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4风室中喷嘴两端的静压取压接口,应为多个且均布于四壁。静压取压接口至 喷嘴隔板的距离不得大于最小喷嘴喉部直径的1.5倍。然后,并联成静压环,再与测 压仪器相接
采用本装置测定漏风量时,通过喷嘴喉部的流速应控制在15~35m/s范围内。 6本装置要求风室中喷嘴隔板后的所有连接部分应严密不漏。 7用下列公式计算单个喷嘴风量
GB/Z 40387-2021 金属材料 多轴疲劳试验设计准则.pdf表 A.2.7 喷嘴流量系数表
注:先用直径与温度标尺在指数标尺(X)上求点,再将指数与压力标尺点相连,可 求取流量系数值。
注:先用直径与温度标尺在指数标尺(X)上求点,再将指数与压力标尺点相连, 求取流量系数值
A.3.1正压或负压系统风管与设备的漏风量测试,分正压试验和负压试验两类。 般可采用正压条件下的测试来检验。
A.3.3被测系统的漏风量超过设计和本规范的规定时,应查出漏风部位(可用听、摸、 观察、水或烟检漏),做好标记;修补完工后,重新测试,直至合格。 A.3.4漏风量测定值一般应为规定测试压力下的实测数值。特殊条件下,也可用相 近或大于规定压力下的测试代替,其漏风量可按下式换算:
式中Po一规定试验压力,500Pa; Qo一规定试验压力下的漏风量(m²/(h·m²)) P一风管工作压力(Pa); 0一工作压力下的漏风量(m²/(h·m²))
Q. = Q(P. / P)
附录B 洁净室测试方法
B.1 风量或风速的检测
B.1.1对于单向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平均风速和截面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送风量。 离高效过滤器0.3m,垂直于气流的截面作为采样测试截面,截面上测点间距不宜大 于0.6m,测点数不应少于5个,以所有测点风速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 B.1.2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采用风口法或风管法确定送风量,做法如下: 1风口法是在安装有高效过滤器的风口处,根据风口形状连接辅助风管进行测 量。即用镀锌钢板或其他不产尘材料做成与风口形状及内截面相同,长度等于2倍 风口长边长的直管段,连接于风口外部。在辅助风管出口平面上,按最少测点数不 少于6点均匀布置,使用热球式风速仪测定各测点之风速。然后,以求取的风口截 面平均风速乘以风口净截面积求取测定风量。 2对于风口上风侧有较长的支管段,且已经或可以钻孔时,可以用风管法确定 风量。测量断面应位于大于或等于局部阻力部件前3倍管径或长边长,局部阻力部 件后5倍管径或长边长的部位。 对于矩形风管,是将测定截面分割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每个小截面尽可能 接近正方形,边长不应大于200mm,测点应位于小截面中心,但整个截面上的测点 数不宜少于3个。 对于圆形风管,应根据管径大小,将截面划分成若干个面积相同的同心圆环, 每个圆环测4点。根据管径确定圆环数量,不宜少于3个。
B.2.1静压差的测定应在所有的门关闭的条件下,由高压向低压,由平面布置上与 外界最远的里间房间开始,依次向外测定。 B.2.2采用的微差压力计,其灵敏度不应低于2.0Pa。 B.2.3有孔洞相通的不同等级相邻的洁净室,其洞口处应有合理的气流流向。洞口 的平均风速大于等于0.2m/s时,可用热球风速仪检测。
B.3空气过滤器泄漏测试
B.3.1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应使用采样速率大于1L/min的光学粒子 效过滤器宜使用激光粒子计数器或凝结核计数器
过滤器的检漏,应使用采样速率大于1L/min的光学粒子计数器。D类高 使用激光粒子计数器或凝结核计数器。 月粒子计数器检漏高效过滤器,其上风侧应引入均勾浓度的大气尘或含其
B.3.2采用粒子计数器检漏高效过滤器,其上风侧应引入均匀浓度
他气溶胶尘的空气。对大于等于0.5u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10°pc/m;或 对大于或等于0.1μ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10pc/m;若检测D类高效过滤 器,对大于或等于0.1μ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10pc/m²。 B.3.3高效过滤器的检测采用扫描法,即在过滤器下风侧用粒子计数器的等动力采 样头,放在距离被检部位表面20~30mm处,以5~20mm/s的速度,对过滤器的表 面、边框和封头胶处进行移动扫描检查。 B.3.3泄漏率的检测应在接近设计风速的条件下进行。将受检高效过滤器下风侧测 得的泄漏浓度换算成透过率,高效过滤器不得大于出厂合格透过率的2倍;D类高 效过滤器不得大于出厂合格透过率的3倍。
B.4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测
B.4.1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测应在设计指定的占用状态(空态、静态、动态)下进行。 3.4.2检测仪器的选用:应使用采样速率大于1L/min的光学粒子计数器,在仪器选 用时应考虑粒径鉴别能力,粒子浓度适用范围和计数效率。仪表应有有效的标定合 格证书。
B.4.3采样点的规定
1最低限度的采样点数NL,见表B.4.3; 表 B.4.3 最低限度的采样点数N.表
2采样点应均匀分布于整个面积内,并位于工作区的高度(距地坪0.8m的水平 面),或设计单位、业主特指的位置
B.4.4采样量的确定
每次采样的最少采样量见表B.4.4
每次采样的最少采样量Vs(L)表
B.4.5检测采样的规定:
5被测洁净室或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被测粒径(或沉降菌、浮游菌)、被 则洁净室所处的状态、气流流型和静压差; 6测量用的仪器的编号和标定证书;测试方法细则及测试中的特殊情况; 7测试结果包括在全部采样点坐标图上注明所测的粒子浓度(或沉降菌、浮游菌 的菌落数); 8对异常测试值进行说明及数据处理。
室内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检氵
B.5.1微生物检测方法有空气悬浮微生物法和沉降微生物法两种,采样后的基片(或 平Ⅲ)经过恒温箱内37℃、48h的培养生成菌落后进行计数。使用的采样器皿和培养 液必须进行消毒灭菌处理。采样点可均匀布置或取代表性地域布置。 B.5.2悬浮微生物法应采用离心式、狭缝式和针孔式等碰击式采样器,采样时间应 根据空气中微生物浓度来决定,采样点数可与测定空气洁净度测点数相同。各种采 样器应按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使用。 沉降微生物法,应采用直径为90mm培养皿,在采样点上沉降30min后进行采 样,培养皿最少采样数应符合表B.5.2的规定。
B.5.3制药厂洁净室(包括生物洁净室)室内浮游菌和沉降菌测试,也可采用按协议 确定的采样方案。
B.5.4用培养血测定沉降菌,用碰撞式采样器或过滤采样器测定浮游菌,还应遵守 以下规定: 1采样装置采样前的准备及采样后的处理,均应在设有高效空气过滤器排风的 负压实验室进行操作,该实验室的温度应为22土2℃;相对湿度应为50%士10%; 2采样仪器应消毒灭菌; 3采样器选择应审核其精度和效率,并有合格证书; 4采样装置的排气不应污染洁净室; 5沉降血个数及采样点、培养基及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执
浮游菌采样器的采样率宜大于100L/min; 7碰撞培养基的空气速度应小于20m/s。
B.6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检测
B.6.1根据温度和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应选择相应的具有足够精度的仪表进行测 定。每次测定间隔不应大于30min。 B.6.2 室内测点布置: 1 送回风口处; 2恒温工作区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如沿着工艺设备周围布置或等距离布置): 3没有恒温要求的洁净室中心; 4测点一般应布置在距外墙表面大于0.5m,离地面0.8m的同一高度上;也可 以根据恒温区的大小,分别布置在离地不同高度的几个平面上。
B.6.3测点数应符合表B.6.1的规
B.6.4有恒温恒湿要求的洁净室。室温波动范围按各测点的各次温度中偏差控制点 温度的最大值,占测点总数的百分比整理成累积统计曲线。如90%以上测点偏差值 在室温波动范围内,为符合设计要求。反之,为不合格。 区域温度以各测点中最低的一次测试温度为基准,各测点平均温度与超偏差值 的点数,占测点总数的百分比整理成累计统计曲线,90%以上测点所达到的偏差值为 区域温差,应符合设计要求。相对温度波动范围可按室温波动范围的规定执行。 B7单向流洁净室截面平均速度速度不均匀度的检测
面高度0.51.5m作为工作区。水平单向流以距送风墙或围护结构内表面0.5m处的 纵断面为第一工作面。 B.7.2测定截面的测点数和测定仪器应符合本规范第B.6.3条的规定。 B.7.3 测定风速应用测定架固定风速仪,以避免人体干扰。不得不用手持风速仪测 定时,手臂应伸至最长位置,尽量使人体远离测头。 B.7.4室内气流流形的测定,宜采用发烟或悬挂丝线的方法,进行观察测量与记录。
然后,标在记录的送风平面的气流流形图上。一般每台过滤器至少对应1个观察点。 风速的不均匀度βo按下列公式计算,一般βo值不应大于0.25。
式中U一各测点风速的平均值; S一标准差。
B.8室内噪声的检测
3.8.1测噪声仪器应采用带倍频程分析的声级计。 3.8.2测点布置应按洁净室面积均分,每50m²设一点。测点位于其中心,距地面 .1~1.5m高度处或按工艺要求设定。
声仪器应采用带倍频程分析的声级计。 点布置应按洁净室面积均分,每50m²设一点。测点位于其中心,距地面 高度处或按工艺要求设定。
附录C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用表
C.1.1通风与空调分部工程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由施工项目本专业质量检查员 填写,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 收,并按各个分项工程的检验批质量验收表的要求记录。 C.1.2通风与空调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 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项目经理和有关专业设计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按表C.3.1 记录。
C.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C.3.1通风与空调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见表C.3.1。
风管与配件制作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非金属、复合材料风管)
表 C.2.2风管部件与消声器制作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验收部位施工单位专业工长项目经理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分包项目分包单位施工班组长经理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一般风阀(第5.2.1条)2电动风阀(第5.2.2条)3防火阀、排烟阀(口)(第5.2.3条)主4防爆风阀控(第5.2.4条)项5净化空调系统风阀目(第5.2.5条)6特殊风阀(第5.2.6条)7防排烟柔性短管(第5.2.7条)8消声弯管、消声器(第5.2.8条)第91页
续表 C.2.21调节风阀(第5.3.1条)2止回风阀(第5.3.2条)3插板风阀(第5.3.3条)4三通调节阀(第5.3.4条)5风量平衡阀(第5.3.5条)6风罩(第5.3.6条)般7风帽项(第5.3.7条)目8矩形弯管导流片(第5.3.8条)9柔性短管(第5.3.9条)10消声器(第5.3.10条)11检查门(第5.3.11条)12风口(第5.3.12条)施工单位检查结果评定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监理(建设)单监理工程师:位验收结论(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第92页
风管系统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净化空调系统)
空调水系统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非金属管道)
风与空调工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DB1310/T 258-2021 智能多通道电磁式明渠流量测量系统技术规范.pdf通风与空调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
通风与空调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
通风与空调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通风与空调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空调系统)
通风与空调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净化空调系统)
DB 51/T 5039-2016 四川省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工艺规范表 C.4.2通风与空调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工程名称结构类型层数技术部门质量部门施工单位负责人负责人分包单位分包技术分包单位负责人负责人序号子分部工程名称检验批数施工单位检查评定意见验收意见1送、排风系统2防、排烟系统3除尘系统4空调系统5净化空调系统6制冷系统7空调水系统质量控制资料安全和功能检验(检测)报告观感质量验收分包单位项目经理:年月日验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年月日收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年月日单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年月日位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建设)单位(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年月日第127页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要求或规 或“应按……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