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 229-2010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JGJ/T 229-2010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695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 229-2010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对建筑材料评价体系的研究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 要大量的实践数据和经验积累,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目前还很 难获得全面的、最新的、精确的和适应性强的数据。下列提供的 公式及数据,可为设计者初步设计阶段选择资源消耗小的建筑材 料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初步设计阶段(建筑概算书)提供的建筑材料清单,计 算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所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天然及矿 产资源量C(t/m):

表3单位重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消耗资源的指标X(t/t)

注:本表中的X:值来源于《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2003年)。

表4可再生材料的回收系数α

Q/GDW 10639-2018 配电自动化终端检测技术规范注:本表中的α值来源于《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2003年)

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的主要建筑材料包括钢材、铝材、水泥、 建筑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实心黏土砖、混凝土砌块、木材制品 等。在计算建筑材料资源消耗时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 具备可再生性的建筑材料包括:钢筋、型钢、建筑玻璃、铝合金 型材、未材等。其中建筑玻璃和木材虽然可全部或部分回收,但 回收后的玻璃一般不再用于建筑,木材也很难不经处理而直接应

用于建筑中。因此,计算时可不考玻璃和术材的回收再利用 因素。 采用砌体结构时,结构的材料应严格限制黏土砖的使用,少 用其他黏土制品,设计中宜选用本地工业、矿业、农业废料制成 的墙材产品。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粉煤灰砖、粉煤灰空心 砌块、灰砂砖、煤研石砖、岩砖、海泥砖、植物纤维石膏渣增 强砌块等。通过这些材料的选用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 7.3.3首先,建筑材料从获取原料、加工运输、成品制作、施 工安装、维护、拆除、废弃物处理的全寿命周期中会消耗大量能 源。在此过程中耗能少的材料更有利于实现建筑的绿色目标。 为降低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本条鼓励建筑设计 阶段选择生产能耗少的建筑材料。以下提供的公式及数据,司为 初步设计阶段选择能耗低的建筑材料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初步设计阶段(建筑概算书)提供的建筑材料清单,计 算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所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量 E(GJ/m²):

表5单位重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的指标X:(GI/t

注:1本表中的X:值来源于《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2003年); 2其中混凝土砌块的生产能耗中未计人原材料的生产能耗。

在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的主要建筑材料有钢材、铝材、水泥、 建筑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实心黏土砖、砌体材料、木材制品 等。在计算建筑材料生产能耗时也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可再生 性。与资源消耗不同的是,回收的建筑材料循环再生过程同样需 要消耗能源。我国回收钢材重新加工的能耗为钢材原始生产能耗 的20%~50%,取40%进行计算:可循环再生铝生产能耗占原 生铝的5%~8%,取6%进行计算。建筑材料回收后循环利用的 生产能耗指标为:钢材为11.6GJ/t,铝材为10.8GJ/t。 建筑材料的生产能耗在建筑能耗中所占比例很大。因此,使 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对降低建筑能耗具有重要意义。在评价 建筑材料的生产能耗时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用建筑材 料全生命周期的观点看,像钢材、铝材这样高初始生产能耗的建 筑材料其综合能耗井不高。 其次,鼓励使用施工及拆除能耗低的建筑材料,施工和拆除 时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对能源的消耗有着明显的差别,例如:混 凝土装饰保温承重空心砌块可简化施工工序,节约施工能耗;建 筑模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免支模、免振捣、免拆模,采用机械化 施工,简单、方便,减少了模板的消耗和浪费;永久性模板在灌 入模板的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不再拆除,而是作为结构的一部 分或者作为其表面装饰、保护材料而成为建筑物的永久结构或构 造,避免了一般模板的反复支、拆和周转使用。 7.3.4为降低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本条鼓励建筑设计阶段选择 对环境影响小的建筑体系和建筑材料,以下提供的公式及数据, 可为设计者初步设计阶段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建筑材料提供参考 依据。 根据初步设计阶段(建筑概算书)提供的建筑材料清单,计 算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所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CO2量 P(t/m))(其他排放污染物如SO2、NO、粉尘等因数量相对较 小,与排放CO量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别,故仅以排放COz的量表

式中:X:一第i种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单位重量排放CO2的指 标(t/t)(见表6); B:一一单体建筑所用第i种建筑材料的总重量(t); S一一建筑单体的建筑面积总和(m?): α一单体建筑所用第i种建筑材料的回收系数(见表4); Xi一单体建筑所用第i种建筑材料的回收过程排放CO2 指标(t/t)。 在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的主要建筑材料有钢材、铝材、水泥 建筑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实心黏土砖、混凝土砌块、木材制品 等。在计算建筑材料生产过程排放CO量时也必须考虑建筑材料 的可再生性。与资源消耗不同的是,回收的建筑材料循环再生过 程同样要排放CO2,我国回收钢材重新加工的CO2排放量为钢材 原始生产C0排放量的20%~50%,取40%进行计算;可循环 再生铝生产CO排放量占原生铝的5%8%,取6%进行计算, 因此,建筑材料回收后再利用的生产过程排放O2的指标为:钢 材为0.8t/t,铝材为0.57t/t,参见表6。

重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排放CO的指标

注:本表中的X:值来源于《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2003年)。

7.3.5功能性建材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利于环境保护或有益于 人体健康功能的,对地球环境负荷相对较小的建筑材料。它的主 要特征是:①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净化、治理、修复环境的功能: ②在其使用过程中不形成二次污染;③其本身易于回收或再生, 此类产品具有多种功能,如防腐、防蛙、防霉、除臭、隔热、调 湿、抗菌、防射线、抗静电等,甚至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

例如:抗菌材料、空气净化材料、保健功能材料、电磁波防护材 料等。 1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的热舒适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能耗 也相应随之增天,造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为达到舒适和节能的 双赢,人们正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如: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加人相 变储能构件,提供了一种改善室内热舒适性、降低能耗和缓解对 大气环境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2建筑物的地下室和不设地下室的首层地面因直接与地基 相连,故在春大或雨李时常常“回潮”,在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 建筑物的防潮问题无为突出,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建筑材 料很容易霉变,在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易产生霉菌,影响室内人员 的身体健康,同时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受到较大的影响。根据不同 的需要,防潮材料的种类有很多,如:防潮石膏墙体材料、聚乙 稀薄膜、烧结灰砂砖等。 3鼓励采用具有自洁功能的建筑材料。近年来各种新型表 面自洁材料相继问世,应用较多的有表面自洁玻璃、表面自洁陶 瓷洁具、表面自洁型涂料等,它们的使用可提高表面抗污能力: 减少清洁建材表面污染带来的浪费,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4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甲苯、有机挥发物、人造矿物纤 维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为积极提供有利于人体健康的 环境,鼓励选用具有改善居室生态环境和保健功能的建筑材料。 现在国内开发了很多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及人体健康的材料, 如:防腐、防蚝、防霉、除臭、隔热、调湿、抗菌、防射线、抗 静电等功能的多功能材料。这些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为营造良好室 内环境提供了新的途径。 7.3.6绿色建筑提倡采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可保证建筑材 料维持较长的使用功能,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减少建筑的维修次 数从而减小社合对材料的需求是一出减小座旧拆除物的数是

7.3.6绿色建筑提倡采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可保证建筑不

7.3.6绿色建筑提倡采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可保证建筑材 料维持较长的使用功能,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减少建筑的维修次 数,从而减少社会对材料的需求量,也减少废旧拆除物的数量,

7.3.7轻质混凝土包括轻骨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如加气混

凝土、泡沫混凝土)和大孔混凝土(如无砂或少砂的天孔混凝土 等)。轻骨料混凝土是以天然轻骨料(如浮石、凝灰岩等)、工业 废渣轻骨料(如炉渣、粉煤灰陶粒、自燃煤研石等)、造轻骨 料(页岩陶粒、黏七陶粒、膨胀珍珠岩等)取代普通骨料所制成 的混凝土材料。采用轻质混凝土是建材轻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轻质混凝土大量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其他工程,可以节约材 料用量、减轻建筑自重、减小地基荷载及地震作用。同时使用轻 质混凝土还可提高构件运输和吊装效率等。 在主要建筑材料中,木材是唯一可再生利用的、具有最好环 境效益的材料。木结构房屋从木构件的采集、加工成型到现场拼 装对环境影响最小,儿乎不产生任何有害气体,是完全环保型的 建筑体系。建筑废弃后,建筑的大部分构件可以得到再次利用或 其他利用,做到资源的永续循环。我国木结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 段,在木结构住宅的开发方面,尚有许多工作要做,随着我国经 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木结构建筑的 发展,将进入新阶段。 采用轻钢以及金属幕墙等建材是建材轻量化的最直接有效的 办法,直接降低了建材使用量,进而减少建材生产能耗和碳 排放,

8.1.1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中,方案设计阶 段制定水资源规划方案的要求是作为控制项提出的。在进行绿色 建筑设计前,应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市政给排水条件、水资 源状况、气候特点等客观情况,综合分析研究各种水资源利用的 可能性和潜力,制定水资源规划方案,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减少市政供水量和雨、污水排放量。 制定水资源规划方案是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必要环节,是 设计者确定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论证过程。 水资源规划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当地政府规定的节水要求、地区水资源状况、气象资料、 地质条件及市政设施情况等的说明; 2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含用水量计算表)及水 量平衡表的编制; 3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说明; 4采用节水器具、设备和系统的方案; 5污水处理设计说明; 6雨水及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的论证、确定和设 计计算与说明

8.1.2绿色建筑设计中应优先采用废热回收及可再生能源作为

当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应综合考虑场地环境、用水量及 水电配备条件等情况,合理配置其辅助加热系统使其确实达到节 能效果;根据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及集热器与储水箱的相对安装位 置等因素确定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运行方式,并符合《太阳能热水

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T18713和《民用建筑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中有关系统设计的规 定。除太阳能资源贫之区(V类区)外,均可采用太阳能热水 系统

8.2.1设置分质供水系统是建筑节水的重要措施之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中,对住宅、办公 楼、商场、旅馆类建筑均提出了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的要求。该标 准中规定凡缺水城市均应参评此项。参考联合国系统制定的一些 标准,我国提出的缺水标准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1700m3~ 3000m3为轻度缺水;1000m3~1700m3为中度缺水;500m3~ 1000m3为重度缺水;低于500m3的为极度缺水;300m3为维持适 当人口生存的最低标准。 采用非传统水源时,应根据其使用性质采用不同的水质 标准: 1采用雨水或中水用于冲厕、绿化灌溉、洗车、道路浇洒 其水质应满足《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中规定 的城镇杂用水水质控制指标。 2采用雨水、中水作为景观用水时,其水质应满足《污水 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中规定的景观环境用水的水 质控制指标。 中水包括市政再生水(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或城市污水为 水源)和建筑中水(以生活排水、杂排水、优质杂排水为水源): 应结合城市规划、城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水量平衡等,从 经济、技术和水源水质、水量稳定性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确定。项 自周围存在市政再生水供应时,使用市政再生水达成节水自的: 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当不具备市政供水条件时,建筑内可自建中 水处理站,设计应明确中水原水量、原水来源、水处理设备规 模、水处理流程、中水供应位置、系统设计、防止误接误饮措

8.2.3本条文主要是针对非传统水源的用水及水质保障而制定

8.2.4当住宅项且场地内设有景观水体时,根据《绿色建筑评

价标准》GB/T50378中的要求,不得采用市政给水作为景观 用水。

政府文件,要求在设计中统一考虑;同时《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巨大,降雨分布不均,因此在雨水 的综合利用中定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制定合理、适用的 方案。 建议在常年降雨量大于800mm的地区采用雨水收集的直接 利用方式;而低于上述年降雨量地区采用以渗透为主的间接雨水 利用方式。 在征得当地水务部门的同意下,可利用自然水体作为雨水的 调节设施。

水压力平衡的措施,最不利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差不宜天 于0.02MPa;宜设带调节压差功能的混合器、混合阀;公共浴 室可设置感应式或全自动刷卡式淋浴器。 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的住宅建筑中考虑到节水及使用舒适性 当因建筑平面布局使得用水点分散且距离较远时,宜设支管循环 以保证使用时的冷水出流时间较短

8.4.1小区管网漏失水量包括:室内卫生器具漏水量、屋顶水 箱漏水量和管网漏水量。住宅区漏损率应小于自身最高甘用水量 的5%,公共建筑其漏损率应小于自身最高日用水量的2%。可 采用水平衡测试法检测建筑或建筑群管道漏损量。同时适当地设 置检修阀门也可以减少检修时的排水量

箱漏水量和管网漏水量。住宅区漏损率应小于自身最高甘用水量 的5%,公共建筑其漏损率应小于自身最高用水量的2%。可 采用水平衡测试法检测建筑或建筑群管道漏损量。同时适当地设 置检修阀门也可以减少检修时的排水量。 8.4.2本着“节流为先”的原则,根据用水场合的不同,合理 选用节水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装置等。 节水器具可作如下选择: 1公共卫生间洗手盆应采用感应式水嘴或延时自闭式水嘴: 2跨式大便器、小便器宜采用延时自闭冲洗阀、感应式冲 洗阀; 3住宅建筑中坐式大便器宜采用设有大、小便分档的冲洗 水箱:不得使用一次冲洗水量大于6L的坐式大便器: 4水嘴、淋浴喷头宜设置限流配件。 8.4.3绿化灌溉鼓励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鼓励采 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调节的控制器 喷灌是充分利用市政给水、中水的压力通过管道输送将水通 过喷头进行喷洒灌溉,或采用雨水以水泵加压供应喷灌用水。微 一

节水器具可作如下选择: 1公共卫生间洗手盆应采用感应式水嘴或延时自闭式水嘴: 2跨式大便器、小便器宜采用延时自闭冲洗阀、感应式冲 洗阀; 3住宅建筑中坐式大便器宜采用设有大、小便分档的冲洗 水箱;不得使用一次冲洗水量大于6L的坐式大便器; 4水嘴、淋浴喷头宜设置限流配件

8.4.3绿化灌溉鼓励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鼓励采

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调节的控制器

喷灌是充分利用市政给水、中水的压力通过管道输送将水通 过喷头进行喷酒灌溉,或采用雨水以水泵加压供应喷灌用水。微 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地下渗灌等。微灌是高效的节水 灌溉技术,它可以缓慢而均匀的直接向植物的根部输送计量精确 的水量,从而避免了水的浪费。 喷灌比地面漫灌省水约30%~50%,安装雨天关闭系统,

可再节水15%~20%。微灌除具有喷灌的主要优点外,比喷灌 更节水(约15%)、节能(50%~70%)。 8.4.4按使用性质设水表是供水管理部门的要求。绿色建筑设 计中应将水表适当分区集中设置或设置远传水表:当建筑项目内 设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时,建议将所有水表计量数据统一输人该 系统,以达到漏水探查监控的目的。 公共建筑应对不同用途和不同付费单位的供水设置水表,如 餐饮、洗浴、中水补水、空调补水等

9.1.1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采取保温、隔热、遮阳、 自然通风等被动措施减少暖通空调的能耗需求。建筑物室内采暖 空调系统的形式、技术措施应根据建筑功能、空间特点、使用要 求,并结合建筑所采取的被动措施综合考虑确定。 9.1.2采用计算机能耗模拟技术能优化建筑节能设计,便于在 设计过程中的各阶段对设计进行节能评估。利用建筑物能耗分析 和动态负荷模拟等计算机软件,可估算建筑物整个使用期能耗费 用,提供建筑能耗计算及优化设计、建筑设计方案分析及能耗评 估分析,使得设计可以从传统的单点设计拓展到全工况设计。当 建筑有高于现行节能标准的要求时,宜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段分析 建筑物能耗,改进和完善空调系统设计 9.1.3冷热源形式的确定,影响能源的使用效率;而各地区的 能源种类、能源结构和能源政策也不尽相同。任何冷热源形式的 确定都不应该脱离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条件。同时对整个建筑物的 用能效率应进行整体分析,而不只是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机电系统 的效率。如利用热泵系统在提供空调冷冻水的同时提供生活热 水、回收建筑排水中的余热作为建筑的辅助热源(污废水热泵系 统)等。 绿色建筑倡导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受 到工程所在地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工程性质的影响。 邻近河流、湖泊的建筑,在征得当地主管部门许可的前提 下,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用地表水水源热泵作为建筑 的集中冷热源。在征得当地主管部门许可的前提下,经过技术经 济比较合理时,宜采用土壤源热泵或水源热泵作为建筑空调、采

9.1.4室内环境参数标准涉及舒适性和能源消耗,科学合理地

确定室内环境参数,不仅是满足室内人员舒适的要求,也是为了 避免片面追求过高的室内环境参数标准而造成能耗的浪费。鼓励 通过合理、适宜的送风方式、气流组织和正确的压力梯度,提高 室内的舒适度和空气品质,

9.1.5强调设备容量的选择应以计算为依据。全年大多时间,

空调系统并非在100%空调设计负荷下工作。部分负荷工作时, 空调设备、系统的运行效率同100%负荷下工作的空调设备和系 统有很大差别。确定空调冷热源设备和空调系统形式时,要求充 分考虑和兼顾部分负荷时空调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效率,应力求全 年综合效率最高。

9.1.6为了满足部分负荷运行的需要,能量输送系统,无论是 水系统还是风系统,经常采用变流量的形式。通过采用变频节能 技术满足变流量的要求,可以节省水泵或风机的输送能耗;夜间 冷却塔的低速运行还可以减少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9.1.7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是空调节能的前提。《公共建筑节能

荷下的总能耗水平。本条文提出了空调系统设计综合能效比的理论计算方法,以供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时参考。空调系统设计综合能效比限值采用的理论计算公式详见表7:表7空调系统综合能效比限值的理论计算式分项理论计算式CEER =QNc+Ncp+Ncr+Ncwp+N+Nx+Nrp或者,CEER 空调系QcQcQc统的综或者,合能CEER1效比CEER,+CEER2++CEER3CEER式中,Qc为空调系统的总供冷量(kW);Nc为冷水机组的耗电量(kW);Ncp为冷却水泵的耗电量(kW);NcT为冷却塔风机的耗电量(kW);Ncwp为冷水泵的耗电量(kW);ZNk为所有末端空气处理机组的耗电量(kW);ZNx为所有末端新风处理机组的耗电量(kW);ZNFp为所有末端风机盘管机组的耗电量(kW)。冷源系CEER1(1+COP)·g·Hc+0.035×3600×(1+COP)统的综COPT1000.COP.AT2·Cw·rPCOP.△T2·Cw·pw合能式中,COP为冷水机组的性能参数(W/W),△T2为冷却水的供回水温效比差(℃);Hc为冷却水泵的扬程(m);ncp为冷却水泵的效率;Cw为水的CEER1比热容,取4.1868kJ/kg;pw为水的密度,取1×103kg/m²。冷水系g·Hcw统的综或者,合能CEER2 =效比ERcwCEER2式中,△Ti为冷水供回水温差(℃);Hcw为冷水泵的扬程(m);ncwP为冷水泵的效率;g为重力加速度,取9.8067m/s²。97

分项 理论计算式 CEER3 a.Pk b.Px +M 21000·pa·Nixnx Pa·AiFp 或者, 1 CEER3= 风系统的 b.Wsx.3600 +M 统合能 Pa · Aik Pa · ix Pa·AiFp

效比 式中,Pk、、△ik分别为空气处理机组风机的全压(Pa)、风机的总效 CEER3 率和空气处理机组进出口空气的熔差(kJ/kg);Px、nx、△ix分别为新风机 组风机的全压(Pa)、风机的总效率和新风机组进出口空气的差 (kJ/kg);△iFp为风机盘管机组进出口空气的焰差(kJ/kg);Pa为空气的密 度(kg/m3);Wsk、Wsx、WsFD分别为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 管机组单位风量耗功率Wsx[W/(m3/h)];a、b、c分别为空气处理机 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机组承担系统冷负荷的比例(a十b十c=1)。

9.2暖通空调冷热源

9.2.1余热利用是节能手段之一。城市供热网多由电厂余热或 大型燃煤供热中心提供,其一次能源利用效率较高,污染物治理 可集中实现。优先使用此类热源,有利于大气环境的保护和 节能。

9.2.1余热利用是节能手段之一。城币供热网多由电,余热或 大型燃煤供热中心提供,其一次能源利用效率较高,污染物治理 可集中实现。优先使用此类热源,有利于大气环境的保护和 节能。 9.2.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建筑物全年空调负荷的计算、各种 冷热源和系统形式能耗的模拟分析提供了可能,能够帮助我们更 加科学、合理地确定负荷、冷热源和设备系统形式, 9.2.3当室外环境温度降低时,风冷热泵的制热性能系数随之 降低。虽然热泵机组能够在很低的环境温度下启动或工作,但当 制热运行性能系数低至1.8时,已经不及一次能源的燃烧发热和 效率。所以在冬季室外空调计算温度下,如果空气源热泵的冬李 制热运行性能系数小于1.8,其一次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不如直接 燃烧化石能源。

9.2.4没有热电联产、工业余热和废热可资利用的严寒、寒冷

地区,应建设以集中锅炉房为热源的供热系统。为满足严寒和寒 冷地区冬季内区供冷要求,应优先考虑利用室外空气消除建筑物 内区的余热,或采用自然冷却水系统消除室内余热。 9.2.5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建筑,当不同时间存在供冷和供 热需求时,采用热泵型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空调系统比分别设 置冷热源节省设备材料投人、节能效果明显。如果部分时间同时 有供冷和供热需求,在经对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合理时,应优先采 用热回收型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空调系统。 9.2.6在冬季建筑物外区需要供热的地区,大型公共建筑的内 区在冬季仍然需要供冷。消耗少量电能采用水环热泵空调,将内 区多余热量转移至建筑物外区:分别同时满足外区供热和内区供 冷的空调需要比同时运行空调热源和冷源两套系统更节能。但需 要注意冷热负荷的匹配,当水环热泵系统的供冷和供热能力不能 匹配建筑物的冷热负荷时,应设置其他冷热源给予补充, 9.2.7通常锅炉的烟气温度可达到180℃以上,在烟道上安装 烟气冷凝器或省煤器可以用烟气的余热加热或预热锅炉的补水。 供水温度不高于80℃的低温热水锅炉,可采用冷凝锅炉,以降 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9.2.8蓄能空调系统虽然对建筑物本身不是节能措施,但是可 以为用户节省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同时对电网起到移峰填谷作 用,提高电广和电网的综合效率,也是社会节能环保的重要手段 之一。 9.2.9在我国西北等部分夏季炎热、空气十燥的地区,湿球温 度较低。采用循环水蒸发冷却空气,当送风温度低于室内设计温 度时,可采用此方式,减少一次设备投资并节省制冷机耗电

地区,应建设以集中锅炉房为热源的供热系统。为满足严寒和寒 冷地区冬季内区供冷要求,应优先考虑利用室外空气消除建筑物 内区的余热,或采用自然冷却水系统消除室内余热。 9.2.5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建筑,当不同时间存在供冷和供 热需求时,采用热泵型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空调系统比分别设 置冷热源节省设备材料投人、节能效果明显。如果部分时间同时 有供冷和供热需求,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合理时,应优先采 用热回收型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空调系统

区在冬季仍然需要供冷。消耗少量电能采用水环热泵空调,将内 区多余热量转移至建筑物外区,分别同时满足外区供热和内区供 冷的空调需要比同时运行空调热源和冷源两套系统更节能。但需 要注意冷热负荷的匹配,当水环热泵系统的供冷和供热能力不能 匹配建筑物的冷热负荷时,应设置其他冷热源给予补充。

9.2.7通常锅炉的烟气温度可达到180℃以上,在烟道上安

烟气冷凝器或省煤器可以用烟气的余热加热或预热锅炉的补水。 共水温度不高于80℃的低温热水锅炉,可采用冷凝锅炉,以降 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9.2.8蓄能空调系统虽然对建筑物本身不是节能措施,但是可

以为用户节省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同时对电网起到移峰填谷作 用,提高电厂和电网的综合效率,也是社会节能环保的重要手段 之一。

9.2.9在我国西北等部分夏季炎热、空气干燥的地区,湿球温 度较低。采用循环水蒸发冷却空气,当送风温度低于室内设计温 度时,可采用此方式,减少一次设备投资并节省制冷机耗电

9.2.9在我国西北等部分夏季炎热、空气干燥的地区,湿球氵

9.3.1建筑物空调冷冻水的供水温度如果高于7℃,对空调设 备未端的选型不利,同时也不利于夏季除湿。供回水温差小于 5℃,将增大水流量,冷冻水管径增大,消耗更多的水泵输送能

耗,于节材和节能都不利。由于空调冷热水系统管道夏季输送冷 水,冬季输送热水,管径多依据冷水流量确定,所以本条没有规 定空调冷热水系统的热水供回水温差。但当采用四管制空调水系 统时,热水管道的管径依据热水流量确定,所以规定四管制时的 空调热水温度及温差。

增加系统排气的困难、增加循环水泵电耗。保证水系统的水质和 管路系统的清洁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减少流动阻力、避免细菌和 病毒滋生,故提出对水质处理的要求。

吉水温度高于生活热水所需要的温度,所以无论从节能,还是从 水的角度来讲,蒸汽凝结水都应回收利用。

结水温度高于生活热水所需要的温度,所以无论从节能,还是

9.3.4旅馆、餐饮、医院、洗浴等建筑全年生活热水耗量

生活热水的能耗巨大。利用空调系统的排热对生活热水在空调季 节进行加热,可以节省大量能耗,现有空调设备技术也支持这 系统形式。或设置单独的换热系统,利用37℃的空调冷却水至 少可将生活热水的补水加热至30℃。但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由 于没有冬季空调冷负荷或负荷很小,其排热在冬季往往不能满足 生活热水加热的要求,冬季通常需要配备其他形式的热源。由此 可见,空调系统全年运行时间越长,生活热水采用此类预热系统 效益越显著。

9.3.5利用冬季室外新风消除室内余热虽然直接、简单、成本

低,但由于风系统在分区域或分室调节、控制方面的困难,不能 满足个性化控制调节的要求。采用冷却制冷提供“免费”冷冻 水,可以适用于各分区域的空调末端,利用其原有的控制方法实 现个性化调节目的

散热效果,既浪费材料,也不利于节能,与绿色建筑所倡导的节 材和节能相悸,故应限制这种散热器暗装的方式,鼓励采用外形 美观、散热效果好的明装散热器。

9.4.1在大部分地区,空调系统的新风能耗占空调系统总能耗 的1/3,所以减少新风能耗对建筑物节能的意义非常重大。室内 外温差越大、温差大的时间越长,排风能量回收的效益越明显 由于在回收排风能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空气侧的阻力和风机能耗 所以本条规定一方面强调在过渡季节设置旁通,减少风侧阻力: 在另一方面,由于热回收的效益与各地气候关系很大,所以应经 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满足当地节能标准,确定是否采用、采用 可种排风能量回收形式对新风进行预冷(热)处理。 9.4.2封闭吊顶的上、下两个空间通常存在温度差,吊顶回风 的方式使得吊顶上、下两空间的温度基本趋于一致,增加了空调 系统的负荷。当吊顶空间较大时,增加的空调负荷也相应加大 采用吊顶回风的方式时多是由于吊顶空间紧张,一般不会超过层 高的1/3;而当吊顶空间高度超过1/3层高时,吊顶空间已经比 较大了,应可以采用风管回风的方式。 9.4.3当室外空气熔值低于室内空气熔值时,有可能利用室外 新风消除室内热湿负荷。在过渡季和冬季,当部分房间有供冷需 要时,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应优先考虑为实现利用室外新风消除 室内热湿负荷创造必要条件,包括新风口的大小、风机的天小 排风量的变化能够适应新风量的改变从而维持房间的空气平衡 全空气定风量系统新风量的变化在满足人员卫生标准的前提下 也应根据室外气候和室内负荷适当改变新风送风量,实现在过渡 李节或冬季利用室外新风消除室内热湿负荷,同时由于提高了新 风量而改善了室内空气品质。 9.4.4不同的通风系统,利用同一套通风管道,通过阀门的切 换、设备的切换、风口的启闭等措施实现不同的功能,既可以节 省通风系统的管道材料,文可以节省风管所占据的室内空间,是 满足绿色建筑节材、节地要求的有效措施。

9.4.5相同截面积、长宽比不同的风管,其比摩阻可能相差几

倍以上。为减少风管高度而单纯的改变长宽比,忽略了比摩阻的 差别而造成风压不足,或者由于系统阻力过大使得单位风量的风 机耗功率不满足节能标准要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在此强调 风管的长宽比和风系统的规模不应过大。高层建筑空调通风系统 竖向所负担的楼层数,通过计算仍然经济合理时,可不受10层 的限制。

9.4.6本条强调这些特殊房间排风的重要性,因为个别房间的

异味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迅速排除,可能影响整个建筑的室内 空气品质。吸烟室必须设置无回风的排气装置,使含烟草烟雾 ETS)的空气不循环到非吸烟区。在吸烟室门关闭,启动排风 系统时,使吸烟室相对于相邻空间应至少有平均5Pa的空气负 压,最低负压也应大于1Pa。

采暖仅可用于冬季供暖的一部分并增加冬季地面舒适性。冬季除 显的游泳池如果不采用热回收机组,除湿的制冷耗电和加热新风 的能耗都非常巨大。由于冬季游泳池室内温度较高,所以新风能 耗巨大;如果再加上对除湿冷空气的再热,则使得游泳池的冬季 能耗数倍于其他功能的建筑。采用除湿热回收机组,可将湿空气 的冷凝热和电机能耗用于加热送风,节能效果显著。

9.5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

9.5.1建筑物暖通空调能耗的计量和统计是反映建筑物实际能 耗和判别是否节能的客观手段,也是检验节能设计合理、适用与 否的标准:通过对各类能耗的计量、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 发掘节能的潜力,同时也是节能改造和引导人们行为节能的 手段。

时根据室外气候的变化、室内的使用要求进行必要和有效的调 节,势必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本条的出发点在于,提倡在设 计上提供必要的调控手段,为采用不同的运行模式提供手段。

9.5.3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为保证室内 空气质量并减少不必要的新风能耗,宜采用新风量需求控制。即 在不利于新风作冷源的季节,应根据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值增 加或减少新风量,在二氧化碳浓度符合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减少新 风冷热负荷。 9.5.4空调冷源系统的节能,可结合使用和运行的实际情况, 采用模糊调节、预测调节等智能型控制方案。同时由于机电系统 运行维护单位的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不一,不应一味强调自动控 制运行。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气候条件和特点、设备系 统的形式采取因地制宜的控制策略,不断总结和完善运行措施 逐步取得节能效果

5.4空调冷源系统的节能,可结合使用和运行的实际情况, 采用模糊调节、预测调节等智能型控制方案。同时由于机电系统 运行维护单位的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不一,不应一味强调自动控 制运行。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气候条件和特点、设备系 统的形式采取因地制宜的控制策略,不断总结和完善运行措施, 逐步取得节能效果。 9.5.5汽车库不同时间使用频率有很大差别,室内空气质量随 使用频率变化较大。为了避免片面强调节能和节省运行费用而置 室内空气品质于不顾,长时间不运转通风系统,在条件许可时宜 设置一氧化碳浓度探测传感装置,控制机械车库通风系统的运 行,或采用分级风量通风的措施兼顾节能与车库内空气品质的 保证,

9.5.5汽车库不同时间使用频率有很大差别,室内空气质量随

使用频率变化较大。为了避免片面强调节能和节省运行费用而置 室内空气品质于不顾,长时间不运转通风系统,在条件许可时宜 设置一氧化碳浓度探测传感装置,控制机械车库通风系统的运 行,或采用分级风量通风的措施兼顾节能与车库内空气品质的 保证。

当项自地块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或风力发电系统时,应 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优先采用并网型系统。因为风能或太阳能 是不稳定的、不连续的能源,采用并网型系统与市政电网配套使 用,则系统不必配备大量的储能装置,可以降低系统造价使之更 加经济,还增加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当项目地块采用太阳 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时,建议采用风光互补发电系 统,如此可综合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使太阳能与风能充分 发挥互补性,以获得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此外,在条件许可时,景观照明和非主要道路照明可采用小 型太阳能路灯和风光互补路灯。 10.1.3风力发电装置一般设置在风力条件较好的地块周围或建 筑屋顶,或者没有遮挡的城市道路及公园,其噪声问题是限制其 发展的主要原因之,因此,风力发电机在选型和安装时均应避 免产生噪声污染。建议采取下列措施: 1在建筑周围或城市道路及公园安装风力发电机时,单台 功率宜小于50kW; 2若在建筑物之上架设风力发电机组时,风机风轮的下缘 宜高于建筑物屋面2.4m,风力发电机的总高度不宜超过4m,单 台风机安装容量宜小于10kW: 3风力发电机应选用静音型产品: 4风机塔架应根据环境条件进行安全设计,安装时应有可 靠的基础。

10.2.1在民用建筑中,由于大量使用了单相负荷,如照明、办 公用电设备等,其负荷变化随机性很大,容易造成三相负载的不 平衡,即使设计时努力做到三相平衡,在运行时也会产生差异较 大的三相不平衡,因此,作为绿色建筑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宜采 用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否则不但不节能,反而浪费资源,而 且难以对系统的无功补偿进行有效补偿,补偿过程中所产生的

0.3.1在照明设计时,应根据照明部位的自然环境条件,结合 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灯光布置形式,合理选择照明控制模式。 当项目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了灵活地控制和管理照明

10.3.1在照明设计时,应根据照明部位的自然环境条件,结合

大然米元 可入工限明的灯无布置形式, 当项目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了灵活地控制和管理照明 系统,并更好的结合人工照明与天然采光设施,宜设置智能照明

空制系统以营造良好的室内光环境、并送到节电自的。如当室内 天然采光随看室外光线的强弱变化时,室内的人工照明应按照人 二照明的照度标准,利用光传感器自动启闭或调节部分灯具。 0.3.2选择适合的照度指标是照明设计合理节能的基础。在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对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 建筑及公共场所的照度指标分别作了详细的规定,同时规定可 据实际需要提高或者降低一级照度标准值。因此,在照明设计 中,应首先根据各房间或场合的使用功能需求来选择适合的照度 指标,同时还应根据项目的实际定位进行调整。此外,对于照度 指标要求较高的房间或场所,在经济条件充许的情况下GB/T 32516-2016 超高压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晶闸管阀.pdf,宜采用 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结合的方式。由于局部照明可根据需求进行 艮活开关控制,从而可进一步减少能源的浪费。 0.3.3选用高效照明光源、高效灯具及其节能附件,不仅能在 保证适当照明水平及照明质量时降低能耗,而且还减少了夏季空 周冷负荷从而进一步达到节能的目的。下列为光源、灯具及节能 寸件的一些参考资料,供设计人员参考。 1光源的选择 1)紧凑型荧光灯具有光效较高、显色性好、体积小巧, 结构紧凑、便用方便等优点,是取代白炽灯的理想电 光源,适合于为升阔的地方提供分散、亮度较低的照 明,可被厂泛应用于家庭住宅、旅馆、餐厅、门厅、 走廊等场所; 2)在室内照明设计时,应优先采用显色指数高、光效高 的稀土三基色荧光灯,可厂泛应用于天面积区域耳分 布均匀的照明,如办公室、学校、居所、工厂等; 3)金属化物灯具有定向性好、显色能力非常强、发光 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可使用小型照明设备等优点, 但其价格昂贵,故一般用于分散或者光束较宽的照明 如层高较高的办公室照明、对色温要求较高的商品照 明、要求较高的学校和工厂、户外场所等:

4)高压钠灯具有定向性好、发光效率极高、使用寿命很 长等优点,但其显色能力很差,故可用于分散或者光 束较宽、且光线颜色无关紧要的照明,如户外场所、 工厂、仓库,以及内部和外部的泛光照明; 5)发光二极管(LED)灯是极具潜力的光源,它发光效 率高且寿命长,随看成本的逐年减低,它的应用将越 来越广泛。LED适合在较低功率的设备上使用,自前 常被应用于户外的交通信号灯、紧急疏散灯、建筑轮 廓灯等。

1)在满足光限制和配光要求的情况下,应选用高效率 灯具,灯具效率不应低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中有关规定; 2)应根据不同场所和不同的室空间比RCR,合理选择灯 具的配光曲线,从而使尽量多的直射光通落到工作面 上,以提高灯具的利用系数;由于在设计中RCR为定 值,当利用系数较低(0.5)时,应调换不同配光的 灯具; 3)在保证光质的条件下,首选不带附件的灯具,并应尽 量选用开启式灯罩: 4)选用对灯具的反射面、漫射面、保护罩、格栅材料和 表面等进行处理的灯具,以提高灯具的光通维持率, 如涂二氧化硅保护膜及防尘密封式灯具、反射器采用 真空镀铝工艺、反射板选用蒸镀银反射材料和光学多 层膜反射材料等; 5)尽量使装饰性灯具功能化

1)自镇流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 2)直管形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3)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应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10.4.1作为绿色建筑,所选择的油浸或十式变压器不应局限于 满足《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 2006里规定的能效限定值,还应达到自标能效限定值。同时 在项目资金充许的条件下,亦可采用非晶合金铁心型低损耗变 压器。 10.4.2[DDB11/T 537-2019 墙体内保温施工技术规程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做法和增强粉刷石膏聚苯板做法,yn11]结线组别的配电变压器具有缓解三相负荷 不平衡、抑制三次谐波等优点。

采用调频调压(VVVF)控制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对于高速电 梯,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优先采用“能量再生型”电梯。 对于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当电动机在重载、轻载、空载 的情况下均能自动获得与之相适应的电压、电流输人,保证电动 机输出功率与扶梯实际载荷始终得到最佳匹配,以达到节电运行 的目的。 感应探测器包括红外、运动传感器等。当自动扶梯与自动人 行道在空载时,电梯可暂停或低速运行,当红外或运动传感器探 则到自标时,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转为正常工作状态。 10.4.4,群控功能的实施,可提高电梯调度的灵活性,减少乘客 等候时间,并可达到节约能源的的

如此可利用专用软件对以上分项计量数据进行能耗的监测、统计 和分析,以最大化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同 时,可减少管理人员配置。此外,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要求其对锅炉房、热力站及每个独立的建筑物设置总电 表,若每个独立的建筑物设置总电表较困难时,应按照照明、动 力等设置分项总电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