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J 112-2019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实施管理标准.pdf

XJJ 112-2019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实施管理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8247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XJJ 112-2019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实施管理标准.pdf

图A.1.3施工阶段模型应用管理流程

图A.1.4运维阶段模型应用管理流程

图A.1.5拆改阶段模型应用管理流程图

DL/T 1789-2017 光纤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附图A.2协同管理图

任:以建设单位为需求方主 本流程以模型审查合格为例,当出现不合格情况需求方不于以接收,实施方修改合格后再次提交

图A.2.1模型协同管理流程

1为便于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司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新疆维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

J14883—2019 XJJ 112—2019 条文说明

1 总则 39 2 术语· 40 3 基本规定· 42 3. 1 BIM技术实施原则 42 3. 2 BIM技术实施要求 42 4 模型应用实施组织管理 44 4. 4 组织架构 5 BIM技术实施管理 48 5. 1 一般规定 48 5. 2 项目管理程序 48 6 BIM技术阶段应用 6. 4 施工阶段 49 6. 5 运维阶段 ... 49 7 模型应用实施控制 : 50 7. 1 一般规定 50 7. 2 质量控制 50 7. 3 进度控制 51 8 成果交付 8. 1 般规定 52 8. 2 成果交付要求 : 52 8. 3 审查流程及存档 54

1 总则 39 2 术语· 40 3 基本规定· 42 3. 1 BIM技术实施原则 42 3. 2 BIM技术实施要求 42 4 模型应用实施组织管理 44 4. 4 组织架构 5 BIM技术实施管理 48 5. 1 一般规定 48 5. 2 项目管理程序 48 6 BIM技术阶段应用 6. 4 施工阶段 49 6. 5 运维阶段 ... 49 7 模型应用实施控制 : 50 7. 1 一般规定 50 7. 2 质量控制 50 7. 3 进度控制 51 8 成果交付 8. 1 般规定 52 8. 2 成果交付要求 : 52 8. 3 审查流程及存档 54

1.0.1《2016一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的 建筑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十三五”时期,全面提高建筑 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信、云 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建筑业数字化、网络 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 台,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 较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 业及具有关键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业信息技术企业。 《2016一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主要任务中指出强 化建筑行业信息化标准顶层设计,继续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 息化标准体系,结合BIM等新技术应用,重点完善建筑工程勘 察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期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为信息资源共 享和深度挖掘奠定基础。 加快相关信息化标准的编制,重点编制和完善建筑行业及企 业信息化相关的编码、数据交换、文档及图档交付等基础数据和 通用标准,推进BIM技术应用标准的编制工作,结合物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研究制定相关 标准。

2.0.1“BIM”可以指代“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uilding nformation modeling”“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三个相互 独立又彼此关联的概念。buildinginformationmodel,是建设工程 及其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学化表达,作为工程项目相关信 息的共享知识资源,为项目全生命期内的各种决策提供可靠的信 息支持。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创建和利用工程项目数 据在其全生命期内进行设计、施工和运维的业务过程,允许所有 项目相关方通过不同技术平台之间的数据互用在同一时间利用相 司的信息。buildinginformationmanagement,是使用模型内的信息 支持工程项目全生命期信息共享的业务流程的组织和控制,其效 益包括集中和可视化沟通、更早进行多方案比较、可持续性分 析、高效设计、多专业集成、施工现场控制、竣工验收记录等。 在本标准中,将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统称为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简称“模型应用”。

的关系可归结于需求方与实施方,需求方可以是建设单位、设计 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对BIM技术应用有需求的主体。 2.0.8实施方相对于需求方定义,指的是对需求方模型应用需 做出实质响应的主体的统称

的关系可归结于需求方与实施方,需求方可以是建设单位、设计 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对BIM技术应用有需求的主体

求做出实质响应的主体的统称,可以是技术服务方、咨询单位、 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专业分包单位等

2.0.15协同工作宜基于协同平台,协同平台是通过互联网技术 对模型应用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实现各相关方对工程数据共 享。协同平台一般是按需收费,宜综合考虑价格和收费模式,项 目应结合自身业务数据的安全、保密需求进行选用。 平台选用应考虑以下方面: 1数据集成能力,即支持的输入格式与输出格式应满足 要求。 2 较好的网络环境支持,即网络传输速度及稳定性应满足 要求。 要求。 4移动设备的支持,即方便携带数据到施工现场并上传数 据至系统

3.1.2民用建筑模型应包含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

3.1.2民用建筑模型应包含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可增加新 的模型元素及属性信息的种类和数量,不应改变原有模型结构 可参照国际开放的BIM数据描述标准IFC(ISO16739)定义的 实体扩展和属性扩展方式

3.1.6BIM软件宜具有与物联网、移动通信、地理信

技术集成或融合的能力。

型和相关成果应实时更新,确保一致性

3.2BIM 技术实施要求

3.2.2需求方不具备能力、未委托技术服务方,可由实施方协 助需求方编制《实施任务书》

3.2.4模型应用目标应是具体的、可衡量的,促进建设项目的

3.2.4模型应用目标应是具体的、可衡量的,促进建设项

策划与规划、设计、施工、运维、拆改等阶段模型应用。

制定模型应用目标时应考虑以下因 1)已有的模型应用经验; 2)模型应用期望目标; 3)计划实施的模型应用点; 4)模型应用的总体流程; 5)各项模型应用流程及协同机制:

6)模型应用流程的工作进度安排

3.2.6《实施方案》应包含以下方面: 1实施目标:根据《实施任务书》制定实施目标及策划。 并非每个实施目标均需编制实施策划,根据目标施工规模 工期、实施难易程度酌情编制。 2组织架构:制定实施组织架构及职责。 3 建模标准:明确项目中采用的模型建模标准。 4 软件版本:确定将要使用的BIM软件,及确定软件一致 性原则。 6 项目成果交付:确定项目成果交付的要求。 7 实施计划:确定项目模型执行计划及参与方工作时间 节点。 8文档结构:确定统一的文档结构。 9 应用流程:模型应用之间的顺序关系。 10权限分配:指定各相关方在协同机制中的权限,明确项 自模型成果数据的协同方式,以实现多专业、多用户的数据 访问。 11审核/确认:需求方对模型及应用的分阶段审核要求; 确定需求方对图纸和模型信息的审核/确认流程。 3.2.7需求方可自行委托技术服务方对其进行审核、过程管 珊笙

4模型应用实施组织管理

4.4.1全生命期实施模式宜以建设单位为需求方,泛

4.4.1全生命期实施模

4.4.1全生命期实施模式宜以建设单位为需求方,泛指一般的 施工总承包的模式,需求方可自行委托技术服务方。若为工程总 承包模式,需求方宜为工程总承包方。 建设单位为需求方主导的全生命期实施模式的组织结构详见 本标准图 4. 4. 1 。

4.4.2阶段性和特定专项实施模式宜以建设工程各个阶段实施

图4.4.1全生命期实施模式组织架构图 各根据需求自行确定根需实际需要配备模型应用现场负责人

注:虚线框内由各主体是否配备根据需求自行确定,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模型 应用现场负责人

5.1.2需求方通过会议及邮件等形式,对模型应用过程进行监 督,并对实施方提交的模型应用成果进行审核,及时反馈优化信 息或修改意见

5.1.4前一阶段模型或前置任务的模型交付,应便于下一图

5.2.3模型成果会审要点如下:

1)模型设计成果由需求方分配协同权限,各相关方与实施 方从规定的协同机制中获取相关专业的设计模型成果; 2)模型成果会审应将施工蓝图和模型结合,不同的BIM软 牛制作的模型应遵循统一的格式,各方应组织各专业间分区分段 分层的碰撞检查,并编制检查报告,提交需求方归档; 3)各方将问题在三维模型中进行标记,会审时对问题进行 逐个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通过模型对会审结果进行交底; 4)实施方通过协同权限对各相关方模型进行共同维护,添 加并更新施工阶段模型信息,最终形成竣工模型成果: 5)实施方应向需求方提供《实施任务书》规定的模型 施工深化模型为施工方基于各专业深化设计的信息模型,由 设计单位审核确认后下发指导现场施工。

6 BIM 技术阶段应用

6.4.1深化设计是为实现原设计意图、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安 全需求,在已有设计蓝图或设计模型的基础上,根据设计规范要 求,结合作业实际(现场条件、施工工艺、作业顺序、市场供应 伏况等),对图纸和设计模型进行的细化、补充和优化的过程。 6.4.3施工模型宜在设计模型基础上创建,无设计模型时也可 在设计蓝图等已有工程文件基础上创建

1每个运维管理元素和构件应具有资产编码和资产类型编 码,并在运维管理单位的管理范围内保持唯一性。 2空间类资产的资产类型编码宜按功能分类,并在建筑信 息模型的空间构件中定义,设备、家具类资产的资产类型编码应 根据设备、家具的型号区分。 3资产编码和资产类型编码的编码规则宜由运维管理单位 规定。

7.1.1质量控制是模型应用过程中,围绕应用目标,通过

案》和过程质量审核,进行动态控制,实现应用目标的系统过程 进度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控制过程模型实施进度计划,实现应 用目标。

7.2.2模型质量审核流程:

1前期准备阶段成果交付审核 1)审核节点:前期准备工作完成; 前期准备工作完成节点为模型应用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完成, 如《实施方案》、组织架构、软硬件配置等。 2模型应用各个阶段成果交付审核 1)审核节点:各个阶段实施过程: 各个阶段实施过程为需求方在《实施任务书》《实施方案》 中根据模型应用交付计划进行划分的阶段过程。 3)审核内容:实施方按节点提交成果,需求方对模型成果 的质量进行审核; 模型成果审核要点: 1提交内容是否与要求一致; 2提交格式是否与要求一致:

模型是否满足相应阶段模型精细度; 各个阶段模型与提交图纸相符; 现阶段模型是否满足下一阶段应用条件及信息; 各个阶段模型应有符合当前阶段的基础信息

8.1.1随着工程的进行和持续深化,工程相关的模型

3.1.1随看工程的进行和持续深化,工程关的模型精细度和 板本会持续变化。为保证工程各相关方参照有效的模型开展相关 工作,应采取有效的模型管理措施,保证提交模型符合《实施任 务书》中格式要求,并仅以双方最终认可的模型成果作为唯一有 效文件。

8.1.5民用建筑模型及交付成果文件的命名宜

8.2.1模型精细度应符合国家《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 准》GB/T51212的规定。

各交付节点,实施方应提供相应的模型应用成果交付说 明书。

成果交付说明书应包含模型成果交付说明和非模型成果交付 说明。 1模型成果交付说明应包含以下内容:模型成果交付目标, 模型架构说明、模型图纸列表、交付信息选用表、交付格式说 明、数据库类型、模型查阅与修改方法等。 2非模型成果交付说明中,应列表对所有非模型成果进行 统一说明,便于交付双方进行交付对接工作。 8.2.4需求方宜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平台,对各个阶段、各 任务模型进行统一管理,保证各方工作的有序进行。 8.2.5用于传递的模型应用成果,应采用可编辑和不可编辑两 种模型导出方式。拥有编辑权的需求方,游览下载可编辑模型应 用文件。不拥有编辑权的各相关方,浏览下载不可编辑模型应用 文件

8.2.6各个阶段成果交付

4运维阶段 1)运维阶段的交付物包括运维模型、运维管理方案、构件 库和说明书等; 构件库应根据模型应用的实际运维需求建立,相关构件文件 支持独立编辑和修改。 运维交付说明书应包含模型系统简介、模型架构、构件精细 变交付信息选用表、交付格式说明、项目分区、设备清单、模型 查阅与修改方法等。 2)运维模型的交付格式应根据运维软件的需要,由双方协 商确定,未指定运维软件时,运维模型应提供不少于两种常见格 式,并保持信息的完整性:

现阶段搭建的运维模型在今后建筑运维中将由运维方使用, 为保证运维模型的可用性,避免重复搭建运维模型,特作此 规定。 4)运维阶段的模型精细度不低于LOD300时,宜由运维单 立进行运维数据检测: 模型精细度达到LOD300,其模型在继续完善前宜由运维单 立或技术服务方提供运维数据检测并进行优化,避免信息元余和 缺失,保证模型信息的可使用性。 5)运维模型宜包含建筑竣工验收和运维过程的历史数据 信息。 历史数据信息能帮助运维单位和相关单位迅速判断建筑的竣 工情况和运维状况,如设备施工信息和运维设备修改信息等,

8.3.2实施方完成模型应用宜以书面形式向需求方提交成果报 告。需求方组织成果审查验收,并以书面形式向实施方下发审查 报告。 1审查报告 审查报告应以文字、图片形式说明模型成果中存在的问题及 相应位置。 2结果提交 成果审查报告,应统一文件格式,由需求方抄送给各相关方。 3结果存档 模型应用成果与审查报告,应作为该项目的成果文件进行存 档,由需求方整理保存

9.1.1模型应用宜采用协同机制,共享模型应用数据应能

满足模型应用在各个阶段和任务之间交换应用,应基于“自 上而下”的文件规则建立协同文件夹结构与本地文件夹结构。 1项目应设置本地文件结构,用于存储项自目模型信息 定期上传至协同文件夹,确保项目信息实时更新。 2协同文件夹由需求方(技术服务方)在中心服务器统 建立,用于存放各方及所有相关专业协同工作时所用的过程及成 果文件,各方不宜自行建立文件夹,确需建立的应及时与需求方 协调一致

变更不局限于设计变更,可用于需求双方实施任务、自标、 应用深度及范围等相关变化而引起的需要更改模型应用信息的工 作活动。

GTCC-049-2018 机车车辆制动夹钳单元9.1.4协同平台宜满足文件及数据的存储、更新及版本记

可扩展功能宜包括模型信息轻量化、基于云技术的数据计 算、大数据分析、移动端互联等功能

9.2.2数据传递的准确性是指数据在传递过程中不发

完整性是指数据在传递过程中不发生丢失HJ 1095-2020 芬顿氧化法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pdf,有效性是指数据在传 输过程中不发生失效

统一书号:155160·1884 定价:30.00元

统一书号:155160:1884 定价:30.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