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 15-217-2021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标准.pdf

DBJ∕T 15-217-2021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580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 15-217-2021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标准.pdf

利构件混凝土电通量基

9.3.10预制构件外观缺陷检查应包括露筋、孔洞、夹渣、蜂窝、疏松、裂缝、外 形缺陷、外表缺陷等项目。检查方式以目测为主,须进行全数检查。 预制构件不得有外观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制定技术处理方案进行 处理并重新检查,对出现的一般缺陷应进行修整并达到合格 9.3.11预制构件内部缺陷检测应包括内部不密实区、裂缝深度等检测项目。对怀 疑存在内部缺陷的构件应进行检测,对同类构件按日进场数量的5%,且不少于 3件抽查,少于3件则全数抽查。 检测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执 行。 9.3.12预制构件尺寸偏差与变形检测。预制构件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安装和使 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 位应经原设计单位认可,制定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直至符合要求。对同类构件 按日进场数量的5%且不少于3件抽查,少于3件则全数抽查。 检测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执 行。 9.3.13预制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判定宜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 计规范》GB/T50476的有关规定执行。对同类构件按日进场数量的5%,且不少 于3件抽查,少于3件则全数抽查。 检测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执 行,宜采用钢筋探测仪进行检测并通过剔凿原位检测法进行验证。 9.3.14预制构件若采用混凝土表面涂层、混凝土表面硅烷浸渍、环氧涂层钢筋以 及钢筋阻锈剂等防腐蚀附加措施,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 蚀技术规范》ITI275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CECS413-2015标准下载9.4预制构件安装与连接检验

9.4.1预制构件安装与连接检验应包括灌浆料、坐浆料、灌浆连接套简、机械连 接套筒、钢筋锚固板、锚板及锚筋材料、连接用焊接材料以及紧固件材料、波纹 管以及拼缝密封胶等。 9.4.2灌浆料的检测应在施工现场制作平行试块进行检测。套简灌浆料抗压强度

的检测方法与性能要求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简灌浆料》JG/T408执行 浆锚搭接灌浆料抗压强度的检测方法与性能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 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执行。氯离子含量试验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进行,所用灌浆料的氯离子含量应≤0.03%。 9.4.3坐浆料的检测应在施工现场制作平行试块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检测方法按 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执行。 9.4.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的材料性能、尺寸偏差、外观、力学性 能等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的规定。 9.4.5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简的外观、尺寸、螺纹和力学性能等检测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的规定。 9.4.6钢筋锚固板的检测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 执行。 9.4.7受力预理件的锚板及锚筋材料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9.4.8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和铆钉等紧固件材料的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 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执行。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和《钢筋焊接及 验收规程》JGJ18等的规定。 9.4.9用于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的镀锌金属波纹管力学性能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的有关规定。 9.4.10外墙构件接缝密封胶的外观、理化性能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密 封材料试验方法》GB/T13477的有关规定。外观与理化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标 准《混凝土建筑密封胶》JC/T881、《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482、《硅酮建 筑密封胶》GB/T14683、《聚硫建筑密封胶》JC/T483等的规定。 9.4.11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构件安装尺寸偏差及检测方法应符合表9.4.11的 规定。

.11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构件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及

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构件标高梁、柱、墙、板底面或顶面±5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柱、墙安装后≤6m5构件垂直度>6m经纬仪或吊线、尺量高度10构件倾斜度梁、桁架5经纬仪或吊线、尺量板端面5梁、板外露3相邻构件平整度底面不外露52m靠尺和塞尺量测柱、墙外露5侧面不外露8构件搁置长度梁、板±10尺量支座、支垫中心位板、梁、柱、墙、桁架10尺量置墙板接缝宽度±5尺量9.4.12钢筋连接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时,接头强度应在工地现场制作平行试件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2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时,接头强度应在工地现场制作平行试件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9.4.13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采用套简灌浆连接时,灌浆应饱满、密实,其连接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的有关规定。2套简灌浆饱满度可采用电阻率法、电容法或压电法等检测,检测方法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电阻率法、电容法和压电法可应用于证实灌浆施工前,针对工艺检验使用的平行试件进行的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也可应用于正式灌浆施工过程中的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3当采用电阻率法、电容法、压电法检测套筒灌浆饱满度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E、附录F、附录G的规定。4当采用预理阻尼传感器法、X射线成像法检测、预理钢丝拉拨法时,应符合行业标准《装配式住宅建筑检测技术标准》JGJ/T485的规定,5浆锚搭接灌浆质量可采用X射线成像法结合局部破损法检测。采用X射线成像法时,应符合行业标准《装配式住宅建筑检测技术标准》JGJT485的规定。9.4.14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33

1对重要的构件或对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有怀疑的构件,所有套筒均应进行 灌浆饱满度检测。首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每类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构件, 检测数量不应少于首层该类预制构件总数的20%,且不应少于2个。 2其他层每层每类构件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该层该类预制构件总数的10% 且不应少于1个。 3对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外墙板、梁、柱等构件,每个灌浆仓的套简检 测数量不应少于该仓套简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3个;被检测套筒应包含灌浆 口处套简、距离灌浆口套筒最远处的套筒;对受检构件中采用单独灌浆方式灌浆 的套筒,套筒检测数量不应少于该构件单独灌浆套筒总数的30%,且不宜少于3 个。 4对采用钢筋套简灌浆连接的内墙板,每个灌浆仓的套简检测数量不应少于 该仓套筒总数的10%,且不应少于2个;被检测套筒应包含灌浆口处套筒、距离 灌浆口套简最远处的套筒;对受检测构件采用单独灌浆方式灌浆的套筒,套筒检 测数量不应少于该构件单独灌浆套简总数的10%,且不宜少于2个。 5当检测不合格时,应及时分析原因,改进施工工艺,解决存在的问题;整 改后应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9.4.15预制剪力墙底部接缝灌浆质量宜采用超声法检测,检测方法参照现行中国 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执行,其 中超声法所用换能器的辐射端直径不应超过20mm,工作频率不应低于250kHz 应选用对测方法,初次测量时测点间距宜选择100mm,对有怀疑的点位可在附 近加密测点。 9.4.16叠合构件及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现浇混凝土质量可采用相控阵成像法、 超声法、冲击回波法等非破损方法;必要时可采用局部破损方法对非破损的检测 结果进行验证,采用相控阵成像法和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时,应符合现行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的规 定。

分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时,每一层不少于一个检验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部分可 作为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进行验收。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9.5.2施工单位可根据施工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等需要,按楼层、施工段、变形 缝划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检验批,每一层不少于一个检验批,检验批的划分 和验收计划应当在施工前编制。 9.5.3各检验批及其分项工程的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 人组织施工企业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 9.5.4各分项工程耐久性的主控项目应包括表9.5.4中所列内容,主控项目除应满 足本标准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JGJ 1的相关规定

分项工程验收主控项目

9.5.5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应完成隐蔽项目的现场验收

1与现浇结构连接的预制构件混凝土粗糙面的质量,键槽的尺寸、数量、位 置; 2后浇混凝土处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和间距,箍筋弯钩的弯折角 度及平直段长度; 3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锚 固方式及锚固长度: 4预埋件、吊环、插筋的规格、数量和位置 5预制混凝土构件接缝处的防水、防火等构造做法:

1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质量均应合格。 2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9.5.8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耐久性验收时应提交以下资料: 1工程设计单位确认的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图、设计变更文件: 2预制混凝土构件、主要材料及配件的产品合格证书或质量证明文件、性能 测试报告、耐久性测试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抽样复试报告; 3预制构件安装施工及验收记录; 4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文件: 5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坐浆材料的强度与耐久性检测报告; 6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文件: 7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和验收记录; 8预制外墙的装饰、保温、接缝防水检测报告; 9其他质量保证资料。 9.5.9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 行处理: 1经返工、返修或更换构件、部件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2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

1工程设计单位确认的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图、设计变更文件; 2预制混凝土构件、主要材料及配件的产品合格证书或质量证 则试报告、耐久性测试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抽样复试报告; 3预制构件安装施工及验收记录; 4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文件: 5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坐浆材料的强度与耐久性检测报告; 6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文件; 7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和验收记录; 8预制外墙的装饰、保温、接缝防水检测报告; 9其他质量保证资料,

行处理: 1经返工、返修或更换构件、部件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2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 3经有资质的检测单机构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并 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4经返修或加固处理能够满足结构安全使用功能要求的分项工程,可按技术 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的要求予以验收; 5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 工程,严禁验收

电极探头应伸至套简内靠近远端套简内壁位置,但不得与套简内壁或钢筋相接 触; 2电极探头也可通过套筒顶部橡胶塞设置于套筒内预定深度位置,线缆与钢 筋连接方向保持平行;对于全灌浆或半灌浆套简连接,电极探头宜伸至出浆口靠 近钢筋表面位置(但不应接触钢筋),也可在套筒内多个深度位置埋设,以实现 不同深度灌浆饱满度检测; 3电极探头就位时,自带橡胶塞的排气孔应位于正上方;橡胶塞应在出浆口 紧固到位,出浆时不应被冲出;橡胶塞上的排气孔应保持畅通; 4灌浆前,可将灌浆饱满度智能测试仪与电极探头相连,开启电源,测试仪 启动自检;灌浆过程中,可将灌浆饱满度智能测试仪与电极探头相连,实时监测 探头的电阻值,检测灌浆饱满状态;灌浆结束5min后,再次通过灌浆饱满度智 能测试仪监测探头的电阻值是否发生状态变化,并做好记录,防止操作过程中浆 科发生回洛。 A.0.4电阻率传感器法可用于套筒单独灌浆和连通腔灌浆等方式的灌浆饱满度 检测;当采用连通腔灌浆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选择中间套简的灌浆口作为连通腔灌浆口,距离灌浆口最远的套筒宜预 埋电极探头;其他套筒的灌浆口和没有预埋电极探头的套筒的出浆口出浆时应及 时进行封堵: 2对于预埋电极探头的套筒,当电极探头自带橡胶塞的排气孔有灌浆料流出 时应采用配套细木棒封堵排气孔; 3连通腔灌浆口应在灌浆完成后迅速封堵 A.0.5套简灌浆饱满度应根据灌浆饱满度智能测试仪输出的电阻值和监测时程 曲线判断,灌浆饱满判断的阈值宜根据平行试件模拟漏浆后测得的电阻值确定 且不宜大于100MQ A.0.6对判断灌浆不饱满的套筒应立即进行补灌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连通腔灌浆方式,宜优先从原连通腔灌浆口进行补灌;从原连通腔灌浆 口补灌效果不佳时,可从不饱满套简的灌浆口进行补灌; 2对于单独灌浆方式,可从不饱满套筒的灌浆口进行补灌; 3补灌后应对原灌浆不饱满套筒的灌浆饱满度进行复测,直至灌浆饱满; 4如套简灌浆存在不饱满且灌浆料已凝固,可在该套简外结构表面粘贴二维

电极探头应伸至套简内靠近远端套简内壁位置,但不得与套简内壁或钢筋相接 独; 2电极探头也可通过套筒顶部橡胶塞设置于套筒内预定深度位置,线缆与钢 筋连接方向保持平行;对于全灌浆或半灌浆套筒连接,电极探头宜伸至出浆口靠 丘钢筋表面位置(但不应接触钢筋),也可在套筒内多个深度位置理设,以实现 不同深度灌浆饱满度检测; 3电极探头就位时,自带橡胶塞的排气孔应位于正上方;橡胶塞应在出浆口 紧固到位,出浆时不应被冲出;橡胶塞上的排气孔应保持畅通; 4灌浆前,可将灌浆饱满度智能测试仪与电极探头相连,开启电源,测试仪 启动自检;灌浆过程中,可将灌浆饱满度智能测试仪与电极探头相连,实时监测 深头的电阻值,检测灌浆饱满状态;灌浆结束5min后,再次通过灌浆饱满度智 能测试仪监测探头的电阻值是否发生状态变化,并做好记录,防止操作过程中浆 料发生回菠

A.0.4电阻率传感器法可用于套筒单独灌浆和连通腔灌浆等方式的浮

1宜选择中间套简的灌浆口作为连通腔灌浆口,距离灌浆口最远的套筒宜预 埋电极探头;其他套筒的灌浆口和没有预埋电极探头的套筒的出浆口出浆时应及 时进行封堵: 2对于预埋电极探头的套筒,当电极探头自带橡胶塞的排气孔有灌浆料流出 时应采用配套细木棒封堵排气孔; 3连通腔灌浆口应在灌浆完成后迅速封堵 A.0.5套筒灌浆饱满度应根据灌浆饱满度智能测试仪输出的电阻值和监测时程 曲线判断,灌浆饱满判断的阈值宜根据平行试件模拟漏浆后测得的电阻值确定, 且不宜大于100MQ2 A.0.6对判断灌浆不饱满的套筒应立即进行补灌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连通腔灌浆方式,宜优先从原连通腔灌浆口进行补灌;从原连通腔灌浆 口补灌效果不佳时,可从不饱满套筒的灌浆口进行补灌; 2对于单独灌浆方式,可从不饱满套简的灌浆口进行补灌; 3补灌后应对原灌浆不饱满套筒的灌浆饱满度进行复测,直至灌浆饱满; 4加套简薄将专在不饱满日浆料巨涤固可在该套筒外结构麦面粘贴二维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 按..执行”。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标准

odefordurabilitydesignofprefabricatedbuildingconcretestructure

录总则,.512术语.523基本规定...533.1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3.2设计原则..533.3材料要求...544设计4.1一般规定...554.2构造要求,.554.3耐久性技术措施..565构件制造...575.1一般规定,.575.2原材料选择...585.3预制构件生产..586储存与运输....596.1一般规定...596.2成品防护.6.3运输与存放....597施工安装...607.1一般规定.7.2施工准备....637.3预制构件安装...647.4同层施工误差控制...647.5成品保护.657.6施工环境保护....66预制构件连接与保护..688.1一般规定...688.4灌浆技术....688.5密封技术.....688.6防水措施....699.质量检验与验收...709.1一般规定...7049

9.2原材料 9.3预制构件检验 9.4预制构件安装与连接检验. 9.5质量验收 74 附录A套筒灌浆饱满度电阻率检测方法. 75 附录B套筒灌浆饱满度电容检测方法 76 附录C套筒灌浆饱满度压电检测方法 77

1.0.1本标准中的装配式建筑包括住宅和公共建筑,以住宅、宿舍、酒店、教学 楼、办公楼、公寓、商业等为主,不含重型厂房。 1.0.2本标准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蒸压混凝土等特种混凝土 这些混凝土材料在环境作用下的劣化速率与机理不同于普通混凝土。低周期反复 荷载和持久荷载的作用也能引起材料的性能劣化,但与材料的力学破坏更加相 关,有别于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问题,故不属于本标准应用的范畴。 1.0.3本标准不涉及高温高湿环境、微生物腐蚀环境、电磁环境、高压环境、杂 散电流及特殊腐蚀环境下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1.0.4本条明确了本标准与其他相关规范的关系。我国现行标准中有关混凝土结 构耐久性的规定,并不能完全满足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对于本标准未提及 的与装配式混凝土有关的其他内容,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现有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 执行。

2.0.1装配式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由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 统、内装系统四大系统组成,是将预制部品部件通过模数协调、模块组合、接口 连接、节点构造和施工工法等集成装配而成的,在工地高效、可靠装配并做到主 体结构、建筑围护、机电装修一体化的建筑。 2.0.6电通量法文称为电量法、导电量法,含义相同,本标准规定以测量通过混 凝土试件的电通量来反应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试验方法。与美国ASTMC1202 和AASHTOT277规范规定的方法原理相同。 2.0.7术语中的钢筋包括纵向钢筋、箍筋和分布钢筋。不包括不锈钢、或聚酯材 料等有机材料制成的钢筋体,也不包括纤维状钢筋

3.1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他含钙水化物的稳定。酸性地下水也有类似的作用。增加混凝土密实性有助于减 轻氢氧化钙的溶出。

3.2.2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是在确定的环境作用和维修、使用条件下,具有规定保 正率或安全裕度的年限。设计使用年限应由设计人员与业主共同确定,首先要满 足工程设计对象的功能要求和使用者的利益,并不低于有关法规的规定。本条参 考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及《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对混凝土结构的最低设计使用年限做出了规定。 3.2.3一般环境下的装配式建筑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无需大修,其结构构件的设计 使用年限应等于或高于结构整体设计使用年限

4.1.1混凝土建筑材料性能劣化的因素比较复杂,其规律不确定性很大,一般建 筑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只能采用经验性的定性方法解决。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 关规定,根据调查研究及我国国情,并考虑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加以简化 和调整,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建筑耐久性设计的基本内容要求。 临时性结构可不用考虑耐久性。 4.1.2冷加工钢筋和细直径钢筋对锈蚀比较敏感,作为受力主筋使用时需要相应 提高耐久性要求。细直径钢筋可作为构造钢筋。 本条所指的预应力筋为在先张法构件中单根使用的预应力钢丝,不包括钢绞 线中的单根钢丝。 4.1.3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结构中灌浆料及坐浆料的耐久性是建筑结构耐久性 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灌浆材料及座浆材料通过材料成 分及施工质量两方面座浆应该满足建筑结构的耐久性要求,因此设计时应对灌浆 材料及座浆材料中氯离子等含量进行限制:根据《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4.3.1暴露在外的预理件、吊钩等外露金属件容易引导锈蚀,宜采用内理式或采 取有效的防锈措施。 4.3.2预应力筋存在应力腐蚀、氢脆等不利于耐久性的弱点,且其直径一般较细, 对腐蚀比较敏感,破坏后果严重。为此应对预应力筋、连接器、锚夹具、锚头等 容易遭受腐蚀的部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体外预应力筋可采用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无粘结钢绞线或者钢绞线成品 索。体内预应力筋(钢绞线、钢丝)和预应力锚头(埋入式、暴露式)应选用多 重防护措施,其防护措施类型可参考《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T3310 4.3.3提高混凝土抗渗、抗冻性能有利于混凝土建筑在恶劣环境下的耐久性。混 凝土抗冻性能和抗渗性能的等级划分、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方法等,应按有关标准 的规定执行。混凝土抗渗和抗冻的设计可参考《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的规定。 4.3.6更恶劣环境(海水环境、直接接触除冰盐的环境及其他侵蚀性环境)中混 疑土结构耐久性的设计,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 GB/T50476。IV类环境可参考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JTJ267;V类环境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 4.3.7设计应提出设计使用年限内建筑使用维护的要求,使用者应按规定的功能 正常使用并定期检香、维修或者更换

5.1.1预制构件的质量涉及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制作单位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有 关部门规定的硬件设施、人员配置、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手段等规定。生产 单位宜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建立统一的编码规则和标识系统。信息化 管理系统应与生产单位的生产工艺流程相匹配,贯穿整个生产过程。 5.1.2预制构件制作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生产、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如预制构件制作详图无法满足制作要求,应进行深化设计和施工验算,完善预制 构件制作详图和施工装配详图,避免在构件加工和施工过程中,出现错、漏、碰、 缺等问题。对应预留的孔洞及预埋部件,应在构件加工前进行认真核对,以免现 场剔凿,造成损失。 5.1.3生产方案具体内容包括:生产工艺、生产计划、模具方案、模具计划、技 术质量控制措施、成品保护、存放及运输方案等内容,必要时,应对预制构件脱 模、吊运、码放、翻转及运输等工况进行计算,并明确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技术要 求。 5.1.4在预制构件生产质量控制中需要进行有关钢筋、混凝土和构件成品等的日 常试验和检测,预制构件企业应配备开展日常试验检测工作的试验室。通常是生 产单位试验室应满足产品生产用原材料必试项目的试验检测要求,其他试验检测 项目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 5.1.5首件验收制度是指结构较复杂的预制构件或新型构件首次生产或间隔较长 时间重新生产时,生产单位需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 同进行首件验收,重点检查模具、构件、预埋件、混凝土浇筑成型中存在的问题 确认该批预制构件生产工艺是否合理,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共同验收合格之后方 可批量生产。 5.1.7检验时对新制或改制后的模具应按件检验,对重复使用的定型模具、钢筋 半成品和成品应分批随机抽样检验,对混凝主性能应按批检验。模具、钢筋、混 凝土、预制构件制作、预应力施工等质量,均应在生产班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 的基础上,由专职检验员进行检验。 5.1.8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应制定可行的技术措施。设计 文件中规定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生产单位应依据设计要求进行生产

生产单位欲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可能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必要时 应试制样品,并经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核准后方可实施。

5.2.4本条规定了外加剂的质量和使用要求。掺外加剂是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关 键技术之一,外加剂的性能、匀质性和与水泥的相容性是成功配制高性能混凝土 的基本条件。本条规定了混凝土用减水剂的减水率要求。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是 指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带进混凝土的氯离子总量,当氯离子含量在钢筋周围达到 某临界值时钢筋的饨化膜开始破环进而锈蚀。因此.要求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氯离 子含量应尽可能地小本条规定了混凝土外加剂中氯离子的含量上限

5.3.1具是专门用来生产预制构件的各种模板系统,可采用固定在生产场地的固 定模具,也可采用移动模具。对于形状复杂、数量少的构件也可采用术模或其他 材料制作。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模具制作。流水线平台上 的各种边模可采用玻璃钢、铝合金、高品质复合板等轻质材料制作。 5.3.4混凝土的收缩在浇筑早期最为明显,且随看龄期增长,混凝土的收缩率会 逐渐减少。当新拌混凝土浇筑于已硬化的混凝土表而时,由于两种混凝土的收缩 不能同步,新浇混凝土往往由于收缩循受到硬化混凝土的限制而产生开裂,这种现 象在两种混凝土温差过大时更为明显。因此,本规范规定混凝土的人模温度与钢 模、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5.3.6条件充许的情况下,预制构件优先推荐自然养护。采用加热养护时,按照 合理的养护制度进行温控可避免预制构件出现温差裂缝。对于夹芯外墙板的养 泸,控制养护温度不大于60℃是因为有机保温材料在较高温度下会产生热变形 影响产品质量。本规范规定混凝土的人模温度与钢模、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 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5.1.1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堆放涉及质量和安全要求,应按工程或产品特点制定运 输堆放方案,策划重点控制环节,对于特殊构件还要制定专门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构件临时码放场地可合理布置 可覆盖范围内,避免二次搬运

6.2.1预制构件中外露的保温板,因未与后浇混凝土形成稳定结构,在运输过程 中易开裂,且开裂后的处理较为复杂,效果不佳,应加强防开裂的措施。同时, 考虑灌浆套简对结构安全的重点意义,应保持运输过程清洁。 6.2.2本条文规定需考虑雨雪冰胀对预制构件预留孔洞的破坏。一般情况下, 东省内不会出现上述极端天气,主要考虑混凝土预制构件在省外生产、省内安装 的情况,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该类型破坏

6.3.1预制构件的存放场地宜全部硬化,并设置良好的排水措施,防正雨水浸范 造成场地的局部软化,出现预制构件倾倒的现象。叠合构件因未形成稳定的构件 在存放、转运的过程中应注意临时支点的布置,防止出现开裂的质量问题, 6.3.3运输过程中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边角部位容易磕碰,转运吊装过程中固定的 链索易磨损表面,应给予重视。 6.3.4按已有的运输经验,外墙板配合专用的运输架,采用立式或者斜靠运输的 效果较好,但对于外墙板数量较少或者单体超大,也可以在合适的措施下,采用 水平运输。

7.1.1质量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构件的吊装顺序、安装方向吊运和就位安 装技术要求、安全防护、测控方法和安装质量标准等。 7.1.2装配式结构施工支撑体系采用工具化,标准化的支撑架,支撑体系。以及 标准化吊装工具,见图712。

工具化角钢托座工具化支撑体系图7.1.2装配式施工示意图7.1.3施工前的准备包括:1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质量负责人、技术员、现场安全负责人、构件安装负责人、结构施工负责人、安装工程负责人等成立装配式施工项目技术小组,2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备好相应图纸,做好过程检查。3根据预制构件深化图纸并结合以往公司类似项目的施工技术资料,优化装配式结构施工专项方案。4现场技术人员对预制构件深化图纸进行仔细研究,对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组织图纸会审。5由项目工程师具体召集各相关岗位人员汇总、讨论图纸问题,设计交底时,与设计院协商切实解决疑难和有效落实现场碰到的图纸施工矛盾,调整施工工艺、完善施工方案。6预制构件进场后要进行检验验收。验收项目应满足以下要求:1)构件种类,数量;2)表面标识和外观质量;3)预留钢筋的长度;4)预制构件的粗糙面质量,键槽的规格、数量、位置;5)预埋件、预埋管线及预留孔洞等规格和数量;6)预制构件表面预贴饰面砖、石材等饰面及装饰混凝土饰面的外观质量。7.1.7施工用吊具应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及重量等参数进行配置,吊索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且不应小于45°;对尺寸较大或形状复杂的预制构件,宜采用有分配梁或分配税架的吊具。如预制板,预制外墙,预制楼梯,梁墙一体等松件,采用分配梁和分配桁架吊装。对于预制外墙等薄弱位置构件,采用型钢加固,防止在吊装中出现构件变形损伤。61

图7.2.6预埋螺栓孔清洁图7.2.8构件库区存放应根据构件的类型、型号、尺寸、重量等进行放置。构件的进出库区均应进行登记和核验,构件入库前应依据构件图纸对构件的型号、规格尺寸、外观质量进行校验,如有破损、裂缝等现场应如实记录,及时反馈。7.2.9(1)根据施工图纸和经审批的施工技术方案,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包括:吊装顺序、安装方向吊运和就位安装技术要求、安全防护、测控方法和安装质量标准等;作业人员应备好相应图纸,做好过程检查。(2)吊装前应进行定位放线,在柱头位置放出主梁控制边线。(3)正式吊装前应检查顶部高程及水平定位是否正确,对主梁钢筋、次梁接合剪力样位置、方向、编号检查。(4)若已知柱头高程误差超过容许值,安装前应于柱头黏贴软性垫片调整高差。(5)上层主筋(面筋)若已知穿越错误,应于吊装前将钢筋更正。(6)抗震设防地区的梁吊装宜在下层柱灌浆完成,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进行,或按灌浆料同条件养护下的试验强度确定(7)安装施工前应检查顶部高程及水平定位是否正确,对主梁钢筋、次梁接合剪力样位置、方向、编号检查。7.2.10测量、支撑、吊装等安装设备包括:如激光放线仪、支撑(门型)架、可调支座、枕木小型钢、角钢托座、安全母索、母索套管、平衡吊杆、起吊工具、铝或木梯、工作台、氧气乙炔等。测量计量设备应按规范要求进行计量检定,使用前检查其检定合格证明,并在有效期内。另需准备卷尺、水平尺、扳手、撬棍等。7.3预制构件安装7.3.2主梁安装前需于地面先装好边梁安全栏杆及缆风绳后才能安装,主梁安装位置按柱上的定位线安装,精度要求为土5mm,梁安装按设计顺序、编号进行吊装,并要注意梁的方向。有预背梁面筋的预制梁在吊装前应确保其面筋的有效固64

定,防止在吊装过程面筋滑落。7.3.3预制梁吊装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在梁相应位置搭设支撑架(图7.3.3)。支撑架搭设前应清理平台杂物,保证支撑架底平整。架体顶部设可调托座,确保托座螺栓不超过螺杆2/3高度,方便调节梁底高程。预制梁吊装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柱头位置放出梁控制边线,将梁定位线控制点标示在柱头位置。检查柱头架梁位置是否安装角钢托座(在柱安装过程完成),若缺少托座,应及时补充安装。图7.3.3构件吊装完成后应马上在两个方向采取临时支撑措施进行固定7.4同层施工误差控制7.4.1现场在构件吊装施工前,利用水准仪和全站仪进行楼面定位轴线,标高复核验收,检查验收合格后可进行构件吊装施工。7.4.3现场在构件吊装施工前,利用水准仪和全站仪进行楼面定位轴线,标高复核验收,检查验收合格后可进行构件吊装施工。7.4.5预制柱吊装完成后,应立即在两个方向采取固定措施,利用安装在预制柱两侧的斜撑进行以及校准仪器对预制柱进行柱垂直度校准。65

图7.4.5使用斜撑调整柱子垂直度7.5成品保护7.5.1混凝浇筑前采取钢套筒将预留钢筋进行固定,以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预留钢筋垂直度产生偏差。图7.5.1露出钢筋定位保护措施7.5.2垫块(木)可采用薄膜或其他密封材料进行包裹,以防垫块(木)污渍浸入到构件中。7.5.3预制构件的包裹材料应遵循“整洁、美观、坚固、耐久”的原则选择。7.6施工环境保护7.6.2起重设备吊载构件时应坚持“十不吊”的规定,即:超载或被吊物质量不清不吊;指挥信号不明确不吊;捆扎、吊挂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滑动时不吊;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件时不吊;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时66

不吊;遇有拉力不清的理置物件不吊;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和 指挥信号时不吊;被吊物棱角处与捆绑钢绳间未加衬垫时不吊;歪拉斜吊重物时 不吊;质量不明或超重不吊。 7.6.4采用两台或多台起重设备吊运同一个构件时,每台起重设备的起重量不得 超过起重额定起重量的0.8倍。

8.1.6内含不同环境(一般、冻融、氯化物及化学腐蚀等环境)下环境作用等级说 明以及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8.1.7内含不同环境(一般、冻融、氯化物及化学腐蚀等环境)下环境作用等级锚 具及预应力筋端部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及措施。

8.4.4某企业对于钢筋续接灌浆料之分析及要求见表8.4.4

企业对于钢筋续接灌浆料之分析及要求见

4.4 一般混凝士与高强度无收缩灌浆料比较

8.5.4密封胶使用要求依《建筑窗用弹性密封胶》JCT485内已经有指标性的标准 对于装配式外墙,建议至少要使用一级材料。 8.5.6密封胶条使用依据《建筑门窗、幕墙用密封胶条》GB/T24498,建议使用 硫化橡胶类密封胶条(不建议热塑性弹性体类材料),宜使用三元乙丙橡胶及氯丁

橡胶材料,强度要求依照幕墙用胶条规格。

8.6.1预制构件及结构结合位置不设于常积水或常有水处,以避免因渗透影响节 点钢筋或铁件长期接触水分导致锈蚀降低其耐久性。

9.1.1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有害组份,如砂的氯离子含量、水泥碱含量等是影响混 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控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首先从源头上控 制各原材料中的有害组份。同时,预制构件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等以及安装与 连接的质量也是影响装配式建筑耐久性的重要环节,因此从这三个方面提出装配 式耐久性检验涉及的内容,

9.2.6由于配制混凝土时掺入的外加剂量较少,因此由外加剂的掺入带来的混凝 土的氯离子含量和总碱量的增加非常有限,因此仅规定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和 总碱量不超过生产厂控制值即可

导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抗侵蚀性能下降,故应开展相应检测。 9.3.1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预制构件抗不良环境因素侵蚀的能力密切相关,应对 其进行严格控制。 9.3.14采用硅烷类液体浸渍混凝土表层,可使表层具有低吸水率、低氯离子渗透 率和高透气性特性,防腐效果良好。采用静电喷涂工艺,将填料、热固环氧树脂 与交联剂等制成的粉未喷涂于钢筋上,可形成的坚韧、不渗透、连续的绝缘涂层 可以将钢筋与侵蚀环境隔绝,以达到防腐目的。钢筋阻锈剂能够有效抑制钢筋的 电化学腐蚀。为保障防腐效果,应加强防腐措施检验,

9.4预制构件安装与连接检验

9.4.2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以附录的形式给出了套 简灌浆料拌合物抗压强度的检测方法,应严格执行;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浆锚搭 接灌浆料的技术标准,其抗压强度检测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 术规范》GB/T50448执行。 9.4.3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中的验收要求规 定,对坐浆料拌合物应制作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d后进行 抗压强度试验。钢筋锚固板、预埋件和连接件,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和 铆钉等紧固件,应分别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9.4.11预制构件安装偏差是施工控制和验收的重要内容。安装过程中,宜采取相 应措施从严控制,方可保证完成后的尺寸偏差要求。当预制构件中用于连接的外 伸钢筋定位精度有特别要求时,如与灌浆套简连接钢筋,预制构件安装尺寸偏差 尚应与连接钢筋的定位要求相协调。 9.4.12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考虑到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连接的特殊性,很难 做到连接试件原位戴取,故要求制作平行试件。平行试件应与实际钢筋连接接头 的施工环境相似,并宜在工程结构附近制作。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时,应按现行行 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平行试件应与 实际钢筋连接接头的施工环境相似,并宜在工程结构附近制作。对于机械连接接 头,还应按相关规定检测螺纹接头拧紧扭矩和挤压接头压痕直径

9.4.13本条规定了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中套筒灌浆质量与浆锚搭接灌浆质量的检测方法。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以及现行行业标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均要求灌浆应饱满、密实。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见表9.4.13。表9.4.13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检测方法优点缺点检测结果易于判别,发现回浆后传感器核心元件上预埋传感器法问题可及时进行补灌,实现残留硬化浆体,可能导致检施工过程控制测结果误判检测方法相对简单,拉拔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离散预埋钢丝拉拔法后可通过内窥镜对灌浆缺陷性,且为灌浆施工结束后检进行校核测,发现问题无法进行补灌不需预埋检测元件,主要检测时有辐射,且不适用适用于厚度不大于300mm、X射线成像法于预制柱内套筒灌浆缺陷检套筒单排或梅花状布置的预测制剪力墙广州市市政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等检测机构对电学测试方法在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中的应用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设计开发了基于电阻、电容和压电测试原理的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设备,并通过X射线成像法验证了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如图9.4.13所示)。(a)预制混凝土墙(b)预制混凝土柱(c)套筒灌浆饱满(d)套筒灌浆不饱满(e)套筒漏灌73

图9.4.13套筒灌浆饱满度X射线成像法验证试验 上述三种检测方法可根据套简类型、灌浆方式和在预制构件中的布置方式进 行选用。例如,电阻率法探针传感器可通过套简顶部橡胶塞进行预埋,实现套筒 内多个液位灌浆饱满度监测SL 319-2018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替代SL 319-2005,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也可在灌浆前通过套简出浆口进行预埋。电容法和 压电法传感器均可在灌浆前通过套简出浆口进行预埋,实现套筒内部灌浆饱满度 监测。对于采用半灌浆套筒的预制墙板构件,套简出浆口尺寸小且与柔性波纹管 连接,不便通过套简出浆口进行预理,可将传感器与底部钢筋接头并联,墙体现 场拼装后伸入套筒内顶部位置,实现套筒灌浆饱满度监测。 9.4.15本标准建议采用小直径、高频率换能器,换能器的辐射端直径不超过 20mm,工作频率不低于250kHz,是一种改进的超声法,能较好地适应预制剪力 墙底部接缝的构造特点。该方法主要适用于预制剪力墙底部接缝灌浆质量的检 测,一般在灌浆7d后实施检测,而对于预制夹心保温剪力墙底部接缝的检测不 适应。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21建议测点间距为100~300mm,这里取较小值是为了增强对缺陷测量的 准确性。首轮测量后,对有怀疑的点位进一步加密测点,可大致确定缺陷的分布 范围。

9.5.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主要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页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执行。 9.5.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应划分检验批并制订验收计划。施工单位 可根据工程结构特点、施工进度要求等设置混凝土结构工程检验批,应做到全面 和全过程覆盖。 9.5.8装配式结构工程质量验收时提出应增加提交的主要文件和记录,是保证工 程质量实现可追溯性的基本要求。

附录A套筒灌浆饱满度电阻率检测方法

A.0.5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为通过专用仪表测试套筒与探针传感器两电极间的 电阻值,通过电阻值变化是否超过给定阈值判断套筒灌浆饱满度。现场检测时, 霍浆前需在套简出浆口预理传感器,灌浆过程中采用传感器对灌浆饱满度实时监 则。随着灌浆料逐渐发生水化反应,通过传感器监测的电阻信号参数变化情况判 断传感器是否被灌浆料包覆,以确定套筒灌浆是否饱满。已开展的电阻率法测试 试验表明,灌浆前两电极间初始测量电阻为无穷大,灌浆后电阻值逐渐上升,但 通常不超过100M2,若出现灌浆料液面回落的情况,电阻值上升速率明显增大 且电阻值迅速超出100M2。因此,电阻率法测试时可将100MQ作为判断套简灌 浆是否饱满的阅值。 A.0.6对判断灌浆不饱满的套简,应及时进行补灌以实现套筒灌浆施工过程中的 质量控制。若检测时灌浆料已凝固,现场应及时记录灌浆不饱满的套简位置及相 应混凝土预制构件编号,为后期X射线、内窥镜检测验证及钻孔补强提供位置 信息。

B套筒灌浆饱满度电容检测方

B.0.5电容法的工作原理为通过专用仪表测试套筒与探针传感器两电极间的电 容值,通过电容值变化是否超过给定阈值判断套筒灌浆饱满度。现场检测时,灌 浆前需在套筒出浆口预埋电容极性探头,并将另一端与金属套管连接,灌浆过程 中采用两探头组成的同轴简式电容传感器对灌浆饱满度实时监测。随看灌浆料液 面变化与水化反应持续进行,通过传感器监测的电容值变化情况判断传感器是否 被灌浆料包覆,以确定套筒灌浆是否饱满。已开展的电容法测试结果表明,灌浆 前两电容极性探头间初始测试电容值通常大于10uf,当灌浆料液面增加并连通探 针电极和金属套筒后,电容值将下降到0.5uf以内,若出现灌浆料液面回落的情 况,电容值上升并超出0.5uf。因此,电容法测试时可将0.5uf作为判断套简灌浆 是否饱满的阈值。 B.0.6对判断灌浆不饱满的套筒,应及时进行补灌以实现套简灌浆施工过程中的 质量控制。若检测时灌浆料已凝固,现场应及时记录灌浆不饱满的套筒位置及相 应混凝土预制构件编号,为后期X射线、内窥镜检测验证及钻孔补强提供位置 信息

DB42/T 1496-2019标准下载附录C套筒灌浆饱满度压电检测方法

C.0.5压电法的工作原理是采用专用仪表提供一矩形脉冲进行自振激励,传感器 表面粘附灌浆料质量将造成测量电压值下降,脉冲结束后读取压电传感器自激振 动频率波形的衰减曲线,故可利用接触浆料前后阻尼特性的不同积分判断套筒灌 浆饱满度。现场检测时,灌浆前需在套简出浆口预理压电传感器,预先测量并记 录初始电压值,灌浆过程中通过测量压电传感器电压值对灌浆饱满度实时监测。 随着灌浆过程和浆料凝固过程发展,可通过传感器监测的电压值变化情况判断传 感器是否被灌浆料包覆,以确定套筒灌浆是否饱满。已开展的压电法测试试验表 明,灌浆前传感器电压通常为某一固定值,当套筒内灌浆料液面增加并包覆压电 传感器后,电压值将出现显著下降,若出现灌浆料液面回落的情况,测试电压部 分得到恢复且通常不小于初始电压的0.4倍。因此,压电法测试时可将灌浆后测 得电压与灌浆前初始电压的比值取0.4作为判断套简灌浆是否饱满的阈值。 C.0.6对判断灌浆不饱满的套简,应及时进行补灌以实现套筒灌浆施工过程中的 质量控制。若检测时灌浆料已凝固,现场应及时记录灌浆不饱满的套筒位置及相 混凝土预制构件编号,为后期X射线、内窥镜检测验证及钻孔补强提供位置 信息。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