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pdf计算氯离子迁移系数时,应注意各参数的数量单位。
7.2.1本条规定了电通量法的试验目
·1东优企正, 本试验方法是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推荐的混凝士 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ASTMC1202修改而成,该法也可叫 直流电量法(或库仑电量法、导电量法),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 广泛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试验方法之一。国内外使用该方 法积累了大量的宝贵数据和经验,实践证明,该方法对于大多数 普通混凝土是适用的,而且与其他电测法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大 多情况下,相同混凝土配合比的电通量测试结果与氯离子浸泡试 验方法(如AASHTOT259)的测试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相关性
根据ASTMC1202的规定,对于已经利用本方法与长期氯 离子浸泡试验方法之间已经建立相关性的各种混凝士,本试验方 法均适用。 本试验方法用于有表面经过处理的混凝土时,例如采用渗入 型密封剂处理的混凝土,应谨慎分析试验结果,因为本试验方法 则试某些该类混凝土具有较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而采用90d氯 离子浸泡试验方法测试对比混凝士板,却表现出较高抗氯离子渗 透性能。 养护龄期对试验结果有重要影响,若大多数混凝土养护得 当,随着龄期增加,其渗透性日益显者降低,因此分析试验结果 时应考虑试验龄期的影响。 当混凝土中掺加亚硝酸钙时,本试验方法可能会导致错误结 果。用本方法对掺加亚硝酸钙的混凝土和未掺加亚硝酸钙的对比 混凝土测试,结果表明掺加亚硝酸钙的混凝土有更高库仑值,即 具有更低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然而,长期氯离子浸泡试验表明 渗加亚硝酸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高于对比混凝土。 影响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因素有水灰比、外加剂、龄 期、骨料种类、水化程度和养护方法等【沪】DB31T294-2018:住宅小区智能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pdf,采用本方法试验结果进 行比较时,应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 7.2.2本条规定了试验采用的仪器、设备、试剂以及用具的有 关要求。 1实际采用的试验装置,在精度满足要求和符合本标准测 试原理的情况下可自行设计。但宜采用自动测试电通量的装置 以减少和避免人为操作引起的误差。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同型号 的商用产品,国家也已经制定了电通量测定仪的产品标准《混凝 十氯离子电通量测定仪》JG/T261。 2主要的仪器设备和试剂与ASTMC1202基本相同。 1)直流电源应能够稳定输出60V电压,精度达到 士0.1V的要求。电流在(0~10)A范围内,可与 RCM法通用电源,
胶垫(垫片方式),溶液与试件端部接触实际上只 有直径为75mm范围内的部分。主要有铜片的缘 故,三种方式得到的试件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基本 相同。 由于密封胶方式操作比较复杂,时间长;而垫 片方式操作简单,可操作性更强,因此本标准推荐 了垫片方式供选择。本标准规定采用内径为75mm 的硫化橡胶垫的密封方式。 加工试件用切割设备,与RCM法相同。 )温度计精度要求与RCM法相同。 电吹风用于清理试验槽。
7.2.3本条规定了电通量法的试验步骤和程序。
1ASTMC1202允许的试件直径范围为(95~102)mm、厚 为51mm,范围较大,考虑到我国混凝士试件的模具和操作方 便,以及为了与RCM法能够通用模具,本标准规定试件直径为 (99~101)mm,厚度为(48~52)mm的范围。与美国ASTM C1202的规定基本一致。 本试验未规定制作试件时充许使用的最大骨料粒径,研究表 明骨料的最大粒径在工程常用的范围内(5~31.5)mm,用同 批次混凝土制作的试样,其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 试件在运输和搬动过程中应防止受冻或者损坏。试件的表面 受到改动处理:比如做过粗糙处理、用了密封剂、养护剂或者别 的表面处理等,必须经过特殊处理使试验结果不受这些改动的影 响,可采取切除改动部分,以消除表面影响。 由于试验结果是试件电阻的函数,试件中的钢筋和植人的导 电材料对试验结果有很大影响,要注意试件中是否含有这种导电 材料。当试件中存在纵向钢筋时,因为在试件的两个端头搭接了 一个连续的电路通道,可能损坏试验装置,这种试验结果应 作废。 2规定了试件侧面应密封好,以防正试件侧面失水和导
电等。 电通量试验一般在28d龄期进行。由于掺人掺合料较多的混 凝土,在28d龄期时掺合料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反映,允许在 56d龄期进行试验。设计有龄期规定时,应按设计要求的龄期进 行试验。 3真空饱水是保证各种试件处于相同或者基本相同条件的 关键步骤。 4试件安装后,可采用向试验槽灌人蒸馏水或者去离子水 的方法来检查装置是否密封好。条件不具备时,也可以采用灌入 冷升水来检查装置的密封情况。 5'灌注阴极和阳极溶液时应先在溶液槽或者试验槽上用防 水笔做上标记,以免操作时出错,然后按照标记分别将有关电极 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本标准规定配制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 容液宜采用蒸馏水或者去离子水,如有困难,也可以采用可饮用 水制作的凉开水配制溶液。 6、.7通过试件的电流是电通量方法测试的主要数据。如果 采用电流表,可直接根据电流表显示的读数记录电流值。也可以 采用方用表来检测电流值。采用自动采集电流数据时,需要注意 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测试期间,电池盒(即试验槽)中溶液的温度不能高于 90℃,以避免损坏电池盒和导致溶液沸腾。一般可在电池盒顶部 的3mm通气孔安装热电偶,通过它可监测溶液的温度。只有高 渗透性混凝土才会出现高温现象:如果因为高温而终止测试,报 告应记录下来并写清时间,该混凝土归类为具有非常高的氯离子 渗透性能。 8洗涤试验用具宜用蒸馏水,如无蒸馏水时或者现场条件 不具备时,也可以采用可饮用水制作的凉开水(冷却到室温)洗 刷试验槽和浸泡试件。 9规定试验环境温度为(20~25)℃,一般具备恒温条件的 试验室都能满足要求。
7.2.4本条规定了试验结果计算和处理方法。
1采用电流和时间曲线方式计算时,实际上是通过对曲线 并行积分或者按照梯形面积进行计算。 2、3一般手工测量电流时,通常采用本标准规定的简化公 式进行计算。其本质就是梯形面积积分。 需要注意的是,本标准建立时是以直径为95mm的试件为 标准试件的,所有电通量数据必须换算成首径为95mm的标准 式件的电通量数据才能进行相互比较。换算的依据是通过试件的 电通量与其面积成正比。采用自动采集数据的测试装置时,都具 备自动进行积分计算电通量值和对试件尺寸进行换算的功能, 4取值规则是以中值为基础
8.1.1 本条规定了非接触法的适用范[
8. 1.2 本条规定了非接触法收缩试验所用的试
面尺寸是根据混凝土中最大骨料粒径来选择。通常情况下, 100mm×100mm×515mm的试件可以满足大多数试验需要,因 此规定100mm×100mm×515mm为标准试件,与原标准一致。
8.1.3本条规定了非接触法有关仪器设备的要求
1本标准给出了非接触法收缩变形测定仪器的尺寸和原理 示意图以供参考,也可自行设计,只要达到测试精度要求即可。 由于混凝土早期收缩测试间隔时间短,测试频繁,为了保证 则试数据记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轻测试人员人工读数的负 组,本试验方法规定非接触法混凝土收缩变形测定仪的测试数据 应采用计算机全自动采集、处理。 为了保证试验质量和水平,非接触法收缩变形测定仪应设计 成整机一体化装置,且具备自动采集和处理数据的功能。试验期 间为防止测试装置受到振动而影响试验结果:应采用固定式实验 台,试件、传感器等都应采用可靠方式固定于试验台上,例如采 用磁力吸附装置固定于钢制实验台面上:或采用螺栓形式紧固于 实验台面上。 2由于试模是试验测试装置的部分,因此试模的设计和 加工质量非常重要:无其是对反射靶的接方式、位移传感器的 固定方式应非常可靠。而且试模的刚度和变形性能也对试验结果 有影响。要求在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试模本身的刚度足够 大,其收缩变形值应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测量标距过短将使试件的收缩绝对值过小,不易读数 影响测试的准确度,所以本标准限制试件的测试标距不得小 于400mm。 3非接触法所用的位移传感器有多种类型,比如激光测长 仪、声能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等,传感器的安装方式也有多 种,反射靶构造也可以不拘泥于一种,只要达到测试精度要求 即可。 反射靶能否随着混凝土收缩而同步移动,将决定着测试结果 的真实性,决定着该测试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而反射靶能否
与混凝士同步工作取决于反射靶构造形式及理设方式。本方法示 意图中显示的仅是一种方式,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其他 方式。
8.1.4本条规定了非接触法收
1规定了非接触法收缩试验应在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恒 温恒湿环境与接触式方法要求的环境相同。由于试模是试验装置 的一部分,因此非接触法混凝土收缩试验要求带模进行测试。 2由于试件能否在试模内自由变形决定了测试结果的可靠 性,因此要求试件能够在试模内自由变形。保证试件处于自由变 形的方法有多种,本标准推荐了塑料薄膜和PTFE片两种方法。 3因初始读数从混凝土初凝开始,因此进行非接触法收缩 试验的同时,应对取自同盘或者同一部位的相同配合比的混凝 土初凝时间进行试验。初凝试验和收缩试验应在同一地点进行。 自前非接触法收缩变形测量仪都可以做成自动检测仪,因此测定 的时间间隔可以在程序中自由设定,但间隔时间不大于1h,以 更得到较光滑的变形曲线。 5非接触法收缩变形测量装置也可以用来测量自收缩。测 量自收缩时要保证试件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理论上,可以用质量 变化来反映有无物质交换,但是由于非接触收缩仪在整个测试过 程中需要始终处于监测状态,不搬动试模及试件,所以,往往 无法通过测试质量变化来反映有无物质交换。实际操作中,通常 是采用将浇筑后的试件以塑料薄膜等密封的方式来保证无物质 交换。 发 一
因每个试件带两个测头,两个测头均应分别进行读数。试验 吉果应根据两个测头读数的之和来计算。以3个试件得到的收缩 算术平均值作为混凝土早期收缩值。 由于本标准规定,非接触法主要用来测试3d以内的混凝土 收缩值,3d以后收缩值采用接触法进行测试,所以规定作为相 对比较的混凝土早期收缩值以3d龄期测试得到的收缩值为准。
3d龄期是以混凝土搅拌加水开始计算,但早期收缩从混凝土初 凝开始进行测试
8.2.1本条规定了接触法的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法适合除外力
1接触法收缩试验所用试件与非接触法收缩试验所用试件 尺寸等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非接触法为带模测试,而接触法是 兑模后测试。接触法混凝土收缩试验应以100mm×100mm× 15mm的棱柱体为标准试件。根据骨料大小不同,也可以采用 其他尺寸的试件。 2采用卧式混凝土收缩仪时,测头有两种样式,一种适用
于预埋的测头,一种适用于后理埋(粘贴)的测头。 3采用立式混凝土收缩仪时,试件的测头与卧式有所不同 应注意区别。 4采用接触式引伸仪时,测钉不是在试件两端,而是粘贴 在试件两个侧面的轴线上,这与卧式收缩仪对测头的要求不同。 5不同收缩测定仪,对测头位置等要求不同,因而对试模 的开孔要求也不同。 6无论是接触法和非接触法收缩试验均要求混凝土表面 不得有严重的脱模剂污染(自收缩测量可例外),以免影响试 件与外界的湿度交换,影响收缩测试结果。本试验方法测量得 到的实际上是干燥收缩和部分碳化收缩。这种收缩大小与试件 内外水分交换方式有密切关系。而成型试件时采用的机油类槽 水性脱模剂会影响试件与外界的水分交换,故本标准规定不得 使用憎水性脱模剂。规定测试收缩前,试件的养护方式为标准 养护。
8.2.3本条规定了接触法收缩试验所用仪器设备的要求
1规定了收缩测定仪必须有校正用的标准杆,这是获得正 确的收缩测量数据的重要条件。 2自前专用的混凝土收缩测量仪一般只能测定标距为 540mm的标准试件(试件本身长度为515mm:两个测头外露长 度总计为25mm,所以总标距长为540mm),但在很多场合下还 必须使用各种形式的非标准试件进行收缩测量,故本试验方法后 时充许使用接触式引伸仪。接触法收缩变形测量装置通常指卧式 收缩测定仪,本标准规定采用精度为0.001mm的于分表。其他 形式的测量装置, 精
1规定收缩试验的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0士2)℃,相对 湿度为(60土5)%,即要求恒温恒湿。要求放置试件的试件架本 身不能吸水,试件的放置间距不能影响试件与空气的正常水分或 湿度交换。
8.2.5本条规定接触法收缩试验结果的计算方法在本质上与非
8.2.5本条规定接触法收缩试验结果的计算方法在本质上与非 妾触法一样,但计算公式的形式不同。 计算收缩测量值时,应注意试件的测量标距的取值。测量标 距应扣除测头长度,即为测头内侧的净距离。 本标准规定作为相互比较的收缩值,以180d龄期收缩值为 准。由于一般混凝土试件在360d后,干燥收缩基本完成,故本 标准规定可以360d的收缩率值作为终极收缩率值
1试件为平板型。因抗裂试件使用的混凝土量较大,试模 占地较多,经过验证试验表明,本方法可重复性好,故规定每组 2个试件即可,当然也可用2个以上的试件进行试验。 2试验装置可按照本标准规定的尺寸自行设计。市场上已 有定型产品可供选择。加工抗裂试模或者装置,应保证其刚度和 可拆卸性,以保证试验效果,并便于重复使用和维护。 3试验用风扇以能够连续调节风速为宜。
4本试验采用三种传感器:温度计、湿度计和风速计。市 场上已有将三种传感器集成在一起的产品。 5~7规定了裂缝宽度和长度的测量工具有关量程和精度要求。 9.0.3本条规定了早期抗裂试验的步骤和程序。 1规定试验宜在恒温恒湿室进行,以保证试验条件一一致 条件不具备时,可在温度、湿度变化不大的大房间内进行试验。 2、3试件成型制作时需注意混凝土密实性、平整度和试件 享度,试件太厚和太薄均影响试验结果 4实际操作时应注意风扇是否满足规定的风速要求。风速 可采用手持式风速仪进行测定。同时应注意风向要求,以保证试 验条件的一致性。 5、6开始测读裂缝的时间统一规定为24h。从混凝土搅抖 加水开始计算时间,通常24h后裂缝即发展稳定,变化不大。 由于采用刀口诱导开裂,经过验证试验表明,裂缝基本上为 直线,多数刀口上只有一条裂缝,个别刀口上有两条裂缝,一般 青况下两条裂缝也基本上处于同一直线上,此时可将两条裂缝的 长度分别测量后相加:折算成一条裂缝的长度。裂缝的宽度以最 大宽度为准。 规定裂缝长度采用钢尺测量,裂缝宽度采用读数显微镜测 量,显微镜放大倍数至少40倍。这种显微镜市场上容易采购 价格便宜,精度能够满足要求。 7需要计算的开裂指标有3个,分别为:平均开裂面积、 单位面积裂缝数目、单位面积总开裂面积。 9.0.4本条规定了早期开裂试验结果计算及处理方法。 1计算裂缝面积时,裂缝形状是近似按照三角形处理,故 公式中有系数1/2。 2、3规定了单位面积裂缝条数和单位面积总开裂面积的计 算公式。 4一一般采用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来比较和评价混凝土 的早期抗裂性能
10.0.1本条规定受压徐变试验的适用范围和自的。
本杀规定了你受试应文器没奋的有天安求。 规定了徐变仪的有关要求。 1)徐变仪有多种形式。加载能力及稳定性是主要要求 2)国内外绝大多数采用弹簧持荷式徐变仪,经长期使 用证明这种形式具有简单、可靠及占地少等优点 故在标准中予以采用。自前国内采用的弹簧持荷式 徐变仪的具体结构、尺寸、层数有所不同,但只要 构造及制作合理,测试的精度及准确性不会受明显 影响。因此在本标准中不规定具体的构造形式和尺 寸,只是对丝杆及弹簧做了一些规定。随着高强混 凝士的应用,徐变仪的工作荷载范围要求提高。当 需要测试高强度、大尺寸的试件时,徐变仪的工作 荷载范围可能超过800kN。 3)对丝杆及弹簧所提出的要求是为使徐变仪在整个 试验过程中有较好的持荷及调整能力。为了减少徐 变仪在试验过程中发生应力松弛,要求丝杆的工作 应力尽可能低:弹簧的工作压力不应超过充许极限 荷载的80%。但也不得选用吨位过大的弹簧。如果 加荷时弹簧的压缩变形太小(如20mm以内),则在 试验过程中试件所产生的变形将会造成很大的应力 损失。弹簧过硬,其调整能力就较差。 4)规定了液压持荷部件的构成。 5)国内一般最多甲叠2个试件,ASTM充许串叠3~5 个试件。按照5个300mm高的试件串叠计算,并考
规定了试件的形状和尺寸。
形和测定收缩变形之用。 2)规定收缩试件应安装有与徐变试件相同的变形测量 装置,确保测量精度相同。 规定了制备试件的要求。 1)徐变试件受压面之间的平行度及受压面与纵向表面 的垂直度对试件加载时的对中有明显影响,为此需 重视试模选择、成型、试件后处理等有关环节。 2)规定了角度公差。 3)规定了外装式应变测量装置对试件和试模的要求。 规定了试件养护和存放方式。 1)规定三种试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养护,使三种试件 条件一致。 2)~5)原规程只规定了恒温恒湿(标准环境)这一种 试件养护和存放方式,国外标准一般给出2~4 种方式,《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和 DL/T5150)规定只采用基本徐变养护方式 (绝湿徐变),因为水工混凝土大多为大体积混 凝土,内部接近绝湿状态。本标准规定了四种 养护和存放方式:标准环境、绝湿环境、特定 温度环境和其他条件。
对于在3d龄期加载的试件,标养时间为3d。对于在7d以 上龄期加载的试件,标养时间均为7d,其他时间都放在温度为 (20士2)℃,湿度为(60土5)%的环境中待试。 10.0.4本条规定了受压徐变试验的程序和步骤。 1规定了加荷龄期。 原标准中要求的加荷龄期为7d、14d、28d、90d,ASTM标 准中要求的加荷龄期为2d、7d、28d、90d和360d,水工混凝士 试验规程的要求与ASTM相近。由于近年来桥梁工程施加预应 力的时间多为(3~5)d,建筑施工中拆模龄期也较1980年代时 提前,故宜增加一组早龄期加载的试件(14d)。
见定了受压徐变试验的操作步骤和程序。 1)、2)规定了徐变试件安装的准备工作。需要施加的 徐变应力大小由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决定, 故在徐变试件加载前,应先取得棱柱体抗压强 度数据。 3)原标准未要求覆盖参比用收缩试件的端部,本次修 订参考ASTMC512一2002规定,增加了该项要求 以防止收缩试件端部失去水分。 4)徐变试验加载过程中的荷载对中是整个试验过程的 关键。如果对中所用时间太长或反复加卸荷的次数 过多,都会使一部分徐变变形在测定初始变形值之 前就发生,这对徐变变形的测值,无其对早期徐变 测值影响很大,还会导致徐变系数偏小。为了减少 这部分变形损失,本标准在相当于棱柱体或圆柱体 抗压强度的8%的低应力情况下对中,可将加载过程 中产生的徐变变形控制在仪表的误差范围内。荷载 到达徐变应力后虽然试件两个对侧的变形读数可能 有差别,但其读数平均值基本不受两边受力不匀的 影响。 5)与国内外标准相比,原标准规定的观测频率最低, 尤其是在第一周内和半年以后,其他标准一般要求 第一周内每天读1次数,半年以后仍然每月至少读 1~2次数。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保留了原标准规 定的观测频次,但增加了270d龄期测量读数的 要求。 6)测量徐变试件变形时,应同时测读收缩试件的变形 计算徐变参数时需要用到收缩变形值。 7)在进行试验设计和徐变仪选用时,应尽量考虑在整 个试验过程中使荷载的损失小于规定的充许值。采 用弹簧式徐变仪时,荷载的校核和补足可按以下步
骤进行:先记下螺母的初始位置,用手斤顶加荷至 75%徐变荷载,松开三个螺母,加荷到100%徐变荷 载,此时,如果左右两表读数之和与校核前测得的 卖数相差不超过规定数值,可把三个螺母拧回原位 使上压板保持原有的位置;如校核结果荷载有较大 的变化,则应在千斤顶保持100%徐变荷载的状态 下,把三个螺母紧同样的角度,使上压板平衡向 下压紧,松开千斤顶,检查千斤顶松开前后试件左 右两表读数之和是否有显著差异,如差异过大,则 应再次加压,调整螺母拧紧的程度。
随看现代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徐变的减小,徐变试验过 程中荷载的补足问题与以前相比没有那么麻烦,对于C50以上 的混凝士,当徐变试验时间在一年左右时,一般不需要补足 荷载。 10.0.5规定了徐变试验结果计算及处理方法。 徐变试验通常会获得3个测试指标,徐变应变、徐变度和徐
混凝土抗碳化能力是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在评定大 气条件下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混凝土的护筋性能)时起着 关键作用。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步骤及参数是目前我国有关 单位最常用的
1过去用立方体试件进行碳化试验,每个试件只能使用 次。现在不少单位都采用棱柱体试件。棱柱体试件碳化试验到 定龄期时从一端劈开试件测定碳化深度,然后用石蜡封头后还可 以继续进行碳化试验。这样,由于在同一个试件上测量得到各龄 期的碳化深度值,消除了因试件不同而形成的误差。 2实际操作时立方体试件使用更方便,更容易得到,所以 本标准规定也容许使用立方体试件,但因立方体试件只能使用一 次,故其数量应该按照试验要求予以增加。 3本标准规定,试件一般应在28d龄期进行碳化,但是掺 粉煤灰等掺合料的混凝干水化比较慢,特别是大掺量掺合料混凝 土水化史慢,如在28d就进行强制碳化,则混凝土掺合料后期的 水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影响了对粉煤灰等掺合料的正确 评价,在这种情况下,碳化试验宜在较长的养护期后进行。 4碳化试验后混凝土断面上碳化层的界限是很不规则的 甚至是犬牙交错的,为了防止测量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标准 规定在试验前即应画线,画线平行于试件长度方向,间距为 10mm,以定出测点位置,碳化到规定龄期破型后就按照预定的 测点测量碳化深度。
1.0.3碳化试验设备与原标准规定基本一致。目前市场上已经
权力 标准《混凝士碳化试验箱》JG/T247。 11.0.4本条规定了碳化试验的步骤和程序。 1试件在碳化箱内放置应有一定间距,保证各试件的暴露 面的碳化条件一致。 2本标准采用在(20土3)%浓度的二氧化碳介质中进行快速 碳化试验。其理由是: 1)在(20土3)%浓度下混凝土的碳化速度,基本上保 持自然碳化相同的规律,即一αVt的关系。如浓度 过高(如达到50%)则早期碳化速度很快,7d后速 度明显减慢,碳化达到稳定。如浓度过低,如国外 采用(1~4)%左右的浓度,这种情况与实际比较接 近,但是碳化速度太慢,试验效率低。 2)在(20士3)%浓度下碳化28d,大致相当于在自然环 境中50年的碳化深度,与一般耐久性的要求相 符合。 碳化试验时,湿度对碳化速度有直接影响。湿度太高,混凝 土中部分毛细孔被自由水所充满,二氧化碳不易渗入,因此试验 中采用比较低的湿度条件。但是,混凝土的碳化过程是一个析湿 的过程:
Ca (OH), +CO, →CaCO, +H,0
无其在碳化的前儿天,析出的水分较多。因此要求试件在进 人碳化箱前应在60℃下烘干48h,以利于前几天箱内的湿度 控制。 本标准规定的碳化试验的温度条件为(20士2)℃,比原标准 规定的(20土5)℃要严格。由于温度对混凝土碳化速度有很大影 响,温度高,碳化速度快。自前的碳化试验设备可以满足该温度 要求。 3由于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条件对碳化结果影响 很大,故本标准规定应经常监测碳化试验设备的温度、湿度和二
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自前的碳化设备可自动调节温度和二氧 化碳浓度等条件,但对湿度条件还应进行人工十预。自前一般采 用硅胶做于燥剂来控制湿度,也可以采用其他更好的方式来控制 湿度。 4规定了不同形状和尺寸试件的碳化深度检查方法。碳化 试验一般在碳化进行到3d、7d、14d、28d龄期时测量试件的碳 化深度。试件破型可根据条件采用劈裂法和于锯法。 5碳化深度一般采用1%酚酒精溶液做指示剂来测定 酚指示剂与未碳化的混凝土碱性孔溶液反应变成红色,测量靠 近边缘不变色部分的深度即为碳化深度。 11.0.5本条规定了碳化试验结果计算和处理方法 1碳化试验结果常用两个指标来表示,即平均碳化深度和 谈化速度系数。碳化速度系数实际上只代表在该试验条件下的碳 化速度与时间的平方根关系式中的系数,从数量上等于一天的碳 化深度,由于这个系数实际使用价值不高,而且计算准确性也 差,不如直接用28d的碳化深度来表示比较直观,因此,在本标 催中只考虑一种表达形式,即碳化深度。 测量时一般可选取8~9个测点进行测量,取各测点碳化深 变的平均值作为该试件碳化深度测定值。 2规定以碳化进行到28d的碳化深度结果作为比较基准 以3个试件碳化深度平均值作为该组混凝土试件碳化深度的测定 值,用于对比各种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以及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3规定应按照不同龄期的碳化深度绘制碳化深度与时间的 关系曲线,用于反映碳化的发展规律,
11.0.5本条规定了碳化试验结果计算和处理方法
12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试验
本标准只规定了一种测量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试验方法,即 直接破型测量钢筋质量损失的方法。本试验方法适合于大气条件 下钢筋的锈蚀试验,以对比不同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不适 用于含氯离子等侵蚀性介质环境条件下钢筋锈蚀试验 我国常用的钢筋锈蚀测量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测量被检钢 筋的锈蚀面积及失重情况;二是测量钢筋在电化学过程中的极化 程度,并根据所测量得到的极化曲线来判别钢筋有无锈蚀情况。 鉴于后者只适用于溶液及水泥砂浆(未硬化或已硬化)中钢筋锈 蚀的定性检验。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极化试验虽然做过一些尝 试,尚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故本标准只采用破型直接检验钢 筋质量损失的试验方法
12.0.2本条规定了试件的制作和处理要求。
1规定了钢筋锈蚀试验的试件尺寸和数量。 2规定了钢筋锈蚀试验用钢筋的规格、尺寸、数量及处理 方式。由于锈蚀产物的质量与钢筋本身质量相比较小,故称量时 应非常小心,称量仪器的精度至少应达到0.001g。 3制作试件时钢筋的定位非常重要,钢筋定位不准确,则 试验结果不准确,因此实际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同时保持钢筋干 争不被污染也非常重要。钢筋一一日被污染,将影响锈蚀速率,得 到的试验结果就不准确。 4试件成型后一般经过三个步骤的处理:一是在成型室养 护24h后拆模;二是拆模后在端部刷毛,涂上不小于20mm厚 的保护层砂浆;三是涂上保护层砂浆后的试件要经过潮湿养护 24h后再移入标准养护室继续养护至28d龄期。要求端部砂浆的
水灰比小于试件混凝土的水灰比,以保证其护筋和密封性能 12.0.3本条规定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试验有关设备和装置的 要求。 1由于本试验方法主要针对碳化弓起的钢筋锈蚀,因此试 牛应先经过碳化。碳化所用的设备与混凝士碳化试验所用的设备 完全相同。 2规定了钢筋定位板的材质、尺寸等要求。 3称量设备最好是电子秤,其操作较方便。 12.0.4本条规定了混凝十中钢筋锈蚀试验的步骤和程序。 1鉴于碳化是引起钢筋锈蚀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混凝土 在未碳化前能很好地保护钢筋。只有碳化达到钢筋表面以后,钢 筋才开始锈蚀。为了在钢筋锈蚀试验中考虑这一重要影响,本标 准规定钢筋锈蚀试件首先应经过28d碳化处理,也即大概相当于 自然放置50年,再进行锈蚀试验。 2钢筋锈蚀的加速锈蚀方法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我国 曾经试验过多种加速钢筋锈蚀的方法:并认为用十湿循环法比较 简单方便,但在近儿年的实践中,发现十湿循环法也有不少缺 点,其中: 1)加热十燥时烘箱的损坏率太高,如采用常温十燥则 周期太长: 2)干湿循环本身对混凝土也是个严峻的考验,有时 候会出现顺钢筋位置的纵向裂缝,此时混凝土失去 对钢筋的保护作用,试验只能作废: 3)在浸泡过程中往往会使混凝土中一些易溶成分渗出 (例如氯离子),这就影响了测试的准确性 因此有些单位建议改用标准养护代替十湿循环,这样可以节 省劳动力,并有利于保持试验条件的一致性。由于标准养护条件 下钢筋锈蚀的发展比干湿循环的要慢(根据一些单位的反映试验 周期需要延长一倍),因此本标准规定标养56d后破型查锈。由 于混凝土在饱水情况下氧气不易渗人,钢筋锈蚀的速度反而会降
低,因此规定试件在标准养护室内应避免直接淋水,放置试件的 格架应带有顶棚以阻挡养护水喷在试件上。 3由于测量钢筋锈蚀程度采用酸洗的方法,而酸对未锈蚀 的钢筋也会有一定破坏,为了避免酸洗本身带来的影响,本次修 订时增加了用相同材质的未锈蚀钢筋来作为基准校正。
订时增加了用相同材质的未锈蚀钢筋来作为基准校正。 12.0.5本条规定了试验结果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钢筋锈蚀的试验结果有多种表示方法,本标准仅采用钢筋失 重率作为表达指标。钢筋锈蚀面积表达法在锈蚀不大时很难分清 锈蚀和未锈蚀的界限,而锈蚀严重时,却文不能反映它们程度上 的差别,因此本标未将锈蚀面积作为钢筋锈蚀的指标。 本标准对钢筋锈蚀失重率试验结果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增 加了测量基准校正钢筋质量的程序,以补偿因酸洗造成对钢筋未 锈蚀部分的质量损失
混凝十的抗压疲劳性能是混凝士的一项重要性质,但如何正 确评价就成为一个难题。原有的疲劳试验方法(GBJ8285)采 用混凝土的抗压疲劳强度来评价混凝土的疲劳性能。在中国铁道 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长期的试验过程中发现,该方法存在一定的缺 陷,因此在此次修订时进行了改进。 在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纵向变形的变化规律可分为三个 阶段,如图1所示。图中横坐标为重复荷载循环次数N,纵坐 为纵向应变ε。在第一阶段开始时,混凝土的纵向总应变发展较 快,随后其增长速率逐渐降低,当纵向应变达到ex时,第一阶 段结束。第一阶段大约占总疲劳寿命的10%左右。在第二阶段 混凝土的纵向总应变增长速率基本为一定值,混凝土的纵向总应
纵向应变随荷载重复次数的变化
变及纵向残余应变随荷载重复次数的增加基本星线性规律变化, 这一阶段占总疲劳寿命的75%左石。进入第三阶段后,混凝士 的纵向总应变及残余应变发展很快,混凝土进人失稳破坏。我们 称第三阶段开始时的混凝土纵向应变为混凝土失稳临界应变,以 符号Eus表示。这一阶段大约占混凝土总疲劳寿命的15%左右。 混凝土在重复荷载作用下,内部微裂缝和损伤的发展也可分 为三个相应的阶段。第一阶段为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形成阶段。由 于混凝土内部的薄弱环节存在,在这一阶段中,随着荷载重复次 数的增加,在水泥和粗骨料结合处及水泥砂浆内部薄弱区迅速产 生大量微裂缝,这表现在开始儿周荷载重复时,混凝士的纵向残 余变形和总变形发展较迅速,但随着重复次数的进步增加,每 周荷载循环形成的新裂缝的数目在逐渐减少,混凝土内部薄弱区 域形成微裂缝的过程已趋近于完成。这些已形成的微裂缝由于遇 创其他骨料和水泥石的约束,不能迅速发展,在宏观上表现为混 凝土应变增长速率逐渐降低。当混凝土内部应力高度集中的薄弱 区域和微裂缝形成基本完成后,混凝士的疲劳损伤进人占疲劳寿 命绝大部分的损伤发展的第二阶段,即线性损伤随荷载重复次数 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此阶段,已形成的裂缝处于稳定扩展阶 段。此时的线性累积损伤主要是在水泥砂浆中形成新的微裂缝中 的累积。随损伤累积的增长,水泥砂浆的断裂韧度不断降低,当 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后,这些微裂缝达到临界状态,从而导致裂缝 的不稳定扩展,使疲劳损伤进入迅速增加的第三阶段。在这一损 伤阶段,混凝士的超声波传播速度急剧降低,波幅急剧衰减,试 件表面可以见到明显裂缝,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混凝土的疲劳破坏是由于骨料和砂浆间 的粘结裂缝和砂浆内部的微裂缝贯穿而形成连续的、不稳定的裂 逢而引起的,这与混凝土的静载破坏机理是一敛的。Wittmanr 和Zaitsea认为,对于给定材料,当该材料内部的裂缝长度达到 临界长度后,这一裂缝将发生不稳定扩展,而和所施加的荷载种 类和荷载历程无关。根据这一观点,可以认为,对混凝土材料而
言,当混凝土内部裂缝发生不稳定扩展时,该裂缝的临界长度是 定的。这一临界长度取决于混凝土材料的性质。因此,当内部 裂缝不稳定扩展时,由这此微裂缝导致的混凝士纵向应变是相后 的,是混凝土的材料常数,和加载历史无关,即混凝土疲劳破坏 时混凝土的纵向应变是相同的。混凝土疲劳破环试验结果充分证 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由于混凝土内部裂缝失稳扩展时的裂缝临界长度及此时的混 凝士纵向总应变和加载历史无关,对一次加载而言,超过裂缝临 界长度和纵向总应变后,混凝土的纵向总应变迅速增加。对疲劳 破坏而言,当超过这一数值后,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混凝士 纵向应变急剧增加,试件表面可见明显的沿加载方向的纵向裂 缝,试件很快发生破坏,所以我们可以取裂缝失稳扩展时的临界 裂缝长度或此时混凝土的纵向总应变作为判断混凝土破坏的疲劳 破坏准则。由于裂缝失稳扩展时的临界裂缝长度较难确定,故取 失稳扩展时混凝土的纵向总应变作为混凝土的疲劳破坏准则。这 一结论和Jan.Ove.Holmen给出的“可以利用混凝土极限应变作 为混凝士的疲劳破坏准则”是一致的。 基于上述论述,铁道科学研究院提出厂以混凝土轴心受压重 复应力下的混凝王纵向疲劳变形增量达到0.4f./E.作为混凝士 皮劳失效的判据,其中f。为混凝土的静载轴心抗压强度,E。为 混凝土的原点切线弹性模量。 虽然可采用测量极限应变从而得到混凝土的极限疲劳性能 但由于疲劳变形增量限值的取值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认识,因此在 本标准中不作规定,仅提供一种测量混凝士疲劳变形的方法,为 今后进一一步完善该方法提供数据 13.0.2本条规定了抗压疲劳变形试验的有关设备要求。 1、2疲劳试验机与原标准规定相同。 3由于本次修订后的疲劳试验从测试抗压疲劳强度改为测 试抗压疲劳变形,因此,试验设备除了疲劳试验机外,增加了变 形测量装置。变形测量装置要求在疲劳试验过程中具有较好的
相成。 13.0.3本条规定了疲劳试验应采用6个试件为一组,其中3个 做变形试验,另外3个做轴心抗压强度。原标准规定测试疲劳抗 压强度时规定用9个试件,其中3个做抗压强度试验,另外6个 做抗压疲劳试验。由于测试指标和测试方法已经改变,试验过程 已经不像抗压疲劳强度那样需要逐个进行初试,所以试件数量也 可减少了。
1由于疲劳试验所持续的时间较长,为了减少第一个进行 试验的试件与最后一个进行试验的试件因试验开始时间不同引起 试验误差,标准规定试件应在室温(20土5)℃下存放3个月龄期 才开始进行试验(不要求在标准养护室继续存放)。 2用3块试件先确定轴心抗压强度,作为抗压疲劳变形试 验确定荷载的基准。注意测轴心抗压强度时,试件龄期为3 个月。 3疲劳变形试验的试件对中很重要,实际操作时需仔细 因为疲劳试验与静力试验不同,试件内部应力调整能力比较低 因此在进行疲劳变形试验时要求对试件进行物理对中(受力情况 下进行对中)。原标准采用一次对中的方式,本次修订改成两次 对中,以保证对中效果。 4规定了抗压疲劳变形试验的脉冲频率、上下限应力。 在等幅应力循环次数为2×10°时,对于疲劳试验的上下限 应力,不同的国家和标准作出了不同的规定,铁道科学研究院在 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混凝土应力上下限水平,如表5 所示。
表5在应力下限不同时不同文献中对混凝土应力上限水平的规定
从表可以看出,各设计规范和文献中提出的混凝士应力下 限水平差别并不大,本标准的修订采用了铁道科学研究院建议的 直,即疲劳的上限应力取0.66fc,下限应力取0.1f.(其中f.表 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在有特殊要求时,上限应力和下限 应力可根据要求按表选定。 5为了简化试验,本标准取一种疲劳循环次数(200万次 作为试验的基础。这与钢筋混凝上设计规范疲劳折减系数的取值 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和自前钢材疲劳试验所采用的循环次数 相同。 虽然200万次疲劳试验对混凝士来说可能没有达到稳定,且 以后随着疲劳次数的增加其变形还会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减慢 了。虽然有些设计规范中还要求疲劳次数有更高的性能指标(如 700万次),但要做一个700万次的疲劳试验需要试验机不断地 运行20d左右,试验周期太长,不宜作为试验的基础。而200万 次试验,大概需要试验机连续运行6d左右。
13.0.5本条规定了抗压疲劳变形试验结果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DB21/T 3361-2021标准下载1 规定了筛孔的公称直径。 2 规定了称量设备的要求。 原加拿大标准规定的试件长度可以在(275~405)mm
(10~5)mm的骨料按照相同的质量比例组成。而找 国水利标准《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 规定的筛孔直径分别为20mm、15mm、10mm、 5mm。但根据新修订的《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 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砂石筛已经由圆孔 筛改成方孔筛,因此严格说来就没有“孔径”一词 了。但为了保持标准延续性,修订的标准保留了筛 孔的“公称直径”说法。砂筛的公称直径分别为 5.00mm、2.50mm、1.25mm、630μm、315μm、 160um、80μm。石筛的公称直径分别为2.50mm, 5.00mm、10.0mm、16.0mm、20.0mm、25.0mm 31.5mm、40.0mm、50.0mm、63.0mm、80.0mm 100mm等。因此本标准规定筛孔的公称直径分别为 5.00mm、10.0mm、16.0mm、20.0mm,相当于方 孔筛的边长分别为4.75mm、9.5mm、16mm 19mm。所以:无论从公称直径还是方孔筛边长来 说,都已经没有水工标准列出的15mm档次,也没 有加拿大标准列出的14mm档次。故本标准将粗骨 料粒级调整为(20~~16)mm、(16~10)mm和(10~ 5)mm三种粒级等量组成。 有关石筛筛孔和颗粒级配的规定可参考本标准 中3.2节的条文说明。 如果20mm筛上的骨料质量分数(筛余)大于 15%:则应将筛余部分破碎使其能够通过20mm筛 如果被试验的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为16mm:则最 后被试验的骨料由(16~10)mm、(10~5)mm组成。 现定水灰比范围为0.42~0.15,水灰比充许在此范 围内调整,自的是为了使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工作性 以保证混凝土在模具内能够成型密实。水泥用量固 定为(420士10)kg/m²,以保证混凝土强度等指标基
物工作性可能有些差距,此时可通过适当调整 水灰比(在本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来达到工作 性要求。成型时应仔细,确保混凝土密实,表 面平整。试件成型后的养护温度和湿度与等同 采纳的标准略有区别,加拿大规定的温度为 (23士2)℃,即(21~25)℃,相对度为 100%。为适应我国试验条件,将养护温度改 成(20土2)℃,即(18~22)℃,相对湿度为 95%以上。两种养护条件基本相同
规定了试件的养护及测量步骤 1因试件中理有测头,拆模时需要特别小心,避免损坏 测头与试件之间的粘结。初始长度测量要及时,防止 试件干燥。 2)规定了测量长度的操作应在恒温室进行。 3)初始长度测量完成后,试件的养护条件就改变了。 由标准养护变成为在(38土2)℃的条件下养护:而且 是放在养护盒中。 4)由于养护盒的温度与恒温室的温度不同,每次将试 件从养护盒中取出来测量长度时JGJ6-201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pdf,应先在恒温室进 行温度调制,即在恒温室放置24h。每次测量完毕, 应将试件掉头放入养护盒中,以便试件两端都处于 基本相同条件。注意测量长度的龄期是以测量完基 准长度开始计算。
统一书号:15112:17828 正
统一书号:151121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