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347:2013 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

CECS347:2013 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2.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593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ECS347:2013 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

1.0.1土木建筑结构的科学发展要求抗震安全、节省资源与能 源、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发展混合结构,克服传统结构的缺点,减 少材料用量、减轻自重、增加建筑使用面积是建筑结构科学发展的 一个趋势。 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以及工程实践,本规程在以下几个方面 追求建筑结构的革新: 1使用高强度材料,例如采用强度超过1000N/mm²以上的 高强箍筋; 2改革施工工艺,研发装配整体式结构; 3发展新型建筑结构体系; 4合理改革结构构造,充分发挥各建筑材料的长处; 5改革结构构件或组合,减轻结构自重; 6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本规程以装配整体式为重点,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 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柱子接头属于新型柱接头,抗震性能良好,试验数据表明, 装配整体式约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优于现浇的普通混凝土柱,通 过试验建立了新型柱接头的设计方法; 2节点为新型整体性节点,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受到钢板箍和 高强螺旋箍约束,抗震性能好,能实现强柱弱梁、更强节点的目标, 通过试验建立了新型节点的设计方法; 3楼盖、屋盖板的拼接设计合理,同时便于施工; 4防火设计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柱接头外包钢管强 调采用厚防火层措施

1.0.2通过试验验证,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类似结构已经在日本有十余年的 应用。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优先适用于大跨度框架结 构。 装配整体式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应符合本规程要 求;现浇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钢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7等执行,但约束混凝土柱抗震设计、节点设计 应按本规程执行。 1.0.3本规程与现行相关的标准进行了合理的补充和衔接,除本

1.0.3本规程与现行相关的标准进行了合理的补充和衔接JGJT464-2019标准下载

套筒》JG/T398的要求

套筒》JG/T398的要求

套简》JG/T398的要求。

3.1.1为充分发挥高强材料的性能,使高强箍筋与混凝土强度等

3.1.1为充分发挥高强材料的性能,使高强箍筋与混凝土强度等 级相匹配,宜采用较高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时 其脆性越明显,利用高强箍筋对高强的混凝土进行约束,使高强温 凝土脆性转为塑性,有利于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3.2.1~3.2.4这几条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保持一致。

3.2.1~3.2.4

3.3.1本规程只是将约束混疑主柱中的狮筋采用高强狮筋,以提 高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效果,克服混凝土、特别是较高强度等级混 凝土的脆性,因此其他钢筋的配置不变,故纵向钢筋和分布钢筋的 选用和力学指标取值仍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3.3.2约束计算时,要使箍筋处于弹性状态,故而抗拉强度设计

“高强度热处理箍筋”治金行业标准中规定如下: 1外观形状上有光圆形状、月牙肋形状两种,这两种外观形 状分别与《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扎带肋钢筋》GB1499.2两个已 有标准中的光圆、月牙肋形状相同。这样做方便于国内建筑行业 使用箍筋的习惯。 2在外观形状上还有螺旋槽形状,这种外观形状与现行国家 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5223.3中已有的螺旋槽形状

相同。这样做有利于国内已经使用过高强箍筋的建筑企业的使用 习惯。 高强度热处理箍筋的光圆形状、月牙肋形状、螺旋槽形状与日 本目前使用的三种高强箍筋外形相一致,有利于本规程与国际标 准接轨。 3高强度热处理箍筋在力学性能上,有屈服强度800N/mm²、 900N/mm²、1000N/mm²、1100N/mm²、1200N/mm²级五种级别 高强箍筋,如表1所示

表1高强度热处理箍筋的力学性能

能指标要求。 3.4.3高强度螺栓的牌号(举例):LT109S意为钢结构用10.9 级高强度双头长杆螺栓。高强度双头螺栓、螺母、垫圈性能如表2 所述。

表2高强度双头螺栓、螺母、垫圈性能

4.1.1~4.1.4与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保持一致。 4.1.5~4.1.7试验研究表明,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不低于现浇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因而可以沿用相关规程和规范中关于建 筑高度、高宽比限值、抗震等级的规定。 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混合结构建筑适 用高度大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本规程从安全角度考虑,约束 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的适用高度选用限值比钢筋混凝土结构 的适用高度减低,

加密区构造要求。装配式柱接头虽然处于较小弯矩处,但为加强 接头处的安全性,采用柱端最大弯矩验算接头处的正截面承载力。

4.1.13预制构件起吊用预埋件,应同时考虑脱模和翻转等各个 工况。

4.1.14本规程建议了两种连接接头:套筒连接接头和外包钢管 连接接头。套筒连接接头目前已经有所应用,其性能要求应符合 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外包钢管连接接头是本规程特有的连接接 ,试验证明,在满足本规程要求的接头,能够较好的传递内力,受 力性能至少与现浇接头等强。

高,这需要与之性能相匹配的非承重预制构件

非承重预制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重要,应予 以重视。非承重预制构件与主体结构应采用合理的连接节点,以 保证荷载传递路径简捷,符合结构的计算假定。 本条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标准,推荐非承重预制构件与支 承结构之间宜采用用点支承的柔性连接方式。

4.2.1~4.2.3这儿条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保持一致。

4.2.5依据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试验,其等价黏性阻尼

由表3可以看出,本规程阻尼比的取值偏于安全

5.1.1约束混凝土柱承载后在混凝土保护层剥落前,箍筋横向约 束应力不大,正截面承载力与普通箍筋混凝土柱的正截面承载力 相近。混凝土保护层剥落后正截面承载力略有下降,再增加荷载, 核心混凝土承载力随约束应力增大而增高,相对保护层剥落前,承 载力提高不大,为简化计算可忽略不计。 药束混凝土方形或矩形截面轴心、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 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 关规定进行计算。在初步设计和审核设计时,偏心受压构件正截 面受压承载力可按简化公式(1)计算

式中:A 混凝土全截面的面积: As、A's 受拉、受压钢筋截面面积; f 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h一 柱截面高度; 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 5.1.2、5.1.3试验研究表明,箍筋约束混凝土对构件在静载作用 下和正常使用阶段的承载力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本规程主要考虑 约束混凝土大变形阶段构件性能的提高,从偏于安全考虑,非抗震 设计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5.2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2.1 由于框架柱受轴向压力作用,其延性通常比梁的延性小, 72·

如果不采取“强柱弱梁”的措施,柱端不仅可能提前出现塑性铰,而 且有可能塑性转动过大,甚至形成同层各柱上、下端同时出现塑性 铰的“柱铰机构”,从而危及结构承受水平荷载的能力。因此,在框 架柱的设计中,有目的地增大柱端弯矩设计值,降低柱端屈服的可 能性,是保证框架抗震安全性的关键措施。

能性,是保证框架抗震安全性的关键措施。 5.2.2为了推迟框架结构底层柱下端截面出现塑性铰,在设计 中,对此部位柱的弯矩设计值采用直接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以增 大其正截面承载力。

中,对此部位柱的弯矩设计值采用直接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以增 大其正截面承载力。

5.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5.3.1对柱端提出“强剪弱弯要求,以保证在杜端塑性钦达到预 期的塑性转动之前,柱端塑性铰区不出现剪切破坏。 5.3.2目前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计算一般只考虑剪压破坏受剪承 载力,然而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容易出现剪切粘结破坏;一般情况下 剪切粘结破坏承载力低于剪压破坏,但若不考虑剪切粘结破坏,可 能会高估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使构件处于不安全的状态。 本规程规定采用外包钢管连接柱,是因为外包钢管范围内斜 截面受剪承载力总大于外包钢管范围外的斜截面承载力(考虑外 包钢管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见本规程第5.3.6条),其低周反复荷 载试验表明满足本规程柱接头构造情况下无需对柱接头斜截面受 剪承载力验算。故式(5.3.2)中未列出钢管混凝土受剪承载力设 计值。

5.3.3本条规定的受剪截面限制条件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保持

5.3.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进行了低强箍

本资料限内部使用,严禁用于商业2.01.51.00.502468101214试件号图4试验值与计算值对比5.3.6短柱、底层柱根是框架柱震害的危险部位,容易在出现塑性铰后的发生变形能力不足问题,采用外包钢管延伸至楼面可以解决该问题。距离楼面20mm,可解决钢管局部受压屈曲问题。本规程规定采用螺旋箍和钢管双重约束柱根,保证了柱端的抗震安全。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可以在约束混凝土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中再加上钢管受剪承载力。式(5.3.6)是根据矩形外包钢管截面试验分析确定。5.4柱构造设计5.4.1约束混凝土柱中,主要是箍筋与普通混凝土柱有区别,本规程除为保证约束效果所作出的特殊规定,其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5.4.2在本规程编制过程中,共搜集各种对称配筋高强箍筋约束混凝土柱试件181个。通过与普通混凝土柱对比分析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柱大小偏心受压的界限试验轴压比大约在0.3左右,当轴压比增加较大时,构件的滞回曲线会有很大的变化,滞回性能会明显劣化;当采用高强箍筋约束混凝土时,由于密配螺旋箍的约束作76·

本资料限内部使用,严禁用于商业。法与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一致。本规程采用放松轴压比方法,间接反映了约束作用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高。5.4.3高强箍筋约束混凝土的核心是:提高混凝土的塑性变形能力。箍筋间距、配箍率和箍筋强度是三个主要因素。依据试验,箍筋间距与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关系如图7所示。1500500+010203040506070809010060708090100箍筋间距s(mm)箍筋间距s(mm)(a)(b)图7箍筋间距与承载力、延性系数关系图7表明在箍筋间距小于80mm才能使混凝土承载力有所增加,箍筋间距越小,约束效果越好,混凝土承载力增大速度越快,但考虑施工、纵向钢筋跟混凝土保护层粘结因素,箍筋最小间距不宜小于30mm。图7(b)表明箍筋间距小于70mm时延性系数的增加。鉴于上述规律,为使弹塑性转角满足1/50的要求,因此规定柱箍筋加密区的构造应符合表5.4.3的要求。5.4.4试验表明,约束混凝土柱在抗震方面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变形能力的提高。采用约束混凝土的关键在于能几十倍地增加其应变能力,能大量耗散地震能量。减少箍筋间距,提高箍筋强度,使极限弹塑性转角达1/40~1/20,确保实现强震下坏而不倒,保证抗震安全,是抓住关键问题。在大变形阶段,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效果才明显体现,从而使约束混凝土柱变形能力比普通混凝土柱的变形能力大幅度提高,能实现坏而不倒的目标。·78·

依据试验,配箍特征值入,可采用下式表示:

式中:0,一一层间弹塑性位移角,6。取0.02; n一一轴压比。 表5.4.4是依据式(2),得出的配箍特征值入,偏于安全值。 5.4.5依据试验认识到短柱能满足弹塑性转角达到要求的最小 平均约束应力限制,它与长柱的配箍特征值入,自标一致,但因长 短柱的破坏形态差异,混凝土强度对短柱束效果影响较小。

5.4.6尽管在大震作用下柱的

图8中Y02代表外包钢管连接装配柱,XJO1代表现浇柱,滞 回曲线表明外包钢管连接装配整体式柱的塑性变形能力及耗能能 力更好。变形能力更好在于钢管约束混凝土保护层,保护层在大 变形时不脱落。外包钢管柱连接的栓杆与钢结构或木结构的铆钉 作用相同。外包钢管与柱钢筋搭接传力是明确而可靠的。外包钢 管柱接头接缝处如钢管混凝土,外包钢管对柱接头存在杯口效用。 外包钢管连接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用灌浆料应具有高 强、早强、无收缩和微膨胀的特性,以便其与套筒、被连接钢筋更好 地共同工作,

6.2.1装配式柱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表明满足本规程柱接头构造 情况下无需对柱接头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这是因为外包钢管 部分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总大于非外包钢管部分斜截面承载力

6.2.2柱接头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装配整体式柱任意正截面的力

学性能不次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就正截面受压承载 力而言,现浇混凝土柱都是按柱端较大的内力进行配置纵筋而后 延伸全层高。外包钢管装配柱,其柱接头处纵向钢筋被切断,而后 用外包钢管搭接取代。虽然接头截面柱弯矩小于柱端,但现浇柱 在接头处并未减少纵向钢筋,因此装配整体式柱外包钢管也要按 柱端较大内力需要配置,以策安全

6.2.5外包钢管柱接头正截面承载力由于钢筋不连续

力类同于钢管混凝土柱。其计算较麻烦,可以用下列简化公式计 算:

式中:bco、hco 矩形钢管内填混凝土的宽度与高度;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N≤ bcohof+Aofa 1+0.45(

h1一一矩形钢管截面高度; A。一一钢管全部截面面积; fal一一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 eo轴力对截面中心的偏心距,取e=M/N。 外包钢管柱接头在接缝纵向钢筋切断,此薄弱截面应按钢管 昆凝土计算。 6.2.7柱接头应双向设置栓杆,不同方向应分别计算,柱一侧纵 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取上下柱接头中最大值

6.3.1外包钢管长度应大于等于2la或2labE。对机械锚固,高强 螺旋箍和外包钢管能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强度,所以锚固调 整系数取0.5。对于一级、二级抗震设计时,纵筋末端90°弯折后 宜与对面的纵筋用12mm的短钢筋焊接,否则宜取laE≥0.6LabE。 外包钢管连接柱接头的纵向钢筋应可靠锚固,钢管通过合格 的灌浆料充实的灌注和混凝土之间紧密的结合是保证柱接头安全 传力的关键。采用这些构造措施,在灌浆料填满的条件下,试验是 成功的,外包钢管内焊钢板条,除解决钢管与灌浆料间结合外,还 因为钢板条连续通过柱接头的接缝,参与承担接缝截面的拉力和 玉力,同时具有两方面效用。灌浆料应满足本规程第3.4.2条的 要求。

8.2.4端板长杆螺栓连接节点简称端板螺栓节点,属于柱贯通型 节点,梁与柱连接依靠钢梁端部焊接较厚的钢板一端板,紧贴在柱 表面,横向以高强长杆螺栓连接,拧紧螺帽施加预应力。梁端弯矩 靠高强长杆螺栓传递,梁端靠压摩擦抗剪,端板及高强长杆螺栓均 需要通过计算。钢梁翼缘贯通型节点属于梁贯通型节点。 节点受剪承载力与节点组成成分有关,主要的成分有混凝土 部分、节点钢板箍部分、型钢部分、箍筋部分。公式的力学概念是 各组成部分的平均剪应力乘有效面积求得的分项受剪承载力总 和即,

V,=V.+Vsl+V+Vs

施工质量水平,为提高节点的安全性,混凝土部分平均剪应力取为 0.14fc。 对于节点混凝土部分有效截面面积和梁宽与柱宽比有关,一 般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混凝土计算宽度取b。/2(6。为柱宽)或(6。十 bb)/2(bb为梁宽),为了方便将它综合在平均剪应力系数当中考虑 以便设计。至于梁柱节点混凝土部分受剪承载力,与节点有无直 交梁有关,有直交梁节点的承载力略有提高,由于直交梁宽比钢筋 混凝土或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小,约束作用小,在本规程中不做考 虑。但节点有无直交梁对节点刚度有影响,相应地与斜向受力扭 转现象不同。单向有梁的节点比双向有梁节点更容易出现局部受 压破坏。 (2)箍筋部分: 对梁贯通型节点,因设有节点钢板箍取代箍筋,方便了施工。 (3)型钢腹板部分: 型钢腹板剪应力采用t=f/V/3,为剪切屈服应力,实际可能 有应变强化,强度可能提高,不予考虑。型钢腹板的有效面积取 twhw,其中,tw为腹板厚度,h。为柱截面高度。试验表明腹板上应 力分布并不均匀,有效高度按0.9h。,应力分布的不均匀与硬化因 素相互消减,故都不予考虑。 (4)节点钢板箍部分: 节点钢板箍剪应力采用t三f/V3但考虑不均匀分布,以及节 点钢板箍除受剪外还承受因约束混凝土横向变形产生的受拉,即 节点钢板箍处于拉剪复合受力状态,同时节点钢板箍不能完全有 效发挥作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采用系数0.58×0.9×0.8,取 为0.4。节点钢板箍可能局部提高到硬化强度,本规程不予考虑 是偏于安全的。 图11为试验值与本规程公式计算值对比。 对比结果:平均值为1.16,标准差为0.105,变异系数为 0.091。

本资料限内部使用,严禁用于商业。2.01.51.0系列10.505101520图11:节点试验值跟公式计算值对比8.2.5预拉力P值是考虑拧紧螺栓时,除使螺栓产生拉应力外:还产生剪应力,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即螺母的螺纹和下支撑面涂黄油润滑剂的条件下,或在供货状态原润滑剂未干的情况下拧紧螺栓时,试验表明可考虑对应力的影响系数为1.2。考虑螺栓材质的不均匀性,引进一个折减系数0.9。施工时为了补偿螺栓预应力的松弛,一般超张拉5%~10%,因此采用一个超张拉系数0.9。由于以螺栓的抗拉强度为准,为安全起见再考虑一个附加安全系数0.9。考虑端板高强度螺栓节点成为刚性节点需要在不利外荷载作用下端板与柱面始终压紧,同时考虑混凝土徐变损失,故增大预拉力1.2倍。这样高强度螺栓预拉力值为:1. 2取 P=0.7fA。式中:f螺栓经热处理后最低抗拉强度,对8.8级,fV取830N/mm²,对10.9级,fu取1040N/mm²;A"螺纹的有效截面面积。8.3构造设计8.3.1梁柱节点既是梁的传力区,也是柱的传力区,设计者需要89

将作用力圆滑顺利地由上部传导给下部,节点受力比较复杂,存在 压弯剪扭力。研究者研发了新的构造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设置了节点核心区钢板箍、型钢上下条形钢 板箍、钢梁端部的端板等。 节点钢板箍的功能:抗剪,约束混凝土,支承传递压力,增大混 凝土与钢的粘结力,抗扭,兼作模板等。节点钢板箍厚度随工字钢 梁翼缘宽度,工字钢梁高度变化,并且与节点形式(梁通型,柱通 型)等有关。, 360个设置了节点钢板箍的节点试验表明:节点钢板箍厚度 为柱截面长边宽度的0.46%时,节点钢板箍产生局部压曲,节点 破坏,当为0.9%时能够充分发挥梁的受弯承载力。一级抗震等 级时节点钢板箍厚度为1%柱截面长边宽度时能够增加与混凝土 结合的一体性,最终提高节点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三、四级抗震 等级时地震作用小,节点剪力小,在满足节点承载力的情况下可以 降低节点钢板箍厚度,表8.3.1中最小厚度大于柱截面长边宽度 的0.46%,不会产生局部压曲

梁贯通型节点中钢梁的上部和下部在地震时会发生很大的局 部压力,采用条形钢板箍可以抵抗钢梁和端板对混凝土的局部压 力,条形钢板箍还能扩大节点混凝土的传力范围,增加节点承载 力,能够明显改善节点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如果在条形钢板箍边长中点用钢板或隔板焊牢在型钢冀缘 上,能够防止混凝土受压膨胀变形,其试验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良 好。条形钢板箍对梁端和柱端的抗弯都是有利的。 8.3.3抗剪连接件能使节点内钢与混凝土共同协调受力,防止粘 结破坏,对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有积极的意义。 8.3.4.螺栓在端板上排列应简单、整齐,在端板上的排列应满足 受力、构造和施工的要求。

8.3.3抗剪连接件能使节点内钢与混凝土共同协调受力,防止粘

各排螺栓距和线距过小时,构件有沿折线或直线破坏的可能。对 受压构件,当沿力作用方向螺栓距过大时,被连板间易发生鼓曲和 张口现象。 螺栓的中距及边距不宜过大,否则钢板间不能紧密贴合,潮气 侵入缝隙使钢材锈蚀。 要保证一定的空间,便于转动螺栓扳手紧螺帽。 沿杆轴方向受拉的螺栓连接中的端板,应适当加强其刚度(如 加设加劲肋),以减少撬力对螺栓受拉承载力的不利影响。在高强 螺栓连接范围内,构件接触面的处理方法应在施工图中说明。

螺栓连接范围内,构件接触面的处理方法应在施工图中说明。

8.3.5有效面积与螺距有关,d。为螺距处有效直径,由于螺纹呈

倾斜方向,螺栓受拉时采用的直径,既不是扣去螺纹后的净直径 d,也不是全直径与净直径的平均直径dm,而是由下式计算的有 效直径:

My N,= NM 5400X16 mZy? 270 N.= = 27kN 10

高强度螺栓受剪、受拉承载力设

N, = 0. 9nrμP = 0. 9 × 1 X 0. 5 × 180 = 81kN Nb = 0.8P = 0.8 X 180 = 144kN

共同作用下,受力最大螺栓的承季

N+ N = 27 + 67.5 = 0.8<1 Nb N. 81 144

8.3.6确定端板厚度时,把连接看作是两个T形件之间的连接。 现上部两个高强度螺栓力和撬力与型钢翼缘拉力屈服力平衡,经 过推导,得端板厚度计算公式。 螺栓布置时假设最上边螺栓到端板边缘距离c等于螺栓中心 至焊缝边缘的距离a,若c

6X50X144000 = 22mm 300X295

8.3.7节点钢板箍内表面焊接水平条形钢板能提高钢板箍与混 凝土共同受力性能。

8.3.8考虑在强震时螺帽容易松动,后备螺帽将防止施加预月

螺帽松动DB34/T 1950-2013 安徽省县城guihua编制标准,同时亦防止在检验螺栓预应力时影响预应力值的变化。

9.0.2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简称为预制板,其最小厚度、最 大宽度的规定考虑了脱模、吊装、运输、施工等因素。 9.0.3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假定楼层平面 内刚度为无限大。装配式楼板应尽量将预制板整体化以满足此条 件,根据试验预制板侧面做凹凸齿槽可比光面抗剪强度提高2倍, 因此,最好在板侧设置深度不小于10mm的齿槽,以增强抗震性 能。

10.0.1本规程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的梁属组合梁性 质,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柱兼有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性质,装 配整体式混凝土柱、钢梁、梁柱节点外露工字钢、端板及螺栓、螺帽 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现行协 会标准《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CECS200要求。 10.0.7火灾时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耐火性能较好

A.0.4当为满足层间位移限值而设置钢支撑时(即设弱支撑)

GB/T 51356-2019标准下载A.0:5本条的规定是为了保证两道防线要求。

A.0.6~A.0.8条文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制定的

GB50011制定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