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377-2018 绿色住区标准.pdf5.3.5建筑应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卫生器具用水
5.3.5建筑应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卫
5.+.1绿色住区建筑应选用当地生产的建筑材料.60%(重量)以
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和浪费,降低由原生资源的开采和加工造成的 环境影响。鼓励选用地方适用材料和资源,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和 降低因运输耗费的资源和能源。 再利用材料是指在不改变材料的物质形态情况下直接进行再
利用,或经过简单组合、修复后直接再利用DA/T 28-2018 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如有些材质的门、窗、 砌块。可再循环材料是指在拆除后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循环利 用,且该技术已成熟并得到广泛采用,如钢筋、玻璃、木材、塑料、石 膏等。
5.4.6既有建筑再利用的目的是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源,减少废弃物,降低由于再建设引起的建筑材料的浪费和材料运 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既有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宜保留建筑物不 少于75%的建筑结构和围护结构,
6.1.1宜居需要依赖城市的大系统.住区的宜居水平不可能独立 存在·必须建立在以城市为背景、与城市协同的基础上·才能真正 故到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包括了生态、交通、公共服务、环保与资源 利用等方面。同时.绿色住区建设也作为更微观的补充成分.推动 城市整体宜居质量的提升
成部分,不能割裂。一方面.绿色住区建设要对接并利用好城市的 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绿地等;另一方面.绿色住区所配套的设施作 为城市服务体系的延伸应保持其完整性和开放共享.共同构建方 更高效的服务体系。其中最吸待解决的就是城市开放空间建设, 徐城市公园广场外.绿色住区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街道、中小型公 园、广场等,可以极大地补充和完善城市整体开放空间系统的质 量
城市文化.营造场所感、体现地方文脉特色·既是绿色住区必备条 件,也是提升城市区域价值的重要因素。绿色住区建设应落实好 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还要将其他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元 素.包括建筑、构筑物、古树和地方标志物等的保护措施列入规划 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宜以保护为先、优化利用为原则.制订保护 和设计相结合的措施
6.1.+绿色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引入城市设计观念及方
总体城市设计意向并协调统筹与周边区域的协调性,通过空 局、建筑形态与体量控制、建筑元素、比例尺度、色彩、小品与夜
明等方面的设计.充分体现功能需求、地域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
6.2.1城市街区作为城市基本的空间单元.其形象特征与功能品 质都与城市整体质量密不可分。当前以追逐大规模开发建设模式 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土地开发导致了街区过大、道路稀疏,极大地阳阻 得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导致了一系列的交通与景观等问题的同 时.功能单一的大规模城市新开发也加剧了高消耗、低效率的土地 利用间题。适宜尺度的城市街区在土地使用、交通组织、环境营造 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从而满足城市土地集约紧凑发展、优 化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空间活力等要求.有利于推进城市 与住区建设可持续发展。 街区规模不宜大于4.0hm.是为了控制居住街坊的规模不宜 过大.也能适应我国城镇路网间距、建筑形态等特点,既满足建设 与布局的开放性要求.也可提高住区居住环境和交往的品质,并提 开出行的方便度。
6.2.2绿色住区功能混合增加了居民的选择性和便利性.
定程度上减少通勤交通.是住区宜居品质的重要体现.可混合的功 能包括无干扰的非居住功能以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两类.其中公 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分层级设置
6.2.3住区不仅是居住空间.也是激发经济活力的空间:
送国家的经验表明:任区可以提供全社会15%的就业机会。医 比.在功能混合的物质基础上.结合住区的区位条件,在前期策划、 规划设计中.要分析研究产业发展定位·提供适合的产业发展空 间·把提供新的就业、创业机会作为重要考核目标
“周边设施”是以街区或建设项自目为视角,包括了城市级、 级小区级和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园绿地。当已经存
相关设施时,绿色住区建设应在布局结构、交通组织等方面, 与其有良好的连通性,便于居民到达和使用;当需要新建设 .要避免只重数量而忽视布局的系统性和服务均好性
避免小学生需要穿越城市主干路有条件的还可以避免穿越
意的是,在项自代建小学校时,往往为了容易解决日照问题。 小学布置在住区最南端而造成可达性不佳的问题,再有对于 临山等特殊条形地带.以及低密度开发等也存在可达性难只 作为绿色住区应该满足此条的基本要求。
方面适当提高了要求.包括幼儿园、托老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文体活动设施、社区公园等,有较强的共享性·因此以老年人的适 宜指标为基础提出要求
.4.1社区与邻里的设直是求色任区的重要原则,改变了以任以 物质空间特点为标准划分空间层次.转而以人和社区建设为核心: 即以社区、邻里或其他社会组织形态为基础,规划住区空间·搭建 住区规划结构.有利于社会治理和自治·发挥居民参与性·创造社 会活力。 社区与邻里的设置要按照当地有关要求和传统习惯,具有广 泛的多样性·因此本标准不提出具体规模量化指标。社区与邻里 重点是社会属性·也具有空间属性,必须有物质空间和配套设施的 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包括空间层次的划分界定、领域识别 生、交通组织、交往空间及服务设施等内容。其中.空间划分与街 区模式并不冲突.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例如多个街区可划为一个 社区,而单个街区可以作为一个邻里,也可根据开发情况通过空间
6.4.2以社区与邻里的设置客观上形成了住区内多
性空间和环境景观的需求,在规划设计中应积极挖掘空间潜力,避 免消极空间,降低机动车的干扰,并将交通、服务、环境等多重要素 进行整合,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
7.1.1绿色住区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绿色出 行重要的平台。以减少机动车使用、高效利用道路空间为目的,要 求住区能够结合优质慢行系统:连接不同层级的就业、休闲、商业 及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步行和自行车使用舒适度·提供便利舒适的 出行条件.鼓励居民更多采用绿色出行方式。 7.1.2无障碍建设工作是落实住区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 一项重要任务·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也是造 福后代、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服务于全社会的爱心工程。绿色住 文建设应提升城市无障碍建设水平.对促进与形成我国城市无障 得化基本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7.1.3绿色住区内各种交通方式中.步行是最优先的·其次是自 行车(含代步车)。人车分行包括了行人、自行车机动车三种交通 的分隔·是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保障出行安全的重要措施,包
7.1.1绿色住区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绿色出 行重要的平台。以减少机动车使用、高效利用道路空间为目的,要 求住区能够结合优质慢行系统:连接不同层级的就业、休闲、商业 及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步行和自行车使用舒适度.提供便利舒适的 出行条件.鼓励居民更多采用绿色出行方式
出行茶件·鼓励居 7.1.2无障碍建设工作是落实住区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 项重要任务·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也是造 福后代、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服务于全社会的爱心工程。绿色住 文建设应提升城市无障碍建设水平.对促进与形成我国城市无障 碍化基本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1.2无障碍建设工作是落实住区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1.3球色仕区内谷 定日 行车(含代步车)。人车分行包括了行人、自行车、机动车三种交通 的分隔·是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保障出行安全的重要措施,包 括人车分流和在同一街道空间内能有效保障安全的人车并行两种 方式可根据用地条件、开发定位等进行选择。在住区内还要有限 制车速等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案.通过道路线型、交接关系、断面设 计和管制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隐惠和噪声尾气污染
7.2.1为有效应对中国正在加速的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以及多种 人群出行舒适度要求的提高.步行系统包括主要步行路和宅前路 都要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做到服务到户并连接公交站点,以形成 覆盖从家到城市的绿色出行网络
7.2.2为鼓励步行出行,绿色住区的无障碍系统还应与步行可
7.2.2为鼓励步行出行,绿色住区的无障碍系统还应与步 达范围内的主要出行目的地相连接,包括周边街道、公共服 施、商业文化设施以及公园广场等。
7.2.2为鼓励步行出行,绿色住区的无障碍系统还应与步
7.2.3绿色住区步行系统内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
7.2.4无障碍通道的表面材料要考虑雨雪天气的防滑性能.还应
7.2.5无障碍信息指示应保证连续性.不能出现断点以至失
导作用。当规划的无障碍通道与其他人行道是不同的路线时.为 了便于需要的人群选择路线,应有带指示方向的无障碍标志进行 提示和指引
7.3.1为保证步行出行的便利性,要提高住区内步行路网密 般情况下.次级的步行道路如宅前路的密度不会出现问题 在于步行主路的间距.为避免绕行,具体提出量化指标
定同少旧支 用见取 以保障双人平行和相向而行的通行条件,根据人流量的适应育 规定了高等级步行道路宽度最低值。同时也引导提高步行道 行道间的隔离标准.提升安全和景观质量
7.3.3商业步行街是商业环境范畴的设施,为了更好地形成
7.3.5共享自行车与共享机动车是近年来发展的便利服务
住区规划要适应此类发展趋势.重点在主要出入口设置或预 应的场地和设施
7.3.6以往只侧重公共服务设施的机动车停车场地建设,忽视了
自行车和非配套公共建筑的自行车停放要求,存在一定局限性,绿 色住区则要求在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其他公共建筑主入口处 应根据实用特点和流量,安排足够的自行车停车场,并留有改造和 发展的预留空间
7.4.1、7.4.2为提高公交出行的便利性.控制住区主要步行出入 口到公交或轨道交通站点之间的距离,其中,距公交站点的步行距 离要求同时考虑了对老年人需求的适应,体现通用设计的意图。 7.4.3绿色住区公交站点要以人性化为出发点,设置各项设施 提高便利性
8.1.1本章内容侧重项目层面的规划质量要求,最基础的工作就
3.1.1本章内容侧重项目层面的规划质量要求,最基础的工作就 是确定布局结构。绿色住区规划应科学构建空间布局·以适应社 区与邻里的需要为基础,做到结构明确、空间层次与序列清晰。 菠空间形太一方面
8.1.2结合城市街区模式可以创新多样的院落空间形态,一方面
8.1.2结合城市街区模式可以创新多样的院落空间形态, 要塑造归属感和领域感,另一方面要有丰富的场地和设施,便 民的邻里交往。
8.1.3本条重点针对项目层面的内部道路交通提出基本要求,
与“绿色出行质量”和“通用设计”等章节相结合,本章不另设有关 道路交通的条款。本条规定主要涉及目前问题较为突出的方面。 主人口设置要综合考虑结合公交站点、公共服务与商业设施以及 景观需要等,提高便利性:内部交通组织清晰便捷:内部道路要兼 顾安全与防灾减灾的需要:满足停车,尤其是要考虑老年人和残疾 人代步车停放等要求
幸福感为出发点·通过打造智慧住区为百姓提供便利从而加快和 谐住区建设.推动区域社会进步。在物业服务方面,要积极响应技 术发展.应用新的智能化手段·做好住区安全防范并高效管理建 筑设备。
8.1.5为了保证正常的生活需要.各项市政公用设施及设备
8.1.7建筑群体要与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及天际线相适应.提升城 市风貌
8.2.1绿地设计应发挥最大的环境景观效益.做到均好性。
8.2.1绿地设计应发挥最大的环境景观效益.做到均好性。集中 绿地除了景观塑造外,还要注意具备一定的生态效益·并尽可能与 周边街区绿地或城市绿地连为一体.形成生态廊道
物.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植景观。应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各种 功能特点和观赏价值并结合绿地具体位置与空间的需要有机配 置。应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 沟.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栽植多类型植物群落和 植物配置的多层次,有助于增加绿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绿化 养护费用
8.2.3活动场地和设施的周围,要充分考虑夜间活动的照明要
8.2.3活动场地和设施的周围,要充分考虑夜间活动的照 求。在灯具设置时.要避免眩光.并应尽可能减少灯光对周围 的干扰。
8.2.+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规划设计和管理充分发挥建筑
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 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方式.将海绵理念 立用到住区规划设计中.可以有效解决居住区雨水处理模式存在 的间题。绿色住区建设中可以构建雨水储蓄系统、雨水净化系统、 用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等海绵系统。具体可采用绿色屋顶、透水铺 装、下沉式绿地以及植草沟等海绵城市技术。
境要素提出要求。要采用建筑布局、景观设计等措施.降低室外噪 声影响.室外噪声控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要求。在开发过程中应降低热吸收从而降低过热的发生 率并减少主动制冷的需求。同时也要应用环境模拟等技术手段, 通过植物、小品等设置,改善室外日照和风环境,并按照相关标准 优化场地布局
8.3.1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项 规模等将设遵值国家和地方 有关标准,本条重点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充分结合社区与邻里的层 次和空间形态进行配置。既要充分利用周边设施,也要承担部分 设施建设.并结合自身建设做相应补充和预留发展备用空间
8.3.2项自自身配套除了根据市场定位的个性化服务项自外,还
8.3.3绿色住区建设应设置公共厕所等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并靠
人群日常活动区域.其中,公共厕所要尽量减少对环境和住户 响,与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结合布置。
8.4.1为方便老年人、体弱者、幼儿,以及乘轮椅者和婴儿车的通 行,各级道路应该首先做到无障碍,并应保证统一性、连贯性。 8.4.2无障碍系统连接公园绿地时,充许存在因景观需要的地形 高差变化,但在公园出入口、主要公园道路和园内设施等位置存在 高差时,应采取无障碍措施,满足无障碍通行的要求
要求适当提高此类要求,在楼栋单元的出入口和公共服务设施的 出入口也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满足无障碍通行要求。
和使用的带坐便器及安全抓杆的隔间厕位。无障碍卫生间或无障 碍厕位应有无障碍标志,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无障碍设计规 范》GB50763的要求。当只设一套无障碍厕位时,应该设置不分 性别的无障碍独立卫生间,配备专门的无障碍设施,包含:方便乘 坐轮椅人土开启的门、专用的洁具、与洁具配套的安全扶手等,给 残障者、老年人或病人如厕提供便利
9.1.1住宅建筑设计应符合居住的可持续性设计原则,建立建筑 支撑体与建筑填充体的通用体系。其通用体系是以具有适应性多 样性的、工业化生产为基础的住宅建筑体系,且通过使用通用部件 部品,实现住宅产品批量化生产的集成设计建造。 9.1.2单元平面要满足功能上的要求.也要满足使用便利和卫 生的要求.设计时应合理、有效地组织各功能区块·注重动静分区、 洁污分区、提高使用效率。住宅设计应符合模数的规定,厨房、卫 生间部品类型多,条件复杂,应当充分注意模数尺寸的配合,特别 是隔墙的位置尺寸定位,应能满足厨具及配件定型尺寸的要求。 套内功能空间的设置和布局,既要满足功能上的要求,也要满 足使用便利和卫生的要求.设计时应合理、有效地组织各功能区 块·并注意室内交通流线,注重动静分区、洁污分区、提高使用效 率。套内厨房、卫生间等功能空间应按照全装修要求.设备设施配 置齐全。 9.1.3住宅建筑宜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等环节 工程质量,提升装配式建筑技术及部品部件标准化水平。加强装 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提高全产业链、建筑工程各环节装配化能 力.整体提升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水平。 住宅全装修是指房屋交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 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推进 主宅全装修,有利于提升任宅装修集约化水平·提高任宅性能和消 费者生活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住宅全装修是房地产市场成 熟的重要标志,是住宅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必然发展趋势,是推进我
9.1.1住宅建筑设计应符合居住的可持续性设计原则,建 支撑体与建筑填充体的通用体系。其通用体系是以具有适 样性的、工业化生产为基础的住宝建筑体系,且通过使用通 部品,实现住宅产品批量化生产的集成设计建造。
9.1.2单元平面既要满足功能上的要求.也要满足使用便利和卫 生的要求.设计时应合理、有效地组织各功能区块·注重动静分区、 洁污分区、提高使用效率。住宅设计应符合模数的规定,厨房、卫 生间部品类型多,条件复杂,应当充分注意模数尺寸的配合,特别 是隔墙的位置尺寸定位,应能满足厨具及配件定型尺寸的要求。 套内功能空间的设置和布局,既要满足功能上的要求,也要满 足使用便利和卫生的要求.设计时应合理、有效地组织各功能区 块·并注意室内交通流线·注重动静分区、洁污分区、提高使用效 率。套内厨房、卫生间等功能空间应按照全装修要求.设备设施配 置齐全。
9.1.2单元平面既要满足功能上的要求.也要满足使
9.1.3住宅建筑宜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装修
厂程质量,提升装配式建筑技术及部品部件标准化水平。加强装 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提高全产业链、建筑工程各环节装配化能 力.整体提升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水平。 住宅全装修是指房屋交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 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推进 主宅全装修.有利于提升住宅装修集约化水平·提高住宅性能和消 费者生活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住宅全装修是房地产市场成 熟的重要标志,是住宅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必然发展趋势,是推进我
国住宅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路行
国任毛广业健康发展的单安路径 9.1.+目前我国住宅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品质质量和性能不能 完全令人满意.住宅的建设应提高品质与性能.营造舒适、安全、卫 生的居住环境·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保障消费者权益,正确处理 与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人身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适应国家的可持 续发展
9.1.5室内空气质量对居住者尤为重要。如果室内空气受到
染·新鲜空气不足,有可能引起人体的各种疾病。住户入住后的室 内空气质量各项指标限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 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相关规定。并采取通风换气等 有效措施降低居室内的空气污染。除通过自然通风外还应采取 全热交换新风系统等有效的新风系统来加强室内的通风换气效 果。 住宅可通过防噪设计来提高声环境要求.除了通过防噪设计 外,也可采用一定的隔声措施。住宅内部隔声包括外围护结构隔 声、外窗隔声、分户墙隔声、楼板隔声以及住宅设施隔声。其指标 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9.2全寿命期设计建造
9.2.1住宅建设应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为着力点·推动建筑产 业转型升级.提高中国工程标准水平,引领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建造方式变革,促进建筑产业提质增效。 从国外住宅的建造实践经验来看,住宅以工业化生产建造方 式为原则.做好建筑设计、生产运输、装配施工、运营维护等产业链 各阶段的协调.将有利于设计、施工建造的相互衔接,保障生产效 率和工程质量。工业化设计建造技术改变了传统住宅设计建造模 式,一体化的设计建造技术集成应用,提高工业化设计与精细化部 品应用水平。 9.2.2部品部件应选用通用化与系列化的参数尺寸与规格产品
以提高重复使用率、减少种类,即可经济合理地确保质量,也利于 组织生产与施工安装。 住宅建筑以套型为基本单元进行设计,套型单元的设计通常 采用模块化组合的方式。建筑的基本单元、部品部件重复使用率 高、规格少、组合多的要求也决定了住宅必须采用标准化与多样化 设计方法。住宅建筑设计应严格遵守标准化、模数化相关要求,不 能为了多样化而影响标准化设计基本原则·进而派生出不符合标 准化、模数化要求的空间尺寸和部品尺寸。
发.套型设计宜优先采用大空间布置方式.提高空间的灵活性与可 变性,满足住户空间多样化需求。同时,大空间的设计有利于减少 部品部件的数量和种类,提高生产和施工效率,减少人工,节约造 价。 另外,室内空间划分可采用轻钢龙骨石臂板等轻质隔墙进行 灵活的空间划分,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内还可布置设备管线,方便 检修和改造更新,满足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符合国家工程建设 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方针政策。住宅应套型平面简单规整,若平 面凹凸过多不仅不利于施工建造,也不利于节能环保和成本控制
9.2.4共用管道并以及共用设备管线应尽量布置在共用空间内
并采用模块化、集成化部品·提高施工精度和便捷性。任宅建筑设 计应保证建筑耐久性和可维护性的要求,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 和电气等管线宜采用与建筑支撑体相分离的设计方式·并满足装 配式装修生产建造方式的施工及其管理要求。 住宅卫生间宜采用同层排水·即排水横支管布置在排水层、器 具排水管不穿越楼层的排水方式·此种排水管设置方式可避免上 层住户卫生间管道故障检修、卫生间地面渗漏及排水器具楼面排 水接管处渗漏对下层住户的影响。住宅建筑设计宜避免套内排水 系统传统设计中排水立管竖向穿越楼板的布线方式,套内排水管 道宜优先采用同层敷设。当采用同层排水设计时.应协调厨房和
卫生间位置、给水排水管道位置和走向使其距离公共管井较近。 并合理确定降板高度
房系统、整体卫浴系统、整体收纳系统。模块化部品体系是住宅内 装部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体厨房、整体卫浴和整体收纳是住宅建筑的核心部品·其制 作和加工可全部实现装配化·采用现场模块化拼装完成的建造方 式,有利于建筑填充体的集成化建造
9.3.1室内噪声防治常常被忽视.噪声不仅有害健康,而且是邻 里矛盾的根源,应当予以充分的注意。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的 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和《民用建 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规定。 管道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设减振套管或套框,自的是减少由 于压力管道引起的振动产生的噪声源
9.3.2舒适度控制包括对空气温度、湿度等基本参数的控
可开启窗被视为用户追求“自然通风”要求的直接控制手段 凡距外墙5m内:距窗可开启部分2.5m高以内的房间均可以采取 这种方式。对多人使用的共用空间可开启窗的面积.宜根据需要 的舒适度指标系统另行设计调节控制系统。 地板送风系统是指从地板送风、新鲜空气慢慢地上升:然后再 从顶部把污染的空气通过新风机组抽到室外去的新风系统。通俗 地讲.地板送风系统采用的是“下送上回”的原则
的视觉条件。眩光常常由户外强光在镜片和其他表面上产生反射 所引起,是引起视觉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光污染包含一些可能 对人的视觉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包括生活中常 见的书本纸张、墙面涂料的反光,甚至是路边彩色广告的“光芒”亦 可算在此列。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光污染状况多为由镜面 建筑反光所导致的行人和司机的晕感以及夜晚不合理灯光给人 本造成的不适。应减少光污染、夜景照明污染等对动、植物带来的 不良影响。
步将提供减少和避免甲醛、PM2.5等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可能 性。室内应采取空气流通和新风交换措施,室内新风量标准应符 合表1的规定
9.3.5热桥是指在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与外界进行热量传导时,由 于围护结构中的某些部位的传热系数明显大于其他部位,使得热 量集中地从这些部位快速传递,从而增大了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负 荷及能耗的现象。
9.3.6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应符合现行国家
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要求.必须 更用无污染、无毒、无害的新型装饰装修材料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室内空气中的、游离甲醛、苯、氨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应 符合表2的规定。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健康可控范围是指室内污染物指标控制总 量是各种因素累积的结果。因此.需要严格评估检测,超标时须 采取必要的新风设备和通风手段.降低有害空气质量的危害程度
舒污染物浓度降到合格范围内
表2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
PM2.5值系指室外空气质量。表2室内空气PM2.5值.是 参照了PM2.5国家标准(2012)的有关规定确定的.指标为PM2.5 年平均浓度限值为35μg/m.24h平均浓度值为75μg/m²,与世界 卫生组织(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是目前世界上标 准较低的。室内PM2.5暂时尚无指标可循.本标准标注的指标是 共参考的数值,对照国外的大气指标制订的可忍受的指标。澳大 利亚:年平均浓度限值为8g/m.24h平均浓度限值为25ug/m。 美国、日本:年平均浓度限值为15ug/m.24h平均浓度限值为 35ug/m。欧盟:年平均浓度限值为25g/m。
楼梯的台阶、坡度、电梯出入口净宽等部位留有足够的可改造空 间,使住宅经过简单改造,适合不同需求人群居住。
9.4.2当前,我国大量的住宅设计和施工忽略内装部品的后期维
部品连接与设计应根据部品使用年限和权属的不同进行分 类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应以使用年限较短部品的维修和更 换不破坏使用年限较长部品为原则:第二,应以住户专用部品的维 修与更换不影响共用部品为原则:第三·应以住户专用部品的维修 和更换不影响其他住户为原则
10.1.1通过倡导居民使用绿色产品,倡导民众参与绿色志愿服 务,引导民众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使绿色消费、绿色出 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让人们在充分享受绿色发展所 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履行应尽的可持续发展责任,实现住区 居民按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方式生活.以保证社区设施能够得 到维护。 10.1.2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专家或机构进行工程设计评审.目 的是统筹建筑全寿命期的建筑成本与费用,并控制设计成果质量, 优化工程设计,提高效益。设计管理对于总体设计单位和深化图 设计单位的横向管理很重要。设计质量横向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所谓联席会议是指各专业设计人员全部出 帝会议,共同研究和探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集思广益,提出 对矛盾的解决方法,根据项目的具体特性和处于主导地位的专业 要求进行综合分析,使矛盾得到合理的处理。联席会议可以定期 召开.亦可根据设计进展情况不定期召开。设计质量横向控制的 另一重要措施是明确各专业互提要求。各专业互相提供资料是 进行正常建筑设计工作的客观要求,只有各专业设计配合协调,才 能保证建筑全寿命期的质量。 10.1.3智慧住区是绿色住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 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住区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
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住区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 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住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 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 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住区。
10.2.1工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是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管理 效率。全力提倡全装修成品房交付是绿色住区的重要保证。搞好 工程隐蔽记录,对住户明晰细节是为了保护住户利益
效率。全力提倡全装修成品房交付是绿色住区的重要保证。搞好 工程隐蔽记录,对住户明晰细节,是为了保护住户利益。 10.2.2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 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 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 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 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绿色施工应是可持续发展 理念在工程施工中全面应用的体现,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 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 周栽花、种草,实施定时洒水等这些内容,它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各 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等内容
10.2.3综合验收报告的目的是核查并保证设计、施工和训
10.2.5全寿命建筑与常规的同类建筑相比.应具有明显的经济
性。在使用中,通过完善建筑性能、提高设备质量、降低电器、采暖 空调等能耗、减少维修更新的日常开销.增加建筑生命周期的适应 性和可改性。在建筑全寿命的运营中.应建立常规的基金保证制 度.确保维修更新改造的费用
10.3.1《住宅使用说明书》应当对住宅的结构、性能和各部位(部 牛)的类型、性能、标准等作出说明.并提出使用注意事项,一般应 当包含以下内容: 1开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SL 314-2018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委托监理的应注明监理单
位: 结构类型; 3 装修、装饰注意事项: 4 上水、下水、电、燃气、热力、通信、消防等设施配置的说明 5 有关设备、设施安装预留位置的说明和安装注意事项: 6 门、窗类型,使用注意事项: 7 配电负荷; 8 承重墙、保温墙、防水层、阳台等部位注意事项的说明: 9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住宅中配置的设备、设施.生产厂家另有使用说明书的.应附 于《住宅使用说明书》中。《住宅使用说明书》应在住宅交付用户的 同时提供给用户。《住宅使用说明书》中对住户合理使用住宅应有 提示。因用户使用不当或擅自改动结构、设备位置和不当装修等
部位和设备系统、节能设计系统等是根据综合协调、整体设计 则进行的,并且按规划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有关标准进行设 装和验收。
10.+.1在绿色住区规划设计时,为居民和住户提供相互交流、积 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的机会和气氛极为重要。例如,设置具有魅 方且方便使用的集会场、活动场地、中庭、广场、公园等设施.并在 公共场所设置一些凉亭和座椅等设施,吸引居民共享聚集,并产生 交流机会
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反映居民的意见等过程,形成社 文与邻里的凝聚力。建设单位和物业服务机构也可以通过举办公 共活动的形式·培育社区和谐互动的氛围.进而推动对公共事务的 公众参与。
10.4.3在建筑物长期运行过程中Q/CR 568-2017 高速铁路混凝土桥面薄涂型聚氨酯防水层技术条件,用户和物业管理
与行为直接影响绿色住区的目标实现.因此需要坚持倡导绿色理 念与绿色生活方式的教育宣传制度.培训各类人员正确使用绿色 设施.形成良好的绿色行为与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