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指南(试行)(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9月)“善治为民治理美”包括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公民 素养、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等3项主要任务。 到2022年,全省美丽城镇在“善治为民治理美”方面的主 要目标是:制定实施小城镇环境风貌管控机制,加快建立城乡一 体的基础设施长效运维管理机制。环卫保洁、街(路)长制、网 格长制、“两站两员”、“线乱拉”管控等长效机制覆盖率100%。 样板城镇《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执行率100%。推进新时代 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建设文明乡镇,提升群众精神文明素养。 每万常住人口拥有持证社会工作者不少于10人。深化综合执法 改革,加快构建数学治理平台。每万常住人口拥有综合行政执法 人员数不少于3一5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全程代 办服务全覆盖,全省创建300个以上善治示范镇。
6.1.1建立小城镇环境风貌长效管控机
6.1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推动实施《浙江省小城镇环境风貌长效管控标准》,各 地可因地制宜制定相应实施办法,建立小城镇环境风貌长效 管控机制。 健全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城镇街巷和公共场所干净整 洁,各类水体保洁到位,无卫生死角、乱堆乱放、黑臭水体
等现象。 健全城镇秩序长效机制,建成区实现综合执法、街(路 长制、网格长制、“两站两员”、“线乱拉”管控等长效管 控机制全覆盖。 健全城镇景观风貌管控机制DB11/T 1591-2018 城市道路日常养护作业规程,强化整体风貌、格局肌理 景观节点、开放空间及天际线等管控,维护和保持城镇特色 风貌格局。鼓励有条件的城镇参照执行《浙江省城市景观凤 貌条例》。
6.1.2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机制
6.2.1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6.2全面提升公民素养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建立乡镇新时代文 明实践所。突出融合、联动、智慧、美好建设要求,聚焦农
村群众需求,强化资源整合,做好内容供给、推进志愿服务、 创新机制建设,统筹建设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改进农村 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 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6.2.2倡导开展志愿服务
整合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构建志愿服务覆盖网络, 通过“公共平台十专业团队+常态服务”等方式,培育志愿服 务组织和项目,实施理论宣讲进农家、核心价值普及、优秀 文化滋养、移风易俗、邻里守望帮扶活动。每方常住人口拥 有持证社会工作者10人以上
6.2.3推进文明乡镇建设
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学雷锋活动等公益志 愿服务活动、“最美浙江人”、“身边好人”、“最美家庭” 等道德典型评选活动以及移风易俗等活动,深入推动好家风 建设,倡导崇尚文明、科学、健康、节俭的生活方式,
6.3.1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3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
提倡网上办、掌上办,推行全程代办,实现辖区全程代 办服务全覆盖。
6.3.2合理安排警务设施和警力配备
实现出警服务快速到达。加强“一村一警”警务规范化 建设,完善农村警务室设施配备。
6.3.3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深化基层治理综治工作平台、市场监督平台、综合执法 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四个平台”建设,建设基层治理中心。 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全科网格建设,全面推进 “多通整合”,建设“枫桥式”基层站所。着力增强乡镇服务 带动乡村作用,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
6.3.4推动“三治”融合发展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广泛深入开展美好环境 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主导、法 治基层保障和德治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以党 建为引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构建共建、共治 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有条件的小城镇创建善治示范镇
7.1.1加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7. 1 统筹空间布局
明晰不同城镇在省域、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地 位、作用与职能,加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指导推进美 丽城镇建设,
7.1.2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
针对现有城镇空间布局中存在的穿镇公路、用地粗放、 布局混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规划设计引领,抓好重点 项目落地,有序推进城镇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优化
7.1.3编制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
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按照美丽城镇建设要求,各地 小城镇应编制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行动方案要坚持自标 导向与问题导向并重,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举措 以及体制机制,具体涵盖生态环境、功能设施、经济产业、 历史人文及综合治理等方面内容
7.1.4积极开展总体城市设计
各地小城镇应积极开展总体城市设计,重要街区、主干
道沿线、滨水地段、商贸区等重要地段和节点的城市设计应 实现全覆盖。
7.1.5探索建立首席设计师制度
以县域为单元,探索建立首席设计师制度,构建全方位、 全过程、全周期的美丽城镇技术专家服务机制,在项目前期 规划设计、建设实施等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服务。
7.1.6建立实施评估机制
建立美丽城镇建设“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实施评 估机制,定期开展实施成效滚动评估
7.2.1创新管理机制
美丽城镇按照国家依法放权、权责一致、能放则放、按 需下放的原则,结合承接能力因地制宜地依法被赋予管理权 限,包括县级经济类项目核准、备案权和市政设施、社会治 安、就业社保、户籍管理等方面的社会管理权
7.2.2加强人口要素保障
加快人口集聚,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完善户籍制度改革 配套保障措施,积极推动已在小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 户,保障常住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探索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
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全面落实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 户数量挂钩的财政政策和用地政策, 加强人才导入,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城乡人才 合作交流机制,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才加入机制,鼓励 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支持城市服务农村
7.2.3加强用地保障
多渠道争取和保障土地建设空间。建立美丽城镇建设项 自库,在上级安排的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中重点保障民生项目 和公共设施用地;积极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积极利用低 效用地、闲置用地及闲置房屋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允许农村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采取撤村改居、乡镇行政区划调 整等方式,促进人口、土地、项目、资金等各类要素向样板 创建城镇集聚。
7.2.4加强资金保障
统筹使用各级政府配套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小 城镇发展的财政体制;依法创新各类金融服务,扶持美丽城 镇发展;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美丽城镇建设
7.3.1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7.3统筹公共服务供给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应机制
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进城乡 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重点加快推 进城乡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7.3.2建立健全设施共建共享机制
各地应结合自身人口规模和实际条件,与周边城镇及地 区实现统筹布局配套设施。都市节点型、县域副中心型美丽 成镇应充分借力都市区、中心城市实现高能级设施的共享, 特色型、一般型美丽城镇宜就近与周边城镇进行公共服务设 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7.3.3建立健全设施特色化供给机制
各地应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 强化配套设施的特色化供给,引导形成专业化的产业分工。 文旅特色型样板镇宜重点加强旅游集散中心、接待中 心、宾馆、饭店、文娱表演等设施的配套;商贸特色型样板 镇宜重点加强市场、商贸、流通等服务设施的配套;工业特 色型样板镇宜重点加强投融资、物流、研发、实验、培训等 生产性服务设施的配套;农业特色型样板镇宜重点加强农业 科研、农产品仓储物流、农产品专业市场以及农业培训等服 务设施配套,
7.3.4建立健全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供应机制
各地应在保障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等政府公益性配套的 基础上,推动教育、医疗、养老、文体服务的社会化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在确保基础设施有效供应的基础上,推 动有经济收益的、适宜经营的基础设施实行市场化建设,有 条件的小城镇可将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实行一体化开发 建设。
8.1.1全面开展“共同缔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共同缔造”,实施“问需于 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问效于民”,通过 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建 设“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美丽人居,打造宜居宜业 宜游的幸福家园。
8.1.2实施“问需于民”,开展决策共谋
保障群众的自主权,在确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自等 方面尊重群众意愿,广泛了解群众需求。搭建沟通平台,开 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协商,共同确定美丽城镇建设呕需解决的 突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实施“间计于民”,推动发展
保障群众的参与权,倡导群众参与美丽城镇建设活动。 充分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党政机关、群团组织、 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驻区企事业单位、专业社工机 构群策群力,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共同参与,持续保持 美丽人居环境。
实施“间情于民”,促进建设
保障群众的知情权,重大规划设计、重大公共项目、重 大民生事项向公众公开。发挥社区居(村)委会或居民自治 组织的作用,共同商议拟订居民公约并监督执行,激励社区 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建设成果的维护管理
8.1.5实施“间效于民”,推进效果共评
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将群众满意度调查作为美丽城镇建 设成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通过对建设实效进行综合评估和定 期反馈,激发各方参与积极性,推户样板镇、样板项目,持 续推动“共同缔造”活动向纵深发展。
8.1.6实现成果共享,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
通过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提供均衡高效的公共 服务,建设“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社区环境,形成 和睦融洽的社区氛围,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 的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附录1群众满意度调查问卷
1、1)您对城镇环境功能满意度? A非常满意 B基本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非常不满意 2)您觉得环境功能与前两年比较? A大幅好转 B好转 C没有变化 D变差 E大幅变差 2、1)您认为城镇外部交通的主要间题?(可多选) A缺乏高等级公路或高铁站等高等级交通设施B高速公路或高铁站与城镇联 C与都市区、城市中心区、县城联系不够便捷D其他 2)您认为城镇道路交通的主要问题?(可多选) A过境交通对城镇干扰严重 B机动车道不足 C缺少停车设施 D交通管理水平欠缺 E居民交通意识差F公共交通不便捷
1)您对城镇环境功能满意度? A非常满意 B基本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非常不满 2)您觉得环境功能与前两年比较? A大幅好转 B好转 C没有变化 D 变差 E 大幅变差
A大幅好转 B好转 C没有变化 D变差 E大幅变差 2、1)您认为城镇外部交通的主要间题?(可多选) A缺乏高等级公路或高铁站等高等级交通设施B高速公路或高铁站与城镇联系不顺畅 C与都市区、城市中心区、县城联系不够便捷D其他 2)您认为城镇道路交通的主要问题?(可多选) A过境交通对城镇干扰严重 B机动车道不足 C缺少停车设施 D交通管理水平欠缺 E居民交通意识差F公共交通不便捷 3、您认为目前公共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多选) A布点不合理 B设施配置不完善 C标识不清晰 D管理维护不到位 4、您认为需要增设部分设施 (请填写设施名称)
5、1)您对城镇生活服务满意度?
A非常满意 B基本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非常不满意 2)您觉得生活服务质量与前两年比较? A大幅好转 B好转 C没有变化 D变差 E大幅变差 6、您希望哪些住房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可多选) A增设电梯 B改善卫生条件 C整修厨房设施 D改善防晒、保暖条件 E改善水箱、管线等设施 F其他(请注明)
11、1)您对城镇经济产业发展满意度? A非常满意 B基本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非常不满意 2)您觉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与前两年比较? A大幅好转 B好转 C没有变化 D变差 E大幅变差 12、您附近是否存在企业对生活产生影响? A无影响 B轻微影响 C存在影响,但可采取措施加以减弱或避免 D影响严重,建议该企业搬迁到其他地区 13、您觉得存在哪些就业困难? A缺少就业岗位 B就业技能缺乏 C就业信息渠道不足 D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员结构错配 E就业工资水平较低F其他
14、您觉得存在哪些创业困难
A缺乏人才和核心技术B企业营运成本高C审批事项繁琐D缺乏资金和场地 E缺乏经验F缺少畅通的信息渠道G其他
A缺乏人才和核心技术B企业营运成本高C审批事项繁琐D缺乏资金和场地 E缺乏经验F缺少畅通的信息渠道G其他
15、1厂您对城镇又化旅游方面的满怎皮? A非常满意 B基本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非常不满意 2)您觉得文化、旅游发展水平与前两年比较? A大幅好转 B好转 C没有变化 D变差 E大幅变差 16、您希望通过何种活动了解城镇?(可多选) A城镇历史回顾(展板) B全息影像、3D展示C讲座D名人介绍 E绘画、诗词大会等文化活动 F创业大赛G其他(请注明) 17、您希望从哪些方面完善公共绿地及广场布局、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可多选) A增加公共绿地、广场布点 B增设城镇雕塑等公共艺术品 C增加休息座椅D增加小卖部等商业服务设施 E增加体育健身等文化娱乐设施 18、您希望城镇增加哪些旅游服务设施?(可多选) A星级酒店 B星级民宿 C特色商业街 D特色餐饮 E民俗体验项目F景区标识系统G地方特产或地方特色纪念品H其他
19、1)您对城镇综合治理满意度? A非常满意 B基本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非常不满意 2)您觉得综合治理水平与前两年比较? A大幅好转 B好转 C没有变化 D变差 E大幅变差 20、您认为在综合治理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 A行政审批流程不够便捷 B综合执法不够人性化 C基层治理开展不足 D志愿服务开展不足 E其他
附录2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指南图示
图1功能便民环境美 图2共享乐民生活美 图3兴业富民产业美 图4魅力亲民人文美 图5善治为民治理美 图6城乡融合体制机制 图7建设“十个一”标志性工程 图8建设5分钟社区生活圈 图9建设15分钟建成区生活圈 图10建设30分钟辖区生活圈
保护生态格局 :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创建“无违建”乡镇 :提升空气环境质量 :综合治理河湖水域 ·防治噪声污染 ·防治农业污染 ·固体废弃物处置 建设美丽载体
畅通对外交通 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 倡导TOD开发模式 优化建成区路网结构 合理布局公共停车设施 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倡导公交优先 完善近距离慢行交通网 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和美丽公路 发展水运交通
加大优质商贸文体设施供给
建立“低散乱”企业整治机制 开展“低散乱”企业整治
:传承历史延续文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改造提升老街区、老建筑和老厂房 ·培育乡士建筑工匠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地名文化遗产 ·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完善文旅服务设施 推动宾馆酒店提档升级 建设旅游集散中心与小镇客厅 建设景区镇与景区村
有序实施有机更新行动 塑造小城镇特色风貌 建设城乡绿道网 提升园林绿化水平 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建设邻里中心 建设镇村生活圈体系 开展“未来社区”建设试点
CECS 487-2017-T 数据中心制冷与空调设计标准建立小城镇环境风貌长效管控机制
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合理安排警务设施和警力配备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推动“三治”融合发展
建立健全设施共建共享机制 建立健全设施特色化供给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供应机制
建设 “十人一” 标志性工程 两道 + 两网+ 两场所 + 四体系
建设15分钟建成区生活卷
具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文化娱乐、体育 建身、公园广场、便民超市、农贸市场、物流配送、社区管理等 普惠型日常生活服务设施,建设邻里中心。
DB15T 353.3-2020 建筑消防设施检验规程 第3部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pdf建设30分钟辑辖区生活圈
域、辐射周边乡镇,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创新创业服务 二乙以上医院)、机构养老服务(康养综合体)、便利便捷交通服务(高铁站、长途汽 建设文体场馆(图书馆、体育馆、文体中心)、宾馆酒店、社会治理中心等综合服务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