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647-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647-2019 城镇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构建和应用规程.pdf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目次1总则(22)3基本规定(23)4模型构建和测试(26)4. 1一般规定(26)4. 2数据需求(26)4.3模型构建.(30)4. 4模型测试(34)5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36)6应用和维护(41)6. 1一般规定(41)6. 2模型应用(41)6.3模型维护(49)7成果编制(50)7. 1一般规定(50)7. 2专题报告(50)7.3模型附件·(51)模型验收(53).21:
1.0.1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正迅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 目标一一“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与城镇内涝防治系统建设 的目标一致。城镇内涝防治系统包括源头减排系统、排水管渠系 统、排涝除险系统及应急管理系统,汇水面积一般较大,雨水设 计流量宜采用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因而其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 需要城镇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构建和应用的技术支撑。 城镇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是城镇内涝防治系统的合理抽象 与概化。利用数学模型,能在各种设定情景下,模拟地表产流 汇流规律、排水管网运行特征、地表积水状况等,分析城镇内涝 防治系统的运行规律,以便对城镇内涝防治系统的规划、设计和 运行管理作出科学的决策。 1.0.2本规程适用于城镇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构建和应用的 全部过程,包括模型构建和测试、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模型分 析和应用、成果编制以及模型验收。 1.0.3城镇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的应用,需引用的标准涉及 两个主要方面,分别为城市水务和数学模型应用,其中城市水务 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城镇内涝防治技 术规范》GB51222等。数学模型方面,国内的标准相对较少, 自前实行的标准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 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等。
.0.2本规程适用于城镇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构建和应用的 全部过程,包括模型构建和测试、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模型分 斤和应用、成果编制以及模型验收
1.0.3城镇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的应用JTG/T 3650-02-2019 特大跨径公路桥梁施工测量规范,需引用的标准
两个主要方面,分别为城市水务和数学模型应用,其中城市水务 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城镇内涝防治技 术规范》GB51222等。数学模型方面,国内的标准相对较少 自前实行的标准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 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等
象主要包括城镇河道和雨水(或合流)主干管渠。 模型目标包括: 1)模拟特定位置的流量和特定区域的水力边界条件,如 排放口(包括排河口、排湖口或排海口等)、泵站等; 2)模拟干管或截流管的水力边界条件,为分区或精细模 型提供下游水力边界条件: 3)为整个集水区提供全面评估,既可以是重大开发项目 对干管的影响评估,也可作为排水管网主要改造方案 的初步评估。 2分区模型一般用于特定排水分区专项规划和研究,宜包 括城镇河道、市政雨水管渠或合流管渠。 模型且标包括:
1)确认集水区内的水力问题,包括评估易涝区域、超载 管段、截流管以及合流制系统溢流井和其他附属构筑 物的水力特性; 2)初步评估改造方案: 3)未来规划发展影响评估。 3精细模型一般用于片区排水工程的方案设计和评估,宜 包括城镇河道和模拟范围内的雨水设施。 模型目标包括片区排水工程的详细研究、方案评估和方案详 细设计。 4技术人员可根据建模目的、项目委托要求等各种限制因 素选用模型,在同一项目中可同时用到其中1类及以上模型。 3.0.3模型构建和应用的原则分为目标性原则、真实性原则、 完整性原则。 3.0.4模型的构建与测试工作主要包括模型结构的确定,基础 资料收集及测量,产流/汇流模型的选择和参数设置,形成河道 (明渠)或管网的水力模型,并对水力模型进行核查及稳定性 测试。 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工作主要应用历史监测数据或现场监测 数据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合理范围内的设置及调整,使模型能够 模拟实际情况,并可用于后续分析与应用。 模型分析和应用工作主要包括对城镇内涝防治系统的评估、 规划设计方案调整、内涝预警等应用。 成果编制主要包括模型技术报告和相关附件,以便对模型进 行审查、存档和升级。 模型验收主要包括模型基础数据、模型边界条件、模型参数 和模型结果,需经审查后验收
3.0.5城镇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定额可按表1的标
1 城镇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定额
注:1按用地规模分级计费,如本级计费低于上一级最高收费,则以最高收费为 准计费。 2 按管道、河道(明渠)布设密度以及地形地势复杂程度,可乘1.0~1.3 的调整系数。 3难度系数调整:框架模型为0.5、分区模型为1.0、精细模型为2.0。 4考虑资料齐全及获取难度,调整系数取1~2,特殊区域资料费用单列。 第三方验收根据工作量可按定额的10%~15%比例收费 十费基价为15万元,实际操作可根据难度乘1.1~1.5的调整 数
第三方验收根据工作量可按定额的10%~15%比例收费, 计费基价为15方元,实际操作可根据难度乘1.1~1.5的调整 系数。
4.1.1市场上存在各种内涝防治系统模拟软件,它们在各种水 力条件下的模拟能力、复杂负荷状况的处理、可用输出格式上, 具有不同的特点。仅具有计算功能的小型软件或电子表格仍旧充 许用于内涝防治系统模拟的同时,专为模拟内涝防治系统开发 的,具有便于操作的图形用户界面和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的软件包 乃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模拟工具选择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考虑为实现建模自的 的模拟条件;了解建模工具目前在解决类似问题中的应用情况; 购买、更新升级和培训的成本,建模工具提供方可提供的培训和 服务情况;掌握建模工具操作的必需知识和技能;与目前计算机 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兼容性;数据输入方式与GIS、CAD等 软件的数据交换能力;计算结果的表达能力等。
4.2.1数据是每个模型的关键元素,项目目标和模拟工具限定 了数据需求。数据需求可分为八类,即降雨数据、地面高程数 据、下垫面数据、排水管网和附属设施数据、城镇河道数据、流 量和水位监测数据、运行资料、边界条件等,详见表2。
表2数据需求和数据源
4.2.2城镇内涝防治系统规划设计中,设计暴雨用于确定内涝 防治设施的尺寸,降雨输入步长一般为5min。参照现行国家标 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关于设计暴雨过程线的有关 规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暴雨过程线,设计暴雨可包括不同 重现期的降雨过程线。短历时暴雨过程线主要用于基于峰值流量
的设施计算和评估,分析管道超载和城镇内涝等情况;长历时暴 雨过程线主要用于评估区域内涝风险或调蓄池等水量相关的设施 运行状况等。 实测降雨包括短期实测降雨和长期实测降雨。短期实测降雨 常指一场降雨情况,主要用于校验模型参数,降雨输人步长一般 小于5min;长期实测降雨指1年或多年降雨数据用于评价内涝 防治设施的长期运行能力,降雨输入步长不宜大于10min。
4.2.3对于精细模型,测图数据需要区分道路、人行道、绿地 和房屋等地块数据
或规划图等。有条件时,也可源自高分辨率的航拍航测数据等资 料。数据处理时,应在同一坐标参考系下与排水管网数据进行空 间叠加,便于获取集水区下垫面参数。
4.2.5排水管网数据包括排水管渠、排水泵站及附属构筑
基础数据信息,数据信息的格式和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 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的有关规 定执行。可采用排水设施运营单位的基础数据库信息、测绘管线 数据以及竣工资料数据。缺失或可疑的数据需经现场踏勘补测获 取,或者根据经验选用。
基础数据信息,数据信息的格式和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 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的有关规 定执行。可采用排水设施运营单位的基础数据库信息、测绘管线 数据以及竣工资料数据。缺失或可疑的数据需经现场踏勘补测获 取,或者根据经验选用。 4.2.6河道和易涝区属性资料主要包括:高程数据、综合糙率 及水位、流量资料。高程数据用于描述水流流经区域的几何形态 (如河道的横、纵断面),以便计算水流运动过程中的各个水力要 素;综合糙率是反映水流流经区域因过水断面形状、组成材质、 水流状态等因素对水流产生阻力大小的重要参数;水位、流量数
4.2.6河道和易涝区属性资料主要包括:高程数据、综合
及水位、流量资料。高程数据用于描述水流流经区域的儿何形态 (如河道的横、纵断面),以便计算水流运动过程中的各个水力要 素:综合糙率是反映水流流经区域因过水断面形状、组成材质 水流状态等因素对水流产生阻力大小的重要参数;水位、流量数 据主要用作模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或者用于模型参数的率 定和验证。 涵洞、闸坝、主要跨河建(构)筑物和排涝泵站等工程属性 资料:包括涵洞、闸坝、排涝泵站的儿何尺寸、运行水位、流量 曲线,水闸启闭方式,跨河建(构)筑物的桥墩、基础和拱部距
面距离,泵站的运行规则等。
4.2.7降雨种类参照国家气象部门公布的各类型降水量标准, 详见表3。有条件地区,建议采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三 种。通过流量监测,获得完整的径流过程曲线,采样时间间隔不 宜大于5min。
表3各类雨的降水量标准
为获得有效的监测数据,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获得 关键节点的监测数据,用于模型参数的率定和验证。在制定监测 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实用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代表性和可行 性等原则,优先覆盖调蓄设施上下游节点、泵站上下游节点、主 干管线出口等关键节点;其次考虑覆盖易涝点、排放口、典型下 垫面出口、主干管检查井等节点,并以获得满足模型验证要求的 监测过程线为基本要求开展监测工作。为了便于设备的现场维 护,保障数据质量,同一类型区域中的监测安装点宜尽量靠近。 4.2.8运行资料主要包括:附属构筑物类型及参数,例如泵站 及各台泵、闸、堰等的运行模式和切换原则;参数率定和模型验 证的资料,例如系统出现的冒溢、积水、内涝等情况及其对应的 降雨资料;通过收集集水区内的历史冒溢、积水记录(不包括临 时堵塞引起的积水),确认积水发生的地点、频率、积水面积及
护,保障数据质量,同一类型区域中的监测安装点宜尽量靠近。 4.2.8运行资料主要包括:附属构筑物类型及参数,例如泵站 及各台泵、闸、堰等的运行模式和切换原则;参数率定和模型验 证的资料,例如系统出现的冒溢、积水、内涝等情况及其对应的 降雨资料;通过收集集水区内的历史冒溢、积水记录(不包括临 时堵塞引起的积水),确认积水发生的地点、频率、积水面积及 深度等,同时收集发生积水时对应的降雨情况;需同步的泵机后 闭、前池变化等。
4.2.8运行资料主要包括:附属构筑物类型及参数,
4.2.9外部入流资料一般包括上游转输、地下水入渗等;排放 口水位一般包括服务范围下游排放口的水位值或水位过程线等。 当河道水位对内涝防治设施出流带来较大影响时,应合理设置下 游出水口的水位。管渠能力评估和内涝风险分析时,应按照不同 情况考虑下游河道水位。 1管渠能力评估模拟分析时,应按照排水管道设计边界评 估管渠(管径、坡度)是否满足有关标准。如山区及丘陵地带排 水管渠系统设计,设计工况下排放口管(渠)顶标高常高于城市 河道水位,则采用数学模型评估时,排水管渠出水按照自由出流 处理。 2内涝风险分析时,考虑河道顶托或者漫溢可能是城市内 涝的原因之一,因此进行此类情景模拟时,管道模型下游边界条 件应根据模拟需求,按照实际情况、河道模拟情况或者规划要求 设定。出于节能方面的考虑,许多泵站常采用高水位运行模式。 这种情况下,应对排水泵站进行实地调研和充分论证
检查、评估缺失数据和可疑数据。 模型数据整理过程中,应尽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对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数据检查,特别注意如“大管套小管” “管道倒坡流”“检查井标高不合理”“管道粗糙系数不合理”“管 道连通性不完整”“重复数据”等问题,对其中数据缺失和可疑 情况,应提出解决措施,包括通过检查井测量、闭路电视 (ClosedCircuitTelevisionInspection,简称CCTV)测量、流量 测量、实地调研或参考以往完成的水力模型等方式,增补和修正 数据。连接性检查应保证每个集水区对应的检查井最终能够连接 到系统的出水口。缺失数据一般可以从城镇内涝防治系统基础设 施管理系统、与工程管理人员讨论、原有测量数据、CCTV测
检查、评估缺失数据和可疑数据
量数据、其他数据库、以往完成的水力模型或现场踏勘等方法 获得。 数据补测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 与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的有关规定。条件不具备时,缺 失信息可按照一定原则进行数据推断,并作出标记
市管网布同等资科 ,可木用下列万法: 1直接从平面图上测量:根据城镇内涝防治系统平面和竖 向图,确定集水区范围: 2根据现状用地遥感图或地形图,解析建筑、道路、绿地 水体等用地性质: 3由排水管渠系统布局,划分城镇内涝防治系统的子集 水区; 4确定集水区与出水管段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在地理信息 系统或平面图上;现状管网模型应根据实际管网布局确定子集水 区范围,也可参考竣工图纸;规划模型可以根据规划集水区范围 确定相应的参数; 5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计算或在平面图上测量每个子 集水区总面积和不透水面积。 4.3.4模型概化有助于减轻数据收集的工作量和减少模型的运 行时间,提高模型计算的稳定性。应根据模型应用目的,确定模 型概化范围和程度。 如果将地势低洼点附近的节点简化,那么当发生积水时,积 水点位置可能与实际积水点位置不符。因此本条规定不应概化地 势低洼点等易涝地区附近的模型节点。 保守模拟情况下,可不考虑被删除管渠和检查井设施的蓄水 容积补偿。
4.3.4模型概化有助于减轻数据收集的工作量和减少模型
如果将地势低洼点附近的节点简化,那么当发生积水时,积 水点位置可能与实际积水点位置不符。因此本条规定不应概化地 势低洼点等易涝地区附近的模型节点。 保守模拟情况下,可不考虑被删除管渠和检查井设施的蓄水 容积补偿。
踪性和数据的可信程度
表4不同模拟方法及所需参数
注:采用固定径流系数和可变径流系数进行内涝分析计算时,应采用雨量径注 系数,
4.3.8在总体规划阶段或宏观分析阶段,缺乏管网、
渠等数据时,为有效分析地面积水的趋势以便指导用地布局避免 未来内涝风险,可利用集中扣损方式建立概化模型
5.0.1模型参数率定和验证流程包括: 1根据标准规范和文献推荐值,结合模型区域的实际情况 设置模型初始参数; 2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敏感参数,初步明确调整 规则; 3对获得的实测数据质量进行评估; 4基于实测数据进行参数率定,比较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 偏差,通过调整模型参数,使偏差满足本规程第5.0.5条的参数 率定要求; 5采用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评估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 拟合程度是否满足本规程第5.0.5条的模型验证要求; 6编写报告说明模型率定和验证结果,并记录所有的模型 修改。 5.0.2用于参数率定和验证的实测数据需相互独立,不能采用 司一套数据。率定和验证时,应保证模型基本物理特征具有一致 性,即在此时间内城镇内涝防治系统的物理特征不能有重大变 化,如:土地开发带来的下垫面条件变化、新建工程设施等。 5.0.3参数率定和验证时,应优先使用流量和液位等过程监测 数据,其次使用积水深度、积水范围等单个记录结果作为依据。 应适当考虑获取数据的难易程度和经济性。对于无任何测量 数据记录,可根据历史记录或当地经验率定和验证模型。如针对 规模很小的城镇内涝防治系统模拟,当不具备条件时,可根据历 史记录或当地经验(如历史内涝积水点)验证模型。
选取的合理性,可借鉴邻近已建区或其他相似地区经过实测验证 的模型参数,应确保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规划设计工 兄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
5.0.5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可采用下列2种方法:
式中:Qsim 时刻i的模拟结果(m²/s) Qbs——时刻i的监测数据(m²/s); Qiv 监测数据的平均值(m²/s)。
以某2条河道率定结果为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某河道闸断面模拟与实测洪峰流量误差分别为4%和3.9%(图1),峰现时间偏差分别为14min和20min(图2)。一模拟■实测700600(s/w)吾500400300流200100012:00:0018:00:000:00:006:00:0012:00:00时段图1某河道1“7.21”暴雨实测与模拟流量对比一模拟■实测600.00500.00400.00300.00湖200.00100.000.0010:00:0016:00:0022:00:004:00:0010:00:00时段图2某河道2“7.21”暴雨实测与模拟流量对比以某管道率定结果为例(图3),监测点率定指标包括监测水位、流量和流速3项指标,其中峰值流量和峰值液位时间偏差均小于1h。峰值流量数值偏差2.9%,峰值液位数值偏差22.0%。监测总流量为1955m²,模型计算总流量为1690m²,相差13.5%。5.0.6选择历史记录时,应排除人为造成的临时性积水和溢流状况。内涝积水状况通常包括积水点位置、积水面积、最大积水深度、最大积水量和积水持续时间等。溢流状况通常包括是否发.38:
降雨强度(mm/h)降雨数据实测数据水倍(m)1.00模拟数据0.500.003流量(m/s)0.800.600.40号0.20号0.00流速(m/s)1.501.000.500.0001:0002:0003:0004:002013/7/31时段图3某管道监测信息的率定结果生溢流,以及溢流发生的时间和溢流次数。以某城市的模拟积水点分布和历史内涝积水点分布率定为例,该城市模拟积水深度峰值与实际积水点分布详见图4和图5。图4某城市模拟积水深度峰值(2014年8月7日):39:
图5某城市实际积水点分布(2014年8月7日)以某立交桥“7.21”历史内涝积水验证为例(图6),“7.21”降雨期间,某立交桥实测最大积水深度超过1m;积水路段封闭时段19:00~22:00,持续时间达3h。模拟最大积水深度达1.5m,超过0.6m积水时间约为2.5h;超过0.3m积水时间约3.5h。图6某立交桥“7.21”历史内涝积水的验证结果
6.1.1在模型分析和应用之前,应对模型的运行结
6..1在模型分析和应用之前,应对模型的运行结果进行常规 的稳定性测试,确定并解决任何不稳定现象。 我国已有较多城市开展了城镇内涝防治系统的建模工作,并 取得了一批成果,后续城镇内涝防治工作应在以上工作成果的基 础上进行。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进行,经过验证的成果模型和实 际情况之间会存在差异。当在已有模型基础上进行分析与应用 时,技术人员应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评估。这些差异包括但不 限于: 1系统功能性变化,如管渠淤积或清淤导致的粗糙系数或 过水断面变化; 2系统结构性变化,如进行管网改造或增加泵闸等; 3服务范围内用地性质的变化。 差异较小时,应对原模型数据进行相应调整;差异较大时, 除对原模型数据进行调整外,还应重新率定和验证模型。任何模 型改动都要在模型报告中记录。 6.1.2在开展城镇内涝防治系统规划设计时,规划竖向和下垫 面等通常会与现状有较大差别。当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城镇内涝防 治系统规划设计时,应采用规划竖向和下垫面等数据,保证模型 数据的时效性和一致性。
6. 2. 1 模拟分析对象包括系统整体、集水区、节点、管道
模拟分析对象包括系统整体、集水区、节点、管道、河 明渠)、蓄水设施、泵站、内涝状况评估等,具体内容应根
目的确定,分析要素可参考表!
表5模型分析对象与要素
6.2.2本条所列为最常用模拟分析结果表达方式。纵断面图主 要用来显示管渠水力坡度线;统计表格主要包括2类,一类为分 析对象各时刻模拟结果的完整罗列,另一类为展示经统计分析后 的分析对象模拟结果(如总量、最大值等);统计报告与统计表 格类似,区别在于表现形式为文本。 6.2.4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具体问题或目标对城镇内涝防治系 统现状设施进行能力评估。系统水力状况评估可采用系统设计流 量或现状流量的不同工况,评估系统中各管道的充满度以及流速 范围是否符合排水要求,查看其中出现问题的位置,确定问题严 重程度,并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必要时应利用CCTV等管道 检测手段进行现场调查。如果系统中存在诸如泵站和闻门等需要 人工操作的设施,应对其现状运行调度方式进行评估。当进行 系统改造时,应对远期发展情况下现状内涝防治系统能力进行 全面评估,确定哪些地方需要改造。如某城市某交叉口附近积
水严重,通过模型模拟发现大管套小管是造成积水的主要原因(图 7、图 8)。图7交叉口处降雨积水峰值深度6.2.5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别很大,各地在开展内涝防治规划和排水工程设计时,通常会根据区域特征制订相应的降雨标准和排放口水位条件,因此,本规程对不同设计标准时的降雨和排放口水位重现期不作统一规定。在参考国内外文献基础上,拟定表6和表7设计标准,供各地参考。华南沿海某城市在进行城镇内涝防治系统规划设计时,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为2年一遇,城镇内涝防治系统设计重现期为30年一遇,排放口设计水位标准为多年平均潮水位。当设计暴雨重现期为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且管道为自由出流时,管道内水面线不超过管顶,即不过载。当设计暴雨重现期为城镇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排放口水位为多年平均潮水位时,地面积水不允许超过15cm,即不内涝(图9)。·43·
表 6 强排系统设计标准
注:表内所提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应由各地参照现行国 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和《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 51222进行取值
注:表内所提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应由各地参照现行国 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和《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 51222进行取值
注:表内所提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应由各地参照现行国 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和《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 51222进行取值
某沿海城市在进行内涝防治系统规划时,雨水管渠标准为5 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为50年一遇,模拟结果显示5年一遇降 雨对应低重现期潮位时,雨水管道不过载。在50年一遇降雨对 立5年一遇潮水位及5年一遇降雨对应100年潮水位时满足不内 涝要求。将经过模型调整后的雨水管道数据反馈到雨水专项规 划,调整后的控制点标高和中央绿化带作为雨水行泄通道等内容 客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竖向规划中,在地块出让及道路、绿 地、水系等的建设中进行控制(图10)。
图930年一遇24h设计暴雨遭遇多年平均潮水位时最大积水点模拟示意50年一遇降雨对应5年一遇潮水位5年一遇降雨对应100年潮水位图10不同重现期降雨与潮位下最大积水点模拟·46·
84 ↓800 g一开系台数一积水量2.53.5700二熟水澡度■瞬时用量(uws/u)53t600 E7.52.5500(,w)24008300151 f200 E217.50.5 100 E积水限行线20tot00:3001:0001:3002:0002:3003:0003:3004:00时段三图12开泵台数和积水深度
6.3.1模型管理部门应对模型数据库进行备份,以防数据去 或损坏。
6.3.2模型构建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当城镇内涝防治系
发生变化时(结构性改变或功能性改变),管理部门应及时更新 其数据库,方便模型的后续使用。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排水 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的有关规定, 模型数据的更新周期不应超过1年。
7.1.1为记录和总结模型模拟的过程和结果,应根据合同约定 将模型率定、验证和分析过程和结果数据等模型成果提交给项目 委托方,以便对模型进行审查、存档和升级
7.2.1专题报告应包括城镇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模型的基本信息, 涵盖内容应当足以供使用人员查找并根据所提供信息运行模拟, 使其能在不改变假设和限制条件下修改模型
原始数据来源中各数据字段与模型软件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测 量报告由测量承包商提供,对于未在测量报告中记录的,而由其 他特定测量工作得到的详细资料以及测量位置,应在报告中说 明。当不同资料来源得到的数据出现矛盾或不协调情况时,应列 表记录并说明解决方法。
7.2.4城镇内涝防治系统的模拟一般需要使用计算机软件
说明所选的模型软件名称及其版本。模型构建过程中对数据所作 的检查工作,及数据检查后对数据所作的任何改动内容及改动的 原因,应在报告中详细说明。当部分商业软件提供了缺失数据推 断功能,应在报告中详细说明采用的推断规则。模型参数包括各 种水文、水力参数,如管道粗糙系数、节点额外补偿体积、管道 高部水头损失系数、旱季流量计算、附属构筑物(泵、闸、堰 参数、淤积程度等。模型稳定性测试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位置 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对模型的改动应记录在报告中
7.3.2报告中应描述所提交的模型文件、模型数据
3.2报告用描述所提交的模型文件、模型数据记求、测量 数据记录和模型验证和分析结果数据,并做好清单索引,方便香 询。模型中使用的所有水文和水力模型应进行简单说明,并给出 计算公式及参数取值。每个模拟方案均应说明运行目的、模型运 行参数(以及模拟历时、开始时间、计算步长等)、参考的图纸 文件等。
7.3.3不同模型软件包含的模型工程文件不同,模型项目
7.3.3不同模型软件包含的模型工程文件不同,模型项目完万
后,应将完整的模型工程文件提交给项目委托人。当后续使用其
后,应将完整的模型工程文件提交给项目委托人。当后续使用其 也模型软件对模型进行升级时,还应按照项目委托人要求导出需 要的数据格式文件
模型空间及属性数据是模型工程文件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 包括模型拓扑信息和附着其上的属性信息。时间序列数据主要是 指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水位变化数据、降雨变化数据等。模型 运行结果包括管网负荷图、积水点分布图、管线纵断面图等。其 他模型文件包托背景图调度规文件等
使用的全部数据记录,模型项目完成后,应整理后提交给项目委 托人。系统原始数据记录除原始数据库文件外,还应包括数据来 源和模型数据与原始数据的数据对照表。在原始数据有缺失或错
误情况下,还应进行现场调查、临时补测、合理假设或按规则推 断等方法进行修改增补数据,并应说明增补数据来源。系统原始 数据和修改增补数据应涵盖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检查井、管 道、城镇河道、泵站、闸门、堰等。模型参数设置表用于记录粗 造系数、局部水头损失系数、产汇流模型参数等。时间序列数据 主要是指水文数据、降雨数据等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7.3.5模型校核和验证所用的测量数据记录应由专业测量承包 单位提交。如果未进行专门的测量工作,而是从项目委托人处直 接获取的设施水位和流量等运行数据,应由模型工程师整理后提
单位提交。如果未进行专门的测量工作,而是从项目委托人处直 妾获取的设施水位和流量等运行数据,应由模型工程师整理后 交项目委托人。
3.0.2模型应由使用部门或委托单位进行验收,如果使用部门 成委托单位自身没有能力进行验收,应组织第三方验收,并由第 三方机构提供明确的验收意见和验收报告
8.0.2模型应由使用部门或委托单位进行验收,如果使用部门 或委托单位自身没有能力进行验收,应组织第三方验收,并由第 三方机构提供明确的验收意见和验收报告。 8.0.3由于模型文件牵扯大量保密数据和知识产权成果。因此, 需要由模型构建单位提供相应模拟的场地、机器等条件,由模型 验收单位派人对模型文件进行运行和审查,以保证模型的合理性 和准确性。 8.0.4不同精度的模型在审查时应该结合模型构建要求对审查
膏要由模型构建单位提供相应模拟的场地、机器等条件,由模型 验收单位派人对模型文件进行运行和审查,以保证模型的合理性 和准确性,
3.0.4不同精度的模型在审查时应该结合模型构建要求对审查 的内容进行合理确定。 具体审查内容可参考表8。
具体审查内容可参考表8。
SJG 31-2017 深圳市工业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电子信息类)表8模型验收审查主要内容
8.0.5模型基础数据申查主要是对基础数据合理性的申查,以 呆证模型运行基础的合理、科学、可靠,现状模型所用的数据能 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排水设施现状,主要内容为管道尺寸和 高程的合理性,检查井、雨水口及雨水算子尺寸和高程的合理 性,管网系统(管道、检查井以及其他设施)拓扑结构完整性和 合理性,地形数据的合理性,下垫面数据的合理性,排水分区或 流域划分的合理性,泵站、调蓄池等其他排水设施尺寸、运行条 牛、水泵配置、单泵流量和性能曲线等的合理性。其中,对管道 主要检查尺寸和高程,特别是检查尺寸异常值、高程异常值、大 管接小管、管道逆坡等;对检查井、雨水口及雨水算子主要检查 其尺寸和高程,特别是尺寸异常值、并底高程异常值、并处地面 高程异常值等的检查;对管网系统拓扑结构主要检查其完整性和 合理性,特别是管道连接关系、是否存在孤立管道或检查并、管 网系统是否成环等;对地形数据主要检查其合理性,特别是是否 存在高程突变点、高程异常值、地形坡度异常地区等;对下垫面 数据主要检查其合理性,特别是下垫面分类是否合理,是否存在 下垫面突变区域、是否存在下垫面类型明显不合理区域;对排水 分区或流域划分主要检查其合理性,特别是排水分区是否与河道 系统流域矛盾、排水分区划分是否与地形等因素一致、排水分区 划分是否覆盖全部建设区等;对于泵站、调蓄池等其他排水设施 主要审查其尺寸、运行条件以及水泵配置、单泵流量等,特别是 设施尺寸异常值、设施高程异常值、设施运行工况和条件异 堂等
8.0.6模型边界条件审查主要为了保证模型边界条件设置
理、准确,以保证模型运算结果可靠,主要内容为上游流量边界 条件合理性、下游水位边界条件合理性、降雨边界条件设置合理 性、集中扣损条件设置合理性等。 对于上游流量边界条件,主要根据上游的流域面积、流域下 垫面特点、流域坡度、集中人流以及其他相关规划设计提供的条
件,综合评判模型设置的流量边界条件是否合理;对于下游水位 边界条件,主要根据整体流域面积、流域特点,相关规划设计提 供的条件,以及模型模拟主要对象和应用目的(模拟内涝还是进 行管网评估),综合评判模型设置的水位边界条件是否合理;对 于降雨边界条件,主要审查是否全部流域均设置降雨条件,如果 不同流域设置不同降雨条件,设置是否合理,选择的雨型是否合 理,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是否匹配等;对于集中扣损边界条件, 主要审杰该扣摄息不合理、扣摄值注管和确定具不正确
件,综合评判模型设置的流量边界条件是否合理;对于下游水位 边界条件,主要根据整体流域面积、流域特点,相关规划设计提 供的条件,以及模型模拟主要对象和应用目的(模拟内涝还是进 行管网评估),综合评判模型设置的水位边界条件是否合理;对 于降雨边界条件,主要审查是否全部流域均设置降雨条件,如果 不同流域设置不同降雨条件,设置是否合理,选择的雨型是否合 理,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是否匹配等;对于集中扣损边界条件, 主要审查该扣损是否合理,扣损值计算和确定是否正确。 8.0.7模型参数审查主要是对模型结构选择、参数选择等进行 审查,以确保模型计算的合理性。具体为产流模型、地表汇流模 型选择,管网及河道(明渠)水力模型选择,产流部分参数选 择,地表汇流部分参数选择,管网水力计算参数选择,河道(明 渠)水力计算参数选择,地表漫流水力计算参数选择,管网与河 道(明渠)水力计算耦合参数及模式选择,一维模型与二维模型 计算耦合参数及模式选择,参数率定所用降雨、流量、液位实测 数据,参数率定计算过程及结果。 首先,需要对产流模型、地表汇流模型、管网与河道(明 渠)水力模型的选择进行审查,以确保模型选择是适合当前参数 和技术特点的,避免出现由于模型选择问题导致计算结果存在偏 差;其次,要对各类参数进行审查,以保证参数选择是符合常识 的:最后,要对模型参数率定的原始数据和率定计算过程进行审 查,以确保率定过程和结果合理, 8.0.8模拟结果表达审查的主要内容为模拟结果表达是否直观 准确,模拟结果是否满足项目要求等。主要看模拟的说明、图纸 是否能够有效表征水位、流量、积水情况等信息,以及这些信息 的表达是否清晰、直观,是否满足支撑项目的要求
准确,模拟结果是否满足项目要求等。主要看模拟的说明、图纸 是否能够有效表征水位、流量、积水情况等信息,以及这些信息 的表达是否清晰、直观2019年注册道路专业案例(上真题解析),是否满足支撑项目的要求
统一书号:15112·35512定价:24.00元151123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