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tubbs-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pdf

yantubbs-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0460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yantubbs-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pdf

4勘察阶段的划分与基本工作内容

4.1.1一般情况下,市政工程勘察可按三个阶段划分,即可行 生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以对应不同的设计阶段。在 实际工作中,由于市政工程涵盖的工程类型较多、各项工程的工 程规模大小不、轻重缓急程度有所不同、已有地质资料亦有所 异,因此应根据工程的特定条件充分与建设方及设计方沟通, 以确保勘察阶段的超过能够满足要求。对中小型市政工程,当场 地及者土条件简单或已有资料丰富时,可直接进行详细勘察。对 某些市政工程,为满足工程建设进度需要,勘察工作深度可适当 超前。

4.2.1本条明确了可行性研究勘察的主要国的即对拟建场地 的稳定性和适官性作出评价,提供建设工程选址所需的工程地质 资料。市政工程一般位于城市市区内或近郊,可供参考的资料较 多,一搬情况下可以搜集资料和工程地质测绘为主,当上述工作 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行勘探。 4.2.2本条所列内容是可行性研究期察应包含的内容,具体工 程问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地质条件进行其他有针对性的分析 评价,

4.3.2本条所列内容是初步勘察应包含的内容H大绿洲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方案(15P).pdf,具体工程可根

本系所刻内容是初察应包含的内容, 必 据工程特点和具体地质条件进行其他有针对性的分析评价

据工程特点和具体地质条件进行其他有针对性的分析评

4.4.1详细勘察时,拟建工程的平面位置已经确定,

工用正, 伴细刻蔡 的自的就是针对具体工程场地进行勘察,提供施工图设计所需的 君土工程资料和参数。因此:本次修订将该条列为强制性条文。 4.4.2本条所列内容是详细勘察应包含的基本内容和任务:勘 察工.作中可根据不同市政工程特点和具体地质条件进行其他有针 对性的分析评价。

察工作中可根据不同市政工程特点和具体地质条件进行其他有针 对性的分析评价。

所述城市广场指城市地面广场,不包括城市地下广场。 5.1.2为使勘察方案科学合理,勘察前了解拟建道路的性质是 必需的。《94规范》条文指出必须取得“附有标明坐标,道路走 问、桩号和现状地形的道路工程总平面图”,本次修订考虑道路 设计总平面布置图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设计文件编制深度中已有 规定,故简述。对于高填土路基,特别是软土地区的高填土路 基,其工后沉降控制标准与地基处理方法选择密切相关,因此规 定在工程需要时,尚应取得工后沉降控制标准。 5.1.3本条是城市道路勘察评价的总体要求。路基是道路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与沿线工程地 质条件密切相关。路基设计通常综合考虑路基的整体稳定性、边 坡稳定性、水稳定性。路基的整体稳定性,与道路沿线的地质构 造、不良地质有关;路基边坡的稳定与岩土的性质、边坡高度与 坡度等有关;岩石路堑边坡的稳定性,与岩层产状、结构特征 地质构造的软弱面等有关;软土路基,当路堤填士高度超过软土 容许的临界高度时,如果不采取地基处理措施,路基易发生侧向 滑动或较大的沉降;路基的水稳定性指构成路基的土石材料在 水、温度等自然条件变化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

5.1.2为使勘察方案科学合理,勘察前了解拟建道路的性质是 必需的。《94规范》条文指出必须取得“附有标明坐标、道路走 问、桩号和现状地形的道路工程总平面图”,本次修订考虑道路 设计总平面布置图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设计文件编制深度中已有 规定,故简述。对于高填土路基,特别是软土地区的高填土路 基,其工后沉降控制标准与地基处理方法选择密切相关,因此规 定在工程需要时,尚应取得工后沉降控制标准

5.1.3本条是城市道路勘察评价的总体要求。路基是道路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与沿线工程地 质条件密切相关。路基设计通常综合考虑路基的整体稳定性、边 坡稳定性、水稳定性。路基的整体稳定性,与道路沿线的地质构 造、不良地质有关;路基边坡的稳定与岩土的性质、边坡高度与 坡度等有关;岩石路堑边坡的稳定性,与岩层产状、结构特征 地质构造的软弱面等有关;软土路基,当路堤填士高度超过软土 容许的临界高度时,如果不采取地基处理措施,路基易发生侧向 滑动或较大的沉降;路基的水稳定性指构成路基的土、石材料在 水、温度等自然条件变化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君土的勘察要求。土基湿度是影响道路强度和 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划分路基干湿类型的依据。地表水和 地下水也是路基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

上对路基稳定性影响很大,如城市道路区域的浜、塘、厚层填 土、液化土层的分布范围查明及地基处理建议是道路勘察的重要 内容之一。

5.1.S对于原有道路的改建(拓宽、补强、加)、道路的现状

和路面结构的调查十分重要,是确定原有路面利用和处理的依 据。对原道路曾发生病害的原因分析,是为使道路的改扩建中采 取的防治措施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

5.2.1目前我国各个城市都已经积累的一定数量的工程地质助 察资料,因此在城市道路可行性研究勘察中,强调搜集资料、现 场踏勘和调查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再布置适量 必要的勘探测试工作

5.3.2《94规范》中未划分勘察阶段:仅规定了详勘阶段道路 工程的勘探点间距,勘探点间距确定综合考虑了场地类别与道路 功能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两个因素,本次修 汀关于勘探点间距确定综合考虑下列因素:(1)道路工程在不同 勘察阶段的勘探点问距差异大,本次修订对初步勘察、详细勘察 价段均采用表格形式规定了勘探点间距;可行性研究勘察,以搜 集资料与现场踏勘为主,故勘探工作量布置仪有原则性规定。 (2)勘探点间距与场地及岩土条件复杂程度密切相关,即相当于 94规范》的场地类别、本次修订在第3章中已将场地及岩土条 牛复杂程度等级分列为两个表,并规定两者复杂等级不同时,按 高等级考虑。因此本条规定,勘探点间距需综合考虑场地及岩士 条件的复杂程度等级。(3)考实际工程勘探点间距与一般路 基、高路堤、陡坡路堤、路堑关联度相对大,与道路功能分类有 关联,但关联度相对要小,本次修订将初步勘察、详细谢察均调 整为按一般路基、高路堤、陡坡路堤、路堑分别确定探点间

距。高路堤、陡坡路堤与路堑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相对一般路基 复杂,因此勘探点间距相对一般路基小;路堑因涉及挖方:边坡 稳定性向题是关键,通常工程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因此谢探点间 邱相对高路堤小;考愿支挡结构的重要性,其勘探点间距参考路 堑。(4)考隐全国范围内署士类型多,复杂程度差异大,用一个 表格难以覆盖全部情况。故规定初勘阶段在场地及岩条件特别 复杂的区段,可视工程情况与设计要求加密斯探点,以便设计方 案的比选。必要时可布置控制性横副面的规定,主要是针对道路 横断面方向岩上条件变化很大的情况。

车征载作下,路面以下将产生

态,其范围称为工作区。行车荷载越大,则工作区深度越大。关 于工作区深度,一股载重汽车约为1.5m,重型汽车般达3m 左有,个别重型自卸汽车行车荷载大,工作区深度近4m,敌本 次修订规定一一般路基勘探孔深度宜达原地面以下5m,对挖方地 段考虑通常路基条件相对较好:勘探孔宜达路面设计标高以下 4m。道路工程通常对填土、软弱土需要采取地基加固措施、对 可液化土层根据液化严重程度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地基处理,软士 路基一般需要验算地基变形,本条综合考感述因素,规定涉及 填土、软土和可液化土层时,探孔应适当加深。而对《94规 范》提及遇到上述情况“或钻穿”的规定取消,其理由是部分城 市填土或软土厚度很大,即使采取地基处理,其处理深度也不一 定揭穿填士或软士:因此勘察资料满足地基处理或流降计算的要 求即可,规定钻穿无必要

2详勘报告应阐述道路沿线与工程相关的地下水类型、补 给来源、排泄条件、含水层的特性、理藏深度及与地表水体的关 系:滨河道路或穿越河流、沟谷的道路,宜分析浸泡冲刷作用对 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浸水路堤除承受自重 和行个荷重外,还受到水浮力和渗透动水压力的作用。 3道路工程属于线状工程:当沿线岩土性质变化大、涉及 不同的工程地质单元时,宠统进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针对性不 强。应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条件的合理分区与评价:包 括分区提供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建议不同的地基处理措施等。 4:不良地质既包括路基范围内岩溶洞穴、对道路有不利影 响的滑坡、崩塌、地震液化等,也包括沿线浜、塘、欠固结的填 土等;详细勘察阶段需要对备类涉及的不良地质进行分析评价

提出具体的处理建议。 5本条规定当工程需要时宜预测路基的沉降性状,主要考 感软地区高路堤,为了严格控制工后沉降量,需要预测沉降与 时间的关系等。当土性渗透系数狼小时,高路堤路基固结时间会 很长,通常需要采用增加排水通道等方法加速地基排水固结,以 减少路基工后沉降量。 7在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区域,采用U形支撑的地下道路 (路堑段),需要了解道路在施工期与营运期的地下水位。抗浮设 计水位是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抗浮措施的重要依据,当地下水浮力 大于上覆荷重时,需要提出抗浮措施建议。 9路桥接驳过渡段,因桥台采用桩基或基础置于密实的玉 云:沉降量相对小;接驳过渡段路基填土厚度较大,沉降量相对 大:由于路桥接驳过渡的差昇沉降过天,导致汽车行驶时发生跳 车现象。因此勘察时需要根据接驳过渡段填土的高度、路基性 质、差异变形控制要求(变形协调原则)等提出采取地基处理的 建议。 5.4.6特殊性者工对路基的稳定性、路基变形特别是工后沉降 空制等影响很大,如果不重视特殊性岩士的性质,或建议采取的 地基处理措施不当,易引发路面沉陷、路面翻浆、路基边坡的塌 方等病害。本条规定了道路涉及湿陷性土、冻土、膨胀土、软 上凰留道土外土时勤容成单报生诚价的其木要成

5.4.6特殊性岩土对路基的稳定性、路基变形特别是工后沉降

控制等影响很大,如果不重视特殊性岩士的性质,或建议采取的 地基处理措施不当,易引发路面沉陷、路面翻浆、路基边坡的塌 方等病害。本条规定了道路涉及湿陷性、冻土、膨胀土、软 土、厚层填土、盐渍土时勘察成果报告评价的基本要求。

6.3.2在场地及岩土条件简单的场地,按图1布置勘探点比 按桥轴中心线布置的控制面大得多,能够合理控制勘探工 作量。

图交叉布置勘探点示意图

1对特大桥的主桥,本规范仅规定每个墩台勘探孔数的 下限值(不应少2个)。当岩土条件复杂时,需要根据现场工 程地质环境特征的具体情况金现确定(图2)。

图2每个墩台多个勘探点布置示意图

6.4.4《94规范》要求取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数量占总 数的2/3,随着城市桥梁工程规模的增加(很多高架桥长度达数 公里),按此要求,取样、测试工作量将很大,因此,本次修订 仅对最低要求予以规定

7.11隧道工程在山区多为山岭隧道通过:而在平原或冲积 地,过汇、河除采用桥梁跨越通过外,也以地(水)下隧道穿越 通过,两种地貌单元的施工工法有差异,勘察方法与重点也有一 定差别。按隧道的施工工艺可分为明挖法和暗挖法,明挖法又分 为放坡开挖、支护开挖、盖挖法,其相关内容可参照本规范其他 章节或其他相关规范执行;暗挖法分为矿山法和盾构法。一般山 岭隧道多采用矿山法施工,而地(水)下隧道多采用盾构法施 工,施工工艺不同,察时所采取手段和方法也有差异,测试和 要求提供参数也不同。本章主要针对暗挖法施工的隧道工程。 7.1.3隧道勘察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手段多样,每种手段都有其 优缺点,本条强调隧道勘察应采取多手段综合进行。 调查与测绘包含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三个方面进行 对于山岭隧道、水下隧道由于所处地貌、地质、地面建筑环境等 不一样,其调绘重点存在差异,对隧道线位区域地表测绘工作 (1)针对山岭隧道工程,般地质地区的调查、测绘,主要是通 过对地表露头的谢查或采用简单的揭露手段(槽探、坑探),来 查明隧道区地形、地貌、岩性、构造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变 化规律,从而推断不完全显露或隐理深部的地质情况。通过调绘 主要应该查清对隧道有控制性的地质问题(如地层、岩性、构 造),进而对隧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出定性的评价,为隧道 的方案选定提供第一手资料:调查地表分水岭、隧道通过段水文 地质单元、含水层和地下水富水性;不良地质地区的隧道调绘是 指在有大的构造破碎带、滑坡、压矿区、采空区等地区进行地质 调香、测绘。该区的调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地质资料,通过大

量的野外露头调查或人工简易揭露等手段来发现、揭露不良地质 存在,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规律。对控制隧道方案及路 线方案大的不良地质、特殊性知土问题,应作出定性、定量评 价,并从地质角度提出优选方案,为隧道方案设计和路线是问、 工程造价等方案性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2)地(水)下隧道的 调绘较陆上隧道困难。因地(水)下隧道位于地表水体以下,露 头少,隐伏的地质构造和地层不易揭露,实地直接调绘难度较 大,能搜集到的资料较少,所以,地(水)下隧道调绘应以调 查、访问、搜集各类地质资料为主。如广泛搜集隧道区域桥址 大型水下建筑物勘察资料和河床断面资料,为隧道的选址提供有 参考价值的地质资料。 地球物理勘探具有快速经济的特点:它所显示的是一条直线 或一个面的综合情况。对隧道勘探,该方法能帮助探测基岩埋深 起伏和隧道围岩分界面、地下洞穴和断裂构造带等,而不像钻孔 那样只能反陕某一点的有限的情况,所以:在隧道初中物探应 泛应用而上应较钻探先行一步。通过物探天面积的助探来查明 隧道区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情况,再通过少量钻孔对不良地 质、隧道区的地质重点或难点进行揭露,达到经济、快速、基本 准确查明隧道区地质情况之自的。物理勘探手段多种多释,每 一 种物探手段都有它的适应条件及使用范围。同时,物理勘探方法 是高度专业化的、每一种方法都要有经验的操作者和解释者。对 于隧道的勘探来用哪种方法、愈样布线、测点多密等,一般没有 很明确的标准,应根据隧道区地形、地质条件和被测体的规模等 来选定。 钻探仍然是隧道勘察最为重要的手段,它除具有直观的特点 外,多种原位测试及现场试验的工作需在钻孔中进行。岩质隧道 围岩部位钻探必须采用不小于75mm的双层岩芯管,金刚石钻 头钻进,求得围岩的RQD值。君芯直径、长度应满足各项试验 要求;对于风化岩层和土质隧道,围岩部位钻探必须保证岩芯采 取率,每回次钻进深度一般不得大于2m

原位测试尤其是动、静力触探与十学板剪切试验是土质隧道 勘察时不可或缺的手段,它可综合获取土层的力学性质;波速试 验、钻孔内各种水文地质试验是确定围岩类别,判断其涌水量的 重要依据

7.1.5隧道钻孔布置,一般要求在不影响隧道勘探精度的前提 下把钻孔布置在隧道轴线两侧。同耐为防止地下水对隧道施工形 成隐患,隧道中线上的钻孔和水下隧道的勘探孔要求做好封孔 T.作。 7.1.6隧道围看分级标准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岩 土工程期察规范》GB50307。山岭隧道围岩分级主要根据岩石 强度及岩体的完整性进行划分。岩石的强度主要根据室内单轴饱 和抗压强度试验或点荷载试验确定,岩体的完整性主要由波速测 试及岩石的RQD值综合确定。波速测试是隧道勘察主要手段 可采用声波法、地震勘探法,通过波速测试可以确定围岩岩体 看石纵、横波速,从而对围岩进行分级,同时求得围岩动弹性模 量、静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物理、力学指标。 7.1.7城市隧道多位于城区已有道路或其他公共区域,地面 地下建筑物多,有时地下重要管网会直接影响隧道的线位或施工 支护方案:因此需对拟建区域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进行详细调 查。城市隧道在历史名城区修建时,应特别注意地下文物调查和

7.1.5隧道钻孔布置,一般要求在不影响隧道勘探精度的前提

下把钻孔布置在隧道轴线两侧。同耐为防止地下水对隧道施工形 成隐患,隧道中线上的钻孔和水下隧道的勘探孔要求做好封孔 工作

7.1.6隧道围岩分级标准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

土工程期察规范》GB50307。山岭隧道围岩分级主要根据岩石 强度及岩体的完整性进行划分。岩石的强度主要根据室内单轴饱 和抗压强度试验或点荷载试验确定,岩体的完整性主要由波速测 式及岩石的RQD值综合确定。波速测试是隧道斯察主要手段 可采用声波法、地震勘探法,通过波速测试可以确定围岩岩体 者石纵、横波速:从而对围岩进行分级,同时求得围君动弹性模 量、静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物理、力学指标。

地下建筑物多,有时地下重要管网会直接影响隧道的线位或施工 支护方案:因此需对拟建区域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进行详细调 查。城市隧道在历史名城区修建时,应特别注意地下文物调查和 保护工作。对隧道通过段可能影响到的建筑物基础类型、理深及 结构进行专项调查。对于通过段附近地表水系发育区,要对隧道

修建时对地表水影响进行调查与评价。

7.2.3隧道线路可行性研究要综合考虑线路平面和竖向的地质 条件,因此勘探孔深度应该适当加深。松散地层指土层、岩土混 合层、全风化和强风化岩层。

7.3.2工程地质测绘仍是本阶段勘察的主要手段,测绘的内容 主要包括: 1隧道通过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特征。 对岩质隧道应查明岩层层理、片理、节理等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及 组合关系与形式。隧道通过地段地层层序、成因、地质年代、接 触融关系、岩层风化破碎程度;七质隧道应查明土的类型、成因 地质年代、结构特征、物质成分、粒径太小、密实及饱和程 度等; 2各类构造的类型、产状、几何要素,岩层破碎风化的程 度、规模及影响范围; 3隧道的横向、平行导坑及斜并、竖并等.程的地质条件: 4隧道是否通过煤层、矿体、膨胀岩、黄土、采空区、岩 榕区等特殊地质及不良地质地段; 5对隧道通过含可燃气体、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等地区: 应查明其含量、压力、性质,并判断其对隧道施工、营运的 影响; 6隧道区的并泉分布、含水层、隔水层的性质,判明地下 水类型、补给、径流、排池泄条件,地下水的侵蚀性利洞身各段涌 水的大小

7.3. 4 对于隧道的物探采用哪种方法、怎样布线、测点间距等

应根据隧道区地形、地质条件和被测体的规模等情况综合选定 一般提倡采用多种物探进行综合勘探,以便相互印证,确定勘察

成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对于山岭隧道多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法、 高密度电法等对线位纵断面进行探测;对于水下隧道,其期探 度较大、勘探精度难保证,过去一般采用电法、浅层地震法进行 勘探,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物探技术、手段亦在不断改进提高 提倡采用电火花法、声脉冲、劳侧声纳等高科技成果进行探 因为这些物探手段可在水深数十来或百米范围内探测水底地形 地物、地貌、地层、岩性,一般能达到中等分辨率,而且快速 经济;对于隧道明挖段多位于建成区,埋深较浅,一不进行线 位物探工作,如有特殊需要视情况而定。 7.3.5初勘阶段孔应少而精,重点是对物探发现的构造破碎 带或其他不良地质地段,洞口是整个隧道的关键,故要求在洞口 必须有勘探孔控制。 7.3.6初步勘察阶段方案仍有不确定性,隧道勘察的重点是滴 身及洞顶上3倍以内的地层性质。探孔深度应能兼顾各种方 案,适当的深度可以防正出现方案调整时出现钻孔深度不足,避 免后期充分钻探造成工作量的浪费。

身及洞顶上3倍以内的地层性质。勘探孔深度应能兼顾各种 案,适当的深度可以防止出现方案调整时出现钻孔深度不足, 免后期充分钻探造成工作量的浪费

7.4.3隧道洞口应根据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布置纵横断面,布置

7.4.3隧道洞口应根据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布置纵横断面,布置 方式可以按图3布设

(a)地质条件简单隧道口布孔示意图

(6)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口布孔示意图

7.4.4、7.4.5对于水下隧道勘探孔布置及钻孔深度,参考上海 地区规范“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1)隧道勘探孔的面布 置:隧道域段,勘探点应在隧道边线外侧3m~5m布置,孔 距(投影距)宜为50m;隧道水域段,勘探点应在隧道外侧6m 一10m范围内交错布置;孔距(投影距)宜<40m。(2)隧道勘 探孔的深度要求:一般性勘探孔不宜小于隧道以下1.5倍隧道直 径;控制性勘探孔不宜小于2.5倍隧道直径。(3)采用明挖法施 工的工作并,其勘探工作量要求参考基坑工程。(4)连接通道 (旁通道)勘探孔不宜少于2个,勘探深度官为隧道底以下(2~ 3)倍隧道直径

厂在隧道工程影响池围内有承压水层分布地胶应测定承压水 头·在粉性土、砂土分布地段宜进行现场渗透试验;(2)无侧限 抗压强度试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十学板剪切试验: 提供软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3)颗粒分析试验,提供 颗粒分析曲线、土的不均匀系数;(4)水质分析,判别对混凝士 有无腐蚀性;(5)渗透试验,提供土层垂直向、水平向渗透系 数;(6)必要时,宜进行旁压试验、扁铲侧胀试验,以提供土的 静止侧压力系数、水平基床系数;进行孔压试验、波速试验,以 提供孔隙水压力系数及地震效应分析所需的场地土动力参数: (7)孔内涌水量压测法试验:(8)测定有害气体的含量、压力与 性质;(9)采取岩石样求取物理指标及进行抗压、抗切、抗拉强 度力学试验指标;(10)水下隧道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 应做钻孔抽水、注水或并中测流试验,者为海底隧道宜进行盐水 注人试验

解决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归纳为9项说明如下:(1)当管道穿越 软弱地基与坚实地基交界部位时,需判明由于地基土差异沉降导 致管道损坏的可能性。(2)软弱地基和振动液化地层适宜的处理 和加固方案的选择。(3》当管道通过河谷地段时,河床和岸坡稳 定性分析及适宜的敷设方案的选择。(4)当采用项管法施工时 顶管顶力计算和土壁后背安全验算问题。(5)深埋管道,当拟采 用明挖法施工时,深槽边坡稳定性分析和适宜的支护方案的选 择。(6)在地下水位高、对工程有影响的地段,当需采取施工排 水措施时,适宜的排水方式(排水并、并点或深并泵排水)的选 择和对可能产生流砂、潜蚀、管涌等现象防治措施的落实。(7) 强震区地震震害(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地区的场地和地 基地震反应分析)。根据历次震害调查证明,管网震害与场地和 地基十质、地下水条件密切相关。管道位于地基软弱、土质不均 匀地段、河、湖、沟、坑(包括暗理的)的边缘、地裂缝带、振 动液化地区以及过河管道,多遭破坏,震害率高,震害严重。一 般来讲,管道敷设宜避开这些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相应 的防震措施,如采用柔性接口结构、改善管道与附件(弯头、三 通、四通、阀门)的连接、混凝土枕基等。在可能发生振动液化 的地段:必要可采用打桩补强措施。城市各种地下管网是生命 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且发生破坏,会给人民生活和生产带 来很大的困难,并且还可能带来次生灾害。如1976年唐山大地 震,给水工程遭到破坏,供水中断,只有以洒水车运水,以维持 最低需要、继而逃行抢修,一周后才勉强喝到水厂的水,全部管 道经过两个月左右才堵漏完毕。因此,在强展区的管道勘察中, 对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分析应予以足够的重视。(8)不良地质作 用的危害,一般对平原城市管道工程不是主要问题,对越岭地段 和管道通过河谷地段的管道工程,应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研究分 析。(9)判明环境水和对管材的腐蚀性,采取相应的防腐播 施,以加强材的耐久性和耐震性。 城市管道工程察不仅要结合勘察区的工程地质环境特征和

任务要求,对上述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同题进行论证,还应为设 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利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 建议。

8.2.1可行性研究勘察(选线勘察)主要是搜集和分

8.2.1可行性研究勘察(选线勘察)主要是搜集和分析已有资 料,对线路主要的控制点(例如大中型河流穿、跨越点)进行踏 助调查,一般不逛行探工作。可行性研究勘察为一个重要的勘 察阶段。以往有些单位在选线工作,由于对地质工作不重视, 不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事后发现选定的线路方案有不少工程地 质问题。例如沿线的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不易整 冶。如果整治,则耗费很大,增加工程投资;如不加以整治,则 后患无穷。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不得不重新组织选线。为此,加 强可行性研究勘察是十分必要的。 管道遇有河流、湖泊、冲沟等地形、地物障碍时,必须跨越 或穿越通过。河流的穿、跨越点选的是否合理,是关系到设计、 施工和管理的关键问题。所以,在确定穿、跨越点以前,应进行 必要的勘察工作。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比选出最佳的穿、跨越 方案。既要照顾到整个线路走向的合理性,又要考虑到工程地质 条件的适宜性。

8.3.1初勘阶段要求初步查明管道埋设深度内的地层岩性、厚 和成因。这里的初步勘察是指把岩土的基本性质查清楚,如有 无流砂、软七和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山区河流河床的 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变化大,单纯用钻探手段难以控制,可采用电 法或地震勘探,以了解基岩的埋藏深度

1当管道通过可能产生流砂、潜蚀、管浦,或有强透水层 分布的地段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疏十基坑时,应在现场进行渗透或 抽水试验; 2非开挖施工的大型综合管廊工程可参照隧道工程的有关 要求,其围岩分级按附录C执行。 3当涉及特殊性岩土时,可参照本规范第5章道路工程的 有关内容或其他规范进行评价

9.1.1给排水工程主要用下列五类情况组成: 1管道; 2水处理构筑物(广区的各类水处理构筑物,此类构筑物 对不均匀沉降比较敏感,还有空载期的抗浮问题); 3泵站(主要由泵房、管道及附属建(构)筑物组成,其 中泵房是主要的构筑物); 4建筑物(主要是指厂区、泵站中的一些建筑物): 5取排水构筑物(由取水头部或者排放以及管道组成)。 本章主要针对厂区水处理构筑物、泵房以及取水头部(排放 1)等构筑物的勘察。厂区、泵站的建筑物工.程按相关规范执 行,管道工程按第8章相关内容执行。 9.1.4随着大规模的并发建设,许多大型水处理构筑物的基坑 开挖的深度越来越深,规模也越来越大:地下水引发的问题就愈 显突出。许多地区潜水水位很高以及承压水位具有呈年周期性变 化的特点:助察阶段实测的潜水、承压水稳定水位末必能代表拟 建场地的高水位。工程需要时,应搜集邻近区域的长期观测资料 或布置一定数量的地下水位长期观测孔,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 的水文地质参数。

9.3.3在初勘阶段往往最终设计方案尚未确定,面各地区的工 醒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初步勘察勘探孔深度应考虑拟建建 构)筑物性质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采用的基础形式、施 厂工法等综合确定,以满足设计方案比选的要求为原则

1勘探点宜沿水处理构筑物基础范围周边布置,主要的转 角处宜有勘探点控制。大面积的基础,尚应按相应的勘探点间距 在基础范围内布置勘探点。当相邻勘探点揭露的地层变化较大并 影响到基坑设计或施工方案选择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 浅部地层情况,特别是填土和暗浜对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 施工影响较大,必要时可沿基础范围周边布置小螺纹钻孔进行浅 层勘察。坑内一可不布置小螺纹钻孔,探查深度应进人正常土 层不少于0.5m。由于有些基坑是采用放坡施工,基础边界线的 外延不良地质作用也会给设计利施工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当场 地条件许可时应该适当地外延探查不良地质作用的范围。目前浅 层动察常用手段是小螺纹钻:依靠自测鉴定,常常精度不是很 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手摇静探来代替,这样可以提高勘 紧的质量,对于一些回填土(如素填土、浜填土)也能提供强度 参数。在很多勘察工程中,由于受场地条件限制如地坪很厚、下 部大块碎石、道路路面等,勘察期间无法完成探查工作,因而霸 要施工单位的配合,进行施工勘察或施工验槽使探套工作能顺利 开展,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资料。 3取水头部(排放口)有可能布在岸边或者伸入江中,勘 探点布置应根据其工程规模、特点以及采用的基础形式综含 确定。

1广区水处理构筑物的建筑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开挖深度 也越来越深,其结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开挖埋深武,也有登合 武的结构(此类构筑物是两种功能的水处理构筑物叠合在一起, 部分埋在地下,一部分在地面以上)。在地下潜水水位较高地 文,对于开挖理深式结构的水处理构筑物,承受往复荷载;排空 时存在抗浮叫题、允满水时则要考虑抗压荷载;对于叠合式结构

的水处理构筑物也应进行抗浮验算:当验算架排空时不需要考 虑抗浮问题时,则主要考虑抗压荷载的影响,否则也需要考虑承 受往复荷载;另外,此类构筑物由于建筑面积大,需要考虑不均 匀沉降的影响。 2由于自前泵房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天,基坑的开挖深度越 来越深。根据工程经验,围护桩墙的插入深度通常为基坑开挖深 度的1倍左右,因而确定勘探孔的测试深度为2.5倍的基坑开挖 深度一般可以满足设计的要求。一些大型泵房基坑开挖深度达到 30m~40m,如按2.5倍基坑开挖深度确定勘探孔深度将达到 75m~100m,显然勘探孔深度偏深。因此对于这些超深的基坑 工程,在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遇到密实的砂(粉)土或硬土 层时,可根据支护的设计要求减少勘探孔深度。有许多泵房工程 上部可能会与主体建筑共建或基础司可能采用桩基等形式,因此勘 探孔深度的确定要同时满足不同基础类型及施工工法对孔深的 要求。 4基础范围内揭露承压含水层的钻孔,为防止承压水头对 施工的影响,应选择适当的钻探方法和钻探工艺,在钻探和测试 工作结束后: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回填工作。一般宜用黏土球作 为填料封孔:当承压水可能会对施工产生较大影响时应采用水泥 注浆进行封孔。 本规范同时提出了对工程有影响的微承压水和承压水的量测 要求。为了较准确地量测承压水稳定水位,现场进行观测试验时 应采取措施将不同的含水层有效地隔开,并连续观测一定时间。 根据大量实测资料的分析,稳定水位的量测时间一般不宜少于连 续5d,当微承压或承压含水层中夹较多黏性土时,观测时间尚 应适当延长。

4根据统计,很多事故都是由地下水引发。因此勘察报告 应提供有关潜水、微承压水或承压水的理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值 以及土层的渗透性能等的详细资料,并根据勘探、测试资料,对

10. 2可行性研究勘察

10.2.1本阶段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是以搜集基础地质资料 为主:重点了解工程区的区域地质情况及各丁程方案的基本地质 条件,以便为规划设让方案的确定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1本阶段的勘探布置原则需根据设计方案、勘察等级确定 总体方案【冀】12D10:防雷与接地工程,应沿设计轴线布置,探部面上的勘探点间距宜根据 提岸工程地质条件、堤岸类型合理布置。 2横面上勘探点的布置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有堤 防功能的则内横剖面长度一般应大于600m;对有滑坡的地段, 进行堤岸工程勘察时需一并考虑,同时为滑坡综合治理提供工程 地质察资料。 10.3.4 1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应包括提岸地质结构的划分、 后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渗透性、堤岸稳定性等,并提出基础方案 建议。 4应综合考感水流条作、堤岸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 对堤岸的稳定性进行全面的评价,确定出稳定性差或稳定性较差 的分布范围。堤岸的稳定性除与堤岸的物质组成有关外,还受水 流情况的影响较大,所以应了解河势的情况,分析水流对堤的 影响。对于河道冲刷深度问题,可参考河道洪水评价技术成果资 料;当堤岸由细粒土组成时,应根据堤岸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和水 文地质条件分析堤岸在退水期的稳定性;当提岸存在不利于稳定

的结构面时,应分析堤岸土体沿结构面滑移的可能性;而当提前 受河水冲刷时,可根据堤岸岩土体抗冲刷能力对其分类评价

10.4.2 1由于堤岸是线形结构物,同时考虑到垂真堤岸走向的横 新面工程地质资料是验算堤岸稳定性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从地 质角度看,垂直堤岸走向的沿岸地带,由于岸线的历史变迁,地 质情况、地层土质复杂多变:因此本规范规定除平行堤岸轴线 布置探点外,还应布置具有代表性的横断面勘探线。 3对原有堤岸的改造或加固工程的察,应根据不同类别 政造与加固工程的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和需要,确定勘察工作的 内容和方法。根据实践经验,在原有堤岸临江、临河地带,常有 可能存在工业废渣填土(如大块钢渣填土等)及大块抛石等。要 查清其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勘探是极其困难的,但不查明情况 就会给堤岸设计与施.带来较大的影响。对这类填上和天块掘 石,目前尚没有较有效、适宜的勘探方法,只能采用大开挖方法 清除后才能继续钻进。特别当地下水位较高时,挖掘工作就很难 进行。如果孤意蛮于,则将会损耗大量机具和器材,也难以得到 满意的效果。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应首先进行调查,了解填土的 来源、性质、分布范围及厚度,然后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会同 设计、施工有关人员共同商讨处理方案,对这类填土尚应注意调 查了解其渗透性。 对堤岸的改造、加固工程勘察的勘探点不宜布置在原有堤岸 范围内的原因是: (1)需要改造、加固的堤岸,一情况下,原有堤岸仍作为 改建后堤岸的组成部分继续使用。在原有堤岸范围内勘探,不仪 有损于原有提岸结构,还可能由于勘探严重扰动原有岸基底下 的地基土,从而造成工程隐惠。尤其是在分布有疏松地层的地段 进行勘探,若勘察方法选择不当,就有可能导致钻孔内大量塌

孔、涌砂等现象,使地基土遭受严重扰动或形成空洞,钻孔回填 工作若不符合要求,均有可能对堤岸造成局部隐患。在防汛期 间,尤应避免在老堤岸上或堤岸附近进行勘探,必要时,应取得 防汛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适当措施后,方能进行勘探。 (2)原有堤岸基底下的地基土已受长期荷载压密,与原堤外 未经压密的地基土性质必然有所差别,另外,沿屋地带的地层土 质又往往复杂多变,当原堤侧向需要加固、加高时,在原堤范围 内进行勘探所取得的资料作为设计的依据:就难以保证其可靠 性。同时,根据压密后地基土的性质,提供计算参数进行地基强 度和稳定性验算,其安全度也会降低。 4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各类 提岸结构对地基土的要求与适应性的不同分别确定。一般来讲, 山类土堤对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降适应性较强,其他两类堤岸对地 基土的要求较高。规范中表10.4.2勘探孔间距是根据堤岸察 实践中一般选用的勘探孔间距,并参考了其他规范的有关规定提 出的。勘察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地区经验,在表中规定的 勘探孔间距范围内灵活选用;垂直提岸代表性横断面勘探孔间 距,以能控制地层土质变化,满足滑动验算要求为原则。每条横 新面勘探线,一般可布置(2~3)个勘探孔。当采用锚定板桩岸 壁时,则应在锚定板处布置适量的浅孔,以了解铺定板处的土质 情况,合理确定锚定板的位置等。 10.4.3 1对堤岸勘察勘探孔深度的要求是根据各类堤岸的特点, 堤岸勘察的实践经验,参考了相关规范的有关要求,并考虑了不 同地基计算类别的需要确定的。 10.4.7 1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应包括堤岸地质结构的划分、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堤岸工程地质分段(区)。当场地工程地 质条件复杂,应综合分析场地的工程地质要素(地形、岩土性 质、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等)的特征及其与工程的

相互关系,进行不同工程地质区段评价。 2堤基的渗透变形评价堤岸地基稳定分析和堤基的渗透变 形评价时,应考惠下列因素: (1)应选用设计洪水位; (2)出现较大水头差和水位骤降的可能性; (3)施工时的临时超载; (4)较陡的挖方边坡; (5)堤岸(岩)土体的抗冲刷能力,波浪作用; (6)不良地质作用的影响等。 堤基的渗透变形判别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堤防工程地质勘 察规程》SL188的有关规定执行。

11.1.1、11.1.2本节对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资料整理作了 般原则性规定。 11.2成果报告基本要求 11.2.2~11.2.4鉴于市政工程的规模天小各不相司、各类市政 工程勘察的目的要求、工程特点、自然条件等差别很大、本节 列举了一般市政[.程各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基本内容, 具体市政工程勘察报告可根据工程情况对本节所列举的内容近行 增删。对于不同市政二程【法律法规1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 394 号).pdf,第5章室第10章分别根据和应工程 的特点对察成果报告应重点分析评价的内容作了有针对性的 规定

统一书号:15112·23673 定价:17.00 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