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114-2018 中运量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车辆技术条件.pdf

DB44/T 2114-2018 中运量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车辆技术条件.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808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4/T 2114-2018 中运量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车辆技术条件.pdf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车辆在具有专用路权的导轨上由信号系统控制运行,采用跨座式单轨交通制式的运输模式,高峰小 时单向断面运量不大于3.0万人次/小时的公共交通系统。

单轨列车monorailtrain

DB33T1180-2019 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规程DB44/T21142018

轨道梁trackbeam

超高率superelevationrate

为消除或减少列车在曲线区段运行时产生的向心加速度,以轨道梁绕其中心旋转后角度正 百分比表示。

定员ratedpassenger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Mc:带驾驶室的动车(Motorcarwithcab)

M:带有牵引电机的车辆(Motorcar) AWo:车辆空载 AWi:车辆座客载荷 AW2:车辆定员载荷(6人/m²) AW3:车辆超员载荷(9人/m²) 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utomaticTrainControl) ATP: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utomaticTrainProtection) ATO: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utomaticTrainOperation) 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utomaticTrainSupervision)

M:带有牵引电机的车辆(Motorcar) AWo:车辆空载 AWi:车辆座客载荷 AW2:车辆定员载荷(6人/m²) AW3:车辆超员载荷(9人/m²) 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utomaticTrainControl) ATP: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utomaticTrainProtection) ATO: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utomaticTrainOperation) 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utomaticTrainSupervision)

DB44/T21142018

5.2.1平面曲线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正线:不应小于60m; 车辆段线路:不应小于50m。 竖直曲线半径:一般情况下不小于2000m,困难路段不能小于1000m。 5.2.3 线路坡度:正线不应大于60%o,特殊路段或辅助线路不应大于100% 5.2.4轨道梁精度符合附录A规定。 5.2.5有特殊要求时,用户与制造商宜在合同中另行规定使用条件

5.3.2额定供电电压为DC1500V(波动范围:DC1000V~1800V)

轨道梁两侧刚性的正、负极接触轨受电。 3.2额定供电电压为DC1500V(波动范围:DC1000V~1800V)

6.1新造或改进车辆应进行车辆限界校核,车辆限界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6.2车辆尺寸及技术基本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车辆主要性能参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

DB44/T21142018

表1车辆尺寸及技术基本参数

DB44/T21142018

6.3整备状态下的车辆质量不应超过额定值的3%。 6.4在任何运营工况下车辆客室地板面高度均应高于车站站台面高度。 6.5列车应能以匹配速度通过最小曲线半径路段,并能在最小转弯半径上进行列车正常连挂作业,挂 钩操作时,车辆最高速度不应大于5km/h。 6.6列车在曲线段应具有抗倾覆稳定性。 6.7列车低速匀速运行速度不应大于5km/h。 6.8列车最高反向退行速度不应大于10km/h。 6.9定员情况下,在平直轨道上,如无特殊要求,列车常用制动平均减速度与紧急制动平均减速度应 满足表2的规定。 6.10列车纵向冲击率应满足表2的规定。 6.11车辆的平稳性宜按照GB5599进行测试,平稳性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噪声要求: 驾驶室、乘客室的内部噪声测量方法应符合GB14892的规定,车辆以60km/h的速度运行时, 驾驶室内和乘客室内的噪声限值应满足表2的规定; b 车辆外部噪声宜按GB/T5111进行测试,列车在露天、水平直线轨道自由声场内停放,辅助设 备正常工作时,在车外距轨道梁中心7.5m,轨面距地面高14.4m,测量仪器在距地面高度1.2m 处,测得的连续等效噪声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C 列车在露天、水平直线轨道自由声场内,以60km/h速度运行时,在车外距轨道梁中心7.5m, 轨面距地面高14.4m,测量仪器在距地面高度1.2m处,测得的连续等效噪声值应符合表2的 规定。 6.13车辆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在风、沙、雨、雪环境下运行不应漏雨、进沙、渗水、进雪。在机械 清洗时,车内不应漏水、渗水。

b)列车处于空载状态,与一列相同编组且处于超员状态以及失去全部牵引动力的列车连挂应具有 运行到相邻车站的能力: C 牵引电网全部故障,列车处于超员状态且运行良好,应具有依靠车载动力电池运行到相邻车站 的能力。 6.15车辆及其内部设施应采用不燃材料或低烟、无卤的阻燃材料,所采用的部件或材料的防火性能均 应符合CJ/T416的规定。 6.16车辆涂装前表面处理及防护涂装的要求应符合TB/T2879.3和TB/T2879.5的规定。 6.17车辆本身不能作为电流传输的媒介,列车应配置可靠完善的接地保护系统,车辆应设有接地电刷。 6.18车辆的各种设备和附属设施应布置合理,安装牢固可靠,紧固件性能等级不宜低于8.8级,优先 选用不锈钢材质的紧固件

车辆型式包括: 头车:带驾驶室的车辆(Mc); 中间车:无驾驶室的车辆(M)

车辆型式包括: 头车:带驾驶室的车辆(Mc); 中间车:无驾驶室的车辆(M)

7.2.1列车采用全动车编组,编组数量允许多种形式。 7.2.2列车宜由2节Mc车与若干节M车编组成列。

7.2.1列车采用全动车编组,编组数量充许多种形式。

3.1.1车钩型式:列车编组的各车辆间宜采用棒式车钩或半永久式车钩,驾驶室前端宜采用密接式半 自动车钩。 3.1.2半自动车钩中心距轨道面高度为705土25mm,半永久车钩中心距轨道面高度为280mm 8.1.3车钩联结装置中应设有缓冲装置,其应能有效吸收撞击能量,缓和冲击。 3.1.4车钩装置应具有相对运动的功能,其水平转角和纵向折角应满足线路最小曲线半径和竖曲线半 经的运行要求。 3.1.5半自动车钩应能实现自动连挂且具有表示连接状态的标志,在解锁命令失效导致车钩无法自动 解锁时,可通过装置手动解钩。 3.1.6车钩总成主体寿命不应低于30年。 3.1.7车钩表面应有防腐、防锈处理,

3.2.1贯通道渡应满足在线路最小曲线半径下的通过性能要求 3.2.2贯通道应符合CJ/T353的规定,

3.2.1贯通道渡应满足在线路最小曲线半径下的通过性能要求。 3.2.2贯通道应符合CT/T353的规定

DB44/T21142018

9.1.1同型式车辆应具有统一的构造要求。 9.1.2车体结构的材料宜为铝合金加复合材料。 9.1.3车体在使用期限内承受正常载荷的作用下,不应产生塑性变形和疲劳损伤。在最大垂直载荷作 用下,车体静挠度不应超过两转向架支撑点之间距离的0.1%。 9.1.4车体试验,纵向压缩静载荷当用户和制造商在合同中无特殊规定时,宜采用400kN。 9.1.5车体底架上承受相当于车辆整备状态时的垂直载荷时,沿车钩中心水平位置施加规定的纵向载 荷,其试验合成应力不应超过许用应力。

9.1.6车体垂向试验载荷应按公式(1)核

T: Lvt一一车载垂向试验载荷,单位吨(t); W。一一运转整备状态时的车体重量,单位吨(t); Wpmax一一最大载客量,包括驾驶员、坐席定员及最大立席乘客重量; Wcb一一车体结构重量,单位吨(t); W一一试验器材重量,单位吨(t)。 最大立席乘客重量按下式(2)计算: Wapaax=60 X9/ (1000xSarax). 式中: Wapmax一一最大立席乘客重量,单位吨(t); Samax一一最大有效站立面积,单位平方米(m")。为安全计,最大有效站立面积为除去座 椅及前缘100mm外的客室面积。 每位乘客重量按60kg计算。 每平方米有效站立面积站立的人数按超员载荷(AW)计算。 1.7车体结构的内外墙板之间及底架与地板之间应敷设防寒、隔热、隔声材料。列车内装材料及室 空气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TB/T3139的规定。 1.8车辆密封性能应符合GB/T14894的规定。车体及安装在车体外部的各种设备的外壳和所有的 、门窗、孔盖等不应使雨雪侵入。封闭式的箱柜应密闭良好,在机械清洗时不应有渗水、漏水。 1.9车辆应设有车体架车支座、车体吊装座,并标出架车及起吊位置,以便拆装起吊与救援。 1.10车体阻尼材料应符合TB/T2932的规定,车体底漆应符合TB/T2260的规定,面漆应符合 /T2393的规定。 1.11车体设计寿命不应低于30年。

9.1.11车体设计寿命不应低于30年。

9.2.1驾驶室应视野宽阔,驾驶员在运行中应能清楚方便地瞭望到前方信号、区间线路、车站站台和 接触轨。 9.2.2驾驶室的前窗玻璃应采用任何部位受到敲击或击穿时都不会崩散的安全玻璃。且应有良好的隔 音隔热性能,前窗玻璃的抗穿透性和抗冲击性应符合TB/T1451的规定。 9.2.3驾驶员通过驾驶室与乘客室的连通门进出,连通门尺寸要求: a)净宽尺寸≥550mm; b)净高尺寸≥1800mm 9.2.4驾驶室连通门应有紧急逃生设施,紧急情况下,驾驶员能从内部轻易推开车门逃生,

DB44/T21142018

.2.5驾驶台与座椅的布置应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保证驾驶员驾驶舒适,同时能方便、准确地观察 到设备显示的信息和前方线路。 .2.6驾驶室灯光照明在地板中央的照度为31x~51x,司机控制台面为51x~101x,指示灯、车载信 号灯和人工照明均不应引起驾驶员瞻望行车信号时产生错觉,并应设置较强照度的照明装置。 .2.7驾驶台的仪表和指示灯在隧道内或夜晚关闭照明时以及日光下,能在500mm远处清楚地看见其 显示值。

9.3.1乘客室两侧应合理设置车门,主要参数

净开宽度≥1300mm; 净高尺寸≥1800mm; 耐久性≥150万次; d) 第一次关门防夹有效力 ≤150N; e) 开关门时间:3±0.5s; f 设计寿命:机械部件≥30年,电机组件≥15年。 9.3.2 乘客室侧门载荷应满足EN14752要求,内部承压2000N时,不影响车门功能的实现。 9.3.3乘客室侧门应具有零速保护功能,并具有非零速自动关门的电气联锁及车门闭锁装置。单个车 门具有系统隔离功能,车辆每一侧至少应有一个车门可以从外侧使用钥匙进行开启和关闭操作。侧门关 闭时应具有缓冲动作,避免夹伤乘客。 9.3.4乘客室两侧应设置车窗。车门、车窗玻璃应采用安全玻璃,紧急情况时能用猛力或尖锐物将其 击碎,其性能应符合GB18045的规定。 9.3.5乘客室应设置逃生安全锤。 9.3.6乘客室内布置数量合适的乘客座椅,座椅结构应满足人机工程学要求。座椅及其与车辆连接的 部位应能满足在使用寿命期内,没有任何永久变形。 9.3.7乘客室内应布置立柱、扶手杆,扶手杆上宜加装适量的吊环、拉手,拉手应防滑且不易变形, 并满足不燃性的标准要求 9.3.8客室内部不应存在尖角和锐利的边缘,所有的螺丝钉和连接件应尽量隐藏。客室灯罩应采用封 闭式结构。侧墙窗台表面应倾斜设置。 9.3.9客室地板和其他配件的连接处应设有防水结构。 9.3.10乘客室应有灯光照明,在距地板面高800mm处的照度平均值不低于2001x,在车外无任何光照 时的照度最低值不小于1501x。在正常供电中断时,应备有紧急照明,其照度不低于101x。 9.3.11每列车应至少应设置一处轮椅专用位置和固定装置

10.1转向架采用单轴转向架结构,由构架、牵引机构、走行轮、导向轮、稳定轮、轮边直驱电机、基 出制动装置、二系悬挂装置及其他零部件组成。 0.2转向架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确保列车安全平稳运行。在支撑或减振系统发生故障时,能 确保车辆在轨道梁上安全运行至邻近车站,清客后空车低速返回车辆段。 10.3转向架所有车轮应采用充氮气的橡胶轮胎,应有应急保护装置,且应符合GB/T26149的规定 保证橡胶轮胎发生故障时的安全。 10.4走行轮使用寿命宜大于1.5年,导向轮和稳定轮使用寿命宜大于6年。

DB44/T21142018

10.5所有轮胎均应设置胎压监测装置。悬挂系统宜采用沙漏弹簧或空气弹簧,车体与转向架构架之间 应安装减振器并设置限位装置。 10.6转向架结构应便于检修和制造,转向架架构宜采用钢板焊接结构,焊接后的架构主体应作改善内 应力处理。 10.7转向架构架表面应进行喷漆处理,在15年的使用期限内,不应有生锈、腐蚀、起泡、涂层脱落 等问题发生。 10.8转向架组装后的总成应有降噪措施,满载运行时声音应均衡,不应有高频声音和异响。 0.9机械传动装置应通过计算分析,保证其在设计寿命期内不发生疲劳裂纹和过度磨损。 0.10动力转向架的齿轮传动装置宜安装在转向架构架上,其安装座应能保证其在设计寿命期内不发 生疲劳裂纹。 0.11转向架构架强度试验可按照TB/T2368、TB/T1335的规定执行。疲劳试验要求主体疲劳试验 000万次,局部疲劳试验200万次均不出现裂纹。牵引电机安装、齿轮箱吊座应施加振动载荷,振动 加速度的幅值按3g选取。 0.12转向架构架出厂前应进行检查并进行100%探伤检测。 10.13转向架设计寿命不低于30年

1.1列车制动方式分为电制动与摩擦(机械)制动。制动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五种: a)常用制动:正常使用的制动,既可以在列车司机控制下,又可以在自动驾驶设备的控制下控制 列车速度。由电制动与摩擦制动共同作用,摩擦制动只在低速下介入; b 紧急制动:紧急制动是司控器分级控制的最高级位,采用电制动和摩擦制动组合的方式,是减 速度最大的制动方式; C 安全制动:用于获得比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级别更高的制动方式,在车辆故障模式时采用,安 全制动仅由摩擦制动实现; d 保持制动:使载客列车在定义时间和载荷时保持稳定的制动方式; e)停放制动:使定义载荷的列车在线路最大坡度上永久保持稳定的制动方式。 1.2制动系统应根据制动减速度自动调整制动力大小。 1.3常用制动应优先使用电制动,电制动力不足时,摩擦制动能按总制动力的要求补充不足的制动力。 季擦制动应具有相对独立的制动能力,即使在牵引供电中断或电制动故障情况下,也应能保证发挥作用 列车安全停车。 1.4列车在实施电制动时,制动能量应能被设于车辆自身或地面的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吸收。 1.5列车出现意外分离等严重故障影响列车安全时,应能够立刻自动实施安全制动,并应使司机便于 别。 1.6停放制动系统应保证在线路最大坡度、列车最大载荷情况下施加停放制动不会发生溜车,其制动 应通过机械方式产生。 1.7制动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车辆的清洗和轨面的雨水飞溅不应影响制动性能。

.4列车在实施电制动时,制动能量应能被设于车辆自身或地面的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吸收, 5列车出现意外分离等严重故障影响列车安全时,应能够立刻自动实施安全制动,并应使司机 别。 ,6停放制动系统应保证在线路最大坡度、列车最大载荷情况下施加停放制动不会发生溜车,其 应通过机械方式产生。 .7制动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车辆的清洗和轨面的雨水飞溅不应影响制动性能。

12.1牵引系统宜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传动系统。 2.2牵引系统应具有牵引和再生制动的基本功能,并应设有过压保护装置 12.3列车及线路应设避雷装置,高压线路正极和负极宜分别设置避雷器。

DB44/T 21142018

DB44/I 21142018

12.4主保护应与牵引变电站保护相协调,在各种短路状态下能安全分断。主电路、辅助电路、控制电 路应有完整可靠地保护, 12.5牵引电机应符合GB/T25123.4的规定,且应设有超速保护装置,牵引电器应符合TB/T1333.1 和TB/T1333.2的规定。 12.6列车应有DC1500V、AC220V、DC110/24V等多种电压。 12.7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T24338.4的规定。 12.8电气系统应有良好的绝缘保护。 12.9列车各单元均设置有动力电池,在供电网故障时,动力电池容量可供列车进行自救援。车辆蓄电 池系统应满足车辆在故障情况下的应急照明、外部照明、空调紧急通风、车载安全设备、开关门一次、 广播、通讯等系统工作不低于45min。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应符合GB/T7404.1的规定。 12.10各电气设备保护性接地应可靠。应确保车辆中可能因故障带电的金属件及所有可触及的导电体 等电位联结。 12.11列车应有可靠的防雷击接地,车体的接地阻抗不应大于0.052,车上各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端子 与车体间的接地导体阻抗不应大于0.12。 12.12车辆应设有车体带电保护检测控制装置。车上应设有接地极,确保车辆停放在车站、车辆段、 停车库及检修库等具有接地装置位置时,车体能可靠接地。 12.13车辆上各电气设备的电气防护应符合GB/T21414的规定。 12.14电气设备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介电强度等绝缘性能应符合GB/T21413的规定。 12.15电路的电气设备联结导线宜采用多股同芯电缆,电气耐压等级、导电性能、阻燃性能均应符合 TB/T1484.1的要求,电缆所用材料在燃烧和热分解时不应产生有害和危险的烟气。 2.16电线电缆的敷设应合理排列汇集,主电路、辅助电路、控制电路的电线电缆宜分开走线,并满 足电磁兼容性的要求。电线电缆有交又时,高压线缆的接触部分应有附加绝缘加强。穿越电器箱壳的线 缆应可靠固定,与箱壳靠近部位宜加装护套。电线管槽应安装稳固,防止车辆运行引起损伤。线路、线 槽应防止油、水等其他污染物侵入。车辆电气设备布线规应符合TB/T1507的规定,车辆内部电气柜的 布线应符合TB/T1508的规定。 12.17暴露在车外的电气设备应具有不低于GB4208中规定的IP55等级的防护性能。 12.18电线电缆端头与接头压接应牢固、导电良好。两接线端子间的电线不应有接头。每根电线电缆 的两端应有清晰耐久的线号标记。

13车载通信与乘客信息系统

13.1列车应设有广播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乘客信息显示系统、车载视频监视系统和乘客与驾驶员的 应急对讲等装置。 13.2列车应具有驾驶员与行车控制调度中心进行双向通信功能,并应有列车内部两端驾驶员、调度控 制中心对乘客广播功能等。 13.3列车设有自动报站、预告前方停站及驾驶员对乘客广播等功能,并应设有线路、车站导向标志等 乘客信息显示设施。

14.1车辆温度应能满足在外界环境温度为35℃时,车内温度不高于28℃,相对湿度不超过 同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合同中另行规定温度和湿度的要求。 14.2空调装置宜采用集中控制方式。

DB44/T 21142018

14.3空调机组应符合GB/T19842的规定。 4.4空调机组中制冷系统的密封性能应符合TB/T1804的要求。 4.5空调机组应有可靠的排水结构,运行中凝结水及雨水不应进入到客室内。 4.6客室内采用空调系统时,应确保制冷效果及乘客舒适性的要求,人均新风量不应少于10m²3/h。 客室内仅有机械通风装置时,人均供风量不应少于【20m】~3/h。 4.7司机室采用空调时,新风量不少于人均30m3/h。不同地区有特殊需要时,可在合同中另行规定, 14.8用于冬季寒冷地区的车辆应有采暖设备,运行时应维持驾驶室与客室温度不低于14℃。 4.9空调与采暖装置应能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工作挡位,用以调节温度。 14.10对安装采暖设备部位的侧墙、地板及座椅等应进行安全隔热处理。车用电热器应符合TB/T270 的规定,罩板表面温度不应大于65℃ 14.11空调和采暖设备应具有相应的电气保护功能,

15.1驾驶台应设置有紧急停车按钮。 15.2驾驶室内应设置有客室侧门开闭状态显示和车载信号显示装置,并便于司机观察, 15.3车辆应有可靠的无线通信联络设备。 15.4车体应设置防漏电保护装置,车辆内各电气设备应有可靠的接地保护。 15.5列车应具有纵向救援能力和横向疏散能力。 15.6车头装设可进行远近光变换的前照灯组。前照灯在距列车前端紧急制动距离处的照度不应小于 21x。列车两端均应设红色防护灯,处于列车尾端时该红色防护灯应点亮。 15.7列车应设鸣笛装置。喇叭在距离车1.5m处的音量应不小于95dB。 15.8车辆内应设有安全标识,包括标在驾驶室内的紧急制动装置、带电高压设备、消防设备及电器箱 内的操作警示标识等。 15.9客室、驾驶室应配置适合电气装置与油脂类的灭火器具,安放位置应有明显标识并便于取用。灭 火材料在灭火时产生的气体不应对人体产生危害。驾驶室应设烟火显示报警装置。 15.10列车应设有报警装置。客室内应设有乘客紧急报警装置,紧急情况下乘客应能向司机或控制中 心报警,司机或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报警时应能立即识别报警车辆。 15.11列车应满足ATC系统接口要求。 15.12客室车门系统应设置安全联锁,应确保车速大于5km/h时不能开启,车门未完全关闭时不能启 动列车。

16控制与诊断监视系统

16.1列车应通过通信网络方式进行控制。数据通信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a)列车控制、诊断系统与车辆子系统通过列车通信网络和智能终端进行通信; b)通过通信网络上的标准服务接口,对联网子系统的故障信息进行下载; c)主要微机控制子系统能通过列车通信网络上的标准服务接口进行在线测试。 16.2列车控制与诊断系统主要由以下装置构成:

16.2列车控制与诊断系统主要由以下装置构成 a)终端装置(输入输出单元); b) 中央处理中心; c) 驾驶台显示器; d)读出装置。

DB44/T 21142018

17.1车辆总装配完成后投入使用前,应进行试验,试验按GB/T14894相关条款执行,试验 可进行验收。

2车辆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制造的车辆; b) 批量生产的车辆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其性能、构造、材料、部件有较大改变者: C 批量生产的车辆制造一定数量后,有必要重新确认其性能时,抽样进行试验测试; d 制造商首次生产该型号车辆; e 国家质检部门提出要求时。 7.3试运行的里程应按车辆的类型、最高运行速度和采用新设备、新技术的情况由用户和制造商双方 办商确定,原则上系列产品可比新产品短一些,低速的可比高速的短一些。当合同中缺乏规定值时,车 辆的最大试运行里程为5000km。 7.4投入批量生产的车辆应全部进行例行试验。例行试验结果应与该型产品型式试验相符。 7.5正式提交验收的车辆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型式试验报告、例行试验报告、使用维护说明书和车辆 覆历薄等。 17.6车辆移交时,制造商应向用户提供有关技术条件、维修用图纸和随车工具、备品

车辆的有关信息应标注在车辆的明显位置上,其标注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制造应提供

整的资料,其中标志内容不应少于以下规定: a)产品名称与型号; b)制造商的名称; c) 车辆自重; d) 额定载客量; e) 出厂编号或代码; 出厂日期。 18.2标志应清晰、易读、不易磨损

19运输与质量保证期限

19.1车辆应由制造商妥善包装、储存、运输及防护,并负责完好地运送至合同指定的交货地点。 9.2制造商应明确给出车辆及其主要部件的质量保证期限,一般不短于车辆验收后一年,在用户遵守 吏用维护说明书的情况下,质量保证期限内确属制造质量不良而出现故障影响运行或损坏时,制造商应 及时无偿地负责修理或更换零部件,安装调试,恢复运行。 19.3对因制造或工艺缺陷而需进行整改的项目,应在该车完成此项整改之日起,对相关部件重新计算 页量保证期限

表A.1给出了轨道梁的精度要求。

DB44/T21142018

表A.1轨道梁的精度要求

DB44/T 2114201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中运量跨座式单轨系统车辆限界图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中运量跨座式单轨系统车辆限界图

DB33 T2523-2022商业综合体运营管理与评价规范.pdf图B.1区间直线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图

DB44/T 21142018

B.2车站直线地段车辆轮廊线、车辆限界

图B.2车站直线地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图

DB44/T 21142018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列车阻力

列车通过曲线的阻力可采用以下公式(C.1)计算: 式中: W.一一曲线阻力(N/kN) R一一曲线半径(m)

列车基本阻力采用以下公式(C.2)计算: Wo=8. 99+0. 0432v+0. 00071v*...... (C. 2 式中: Wo一一列车基本阻力(N/kN)

DB11/T 1585-2018 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列车基本阻力采用以下公式(C.2)计算: Wo=8. 99+0. 0432v+0. 00071v*...... 式中: Wo一一列车基本阻力(N/kN)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