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河北省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河北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4月)3.3特色保护型 3.3.1 类型界定 指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部分具有文化旅游 资源的特色小城镇,乡政府驻地为历史文化名村或传统村落的 具有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重要革命旧址,以及其他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乡镇。 3.3.2 编制指引 1)职能定位应突出乡镇历史文化特色,体现在历史发展、建 筑艺术、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重要价值。②空间布局应处*好古 村镇保护与新村建设的关系,注重保护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 山水环境,并为近远期发展留足必要空间。③产业发展应围绕 文物古迹、革命旧址、传统民居和民俗文化展示,发展特色文化 旅游。④历史文化名镇、乡政府驻地为历史文化名村或传统村 落的,应按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传统村 落保护规划编制办法》编制保护规划,提出特色资源保护和建 设管控要求。5有条件的乡镇可开展历史文化保护、全域旅游 等专题研究。 3.4资源生态型 3.4.1 类型界定 指位于燕山、太行山、坝上高原地区,平原地区重要河湖水 系周边,水、林草、矿产等资源相对丰富,生态敏感度较高或具 有较高生态安全战略意义,以及资源枯竭需生态修复的乡镇。
3.4.2编制指弓 1职能定位应突出乡镇自然生态和资源票赋特征,体现在 生态涵养修复、自然遗产保护、农田水利建设、工矿生产等方面 的作用。②空间布局应注重提高生态空间占比,保持山体和河 湖水系自然形态,合*安排工矿企业布局。③产业发展应围绕 建康疗养、休闲旅游等绿色产业,统筹直然资源保护和内涵式 开发利用,严格落实产业准入条件,提出生态保护措施。④空间 治*应注重做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弓导矿山生态 修复,保障生态安全。加强人口、用地管控,严格控制开发强度。 5有条件的乡镇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保护等专题研究。 3.5现代农业型 3.5.1 类型界定 指位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域内耕地面 积比重大,在农业发展效率、规模、质量等方面优势突出的乡镇。 3.5.2 编制指引 1)职能定位应突出农业产业优势,体现农耕种植、畜禽养 殖、林草养殖等方面的特色。②空间布局上稳定农业空间占比: 巩固高标准农由建设和中低产改造成果,保障重大农业基础 设施和现代农业发展用地。③产业发展应拓展农业生产功能, 建设由园综合体和高效设施农业,推动农业与加工流通、文化 旅游、信息产业融合发展。④设施建设上注重补齐乡镇基本生 活服务设施短板,与乡村自然风光和由园景观相协调,打造恬 静宜居舒适的现代乡镇。5有条件的乡镇可开展现代农业发展 等专题研究。
4规划内容 4.1现状分析与目标定位 4.1.1 现状分析 特征问题。从区位交通、自然条件、人口变动、资源环境、 产业经济、历史文化、安全防灾等方面提炼主要特征,结合评估 分析,总结乡镇存在主要问题。 机遇挑战。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北京 冬奥会筹办等重大战略及市*发展新要求,分析乡镇在经济社 会、国土空间保护开发、生态修复与国土整治等机遇挑战。 4.1.2标定位 职能定位。结合币*规划确定的职能分工,以及自身特色、 发展条件,明确乡镇职能定位和发展战略。 自标指标。结合自身发展条件,提出2025年、2035年产业 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保护开发等目标。在落实币*规划下 达的各项指标基础上,明确底线管控、结构效率、生活品质等指 标。规划指标体系表见附录6。 乡镇规划应落实市*规划分解指标,明确生态保护红线面 积、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等刚性指标 的分解落实情况DB35/T 715-2018 防雷装置检测规范,并向村庄传导。 4.2国土空间格局 严格落实市*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 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 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筹划定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建设空间,
落实市*规划分区,明确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的范围、 规模和管控要求,因地制宜确定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4.2.1 生态空间 生态空间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重要生态空间和生态 保护红线以外的一般生态空间,合*预留币*规划确定的重大 基础设施廊道等空间。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币*规划下达的生态保护红 线传导指标和要求,将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到具体地块,并分解 至村庄,确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落地准确、边界清晰。 落实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规模、边界 和管控要求。 划定一般生态空间。衔接币*规划生态保护区布局,将生态 呆护红线以外集中连片的具有生态功能的林地、河流、水源保 护地、湿地、其他草地等用地,统筹划入一般生态空间,确定各 类用地布局和规模,明确管控要求和管制规则。 4.2.2 农业空间 农业空间包括永久基本农由保护红线范围内的重要农业空 旬和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一般农业空间。 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格落实市*规划下达的永 久基本农由传导指标和要求,将永久基本农由落实到具体地块, 并分解至村庄,确保布局稳定、边界清晰。 划定一般农业空间。落实市*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任务,确 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布局有优化,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
备区,明确耕地后备资源储备规模。将永久基本农田以外耕地、 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等用地,统筹划入一般农业空 间,确定各类用地布局和规模,明确管控要求和管制规则。 4.2.3建设空间 建设空间包括城镇开发边界、乡村居民点、区域基础设施和 其他建设用地空间。 城镇开发边界。落实市*规划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包括镇 区、开发区等集中建设区域:已建成较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或有 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需求的乡政府驻地可划入城镇开发边界,明 确布局、规模和管控要求。 乡村居民点。落实币*规划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划定 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的乡政府驻地和村庄建设边界,明确建设用 地规模和管控要求。 区域基础设施。落实市*规划提出的交通、水利、能源、环 保等基础设施项目的选线和走向,明确区域基础设施布局、规 模和管控要求。 其他建设空间。划定乡镇域内的采矿、盐由等工矿用地,文 物古迹、宗教、殡葬、军事设施、外事等特殊用地的布局范围, 明确规模和管控要求。 4.2.4国土规划用途与结构调整 落实市*规划分区和调控自标,立足土地利用现状,稳定耕 园林牧草等农用地结构,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恢复湿地和 击地水域等原有空间。在乡镇域范围内明确农用地、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的规模、范围和管制要求,提出国土空间结构调整优 化的重点、方向及时序安排,编制国土用途结构调整表。国土用 途结构调整表、建设用地规模指标表见附录7表1、表2。 4.3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按照山水林由湖草系统保护要求,分类**自然资源利用 持点和问题,按照币*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深化细化各类自 然资源要素的管控边界、保护范围,提出管控措施。 4.3.1 水资源 落实市*规划确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河湖 水域及其岸线、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等水生态保护区,明确保 护范围和管控要求。合*安排农业灌溉水渠、输水渠道,落实蓄 带洪区、行洪通道位置、规模特征等要求。 4.3.2矿产资源 落实市*规划确定的矿产资源重点开采区、集中开采区及 禁止和限制勘查开采空间,细化落实分区管控措施。 4.3.3耕地资源 落实市*规划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由储备区范围,明确耕地 备资源潜力、分布。制定永久基本农田质量提升和耕地占补 平衡措施。耕地、永久基本农由保护面积指标表见附录7表3。 4.3.4林草资源 明确森林覆盖率、基本草原面积等指标,落实币*规划确定 的基本林地集中保护区、基本草原保护边界和退耕还草范围, 制定林地、草地用途管制措施。林地面积指标表、草地面积指
表见附录7表4、表5。 4.3.5海域、海岛和岸线 沿海乡镇应按照行政职能,落实市*规划关于海域、海岛、 海岸线国土空间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范围要求,统筹保护海洋资 源和海陆生态环境。 4.4居民点体系与产业布局 4.4.1居民点体系 人口规模预测。依据市*规划,分析乡镇人口流动、结构和 分布变化,确定乡镇域人口规模、乡镇政府驻地和各村庄常住 人口规模。按照人口500人以下、500~1000人、1000~5000人、 0.5~1万人、1~3万人、3~5万人、5万人以上明确乡镇政府驻 地、村庄等居民点规模结构。 等级结构确定。综合考虑人口规模、经济职能、辐射范围等 因素,按照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基层村三个等级,细化居民 点体系等级结构、职能分工和发展方向。居民点体系规划表见 附录7表6。 中心村确定。应考虑村庄人口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基 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较完善、一村或多村合建、能对周围村庄有 一定带动和辐射作用等因素确定。 建设用地规模。综合考虑*(币、区)、乡镇、不同类型村 庄发展需要,适当调减村庄建设用地,预测规划期内建设用地 变化,参照《镇规划标准》、《河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确定 乡镇政府驻地、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其中
乡镇政府驻地人均建设用地一般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村庄 人均建设用地一般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乡镇政府驻地、村 主建设用地变化统计表见附录7表7。 鼓励战略留白。乡镇规划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 标,用于乡镇域内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统 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计入建设用地指标, 明确规模、位置和管控要求。 4.4.2村庄分类与编制单元划分 村庄分类。结合*(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将乡镇域村庄 分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保留改 善类,明确设施配置标准与建设要点。村庄分类表附录7表8。 搬迁撤并村确定。结合新型城镇化、空心村治*,在尊重村 民意愿基础上,综合考虑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 害频发、存在重大安全隐惠、人口流失严重、易地扶贫搬迁和重 大项目建设等因素稳妥慎重确定。 村庄规划编制单元。乡镇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辖区内村庄 规划编制,可以一个或几个村庄为整体,确定村庄规划编制单元 现状建设已连成一体的村庄应合并编制村庄规划。位于市*中心 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或乡镇政府驻地规划范围内的村庄,可不再 单独编制村庄规划,纳入市*中心城区详细规划、乡镇规划统筹 编制。规划搬迁撤并类村庄,可不再编制村庄规划。村庄规划编 制单元划分表见附录7表9。
4.4.3产业发展与布局 发展方向。结合市*规划,在分析产业发展优劣势的基础上, 提出产业培育的方向和类型、重点和目标,优化产业结构,研究 产业发展策略。推动农林牧副渔、加工流通、文化旅游、健康养 老和信息化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引导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特色化、 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制定产业发展正负面清单,加强污染管控。 产业布局。因地制宜提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布局规 划方案,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合* 布局果蔬生产区、畜牧区、养殖区以及特色农产品区。充分利用 田园风光、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策划旅游产品、规划旅游线路, 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明确工业主导发展方向,统筹工业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区,合 *确定新增工业项目选址,鼓励适度向乡镇政府驻地和*级以 上工业园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条件的地方打造创新 创业平台,弓导新产业新业态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用地保障。以乡村振兴为指引,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空间布 局,乡镇规划优先落实“不少于10%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 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的要求。充分利用农村现状集体经营性 建设用地,在村庄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优先将腾退的宅基地 等闲散建设用地规模,集中用于乡村产业发展。 4.5乡镇政府驻地规划 4.5.1 用地布局 细化落实市*规划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划定乡镇政
府驻地建设边界,确定规划期内用地主要发展方向。综合考虑 建设现状、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票赋、类型特征,明确用地结构 调整方向,合*确定住宅、工业、公共设施、公用设施、道路交 通、绿地广场等各类用地规模和布局。乡镇政府驻地建设用地 现状与规划对照表见附录7表10。 4.5.2空间形态引导 结合山水格局和地方文化特色,确定乡镇风貌特色定位,提 出重要生态及景观廊道布局和控制要求。确定乡镇政府驻地主 要出入口、广场、重要节点的景观意向,提出标志性建筑物的位 置、类型、功能、风貌建议。划定开发强度分区和高度分区,按 照分区或用地类型提出容积率、密度、高度等管控要求。规划人 口规模在3万人以上的乡镇政府驻地应明确城币设计重点地区 和详细规划编制单元。 4.5.3住房建设和人居环境 合*确定居住用地规模、占比和位置,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保障人均住房面积。针对新建改建居住用地,提出容积率、建筑 密度、建筑高度等开发强度控制要求。结合乡镇政府驻地实际, 制定旧村改造、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建筑节能改造等行动 计划,并提出建设时序。 乡镇政府驻地居住用地规划布局应根据发展需求,选择低 、多层等不同住宅形式,相对集中布置,形成居住组团。新规 划的集中住宅小区,宜以多层为主,并处*好与乡镇道路交通、 公共设施、山水景观等关系。
乡政府驻地还应对农村任宅布局做出安排,应优先利用村 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引导集中建设。充分考虑居 民生产生活实际,提供3种左右有代表性的住宅户型。 4.5.4绿化和公共空间 提出乡镇政府驻地绿地、水体等开敲空间的控制范围和管 控要求,确定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通过多种绿化和空间组合形 式,构建尺度宜人、富有活力,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街巷、户场、 公园和滨水等公共空间体系。推进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市政 设施的共用共享,提高公共空间利用效率。 4.5.5“五线”管控 乡镇政府驻地划定道路红线,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设 施黄线,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绿线,水域蓝线,历史文化资源保 护紫线,明确管控范围和要求,以及需要在详细规划中落实的 有关内容。 4.6基础保障体系 4.6.1 综合交通 (1)乡镇域。落实公路、铁路、机场、水运等重要交通规 划,加强各类对外交通设施与市*规划路网、乡镇域道路系统 的衔接协调。强化乡镇政府驻地与村庄、村庄间的道路连通,配 置相应的公交站场(点)等交通设施。有旅游发展潜力的乡镇, 结合旅游线路设置旅游交通弓引导标识、步游道、驿站、公共停车 场、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 (2)乡镇政府驻地。明确乡镇政府驻地道路交通网结构和
密度,划分道路等级,确定王次十路走向、红线宽度、道路断面 形式和控制点标高,合*布局公交站场(点)、客运站、停车场 等交通设施。 4.6.2公共服务设施 落实币*规划确定的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分析现状公 共服务设施情况,按照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基层村层级 和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确定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社 会福利(养老服务、殡葬设施)、商业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 局、规模和数量。 乡镇政府驻地人口规模较大、工贸产业发达、位于城市郊 区、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乡镇,公共服务设施应根据实际发展 需求适度超前配置。 4.6.3基础设施 (1)乡镇域。落实市*规划确定的基础设施和廊道,提出 邻避设施控制要求。结合现状基础设施布局,按照共建共享的 京则统筹安排水利能源、给水排水、电力电信、供热燃气、环卫 等设施,提出建设标准、规模和规划要求。 (2)乡镇政府驻地。结合市*规划中对各类设施的建设要 求,确定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规模、布局。 给水排水。确定给水水源,选择集中统一或独立分片的供水 模式;预测需水总量,布置给水管网,确定给水设施的布局、规 模,提高供水应急保障能力。确定排水体制,划分排水分区,布 高污水管网及处理设施;确定污水处理标准,加强对再生水合
建设标准、规模。综合布局防洪堤、避难场所、应急指挥、消防 站、医疗卫生、救灾物资储备等设施。明确道路交通、消防车通 道、消防供水、基础设施防灾和应急防灾要求。对重大危险源防 冶、搬迁、改造提出管控要求。 乡镇政府驻地规划设施配置标准表见附录8。 4.7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 4.7.1 历史文化保护 依据市县规划明确保护与传承的重点地区,以及具有较高 价值的自然景观、人文风貌等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区域。太行山 古村镇集中区,京南和京承古御道、大运河、长城沿线等区域内 乡镇,应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存,系统研究乡镇域内地方历史、 人文底蕴,提出空间保护弓引导方向和具体措施。 建立具有乡镇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包括世界文 化比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 统村落、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 立的不可移动文物、地下文物理藏区、水下文物保护区等,编撰 力史文化保护名录。历史文化资源统计表见附录7表11。 严格落实市县规划确定的历史文化保护线,确定各级文物 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对特色村镇和历史街巷 专统民居等,明确保护利用措施;提出历史文化资源空间优化、 区域协同、功能复兴、活化利用的基本策略和目标要求。 4.7.2景观风貌塑造 结合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
特征,细化落实市县规划提出的城乡总体风貌指引和管控要求。 对山水格局、林田肌理、镇村形态、建筑特色等提出具体的凤貌 控制安排,构建全域景观系统。结合山水空间、生态廊道、于线 公路,塑造景观节点,预留视线通廊。挖掘河北地方民居特色, 对村庄布局形态、建筑风格、体量色彩提出弓导;针对公共空间 重要景观节点等标志性地段提出风貌指弓与设计意向。 4.8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 识别乡镇域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治 修复,鼓励以乡镇为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落实市县规 划确定的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目标、任务、重点区域,确定 各类工程的规模、布局、时序、建设内容。 4.8.1生态修复 水域湿地修复。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落实澤泥河、 滏阳河、大运河、滦河、辽河、永定河等河流水系和流域治理重 点工程: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和 综合整治。 森林草原修复。落实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太行山 绿化、沿海防护林等重点防护造林工程,治理水土流失、土地沙 化,明确风沙源治理、水土流失、防护造林等修复工程。实施通 道绿化、农田林网建设、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治理,以及水系堤坝 河渠湖库周边绿化。 矿山生态修复。以重要生态功能区及居民生活区历史遗留 矿山治理为重点,修复主要交通沿线、景区周边矿山,推进绿色
矿山建设,加大植被破环严重、岩坑裸露矿山的复绿力度,提高 地质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调整生态用地布局,保护和恢复乡 村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保持乡 村山水和农业景观。构建良性田园生态系统,打造种养结合,生 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 4.8.2国土综合整治 农用地整治。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由建设、耕地提质改造、低 效林草地和园地整治、污染土修复、农田基础设施等工程,集 中连片改良提升农田,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 建设用地整治。统筹整治区域内农房建设、产业发展、公共 服务、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工矿废 弃地、城镇低效用地以及其他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加强建 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明确拆旧 区规模、范围和图斑位置。 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慎重开发 后备土地资源,因地制宜确定盐碱地、沙地、其他草地等未利用 地开发的用途和措施。 乡镇域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安排表、新增国 土修复面积指标表见附录7表12、表13。 4.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高规 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环境影响。主要包括规划实施可能对 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对环境和人群 建康产生的长远影响;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 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规划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基于分析预测评估规划环境 影响的主要结论,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管 理或者技术等措施。 4.10规划传导与实施 4.10.1 规划传导 对币县规划的落实。乡镇规划应落实币县规划确定的职能 定位、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耕地保有量、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等约束性指标,以 及“三区三线”和重大基础设施、生态廊道等空间布局。 对村庄规划的传导。确定村庄规划编制单元,明确村庄规划 编制数量和名单。对村庄规划提出等级类型、发展方向等弓引导, 划定村庄建设用地边界。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由等底 线管控的指标规模和空间布局传导至村庄。乡镇规划对村庄规 划指标传导表见附录7表14。 对详细规划的传导。明确乡镇政府驻地详细规划编制单元, 提出重要功能布局、开发强度、要素配置、空间形态等方面的约 束要求,划定镇区“五线”,明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综 合防灾设施布局。
对专项规划的传导。有条件的乡镇可根据发展实际,选择编 制产业、交通、生态、旅游、现代农业、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 切实发挥乡镇规划对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4.10.2实施保障 结合国土资源保护开发中的事权划分,健全乡镇国土空间 用途管制、空间管控传导、区域联动等制度,提出人口流动、资 源配置、项目建设、动态监测等规划实施措施。 4.11 近期建设 衔接市县规划,结合乡镇实际对近期规划作出统筹安排,落 实市县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等工 程及时序安排。 对乡镇产业、交通、水利、能源、电力、通信、环保、旅游 等建设项目,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项目, 明确近期实施重点和发展时序。 制定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明确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 规模、资金估算及来源、责任主体、建设年限、涉及村庄等。 近期建设项目表见附录7表15。 5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图件,以及基于国土空 可规划“一张图”的数据库。 5.1规划文本和附件 (1)规划文本应当以章节条款格式表述规划内容,包括文 本条文、表格。规划文本提纲见附录9。
规划文本中应明确以下强制性内容: 1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耕地保有量、永 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国土开发强度等约束性指标; 2②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由控制线及管 控要求; ③自然保护地、生态廊道和生态系统保护格局; 4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范围和控制要求; 5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主要公共设施 布局和标准; ③重大交通枢纽、重要线性工程网络、公共安全体系、邻避 设施等布局; 乡镇政府驻地开发强度,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红线 及管控要求。 (2)规划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基础资料汇编、人大审议意 见、会议纪要、部门意见、专家意见和公众参与记录等。 5.2规划图件 乡镇域包括:国土空间现状图、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居民 点体系布局规划图、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规划图、交通与 基础设施规划图、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规划图、近期建设规戈 图等。 乡镇政府驻地包括:国土空间现状图、用地布局规划图、道 路交通规划图、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图、空间形态与风貌控制规 划图等。
乡镇可结合实际,将以上图件合并表达或增补其他规划图 件。规划图纸名称及内容见附录10。 5.3数据库 依托币县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立乡镇规划 数据库。数据库成果包括各类文字报告、图件及各类栅格和矢 量数据。主要涉及数据:①由自然要素和经济社会要素构成的 基础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②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 镇开发边界矢量数据;③在规划编制中搜集的其他相关规划数 据;④通过对基础数据和规划数据分析评价、加工计算形成的 规划数据等。 5.4 成果形式 规划成果应以纸质版文件和电子版文件两种形式提交。 (1)纸质版成果。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和其他材料等文字 资料采用A4竖向排版,图集采用A3幅面折叠成册。挂图应根 据制图区域范围和内容完整的要求,合理确定幅面大小。 (2)电子版成果。电子版文件采用通用文件存储格式。文 档采用*.docx或*.wpS、PDF两种格式,图纸采用*.jpg或TIF 等格式,矢量数据为 shp、mdb、gdb、dwg等格式。 规划研究论证阶段应制作规划PPT,采用A4横向排版。
资办发(2019】35号) 《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 (2019】87号)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 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8号)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 督实施的实施意见》(冀发【2019】30号)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冀发(2019)1号)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 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冀办传(2020】2号)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 护管理工作的通知》(2019年8月13日)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省级试点村庄规划审查工作的通知》 (2020年1月7日)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启动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庄规 工作的通知》(2020年1月16日)
附录2 术语和定义 国土空间规划。对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作出的总体 部署与统筹安排。 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对承担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资源安全等国家 安全的地域空间进行管护活动,对其他空间进行城镇建设、农业生态和 工业生产等开发活动。 风险评估。结合乡镇发展实际,分析生态保护、资源利用、自然 害、水安全、地质灾害等潜在凤险和隐患。 生态保护红线。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 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 永久基本农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 特殊保护的耕地。 城镇开发边界。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进行城镇开发 和城镇集中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乡镇以及 各类开发区等。 生态空间。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的国土空间。 农业空间。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功能的国土空间。 建设空间。以承载城镇和乡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要素 为主的功能空间。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总面积。按照“三 调”分类,对应201、202、203中的建设用地。 农村居民点。农村宅基地与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 施用地及其他用地的总和。 村庄建设边界。在一定时期内因村庄发展需要,可以进行村庄开发 建设的区域。 耕地保有量。指一定区域内的耕地总数量。计算上等于上一年结转 的耕地数量,扣除年内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和农业结构调整占用生 态退耕的数量,加上年内土地开发、复垦和土地整理增加的耕地数量。
主要基础资料清单(参考)
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表
:1、结合河北省乡镇实际红树林地、冰山及永久积雪用地,以及用海地类不列入此表。 2、此表仅作为规划编制参考,按国家出台的正式文件执行
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与“三调”对应表
:1、结合河北省乡镇实际红树林地、冰山及永久积雪用地,以及用海地类不列入此表。 2、此表仅作为规划编制参考,按国家出台的正式文件执行。
注:约束性指标为必选指标,预期性指标各地结合实际可选取或者增加
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乡政府驻地应计入城镇建设用地,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政府驻 地计入村庄建设用地
表2建设用地规模指标表
注:1、乡镇政府驻地的指标应包括驻地的村域范围。 2、涉及到县级以上工业园区应单独列出。
:1、乡镇政府驻地的指标应包括驻地的
3美 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
表 4 林地面积指标表
表6居民点体系规划表
表7乡镇政府驻地、村庄建设用地变化统计表
表 9 村庄规划编制单元划分表
表10 乡镇政府驻地建设用地现状与规划对照表
表11历史文化资源统计表
各级政府所公布的历史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 街区(历史地段)、传统村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 优秀近现代建筑: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
表12乡镇域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安排表
注:工程类型为水域湿地修复、森林草原修复、矿山生态修复、乡村生态保护修复、 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
表 14 乡镇规划对村庄规划指标传导表
GB 50425-2019 纺织工业环境保护设施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乡镇政府驻地的指标应包括驻地的村域
表15近期建设项目表
乡镇政府驻地规划设施配置标准表(参考)
录9 规划文本提纲(参考) 第一章总则 ·规划目的 ·规划原则 ·规划期限 · 规划范围 第二章现状与目标 · 现状基础 · 规划评估 · 特征问题 · 目标定位 第三章国土空间格局 · 生态空间 · 农业空间 · 建设空间 国土规划用途与结构调整 第四章 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 水资源 · 不 矿产资源 ·耕地资源 ·林草资源 · 海域、海岛和岸线 第五章居民点体系与产业布局 ·居民点体系 ·村庄分类与编制单元划分 ·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六章乡镇政府驻地规划
DB31T 329.8-2019 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第8部分:旅馆、商务办公楼.pdf规划文本提纲(参考)
·用地布局 空间形态引导 · · 住房建设和人居环境 · 绿化和公共空间 ·“五线"管控 第七章基础保障体系 · 道路交通 · 公共服务设施 ·基础设施 ·安全防灾 第八章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 ·历史文化保护 ·景观风貌塑造 第九章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 ·生态修复 ·国土综合整治 第十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分析预测评估规划环境影响 ·预防或减轻的对策措施 第十一章规划传导与实施 ·规划传导 ·实施保障 第十二章近期建设 第十三章附则
草单位: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草单位: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 河北省自然资源利用规划院 河北陆源土地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河北九易庄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 邢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