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8317-2019 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DB13(J)/T 8317-2019 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3(J)/T 8317-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8729
下载资源

DB13(J)/T 8317-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J)/T 8317-2019 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6.1.4检测用计量器具及

6.1.5竣工验收应按国家规定和河北省有关标准执行。

.2.1 检测方案应包含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 2 检测内容及其依据的标准: 3 检测方法、数量,抽样方案; 4 所需的仪器设备和人员及试验时间计划; 5 试验点开挖、加固、处理; 6 场地平整,道路修筑,供水供电需求; 7 安全措施等要求。 2.2 检测试验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工程验收检测试验点布置数量应按单位工程计算; 2单位工程采用不同地基基础类型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时, 应分别确定检测方法和抽检数量。 6.2.3桩间土挤密效果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标高及深度应与设计要求相一致,检测点应选在微 型桩桩孔之间形心点部位; 2检测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对以砂土为主 的桩间土,间隔时间宜为7d~14d;对以粉土和粘性土为主的桩 间土,间隔时间宜为14d~28d; 3测试或试验方法应尽量与处理前保持一致,可采用动力 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粉土 或粘性土层可取样试验;: :4单位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10个检测点,当地基处理面 积超过3000m2时,每500m2应增加1个检测点,检测同土层 的试验有效数据不应少于6个,

GB 50143-2018 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所)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防护间距标准6.2.4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载力检测应在成桩14d~28d后进行,应采用慢速维持 荷载法; 2载荷试验可根据地基处理设计方案,选择多桩复合地基 载荷试验或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试验承压板的面积应不小于 布桩的复合单元面积,并不小于1m?; 3试验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设计要求标高相一致; 4:工程验收检测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承载力 特征值的2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载荷试验应加载至破坏状态, 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规定:

5单位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3个检测点,当面积超过 3000m2时,每1000m2应增加1个检测点。

1单桩载荷试验的承载力检测宜在成桩28d后进行,单位 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3根,当面积超过3000m时,每1000m 应增加1根; 2·单桩载荷试验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设计要求标高相一致 3工程验收检测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承载力 特征值的2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载荷试验应加载至极限状态: 4单桩载荷试验可按本规程附录C要求执行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1 桩顶标高 ±50 mm 水准测量 2 桩孔垂直度 ≤1% 用吊锤测沉管、桩孔 一般项目 3 桩位偏差 ≤0.3d 全站仪或用钢尺量 4 褥垫层夯填度 ≤0.90 水准测量

注:夯填度指夯实后的褥垫层厚度与虚铺厚度的比值。

注:桩径允许偏差是指个别断面。

3.3竣工验收应提交以下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经审定的复合地基设计图纸及施 组织设计; 2 开工报告; 3 测量放线图、桩位及标高复核签证单; 4 桩孔、成孔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 经监理工程师签认的施工记录和原始技术资料; 6 材料检验报告、工程质量检测报告; 7 设计变更通知书、事故处理记录; 8 工程竣工图; 地基处理竣工报告; 10 其他有关施工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经审定的复合地基设计图纸及施工 组织设计; 2 开工报告; 3 测量放线图、桩位及标高复核签证单; 4 桩孔、成孔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 经监理工程师签认的施工记录和原始技术资料; 6 材料检验报告、工程质量检测报告; 7 设计变更通知书、事故处理记录; 8 工程竣工图; 地基处理竣工报告; 10 其他有关施工资料。

附录 A碾压施工设备的选择

1根据土质及地质条件选择压实机械应符合表A.0.1的规定

表A.0.1根据土质及地质条件选择压实机械

注:+十适用;十无其他适当的机械时,也可使用:一不适用

A.0.2各种碾压方式的有效碾压厚度及压实遍数可按表A.0 用。

A.0.2各种碾压方式的有效碾压厚度及压实遍数可按表A.0.2选 用。

表A.0.2.各种碾压方式的有效碾压厚度及压实遍数

附录 B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单桩静载荷

B.0.1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竖向增强体单桩 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B.0.2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B.0.3试验提供的反力装置可采用锚桩法或堆载法。当采用堆载 法加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堆载支点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 2堆载的支墩位置以不对试桩和基准桩的测试产生较大影 响确定,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3堆载量大时,可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 4试验反力装置的承重能力应满足试验加载要求。 B.0.4堆载支点以及试桩、锚桩、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 B.0.5试压前应对桩头进行加固处理,桩身强度高的桩,桩顶宜 设置带水平钢筋网片的混凝土桩帽或采用钢护筒桩帽,其混凝士 宜提高强度等级和采用早强剂。桩帽高度不宜小于1倍桩的直径, B.0.6桩帽下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单桩的桩顶标高及地基土标 高应与设计标高一致,加固桩头前应凿成平面。 B.0.7白分表架设位置宜在桩顶标高位置。 B.0.8开始试验的时间、加载分级、测读沉降量的时间、稳定标 准及卸载观测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的有关规定。

附录C.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复合地基静载荷

C.0.1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单桩复合地基静 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C.0.2·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 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承压板应具有足够 刚度。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 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 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单桩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 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C.0.3试验应在桩顶设计标高进行。承压板底面以下宜铺设租砂 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可取100mm150mm。如采用设计的垫 层厚度进行试验,试验承压板的宽度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应采 用基础的设计宽度,对大型基础试验有困难时应考虑承压板尺寸 和垫层厚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垫层施工的填度应满足设计要 求。 C.0.4试验标高处的试坑宽度和长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 倍。基准梁及加荷平台支点(或锚桩)宜设在试坑以外,且与承 压板边的净距不应小于2m。 C.0.5试验前应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含水 量变化或地基土扰动,影响试验结果。 C.0.6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测试前为校核试验系统整

但原地基土为高压缩性土层时,相对变形值的最大 值不应大于0.015; 4)复合地基荷载试验,当采用边长或直径大于2m的 承压板进行试验时,b或d按2m计: 5)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 载压力的一半。 注:s为静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和d分别为承压板宽度和直径 C.0.11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 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当极差超 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离差过大的原因,需要时应增加试验 数量,并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工程验 收时应视建筑物结构、基础形式综合评价,对于桩数少于5根的 独立基础或桩数少于3排的条形基础,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 取最低值。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 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

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5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 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8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 9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 10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11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 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1.3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复合地基技术是真空降水、

三种处理方式或独立或相互作用的处理方式的组合

桩、碾压三种处理方式或独立或相互作用的处理方式的组合

3.0.1根据设计经验,多点振动微型挤密复合地基设计前除应了 解拟建建(构)筑物情况外,还应了解地层结构、地基土的性质、 地下水情况等,这些内容在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可获得。 借鉴类似的地基处理经验,可简化初步设计工作。 3.0.2·考虑到该项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涉及降水、振动微型挤密桩、 碾压的综合应用,处理场地除满足现行国家勘察规范外,特强调 提供的相关参数。 3.0.3建筑物的工程特征决定其处理要求,对设计桩长、桩径、 桩距、降水深度、降水时机、碾压时机等至关重要。 3.0.4大型、重要的建(构)筑物,其对地基沉降变形敏感,控 制要求严格,: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其适用性。 3.0.5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复合地基由于其处理范围有限,复合 地基承载力修正的研究成果仍偏少,为安全起见,基础宽度的地 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零,基础理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1.0。 3.0.6处理后地基的软弱下卧层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采用压力扩散角验算。 3.0.7、复合地基抗剪强度指标按处理后桩间土强度指标采用,是 从偏安全角度考虑。 3.0.8微型挤密桩作为地基土中的增强体,由于直径较小,现有 检测手段不易测得其承载能力,故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静力 载荷试验确定。 300地基处理采用的材料的耐久性要求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

3.0.1根据设计经验,多点振动微型挤密复合地基设计前除应了 解拟建建(构)筑物情况外,还应了解地层结构、地基土的性质、 地下水情况等,这些内容在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可获得。 借鉴类似的地基处理经验,可简化初步设计工作。

定。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对工业 建筑材料的防腐蚀问题进行了规定,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对混凝土的防腐蚀和耐久性提出了要求,应 遵照执行。 处理材料的使用应考虑对水环境的影响,并应符合环境保护 要求,不应对原地基土和地下水造成污染。还应考虑就地取材、 废物利用及节约资源,如利用粗粒吹填土、尾矿砂等材料。 3.0.10地基处理后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应 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终止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按国家现 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的有关规定执行。

4.1.1处理场地水位较高,桩工机械无法进场时,应先进行真空 降水处理,在满足桩工机械进场条件后,在降水的同时则可进行 挤密桩施工。碾压应根据桩型、地基土土质条件、真空降水的难 易程度选择碾压参数和碾压时机。 4.1.2大量试验研究资料和工程实践表明,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 复合地基用于处理杂填土、素填土、吹填土(以砂性土为主)、砂 土及粉土(砂土和粉土一般为松散或稍密状态)等地基,可消除 或部分消除饱和砂土和粉土的液化影响,提高地基土承载力。 当地基土以粘性土为主时,在成孔、填料及拨管过程中,桩 孔及其周边土容易缩径和隆起,挤密效果较差。如粘性土中含水 量超过最优含水量,由于粘性土渗透性差,振动挤密过程中产生 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较慢,真空降水难以在较短时间产生效果: 挤密效果不佳。基于以上原因,单独采用散体材料微型挤密桩处 理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可行性。可考虑在降水基础上捕助堆 载预压等措施加速软土固结:同时,并辅以静力触探、标准贯入 试验、静载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进行验证,确定其适用性。 4.1.3在饱和地层中施工振动微型挤密桩可提高消除地基土地震 液化势效率,降水时机应选在挤密桩施工之后;若不需考虑消除 地基土地震液化,降水与挤密桩施工可同时进行,此时可提高降 水效率

4.1.4在软土地区,地基设计是在满足强度要求基础上以变形控 制为主,因此,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的桩长应通过变形计算来确 定。实践证明,若粘结材料微型挤密桩穿透软弱土层到达强度相 对较高的持力层,则沉降量较小。 对某一场地的微型挤密桩,其桩身强度具有一定局限性,当 微型挤密桩桩径确定,考虑长径比、单桩承载力、桩身强度等因 素,桩长宜控制在12.0m以内。 大量试验研究资料和工程实践表明,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复 合地基处理中,桩间土的挤密效果良好,桩间土的工程性能提高 幅度较大,承载力较处理前有2~4倍提升。但由于被处理的地基 土相对软弱,原始土层承载力较低且压缩性高,从安全考虑,采 用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不大于180kPa且不宜大于处理前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5倍。

4.2真空井点降水设计

4.2.1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施工可引起土层超孔隙水压力增高且 消散较慢,易造成微型挤密桩施工中沉管困难、桩体不密实等质 量问题,此时应进行降水。真空井点降水具有布置灵活,降水效 率高等特点,宜优先选用。 4.2.2真空井点降水一般先于微型挤密桩施工,而且在施工时应 保持降水,设计时应考虑桩工机械的影响。井点管的结构设计应 考虑地基土特性。井点管长度不宜超过8.0m是真空井点降水工法 的局限。

4.2.2真空井点降水一般先于微型挤密桩施工,而且在施工时应

粗砂)很容易通过滤网进入井管内,造成井点管透水段减小,严 重时并点管甚至会报废。因此,加固土体以粉土、粉细砂为主时: 并点管的滤网宜采用无纺土工布,

4.2.4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施工时会对地层产生扰动,地层内会

4.2.5在降水期间进行动力碾压可提高降水效率,快速提高地基 的表层承载力,尤其适合在粉土地层中使用。

4.2.5在降水期间进行动力碾压可提高降水效率,快速提高地基

4.3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复合地基设计

4.3.1微型挤密桩设计首先应根据处理地基土的岩性结构确定桩 体材料构成,对于砂类土,可就地取材采用散体材料桩,对于粘 性土或部分含粘性土地层,可采用粘结材料桩。

4.3.2散体材料可依据场地特点就地取材,选用粗粒吹填土、尾

料等材料作为桩身材料,选用的尾矿料应满足相关标准对腐 和放射性的要求。

4.3.3粘结材料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设

工过程中每一台班应至少留置一组试块,标准养护28d(低 混合料90d)后进行强度试验。矿物掺和料应参照混凝土的 规定对其进行见证取样试验

4.3.4根据不同要求,可采用先后顺序的挤密桩处理,即先长后

短进行散体材料桩挤密施工;也可采用散体材料桩和粘结材料桩 相组合的方式,即散体材料桩施工后,在散体材料桩桩位间设置 有粘结材料桩形成复合地基。

4.3.9复合地基桩顶设置褥垫层,可调整桩土应力比,尤其是粘 结材料桩,可减少桩头应力集中,有利于桩间土承载力的发挥。 当需要桩承担较多荷载时,宜取较低值;当需要土承担较多荷载 时,宜取较高值。对于堆场可采用细料山皮石,最大粒径不大于 100mm。夯填度是指夯实后的褥垫层厚度与虚铺厚度的比值。 4.3.10规定了处理后地基土承载力按公式估算时的相应取值。对 于散体材料桩,桩土应力比n的取值按工程经验,对黏性土可取 2.05.0,对粉土和砂土可取1.5~3.0。处理前地基土强度低时取 大值,强度高时取小值。对粘结材料桩的端阻力发挥系数α。,按 0.4一0.6进行逆向验算时,与载荷试验结果相近。

4.4.2 一般情况压路机往返一次为一遍,压路机应平稳的改变运 行方向,不允许压路机在惯性滚动的状态下变化方向。 根据工程经验,碾压法对表层地基加固的影响深度一般为

2m~3m,为保证碾压效果,本条规定地下水位宜降至碾压施工作 业面以下4m。 4.4.3碾压施工开始时土体较疏松,强度低,故宜先轻压,随着 土体密度的增加,再逐步提高。振动碾压时第一遍应静压,然后由 弱振至强振。振动碾压后,根据被压材料的密实度沿深度的变化 规律,往往表层的密实度很差,其原因是表层材料直接随滚轮 起振动,滚轮与材料层并不紧密接触,在振动轮的压力波作用下, 表层材料变得疏松,为了消除这一缺陷,在振动碾压后需要继续 静力碾压。

5.1.1复合地基设计时即考虑了降水、挤密桩施工、碾压辅助降 水、挤密桩施工辅助降水等措施。三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 响,有机统一。为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有必要申明这些重要工序。 5.1.2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涵本条所规定的内容。确立并运行质量、 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可优化多方关系,促进项目顺利运行,做到 环境友好,节约资源。 5.1.3挤密桩施工完成后,对于散体材料桩,增加了地基土排水 通道,及时对其进行碾压,可促使地层进一步排水,提高降水效 率。

5.2.2 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复合地基施工前应进行如下技术工作 1 熟悉施工图纸、理解设计意图,并进行图纸会审; 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按照相应流程进行审批; 3根据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 交底,对专业工种进行短期专业技术培训; 4根据施工图纸,已经完成桩孔位置的定位放线、复测及验 收工作; 5进行其它技术准备工作。

5.2.3项目经理部组成和人员可参照下列要求执行

1组织成立项目经理部,配备项目经理、项目总工、项目副 经理、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技术员、设 备管理员等; 2每台桩机每班应配备以下人员:桩机操作手、辅助工、装 载机操作手、压路机操作手、降水工人、电工等; 3各岗位人员应身体健康,胜任本岗位工作,并具有相应的 上岗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应具有特种作业资格证书; 4进出场人员应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5.3真空井点降水施工

5.3.1射水法成孔设备简单、施工简便、成孔速度快,宜优先采 用。当成孔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应采用钻孔法成孔。成孔深度大于 并点管长度500mm是为了保证并点管能够顺利下设到预定深度 5.3.2’以真空泵能力确定所连井点管数量并进行分组,使其与之 相匹配。真空降水系统的真空度对降水效率的影响较大,连接管 路时必须严格检查,确保密封。

5.3.3挤密桩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真空泵组排出水的含

部地层进行扰动,迅速增加地层内的超孔隙水压力,持续的真空 并点降水文使超孔隙水压力迅速消散,从而大幅提高降水效率。 对吹填时间不长,表层承载力较低的吹填土实施动力碾压辅助排 水可在地基表层快速形成硬壳层,保证后续沉管挤密桩能够快速 实施。碾压时持续进行真空降水是为了加速施工引起的超孔隙水

压力的消散,提高降水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5.3.5、5.3.6真空井点降水过程较长,期间有微型挤密桩施工、 碾压施工。降水深度决定挤密桩施工的开始时机,挤密桩施工、 碾压施工又将提高降水效率,水位变化幅度将会发生变化,故应 强降水监测,指导施工。

5.4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施工

5.4.1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施工设备可参照下列要求准备:

1沉管可采用无缝钢管制作,其外径和长度依设计要求确定 钢管外径应与桩径相匹配 2多个沉管顶部设置多管共用填料料斗,料斗容积应不小于 单次挤密沉管填料量的1.1倍,料斗制作安装应牢固可靠,避免 振动成桩过程中坠落及损坏,并保证填料顺利进入桩孔中; 3活瓣桩靴应能顺利出料和有效挤压沉管下端填料,宜选用 尖锥形。

5.4.4散体材料微型挤密桩施工应注意事项

1微型挤密桩施工选用设备要考虑设计桩长、桩径、桩距、 桩深、工期、地基土天然土层性质等因素。在处理深度内天然土 层强度较低时,为提高效率,宜选用单组沉管数较多的专用设备, 且选用与专用设备相匹配的振动锤等配套设备。在邻近有已建建 筑物时,为减小对建筑物的影响,宜用功率较小的振动锤。 2要保证微型挤密桩的质量,必须控制好提升速度和高度、 留振时间和反插深度几个方面的指标。提升速度过快和提升高度 过大,会导致桩体填料量少于理论量。留振时间和反插深度不够,

导致桩体填料密实度不足,留振时间过长会缩短振动锤使用寿命。 桩身密实度,除了受提升速度快慢影响外,还与沉管留振时 间和反插有关。留振时间长,则桩身密度大。 3在邻近有已建建筑物时,为减小对建筑物的影响,应背离 建筑物方向进行。 4微型挤密桩桩孔内材料的填料量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考 虑到微型挤密桩沿深度不会完全均匀,实践证明微型挤密桩施工 济密程度较高时地面要隆起,另外施工中还有损耗等,因而实际 设计填料量要比计算量增加一些。根据地层及施工条件的不同增 加量约为计算量的20%~40%。当设计或施工的微型挤密桩填料 量不足时,地面会下沉;当填料过多时,地面会隆起,同时表层 0.5m~1.0m常呈松散状态。

5.4.5粘结材料微型挤密桩施工应注意事项:

1在邻近有已建建筑物时,为减小对建筑物的影响,应背离 建筑物方向进行。 2成桩过程中,地面隆起量大时,挤土效果明显,桩间距小 时,振动挤密过程中会对附近已完成微型桩形成二次挤压,造成 断桩和缩颈等危害。 3有粘结材料微型挤密桩施工应控制提升速度,提升速度太 快易造成桩径偏小或缩径断桩;提升速度太慢,成桩后桩顶浮浆 较多,易造成混合料离析;混合料搅拌及落度是关键,落度 较大时应加快提升速度,较小则反之。 4成桩过程中,抽样做混合料试块,每台机械每台班应做1 组(3块)试块(混凝土取边长150mm立方体,其它低强度混合 料可取70.7mm立方体),标准养护(混凝土28d,其它低强度混

合料90d),测定立方体抗压强度。 5对保护土层采用机械、人工联合清运时,应避免机械设备 超挖,并应预留至少200mm用人工清除,防止造成桩头断裂和扰 动桩间土层。

5.4.7规定了施工监测的参数,

5.5.1规定了不同类型复合地基碾压施工的时间安排。考虑到碾 压施工引起地基土固结下沉,规定基槽开挖至桩顶以上100mm位 置处作为碾压施工作业面标高。 5.5.3.碾压施工与降水交叉作业时,碾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井 点管的保护,当碾压并点管位置时,应逐排边拆并点管边进行碾

5.6.2~5.6.3褥垫层是协调增强体和地基土共同作用的,通常在 施工中监测和检测。因不需最大密实度,采用静力压路机效率更 高。 5.6.4~5.6.5规定了褥垫层铺设施工要求和监测标准。 5.6.6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以便按设计要求进行施 工收洲测

5.6.4~5.6.5规定了褥垫层铺设施工要求和监测标准。 5.6.6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DB11T 1177-2015 盆栽观赏蕨栽培技术规程,以便按设计要求进行施 工监测

6.1.2:各种检测方法都具有相应的使用前提和条件,选择检测方 法时应考虑其适用性。 6.1.3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检测,通常选择多桩或单桩复合地 基静载荷试验:桩间土强度除采用静探、标贯、取土试验外也可 采用静载荷试验;对于增强体一般采用静载荷试验;针对散体材 料桩可通过成桩速率、反插深度、留振时间等参数,间接控制桩 身质量及设计单桩承载力;粘结材料桩可通过留置的混合料试块 强度、成桩速率、反插深度、留振时间等控制成桩质量及设计单 桩承载力。

6.2.3多点振动微型挤密桩复合地基处理地基最终是要满足承载 力、变形或抗液化的要求,动力触探以及静力触探试验可直接反 映施工质量并提供检测资料,所以本条规定可用这些测试方法检 测桩间土的挤密效果(如承载力、液化指标、土的密实度等);检 测方法与处理前应保持一致,便于对比。 在桩位布置的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中心进行微型挤密桩处理 效果检测,因为该处挤密效果较差。验证处理后的可液化地层时, 在此位置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检测,未考虑微型挤密桩对抗液化能 力的提高作用,因而在设计上是偏于安全的。

由于在成桩过程中桩间原状土的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 强度提升没有达到最大,桩间土在桩周围一定范围内,土的超静 孔隙水压力上升。待休置一段时间后,超静孔隙水压力会消散, 强度会逐渐恢复,恢复期的长短视土的性质而定。原则上应待孔 压消散后进行检验。黏性土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需要的时间较 长,砂土则较短。

6.2.4复合地基载荷试验GB 5085.7-2019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影响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当存在多层软弱地基时,应考虑载荷 板应力影响范围,选择大承压板多桩复合地基试验并结合其他检 侧方法进行。一些行业规范按总成桩数量的一定比例确定检测点 数量,应按行业规范执行。

统一书号:155160·1748 定价:20.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