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5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943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

11.13当填充墙顶部与梁错位相接时,应采取可靠做法处理,见下

附录K混凝士结构设计总说明285

11.15外露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女儿墙、挂板、栏板、檐口等构件,当其水平直线长 度超过12m时,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间距不大于12m,缝宽20mm,伸缩缝处水平钢 筋应断开,如下图:

11.16(备)砌体隔墙与混凝土构件(剪力墙、梁、柱等)结合缝处,为防止 裂,应采取有效的防裂措施。一般情况下,可采用钢丝网片,钢丝网片宽300mn 居中通长放置。钢丝网片规格宜采用细而密的钢丝网,可与外保温做法构造中采用 网片相同。

BD-01包件-SCADA远动系统-新建瓮安至马场坪铁路甲供物资SCADA远动系统采购招标--技术规格书11(备)填充墙(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

附录K混凝士结构设计总说明287

施工。 18本套图纸需经施工图审查通过后,方可用于施工。 19(备)其他有关说明 19.1(备)沉降观测 19.1.1(备)本工程应进行沉降观测,建筑变形测量等级为二级,沉降观测方案(观 测布点、观测周期、观测时间等)应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一2007要求编制、实 施,并与设计单位沟通。 19.1.2(备)本工程要求进行沉降观测,在基础底板浇筑前检测地基开挖产生的回弹 值,基础底板完成后开始观测,沉降观测技术要求如下: 1水准基点的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宜靠近观测对象,但必须在建筑物 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以外;在一个观测区内水准基点不应少于三个。 2观测点的具体位置须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隔 10~15m处应设置观测点;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的变形并结合地质情况确 定,其数量不应少于六个点。 3水准测量时视线长度应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水准测量应采用闭 合法;基础底板混凝土初凝后进行第一次观测;第一次观测完成后,每施工完三层应观测 一次,记录一次;建筑物竣工后的观测,第一年不少于4次,第二年不少于3次,以后每 年一次,直到下沉稳定为止,观测期限不少于5年。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 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 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 测。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 3个月观测一次。 4沉降观测应由甲方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由沉降观测单位配合施工单位进 行沉隆观测点预埋

图K.19.1.2(备)

19.2(备)超长结构设计、施工参考措施

附录K混凝士结构设计总说明289

19.2.1(备)超长地下室结构参考措施 1 设置沉降后浇带和收缩后浇带 1)根据地下室长度、施工周期,确定合理的后浇带类型、位置及宽度。 2)后浇带的施工要求见第10.5条。 2材料选用 1)设计中不宜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应适当提高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混凝土 强度等级及抗渗等级的要求见具体设计。 2)基础底板 (1)混凝土中应掺一定量的粉煤灰(也可同时掺粉煤灰和矿粉)和高效减水剂。粉煤 灰的等级应不低于级(矿粉的等级为)。所用外加剂应具有标明产品主要成分的 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掺外加剂混凝土的性能检验报告。 (2)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60d)代替28d强度进行配合比设计,减少水泥用量。 (3)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 3)地下室外墙、顶板:混凝土掺一定量的粉煤灰(也可同时掺粉煤灰和矿粉)、高效 减水剂以及聚丙烯纤维。所用外加剂应具有标明产品主要成分的产品说明书、出检验报 告和合格证、掺外加剂混凝土的性能检验报告。其中粉煤灰的等级应不低于级(矿粉 的等级为)。聚丙烯纤维要求采用符合国家规定的优质聚丙烯抗裂纤维,性能要求如 下:产品应具备国家权威机构的无毒检测报告,聚丙烯纤维含量为100%,直径不大 于um,抗裂性能等级为级,抗拉强度不低于MPa,同时,制造厂家应提供 混凝土力学性能对比测试检验报告,掺量应综合技术与经济情况选用并达到较好的抗裂 性能。 3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地下室顶板的设计措施 1)对地下室底板、顶板、外墙等受温度影响较大的部位,适当提高配筋率,采用较 小直径和间距配筋。 2)地下一层顶板可采用预应力施工专项技术。预应力施工方应提供详细的温度应力 计算、施工方案和施工要求,并应经设计单位的技术审核后,方可施工。 4施工要求 1)施工单位对地下室应提出具体详细的施工方案,报甲方、监理、设计单位进行专 项论证后,方可施工。 2)应从混凝土的自身、施工工艺两方面综合考虑,科学合理地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 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应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合作,制定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 3)底板大体积大面积混凝土、外墙和楼板大面积混凝土应分别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 4)施工中应特别加强后浇带的施工管理。 5)应保证混凝土充分养护

附录K混凝士结构设计总说明291

2)根据面积、厚度等因素,宜采取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法;混凝土 供应速度应大于混凝土初凝速度,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 3)分层设置水平施工缝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 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供应能力、钢筋工程的施工、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其位置 及间隔时间。 4)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 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内部预埋管道,进行水冷散热。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内采取保湿、控温措施。混凝土里表温差不应大 于25℃,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应大于20℃。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3)宜采用自动测温系统测量温度,并设专人负责。测温点布置应具有代表性,测温 频次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5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可采用留置变形缝、后浇带施工或跳仓法施工。 19.4(备)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说明 19.4.1(备)本工程人防临战封堵设计除注明者外均按《人防工程标准图集》、《人防 工程防护功能平战转换设计图集》的做法施工。 19.4.2(备)人防范围内的钢筋不得采用冷加工钢筋。 19.4.3(备)防倒塌棚架的填充墙、砌体女儿墙不得设置拉结筋、构造柱、圈梁、压 顶等与主体结构连接。 19.4.4(备)凡进入防空地下室的管道及其穿过的人防围护结构均应采取防护密闭措 施。凡穿越门框墙的管线应预埋带翼环的钢套管。 19.4.5(备)地下室临时转换措施中的预理件应在施工中预理,预制混凝土构件也应 在施工中预制好,就近存放,并且平时做好维护、保养。 19.4.6(备)人防设备门的钢门框等预埋件应由人防专业厂家制作并在主体结构浇筑 前埋入。施工时应先立门框,后绑扎门框周边钢筋。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所有预理件(钢门 框、铰叶及锚固板等)位置进行严格检查,并按要求就位、固定牢靠。验收合格后,方可 浇筑混凝土。 19.4.7(备)人防区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厚度尚应不小于非 人防区的要求)

表K.19.4.7(备)单位:mm

19.4.8(备)人防构件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F、搭接长度liF见图集07FG01第57页 并应同时满足非人防构件的构造要求

[292 9 附 录

图K.19.4.10(备)

19.4.12(备)当人防墙体端部未设置暗柱、端柱时,水平钢筋在端部应贯通 至对边,见下图

图K.19.4.12(备)

19.4.13(备)安装钢筋混凝土人防墙体模板、防护单元分隔处的混凝土梁模板时, 不得采用带套管的穿墙螺栓,应采用一次性螺栓,避免在墙体和梁上造成孔洞。

附录K混凝士结构设计总说明293

19.4.14(备)人防构件混凝土不宜掺入早强剂。确需掺加时,应经设计复核相关构 件承载力并同意之后,方可进行。 19.4.15(备)人防设备门(FM、M、MH)前的顶板应设置安装吊钩,吊钩位置及 吊钩详图见下图

附录L钢结构设计总说明

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建筑功能为××××,建筑面积××m²。地上××层 度为×××m,地下×X×层,基础埋深X×m。本工程结构体系为××结构。 】本说明适用于钢结构和型钢混凝土构件内的型钢,并应与混凝土结构设计总说 使用

3.1基本风压:50年重现期wo=0.45kN/m²,地面粗糙度类别:C类。 3.2基本雪压:50年重现期so=0.40kN/m²,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Ⅲ 3.3抗震设防参数 抗震设防烈度:8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0g 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钢结构最大正温差(日均):升温30.0℃ 钢结构最大负温差(日均):降温25.0℃

3.5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

3.5.1地理及水文、气象条件

3.5.2土层岩性 3.5.3# 持力层、地基承载力与桩基设计参数 3.5.4 地下水腐蚀性情况 3.5.5 地下水位及抗浮设计水位标高 3.5.6场地标准冻深等

本工程的相对标高土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35.500m

附录L钢结构设计总说明295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造》 04SG523 《钢与混凝土组合楼(屋)盖结构构造》05SG522 5.2其他设计依据文件 5.2.1××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X年×月×日提供的《×X项目岩土工 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201×技×××)。 5.2.2×X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年×月X日提供的《×X项目工程场 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项目编号:201×震×××)。 5.2.3××风工程研究中心201×年×月×日提供的《××项目风洞测压试验报 告》、《××项目等效静风荷载分析报告》。 5.2.4×X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或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意见(审查单位名称及日期、编号)。 5.2.5建设单位于201×年X月×日对本项目提出的《×××………》要求。

7设计采用的楼、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7设计采用的楼、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实际荷载不允许超过上述活荷载标准值。

8.1.1本工程各构件采用的钢材牌号与等级

附录L钢结构设计总说明297

298 9附 灵

④可焊铸钢强度设计值如下表所示:

?钢板Z向性能要求 采用焊接连接节点,当钢材板厚不小于40mm且沿板厚方向受力时,应满足现行国 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5313一2010的规定。对于有Z向性能要求的钢板应 逐张进行超声波检验,检验方法按GB/T2970的规定,其检验级别按IⅡI级。

③当采用其他牌号的钢材代换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并须经设计单位 认可。 8.2连接材料 本说明中所列焊条、焊丝及焊剂牌号均为选配建议,焊条、焊丝及焊剂最终应根据焊 接工艺评定确定,焊缝强度不应低于母材的强度,焊缝及热影响区冲击韧性要求同母材。 8.2.1焊接材料 焊缝金属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当不同强度钢材焊接时,焊接材料强度应按强度 较低的钢材选用。由焊接材料及焊接工序完成的焊缝,其机械性能不应低于原构件的 等级。 ①手工电弧焊焊条

附录L钢结构设计总说明299

8.2.2螺栓及抗滑移系数 ①本工程螺栓连接均采用10.9级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质量标准应符合《钢结构高强 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一2011的规定。 ②高强度螺栓摩擦面抗滑移系数:Q235钢材为0.45,Q345、Q345GJ及Q390钢材 为0.50。 ③10.9级摩擦型高强度螺栓预拉力P(kN)

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出厂时应分别随箱带有扭矩系 数和预拉力的检验报告。 ④安装螺栓凡未注明者均为C级螺栓,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C级》 GB/T5780、《六角头螺栓》GB/T5782的规定。螺栓的表面处理应保证提供不低于结构 各部分及各构件相应的涂层所达到的防腐要求。 ③高强度螺栓孔应采用钻成孔,不得采用气割扩孔,高强度螺栓应能自由穿人螺 栓孔。 8.2.3栓钉 本工程中所用栓钉的质量标准应符合GB/T10433一2002中的规定。栓钉的屈服强度 为240N/mm²,最小极限抗拉强度为400N/mm²,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15N/mm²。 栓钉施焊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查。 8.2.4柱脚锚栓:采用Q345B钢材。 8.2.5柱脚底板灌浆:应采用免振捣、无收缩的水泥砂浆或相应的专用灌浆料进行 玉力灌浆,7d抗压强度不低于50MPa,28d抗压强度不低于80MPa。 8.2.6压型钢板、钢筋桁架楼承板 ①采用的钢板屈服强度应≥300MPa,应采用镀锌钢板,双面镀锌总重量不小于 275g/m²。 ②钢板厚度须根据混凝土楼板厚度、跨度、楼面荷载以及板型和铺设方式等确定 不包括镀锌层的钢板厚度不应小于0.90mm。 ③供货商应进行施工阶段计算,编制铺板图用于现场施工,铺板图中应包含楼板边 界处的节点、与主结构的连接节点等相关构造

8.3.1各部位焊缝类型

钢板、构件拼接(接长)焊缝; 柱壁板间在柱节点区及上、下各600mm范围内的组合焊缝; 上、下柱拼接时,接头上、下各100mm范围内箱形柱壁板间焊缝; 柱内对应梁翼缘、钢支撑设置的水平加劲隔板与柱壁板的连接焊缝; 钢柱、钢梁、支撑对接接头。 ②全焊透焊缝(二): 柱单元所带悬臂梁段,梁翼缘与腹板的焊缝; 梁变截面处加劲肋与翼缘、腹板的焊缝; 焊接H钢柱、H钢梁,当腹板厚度>25mm时,翼缘与腹板间的焊缝。 ③全焊透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加强焊脚尺寸应不小于翼缘板厚的1/4,但最大值 不得超过10mm) 梁和支撑的翼缘、腹板与柱的连接焊缝; 柱与柱脚底板的焊缝; 悬挑梁根部,翼缘、腹板与支座或预埋件的焊缝。 ④部分焊透的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焊缝厚度应不小于腹板厚的1/2,且不小于 14mm) 焊接H钢柱、H钢梁,当14mm≤腹板厚度≤25mm时,翼缘与腹板的焊缝,梁加 劲肋与翼缘、腹板的焊缝。 ?部分焊透焊缝: 箱形柱壁板之间采用全焊透焊缝以外的其余组合焊缝。 ?角焊缝: 焊接H钢柱、H钢梁,当腹板厚度≤12mm时,翼缘与腹板的焊缝,梁加劲肋与翼 缘、腹板的焊缝

8.3.2焊缝质量等级与检测方法

一级焊缝的合格等级不应低于《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一2011第8.2.4条中日 级检验的Ⅱ级要求。 二级焊缝的合格等级不应低于《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一2011第8.2.4条中B

附录L钢结构设计总说明301

级检验的血级要求。 全部焊缝均应进行100%的外观检查。焊缝应具有良好的外观质量,角焊缝应符合二 级焊缝的外观要求。 当超声检测结果存在疑义时,采用射线检测验证。 当发现焊缝裂纹等疑点时,应采用磁粉探伤或着色渗透探伤进行复查,焊缝质量的检 查及质量标准应符合《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一2011的要求。 焊缝检测尚应符合《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11345 2013的规定。 焊接必须做好记录,施工结束后,应准备一切必要的资料以备检查

9.1防腐除锈与涂装要求 9.1.1防腐设计年限 防腐涂料的防护设计年限是指整个钢结构表面从建造至需要重新涂装的时间。 防腐涂料应通过国内权威机构关于底漆干膜锌含量以及耐老化测试的第三方检测报 告,防腐涂料系统防护年限不应小于15年。 9.1.2钢结构表面处理与除锈方法 钢结构在除锈处理前,应清除焊渣、毛刺和飞溅等附着物,对边角进行钝化处理,并 应清除基体表面可见的油脂和其他污物,用喷砂、抛丸等方法彻底除锈。 工厂除锈等级为现行《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GB/T 8923第1部分~第4部分中规定的Sa2 级;现场除锈可采用电动、风动除锈工具除锈, 除锈等级为St3级,并达到35~55um的粗糙度。 除锈的钢材表面检查合格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涂装。 9.1.3弱腐蚀环境防腐涂料 对室内钢结构且有防火涂料时,选用水性无机富锌底漆或环氧富锌底漆涂刷3遍,最 小总干膜厚度130um。 对室外钢结构、无防火涂料的室内钢结构,选用水性无机富锌底漆,干膜厚度为35 X2um,环氧云铁中间漆,干膜厚度为60×1um,丙烯酸聚氨酯面漆,干膜厚度为35× 2μm,最小总干膜厚度200μm。 防腐涂料应满足良好的附着力,涂料各层之间、与防火涂料特性应具有相容性和适应 性,对焊接影响小,并符合建筑专业的要求。中间漆与面漆应选择与底漆同一厂家的 产品。 针对不同环境要求的防腐涂料涂装方案应得到参建各方的认可,

附录L钢结构设计总说明303

钢桁架的耐火极限为2.0h 型钢混凝土构件中的内置型钢不需要做防火处理。 9.5.2防火涂料 ①钢柱、钢梁及钢支撑、钢楼梯等均应采用防火涂料保护,防火涂料类型应符合建 筑专业的图纸要求。 ②防火涂料必须经国家检测机关检测合格及消防部门认可,防火涂料与钢结构防锈 漆必须相容与适应,应选择绝热性好,具有一定抗冲击能力,能牢固地附着在构件上,又 不腐蚀钢材的防火涂料。 ③防火涂料的性能、涂层厚度及质量要求应符合《钢结构防火涂料》GB14907和 《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CECS24等现行制作标准规定的要求。 9.5.3防火涂层代替防腐涂装的面层时,防火涂层与防腐涂层性能应相适配,并经 建筑师允许。防火、防腐涂层施工完毕后,应对漆膜厚度、附着力等数据进行测试。 9.5.4防火涂料在电梯井道内电梯运行产生的风速、风压作用下,应能保持良好的 耐久性。 10制作详图、加工制作及现场安装 10.1制作详图设计资质要求 本套图纸为技术设计图,钢结构承包单位应根据本套图纸进行制作详图设计,制作详 图设计单位应具有钢结构专项设计资质,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制作详图应经认可 后,方可进行材料的订货与构件加工。 10.2制作详图设计要求 10.2.1制作详图设计应充分理解与体现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各项要求与意图。 10.2.2制作详图深度应充分满足构件加工制作的各项需要,包括结构布置、板件尺 寸、定位、连接件规格、材料表等。 10.2.3制作详图设计应充分考虑加工制作工艺的技术要求,并考虑到下料、加工工 艺引起的偏差。 10.2.4制作详图设计应充分考虑结构的焊接变形、安装变形及次结构安装顺序等因 素,使结构最终尺寸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 10.2.5应根据现场安装的实际需要绘制安装节点图。 10.2.6制作详图绘制应考虑构件运输与吊装的要求。 10.3制作详图设计责任 10.3.1钢结构承包单位应对钢结构制作详图设计全面负责。 10.3.2本钢结构设计图纸中已表示结构构件和构件节点受力所需加劲板的规格与位 置,与围护结构连接节点及其他吊挂设备支架吊点相关的加劲肋应统一协调考虑。钢结构

10制作详图、加工制作及现场安装

304 9 附 录

加工制作单位应考虑为满足加工制作、运输及现场安装所需的连接板、垫板等辅材的合理 设置。 10.3.3钢结构制作详图设计应与围护结构设计单位和有关设备供应商等密切配合 并负责绘制所有与主体钢结构相连接节点的制作详图。 10.3.4绘制完成的正式制作详图应提供相关部门审核,审核图纸后提出审核意见 但不直接在制作详图上签字。审核单位对制作详图的审核,不意味着承担或减免制作详图 设计单位应负的责任。 10.4加工制作 10.4.1加工制作前,应全面、准确理解全套设计图纸。 10.4.2加工制作需要进行材料代换时,必须满足本说明的要求并向设计单位申报 经同意和签署文件后,方可订货加工。 10.4.3构造复杂的构件和节点必要时进行工艺试验验证。大型复杂构件、节点、重 要安装接头等,必要时应在工厂进行预拼装,符合要求后,方可运至现场进行安装。不影 响运输和现场安装的焊缝均应在工厂完成。 10.4.4对设计要求起拱的构件,应制定生产工艺进行起拱。 10.4.5应结合钢筋混凝土图纸和施工单位钢筋放样图,在加工厂预留钢构件上的钢 筋孔、焊接钢筋连接器(机械连接套筒)、栓钉等。 10.4.6施工单位应针对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及低温环境焊接,进行焊 接工艺评定试验。焊接工艺评定应符合《钢结构焊接规范》的规定 10.4.7应采取有利于减少结构焊接变形和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应采取及层状撕裂 检测。 10.4.8高强度螺栓摩擦面处理应采用喷砂(丸)法。 10.4.9钢管混凝土柱在每层下部的钢管壁上应对称开两个直径20mm的排气孔 排气孔应采取柔性封闭措施,防止孔壁和钢管内部锈蚀。 10.4.10机电专业设备支架等需要与钢梁连接的,应在工厂预焊连接用加劲板。防 雷接地做法详见电气专业施工图纸。 10.5现场安装 10.5.1钢结构安装单位应根据图纸要求、结构特点、现场情况和施工能力,制定包 括施工方法、施工步骤、施工管理、并能确保安装质量、安装精度以及安装安全的施工组 织设计。 10.5.2应减少钢柱的工地接头数量。根据运输条件和吊装能力确定合理的分节吊装 长度。 10.5.3运至现场的构件应及时验收安装。 10.5.4对柱与梁、梁与梁采用翼缘焊接、腹板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栓焊连接节点,应

附录 L 钢结构设计总说明305

11图纸使用规则与主要构件代号

12测控、安全生产、定期检查

12.1施工应建立完善的测控体系。应进行基础沉降观测,应在安装过程中对结构与 构件的几何定位、变形等实行全过程观测。观测测量应满足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 范》JGJ82007的规定。 12.2施工单位应仔细阅读设计文件,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 在工程施工中对所有涉及施工安全的部位和环节进行全面、可靠的防护,尤其应加强深基 坑、高支模、重吊装、高大脚手架等的防护措施,并严格按照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 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施工,以杜绝事故隐惠,确保现场人员安全。 12.3定期检查与健康监测 12.3.1每隔10~15年,应对钢结构进行全面检查。 12.3.2在建筑物使用阶段,应对钢结构进行健康监测。

结构专业后续设计及施工配合控制要点

附录M结构专业后续设计及施工配合控制要点

M.0.1本附录的主要内容是我院设计的工程进人施工配合阶段后,设计人员在处理 相关后续设计工作和技术文件时的控制要求。 【说明】 1.后续设计是指我院主体结构施工图交付后,在施工配合阶段由其他合作方完成的 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专项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等。这些设计工作有的属于建筑主体设计施 工图范围之内,因故在主体施工图设计阶段未能完成的一部分,有的属于建筑主体设计施 工图范围之外,在施工配合阶段需要完成或配合完成的内容。 2.后续设计工作的重点是设计内容的责任范围界定及设计文件的技术质量控制。 3.控制后续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设计程序合规性及控制设计文件内容落实和达到 相关设计技术质量要求。 4.设计施工配合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各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和投入使用后,符合 设计技术要求及达到各项设计功能质量标准

M.1.1后续设计应由具备相应设计资质的专业单位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图中应明确 提出后续设计单位的相应设计资质要求。 M.1.2后续设计应符合主体结构施工图要求。 【说明】 1.主体结构设计单位对主体结构的施工图文件负责,后续设计单位对后续设计文件 负责。 2.后续设计应以主体结构施工图为依据,当由于材料供应、制作工艺、施工条件等 因素而与主体结构施工图不完全一致时,应通知主体结构设计并在后续设计文件中明确。 M.1.3施工配合过程中,图纸会审(交底)记录单、设计修改(变更)通知单、会 议纪要等文件,应按规定签署并归档。 【说明】 1.图纸会审(交底)记录单是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的技术交底文件,应由专业负责 人和设计项目负责人(设总)负责处理和签署、盖章。 2.图纸会审(交底)记录单中的设计回复及其附带的设计修改(变更)通知单等, 应经过严格的专业校审和专业综合,并由设计项目负责人(设总)组织会签后出具。遇有

导致较大造价或投资变动的内容还应征得申方意见后出具。 3.设计修改(变更)通知单是由设计方出具的技术文件,同设计图纸有同等的法律 效力和设计技术责任。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会出具:设计图纸需要修改、补充或完善; 甲方提出设计修改(针对原设计任务书);其他原因。后两种情况出具文件时要写明修改 设计的原因。 4.施工洽商单是由施工方出具的技术文件,在技术、质量上设计方签署后表示认可。 但遇有导致造价或投资变动的内容应征得甲方意见后才可签署。设计方可以在签署意见中 明确单独认可技术、质量相关部分内容,造价或投资变动的内容请甲方确定。 5.会议纪要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会议的记录、备忘性文件,不直接用来作为 施工依据的技术性文件。但会议纪要的相关内容可以作为出具相关设计技术文件的依据或 附件。 6.经设计签署过的图纸会审(交底)记录单、设计修改(变更)通知单,在工程验 收后应由设计项目负责人(设总)组织专业负责人整理归档。

型钢施工详图审核应按M.2.1条的有关要求执行; 2重点审核关键节点中型钢与钢筋的相互关系图、复杂节点及关键部位的预安装 方案。

Q/GDW 11798.2-2018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M.3.1幕墙结构施工详图审核

应根据幕墙结构施工详图设计单位提供的反力,对主体结构及构件进行复核;

附录M结构专业后续设计及施工配合控制要点309

312 10编审大事记

一、进度计划 1.2016年11月底以前,完成各章节内容(提纲)(12月份逐章审查讨论,年底审查 完毕); 2.2017年3月底以前,完成各章节内容(初稿)(4月份逐章审查讨论,6月底完成 初审); 3.2017年8月底以前,完成各章节内容(终稿)(9月份逐章审查讨论,10月底完成 终审); 4.2017年11~12月完成统稿、付印。 5.2018年初出版。

10编审大事记313

会议地点3号楼5层会议室,会议主持人:朱炳寅

[31]集成化的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系统ETABS,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2008 [32]独基、条基、钢筋混凝土地基梁桩基础和筱板基础设计软件JCCAD.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PKPMCAD工程部 [33]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五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16 [34]龚思礼等.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5] 徐培福等.《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6] 陈富生等.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7] 陆新征等.《建筑抗震弹塑性分析》(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38]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9] 傅学怡.实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0J 魏琏、王森.中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发展及若干问题分析.建筑结构2017.1 41 朱炳寅、陈富生.《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首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2] 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3] 朱炳寅、娄宇、杨琦.《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品 社,2013 44]朱炳寅.《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45朱炳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46]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GB/T 7424.23-2021 光缆总规范 第23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 光缆元构件试验方法.pdf资源下载QQ群:6175446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