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1119-2015 冶金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pdf

GB51119-2015 冶金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51119-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6049
下载资源

GB51119-2015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1119-2015 冶金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pdf

水对排土场造成危害。排土场下游排水设施主要是排洪道及排土 场坡脚与被保护设施间的拦洪坝等设施。排土场内的排水设施主 要为排土场内部的排水沟、排水涵洞及必要时的排土场底部渗流 设施等。 排洪设施的设计洪水频率应综合排土场的汇水面积、地形条 件、排土场的排岩量、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粒级组成及排土 场下游是否有无直接受威胁的居民区或其他设施等因素确定。 5.6.2本条主要是从作业安全与照明角度出发而作的规定。无 作业指挥和照明条件,禁止排土作业。 5.6.3无论采用何种排土方式,在排土作业区应设置醒目的警示 标志,非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人该区域,防止排土作业时的滚石及 土场局部班塌失稳等造成的安全事故。 现行国家标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第5.7.7条规定:排上场进行排土作业时,应圈定危险范围,并设 立警戒标志,无关人员不应进入危险范围内。而排土场安全范围 同排土场边坡坡脚处原地形坡度息息相关,因此排土场警戒标志

5.6.3无论采用何种排土方式,在排土作业区应设置醒目的警示

现行国家标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第5.7.7条规定:排土场进行排土作业时,应圈定危险范围,并设 立警戒标志,无关人员不应进入危险范围内。而排土场安全范围 同排土场边坡坡脚处原地形坡度息息相关,因此排土场警戒标志 范围应设定在征地范围边缘,并应加强观测

6.1.1选址阶段应根据实际的场址地貌和水文地质、T.程地质特 征,分析判定排土场发生泥石流、液化或湿陷灾害的可能性;对陡 项地基,则应考虑形成稳定台阶的可能性;对软弱地基,则应考虑 地基螨滑的可能性;因此本规范强调了初步设计阶段应进行排土 场稳定性分析,并在工程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判断排土场场址的适 宜性。同时,改、扩建矿山必须基于现状排土场稳定性的论证结果 和排土工艺,判断原有排土场场址扩容的可能性,并结合开拓系统 调整优化排土工艺。 6.1.2排土场丁程地质勘查采用钻探和槽探为主,地质踏勘及地 质测绘为辅,结合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等手段GB/T 41825-2022 中小微企业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业务管理规范,完成包括排土场地 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原始地形、现状地形、关键代表性地 质部面、排土物料及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等内容。工程地质 及水文地质勘查报告内容主要应包括: (1)地理环境及其危害性影响: (2)地形地貌、气候: (3)区域地质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地震活动特征: (4)排土场地基及排土物料特征: (5)排土场物料粒度分布规律; (6)排土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分析或参数建议; (7)排土场区泥石流的可能性评估。 对既有排土场,应综合采用钻探、物探手段掌握排土料分层性 质、地基岩土性质和地基地形。对新设计的矿山排土场·排物料 物理力学性质可采用工程类比方法进行确定。类比项目主要根据

6.1.1选址阶段应根据实际的场址地貌和水文地质、T程地质特 征,分析判定排土场发生泥石流、液化或湿陷灾害的可能性;对陡 倾地基,则应考虑形成稳定台阶的可能性;对软弱地基,则应考 地基端滑的可能性;因此本规范强调了初步设计阶段应进行排土 场稳定性分析,并在工程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判断排土场场址的适 宜性。同时,改、扩建矿山必须基于现状排土场稳定性的论证结果 和排土工艺,判断原有排土场场址扩容的可能性,并结合开拓系统 调整优化排士工艺

6.1.2排土场丁程地质勘查采用钻探和槽探为主,地质

物料岩性相似性、破碎方式(爆破堆料、二次破碎)相似性确定其颗 粒级配,并根据排土方式(单台阶式、多台阶覆盖式、多台阶压坡脚 式等)相似性,结合规划年末图、堆置要素等,确定排土场模型的分 层性。必要时,宜从相邻矿山采取物料进行排弃物料颗粒级配筛 分及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式等)相似性,结合规划年未图、堆置要素等,确定排土场模型的分 层性。必要时,宜从相邻矿山采取物料进行排弃物料颗粒级配筛 分及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6.1.3排土场选址应保证排弃岩、土时不致因滚石、滑坡、塌方等 威胁采矿场、工业场地(厂区)、居民点、铁路、道路、输电网线和通 讯干线、耕种区、水域、隧道涵洞、旅游景区、固定标志及永久性建 筑等的安全。 排土场安全稳定性分析应在排土场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分 析基础上,分析判断场地适宜性、环境特征与灾害可能性;并综合 排弃物料物理力学性质,基于排土场堆置要素选取典型代表性部 面·进行排土场稳定性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提出相关安全对策 措施。 6.1.4排土场向前推进和形成的过程,也是其模型和参数在时间 和空问上的演化过程。形成排土场过程的动态变化特征决定了排 土场堆置要素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因此·安全稳定性论证应在 稳定性分析基础上增加排土场堆排和堆置要素的论证,保证生产 过程的安全可靠。同时还应增加现场的检测及分析,重点是安全 距离、最终境界和底层材料、平台形状、安全车挡、排水设施、变形 特征(主要包括坡顶裂缝、斜坡面和坡脚降起)、眉线和段高等关键 参数的检测及分析。并依托检测及分析数据反演分析模型,确保 21AHM

威采矿场、工业场地(厂区)、居民点、铁路、道路、输电网线和通 讯干线、耕种区、水域、隧道涵洞、旅游景区、固定标志及永久性建 筑等的安全

排土场安全稳定性分析应在排土场区水文地质、丁程地质分 析基础上,分析判断场地适宜性、环境特征与灾害可能性;并综合 排弃物料物理力学性质,基于排土场堆置要素选取典型代表性部 面.进行排土场稳定性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提出相关安全对策 措施。

和空问上的演化过程。形成排土场过程的动态变化特征决定了扭 土场堆置要素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因此,安全稳定性论证应在 稳定性分析基础上增加排土场堆排和堆置要素的论证,保证生产 过程的安全可靠。同时还应增加现场的检测及分析,重点是安全 距离、最终境界和底层材料、平台形状、安全车挡、排水设施、变形 特征(主要包括坡顶裂缝、斜坡面和坡脚隆起)、眉线和段高等关键 参数的检测及分析。并依托检测及分析数据反演分析模型,确保 分析结果能有效解释现场相关变形和破坏特征

6.2.1露天矿生产剥离的松散颗粒体经汽车、铁路或胶带机运 输,通过推土机、装载挖掘机或排岩机倾倒堆积在沟谷或坡地形 成排土场,属边坡工程范畴,因此排土场稳定性分析可以借鉴岩 (土)边坡工程的计算方法。稳定性分析中,基本模型的概化和力

学参数的选择必须建立在现场地质调查形成的初步判断上。即使 摒除了参数取值上的经验和主观因素,极限平衡分析所获取的安 全系数也难以刻画滑体变形破环过程、滑带流变性和非刚性特征 (这恰恰也是排王场管理过程中最直观的现象),同时,由于引入了 最小安全系数的搜索过程,其最终结果往往是一个小于真实解的、 留有余地的安全系数。因此评价结果要真正服务和指导工程实 践,还应构架以安全系数为核心,以失效概率(评价的确定性问题) 和变形破环机理(启动和形式、终正条件)为基本点的全面评价系 统。采用充许变形和部分破坏的设计理念,关联安全等级与控制 标准,考虑降雨及地震工况组舍,建立了以安全系数为主,综合应 力场、位移场、塑性区分布特征的综合评价方法,稳定性计算分析 采用工程地质勘查、室内外试验、工程类比现场检测,并通过以极 限平衡计算为主要手段的稳定状态评价(安全系数和破坏概率)和 机理预测分析(启动机理、变形与破坏形式)。排土工艺(见本规范 附录A排土场初步分类与说明)决定了排王场在废右颗粒的分层 特征,堆置形状要素确定了整体几何形态。因此计算方法根据排 土工艺堆置形状要素和潜在的破坏方式不同而不同

分析中宜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基于定性分析初步

分析中宜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基于定性分析初步判 定模型代表性和参数的合理性,并确保定量计算结果和现状拟合

要影响因素等判别破坏方式。基于不同排土台阶即排弃点的既有 滑坡的特性特征·遵循类似性、系统性、选择性、国标控制、可比度 等工程类比条件.对工程条件(排土工艺、土场规模及堆置尺寸效 应)和地质条件(地基及排土料物理力学性质、坡高、坡比和坡型 降雨和地震或爆破动诱发)进行类比,获取潜在的破环机制

场落在失稳模式有一种:沿排土体一原始山体表面接触带滑坡、排 土本体(内部)近程滑动、排土场基础滑坡

叫形山谷的夹持效应形成了凸形排土场边坡,这是不可回避的现 实。通过凹形地基转移承受排土体下部的水平力,阻止散体指向 坡面的水平位移(最大值点也是潜在滑动面的出露点),有利于排 土场的稳定。大量的工程实例表明,上宽下窄山谷形排土场自然 安息角往往高于平地型或坡面堆积型,其根本原因正是由于排土 场的空间效应使然。级配、岩性、粗粒含量相同的排土散体,即使

6.3.1计算模型及部面的典型性及代表性是保证分析成果的可 靠性和可信性的关键。露大矿排士场用地约占矿山用地的30%~ 50%,由于场址的不可选择性或征地难,只能采取加高覆盖排弃方 案.空间效应越来越突出·从平面上的单一凸形(垂直于排土方向) 将逐渐演化成高谷堆型”·稳定性评价面临非3D模型不能解决 的需求。过程安全性将日益彰显。岩土工程特点决定了排土场T 程计算模型同样应综合地形地貌、地基特征、水文地质特征、物料 特征、排土场堆置要系、堆积过程等确定。 632排县作业分阶段分区城进行地其和排土场雄排物料数

6.3.2排岩作业分阶段、分区域进行,地基和排土场堆排物料散

体空间组合不断改变。排土场堆排物料散体结构特征(粒径、颗粒 级配、密度、均匀性)决定了系统的力学行为是具有不同尺度、性状 的碎块石在变化的排岩荷载下协调变形、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坡 脚到排土平台坡顶,排土场堆积散体以固定的自然安息角存在,基 底承受平行于排土场坡面的荷载,表现为沿坡项到坡脚处逐渐减 小,其结果是,排土层自身各部位固结应力基本线性增长,导致颗

6.4.1、6.4.2以破坏强度为根据,将抗滑力(矩)R和滑动力(矩 S比值F=R/S定义为安全系数作为稳定与否的评价指标已广为 工程界所熟悉。F=1,极限平衡;F>1时,稳定:F<1,处于失 稳状态。此准则并不反映不同工程对边坡不同稳定性的要求 由此,不同性质的工程安全性评价标准不同。如国家现行标准 (建筑边坡工程规范》GB50330、《水电水利T程边坡设计规范》 DL/T5353、《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滑坡防治

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等均在基于边坡等级的基 础上作出了详细的要求。现行国家标准《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 计规范》GB50421中虽然根据容量、堆置高度划分了设计等级,但 后续的评价标准(允许安全系数)却笼统地基于影响后果和损失将 准则取为1.3,1.2,1.15。本规范编制过程中,经国内矿山大量调 研后认为:以排土场地基坡度、基础力学性质、排土料岩性、混合体 坡高和坡脚线距离比为基本因素,以人为本,区分作业台阶安全和 整体稳定标准,经会议讨论后,提出根据排土场等级与计算工况 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排土场安全主要以整体安全为主,依据排土场等级划分制 订标准。研究表明:无论是地基还是排土料,其参数具有变异性 按照岩土体强度取概率分布曲线的0.25、0.20、0.10的分位值,假 定f值的变异系数取0.33,得到安全系数为1.25时,按岩土体强 度平均值得到的安全系数将为1.4~1.5,其年破坏概率为10~4 级。因此,对一级排土场,将整体安全标准限制为1.25~1.30,体 现了安全性与经济的统一。 (2)考虑排土场空间效应,从地形上将山谷划分为敲口式(发 散效应)和收口式(夹持效应):根据国内外大量调查统计资料表 明,当排土场基底地面自然坡小于24,排土场不会发生沿界面的 整体下滑,其稳定性良好。我国铁(公)路路基设计时,通常把地面 横坡限制在1:2.5以下,作为区分陡坡路基进行个别设计的范 围。这个坡度大体上也是在20°~24说明以地面坡度不超过24 作为评判王工构筑物(含排王场)是否可能发生整体下滑的界限是 符合设计现状的。排土料的自然安息角范围为30°~38,当地面 坡度超过24°时·极易发生整体沿接触面滑坡·需在坡脚处采取 防护T程措施;当地面坡度再陡甚至超过45°时.除在坡脚处具 有逆向地形.形成天然稳定基础外,将难以保持排士场的整体稳 定。因此将地表坡度阀值设定在24°和38(坡脚具有逆向地形 除外)。

6.4.3排土场降雨工况对应的降雨强度,对一、二级排土场不应

表6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对于在用的排土场,其坡面稳定性基本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经过 一定时间的自重固结和密实作用,其稳定性得以提高。因此排王 台阶的过程稳定性控制关键是排弃过程中,根据物料特性(主要是 颗粒级配特征及其分选、偏析特征)、地基条件(主要是废石一地基 接触界面坡度和抗剪强度)、单位时间和单位排土线长度上的废石 流量的控制来保证。对应于终了状态,可采用自重固结后的物理 力学参数计算其稳定性。

7.1.1纵观排土场的治理乃至边坡T.程的滑坡(已发生的和潜在 的不稳定区)防治,基本思路或力学原理建立在减小滑动力或增大 抗滑力。表现为调控方法归一为“欲头压脚”,或消减推动滑坡产 生的物质(减载):或增加阻正滑坡产生区的物质(反压)和减缓坡 区坡度(削方减载)。配套以防排水(地表截、排水沟)或支挡加固 和改良(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注浆改良)等。治理设计完全借 鉴王(岩)边坡方法,归类于被动防护,属事后控制,不得已而为之 (面临经济损失或生命安全)。由于没有找到个安全和经济的平 衡点,往往遭遇预案或对策措施不被接纳,或者措施实施后因没有 终止滑坡的继续和根治潜在危害,而被矿山按自已的工程经验修 改得面自全非,甚至宁可修改排土线和规划境界来规避调控方法 的不确定性和结果未知性。 研究表明,排土场过程及终了状态下的稳定性与排土工艺(排 弃方式、堆置分段、排土顺序)和地形(沟谷或坡地)及地基承载力 密切相关。采用事先动态控制措施,遇制、终结变形与破坏的启 动,确保全过程安全,归类于主动防护,属事前控制。 本规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排土场设计,同时办亦具备对生产管 理的指导和借鉴。因此,排土场设计规范编制中,为保证措施的适 应性和有效性并考虑生产的可接纳度,将安全防护分为主动防护 和被动防护。 主动防护是排土场规划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提出的设计预 案。被动防护则是生产阶段基于排土场病害特征提出的治理对 策。本节主要讨论的是主动防护。归纳总结分析排土场破坏特

征机理,软弱地基、复杂地形、陡倾是滑坡和滚石等灾害的主要 因素。 确保建(构)筑物变形(影响结构功能性)和应力(超过极限强 度后的安全失稳)安全是1.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的基本要求。这对 土场上部有建(构)筑物时是适用的,但治金矿山排土场工程安全 威胁的对象是土场上部丁工程机械和坡脚影响范围内的村庄、交通 设施及建(构)筑物。就排土场而言,白身散体结构及其功能士 应允许变形和裂缝的出现,没必要也不可能限制,毕竞全过程变 形历时多年才能完成,且沉降系数高达1.1~1.2,并伴随裂缝 产生。 因此区别于建筑边坡,基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后果(程度和范 围),从排主场边坡与基底的相互作用机制出发,采用充许变形的 设计原则和可终止破坏的理念,符合经济性与安全性兼顾的要求。 急定性调控应弱化功能性、安全性、适应性不强的被动措施,结合 排土过程,采取料源控制、推进方式等事先主动调控一一一疏导界面 水,合理使用排土空间,调整土场生成过程的时空关系,控制排 土速度,确保过程安全和终了状态稳定。 排土体荷载作用下,软弱地基由于压缩性大、孔隙比大、渗透 性小、强度低,宏观上表现为竖向压缩变形,水平向挤出变形的剪 切破坏。设计或既有规范要求清除或改良加固软弱地基或减小排 土高度(减少容量),带来很大投资和牺牲排土空间,难以为矿山所 接受。 堆载预压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机理,一是排出土体中的孔隙 水而固结,有效应力增加;是密实土体减小孔隙率,土体颗粒重 新排列和充填而提高骨架结构提高抗剪强度。因此控制排土场第 一台阶高度,预压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并将第一台阶作为后 续台阶的“基础”。 堆载预压后强度由太沙基固结强度确定:

t=n(t,+U:m:Aoi)

符合工程实际的。 控制第一台阶高度,以其预压地基提高强度的调控机制,是空 间效应和太沙基1936年就提出的有效应力原理的完美结合。这 也是“岩土力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工程”所应走的技术路线。 7.1.2排土场利用沟谷或坡地上形成。工程实践往往追求路线 最短和就近原则,由近及远推进,形成了排土场的单台阶式、多台 阶覆盖式和多台阶压坡脚式,也造就了随处可见的潜在危害,如黄 土梁侧壁凌空,坡脚底鼓环境土无约束,牵引上部土场坐落滑移; 或侧向挤压基础坡趾导致滑移底鼓。其结果是,排土作业终止,采 取被动措施(削方减载)来调控安全,得不偿失。排土场形成过程 中就合理使用排土空间,完全可以实现“无为而治”。 合理使用排王空间表现在一个方面:一是针对同一排弃点不 同高差关系,自下而上·形成多台阶覆盖式;二是针对同一排弃点 不同平面位置关系,由远及近。这两者利用岩土固结理论,前者是 固结压力,后者是固结时差,日标是形成稳定坡脚。三是针对多个 平面排弃点,对称、均匀推进,对称加载,避免偏压。 7.1.3排土空间合理使用包括控制排弃顺序,调整自身组构分 级、分层,避免因排土强度的不均衡性和排弃岩性的差异而形成水

7.1.3排土空间合理使用包括控制排弃顺序,调整自身组构分

级、分层,避免因排土强度的不均衡性和排弃岩性的差异而形成水 平或倾斜的软弱结构层。水平分层导致竖向渗透性改变,出现暂 时饱和特征,导致上层滞水,兼之湿化和破碎协同作用后,孔隙率 和渗透性降低,诱发弱层形成,这一点在安太保排土场滑坡得以充 分证实;受岩性和密度、形状和尺寸的影响,废石沿坡面滑、滚及分 选导致的倾斜分层,是其自组织过程导致顺层的岩、土交错面,倾 角大致等于自然安息角。局部滑坡明显的顺层擦痕倾角可充分证 实这种倾斜分层的危害。因此宜对不同岩性废石料采取分区跳跃 点排法,防止贯通的弱面形成

进。在追求最大容量时,其坡面以平面凸形体现;在排主速度过快 时垂直面往往突破常规的平直坡面而在中上部突凸。其结果是

导致平台沉降过快的局部塌随时发生。如峨口铁矿1816m拥 土台阶,其关键原因除了空间凸形的分散作用,也与作业面狭小 (排土线长度过短)导致排土速度(强度)过快相关。因排弃强度过 大造成平台沉降过大或直线形土场局部塌,因此控制排土线的 推进速度(单位时间、单位排土线长度的废石流量)则是保证平台 作业安全的关键。 推进速度根据单位时间、单位排土线长度的废石流量确定,确 保排土料固结度能满足平台稳定。单段排土速度可通过现场监测 统计分析,或由式(7)估算

α一单段土场坡面角(°); t固结时间。 其他符号同前。 7.1.5沟谷型及地形坡度较大的排土场容易发生滑坡与滚石灾 害,且具有沿接触面滑坡的潜在危害。一般需要考虑设置堆石坝, 堆石坝坝基及坝体下部宜采用刚性设计,防止发生接触面滑坡危 害。上部可采用钢筋笼护坡

害,且具有沿接触面滑坡的潜在危害。一般需要考虑设置堆石坝 堆石坝坝基及坝体下部宜采用刚性设计,防止发生接触面滑坡危 害。上部可采用钢筋笼护坡

7.2.1“完整的防排洪系统”是指不论采用何种排水方式,场地所 有部位的雨水均有去向,场区各排水(沟、涵、渗孔等)构筑物的综 合能力与场地接受雨水量相匹配,且能处于随时工作状态。日的 是为了消除水害,确保生产的安全,防止水土流失危害环境。完整 的防排洪系统包括土场外围的截洪沟,排土场底部的渗水体或排 洪涵(管),场外的新河道、防洪隧洞或防洪堤坝等

7.2.2排土场防洪设施的设计洪水标准应综合排土场的

表7工矿企业的防护等级和防洪标准

注1各类工矿企业的规模按国家现行规型划分

(2)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GB50830, 冶金矿山采矿设计中常用防洪标准见表8。

表8冶金矿山防洪设计标准

注:1表中数值是治金矿山常用的设计标准.设计中可根据企业性质·失事后适 成的损失程度等具体情况确是

2防洪水位标高应高丁或等于校核水位,但岸边防护以设计水位为准。 (3)现行国家标准《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GB50421 中采用的防洪标准为:大、中型矿山为25年,小型矿山为15年

参照以上防洪标准,考虑到排土场一般非平基场地,且其渗透性较 好,岩石土场的径流系数仅为0.2,仅铁路运输排土线与洪水设计 频率关系密切,本规范取用设计洪水频率:一、二级土场应不小 于50年,三、四级排土场应不小于20年,临时性排洪T程可降低 标准,但不应小于10年

年以上实测的流量,每年取一个最大值,用频率计算方法直接计 算求得洪峰流量。地区经验公式,最小集水面积小于15km时,计 算结果可能偏大,

7.2.5、7.2.6排土场的修建,人为改变了所在场区的原有排水系

统,排土堆置于山坡间形成积水洼地,坡脚长期被浸泡,使堆场下 沉,边坡塌,严重时将引发泥石流等危害。为整治水害,条文规 定排土场场区必须有可靠的防洪设施,该设施主要是阻挡地表水 进入排土场,疏干场内地下水。水是造成排土场水土流失和滑坡、 泥石流的动力条件,消除水害的首要条件是要阻止并排除来自排 土场外围的水体。沿山谷和山坡堆置的排土场,在场外5m~10m 外修置绕山截洪沟引导洪水排流至场外;在场内修建排水系统汇 集场内雨水,以减少雨水下渗机会,为疏十渍泉湿地,可在下层底 部填筑大块石或采用类似盲沟的聚水工程,将地下水收集引出场 外,如果地下水量大要采用暗涵

普遍存在,条文中提出了沿山坡加设防洪渠或在排土场底部修筑 暗涵等人工构筑物的工程措施。当上游洪水较大,应加修挡土坝, 所拦截的洪水通过涵渠或防洪隧道引出排士场外

石泄流体排洪,是沟谷型排土场在山谷间利用大块岩石人工填筑 形成排渗体的典型案例。目前我国一般不采用人工岩石泄流体, 而是靠排土时由于岩石重力作用自然分选形成泄流基底。板石沟 铁矿利用自然分选法在2”导流坝下游的排土场形成泄流基底,使

排土场前的积水得以顺畅渗流排出

7.3.1泥石流指斜坡上或沟谷中大量的松散固体料在水的作用 下形成含有泥、砂、石的固、液相颗粒流体(流体的体积密度一般在 1.2L/m~2.3L/m).大规模向下游方向运动(滑移、流动)的现 象。常在暴雨(或融雪、冰川、水体溃决)激发下产生。矿山泥石流 是山地沟槽或河谷在暂时性急水流与流域内大量土石相互作用的 洪流过程和现象。其特点是过程短暂、发生突然、结束迅速、复发 频繁。根据其产生的成因,泥石流基本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水力 型和土石型。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一个条件:纵坡降较大 而易于集水的沟谷地形地貌,丰富的可移动的松散固体物质,充足 的降水。美国Pata.M.道格拉斯对美国24个露天矿排土场稳定 性研究所得观测资料表明:排土场中小于5mm细颗粒超过40% 时,易失稳;当小于0.05mm的黏粒含量超过15%~20%,降水作 用下排土场滑坡会转化为泥石流。因此本规范在排土场泥石流防 治中规定了从纵坡降、细粒含量与料源含水量等方面的预防措施 (1)设置多级坝体控制主沟谷纵坡降:在启动坡段坡脚选用大 块废石设立拦截堤,运动停淤区域构筑多级平坝,增强沟库的阻抗 因素,使泥石流态返回准泥石流态; (2)表土剥离岩土宜分排,可减少排土过程中的粉化细粒含 量,尤其是黏粒含量; (3)排渗盲沟、泄流基底等措施调控疏导排土场和地基接触界 面,可以防止松散体的饱和,并减少排弃物料的湿化及泥化作用; (4)有丰富水源的排土场应采取的泥石流防治工程,因为有大 量松散物质堆放的陡坡场地,如具有形成泥石流的水源和动力,容 易出现滑塌、崩班,控制工程措施不当将引发泥石流,从而破坏环 境,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 针,特规定了排土场类似情况必须采取坡脚防护或拦碴工程

7.3.2形成滑坡、塌、沉陷、泥石流等危险级土场的关键原因主 要是软弱地基承载力较低、堆置参数或排土工艺不合理。病级土 场危险性较大,不仅危及土场自身排土作业安全,还会严重危及坡 脚范围的建(构)筑物及重要设施安全。因此设计中应分别予以处 理防治: (1)地基承载力较低时,上部堆载作用下,特别是土场废石荷 载超过地基承载力,会发生地基底鼓进面牵引上部土场滑坡,应通 过清理软土层或其他主动加固、地基改良等措施处理。 (2)排土场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稳定性随时间和空间 变化,受堆置参数和排土工艺控制。工程实际中,排土场单台阶白 然安息角受废石物料的自身组构控制,难以人为调整。设计中,应 根据造成病害的关键原因,通过优化堆置参数,特别是排土段高来 调整自身的固结变形,减少排土场对地基的作用荷载;通过调整排 土平台宽度来控制排土场整体边坡角。确定排土工艺时,应以安 全稳定为前提,兼顾排土经济的合理性,充分考虑采场开拓运输系 统要求。在排土场稳定性不能得以保证,特别是场地的地形复杂 及地基软弱时,宜采用由远及近或自下而上的排土工艺。 (3)对冶金矿山而言,排土场大规模滑坡、远距离流滑及泥石 流是后果影响最大的病害类型甚至是灾难性的。控制排土场出 现大规模滑坡,特别是防止远距离流滑及泥石流发生是排土场病 害防治的重点。由于排土场的永久存在特征,本规范强调了应建 立泥石流拦挡措施,主要是考虑到排土场形成过程中的不可见因 索等,在设计阶段对控制措施的预防性考虑。通过在建设阶段实 施包括谷坊坝、格栅坝和堆石坝等泥石流拦挡措施,虽然不能从根 本上改变泥石流的形成,但可以控制其危害范围。 (4)排土场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排土平台顺坡、高度过大及 非水措施不全。从设计角度而言,关键是高台阶、高强度排土导致 的排土场过度沉降进而发生排土机械的侧翻及地表径流的下渗, 以及平台顺坡兼之排水措施不配套导致排土场斜坡面冲刷产生坡

面型泥石流。因此对这些影响排土场稳定的因素关键在于水的控 制,设计阶段应规定排土平台的反坡坡度、设置平台排水沟和平台 表层防水措施、控制排土线推进速度等。 (5)地表降雨及地下渗流严重影响排土场的稳定性。随着基 本条件(场地坡度、颗粒级配、废石岩性等)的不同,水的作用程度 不同。通过对土场疏干、基底泄流通畅,加固、修复排洪工程,可以 将土场的安全等级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善。 本条中提到的拦渣工程有下述三种类型,其设置应按排土设 防范围及落石弹跳轨迹选定,其中坡脚挡土墙与建筑工程挡土墙 大同小异,修建在排土场坡脚处的砌石或混凝土挡墙,其结构形式 有重力式、衡重式、折背式、悬臂式。拦碴坝的结构形式有土坝、堆 石坝、浆砌石坝、竹笼坝。拦碴坝通常是一沟一坝,将疏松泥石全 部拦人坝内,只许水流通过。对于携带大量泥石砂危害的沟谷,可 以采用多级低矮拦挡坝(俗称谷坊坝)予以拦截。拦挡坝的作用有 三:拦蓄泥砂、石块;防止沟床下切和谷坡塌:平缓纵坡,减少泥 石流流速。拦挡坝高、项间距离根据泥石流沉物多少和沟床地形 条件而定,阶梯形拦挡坝高一般为3m~5m。坝间距离按下式 计算:

构筑物,如重力式抗滑挡土墙、抗滑石垛等。在排土场使用中,若 发现有滑动活动的迹象时,应立即进行位移、地下水动态观测,并 结合其他有关资料一起综合分析,提出正确的整治方案。在进行 滑坡推力或滑动面稳定性验算时,需要的计算指标有:滑坡体的土 体容重()、土体黏聚力(C)与内摩擦角()。根据滑坡性质和材 料来源,可以采用重力式抗滑挡土墙、干砌片石垛、钢筋混凝土抗 滑桩等支挡建筑物。挡土墙墙型有仰斜式、俯斜式、直立式、折背 式,采用何种墙型,宜根据滑坡稳定状态、地形地质条件、地方材 料、土地利用等因素确定。抗滑挡土墙墙高不宜超过8m,否则 应采用特殊形式挡土墙,土质滑坡基础理置深度应在滑动面以 下1m~2m。

体容重()、体黏聚力(C)与内摩擦角()。根据滑坡性质和材 料来源,可以采用重力式抗滑挡土墙、干砌片石垛、钢筋混凝土抗 滑桩等支挡建筑物。挡土墙墙型有仰斜式、俯斜式、直立式、折背 式,采用何种墙型,宜根据滑坡稳定状态、地形地质条件、地方材 料、土地利用等因素确定。抗滑挡土墙墙高不宜超过8m,否则 应采用特殊形式挡土墙,土质滑坡基础理置深度应在滑动面以 下1m~2m。 7.3.3排土场的塌与沉陷属于排土场运行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一般通过调整排土顺序、控制排土强度,降低排土场细粒土的混 入,并通过监测手段进行控制。设计中应在安全管理要求中予以 说明。但对于阶段高度大、场地条件复杂的排土场应按照滑坡防 治措施进行防治。 7.3.4正交试验分析表明,影响滚石运动加速度的因素依次为边 坡坡度、滚石形状、边坡覆盖层特征、坡面长度、滚石质量及块体初 始启动方式:边坡覆盖层和植被特征对滚石碰撞速度恢复系数有 较为显著的影响。从排土场特征而言,散体坡面消能作用较大,滚 石碰撞速度恢复系数影响显著。规范编制阶段,在峨口铁矿和昌 盛铁矿完成滚石试验并进行长期滚石散落范围统计,综合锦屏一 二级电站448次滚石现场试验、治金系统和煤炭系统的试验成果 认为:滚石的影响距离与排土场边坡堆置高度呈线形变化规律,随 堆高的加大,滚石距离减小。99.1%的滚石在排土场坡脚自然边 玻上16m~20m范围内停止滚动。因此利用消能作用机理,设置 玻脚防护(坡脚挡渣墙、拦碴坝)工程等措施,对高陡自然沟谷排土 场设置一级或多级挡砂堤(坝),可有效减少滚石对下游的危害。 规范编制过程中,强调基于消能效应限制滚石散落(影响)范

一般通过调整排土顺序、控制排土强度,降低排土场细粒土的混 入,并通过监测手段进行控制。设计中应在安全管理要求中予以 说明。但对于阶段高度大、场地条件复杂的排土场应按照滑坡防 治措施进行防治

7.3.4正交试验分析表明,影响滚石运动加速度的因素依次为边

坡坡度、滚石形状、边坡覆盖层特征、坡面长度、滚石质量及块体初 始启动方式:边坡覆盖层和植被特征对滚石碰撞速度恢复系数有 较为显著的影响。从排土场特征而言,散体坡面消能作用较大,滚 石碰撞速度恢复系数影响显著。规范编制阶段,在峨口铁矿和昌 盛铁矿完成滚石试验并进行长期滚石散落范围统计,综合锦屏一 二级电站448次滚石现场试验、冶金系统和煤炭系统的试验成果 认为:滚石的影响距离与排土场边坡堆置高度呈线形变化规律,随 堆高的加大,滚石距离减小。99.1%的滚石在排土场坡脚自然边 坡上16m~20m范围内停止滚动。因此利用消能作用机理,设置 玻脚防护(坡脚挡渣墙、拦碴坝)工程等措施,对高陡自然沟谷排土 场设置一级或多级挡砂堤(坝),可有效减少滚石对下游的危害。 规范编制过程中,强调基于消能效应限制滚石散落(影响)范

围,因面规范中强调坡脚下应留有安全距离,挡碴墙或拦碴坝宜采 用钢筋笼片石结构,确保变形和结构的柔性消能作用,且坝项高出 撞点的安全高度不小于1m以解决部分块体弹跳。 需要说明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坡脚防护工程对倾地形 下的排土场行之有效的基本原理在于其岩桥效应,将陡倾地基一排 土体接触面的大规模的整体滑坡形态转化为只能发生小规模的排 土本体滑玻形态。因此规定当滑坡对山沟下方可能造成危害时, 应设置如中立式抗滑挡土墙、抗滑片石垛或抗滑桩等抗滑支挡构 筑物。 滚石在地面上的滚动距离一一滚石在地面上停止时至排王场 玻底线的距离,与排土场高度、坡面角、排土场坡面上的岩石块度 岩块形状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即玻面平均阻力系数)、地面地形倾 角和地面平均运动阻力系数有关。即:

参照现行行业标准《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5395由设计确 定,并进行抗滑稳定、渗透稳定、应力和变形验算。 7.3.5本条为强制条文。沟谷是指介于两个自然山梁之间的凹 地,按沟谷的大小和发育形态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细沟、切沟、冲 沟、坳沟(干谷)。沟谷型排土场是矿山排土场最常见的形式,排土 场堆置高度大于120m时,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产生泥石流和滑 坡灾害,因此出于对下游设施的保护要求,必须在排土场底部(坡 脚)设置堆石坝来提高土场稳定性和降低泥石流灾害的风险。 堆石坝的高度应取排土场最下部台阶高度的1/8~1/6,但不得小 于10m,自然沟谷坡度大于12°的沟谷区(地形坡度天于12°沟谷 属于复杂场地),其堆石坝的高度应取上限值。 对于堆置高度小于120m的排土场,可根据下游设施的安全 要求等级、地形条件、地基条件按本条要求执行,其堆石项高度应 通过稳定性计算分析后确定

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第5.7.25条和《金

寓矿山排主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第10章的内容制 订的。目的是强调生产矿山排土场的病害分级在排土场设计与安 全措施设计中需要特别重视。排土场的设计不仅包含新建、改建 和扩建排土场的总体设计:固时包含对病害排土场的安全对策措 施设计。排土场的病害特征与排土场稳定性、堆排特征、地形特 正、地基土特征、外部环境等密切相关。划分一个等级的自的是预 警和预防,控制和防范。应杜绝排土场灾害发生,特别是下游设施 复杂的排土场。排土场病害等级划分主要针对生产矿山,特别是 针对自然条件较差的矿山排土场。同时对于新建矿山排土场应注 意形成危险级排主场的基本条件,避免设计一个可能存在危险隐 患的排土场。

1排土场整体一股是指多台阶覆盖式排土场,如果受地基条 件影响,其计算的排土场整体稳定性系数小于1.0,应视为其安全 诺备不足,可能引起整体滑移;同时对于单台阶天段高排土场受地 基条件影响的稳定性计算安全系数小于1.0,均可视为危险级。 2本款所划分为危险级的排土场主要是指基础条件差,按照 排土场等级划分为一一级或二级排土场,未采取有效的截排水、拦石 项和软弱地基处理等措施,并且其下游设施复杂,安全距离不足或 者虽然有一定的安全距离,经论证产生滑坡后排土场滑坡距离 较大。 3一般条件下,地形坡度大于24°,难以形成稳定的排土场 台阶,排土场会以滚石的方式滑落到下游谷底,这种排土场存在重 大安全隐患,应视为危险级。同时在未经处理的软弱地基上排士 极易产生排土场整体滑坡,因此这样条件下的排土场也应视为危 险级,需要调整工.艺和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1本款可参照本规范第8.0.3条第1款的条文说明。排土 场整体稳定性计算安全系数虽有一定储备,但不能满足设计规范

的安全要求,存在一定的隐惠,因此这样的排土场可视为病级,应 通过工艺调整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提高其整体稳定性。 2本款与本规范第8.0.3条第2款最大的区别在于下游设 施的重要性。 3本款涵盖三个方面的内涵,其一是排土场地基条件差或 般:其二是安全措施未采取或部分采取;其一是未按设计要求排 岩,如加大排土段高度或减小排土场平台宽度,影响排土场整体稳 定性和单阶段稳定性等。 ·场现状评价的基础排土场评价

应对危险级和病级排土场进行稳定性分析论证,特别是危险级 土场应立即进行整改和安全对策措施设计。改、扩建矿山在原有 排土场继续排岩的,应首先进行现有排土场的稳定性评价和病害 等级划分,做到先治理、后规划,再综合研究与论证

8.0.6、8.0.7 可参考本规范第7.3.1条第7.3.4条的条 说明。

。1爱圣方间主安指整治后生地利用方尚,经整后的 尽可能恢复其生产力。应依据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兼顾自然条 件和土地类型,选择复垦土地的用途,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复垦措施包括预防控制措施、T程技术措施和生物化学措施 说明了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为减少排土场破坏土地采用的预 防与控制措施:根据复垦方向,说明了采用的工程技术措施和生物 化学措施。 复垦率表示矿山土地复垦的程度,用已复垦土地面积与被破 坏的土地面积之比的百分率来表示。 9.0.2复垦作是通过复使被破坏了的土地重新得到有效的 利用。应依据当地自然环境、排土场地形、水资源及表土资源,合 理确定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土地复垦方向。条件允许的 地方,应优先复垦为耕地。 9.0.3工.程技术措施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复垦区域土地 利用向,对复垦区域进行工程整治,包括清理1程、平整工程、剥 工程、灌排工程、疏排水I程、集雨T程、道路工程等。生物化学 猎施是根据复垦区域土地的利用方向来决定采区相应的生物化学 猎施以维持矿区的生态平衡,其实质是恢复损毁土地的肥力及生 物生产效能,包括改良土壤、恢复植被等。 9.0.4排土场复垦1.作要贯穿于矿山开发的全过程,矿山的剥 离、排土要和复垦工作紧密衔接。在矿山刺离、排土过程中要充分

利用。应依据当地自然环境、排土场地形、水资源及表土资源,合 理确定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土地复垦方向。条件允许的 地方,应优先复垦为耕地

利用方向,对复垦区域进行工程整治,包括清理程、平整工程、录 覆工程、灌排工程、疏排水I程、集雨丁程、道路工程等。生物化学 措施是根据复垦区域土地的利用方向来决定采区相应的生物化学 措施以维持矿区的生态平衡,其实质是恢复损毁土地的肥力及生 物生产效能.包括改良土壤、恢复植被等

9.0.4排土场复垦1.作要贯穿于矿山开发的全过程,矿山的录

离、排土要和复垦工作紧密衔接。在矿山离、排土过程中要充分 考虑复垦工作,合理安排岩土排放次序,尽量将含不良成分的岩士 堆放在深部,品质适宜的土层(包括风化性岩层)可安排在上部,富 含养分的土层宜安排在排土场顶部或表层

9.0.5应根据排主计划合理安排复垦工作,在生产期内,对已经 排弃完毕,不再排土部分应提前进行复垦。目的是尽快恢复植被 稳定土壤和边坡、防止水土流失和减少尘埃,改善环境。 9.0.6根据所在地区和复垦方向确定排土场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执行。 9.0.7通常情况下,排土场不仅占地大,又位于山谷处,复垦后无 论用于任么用途,场地排水是必要的。因此应根据场地使用性质 合理确定场地排水设施。排土场由岩石和表土堆放而成,因此属 易产生水土流失区域,特别是边坡更为严重,无论用于什么用途 都应有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

10.0.1排土场关闭设计需要依据大量排土场原设计及评价 资料。 1排土场设计文件主要指排土场原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 文件等。 2排土场实际堆排状态图是指排土场现状图,同时建议了解 排土场堆排过程,即收集不同年份的状态图,为了解和进行排土场 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3排土场相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资料主要是指排土场 区的原始状态下的丁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资料,包括定期检查时 的勘查资料,对于一此末进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的老矿山 排土场,可收集相关地区资料和地形资料进行分析。 4排土场已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设计资料及相关竣工资料 主要是指矿山已经实施的排土场安全措施设计及施工资料,了解 排土场安全对策措施的可靠性和效果,为最终关闭设计的安全措 施采取提出依据,主要包括堆石坝设计资料、截排洪工程设计资 料、底部防渗及软弱地基土清除方面资料等。 5排土场周边实际状况资料主要是矿山周边设施的等级与 类型资料,主要用于安全距离论证和环境影响分析等。包括排王 场周边(特别是下游区域)的铁路、公路、村庄、工业实施、水源、湖 泊、农田和其他设施等。 6矿山排土场关闭的复垦方案制订应与矿山建设之初的土 地复垦规划和已经实施的复垦工程相协调,充分考虑原有复垦方 案,特别是实施方案,考虑连续性和有效性。 7排士场堆排物料的特征及力学性质试验报告主要是指进

行排土场安全稳定性研究过程中的物料力学性质试验报告,物料 粒度级配调查报告等,未进行相关论证研究的排土场应在关闭设 计前进行补充。 8排土场相关稳定性论证及监测报告,主要是指在关闭设计 前,由具备条件的设计单位或研究单位进行排土场稳定性分析论 证,为排土场关闭设计中安全设施设计提出依据。相关研究主要 针对排土场堆排现状进行。 10.0.2本条说明的是排土场关闭设计的内涵与原则。排土场关 闭设计最重要的原则是保证排土场永久存在的安全可靠性,核心 是安全稳定性。对于沟谷型排土场应完善其上游区域的排洪设 施。排土场关闭设计的安全设计标准可按照本规范的规定有所 提高。 10.0.3排土场关闭设计应包含如下内容: 1排土场稳定性分析应依据具备条件的设计单位或研究单 位进行的排土场稳定性分析论证报告进行。具体内容包括排土场 地基土特征分析,排土场堆排物料特征及力学性质分析,排土场台 阶与总体稳定性计算分析,排土场是否存在病害及等级。 2周边设施的安全影响分析。具体设计内容包括周边设施 的类型与等级,安全距离,安全保证措施,环境保护要求等。 3排土场安全及综合治理措施。具体设计内容是根据排土 场稳定性分析结论和周边设施特征提出并设计满足排土场永久安 全运行的措施工程,保证不对下游和周边设施造成环境与安全影 响。综合治理措施应体现出技术合理性、安全可靠性和经济实用 性,便于管理,并与后期的复垦方案相协调。同时为排土场的未来 利用创造条件。 4安全管理对策。设计内容应结合国家现行标准《金属非金 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 则》AQ2005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提出。 5由干矿山排土场关闭后,原矿山企业仍对排土场的安全管

理负责,但考总在安全监测方面的可操作性,在关闭设计中主要是 通过加强本质安全为设计原则,监测方案应选择简单、可行的方 案。最重要的是提出针对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安全监测要求。 10.0.+本条所提出的排土场综合利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 执行。开挖与综合利用应依据矿山开采设计要求执行,特别是利 用过程不应过早破坏排土场关闭设计中实施的安全对策措施。开 挖与利用应有序开展,并按照管理与审批程序进行,应有详细 设计。 10.0.5本条与第10.0.5条的区别是地方或企业利用排土场空 间实施相关的公用设施时,应按照相关审批程序进行,并进行充分 论证。满足安全环保和土地复垦规划要求,同样要求是不能破坏 排土场关闭设计中实施的安全对策措施

11.0.1本条主要说明的是现有排土场已征地区域土地的合理利 用,即在保证排土场安全可靠或通过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保证排 土场安全的前提下,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调整排土工艺,利用排 土场土部空间,增加排土场容积,减少土地占用量。 11.0.2:对于存在多个露天采场或个露天采场不同区域结束时 间不同的条件下,在工艺、经济、安全等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 以考虑一定的内排。同一露天采场的内排一定要协调内排与露天 开采之间的关系和制订相应的安全措施,如留设安全距离、控制排 土高度、设置防护性护提等。露天开采结束后,对于没有转地下开 采条件的矿山,可考虑将废石回填至露天采坑,制订复垦方案,恢 复露天采矿场原貌,形成一套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区,即解决了露天 采场的复垦要求,又可减少土地占用量。 11.0.3本条说明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也是节约土地的一项措 施。其一是利用废石处理开下开采的空区,减少地面排弃量,这里 包含采用废石进行充填开采;其二足在地下开采塌陷区内进行废 石排弃。这里涉及的问题是排岩位置和排岩过程的安全可靠性问 题。从安全角度考,废石向塌陷区内排弃会受到开采塌陷的影 响。南方某铁矿曾发生过排岩车辆滑入塌陷区的事故。这就要求 设计选择的排岩位置一定要位于开采塌陷区外。还需要说明的 是·向正在生产的地下开采矿山的塌陷区排岩应严格限定排弃岩 石的性质.严禁向塌陷区内排弃风化岩、易遇水软化的岩石.特别 是不能排奔表土,否则会造成井下泥石流灾害。

11.0.1本条主要说明的是现有排土场已征地区域土地的合理利 用,即在保证排土场安全可靠或通过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保证持 土场安全的前提下,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调整排土工艺,利用持 土场土部空间,增加排土场容积,减少土地占用量

间不同的条件下.在工艺、经济、安全等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 以考虑一定的内排。同一露天采场的内排一定要协调内排与露天 开采之间的关系和制订相应的安全措施,如留设安全距离、控制排 土高度、设置防护性护堤等。露天开采结束后,对于没有转地下开 采条件的矿山,可考虑将废石回填至露天采坑,制订复垦方案,恢 夏露天采矿场原貌,形成一套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区,即解决了露天 采场的复垦要求,又可减少土地占用量。

11.0.4一般条件下·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出于防止大气

接灌人井下、缓冲露天边坡破坏地压、防止漏风和

提出在露天采场形成一·定厚度的覆盖层。这一措施既可以解决废 石的综合排放问题,义可有效解决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工艺与安全 要求。同样对于井下采用朋落法等会产生地面塌陷的矿山,回填 的废石性质与井下开采废石排弃露天采坑也应严格满足本章第 11.0.3条的废石排弃要求。 11.0.5我国有大批的冶金企业露天开采矿山,形成了大范围的 排土场。过去由于铁矿石资源价格等原因,很多表外矿和低品位 的贫矿排弃到排土场。近些年,随着铁矿石价格及环境保护要求 的提高,很多地区在废石场周边进行废石十选和综合利用。从产 业政策方面是合理的,但是无序的废石十选与废石加丁造成了环 境的破坏,最大的隐患是影响了排土场的安全。很多矿山排土场 的滑坡与当地私人企业无序进行废石干选和加工直接相关。因此 有序进行废石综合利用从节能减排的方面是提倡的,但要求有 正规的设计、审批、矿山企业参与,保证安全和满足环境保护 政策。 北京等地区由于环境与水土保持的要求,禁止建立各类采石 场。当地的矿山企业严格按照政府的政策要求,合理有序地进行 废石综合利用,即回收了部分资源DB1310/T 248-2021 美丽乡村 生活垃圾管理规范.pdf,同时建立了各类碎石加工生产 线,满足了当地的建材要求,符合了当地的产业政策。 11.0.6排土场环境保护设计是排土场设计中所包含的一部分章 节内容应与主体工租设计同止进行排士场污洗物主西月场小

提出在露天采场形成一·定厚度的覆盖层。这一一措施既可以解决废 石的综合排放问题,义可有效解决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工艺与安全 要求。同样对于井下采用朋落法等会产生地面塌陷的矿山回填 的废石性质与井下开采废石排弃露天采坑也应严格满足本章第 11.0.3条的废石排充要求

节内容,应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步进行,排土场污染物主要是扬尘 水污染、渣污染。排土场弃土、弃石压占了大量土地,破坏了生态 平衡,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作业机械排放的废气、机械的噪声 对周围环境均会产生一定影响,设计时应确保符合国家现行的相 关标准要求

1.0.7排士场作业区和衔接道路采用抑尘措施是针对空气环境

保护提出的。排土和公路扬尘使空气环境质量变差,控制对策是 采取洒水抑尘、喷雾增湿措施,保护目标主要是排土场附近的居民 点。在设计阶段,凡居住区主导风向上风向侧有粉尘污染时,应有

防尘措施。 11.0.8排土作业过程中.作业工艺和作业机械的噪声对周围环 境会产生影响.设计时应选取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

GTCC-065-2019 铁路碎石道砟-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防尘措施。 11.0.8排土作业过程中.作业工艺和作业机械的噪声对周围环 境会产生影响.设计时应选取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

统—书号:1580242·832 定 价:21.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