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167-2009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pdf来水的防范,更不能以士钉墙作为挡水结构。
6.2.1土钉墙工程设计计算一般主要进行士钉设计计算、土钉 墙内部整体稳定性分析,必要时按类似重力挡土墙进行外部稳定 性计算(如抗倾覆、抗水平滑动、抗基坑隆起等)。对临时性支 护来说,喷射混凝土面层不是主要的受力构件,往往不作计算, 按构造规定一定厚度的喷射钢筋网,就可以了。
压力计算的方法,并考虑有斜面的土钉培
GB/T 37995-2019 风力发电机组主传动链系统橡胶密封圈6.2.4对一级基坑土钉受拉承载力应由现场抗拨试验
较简便。式中考虑到T对滑裂面的正压力不能全部发挥,故根 据经验对其作1/2折减。第i条土重w;一bhi,当土体有渗流 作用时,水下部分在式(6.2.6)的分母按饱和重度计算,分子 按浮重度计算。 土钉的有效极限抗拉力是位于土钉最危险圆弧滑裂面以外, 对土体整体滑动有约束作用的抗拉力。
.3.1本条是根据土钉墙工程经验给出的,可根据实际工 兄选用和调整,
用和调整。 2本条主要针对防水而列,土钉墙是在土体无水状态下正 作,因此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土体,防止降水 不力,在坡后积水。
常工作,因此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土体,防止 昔施不力,在坡后积水。
6.4.1、6.4.2土钉墙是随着开挖逐渐形成的,所以土钉墙施工 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分层、分段的工序要求,每层开挖深度符合设 计要求,并应使上层土钉注浆体与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一定 强度。 6.4.3规范所列施工顺序为常规做法,具体工程中可根据实际 情况对施工顺序作适当调整。 6.4.4~6.4.11主要对土钉注浆体和喷射混凝十的配比以及作 业作出了一些规定,这些规定大多都是长期以来施工经验的总 结:可以保证土钉墙的质量。 6.4.12土钉锚固体和喷射混凝土面层抗压强度合格的条件见相 关规范规定;喷射混凝土厚度合格的条件一般为:全部检查孔处 厚度平均值大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80%, 并不小于50mm。
7.1.1水泥土墙可单独用作挡土和隔水,也可与钢筋混凝土排 桩等联合使用,仅起隔水作用。水泥土墙(桩)与钢筋混凝土排 桩联合使用的常用形式见图2:
(c)水泥土桩单独成壁
(桩)与钢筋混凝土排耕联合使月
7.1.2水泥土墙施工方法包括深层搅拌桩法(粉喷和浆喷)和 旋喷桩法。搅拌法施工主要适用于土质偏软、含水量偏大的土 层;旋喷法除适用于上述土层外,还适用于砂类土和人工填土 等。当用于有机质土或其他具有腐蚀性的土和地下水时宜通过试 验确定其可用性。 7.1.3根据国内经验,单独采用水泥土墙进行基坑支护和隔水 时,基坑深度不宜超过6m。这主要是由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的 因素决定,水泥土墙结构本身抗拉强度偏低,主要依靠墙体的自 重来平衡土压力,设计中往往不允许墙体出现拉应力。因此当基 坑深度较大时,必然导致水泥土墙的宽度过大,影响其经济性。
7.1.4为保证水泥土墙形成连续的挡士结构,桩与桩
一定的搭接宽度。为保证形成复合体,格栅结构的格
大,格子内土体面积应满足一定要求。以下为上海和深圳地区经 验公式。 上海市经验公式:
F ≤ (0. 5 ~ 0. 7) CoU
7.1.6据国内研究资料,水泥土的抗剪强度随抗压强度的提高 而提高,但随着抗压强度增大,两者的比值减小。一般地说,当 单轴极限抗压强度fcu,28=0.5~4.0MPa时,其黏聚力c=0.1~ 1.1MPa,内摩擦角9约为20~30°。当fcu.28<1.5MPa时,水 泥土的抗拉强度o.约等于0.2MPa。水泥土抗剪强度、抗拉强度 与单轴极限抗压强度的关系见图3。
图3水泥土抗剪强度、抗拉强度与 单轴极限抗压强度的关系
7.1.7水泥土的变形模量E与单轴极限抗压强度fcu.28有关,但 其关系尚无定论。国内的研究认为:当fcu,28=0.5~4.0MPa 时, E = (100 ~ 150) fcu,28 。
式中一墙顶计算水平位移(mm); h水泥土墙挡土高度(m): L一一计算基坑侧壁纵向长度(m): b一一水泥土墙宽度(m);
hL .S = bhd
施工质量系数,根据经验取0.5~1.5,质量越好 取值越小。
7.3.3国内试验研究表明,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掺
3国内试验研究表明,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推 增大而增大。图4是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掺人比 关系,供选择配比时参考。
图4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掺入比的关系
7.3.4工程实践表明,水泥士的强度不仅仅取决于水泥含量的 大小,同时与搅拌的均匀程度密切相关。搅拌的次数越多,拌合 的越均匀,其强度也越高。 在水泥掺入比一定的条件下,水泥士搅拌桩的桩身承载力及 桩身承载力的均匀性:主要取决干两点:一是桩身全段喷粉量或 喷浆量的均匀性;二是桩身全段的搅拌次数(水泥士搅拌的均匀 生。因此,在施工中需做好这两点。 1对于喷粉搅拌:须配置其有能瞬时检测每延米出粉量的 粉体计量装置,并全程采用“单喷四搅”工艺。为保证桩身全段水 泥含量的均性,强调了施工时必须配置具有能检测出瞬时出粉 量的计量装置(普遍采用悬挂式“电子秤)。正常施工时,每延来 的含灰量确定后:应沿桩身全段、自下而上一次喷射完成。 2对于喷浆搅拌:应采用单桩一次性配浆,总量控制、分 次喷搅的施工方法,单桩全程应采用“双喷四搅”或“三喷四搅”工
8.2嵌固深度及支点力计算
8.2.4本条主要针对计算出的各层支点力差异较大的情况
差异较大的支点力予以调整,有利于锚杆采用同种规格,减 杆试验的数量。但强调调整后应对各工况抗倾覆稳定状态
8.3.5排桩变形计算:在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出嵌固深
8.5.7锚杆锁定后,随着下一阶段开挖,基坑壁将会
生变形,合理的锚杆锁定力是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时将支护结 构的变形控制在设计允许变形范围内。如锚杆锁定力偏大,则开 挖至设计深度时,支护结构变形量偏小,支护结构承受的土压力 偏大,对支护结构安全不利;反言之,如锚杆锁定力偏小,则开 挖至设计深度时,支护结构变形量偏大,对相邻建筑及管线安全 不利。因此,锚杆锁定力宜根据锚杆抗拔力标准值和锚杆锁定后 支护结构的控制变形量利用锚杆拉拔试验曲线确定
8.6.1由于护坡桩配筋率通常较高,当钢筋笼分段制作,孔口 对接时,采用焊接工艺连接往往不能保证焊接质量,存在质量通 病。而对接部位往往处在桩身弯矩较大的部位。因此,钢筋笼宜 整体制作或采用其他能确保钢筋连接质量的工艺
9.1.1在基坑开挖中,为提供地下工程作业条件,确保基坑边 坡稳定、基坑周围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的安全,对地下 水进行控制是基坑支护设计必不可少的内容。
9.1.2合理确定地下水控制的方案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
1.3基坑开挖前应考虑基坑的隆起情况出现。基底隆 主伴随着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尤其当周边有地下管线、建(村 勿和永久性道路时。
.1.4、9.1.5有不少施工现场由于缺芝排水和降低地下水 昔施,对施工产生影响。土方施工应尽快完成,以避免造 水、坑底隆起及对环境影响增大。
外,还应配合施工对平面位置(包括放坡线、分界线、边坡的上 口线和底口线等)、边坡坡度(包括放坡线、弯坡等)和标高(包括 各个地段的标高)等经常进行测量,校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上 述施工测量的基准一一平面控制桩和水准控制点,也应定期进行
复测和检查。 对雨期和冬期施工可参照相应地方标准执行。 基坑、管沟挖土要分层进行,分层厚度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 (包括土质、环境等)决定,开挖本身是一种卸荷过程,防止局部 区域挖土过深、卸载过速,引起土体失稳,同时在施工中应不损 伤支护结构,以保证基坑的安全。 重要的基坑工程,及时支撑安装极为重要,根据工程实践, 基坑变形与施工时间有很大关系,因此,施工过程应尽量缩短工 期,特别是在支撑体系形成前的基坑暴露时间更应减少,要重视 基坑变形的时空效应
9.2.1本条规定了降水并的布置原则
9.2.3本条规定了封闭式布置的降水井数量计算方法
.本东从 刀。亏出 并管堵塞或抽气会影响排水效果,因此,在计算所需的并数基础 上增加10%。基坑涌水量是根据水文地质条、降水区的形状、 面积、支护设计对降水的要求按附录D计算,列出的计算公式 是常用的。凡未列人的计算公式可以参照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手册,选用计算公式时应注意其适用条件。 9.2.4单井的出水量取决于所在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过滤器 的结构、成井工艺和抽水设备能力。本条根据经验和理论规定了 管井的出水能力。根据西安地区经验,饱和黄土在粒径成分上接 近黏性土:但其透水性却近似于细砂,实测透水系数可达 25m/d。 9.2.5试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并的出水能力随过滤器长度的 增加而增加,增加过滤器长度对提高降水效率是重要的,然而当 过滤器达到某一长度后,继续增加的效果不显著。因此,本条规 定了过滤器与含水层的相对长度的确定原则是既要保证有足够的 冲滤长在但又不能过长以致降水效该降低
的结构、成井工艺和抽水设备能力。本条根据经验和理论规 管井的出水能力。根据西安地区经验,饱和黄土在粒径成分 黏性土:但其透水性却近似于细砂,实测透水系数 25m/d
9.2.5试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并的出水能力随过滤器长度
曾加而增加,增加过滤器长度对提高降水效率是重要的,然 过滤器达到某一长度后,继续增加的效果不显著。因此,本 定了过滤器与含水层的相对长度的确定原则是既要保证有足 过滤长度,但又不能过长,以致降水效率降低。
9.2.6利用大井法所计算出的基坑涌水量Q,分配到
的各降水井,尚应对因群井干扰工作条件下的单井出水量进行 验算。
验算。 9.2.7当检验干扰井群的单井流量满足基坑涌水量的要求后, 降水并的数量和间距即确定,然后进一步对由于干扰并群的抽水 所降低基坑地下水位进行验算,计算所用的公式实际上是大井法 计算基坑涌水量的公式,只是公式中的涌水量(Q)为已知。 基坑中心水位下降值的验算,是降水设计的核心,它决定了 整个降水方案是否成立,它涉及降水井的结构和布局的变更等一 系列优化过程,这也是一个试算过程。 除了利用上述条文的计算公式外,也可以利用专门性的水文 地质勘察工作,如群井抽水试验或降水工程施工前试验性群井降 水,在现场实测基坑范围内降水量和各个降水井水位降深的关 系,以及地下水位下降与时间的关系,利用这些关系拟合出相关 曲线,从而用单相关或复相关关系,确定相关函数,推测各种布 并条件下基坑水位下降数值,以使选择最佳的降水方案。此种方 法对水文地质结构比较复杂的基坑降水计算尤为合适。 条文中列出的公式为稳定流条件下潜水基坑降水的计算式, 对于非稳定流的计算可参考有关水文地质计算手册
9.3.2土方工程在施工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 度、排水、降水系统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9.4.3填方工程的施工参数,如每层填筑厚度、压实遍数及压
9.4.3填方工程的施工参数,如每层填筑厚度、压实遍数及压 实系数,对重要工程均应做现场试验后确定,或由设计提供。
9.4.3填方工程的施工参数,如每层填筑厚度、压实遍数及压
10.1.2基槽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的结构类型、层数、基础类 型、埋深、基础荷载大小和上部结构现状对基槽工程的设计、施 工及支护措施有很大的影响,故施工开挖前应予查明。 10.1.3由于没有完全香明基槽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各类地下设 施,包括电缆、光缆、煤气、大然气、污水、雨水、热力等管线 或管道的分布和性质而导致它们被破环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有 毕还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可通过地面标志或到城市规划部 查阅地下管线图:查明管线位置和走向:必要时可委托有关部 通过开挖、物探,使用专用仪器或其他有效方法进行管线调 查。本条强调基槽开挖前必须查明地下管线的分布、性质和 现状。
10.2.1基槽工程尤其是市政工程基槽一般都是临时性开挖,施 工时间短,其支护一般都是临时性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同 类基槽工程的设计经验及基槽施工支护方式、方法和经验。 10.2.2同一基槽工程由于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填土厚度、地 质条件等不同,可根据具体工程条件采用部分支护和全部支护。 10.2.4湿陷性黄土地区基槽开挖,由于黄土的天然强度较高 垂直开挖3~5m,基槽槽壁短时间内也会是稳定的,但地表水下 渗、管道漏水、降雨等其他因素往往会导致黄士强度降低,引起 槽壁土体塌。基槽工程一般开挖宽度有限,一日坑壁失稳,常 常危及在基槽内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故规定垂直开挖深度 为2.0m。
10.3施工、回填与检测
10.3施工、回填与检测
10.3.5由于对地下管线情况不了解而盲目开挖造成电缆、光 览、天然气管道、自来水管道被挖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造 成的后果往往十分严重。此类事故,一般都是机械开挖所致,因 此该条强调在有管线分布的地方,基槽必须采用人工开挖,且对 重要管线必须设置警示标志。 10.3.8市政基槽工程其回填土料一般采用原土料进行回填,其 土质和含水量变化较大,对其质量一般不进行检测,但回填质量 不好导致的地面下沉,路面变形时有发生,甚至引起下理管道 管线变形开裂、易燃易爆气体泄漏和水管开裂等恶性事故发生 因此,其回填质量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在回填时应按 设计要求检查其回填土料、含水量、分层回填厚度、压实遍数 当设计有检测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测。 10.3.9基槽施工应尽量缩短基槽暴露时间,以减少基槽侧壁的 后期变形。
0.3.5由于对地下管线情况不了解而盲自开挖造成电缆 、天然气管道、自来水管道被挖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的后果往往十分严重。此类事故,一般都是机械开挖所致 该条强调在有管线分布的地方,基槽必须采用人工开挖 重要管线必须设置警示标志。
11. 1 一般规定
11.1.1基坑周边环境的保护是基坑支护工程必须包括的一项工 作。基坑周边环境调查需在基坑工程设计前进行。由于管线一般 隐蔽于地下,调查可以采用收集资料、现场调查、管线探测及开 挖验证等方法,目的在于查明基坑影响范围内管线的平面位置、 深度及管线的种类、性质和现状等情况,以便在设计时采取相应 的保护和监测措施。
需在基础两侧打孔注浆,施工对居住在这些建筑物内的人员的生 活、工作有一定影响,若控制不当,还可能导致附加沉降,故在 湿陷性黄土地区较少使用。但如能克服上述缺陷,也可采用。第 二类处理方法是将基础荷载传递到坑底深度以下性能良好的地基 土中,常用的方法是桩式托换,在基坑开挖前,采用树根桩或静 压桩进行基础托换,这是黄土地区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具有荷 载传递明确,可靠性高的优点,但在加固桩设计及施工中,应注 意基坑开挖所产生的水平力对托换桩的影响,
11.3.1基坑工程的监测是保障基坑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应作为基坑工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将监测方案纳人基坑工程 的设计中。
11.3.2监测工作实施中应严格执行信息反馈制度,
坑事故是可以借及时的信息反馈得以避免;二是有些监测工作的 实施人员不一定理解监测信息的意义,应报告设计及监理人员, 及时进行处置。
关系到基坑工程的安全,也关系到监测费用的大小。随意增加监 测项目是一种浪费,但盲目减少也可能因小失大,造成严重的后 果。监测项目和采用手段应由基坑支护设计人员根据工程的重要 性、基坑规模、岩土工程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确定的监测手段 至少应能得到影响基坑安全的关键性参数。
的工程经验中,有许多是建立在目测调查基础上的,目测调 时可以更及时地反映异常情况。此外,目测调查的资料也有 分析基坑支护出现异常的原因,
11.3.5各种监测点的位置、间距是因基坑而异的,每个基坑有
身的条件和特点,故本条只给出监测点布置的基本原则。出 布置应掌握的原则如下:
1布设范围应大于预估可能出现危害性变形的范围: 2监测点设置在基坑支护结构的最大受力部位和最大变形 部位; 3监测已有结构或管线最可能因开挖发生事故的部位。 11.3.6影响范围一般是距基坑周边的距离应不少于5倍坑深度 的范围,且不宜少于30~50m,但用于降水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设在降水影响半径之外。 11.3.8因基坑间条件的差异,基坑监测的时间间隔不便作统 的规定。原则上,开挖较浅时,蓝测周期较长,开挖较深时,监测 周期较短:工程等级高时,监测周期较短,工程等级低时,蓝测周 期较长;在一个工程的施工期内,不同时段的监测周期也是有区别 的,表18给出的监测周期是比较严格的,可供工程中参考。
表18现场监测的时间间隔参考表
厂程安全等级为三级时,时间间隔可适
11.3.10本条是与11.3.2条相呼应的条款。监测者的监
本条是与11.3.2 条相呼应的条款。监测者的监测结果
反馈给设计人员后,设计人员应及时分析,并评价发展趋势和研 究可能出现事敌的对策。每个基坑应根据其基坑条件结合设计人 员的工程经验设定报警值,达到报警值水平时应及时通报相关人 员并米取预警措施。 11.3.11基坑工程监测报告对积累地区基坑工程经验是十分宝 贵的资料,不论基坑工程是否安全运行,都需要整理资料,编制 报告。 监测内容宜包括变形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 tmtkt
11.3.11基坑工程监测报告对积累地区基坑工程经验是 贵的资料,不论基坑工程是否安全运行,都需要整理资料 报告。
监测内容宜包括变形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地下水动态! 。其具体对象、方法可按表19采用。各种监测技术工作 合有关专业规范、规程的规定。
表19监测对象与方法
基坑的支护与开挖方案,各地均有严格的规定,应按当地的 要求,对方案进行串报,经批准后才能施工。降水、排水系统对 维护基坑的安全极为重要,必须在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安全运转, 应随时检查其工作状况。临近有建(构)筑物或有公共设施,在 终水过程中要予以观测,不得因降水而危及它们的安全。许多围 护结构由水泥土搅拌桩、钻孔灌注桩、高压喷射桩等构成,因在 本规程中这类桩的验收已提及,可按相应的规定、标准验收,其 他结构在本章内均有标准可查。 湿陷性黄土与其他岩土相比,对水更为敏感:如果防水、排 水措施不当,一且地表水或地下水管渗漏浸人基坑侧壁土体SL 731-2015 水利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将 会使基坑侧壁十体强度降低、自重压力加大,从而给支护结构带 来危害乃全造成安全事故,
本节主要强调了质量和安全的验收和检查应按设计文件、专 项施工组织设计和本规程的相关内容进行
12.3验收程序和组织
12.3.1本条规定基坑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首先要依据质量标 准、设计图纸等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自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 定,符合要求后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和完整的质量资 料,请建设单位组织验收, 12.3.2本条规定基坑工程质量验收应由建设单位负责人或项目 负责人组织,由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都是责任主体,
因此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 的技术、质量负责人和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均应参加验收。 下道工序的施工单位(基桩及上部结构施工单位)对基坑工 程的合理使用,涉及基坑工程的安全,所以,在基坑工程验收合 格的前提下,其安全合理的维护及使用对基坑安全是至关重 要的。 12.3.3本条主要强调了基坑工程施工及使用单位的责任划分及 移交程序,对于城市专用地下商场、停车库、人防工程显得尤为 重要。对于大型永久性基坑,建设单位应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 理条例》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规定,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 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备案DB32/T 4396-2022 勘察设计企业质量管理标准.pdf,否则,不充许投入使用,
和社会影响往往十分严重;其二是基坑工程施工及使用周期相对 较长,从开挖到完成地面以下的全部隐蔽工程,常需经历多次降 雨,以及周边堆载、振动、施工失当、监测与维护失控等许多不 利条件,其安全度的随机性较大,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 所以,本章主要强调了基坑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使用与 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