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416-2020-T: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无水印 带标签)

GB 51416-2020-T: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无水印 带标签)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4.5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236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1416-2020-T: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无水印 带标签)

A.1.1混凝土坝安全监测项目应按表A.1.1进行分类和选择

A.1.1混凝土坝安全监测项目分类

续表A.1.1监测系统重力坝级别拱坝级别序号监测类别监测项目运行时段22重力坝拱坝1.坝体应力应变C长期长期2.坝基应力应变O长期长期3.混凝土温度长期长期应力应变4.坝基温度O长期长期O四及温度5.锚杆应力OO长期长期6.钢筋应力OOO长期长期7.预应力锚索(杆)长期长期锚固力1.上、下游水位永久永久2.气温永久永久3.降水量永久永久五环境量4.库水温COOOOO长期长期5.坝前淤积OO长期长期6.下游冲淤C长期长期7.冰冻CO长期长期注:1有●者为必设项目,有○者可根据需要选设。2坝高100m以下的1级重力坝,坝体应力应变监测为可选项。上、下游水位监测可与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相结合。对于坝高15m以下或结构简单且安全风险低的混凝土坝T/CECS 559-2018 给水排水管道原位固化法修复工程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气温、降水量监测可以根据工程规模选择在坝址附近专设,也可选择从附近当地气象站获得监测数据。5施工期临时监测和科学试验等短期监测的仪器布置应根据工程需要确定。A.2项目测次A.2.1混凝土坝安全监测项目人工测次应按表A.2.1确定。.27.

表A.2.1混凝土坝安全监测项目人工测次表

注:1表中测次均系正常情况下人工测读的最低要求。特殊时期(如发生地震、 特大暴雨、台风、库水位骤变以及混凝土坝工作性态异常),应增加测次。 有自动化监测条件的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测次。 2 在施工期,监测仪器设备安装理设后初期按第5.4.1条的要求测次进行观 测;项体浇筑进度快的,变形和应力监测应加密测次。在首次蓄水期,库水 位上开快的,应加密测次。在初蓄期,开始时应加密测次。在运行期,当变 形、渗流等变化异常时,应加密测次;当多年运行性态稳定时,可减少测次: 当水位超过前期运行水位时,仍应按首次蓄水期的测次执行。 3对于坝高15m以下或结构简单且安全风险低的混凝土坝,位移测次可减少 为1次/季。 4巡视检查的频数应按第4.5节执行。 5施工期临时监测和科学试验等短期监测的测次可参照本表执行。 6 经运行期5次以上复测表明稳定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测次 可减少为1次/2年~1次/3年

注:1表中测次均系止常情况下人工测读的最低要求。特殊时期(如发生地震, 特大暴雨、台风、库水位骤变以及混凝土坝工作性态异常),应增加测次, 有自动化监测条件的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测次。 2 在施工期,监测仪器设备安装理设后初期按第5.4.1条的要求测次进行观 测;项体浇筑进度快的,变形和应力监测应加密测次。在首次蓄水期,库水 位上升快的,应加密测次。在初蓄期,开始时应加密测次。在运行期,当变 形、渗流等变化异常时,应加密测次;当多年运行性态稳定时,可减少测次: 当水位超过前期运行水位时,仍应按首次蓄水期的测次执行。 3对于坝高15m以下或结构简单且安全风险低的混凝土坝,位移测次可减少 为1次/季。 4巡视检查的频数应按第4.5节执行。 5施工期临时监测和科学试验等短期监测的测次可参照本表执行。 6 经运行期5次以上复测表明稳定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测次 可减少为1次/2年~1次/3年

附录B监测资料综合分析要求

各时期监测资料综合分析要习

B.I.T首次蓄水前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特性,地质条件,各建筑物布置及结构 特点,施工期出现问题的部位、时间以及处理情况和效果。 2监测系统概况,包括监测项目、监测设施布置、测点编号及 基本资料,附各监测设施布置图。 3监测设施安装理设情况,包括各监测物理量初始值及蓄水 基准值。 4监测工作情况,包括各项目观测方法、观测频次、测值正负 号定义。 5现场巡视检查主要成果,包括坝体、坝基及廊道、坝肩及平 碱、工程边坡等检查发现的问题。 6监测物理量分析,重点分析坝基、坝肩、枢纽区边坡变形, 以及坝体温度和变形是否满足温控、灌浆的施工控制要求,并与设 计计算成果或模型试验成果或设计警戒值对比分析。 7对异常现象或存在的工程缺陷,应结合现场检查、附近相 关监测物理量或复核计算成果,分析其对建筑物运行安全的影响。 8根据巡视检查和仪器观测成果的综合分析,评价建筑物的 安全性。

B.1.2竣工验收前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特性、地质条件、各建筑物布置及结构 特点。 2蓄水过程,包括水库水位变化情况,出现问题的部位、时间 以及处理情况和效果。

3监测系统概况,包括监测项目、监测设施布置、测点编号及 基本资料,附各监测设施布置图。 4监测工作情况,包括各项目观测方法、观测频次、测值正负 号定义。 5现场巡视检查主要成果,包括坝体、坝基及廊道、坝肩及平 碱、枢纽区边坡、近坝库岸等检查发现的问题。 6监测物理量分析,包括坝体、坝基、坝肩、工程边坡和特殊 结构部位蓄水以来的变形、渗流、应力变化情况,以及原有工程缺 陷的变化情况。 7对异常现象或存在的工程缺陷,应结合现场检查、附近相 关监测物理量或复核计算成果,分析其对建筑物运行安全的影响。 8综述巡视检查和仪器观测综合分析成果,与设计计算成果 或模型试验成果或设计警戒值对比,评价建筑物的工作性态。 B.1.3运行期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特性,地质条件,各建筑物布置及结构 特点,运行中出现问题的部位、时间以及处理情况和效果。 2监测系统概况,包括现有监测项目、监测设施布置、测点编 号及基本资料,附各监测设施布置图。 3监测工作情况,包括各项目观测方法、观测频次、测值正负 号定义、监测资料年度整编情况等。 4现场巡视检查主要成果,包括坝体、坝基及廊道、项肩及平 碱、枢纽区边坡、近坝库岸等检查发现的问题。 5监测物理量分析,包括坝体、坝基、坝肩、工程边坡和特殊 结构部位的变形、渗流、应力情况,以及原有工程缺陷的变化情况。 6对异常现象或存在的工程缺陷,应结合现场检查、附近相 关监测物理量或复核计算成果,综合分析其对建筑物运行安全的 影响。 7综述巡视检查和仪器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成果,与监控指 标、设计计算成果或模型试验成果或设计警戒值对比,评价建筑物

3监测系统概况,包括监测项目、监测设施布置、测点编号及 基本资料,附各监测设施布置图。 4监测工作情况,包括各项目观测方法、观测频次、测值正负 号定义。 5现场巡视检查主要成果,包括坝体、坝基及廊道、坝肩及平 碱、枢纽区边坡、近坝库岸等检查发现的问题。 6监测物理量分析,包括坝体、坝基、坝肩、工程边坡和特殊 结构部位蓄水以来的变形、渗流、应力变化情况,以及原有工程缺 陷的变化情况。 7对异常现象或存在的工程缺陷,应结合现场检查、附近相 关监测物理量或复核计算成果,分析其对建筑物运行安全的影响。 8综述巡视检查和仪器观测综合分析成果,与设计计算成果 或模型试验成果或设计警戒值对比,评价建筑物的工作性态。

1工程概税,包括工程特性,地质条件,各建筑物布置及结构 特点,运行中出现问题的部位、时间以及处理情况和效果。 2监测系统概况,包括现有监测项目、监测设施布置、测点编 号及基本资料,附各监测设施布置图。 3监测工作情况,包括各项目观测方法、观测频次、测值正负 号定义、监测资料年度整编情况等。 4现场巡视检查主要成果,包括坝体、坝基及廊道、坝肩及平 、枢纽区边坡、近坝库岸等检查发现的问题。 5监测物理量分析,包括坝体、坝基、坝肩、工程边坡和特殊 结构部位的变形、渗流、应力情况,以及原有工程缺陷的变化情况。 6对异常现象或存在的工程缺陷,应结合现场检查、附近相 关监测物理量或复核计算成果,综合分析其对建筑物运行安全的 影响。 7综述巡视检查和仪器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成果,与监控指 标、设计计算成果或模型试验成果或设计警戒值对比评价建筑物

的工作性态。 8根据混凝土坝结构特点、监测资料分析成果,提出混 重点监控部位、监控项目和监控测点,并对监控测点提出或 监控指标,

的工作性态。 8根据混凝土坝结构特点、监测资料分析成果,提出混凝土 坝重点监控部位、监控项目和监控测点,并对监控测点提出或修正 监控指标。 B.1.4出现异常或险情时,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特性、地质条件、各建筑物布置及结构 特点。 2对混凝土坝出现异常或险情状况的描述。 3根据巡视检查和仪器观测综合分析成果,判断出现异常或 险情的可能原因和发展趋势及对工程安全的影响。 4提出对异常或险情的处理建议

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特性、地质条件、各建筑物布置及结构 寺点。 2 对混凝土坝出现异常或险情状况的描述。 3 根据巡视检查和仪器观测综合分析成果,判断出现异常或 的可能原用和昆抢热及对工租宝全的影响

2对混凝土坝出现异常或险情状况的描述。 3根据巡视检查和仪器观测综合分析成果,判断出现异 险情的可能原因和发展趋势及对工程安全的影响。 4提出对异常或险情的处理建议

1环境量应重点分析以下内容: 1)分析上、下游水位运行特点和规律,说明放空、超蓄等特 殊运用情况。 2)分析气温变化特点和规律,说明历年最高、最低气温发生 时段,水库结冰时段,最大冰层厚度。 3)分析统计降雨分布特点和规律。 4)分析统计基岩温度、库水温过程线变化特点和规律,说明 库水温沿高程的空间分布图特点,是否存在异重流、取水 或坝前淤积对库水温的影响。 5说明坝前淤积、下游冲刷情况,近坝区域的地震活动、重 大施工活动等情况。 6)环境量的特殊组合情况。 2变形监测物理量应重点分析以下内容: 1)分析变形控制网点的稳定性。 2)结合环境量情况、地形地质条件和坝体结构特点,分析坝

体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的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并 与同类工程及设计情况进行对比,判断变形测值及变化 速率的合理性以及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分析坝基变形性态,判断坝基稳定性,对基岩内缓倾角结 构面发育区、断层交汇带、节理密集带及有软弱夹层部位 以及坝基开挖面向下游倾斜部位的稳定情况,应作为重 点对象进行分析。 4)分析坝体纵横缝、建基面和基岩面之间以及其他特殊部 位接缝的各向测值的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评价结 构的相互作用及稳定性。 5)分析坝体裂缝的分布、延展、开合情况,评价是否影响结 构完整性和稳定性。 6)施工期应注意分析基础开挖、固结灌浆等施工引起的变 形,评价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渗流监测物理量应重点分析以下内容: 1)结合环境量、水文地质条件、坝基处理情况和坝体、坝基 扬压力、渗流量以及绕坝渗流监测数据,分析坝体、坝基 扬压力及渗流和坝肩水位测值的变化规律以及空间分布 规律情况,并与同类工程及设计情况进行对比,评价固结 灌浆、雌幕、排水及断层破碎带处理的效果和坝体、坝基 坝肩防渗体系工作状况。 2)库水具侵蚀性或坝体坝基析钙明显时,应评价混凝土材 料及雌幕的耐久性。 4温度监测物理量分析应结合环境量、筑坝材料、施工温控 况,分析坝体内部温度的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周期性 、滞后、冰冻深度),以及与气温、太阳辐射、库水温度、基岩温 关系,并与设计资料对比分析,评价施工期坝体温控措施效果 坝体温度引起裂缝的风险。 5应力应变监测物理量应重点分析以下内容:

B.2.2混凝土拱坝除同混凝土重力坝监测数据分析内容外,还

B.2.3枢纽区边坡及近坝库岸应重点分析下列内容:

1分析边坡变形合位移量方向、变形速率,分析库水位变 化、降雨对变形速率、危害性裂缝与错动现象的影响。 2分析边坡地下水位与库水位变化、降雨及泄洪雾化雨的影 响,评估边坡截、排水的效果和水压荷载的变化。 3根据边坡变形敏感部位、危害性裂缝与错动现象,分析判 断最可能失稳的区域与趋势。 4根据边坡变形特征与失稳机理,综合分析边坡整体稳定 状况。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另 安广格性度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防洪标准》GB50201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GB/T51416一2020,经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2020年1月16日以第34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 国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 标准。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验收、科研、学校等有关人员在使用本 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标 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 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 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 标准规定的参考。

总 则 基本规定 (46) 监测设计 (48) 4. 1 一般规定 ( 48) 4.2 监测设计要求 (48) 4. 3 监测项目选择及布置 (49) 4. 4 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 (51 ) 监测施工 (52) 5. 1 一般规定 (52) 5. 2 施工准备 (53) 5. 3 安装埋设 (55) 5. 4 初期观测与施工资料整编 (56) 监测运行 (58) 6. 1 般规定 ( 58) 6. 2 观测 (58) 6. 4 安全监控 ( 58 ) 6. 5 监测系统维护 (59)

1.0.1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按工作内容分为监测设计、监测施工 监测运行三个方面,按监测方式分为仪器观测和巡视检查。

监测运行三个方面,按监测方式分为仪器观测和巡视检查。

3.03本条茶规定了所有混凝主项安全监测应设巡视检查项自,仪 器观测项目原则上应设置。对于坝高15m以下或结构简单且安 全风险低的混凝土坝可情考虑,但特别强调了不设仪器观测项 目应经专题论证和安全风险评估;这里结构简单混凝土坝是指建 基于岩质基础、无大断层或深厚覆盖层、防渗体系仅为建基面灌浆 或防渗惟幕灌浆,混凝土重力坝体无与土坝的接头,混凝土拱坝坝 肩无垫座、传力洞等复杂地质构造和处理工程的混凝土坝;安全风 险低混凝土坝是指挡水库容在100方m3以下,且下游无重要城 镇、交通干线、军事设施、工矿区等保护对象,失事不会造成重大人 员伤亡、损失的混凝土坝。 截至2016年8月,在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注册的混 凝土坝中共有3座没有仪器监测设施,分别是镜泊湖、六郎洞、平 地哨,基本情况见表1。

表1在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注册的无仪器 蓝测设施的混激土坝情况一览表

3.0.41尽管安全监测设施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监测目的, 但必须具有与建筑物相同使用年限的监测设施才能在全生命周期 内有效评价建筑物运行性态,本条规定了监测项目应分为永久监 测项目、长期监测项目、短期监测项目。借鉴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 中“永久”“长期”的概念,本条所述的永久监测项目的观测时段应

与被监测对象同寿命,强调了永久监测项目的监测设施应保证能 够修复或更新。长期监测项目是指观测时段不宜少于30年的项 自,工程已经历某个阶段后(如混凝土温度已经基本稳定、拱坝横 缝灌浆结束、临时开挖后混凝土覆盖等),相应长期监测设施即使 达到了目的,但在仪器完好情况下,还是应对长期监测项目进行继 续观测或封存,直至监测设施寿命结束。短期监测项目一般为施 工期临时监测项目或完成某项特定科学试验的监测项目

4.1.2本条规定了监测仪器(包括施工期临时监测和科学试验等

,1.2本条规定了监测仪器(包括施工期临时监测和科学试验等 期监测的仪器)布置、巡视检查应考虑的因素和混凝土坝安全监 项目分类和选择。

4.1.4随着电子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为了减轻观测人员劳动

强度,自前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开展安全监测自动化监测已经转 普遍,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管理需求确定是否采用自动化系 监测,本条仅强调了对需要进行高频次或多项目同步监测或受 件制约人工难以监测的项目这些下限条件宜采用自动化监测

4.1.7从众多工程运行情况来看,巡视检查的重要性不

但目前巡视检查重视程度不够,相关工作也不够规范,巡视检查的 人员很难到达甚至人员安全都很难保证,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很 多工程没有专门人工观测通道,特别是巡视检查,本条规定了应进 行人工仪器观测及巡视检查通道专门设计。

4.2.2安全监测总体规划主要是根据工程特点,从设计角度对本 工程安全监测全生命周期进行宏观整体规划,如注重建设期和运 行期有机结合的监测项目基本设置、监测项目性质划分、安全监测 资料分析、成果反馈、建筑物工作性态评价等总体要求,目前信息 化技术进步明显,总体规划也应包括对安全监测系统采用信息化 手段管理、在线监控等要求。本条强调了监测总体规划工作的重 要性,以便相关参建和运行单位可以从整体和宏观把握本工程的监 测工作,避免仅接触某一个阶段对监测工作的理解片面化、碎片化

目标,保证相应监测设计成果的深度和监测工作目标的实现。本 条强调安全监测设计专题成果应包括的内容,各行业可以根据自 身特点在某一阶段完成此项工作。

4.3监测项目选择及布置

4.3.14多泥沙河流、水库深、坝前有回填防渗材料等工程的 车,水温一般都具有表温层、温跃层、滞温层的明显分层,库水温 有明显分层现象的宜布置库水温监测点

有明显分层现家的直布直库水温监测点。 4.3.3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基本都是监测相对于某个工作基点的 变化量,工作基点的稳定性校核对于变形监测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但目前很多工程均未采用有效的手段对工作基点稳定性进行复 核,本条强调了变形监测工作基点校测的重要性。 4.3.45由于重力坝不需要相邻坝段同步浇筑,当坝基岸坡较 陡时施工期坝体可能存在侧向稳定问题,在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 范中规定了陡坡坝段坝体与基础接触面需进行接触灌浆,本款规 定了岸坡较陡坝段坝基面接缝监测除了在坝、坝趾铅直布置测 缝计外,宜在坝中布置建基面法向的测缝计以监测坝体侧向稳 定性。 扫

4.3.3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基本都是监测相对于某个工作基点

4.3.3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基本都是监测相对于某个工作基点1 变化量,工作基点的稳定性校核对于变形监测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但目前很多工程均未采用有效的手段对工作基点稳定性进行1 核,本条强调了变形监测工作基点校测的重要性

陡时施工期坝体可能存在侧向稳定问题,在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范中规定了陡坡坝段坝体与基础接触面需进行接触灌浆,本款 定了岸坡较坝段坝基面接缝监测除了在坝、坝趾铅直布置 缝计外,宜在坝中布置建基面法向的测缝计以监测坝体侧向利 定性。

可不设坝体渗透压力监测。而碾压混凝土的坝体混凝土层间缝是 薄弱环节,应加强渗透压力监测,本条强调了高碾压混凝土坝坝体 渗透压力监测。

4.3.71鉴于拱坝属于空间超静定结构,体型设计的传统计

方法均采用拱梁分载法,为使监测布置与计算成果相对应,全面监 则坝体工作性态,宜采用拱梁式网格架构进行监测布置。变形监 则断面构成拱梁监测体系,其余监测项自宜与变形监测断面一致, 具体采用“几拱几梁”的网格体系监测断面应根据地质条件、体型 结构、坝顶弦长和坝体高度等因素确定

4由于双曲拱坝体型可能存在倒悬的特殊性,不同阶段的 倾斜变形变化较大,且坝体倒悬高程上下的倾斜变形可能具有 不同方向,双曲拱坝倾斜监测应考虑施工期可能出现的倒悬影 响。 5拱坝需要进行接缝灌浆形成空间整体传力结构,横缝开度 受温度、河谷形状、坝段高差及蓄水等因素影响较大,灌浆的时机 质量及灌浆后横缝开度的变化对拱坝整体结构影响较大。根据国 内已建拱坝横缝灌浆的实践经验,本条强调了拱坝横缝开度监测 的重要性。 施工期接缝灌浆最不易张开部位一般位于横缝中部,蓄水后 根据部位的不同,灌浆后的横缝开度变化较大部位一般位于上、下 游坝面附近,故强调横缝开度变化应根据布置目的针对性布设 位置。 8由于拱坝呈空间壳体的结构特点,坝体弦长变化综合反映 了拱坝拱向传力以及坝基坝肩结构受力特性,故要求在拱推力较 大高程的拱端对称设置弦长监测点。 9~11与其他混凝土坝型相区别,拱坝主要依靠材料的强 度,特别是抗压强度来保证混凝土坝安全,坝体结构既有拱作用又 有梁作用。其承受的荷载一部分通过拱的作用传向两岸山体或重 力墩,另一部分通过竖直梁的作用传到坝底基岩。坝体的稳定主 要是依靠两岸拱端的反力作用来维持,故拱坝的拱座稳定是拱坝 结构安全的基本前提。这几款强调了坝项基及拱座的变形监测的重 要性,监测测点方向宜与该部位拱梁荷载分配较大的优势方向一 致,使之更好地监测主要受力方向的变形。 4.3.92鉴于拱坝属于空间超静定结构,拱坝应力测点要考虑 布置在拱坝空间“几拱几梁”的网格体系交叉节点上,使得不同梁 向监测断面不同高程的测点与拱向监测断面所在高程一致,结合 每个拱向监测断面的两拱端坝体内的测点,这样就可以形成梁向 断面和拱向截面(含拱端推力)的应力空间监测体系,以便于拱梁

4.3.92鉴于拱坝属于空间超静定结构,拱坝应力测点要

布置在拱坝空间“几拱几梁”的网格体系交叉节点上,使得不同 句监测断面不同高程的测点与拱向监测断面所在高程一致,结 每个拱向监测断面的两拱端坝体内的测点,这样就可以形成梁 断面和拱向截面(含拱端推力)的应力空间监测体系,以便于拱

分载法应力计算成果对比,分析拱坝空间受力状态。 4.3.152锚杆支护对边坡浅表加固效果明显,但边坡稳定性评 价一般主要以整体稳定性为主,锚杆应力计的监测成果很难有效 评价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本条虽然规定了边坡可布置锚杆应力监 测项目,但从实际使用效果及监测成果本身的限制,锚杆应力计不 宜按照边坡工作锚杆的比例系统布置,可根据边坡岩体特性、部位 重要性、破坏模式等综合考虑布置在典型部位

4.3.152锚杆支护对边坡浅表加固效果明显,但边坡稳定性评 价一般主要以整体稳定性为主,锚杆应力计的监测成果很难有效 评价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本条虽然规定了边坡可布置锚杆应力监 测项目,但从实际使用效果及监测成果本身的限制,锚杆应力计不 宜按照边坡工作锚杆的比例系统布置,可根据边坡岩体特性、部位 重要性、破坏模式等综合考虑布置在典型部位。 4.3.16对于水力学专项监测,由于泄水建筑物对混凝土坝的影 响主要在泄水建筑物自身安全、泄流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消能防冲 设施的损坏、淘刷对混凝土坝的影响等,目前有很多方法及措施可 以对其检查,故水力学不是常规监测项目。如地质条件好的高坝 采用挑流时,水垫塘采取了护坡不护底的方式,水垫塘底板即可不 开展水力学监测;有些坝身高流速泄流孔均采取了钢衬的型式,也 不宜开展水力学监测。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消能建筑物型 式(如X宽尾墩、Y型宽尾墩、宽尾墩十台阶、旋涡内消能等),为 积累经验并验证其特性,宜对新型泄水消能建筑物开展水力学监 测。故本条强调之一是根据泄水及消能建筑物的类别、等级、型 式、流速等工程特点研究确定相应的水力学专项监测项目

4.4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

4.4.2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规模、监测部位重要性、 监测项目关键性及仪器可靠性综合确定纳入自动化系统的测点, 使之既能够全面有效监控大坝运行性态,又控制监测自动化系统 在一个合适规模。从目前实践经验来看,无论是从系统的响应速 还是从可靠性来说,若采用RS485通信协议的监测自动化系统 测点总量超过2000点以上、工程相对独立的部位超过2个以上, 监测自动化系统可采用分区、分级管理方式。

5.1.1本条的主体工程是相对于监测系统而言的,主要指

象的土建施工和金属结构安装施工,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是主体工 程施工的一部分,伴随主体工程施工进行。客观上讲,安全监测系 统施工与土建施工和金属结构安装施工是相互影响和十扰的,经 常是由不同的单位来施工,而监测系统施工又具有精准、细致、无 干扰或少干扰等特点,不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危及监测 系统的质量;同时监测施工也必须紧随主体施工,否则一且错过时 机,不但影响监测数据的采集,甚至无法补救。所以要求二者应相 互协调配合。

5.1.2监测系统施工是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的,与监测对

相邻建筑物的布置、构造以及监测区域内的地形地质情况高度相 关,既影响到监测施工质量,也涉及施工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是工 程施工的一部分,了解施工规划便于合理规划监测系统施工进度。 相同的监测设施可能有不同的监测目的,而由此带来的安装理设 施工方法可能有很大区别,所以强调监测人员理解设计意图就很 重要,应从设计开始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保证现场施工人员充分理 解设计意图

5.1.3安全监测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监控大坝安全,但是监测

统安装在建筑物内部或表面,客观上与建筑物紧密相连,如果安装 不当可能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如:迎水面电缆埋设时混凝土保护 层厚度不够易形成渗漏通道;结构尺寸较小的部位埋设体积较大 的监测仪器易造成应力集中等等。所以在监测设施安装理设时应 评估对建筑物安全的影响,如有影响应采取措施消除。监测系统

施工与主体工程施工紧密相关,常常是交叉作业,且经常面临高陡 边坡作业环境,监测人员和监测系统可能受到自然环境和周围其 他施工影响引起的安全隐患,同时监测施工也可能给周围其他施 工人员和设备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5.2.1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门系统,很难体现

5.2.1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门系统,很难体现 在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专门的监测施工组织设计有利 于质量控制与整体监控。由于现场施工环境多变,监测施工组织 设计也应是动态调整的。

5.2.2监测仪器的质量是监测系统成败的关键,但现行产

对长期稳定性的检验要求受到检验条件的限制并不能充分体现安 全监测的长期性需求,通常来说,水电工程都是百年大计甚至千年 大计工程,对监测仪器的要求至少是十年甚至数十年、数百年的要 求,而电子仪器设备由于测量原理、元器件质量、制造水平等多方 面原因易出现老化、漂移等不稳定现象,这是仪器的常规性能指标 之外的要求,需要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仪器的测量原理、制 造工艺以及厂家的质量保证系统、实际应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 此外,应选择与工程监测规模相适应的生产能力的生产厂家。

5.2.3监测仪器设备的产品标准对运输、储藏都有明确要求,

5.2.3监测仪器设备的产品标准对运输、储藏都有明确要求,现 场的运输与储藏容易被忽视,为保证仪器性能参数不变,特制订本 条规定,

购的仪器设备进行到货开箱验收,并在随后的仪器检验中进行全 面检查与验收。

5.2.5传感器属于精密电子仪器,长途运输可能影响其性能,

传感器现场检验项目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确定,主要考核 器稳定性、计算参数、准确度等,而温度修正系数的关键影响因

是材料与工艺,一般定型后不会有多少变化,可以采用厂家型式检 验的结果。而对于稳定性、耐颠震性等指标,通过相对误差(又称 仪器系数误差)和0℃电阻可以反映。对于差动电阻式仪器来说, )℃电阻这个指标直接反映了仪器钢丝材质的好坏,是长期稳定性 的关键衡量指标,而且经历的时间越长越能说明问题。 监测传感器在制造时许多钢材经过加工,尤其是进行焊接后: 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消除加工应力,由于生产厂家的“零库存”或“少 库存”的管理要求,抑或是生产能力不够,都可能导致传感器静置 消应时间不够,此时出厂检验的计算参数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在 工程中应选择生产能力匹配和生产质量有保证的厂家,不宜使用 新加工的没有经过充分消应的传感器,而对于存放时间较长的传 感器,可重新检验,只要检验合格应优先使用。 传感器检验时一般都将读数转换成线性读数后进行拟合计 算,早期由于计算手段落后等原因,多采用端基线性拟合直线作为 工作直线,这主要针对差动电阻式仪器,后来的其他类型传感器则 多采用线性回归拟合直线作为工作直线,根据目前的应用技术水 平,宜统一采用后者所述方法进行计算。但应注意由端基线性拟 合直线计算的误差较线性回归拟合直线计算的偏大,在同样的误 差标准下对仪器质量的要求是降低了的。同理,对于同一个传感 器,采用多项式回归曲线作为工作曲线,可以减小拟合误差,也就 是说用多项式回归工作曲线进行监测物理量计算时可提高计算精 ,但不能作为仪器检验合格标准。

械、工器具和材料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监测施工的基本保证。复 杂的仪器装置存在各组件的配合问题,现场安装时配合不好将影 响安装质量甚至报废,所以对这些复杂的系统需要在室内进行预 安装并对组件进行编号。

场施工进度与施工环境变化,这是保证不漏理的前提。 1变形监测控制网为变形监测提供基准点或基准位移,尽早 建成有利于获得早期变形监测资料。用于挡水建筑物变形监测的 控制网应在首次蓄水前建成并取得初测值;用于边坡变形监测的 控制网宜在边坡开挖前建成并取得初测值;特殊重要边坡需要监 测边坡开挖变形时,控制网应在边坡开挖前建成并取得初测值。 5绕坝渗流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受降水和水库蓄水的共同 影响,资料分析时需要蓄水前的初始数据进行比较,应在首次蓄水 前取得初测值,如有条件应尽量争取在首次蓄水前获得一个水文 年的监测数据。 6灌浆影响区域内的测压管装置、地下水位监测设施可能由 于灌浆施工堵塞影响监测效果,故应在灌浆后安装,特殊情况必须 在灌浆前安装的应在灌浆施工期对测压管装置、地下水位监测设 施进行清洗避免堵塞

5.3.3混凝土中仪器理设应尽量采用与混凝土浇筑同步埋设法

这样仪器与混凝土的结合更紧密。碾压混凝土施工尤其是薄层 续施工对仪器和电缆的保护极为不利,为提高成活率宜采取预 坑槽、挖坑槽等后埋法施工。

5.3.4为了准确定位,推荐采用工程测量方法进行测设定位,

5.3.6在一般规定里规定了监测施工应采取安全措施,此处强

交叉作业的安全哨。监测系统施工伴随主体工程施工进行,多 交叉作业,应设置安全标示,安排观察哨以确保安装人员及仪 安全。

与监测资料分析,设计文件中应对需要掌握的钻孔部位岩土地质 伏况提出芯样描述要求。钻孔回填灌浆压力不能太大以免损坏结 构和仪器设施,也不能太小以避免回填不密实。

5.3.9监测线缆的接头属于薄弱环节,且连接工艺要求较高,不

器和线缆的危害极大,需要避开,同时,线缆水平和垂直牵引 化也有利于钻孔布置,所以需要进行总体规划,尽量减少线缆 平面的投影面积,

析评价安装理设质量、分析监测数据的基本依据,尽量充分完整以 更复现,尤其是电缆牵引的空间位置对今后的钻孔布置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现场施工中如“仓面立模拆模、钢筋绑扎焊接、仓面 情理冲毛、混凝土入仓振捣、设备材料吊装转运”等都是严重威肋 监测设施与电缆安全的施工环节,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工程因 藿浆、检查、补强加固等原因,后期钻孔较多,尤其是电缆牵引路径 夏杂时,极易造成监测设施损坏,建立钻孔图会签制度能较好地解 决这个问题。根据工程经验,工程钻孔时或多或少会偏离设计方 向,仪器与电缆的定位也存在误差,应留够安全距离,根据工程经 验,一般钻孔离仪器和电缆1m以上可以确保仪器和电缆安全

5.4初期观测与施工资料整编

5.4.1初期观测指从监测仪器安装理设至取得初始值期间的观 测,虽然仍处于施工期,但已转入监测正常运行的观测阶段了,并 不同于运行期的观测,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理设在混凝土内部的仪器,随着水泥水化反应混凝土逐步 硬化,当混凝土硬化至能带动仪器同步变形时,可将此时的仪器读 数作为基准值来计算此后仪器监测量。但混凝土的早期硬化过程 受配合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且硬化过程变化很快,为了捕

捉到准确的基准值,在仪器被混凝土完全覆盖后开始需要较密的 观测频次,然后渐次稀疏,一般15天后按正常观测频次进行。 3锚索测力计安装后,初期应力调整变化较大,锚杆应力计 则受回填灌浆硬化反应影响早期变化大且快,且这类仪器一般在 岩体开挖后进行安装埋设,受岩体卸荷应力的影响早期变化大且 剧烈,所以在理设早期需要较密的观测频次,然后渐次稀疏,一般 15天后按正常观测频次进行。

5.4.2坝前淤积与下游冲淤观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观测,但为

5.4.3、5.4.4监测施工资料是监测系统的基本档案资料,做好整 编有利于考证与资料分析与安全监控。

5.4.3、5.4.4

编有利于考证与资料分析与安全监控

6. 1 1一般规定

6.1.1初期观测指从监测仪器安装理设至取得初始值期间的观 测,取得初始值后的观测虽然仍处于施工期,但已转入监测运行 阶段。

按我国计量法要求应进行量值溯源(也称量值传递),量值溯源可 采用检定、校准、自校准、比对等方法。对于可移动的设备一般应 送实验室进行,对于安装在现场的设备可在现场进行,但提供量值 溯源服务的单位和操作应满足计量法要求。又由于监测环境一般 不利于电子仪器设备的运行,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需要进行期间 核查,以缩短量值不准而进行追溯的时间,期间核查可由运行单位 自行制订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指导书应包括方法、周期、结果 评价。

6.2.1仪器观测时应同时记录相关环境及工程形象面貌等要素 的目的是记录看到的可能会影响观测成果的外界因素,便于观测 后(也可观测过程中)进一步收集环境量和工程形象面貌的准确信 息,并编入监测整编资料中。

6.4.2监测信息至少应包括永久监测项目的测值和特殊部位的

6.4.2监测信息至少应包括永久监测项目的测值和特列

6.4.2监测信息至少应包括永久监测项目的测值和特殊部位的 应力、应变等长期监测项目测值或缺陷隐患检测成果。 6.4.3应根据监控目的和管理需求,结合工程特点设定异常测

值、设计警戒、安全预警等分级监控指标。

设计警戒、安全预警等分级监控

6.4.5在线安全监控应采用可信的仪器监测数据,因此应监控监 则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识别异常值,及时检查维护监测系统,保 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发现大坝异常与安全隐患时,应增加监测项 目,保证监测系统的完备性,并结合巡视检查和混凝土坝结构特 点,建立安全评判方法和准则,及时发现混凝土坝可能存在的异常 现象,及时反馈,形成闭环管理

6.4.5在线安全监控应采用可信的仪器监测数据HY/T 0314-2021 海水入侵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因1

6.5.1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检查内容包括检查保护装置的完整性, 是否松动、外壳破损、积水,有无锈蚀、油污、灰尘和掉漆现象,接线 是否牢固,电触点是否灵敏,电缆有无老化、断线、漏电现象,防雷 设施是否正常,接地电阻是否合格等。光学经纬仪、测距仪、全站 仪、水准仪、GNSS仪器的保养和检验已有相关标准,可按照国家 现行标准《光学经纬仪》GB/T3161、《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JG 703、《全站仪》GB/T27663、《水准仪》GB/T10156、《全球定位系 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的规定进行维护。 5.5.8已建坝的除险加固或改建项目的监测设计应考虑原有监

6.5.1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检查内容包括检查保护装置的完整性

6.5.8已建坝的除险加固或改建项目的监测设计应考虑原有

HG/T 2073-2020 阿克隆磨耗试验机.pdf6.5.8已建坝的除险加固或改建项目的监测设计应

测系统的布置及运行情况,可在原有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增设监测 项目,必要时对原有监测系统进行更新改造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