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 13-2013-T: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操作规程(无水印,带书签)

CJJ 13-2013-T: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操作规程(无水印,带书签)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7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279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 13-2013-T: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操作规程(无水印,带书签)

6.11.2对应原规程第五章“钻探施工”第八节“岩

采取岩芯时,岩芯卡料粒径应适当,投放时应先小后大,速 度均匀,投放后送水冲压卡牢,再开钻扭取,使用钢丝做卡米 时,其长度应是钻头直径的1.5倍~2倍。大口径取芯钻进时 不宜强力扭取岩芯,应利用其节理、层理或裂隙,使岩芯自然扶 断后再卡取岩芯。

对应原规程第五章“钻探施工”第八节“岩(土)样、 采取与地质编录”.第5.8.12条,基本内容不变 采取的样、岩样应及时描述和编录,并妥善保管。保存 少到管井验收或更长的时间

防生车 不迪 岩芯的采取与地质编录”第5.8.12条,基本内容不变

对采取的土样、岩样应及时描述和编录JTS 110-6-2013 水运支持系统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并妥善保管 期限至少到管井验收或更长的时间

7.1.1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一节“下管与拨管” (工)“下管”第6.1.1条,将原适用规范修改为现行国家标准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 下管是将并管依次下入并内的工序。并管质量选择主要考虑 并管的抗拉力、抗压力以及水中矿物质对井管的腐蚀性等。选择 并管时应考虑以下原则:满足下管时的抗压、抗挤要求,对地下 水不产生污染,具有抗老化、抗腐蚀的作用,使用寿命长。井管 的结构选择力求安全、简单、实用。 过滤器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基本因素:应有足够的强度以支 掌孔(并):应具有抗腐蚀性能;应防正砂粒过多进入孔(并) 中;应使水进入时摩擦力最小。过滤器的孔隙尺寸应根据含水层 的颗粒组成和均匀性确定。 7.1.2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一节“下管与拔管” (I)“下管”第6.1.2条,并作修改,将本条第六款准确测量孔 深修改为第四款电测井工序及要求。探孔(井)是指探查孔 (井)深和孔(井)径的工序。探孔(并)时可用并径仪探孔 并),以查明孔(并)壁是否规整、圆滑、顺直。 扫孔和换浆:钻进到设计深度后,孔(井)壁有较厚的泥 皮,并内泥浆含有天量岩屑,应当将孔(井)壁上泥皮进行清 除,并用稀释后的泥浆将孔(井)内的残余岩粉和浓稠泥浆进行 中洗置换,冲洗的泥浆可加入适量的磷酸盐以软化泥皮。 校正井深:精确测量井的深度,特别是含水层的深度,以保 正准确地安装井管和滤水管。 下管前,务必认真检查下管用起重设备的有效性,以及工具

7.1.3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一节“下管

7.1.3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开工艺”第一节下管与管 (I)“下管”第6.1.3条上半段,钢丝绳托盘法很少使用,本次 修订予以删除,其他基本内容不变。 并管的对接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即并口对焊法和丝扣对接 法,不论采用哪种对接,并管入并前及入并过程中,应有可靠的 夹持器械,以确保井管顺利安全入井。 7.1.4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一节“下管与拨管 (I)“下管”第6.1.3条“下管时,应遵守下列规定”第一款, 将原规程“一般注意事项”修改为“一般规定”。 7.1.5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一节“下管与拔管” (I)“下管”第6.1.3条“下管时,应遵守下列规定”第二款 将原规程“直接提吊法”修改为“直接提吊法下管时应遵守的规 定”。 7.1.6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一节“下管与拔管” (1)“下管”第6.1.3条“下管时,应遵守下列规定”第三款, 将原规程“提吊加浮板或浮塞法”修改为“提吊加浮板或浮塞法 下管时应遵守的规定”。 下管时不得向孔(井)内观望,是防止浮板或浮塞突然破坏 上冲或泥浆上喷伤人。 7.1.7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一节“下管与拨管” (1)“下管”第6.1.3条:下管时,应遵守下列规定”第五款 将原规程“钻杆托盘下管法”修改为“钻杆托盘下管时应遵守的 规定”。 7.1.8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一节“下管与拨管” (1)“下管”第6.1.3条“下管时,应遵守下列规定”第六款 将原规程“二次下管法”修改为“二次下管法下管时应遵守的规

(I)“下管”第6.1.3条“下管时,应遵守下列规定”第六款, 将原规程“二次下管法”修改为“二次下管法下管时应遵守的规 定”。 原规程第6.1.3条第六款第五项对应修改为第一款; 原规程第6.1.3条第六款第六项对应修改为第二款,将“第

级并管比第二级井管长20~30m”修改为至少长10m”,确 保第二级下管时底部仍留在第一级井管内,作为两级井管在孔内 对接时导向; 原规程第6.1.3条第六款第七项对应修改为第三款; 原规程第6.1.3条第六款第二项对应修改为第四款 原规程第6.1.3条第六款第三项和第四项对应修改为第 五款; 第六款为新增款项

(Ⅱ)“拔管”第6.1.5条,基本内容不变。拔管指供水水文地质 勘察、试验后井管的起拔

7.2填砾、止水及封闭

封闭”(I)“填砾”第6.2.1条,并作修改。对成井滤料要求作 出具体规定。

7.2.2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二节“填砾、

(7.2.2)为新增内容

填砾是将符合规格要求的滤料投入到过滤管与井壁(孔壁) 之间环状间隙中的工序,使其在滤水管和砂层之间形成人工过滤 层,以增大滤水管及其四周的有效孔率,从而达到减少进水时水

头损失和稳定过滤层结构,即达到增大水并的出水量和延长水井 的使用年限。砾料的选择包括:砾料的直径、均匀度、质量,填 砾砾料使用量可按本规程提供的公式进行计算,

7.2.3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二节“填砾、

封闭”(I)“填砾”第6.2.3条,并作修改,补充“高压含水层 成井前无需换浆处理”内容。

7.2.4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二节“填砾、止水及

用范围。 管井填砾施工方法有多种,目前常用的填砾方法有:静水填 砾法,适用于浅孔(井);管外返水填砾法,适用于中深孔(井) 填砾;抽水填砾法,适用于深孔(井)填砾。浅孔指钻孔深度小 于或等于100m的钻孔,中深孔指钻孔深度100m~300m的钻 孔,深孔指钻孔深度大于300m的钻孔。

封闭”(I)“填砾”第6.2.7条和第6.2.8条,并作修改。

7.2.7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二节“填砾、止水及

填砾应沿井管四周均匀、连续进行,不充许只从一个方向 ;填砾速度不宜过快,注意防止中途堵塞等。填砾过程中, 除要进行筛选外,还需先用水淘洗干净,以减少洗井时间

7.2.8新增条文。增加双层填砾过滤器的管井填砾工艺

对自的含水层以外的地层进行封闭和隔离,以防止对自的含 水层的十扰和污染所进行的全部工作称为止水。供水管并的止水 或管外封闭,主要目的是为了取得稳定、优质、高产的涌水量。

封闭”(Ⅱ)“止水”第6.2.11条,基本内容不变。

7.2.11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二节“填砾、正水及

临时性正水用于在一个钻孔要对两个以上自的含水层进行测 试,或该目的含水层获取完试验资料后并无保留钻孔必要时而采 用的止水方法。可视具体情况采用支撑管式止水器止水、提拉压 缩式止水器止水、胶囊止水、橡胶塞止水、托盘止水及管靴止水 等方法。

封闭”(IⅡ)“止水”第6.2.13条,并作修改。原规程中“海带 止水材料加工及操作应按下列要点”修改为“海带止水应符合下 列规定”

乙.2.13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二节“填砾、止水及

7.2.13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

封闭”(Ⅱ)“止水”第6.2.14条,并作修改。原规程中“桐油 石灰止水材料加工及操作应按下列要点”修改为“桐油石灰止水 应符合下列规定”。

封闭”(Ⅱ)“止水”第6.2.15条,并作修改。原规程中“橡胶 止水材料加工及操作应按下列要点”修改为“橡胶止水应符合下 列规定”。

7.2.15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二节“填砾、正水及

永久止水主要用于供水管井工程中封闭有害水层,以区 质恶化,通常采用黏土、水泥等永久性材料。

7.2.16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二节“填砾、」

封闭”(Ⅱ)“止水”第6.2.17条。原规程中“黏土围填止水材 料加工及操作应按下列要点”修改为“黏土围填止水应符合下列 规定”

7.2.17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二节“填矿

封闭”(Ⅱ)“止水”第6.2.18条。原规程中“压力灌浆止水材

料加工及操作应按下列要点”修改为“压力灌浆正水应符合下列 规定”。原规程中“参照第5.2.8条”修改为“参照第6.3.9 条”。

封闭”(Ⅱ)“止水”第6.2.19条。原规程中“止水应注意下列 事项”修改为“止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争呗 修汉 7.2.19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二节“填砾、止水及 封闭”(Ⅱ)“止水”第6.2.20条,基本内容不变。止水工作完 毕后一定要进行止水质量检查,以保证所取得资料的准确性。 7.2.21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二节“填砾、止水及 封闭”(Ⅲ)“封闭”第6.2.21~6.2.23条,并作修改。 在管井施工中,封闭就是采用相应的材料把井管与井壁间的 环状间隙充填,作用为固定并管位置与平衡地压。通常情况下, 管井封闭时可采用水泥浆、黏土、碎石等,但随着管井开采深度 用头水浪封闭可确倪环代间

7.2.19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二节“填砾

时闭”(Ⅱ)“止水”第6.2.20条,基本内容不变。止水工 华后一定要进行止水质量检查,以保证所取得资料的准确性

在管井施工中,封闭就是采用相应的材料把井管与井壁间的 环状间隙充填,作用为固定并管位置与平衡地压。通常情况下, 管井封闭时可采用水泥浆、黏土、碎石等,但随着管井开采深度 的加大,建议采用水泥封闭为宜。因为水泥封闭可以确保环状间 隙强度,能与井管较好地粘接,确保孔(井)质量

规定:“两次相同最大水位下降的出水量相差小于5%”;《水文 地质手册》(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主编 规定:“用不同工具反复洗井后,进行试验抽水,最后两次试验 抽水在相同水位下降时的单位涌水量之差不超过15%”,与上述 标准规定的单位出水量变化幅度相差3倍。两次试抽单位出水量 之差小于一定幅度,并不能反映出水量没有继续增大的可能,因 此,本条款未规定单位出水量变化的幅度,仅规定检验变化的趋 势。在24h连续的洗井过程中,管井单位出水量不再增大,即表 明洗井和管井出水效果已达到要求。 第3款,对洗井出水含砂量的检验规定。与第二款规定相 同,条文未规定管井出水含砂量的具体数值指标,仅规定了检验 出水含砂量变化的趋势。在24h连续的洗并过程中,出水含砂量 持续降低,说明洗并尚应继续;如果多次测量,并水含砂量不再 降低或虽有些波动,但趋势是不再降低,即表明洗井已尽其所能 了,洗井即可结束,即使出水含砂量仍然较高,也非洗井工序力 所能及,硬性规定一个出水含砂量指标并不符合洗井工序的实际 情况。 条文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说明如下: 1关于测量单位出水量及测量出水含砂量的次数 本条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是对单位出水量和出水含砂量的变 化趋势作出的规定,显然,这需要进行多次测量,至于测量多少 次,以能判断变化的趋势为准,条文不作硬性规定。 2关于测量出水含砂量的测定时间 确定测量出水含砂量的时间,其实质是确定出水含砂量的控 制指标。在洗井阶段测量出水含砂量的稳定值需要耗费大量时 间,显然是不经济的,也不合理。对于同一管井,多次在同一抽 水设备启动之后的同一时间测量出水含砂量数值,应该说具有类 比性,可以测量出水含砂量的波动值,这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 实践切实可行,因此是合理的。如规定一个统一的测量时间,并 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实践中应根据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管井

结构的实际情况确定。

3关于测量出水含砂量的抽水流量

管井水含砂量与管井的抽水流量密切相关,管并的抽水流 量越大,管井的出水含砂量也越高,反之,管井抽水流量减小, 管井出水含砂量也相应降低。因此,管井竣工验收时,作为管井 质量的检验,并水含砂量应在不低于管并设计出水量的抽水流量 下进行测量,以反映管井投入运行后井水含砂量的真实情况 洗井阶段,在选用洗井方法时,已考虑了洗井设备的出水能 力,工程实践中,限于条件有时洗井设备的出水能力达不到管井 的设计出水量,也只能尽可能大一些,硬性规定则可能带来执行 的困难。洗并质量检验是洗井工序的质量检验,不同于管并工 验收时的管井质量检验,需要一个统一明确的验收标准。因此, 洗井出水含砂量检验,在选用洗井设备的抽水流量下进行检验是 可以的,如洗井设备出水能力过小,可进行试验抽水,改换大流 量水泵抽水进行检验,但作硬性规定是不适宜的。 出水含砂量数值采用重量比或体积比,数值相差一倍,对于 洗并质量标准,本条款未规定出水含砂量的数值,但从测量方法 简繁而言,现场宜采用体积比。 管井洗井质量标准不同于管井峻工验收标准,洗井质量标准 舍弃检验指标,符合洗井工序的实际情况,规定检验出水效果和 出水含砂量的变化趋势,工程实践是切实可行的

常用的洗井方法有活塞洗井、压缩空气洗井、水泵抽水或压 水洗井、液态二氧化碳洗井、液态二氧化碳配合注盐酸洗井、焦 磷酸钠及六偏磷酸钠洗井等,应根据含水层特性、管井结构、管 井质量、结构与强度、管井中水力特征及含泥砂情况合理选择洗 井方法

一般要求和方法选择第6.3.3条,并作修改和补充,对各类 地层选用的联合洗井方法作出明确的规定。 在条件允许时应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洗井,以提高洗并效果 采用不同方法洗井时,均要按有关操作规定处理,防止意外 发生。 对洗并时间不作硬性规定。如含水层颗粒粗、孔隙大,或钻 进中使用泥浆性能差、密度大、固相含量高,则洗井时间相应要 长;反之,在细颗粒地层中,孔隙率小,砾料规格小时,洗井时 间应短。切不可强力洗井,以免滤水管周围的细颗粒紧紧贴在滤 水管的滤网上,阻碍含水层中水进入滤水管,使水并的出水量 减少。

7.3.5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三节“洗井”

7.3.6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三节“洗井”(Ⅱ)

7.3.7~7.3.10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三节 (Ⅱ)“活塞洗井”第6.3.6~6.3.9条,并作修改。活塞 含水层采用自上而下的逐层循环方法洗井

“压缩空气洗并”第6.3.10条,并作修改,表7.3.11对应原规 程表6.3.10。

7.3.12~7.3.19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三节“洗 并”(Ⅲ)“压缩空气洗井”第6.3.11~6.3.18条,基本内容 不变。

井”(Ⅲ)“压缩空气洗井”第6.3.11~6.3.18条,基本内容

7.3.20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三节“洗井”(IV)

“水泵抽水或压水洗井”第6.3.20条,并作修改和补充。增加处 理剂的压水洗井方法。

7.3.22~7.3.28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三节“洗 并”(V)“液态二氧化碳洗井”第6.3.21~6.3.27条,基本内 容不变。其中第四款为增补款项。 7.3.29对应原规程第六章“成井工艺”第三节“洗井”(VI) 焦磷酸钠洗井”第6.3.28条,并增补六偏磷酸钠洗井,部分条 款顺序和内容按重要性有所调整,其他基本内容不变

8.1.1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一节“一般要求”第

8.1.1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一节“一般要求”第 7.1.1条。本次修订将“一般要求”修改为“一般规定”。

8.1.2新增条文。明确抽水试验孔洗孔质量标准。 就抽水试验孔洗孔工序和管并洗井工序的质量要求而言,两 者并无差别,因此,洗井质量标准同样适用于抽水试验孔。需要 指出的是,目前国内外有关“技术标准”、“手册”、“文献”所规 定或提出的抽水试验孔洗孔标准,是从抽水试验孔作为临时抽水 构筑物的质量要求而提出的质量标准,而非抽水试验孔洗孔质量 标准。 8.1.3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一节“一般要求”第 7.1.2条并作增补,设计要求也具有约束性。抽水试验的类型应 按抽水试验的目的与任务确定。 8。1.4新增条文。掌握孔(并)深度、地下水自然水位及其变 化规律,是抽水试验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8.1.5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一节“一般要求”第 7.1.3条,并作修改。 对设备和测试仪器不作具体要求。抽水试验现场准备工作主 要包括:抽水设备、机具、测量工具的检修和安装;排水系统的 设置;准备各种观测记录表格。 8。1.6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一节“一般要求”第 7.1.4条,基本内容不变。 空气压缩机和各种抽水设备各具优缺点及使用条件,应根据 式验的具体要求选用。空气压缩机安装时应在各管路的丝扣部分 涂抹油料,以免抽水时发生漏水、跑气。由于空压机的出水量很

就抽水试验孔洗孔工序和管井洗井工序的质量要求而言,两 者并无差别,因此,洗井质量标准同样适用于抽水试验孔。需要 指出的是,目前国内外有关“技术标准”、“手册”、“文献”所规 定或提出的抽水试验孔洗孔标准,是从抽水试验孔作为临时抽水 构筑物的质量要求而提出的质量标准,而非抽水试验孔洗孔质量 标准。

8.1.3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

对设备和测试仪器不作具体要求。抽水试验现场准备 要包括:抽水设备、机具、测量工具的检修和安装;排水 设置;准备各种观测记录表格

8.1.6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一节“一般要

空气压缩机和各种抽水设备各具优缺点及使用条件,应根据 试验的具体要求选用。空气压缩机安装时应在各管路的丝扣部分 涂抹油料,以免抽水时发生漏水、跑气。由于空压机的出水量很

不均匀,对井水的扰动很大,故常利用它作为洗井工具,在洗井 的同时,可一起进行抽水试验,但空压机能耗较天, 一般采用潜水泵进行抽水试验,当地下水最大动水位深度小 于7.5m时,可采用卧式离心泵,若是非稳定流抽水,则宜采用 电动离心泵或深井泵。 8.1.7~8.1.9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一节“一般要 求”第7.1.5~7.1.7条,基本内容不变。 观测天然水位、动水位和恢复水位时,主孔和观测孔的水位 应同时观测。当天然水位波动较天时,应在影响范围外或较远处 设孔,观测整个试验期间水位的天然波动值。必要时可以根据这 毕观测值对试验降深进行校核。试验结束后,应按要求观测恢复 水位。对整个观测期间所出现的可能引起水位波动的因素都需记 录,如设备、动力、机车行驶的振动或大气降水等。 8。1.10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一节一般要求”第 7.1.8条,基本内容不变。 抽水试验中,水位、水量和水的浑浊度的观测应同时进行 如抽水过程中出现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也应观测并及时记 录,必要时应系统取样化验。当试验是为确定水力联系或研究咸 淡水关系的变化时,应系统取样化验。 8.1.11新增条文。增加成井工艺中对过滤器掩理的要求和方 法。抽水试验结束后,应测量抽水试验前后的孔(并)深,其自 的是核查抽水段深度、层位、孔(井)是否塌、沉淀和淤塞 淤塞产重会影响资料的精度,弓起孔(并)类型的变化(如完整 井转变为非完整井等)。 8.1.12新增条文。开采性管并的抽水试验应选择在枯水李节进 行,以真实反映管并的最低开采量。根据管并的实际出水量,确 定其使用方法和保养措施。

不均习,对并水的扰动很大,故常利用它作为洗并工具,在洗井 的同时,可一起进行抽水试验,但空压机能耗较天。 一般采用潜水泵进行抽水试验,当地下水最大动水位深度小 于7.5m时,可采用卧式离心泵,若是非稳定流抽水,则宜采用 电动离心泵或深井泵。

抽水试验中,水位、水量和水的浑浊度的观测应同时进 抽水过程中出现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也应观测并及的 必要时应系统取样化验。当试验是为确定水力联系或研穿 水关系的变化时,应系统取样化验

抽水试验结束后,应测量抽水试验前后的孔(井)深,其 是核查抽水段深度、层位、孔(井)是否珊塌、沉淀和淤 塞严重会影响资料的精度,引起孔(井)类型的变化(如完 转变为非完整井等)

8.1.12新增条文。开采性管的抽水试验应选择在枯水

,以真实反映管井的最低开采量。根据管井的实际出水量 其使用方法和保养措施。

.2.1新增条文。管井施工、安装及抽水试验完成后,按照管

.2.1新增条文。管井施工、安装及抽水试验完成后,按照管

并出水量的大小,选择测定流量的方法,为合理选择抽水设备提 供依据。

量”第7.2.1~7.2.3条,基本内容不变。

测量管井涌水量的流量计的种类较多,可根据具体情况选 用。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以流束收缩法为基础,通过测量收缩 断面前后的压力差来测量流量,这种压差式流量计规格很多,有 的可以自动记录流量;另一种流量计是以机械旋转测量通过该流 量计的流体流量,这类流量计在流量较小时使用。

8.2.5新增条文。增加流量计、水表直接测量流量的方法和 要求。 8.2.6 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二节“流量测量”第

8.2.5新增条文。增加流量计、水表直接测量流量的方法和

7.2.4条,基本内容不变。

7.2.4 条,基本内容不变。

除条文中所列主要水位测量器具外,水位计还可用万能表自 制。使用时,把探头下到孔(井)内接触水面,使电路连通,水 位计发出信号,据以确定水位。由于探头直径小,有20mm~ 30mm的间隙即可测量,其测量深度可达100m,误差小 于10mm。

7.3.1条,基本内容不变

8.3.3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三节“水位测量 7.3.2条,并作修改。对本条第四款关于稳定流抽水试验自 和操作要点作出明确的要求。

8.3.4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三节“水位测量”第 7.3.3条,并作修改。将原规程“稳定流抽水试验水位稳定应达 到下列标准”改为“稳定流抽水试验水位稳定应达到下列要求”

3.3.4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三节“水位测量”第

7.3.3条,并作修改。将原规程“稳定流抽水试验水位稳定应达 到下列标准”改为“稳定流抽水试验水位稳定应达到下列要求”; 对本条第一款关于抽水试验稳定延续时间作出明确的要求,其他

8.3.5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三节“水位测量”第

8.3.5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三节“水位测量”第 7.3.4条,并作修改,增加了三款对多孔、互阻或井群开采抽水 试验的操作规定

8.3.6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三节“水位测量”第

8.3.6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三节“水位测量”第 7.3.5条,并作修改,基本内容不变。

8.4.1新增条文。列出测量水温、气温的常用器具。 8.4.2新增条文。测温仪器的探头放在最低水位以下3m处最 接近地下水的实际温度。

J”第7.4.1条,并作修改,基本内容不变。 对自流井、正在开采的生产井或抽水试验孔,可将温度计 在出水水流中心处,并全部浸人水中静置10min后读数, 同一监测点宜采用同一个温度计进行测量,

8.4.4新增条文。列出测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8.4.4新增条文。列出测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83.4.5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四节“水温、气温观 则”第7.4.2条,基本内容不变

8.5.1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五节“水样采取”第 7.5.1条,基本内容不变。 8.5.2新增条文。规定采集水样的容器要求。 8.5.3新增条文。规定采集水样的方法 8。5.5对应原规程第七章“抽水试验”第五节“水样采取”第 7.5.2条,基本内容不变

8.5.6新增条文。水中化学组分极易发生变化,采样时应根据

测组分的性质,选择适宜的保存样品方法。这些保存水样白 只能延续样品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而不能控制其

不发生变化。有些待测组分,不需或不能采用向样品中加人化学 试剂的方法来保存。在不具备冷冻或深冻保存的条件下,只能控 制从采样到测定的时间间隔

8.5.7新增条文。增加附表B《水样的采取和保存》,便于操作 选用。

9.1.1对应原规程第九章“并孔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第一节

捷、科学、经济地处理事故。 振击解卡工具是结构较为复杂的事故处理工具,主要用于钻 具被卡后提供撞击力,使被卡钻具松动而解卡。与上提下放活动 钻具的区别在于振击器提供了强大的动能,并将这种动能在极短 的时间内转换成撞击力施加给卡点。振击解卡工具的种类,根据 用途分为解卡振击器与随钻振击器;根据加放位置不同分为地面 振击器与井下振击器;根据原理不同分为液压振击器与机械振击 器;根据作用力方向不同分为上击器与下击器等。 倒扣、切割工具是在浸泡、振击之后仍不能解除卡钻的条件 下进行的下一步处理事故程序。外切割和倒扣一般用于被卡的钻 具或钻链,而内切割一般用于管径较大的被卡管钻具,如套管 等。自由段管钻具的处理一般采用原管钻具转盘倒扣。对被卡段 管钻具只能采用正扣钻杆套铣,使用反扣钻杆带反扣公锥倒扣。 打捞工艺是以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为基础逐渐发展形成的 应用学科,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打捞作业不但要求作业人 员对钻井工艺技术有深刻的了解,而且要求掌握好各种工具的工 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常用的打捞并内钻具断落工具是公锥、母

锥、反丝钻杆、卡瓦打捞筒、卡瓦打捞矛等。常用的底落物打 捞工具可采用“一把抓”、打捞杯、打捞篮、打捞筒、磁力打捞 器等。

9.1.4对应原规程第九章“并孔事敌的预防和处理”第一节 “预防和处理事故的一般要求”第9.1.7条,基本内容不变。

9.1.4对应原规程第九章“并孔事敌的预防和处理”第一节

本节内容是在原规程基础上增加的。事故的预防应从提高 工质量,加强管材维护管理,遵守操作规程,改善施工安 牛等方面着手。

9.3.1~9.3.6对应原规程第九章“并孔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第 二节“井孔事故的处理”(I)“井孔塌事故”第9.2.1~ 9.2.6条,并作修改。 9.3.7对应原规程第九章“井孔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第二节 “并孔事故的处理”(Ⅱ)“卡钻事故”第9.2.7条,并作修改。 删除爆破法事故处理,其他基本内容不变。 9.3.8对应原规程第九章“井孔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第二节 并孔事故的处理”(Ⅱ)“卡钻事故”第9.2.8条,并作修改。 删除爆破法事故处理,其他基本内容不变。回转钻进卡钻事故发 生后应做好下列工作,为顺利解除事故创造条件。 1维持井孔循环畅通。卡钻后,一旦出水口或循环空间被 堵,就失去了浸泡松扣的可能,并诱发塌孔和砂桥的形成,加重 卡钻事故处理的难度。 2保持钻具的完整性。卡钻后,在提拉、扭转钻具时,不 能超过钻杆的允许拉伸负荷和允许扭转强度。一旦钻杆被拉断和 扭断,断口不齐,会增加打捞难度,同时下部钻具断口会被钻屑 和井孔壁落物堵塞,给打捞作业造成极大困难。 3切忌将钻杆螺纹扭得过紧。连接螺纹紧扣后,将会给卸

弟一节开扎事故的处理” (血) “理钻事故”第9.2.11 9.2.12条,基本内容不变, 9.3.12对应原规程第九章“并孔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第二节 “井孔事故的处理”(IV)“钻具折断或脱落事故”第9.2.13条, 基本内容不变。 打印器是利用一段长0.1m的短套管,装在异径接头上,把 短套管外用薄铁皮裹上,而后注入熔化的蜡水或沥青,使蜡水或 沥青高出套管口10mm~20mm,待凝固后把铁皮拆掉即成,其 主要作用是为了探明钻杆或接头断脱情况。 9.3.13~9.3.16对应原规程第九章“并孔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第二节“井孔事故的处理”(IV)“钻具折断或脱落事故”第 9.2.14~9.2.17条,并作局部修改。 9.3.17、9.3.18对应原规程第九章“并孔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第二节“井孔事故的处理”(V)“并孔弯曲事故”第9.2.18条, 基本内容不变。纠斜方法的原理分下述两种: 1后导纠斜:在一次成孔的钻孔中发生孔斜时采用。即在 钻头的上端装数个直径略小于钻头直径的导正圈,将钻具下至孔 斜段以上数米处开始钻进。操作中应采用轻压、慢转,自上而下 反复扫孔,直至钻具上下无阻为止。 2前导纠斜:在扩孔钻进中,因变径造成孔斜时采用。在 扩孔钻头的下端接上适当长度的小径导正钻具,当钻具下入钻孔 后,让小径钻具导入原小径钻孔,然后轻压、慢转钻进扫孔至钻 孔底,将小径钻具卸掉,再用扩孔钻头扫至钻孔底部。

9.3.12对应原规程第九章“并孔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删除原规程第九章“井孔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第二节“井孔 事故的处理”(V)“并孔弯曲事故”第9.2.18条第三款“爆破 法”。 9.3.19当轻度偏斜时采用修孔法,冲击时应少松、勤松钢丝 绳,稳打慢放,防止钻头在钻孔内晃动。当钻孔呈漏斗形(上大 下小)有一定坡度形成孔斜时采用扩孔法。当钻孔弯曲较大时采 用回填法。 9.3.20对应原规程第九章“并孔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第二节 “井孔事故的处理”(VI)“并管事故”第9.2.20条,基本内容 不变。 9.3.21、9.3.22对应原规程第九章“并孔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第二节“井孔事故的处理”(VI)“井管事故”第9.2.21 9.2.22条,基本内容不变。 9.3.23、9.3.24新增条文。滤料架桥堵塞时,用空压机冲洗 使井管内外压差不断发生;用清水冲洗,使清水直接在管外循 环,能促使堵塞滤料下沉落位。 9.3.25、9.3.26对应原规程第九章“并孔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第二节“井孔事故的处理”(VI)“钢丝绳折断事故”第9.2.23、 9.2.24条,基本内容不变。

10.2.1施工完成后,工程成果资料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分别 由相关部门存档保存。 10.2.4钻孔编录是对钻探班报表、岩芯整理描述及钻进过程中 的各种观测记录等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的过程,是确定含水层位 置、隔水层位置和确定成井结构的重要依据。因此钻孔编录的质 量直接影响管井的质量。 地质编录应符合下列要求:根据班报表整理岩芯,校正岩芯 长度、深度和岩芯采取率,确定地层分层深度、地质年代和岩性 分层位置并进行描述,按岩性和层位采取有关样品。综合岩芯观

0.2.1施工完成后,工程成果资料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1 日相关部门存档保存。

测资料和钻进中水文观测记录,确定含水层层位及其深度、厚 度、水位等。 基岩层(岩石类)宜根据野外鉴定和描述内容,参照区域地 层资料进行分类和定名。松散层土的分类和定名可按表2执行。

表2土的分类和定名标准

HYD 41-2015 电子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计价依据.pdf注:1.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2塑性指数应由相应于76g圆锥仪沉入土中深度为10mm时测定的浴 而得。

1.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2 塑性指数应由相应于76g圆锥仪沉入土中深度为10mm时测定的液限计算 而得。 岩(土)样及岩芯的描述可按表3的要求进行。

岩(土)样及岩芯的描述可按表3的要求进行。

表3岩(土)样描述内容

10.2.5施工过程中的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是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

管井施工不可分割的基本任务之一。特别是在基础资料缺乏的地 区JC/T 2466-2018 水泥窑用镁钙锆质碱性耐火砖,或含水层复杂的基岩地区,及时做好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是确 定含水层位和富水性的主要依据。 在钻探过程中,应对水位、水温、冲洗液消耗量、漏水位 置、自流水的水头和自流量、孔(井)壁塌、涌砂和气体逸出 的情况、岩层变层深度、含水构造和溶洞的起止深度等进行观测 和记录。特别是对岩芯节理裂隙的观测、冲洗液消耗量的观测及 孔壁毋塌现象的观测是判定含水层最主要的依据。 10.2.6抽水试验观测及成果资料具体包括流量、水位、水温和 气温的观测记录、参数的计算过程、利用的公式及计算结果 10.2.7水质分析项目可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并按要求选用生活 饮用水标准、工业用水标准、锅炉用水标准等相应的评价标准进

孔壁塌现象的观测是判定含水层最主要的依据。 10.2.6抽水试验观测及成果资料具体包括流量、水位、水温和 气温的观测记录、参数的计算过程、利用的公式及计算结果。 10.2.7水质分析项目可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并按要求选用生活 饮用水标准、工业用水标准、锅炉用水标准等相应的评价标准进 行评价,

统一书号:15112:2375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