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2491-2016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及管件长期静水压试验方法

GBT32491-2016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及管件长期静水压试验方法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77.2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413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32491-2016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及管件长期静水压试验方法

ICS 83.120 0.23

GB/T32491—2016

DB15T 353.4-2020 建筑消防设施检验规程 第4部分:消防炮灭火系统.pdf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浙江东方豪博管 业有限公司、河北可耐特玻璃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立晨、杨节标、陈建中、周仕刚、苏跃辉、东河、李桐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及

管件长期静水压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及管件长期静水压试验的术语和定义、试验原理、试样、 试验条件和试验设备、试验步骤、静水压设计基准或压力设计基准的确定和再认定、试验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薄壁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及管件。 注:薄壁管是指外径与壁厚之比大于或等于10:1,该条件限制了管的内压,根据环向应力方程式,管道的设计内压 大致上是静水压设计基准的20%,且与直径无关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351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短时水压失效压力试验方法

式中: S—环向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S环向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对若干规格相同的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或管件试样(至少18个)分别施加不同的恒定静水

对若干规格相同的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或管件试样(至少18个)分别施加不同的恒定静水

GB/T324912016

出每个试样的失效时间,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环向应力或压力的对数与失效时间对数 回归曲线,从而计算管或管件的长期静水压强度LTHS、长期静水压压力LTHP、静水压设计基 、压力设计基准PDB等

5试样、试验介质、试验条件和试验设备

试样为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或管件,或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和管件的组合件,玻璃纤 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的尺寸应符合GB/T5351的规定

试验介质为水。如经有关各方协商一致,也可采用其他液体介质

具有对试样均匀、连续施加静水内压,能保证试样内的压力值保持在预先确定的静水内压值 1%以内。

6.1对试样编号,按GB/T5351测量每个试样的平均外径和最小增强层壁厚。 6.2将密封装置装卡在试样两端,装卡时应注意不损伤试样,试样端部密封方式宜采用约束端密封方式。 6.3将装好试样的密封装置与试验设备相连,使试样充满水(或其他液体介质),排除空气。 6.4连续、均匀加压至所选定的应力值或压力值。试验应力值或压力值的选择应确保获得表1规定的 失效点分布。

6.5记录每个试样的失效时间,失效时间测至士2%以内或40h,取其中较小者。 6.6按A.1规定的方法GB/T 42176-2022 海浪等级,根据应力或压力(以MPa为单位)的对数和失效时间(以h为单位)的对数,分 析试验结果。同时考虑以下情况: a)如渗漏发生在距密封端一个直径之内,进行如下处理: 一如果处于95%置信下限以上,当作失效点处理

GB/T 324912016

经重装并恢复试验后,使渗漏发生在距试验接头大于一个直径的区域内,记作失效点; 报废,不记为失效点。 b 超过10000h仍未失效的试样,在确定回归线时,可作失效点对待。使用这类数据点可能导 致较低或较高的LTHS或LTHP。无论哪种情况,都应满足6.6a)关于较低置信度的要求。 c 在同一应力水平(士1.38MPa内)或同一压力水平(士0.138MPa内),若干点的平均失效时间 小于0.3h时,这些失效点不予采用。

7试验条件静水压设计基准(HDB)

7.1按附录A计算LTHS,指定时间为100000h或438000h。 7.2按式(A.4)计算相关平方和Sxy,如Sxy大于0,则数据是不可用的。 7.3按式(A.7)计算相关系数r,如果r小于表A.1给出的最小值,则数据是不可用的 7.4如果需要,可按照表2确定静水压设计基准(HDB)等级,

表2静水压设计基准等级

8压力设计基准(PDB)

DB/T 77-2018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地震烈度3.1将上述7.1、7.2和7.3中的应力替换为压力进行计算

表3压力设计基准等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