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0344-201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pdfYG,1 X GK,1 X CG,1 十 G,2 X GK,2 X CG,2 +L.1 X Qk,1 X CQ,1 + YL.² X Qk,2 X CQ,2 CG.1 X Gk.1 +CG,2 X Gk,2 +Qk,1 X CQ,1 +Qk,2 X CQ,2
式中:YF,E 检验荷载的系数; YG,1 自重荷载的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 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确定; Gk.1 单位体积或面积的自重荷载值,按实际情况
DB44/T 1631-2015 LED护栏灯.pdfFt,m=m×(GkK,2XCG,2十Qk,1XCQ,1十Qk,2XCQ,2)
式中:Ft.m 由材料强度系数确定的检验目标荷载; Ym 材料强度的系数,由材料强度的设计值除以材料 强度的标准值确定。 2结构工程的检验目标荷载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Ft,E,m 结构工程质量检验时,由材料强度系数确 检验目标荷载。
F.4.7构件承载力的荷载系数或构件系数的实荷检验,当
F.5.1结构构件综合系数的荷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综合系数检验应在荷载系数或构件系数检验后实施; 2综合系数检验的目标荷载应取荷载系数的检验荷载和构 件系数的检验荷载之和。 F.5.2结构构件综合系数的检验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级荷载 的增量。 F.5.3进行综合系数的实际结构检验,当遇到下列情况之 时,应采取卸荷的措施,并应将此时的检验荷载作为构件承载力 的评定值: 1 钢材和钢筋的实测应变接近屈服应变; 2构件的位移或变形明显超过分析预期值; 3混凝土构件出现明显的加荷裂缝; 4构件等出现屈曲的迹象; 5 钢构件出现局部失稳迹象; 览专用 6 砌筑构件出现受荷开裂。 F.5.4结构构件在目标荷载检验后满足下列要求时,可评价结 构构件具有承受综合系数荷载的能力: 1达到检验目标荷载时,实测应变与钢筋或钢材的屈服应 变有明显的差距; 2构件的变形处于弹性阶段; 3构件没有屈曲的迹象: 4构件没有局部失稳的迹象; 5构件没有超出预期的裂缝; 6 构件材料没有破坏的迹象; 7 卸荷后无明显的残余变形。 F.5.5 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指标的实荷检验应符合 下列规定: 综合系数检验符合本标准第E.5.4条要求的结构构件
可进行规定的可靠指标对应分项系数的实荷检验; 2综合系数对应的检验荷载,可作为可靠指标对应分项系 数检验的一级荷载。
F.5.6对应尺寸的模型检验时,可靠指标对应的检验系数和检 验目标荷载应按下列规定计算确定: 1可靠指标β对应的综合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YG.2 X Gk,2 X Cc,2 + YQ.L X QL,1 X CQ YQX QL,2 X CQ,2 YF,s Cc,2 X Gk.2 + Q.1 X CQ.1 YQ.2X CQ,2
式中: YG,2a 考虑持久荷载尺寸变化的分项系数: Bs 作用效应的可靠指标,取2.05; Oc.2 持久荷载尺寸的变异系数
Yc.2a = 1 + β.c.2a
2)持久荷载单位体积重量对应的分项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Yc.2g = 1 + β.Oc.2
武中:YG,2g 对应于持久荷载单位体积重量的分项系数; 3)持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2 = YG.2a X YG.2
附录 G游离氧化钙潜在危害的检测推断
G.0.1硬化混凝土游离氧化钙的潜在危害可按本附录规定的方 法进行推断。 G.0.2游离氧化钙对混凝土潜在危害的检测可分为现场检查、 薄片和芯样试件沸煮检测等。 G.0.3现场检查可将有开裂、崩溃等症状的硬化混凝土初步判 断为具有游离氧化钙潜在危害。 G.0.4在初步判断具有游离氧化钙潜在危害的部位上钻取混凝 土芯样,芯样的直径可为70mm~100mm;在同一部位钻取芯样 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同一批受检混凝土应取混凝土芯样不少于 3组。 G.0.5在每个混凝土芯样上应先截取一个无外观缺陷的10mm 厚的薄片试件,再将混凝土芯样加工成高径比为1.0的芯样试 件,芯样试件的加工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 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384的规定。 G.0.6试件的沸煮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薄片试件沸煮检测应将薄片试件放在沸煮箱的试架上: 沸煮制度应符合本附录第G.0.10条的规定; 2芯样试件检测应将同一部位钻取的2个芯样试件中的1 个放在沸煮箱的试架上,沸煮制度应符合本附录第G.0.10条的 规定。 G.0.7沸煮过的芯样试件应置3d,并应与未沸煮的芯样试件 同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测试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384的规定。 G.0.8每组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变化的百分率Scor应按下式计算, 关丝人
式中:Sor一 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变化的百分率: fcor一未沸煮芯样试件抗压强度(MPa); for同组沸煮芯样试件抗压强度(MPa)。 G.0.9当沸煮试件的粗骨料没有明显的膨胀迹象时,可按下列 规定判定游离氧化钙对混凝土的潜在危害: 1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沸煮试件出现开裂或崩溃等现象时 宜判定该批混凝土存在游离氧化钙的潜在危害; 2当芯样试件强度变化百分率平均值scor.m>30%时,可判 定该批混凝土存在游离氧化钙的潜在危害; 3仅有一个薄片试件出现开裂或崩溃等现象且对应芯样的 cor>30%时,可判定该区域混凝土存在游离氧化钙的潜在危害。 G.0.10沸煮制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沸煮箱内的水位应使整个沸煮过程中试件始终处于水中;
1 沸煮箱内的水位应使整个沸煮过程中试件始终处于水中; 2在30min士5min内应将沸煮箱内的水加热至沸腾; 3恒沸时间应为6h,关闭沸煮箱后应使水温自然降至
1.0.1 硬化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可按本附录规定的方法进行 则定。 1.0.2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应具备下列仪器: 1 具有0.1pH单位或10mV精确度的酸度计或电位计; 2 银电极或氯电极; 3 饱和甘汞电极; 4 电磁搅拌器; 5 电振荡器; 建设部 6 50mL滴定管; 7 10mL、 25mL及50mL移液管; 8 烧杯; 览专用 9 300mL磨口三角瓶; 10 感量为0.0001g和感量为0.1g的天平: 最高使用温度不小于1000℃的箱式电阻炉; 12 0.075mm的方孔筛; 13 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温度控制范围0℃~250℃; 14 磁铁; 15 快速定量滤纸; 16 干燥器。 1.0.3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应具备下列试剂: 1 三级以上试验用水: 2 1个体积的硝酸加3个体积的试验用水配制的硝酸溶液 1+3); 3浓度为10g/L的酚酥指示剂 4浓度为 0. 01mol/L 的硝酸银标准溶液:
5 浓度为10g/L的淀粉溶液; 氯化钠基准试剂; 7 硝酸银。 H.0.4 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芯样应进行破碎,并应剔除粗骨料: 2 试样应缩分至30g,并应研磨至全部通过0.075mm的方 孔筛; 3试样中的铁屑应采用磁铁吸出; 4试样应置于105℃~110℃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中烘至恒 重,取出后应放人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H.0.5硝酸银标准溶液应按下列方法配制: 1用感量为0.0001g的天平称取1.7000g硝酸银,放于烧 杯中; 2在烧杯中加人少量试验用水,待硝酸银溶解后,将溶液 移入1000mL容量瓶中 3向容量瓶中加人试验用水稀释至1000mL刻度,摇匀, 储存于棕色瓶中。 H.0.6氯化钠标准溶液应按下列方法配制: X将氯化钠基准试剂放于温度为500℃~600℃箱式电阻炉 中进行灼烧,灼烧至恒重; 2用感量为0.0001g的天平称取灼烧后的氯化钠基准试剂 0.6000g,放于烧杯中; 3在烧杯中加入少量试验用水,待氯化钠溶解后,将溶液 移入1000mL容量瓶中; 4向容量瓶中加入试验用水稀释至1000mL刻度,摇匀, 储存于试剂瓶中。 H.0.7硝酸银标准溶液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标定: 1使用25mL移液管分别吸取25.00mL氯化钠标准溶液和 25.00mL试验用水置于100mL烧杯中; 2在烧杯中加10.0mL浓度为10g/L的淀粉溶液;
3将烧杯放置于电磁搅拌器上,以银电极或氯电极作指示 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用配制好的硝酸银标准溶液 滴定; 4按现行国家标准《化学试剂电位滴定法通则》GB/T 9725的规定,以二级微商法确定所用硝酸银溶液的体积; 5同时使用试验用水代替氯化钠标准溶液进行土述步骤的 空白试验,确定空白试验所用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 6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C(AgNO3)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Nacl) 氯化钠的质量(g); Vi一 滴定氯化钠标准溶液所用硝酸银标准溶液的 体积(mL); ? 0.05844 氯化钠的毫摩尔质量(g/mmol)。 H.0.8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应按下列方法测定: 混凝土试样应按下列步骤制备混凝土试样滤液: 用感量0.0001g的天平称取5.0000g试样,放入磨口 三角瓶中; 2)在磨口三角瓶中加入250.0mL试验用水,盖紧塞剧烈 摇动3min~4min; 3)再将盖紧塞的磨口三角瓶放在电振荡器上振荡6h或静 正放置24h; 4)以快速定量滤纸过滤磨口三角瓶中的溶液于烧杯中, 即成为混凝土试样滤液。 2混凝土试样滤液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滴定: 1)用移液管吸取50.00mL滤液于烧杯中,滴加浓度为 10g/L的酚酥指示剂2滴; 2)用配制的硝酸溶液滴至红色刚好褪去,再加10.0mL
浓度为10g/L的淀粉溶液; 3)将烧杯放置于电磁搅拌器上,以银电极或氯电极作指 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用配制好的硝酸 银标准溶液滴定; 4)按现行国家标准《化学试剂电位滴定法通则》GB/ T9725的规定,以二级微商法确定所用硝酸银溶液的 体积。 3 应使用试验用水代替混凝土试样滤液按第2款的步骤同 行试验用水的空白试验,确定空白试验所用硝酸银标准溶液 积
Pcl.t = Wcr /a.
式中: Pcl,t 混凝土中氯离子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 Wα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 入c——一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混凝土中胶凝材料与砂 浆的质量比。
附录J钢筋表面硬度测试方法 J.0.1 构件中钢筋的表面硬度可采用回弹法进行测定。 J.0.2 钢筋的表面硬度测试仪器应为数显式里氏硬度计。 J.0.34 每个待测钢筋应布置一个测区,测区可水平设置,也可 向上或向下设置。 J.0. 4 测区可先用角磨机和钢锉打磨,并应分别用粗、细砂纸 打磨,直至露出金属光泽。一 J.0.5 ,打磨好的测区其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值不应大 于 1. 6μm。 J.0.6每一测区应布置5个测点,测点应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 布,里氏硬度值应精确至1HL。 J.0.7应取所有测点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该测区的代表值。 J.0.8 测试方向相同和测试代表值相近的钢筋可归为一类。 J.0.9当同类钢筋的弹击角度不同时,可进行弹击角度的修正。
附录丁钢筋表面硬度测试方法
K.0.1结构混凝土冻伤可分为硬化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和混凝土 早期冻伤。 K.0.2混凝土冻伤的类型可根据结构混凝王冻伤的特点并结合 施工现场情况判别 K.0.3硬化混凝土在冻融循环后出现表面损伤或开裂,应判定 为冻融损伤。 K.0.4施工阶段混凝士的早期冻伤应分为立即冻伤和预养 冻伤。 K.0.5冻融损伤和早期预养冻伤的混凝土可用碳化深度法检测 受冻损伤混凝土的厚度,检测操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 的规定。 K.0.6冻融损伤和早期预养冻伤的混凝土也可通过现场钻取芯 样,检测受冻损伤混凝土的厚度、损伤程度及强度,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可采用钻出芯样的湿度变化确定受冻损伤混凝土的厚度, 检测操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 50784的规定; 2可用里氏硬度法进行检测混凝土受冻损伤程度,检测操 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的规定; 3构件内部混凝土强度可采用钻芯法进行检测,芯样试件 的加工质量和强度试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 强度技术规程》JGJ/1384的规定: 4构件表面混凝土的强度,可采用对里氏硬度修正法进行 推断。
K.0.7立即冻伤的混凝土可采用取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芯样试件的加工质量和强度试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384的规定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141
附录L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状况的检测 L.0.1钢筋锈蚀的检测可采用剔凿检测方法、电化学测试方法 或综合分析判断方法。 L.0.2钢筋锈蚀程度的剔凿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锈蚀严重钢筋,宜直接量测钢筋的剩余直径; 2存在锈蚀坑的钢筋应量测锈蚀的深度; 3轻微锈蚀处可量测除锈前后直径等的差异。 L.0.3钢筋锈蚀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和综合分析判断方法宜配合 剔凿检测方法的验证。 L.0.4钢筋锈蚀的电化学测试可采用极化电极原理的方法和半 电池原理的方法 L.0.5电化学测试方法的测区及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区应能代表不同环境条件,每种条件的测区数量不宜 少于3个; 2X应在测区上布置测试网格; 3网格节点宜为测点,网格间距可根据构件的尺寸和仪器 的功能确定,测区中的测点数不宜少于20个: 4测区和测点应编号,并应注明位置。 L.0.6电化学检测操作应遵守所使用检测仪器的操作要求,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极铜棒应清洁,不应有可见缺陷; 2混凝土表面应清洁,测点处不应有涂料、浮浆、污物或 尘土等; 3仪器连接点应与被测钢筋连通: 4 测点处混凝土应湿润: 5测试时应避免各种电磁场的干扰:
附录 L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状况的检测
L.0.9综合分析判定方法可根据裂缝形态混凝土保护层厚 度、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碳化深度、混凝王中有害物质含量以及 混凝土含水率等检测数据判定钢筋的锈蚀状况,
M.0.5单块砖的抗压强度换算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附录N钢材强度的里氏硬度检测方法 N.1适用范围和测试仪器 N.1.1里氏硬度方法可用于建筑中H型钢、钢管等钢构件钢材 抗拉强度的现场无损检测。 N.1.2本方法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强度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 缺陷钢材强度的测试。 N.1.3里氏硬度计宜采用数显式,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里氏 硬度计检定规程》JG747的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 N.2检测技术 N.2.1既有结构钢材强度的里氏硬度检测宜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检测构件的数量。 N.2.2每一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2X测区宜布置在里氏硬度计能垂直向下检测的钢材表面, 也可布置在非垂直向下的钢材表面; 3测区钢材的厚度不宜小于6mm,曲面构件测区的曲率半 径不应小于30mm; 4测区宜布置在测试时不产生颤振的部位。 N.2.3测区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区钢材表面应进行打磨处理,打磨可用钢锉或角磨机 等设备去除各种涂层,并应用粗、细砂纸打磨至表面粗糙度Rc 的平均值不大于1.6um; 2每个测区打磨的区域不应小于30mm×60mm; 3测区表面粗糙度的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粗糙度应用粗糙度测量仪量测;
附录N钢材强度的里氏硬度检测方法^
N.1适用范围和测试仪器
2)测量不应少于5次,每次读数应精确至0.01um。
N.2.4里氏硬度的检测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每个测区测试前,应在该仪器所带标准块上对里氏硬 度计进行校准,校准时相邻两点读数差应小于12HL; 2对于测区的硬度测试,应按所用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进行操作: 1)向下推动加载套或用其他方式锁住冲击体; 2)测试时冲击装置应紧压在测区的测点上,冲击方向应 与测试面垂直。
N.2.5测区内测点的布置应符
1每一测区应布置9个测点, 2 测点应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 3 测点之间的距离应大于4mm; 4 测点距试样边缘距离不应小于5mm。 N.2.6 测点的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同一测点只应测试一次; 1 览专用 2每一测点的里氏硬度值应精确至 1HL
N.3硬度计算及钢材强度换算
N.3.1测区里氏硬度的平均值,应从9个里氏硬度测试值中剔 除2个最大值和2个最小值,余下的5个里氏硬度测试值应按下 式计算平均值:
ZHL; HLm 5
式中 HLm 测区里氏硬度的测试平均值,精确到1HL; HL; 测区余下5个测试值中第i个测点的里氏硬 度值。 N.3.2当测区的里氏硬度测试数据无须进行角度、方向以及钢 板厚度的修正时,可将测区里氏硬度测试值的平均值作为换算钢
N.3.2当测区的单氏硬度测试数据无须进行角度、方向以及钢 板厚度的修正时,可将测区里氏硬度测试值的平均值作为换算钢
板厚度的修正时,可将测区里氏硬度测试值的平均值作为换算
材抗拉强度的代表值。
N.3.3非垂直方向检测钢结构构件表面时,应按下式对测区里 氏硬度平均值进行弹击角度和弹击方向修正:
HL dm = HLm + HL
中:HLdm 修正后的垂直方向单氏硬度平均值; HLm 非垂直向下检测时测区里氏硬度的平均值; HLa 非垂直向下方向检测时里氏硬度修正值,可按 表 N. 3. 3 采用。
表N.3.3非垂直向下检测的硬度修正值
注:表中计量单位为HL
N.3.4当测区钢材的厚度小于12mm时,应按下式对测区里氏 硬度平均值进行修正:
HL dm = HLm + HL
式中:HL 检测不同的钢材厚度时里氏硬度修正值,可按表 N. 3. 4 采用。
表N.3.4钢材厚度对单氏硬度测试值的修正值
N.3.5既有结构钢材抗拉强度可依据测区里氏硬度的代表值按 表N.3.5 确定。
N.3.5既有结构钢材抗拉强度可依据测区里氏硬度的代表值按 表N.3.5确定。
表N.3.51钢材里氏硬度与抗拉强度值换算表
N.4.1单个构件钢材抗拉强度的推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该构件钢材抗拉强度推定范围宜取3个测区换算抗拉强 度最小值fb.min的平均值作为推定范围的下限值,宜取3个测区 换算抗拉强度最大值fb.max的平均值作为推定范围的上限值; 2该构件抗拉强度的推定值,可取构件推定范围上限值与
下限值的平均值; 3该构件抗拉强度的特征值,可取推定范围的下限值 N.4.2检验批构件钢材强度等级的区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材抗拉强度特征值接近的构件可视为同等强度等级 2所有构件钢材抗拉强度特征值的平均值可作为与钢材强 度等级对应抗拉强度标准值的比较值
P.2仪器及基本操作要求
P.2.2钢筋探测仪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中钢 检测技术标准》JGJ/T 152 的有关规定。
P.2.5雷达仪探测钢构件的操作可
雷达仅探测钢构件的操作分成横问测试法和纵问测试 法,其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1横向测试时,雷达仪的天线应垂直于被测构件的轴线运行; 2纵向测试时,雷达仪的天线应平行于被测构件的轴线 运行; ? 3在钢构件的探测过程中,雷达仪的探测位置宜布置在构 件无钢筋或钢筋间距较大的部位,不宜采取在钢筋上顺筋探测的 方式。 P.2.6雷达仪测试图像中钢筋与钢构件的特征可按下列规则 判定X 对于分散的月牙形强反射信号,可判定为钢筋的图像; 2对于连续的同相轴的强反射信号,可判定为钢构件的 图像。
P.3 钢构件及其形状的探测
P.3.1在进行钢构件的探测前,应用钢筋探测仪探测构件中的 钢筋,并应将探测到的主筋和箍筋的位置标注在构件上。 P.3.2用钢筋探测仪探测钢构件及其形状的操作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探测区域宜以构件两个相邻的侧面构成: 2 探测的截面宜布置在构件侧面无箍筋或箍筋间距较大的
附录Q轻质围护结构瞬时风动力系数试验方法Q.1一般规定Q.1.1轻质围护结构面层在瞬时风作用下的动力系数可通过本附录规定的试验方法确定。Q.1.2轻质围护结构面层瞬时风动力系数的试验装置和试验过程应符合本附录的规定。Q2试验装置Q.2.1轻质围护结构面层在瞬时风作用下动力系数的试验装置应分成测试装置和模拟瞬时风的试验设备。Q.2.2测试装置应由承受瞬时风作用的单自由度弹簧拉接板、测试仪表和安装支架三部分构成。Q.2.3单自由度弹簧拉接板应为钢质圆板,直径应与试验设备导流管出风口的直径相同。钢质圆板的厚度应根据所模拟面层的质量确定JT/T 1108.1-2016标准下载,也可由厚度相同的数个圆板组合而成Q.2.4拉接板应采用对称布置的拉接弹簧固定在支架上(图Q.2.4)。拉接弹簧的刚度应通过试验调整确定。00000000m(a)4点拉接(b)水平布置拉接(c)竖向拉接图Q.2.4对称布置拉簧示意160
Q.2.5测试装置的测试仪表应具备自动记录下列测试数据的 功能: 1 拉接板在试验风速突然变化时的振幅: 2拉接板在均匀风速作用下的位移: 3拉接板平行处的风速。 Q.2.6测试仪表应安装在支架上。 Q.2.7支架在模拟的风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不应对受荷拉接板位 移和振幅的测试构成影响。 Q.2.8模拟瞬时风的试验设备应由风机、导流管和风速测试仪 表构成。 Q.2.9风机宜能提供足够的动力,导流管出风口应为圆形,风 速测试仪应测试导流管出风口处的风速 Q.2.10试验设备应有调整导流管出风口风速的功能。 Q.3动力系数试验 Q.3.1试验前应分析确定导流管出风口的风速与受荷拉接板质 Q.3.2试验宜缓慢提升风速,直至达到预定的风速。 Q.3.3待拉接板的振动平稳后,应校对导流管出风口处的风 速、拉接板处的风速和拉接板的位移 Q.3.4轻质围护结构面层在瞬时风作用下动力系数的试验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拉接板动态位移的振幅应在导流管出风口完全封闭后立 即进行测试,且应取得前5个最大振幅; 2恢复导流管出风口的风速,拉接板的静态位移应待拉接 板的振动稳定后测定; 3第1款和第2款的试验过程应重复3次~5次。 Q.3.5轻型围护结构面层动力系数试验参数的分析宜符合下列 规定: 1拉接板振动平稳后位移的平均值宜作为静态位移的代
表值; 2每次封闭导流管出风口测试拉接板的前3个振幅的平均 值可作为该次测试动态位移的测试值; 3瞬时风作用下3次动态位移测试值的平均值可作为动态 位移的代表值。 Q.3.6试验得到的动态位移代表值与静态位移代表值的比值可 作为轻型围护结构面层在瞬时风作用下动力系数的试验值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2 《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信息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 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7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 8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9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10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11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 T 50082 1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 13 《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9 14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 15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 16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 17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 1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19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20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 21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 2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3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150315
24《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3292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6《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27《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2828《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GB/T5070829《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5078430《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GB5098231《高耸与复杂钢结构检测与鉴定标准》GB5100832《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2633《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334《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22235《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 136《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22937《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3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39《木材抗弯强度试验方法》GB/T1936.140《砌墙砖试验方法》GB/T2542A《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GB/T265342《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GB/T265043《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T265144《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45《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GB/T3098.246《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GB/T363247《混凝土砌块和砖试验方法》GB/T411148《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GB/T 488349《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5313165
51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10071 52 《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B/T11345 53 《钢网架螺栓球节点用高强度螺栓》GBT16939 54 《结构用集成材》GB/T26899 55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GB28900 5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I△ 57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 58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59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 60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 61 62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 63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 64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JGJ/T152 65<《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203 66 《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08 67 《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JGJ/T294 68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JGJ/T317 69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322 70 《钻芯法检测砌体抗剪强度及砌筑砂浆强度技术规程, GJ/T368 71 《非烧结砖砌体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71 72 《拉脱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1378 73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384 74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JGJ/T411 75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技术规程》CH/Z3017 76 《里氏硬度计检定规程》JJG747
装配化工字组合梁钢桥四车道3x40m通用图(JTGT 3911-02-2021).pdf77《钻孔应变法测量残余应力的标准测试方法》SL49978《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9179《金属材料顶锻试验方法》YB/T529380《钢网架螺栓球节点》JG/T1081《钢网架焊接空心球节点》JG/T11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