被摧毁、无需搬迁,并能保持良好的通视视 免因各厂房施工进展使点位之间的通视受到影响),以便
8.3.4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根据变形盟
8.3.5观测墩是一个高约1:2m的固定的钢筋混凝王平截梭锥 体,它们可以直接固定在外露的基岩上,也可通过钻孔灌注桩深埋 至稳定的基岩,必要时还可使用水泥沉桩或倒垂点锚桩,四周宜设 置有红、白相间的安全保护栏杆。顶部的强制对中底盘应调整水 平,倾斜度不得大于1/1000,底盘对中误差不应大于0.1mm。 8.3.7GPS短基线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包括:多路径误差、天线 相位中心位置的偏差、接收机天线的对中误差、地面起始点的坐标 误差、卫星的PDOP值以及电离层的影响。 1次级网平均边长约200m,对于两个距离较近的GPS接收 机,电离层的影响在每个点位上几乎都是一样的。采用双频机采
体,它们可以直接固定在外露的基岩上,也可通过钻孔灌汪 至稳定的基岩,必要时还可使用水泥沉桩或倒垂点锚桩,四 置有红、白相间的安全保护栏杆。顶部的强制对中底盘应 平,倾斜度不得大于1/1000,底盘对中误差不应大于0.1m
8.3.7GPS短基线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包括:多路径误去
1次级网平均边长约200m,对于两个距离较近的GPS接收 机,电离层的影响在每个点位上几乎都是一样的。采用双频机采 集两个频率的卫星观测信息,可以加速模糊度的解算,还可以通过 建立模型有效消除这种误差,提高次级网观测精度。 2多路径误差是指GPS信号射至其他的物体上又反射到
8.3.8次级网整体点位精度远高于初级网,故应以独立网形式施 测,只以“一点一方位”挂到初级网上,其起算坐标和方位在第一次 测定时从初级网传递得到,
8.3.8次级网整体点位精度远高于初级网,故应以独立网形式施
8.3.11关于次级高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说明女
1相邻点高差中误差、每站高差中误差、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是核电广设计文件《核岛土建技术规格书一一工程测量》变形监测 系统章节中对水准基准点的基本精度要求,经过了多年的工程实 践证明是合理可行的,是制定相关技术指标的依据。 2取水准观测的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为每站高差中 误差的2√n倍,作为各自的限值,其中n为测站数。 8.3.12若位于主场区外围的首级高程控制网中的水准点,其理 设规格满足规范要求,可直接作为次级网的高程基准点。3个及 以上的基准点才能构成独立的高程自校系统。 8.3.14次级网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和本规范第4.2节中二等水准测量的 相关要求制定的。但将最大视距控制在25m以内,也是工程经验 的总结,有利于提高水准测量精度。 8.3.15高程基准点在检测稳定时,只选一个点作为施工高程起 算依据,对场区内所有点的高程影响都是一致的。
算依据,对场区内所有点的高程影响都是
8.3.18由于现场施工交叉进行,区域内的控制点容易受到填挖 方、抽水、机械振动、车辆行驶乃至撞击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位移 因此,应对次级网进行定期的复测,通过对测量结果的综合分析来 检验控制网点位的稳定性。建网初期的复测周期不宜超过3个月 次。
8.3.20次级网复测对于坐标较差超限的点位应尽量不再使
8.4.1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是精确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控 制网以三角形为主要图形,用经纬仪观测全部角度(至少要有一条 起算边长)的网称三角测量网(或称测角网);以三边形为主要图 形,用测距仪观测全部边长的网称三边测量网(或称测边网);边、 角均测的称边角网;以折线形为基本图形,既测角又测边的网称为 寻线网;单一折线形则称导线。 根据施工测量需要,除在厂房内部按设计要求预埋点位标志 外,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少量过渡点,使控制点间构成三角形、大地 四边形、矩形、中点多边形、折线形和多边形等基本网形。厂房内 部微网亦尽可能按边角网布设。
8.4.2 关于微网的测角中误差,说明如下,
平面坐标中误差、相邻点相对坐标中误差是微网最基本的精 度要求,必须满足。 关于测角中误差,由于短边测角误差大,影响角度观测量精度 的主要因素是仪器对中与标偏心误差、目标照准误差以及仪器 本身误差等。因此,角度观测量的综合误差应按式(39)进行 估算。
m ±/m?+m+m?
式中:me一 对中及偏心误差对角度测量的综合影响("); m一目标照准误差("); mI一按菲列罗公式计算的先验测角中误差(")。 根据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潘正风, 2004年)第五章第5.4节中对水平角观测中的几种主要误差来源 的说明,仪器对中误差如图3所示,设0为测站标志中心,○为仪 器中心,β为无对中误差时的角度(即正确的角度),β为有对中误 差时的角度(即实测的角度),e为对中误差。
考该书中的推导结果,仪器对中误差对水平角影响的中误
SAB V2Si· S2
由式(40)知,仪器对中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与两目标之间的 距离SAB成正比,即水平角在180°时影响最大,此时SAB=S1十S2;而 与测站至目标的距离S1和S2的乘积成反比,距离越短,影响越大 因此,对于短边测角要特别注意对中误差的影响。 靓标偏心误差如图4所示,A、B分别为标志实际中心,A'、B 为照准的中心。β为正确的角度,β为观测的角度,e1、e2为规标偏 心误差。
参考该书中的推导结果,靓标偏心误差对水平角影响的中误 差为:
由式(41)知,目标偏心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与测站至目标的 距离S1和S2有关,距离越短,影响越大,但与角度本身的大小无 关。 由此,仪器对中与标偏心误差对角度测量的综合影响为:
m。= /m +ma
核电厂房内部微网,边长一般为5m~30m不等,平均边长约 20m。根据式(42)计算仪器对中与标偏心误差对角度测量的综 合影响为: · 当ée =e2=e=0.3mm、Si= s2=20m、β180°时,误差最大,即 m=±5.4"。 值得注意的是,目标偏心误差和仪器对中误差均属于“对中” 性质的误差。就对中本身而言,它是偶然误差,一旦目标标志和仪 器已经安置,则对中误差的真值不再发生变化,因此无论水平角观 测多少个测回,这两项误差分别在各测回之间均保持相同,绝不会 因增加测回数而减少它们对水平角观测成果的影响。 照准误差主要与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人眼的判别能力、照准标 志的形状及目标影像的亮度和清晰度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人眼 分辨两个点的最小视角为60",三次照准取平均值的照准误差m 约为:
m,= ±60"/(/3 ~)
式中:U一一望远镜的放大倍率。 对于LeicaTCA2003型全站仪,有u=30,故仪器照准误差 为:m=±60"/(30×/3)=±1.2"。 采用电子仪器观测时,不考虑测微器读数误差的影响。当三 角形的个数较少时,测角中误差宜用经验值代替。通常取DJ1型 仪器的测角中误差先验值为士1”。 因此,按式(39)估算的角度观测量的综合误差为:m一 士√5.42十1.22十12二士5.6"取测角中误差为5";其中,每个三 角形的最大角度闭合差为2/3mg。 微网测量一般采用多联脚架法,并使用天底仪协助仪器、规标
精确对中,观测过程中仪器对中(标偏心)误差的影响较小。由 于受场地条件等的限制,厂房内部微网的观测网形难以全部构成 三角形等基本图形,实际测角中误差可能与本规范表8.4.2中所 列值有定出入。对影响角度观测量精度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 析,并推导其综合影响大小,主要是为了推算三角形最大角度闭合 差的限差值,以剔除原始观测数据中可能存在的粗差,提高微网测 量精度和可靠性。表8.4.2中所列的测角中误差指标宜参考使 用。 微网测量通常使用DJ05型LeicaTCA2003全站仪,采用常 规边角网施测,但受厂房施工、设备安装等现场条件的限制,无法 对控制网的网形及边长、角度作出具体要求。采用多联脚架法可 减少仪器对中和自标照准误差的影响,但控制网形、调焦、照准、整 平以及仪器本身、周围环境等因素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由于 现场条件及观测时段的限制,微网测量通常采用完全的边角联测 观测所有可通视的边长和方向,控制网通常都有较多的多余观测 量,宣通过三角形最大角度闭合差限差值来分析并剔除粗差。 8.4.4对底板微网点、加密点及测量通视孔位置的选定,说明如 下: 1对厂房内部微网点位的选择,宜使各相邻点位之间相互通 视,设备安装时无需点位加密或尽可能少点位加密。 2各层楼板相应位置设置测量专用垂直通视孔,通过微网点 的铅垂线方向应避开横梁和楼板中的主钢筋;竖向垂直通视孔应 在各施工层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埋设,孔洞大小般在200mm× 200mm左右。横向水平通视孔应预埋在相邻微网点间的连线上, 高出基础楼板约1.5m的位置。 3核电厂施工中,反应堆中心点位置的垂直提升主要通过底 板微网平面基准点的垂直传递来实现,不仅对每个平面基点的竖 向投点精度要求较高,而且通过天底仪投测至厂房最高层的平面 点数量也不应少3个:经过微型网加密测量及平差处理后,才能
广房各楼层准确恢复反应堆堆心点位置,保证反应堆堆心的 度,减少竖向偏差
在厂房各楼层准确恢复反应堆堆心点位置,保证反应堆堆心的垂 直度,减少竖向偏差。 8.4.5下端焊有钢筋的不锈钢标板预埋件宜在混凝土浇筑前埋 入,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使微网点位在各层楼板结构基础上直 接与钢衬或壁体相连。埋设的不锈钢板宜稍低于混凝土基面,防 止其他重物撞击,造成点位移动。 为了设备或构架的安装定位和检查,某些关键的轴线基点或 微网控制点可以采用焊接临时强制对 台的标石形式
8.4.6微网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说明如下,
1厂房内部的微型精密控制网,应根据点位分布及通视状况 设计控制网形状。.根据精度估算的结果,优化配置测角、测边精度 和工作量。 2边长测量采用电磁波测距时,其综合测量误差说明如下: 仪器与标偏心如图5所示,A、B分别为标志实际中心,A 为仪器中心、B'为照准的中心,e1、e?分别为仪器与标偏心误差。
经推导的归心改正公式为:
图5仪器与标偏心误差
(44) (45) (46)
按中误差定义,可得仪器对中误差△D中引起的距离测量中 误差为:
[AD·AD] m 2元 do
这样,再顾及测距仪自身的影响,电磁波测距边长综合误差 式(49)计算:
m.=± /m十(ei十e2)/2
m=±/mi十m十m+m
ms=±/mi+m+ml
当微网估算的点位精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取的针又
措施包括:重新优化布网方案;建造临时观测台采用强制对中方 式;增加边、角观测数量;适当增加边、角测回数;使用更高精度测 距仪器来提高边长观测值精度
8.4.8微网施测应选择在适宜的时段内进行。在厂房基础浇筑 好之后、高层结构施工开始之前,其内部各点位之间的通视条件最 好。太晚则由于墙体、设备的影响,通视条件受到限制;太早则由 于混凝土没有养护稳定,坐标(或标高)在日后有变形的可能。
8.4.14水准点标志一般为埋设在各楼层结构基础表面,密封在 盒状保护装置中的一个圆头不锈钢棒。 8.4.15底板水准基点宜固定选用其中一点作为独立广房内部的 施工高程起算依据,而将其他的水准点用作参考和校核之用。这 样,每个独立厂房内部只有一个高程起算点,对厂房内其他点的高 程影响都是一致的
8.4.18各厂房内部微网点一般预埋在每层楼板的混凝十其础面
上,由于混凝土基础在浇灌后的几个月内会产生微量收缩,微网点 的平面位置会随之变化。 在混凝土龄期,尽量利用中心点设站和周边点定向的定位方 法。在养护期过后,需要对控制点进行复测,进入安装阶段后,需 要再次检查。
8.5.1厂房内部微网的传递测量,最有利的观测时间段为清晨或 阴天等。
仪,通过预留在楼板中的垂直通视孔,以天底方向投测光束与底板 层上平面控制点标志中心严格重合的方式,将平面基准传递到施 工层。在仔细对中、精确整平后,保持脚架和基座不动,再换上仪
器、棱镜或牌,即完成竖直方向平面位置的精确传递。 8.5.6本条文中每测站前后视距差、测回间高差较差的规定,参 照本规范第4章中二等水准测量的有关技术要求制定
、棱镜或牌,即完成竖直方向平面位置的精确传递。
8.6建筑施工放样及检测
8.6.2核电站建筑施工放样要求具备的施工图纸较多,因为核电 站,尤其是核岛广房不同层,结构均有变化,设备很多,作业空间有 限,施工放样前必须了解这些施工图纸,一方面有利于制订出优秀 的方案,另一方面可避免和减少位置和作业空间的冲突。 8.6.3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点位时,若不考虑起算点误差的影 响厕放样占的误差为
8.6.3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点位时,若不考虑起算点误差的影
m²+ mp S mp一±
8.6.7大型设备基础的安装孔或槽会提供一定的余量至
变形和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变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本 身的流动和振捣棒对钢筋和设备基础往往会形成较大的位移,并 且该位移会超过安装孔或槽提供的余量,导致安装不能顺利进行, 所以应进行监测。
8.6.8施工放线测量定位记录中应包括定位物项、执
位、时间、温度、湿度、来用仪器、观测入、记录人、检核人等内容。 8.6.9对于核电站的施工放样来说,图纸或说明中要求的精度是 第一层次的,是应该满足的,只有在图纸或说明中无具体要求时,
8.7数据处理及成果提交
8.7.3对各项观测数据,应进行认真的检查和验算,剔除超限的 观测值,并对存在的系统误差进行补偿改正。 8.7.6拟稳平差作为秩亏自由网平差的一种特例,平差时这些拟 稳点的重心坐标以及各点到重心坐标的向径加权方位角以该向径 距离平方为权的带权平均数保持不变。
9.1.1本章适用于核电厂工程施工阶段的变形监测工作,生产运 行阶段可参照执行。变形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对监测体的变形情况 有更全面、准确的把握,使监测数据基本能反映监测体变化的真实 情况,反映变形量与相关变形因子间的物理关系或统计关系,找出 监测体的变形规律,合理地解释监测体的各种变化现象,比较准确 地评价监测体的安全性态,并提供较为准确的分析预报。
1.2核电广的次级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是施工我 ,二是变形监测基准网。次级网的建立与复测见本规范第 有关规定。
9.1.4根据核电厂建设的性质和使用的测量仪器的情况,核电
变形测量分为两级,一级为主体建筑区,该区域建筑物基 变形量相对较小,对变形的要求较高;二级为附属建筑区 建筑物基础相对较差,变形量相对较大,对变形的要求也仆
变形量相对较小,对变形的要求较高;二级为附属建筑区,该区域 建筑物基础相对较差,变形量相对较大,对变形的要求也低一些。 9.1.8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变形监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监测体 的变形情况,确保监测体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安全,并提供准确的安 全预报。所以一旦观测成果出现本条所指的异常情况,要求即刻 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工程事故发 生。 监测项目的变形允许值可参考相关设计规范,或由设计部门 确定、变形监测的变形量预警值通常取允许值的75%
测项目的特点、精度要求、变形速率以及监测体的安全性等指标综 合选用。
10.1。2在前期勘测阶段,一般采用统的国家平面坐标和高程 系统;在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建造阶段,一般采用核电厂 独立的施工坐标和高程系统。
10.2.2、10.2.3为了达到工程地质测绘精度要求,通常要求在测 绘填图中采用比提交成图比例尺大一级的地形图作为填图的底 图;如进行1:10000比例尺测绘时,常采用1:5000的地形图作 为外业填图底图;外业填图完成后再缩成1:10000的成图,以提 高测绘的精度。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地质点和 地质界线的测绘精度不应低于图上3mm。这里调整为一般性观 测点和地质界线的测绘精度不应低于图上3mm。关于定位标测 方法,控制性观测点和重要地质、地貌、水文地质体位置应采用仪 器实测或精确的GPS定位,般性点可采用手持GPS或地形图 定位。 在没有航测像片或遥感资料的地区,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主 要依靠野外工作,即实地测绘法。地质观测点的定位标测对成图 的质量影响很大,常采用以下方法:自测法:适用于小比例尺的工 程地质测绘,该法系根据地形/地物以目估或步测距离标测;半仪 器法:适用于中等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它是借助于罗盘仪、气 压计等简单的仪器测定方位和高度,使用步测或测绳量测距离;仪 器法:适用于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即借助于GPS、全站仪
水准仪等较精密的仪器测定地质观测点的位置和高程。对于有特 殊意义的地质观测点GTCC-113-2019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棒形复合绝缘子-铁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如地质构造线、不同时代地层接触线、不同 岩性分界线、软弱夹层、地下水露头以及有不良地质作用等均宜采 用仪器法。
10.2.4勘探前应按设计要求核对桩号及其实地位置,两者必须 符合。对已施工完毕的勘探点、线实际位置,宜重新测定点位中心 坐标及高程。
10.2.4勘探前应按设计要求核对桩号及其实地位置,两者
10. 3 水文测量
10.3.1水文站是设置在河流、渠道、湖泊、水库和海岸河口上,以 测定流量和水位为主,进行水文测验的观测站,水文站所观测的项 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水温、冰凌、水质、地下水位等。 只观测上述项目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的测站,则按其主要观测项 目而分别称为水位站、流量站(也称水文站)、雨量站、蒸发站、实验 站等。根据测站的性质,河流水文站文可分为:水文主管部门设立 的基本站、各部门自行设立的专用站。
水文站般应布设的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 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比降断面(包括设立比降水 尺)。断面测量工作包括水道断面测量和大断面测量两种,水道断 面是指自由水面线与河床线之间的范围,大断面为历年最高洪水 位以上0.5m~1.0m的水面线与岸线、河床线之间的范围。 水文测量是为工程专用的水文站建设、水文观测和测验、水文 调查等所需进行的测量工作。 10.3.2本条技术要求参照《水文普通测量规范》SL58制定。 10.3.3根据《水文测验规范补充规定》,核电厂专用水文站作为 二、三类精度的水文站,可在不同位置设置2个基本水准点(可包 括按基本水准点设置要求而设立的校核水准点)构成本站高程自 校系统;其中个作为校核水准点的常用引据点;基本水准点相互 间距以300m~500m为宜。引测水准资料一经选用,如无特殊情 况,不得变换。 10.3.4根据《水文普通测量规范》SL58的规定,不平坦地势水 尺零点高程测量累计站数不能超过11站,制定这个规定的依据是 允许高差不符值计算值为3√n,当n大于10站时,其值大于 10mm。当站数很少时,按上式计算的充许不符值就很小,根据规 定就要重测。比如当站数为1时,充许不符值为3,这种情况下, 往往出现超限的情况。因此,这里统一将往返测不符值修订为小 于或等于10mm。
水文站般应布设的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 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比降断面(包括设立比降水 尺)。断面测量工作包括水道断面测量和大断面测量两种GB/T51368-2019 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水道断 面是指自由水面线与河床线之间的范围,大断面为历年最高洪水 位以上0.5m~1.0m的水面线与岸线、河床线之间的范围。 水文测量是为工程专用的水文站建设、水文观测和测验、水文 国量
10.4 管线工程测量
10.4.1管线工程测量是为核电厂工程各种拟建自流管线、压力 管线等的设计和施工所需进行的测绘工作。 10.4.9为了测定管道的长度,进行管道中线测量和测绘纵、横断 面图,从管道起点开始,需沿管线方向在地面上设置整桩和加桩, 这项工作称为中桩测设。整桩间距一般为20m、30m,最长不超过 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