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浙江省小城镇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1年5月).pdf1.水泵、风机、电梯等动力设备配置的低压交流电动机应选用高能效的 产品,其能效指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 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中能效限定值的要求,有条件时宜按节能 评价值选用。 2.应根据各专业动力设备的工艺要求选择电动机,确定电动机启、停的 控制方式,根据电动机的类型、容量、工况选择适当的调速方式。
>>电梯应具备节能运行功能: (1)应选用配备高效电机及先进控制技术的电梯; (2)当两台及以上电梯成组设置时,应配置具有节能运行模式及群控功 能的控制系统。 >>建筑装修设计选用家用电器时,宜采用中国能效标识二级及以上的产 品。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应合理选择冷热源、配置水系统和 通风系统,减少能耗
1.供暖空调冷热源、输配系统能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 设计标准》GB50189、《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 和现行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现行地方标准《居 主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的要求, 2.供暖空调室内设计参数与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武汉某110KV变电站电气施工组织设计设计策略与措施 1.冷热源选择
资源节约利用和能源优化便用 Resource Effective Utilization and Energy Optimized Use
>》应结合工程所在地的能源结构和能源政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 选择综合能源利用率高的冷热源,宜优先选用可再生能源(详见“8.4 可再生能源”)作为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并满足下列要求: (1)空调制冷系统所用制冷剂应在安全的基础上选用环境友好的制冷 剂。在过渡时期选用过渡制冷剂时,应符合我国制冷剂的淘汰期限的规 定; (2)全年运行中存在供冷和供热需求的变冷媒流量空调系统应采用热泵 式机组。在建筑中同时有供冷和供热要求的,当其冷、热需求基本匹配时, 宜合并为同一系统并采用热回收型变冷媒流量空调机组; (3)蒸汽供热系统的凝结水应回收利用,但加热有强腐蚀性物质的 凝结水不应回收利用。加热油槽和有毒物质的凝结水,严禁回收利用, 并应在处理达标后排放。 >》暖通空调系统的供回水温度的设计应考虑对冷热源装置、未端设备、 循环水泵功率的影响等因素,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要求。在技术经济的分析和比较结果合 理时,宜加大供回水温差。 >》供暖空调冷、热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采用蓄冷蓄热水池供冷供热和空气处理需喷水处理方式等情况 外,空调冷热水均应采用团式循环水系统: (2)只要求按季节进行供冷和供热转换的空气调节系统,应采用两管制 水系统: (3)当建筑物内有些空气调节区需全年供冷水,有些空气调节区冷、热 水定期交替供应时,宜采用分区两管制水系统: (4)全年运行过程中,供冷和供热工况频繁交替转换或需同时使用的空 气调节系统,宜采用四管制水系统。 >》通风系统设计过程中,在技术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考虑不同需求的 通风系统之间的综合利用: (1)地下车库的排风系统和排烟系统应考虑合用: (2)人防通风系统设计时,应考虑人防与平时通风设备及管道之间的合 用。
>》应结合工程所在地的能源结构和能源政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 选择综合能源利用率高的冷热源,宜优先选用可再生能源(详见“8.4 可再生能源”)作为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并满足下列要求: (1)空调制冷系统所用制冷剂应在安全的基础上选用环境友好的制冷 剂。在过渡时期选用过渡制冷剂时,应符合我国制冷剂的淘汰期限的规 定; (2)全年运行中存在供冷和供热需求的变冷媒流量空调系统应采用热泵 式机组。在建筑中同时有供冷和供热要求的,当其冷、热需求基本匹配时, 宜合并为同一系统并采用热回收型变冷媒流量空调机组; (3)蒸汽供热系统的凝结水应回收利用,但加热有强腐蚀性物质的 疑结水不应回收利用。加热油槽和有毒物质的凝结水,严禁回收利用, 并应在处理达标后排放。 >》暖通空调系统的供回水温度的设计应考虑对冷热源装置、末端设备、 盾环水泵功率的影响等因素,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要求。在技术经济的分析和比较结果合 理时,宜加大供回水温差
》供暖空调冷、热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采用蓄冷蓄热水池供冷供热和空气处理需喷水处理方式等情况 外,空调冷热水均应采用闭式循环水系统; (2)只要求按季节进行供冷和供热转换的空气调节系统,应采用两管制 水系统; (3)当建筑物内有些空气调节区需全年供冷水,有些空气调节区冷、热 水定期交替供应时,宜采用分区两管制水系统; (4)全年运行过程中,供冷和供热工况频繁交替转换或需同时使用的空 气调节系统,宜采用四管制水系统。 >》通风系统设计过程中,在技术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考虑不同需求的 通风系统之间的综合利用: (1)地下车库的排风系统和排烟系统应考虑合用: (2)人防通风系统设计时,应考虑人防与平时通风设备及管道之间的合 用。
>>机电设备用房、厨房热加工间等发热量较大的房间的通风设计应满足 下列要求: (1)在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前提下,宜采用通风消除室内余热。机电设备 用房夏季室内计算温度取值不宜低于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2)厨房热加工间宜采用补风式油烟排气罩。采用直流式空调送风的区 域,夏季室内计算温度取值不宜低于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8. 4 可再生能源利用
8.4.1 太阳能光热 光伏系统 寻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景
导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景
资源节约利用和能源优化便用 Resource Effective Utilization and Energy Optimized Use
: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应与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2.有生活热水需求的建筑应优先选择太阳能热水系统或空气能热泵热水 系统;其它建筑应优先选择太阳能光伏系统。设置中央空调系统且技术 经济条件许可的场合,可选择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 采用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 3.公共机构办公建筑和总建筑面积10000m以上的其他公共建筑,应充 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
有生活热水需求的建筑优先选择太阳能热水系统,其 它建筑应优先选择太阳能光伏系统
1.太阳能集热器、光伏组件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与建筑进行一体化 设计,并应与建筑主体的外观、形态保持协调美观,重点区域内(如小 城镇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主要出入口节点、重要滨水地区和山前地 区等)应保证安装后与小城镇风貌相协调。 2.太阳能集热系统的热性能应满足相关太阳能产品现行国家标准的要 求,系统中集热器、贮水箱、支架等主要部件的正常使用寿命不应少于 15年。 3.光伏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技术规范》 JGJ203的有关规定。 >>太阳能热水系统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类型、使用要求、运营模式、 安装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满足安全、经济、美观的要求,并采取下列 措施: (1)太阳能热水系统宜充分利用给水压力: (2)太阳能热水系统宜配置辅铺助能源加热设备,辅助能源加热设备种类 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热点、热水用量、能源供应、维护管理及卫生防菌等 因素选择; (3)太阳能光热集热板的安装倾角宜在30土10°以内,朝向宜在正南 王15以内 (4)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器应设置于专用设备平台、屋顶平台或楼梯 间平台,热水箱应隐藏在建筑物的闷顶、设备间等处。 适用范围: 浙江省小城镇的住宅、酒店、学校宿舍等有生活热水需求的建筑。尤其 适用于太阳能辐射较为丰富的浙北平原、沿海平原和金衢盆地,
资源节约利用和能源优化便用 Resource Effective Utilization and Energy Optimized Use
》光伏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外观、安装场地,以及建地点 的地理、气候和太阳能资源条件等因素, (1)光伏系统和并网结构设备的应有防雷和节地措施; (2)应优先采用并网系统; (3)太阳能光伏组件宜满铺安装,并留出检修距离。 适用范围: 折江省小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尤其适用于太阳能辐射较为丰 富的浙北平原、沿海平原和金衢盆地
O 技术经济条件许可的场合,鼓励选择地源热泵系统或 热泵系统 空气源热泵系统。 TT 得重要性★★★ 专业规建水暖电景 基本要求 1.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应不破坏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1)地下水热泵新系统应采取有效的回灌措施,确保地下水全部回灌 同一含水层,并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
支术经济条件许可的场合,鼓励选择地源 源热泵系统。
1.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应不破坏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1)地下水热泵新系统应采取有效的回灌措施,确保地下水全部回灌到 同一含水层,并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
资源节约利用和能源优化便用 Resource Effective Utilization and Energy Optimized Use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室外机应设置于通风条件良好的专用设备平 台、局部平屋面、有景观围挡的庭院或底层架空等处。 适用范围: 浙江省小城镇的住宅、酒店、学校宿舍等有生活热水需求的建筑,且太 阳能热水系统难以实施。尤其适用于温州、台州等南部地区
8. 4. 3 风能建筑 金 一体化 寻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景
资源节约利用和能源优化便用 Resource Effective Utilization and Energy Optimized Use
在沿海和近海风能资源丰富区,将新建建筑与风力发 电设备进行一体化设计建造。
>》综合经济、造价以及其他生态因素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方式将风能组 件可以融入建筑本体中,并减少对环境影响,包括噪音、污染排放、伤 害鸟类、影响视觉景观等问题 适用范围: 风能资源丰富的滨海岛屿类型小城镇,
设计策略与措施 沼气技术
风能组件安装位置示意图
在具备生物质转换技术条件且生物质资源较丰富的地 区,宜采用生物质转换技术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清洁, 便利的燃料加以适用
>>沼气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确保整套系统的气密性: (2)应选取沼气专用灶具,沼气灶具及零部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沼气灶具及零部件标准的规定; (3)沼气管道施工安装、试压、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村家用沼 气管路施工安装操作规程》GB7637的有关规定; (4)沼气管道上的开关阀应选用气密性能可靠、经久耐用,并通过鉴定 的合格产品,且阀孔孔径不应小于5mm; (5)规模化沼气工程应对沼气池体进行保温,保温厚度应经过技术经济 比较分析后确定;沼气池应采取加热方式维持所需池温。 适用范围: 浙江省小城镇中具备沼气技术条件且生物质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运营管
8.5.1 用水监测 寻重要性★★★★ 专业建结水暖电景
8.5.2 照明智能控制 寻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
8.5.3 能耗监测管理 寻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景
资源节约利用和能源优化便用 Resource Effective Utilization and Energy Optimized Use
通过设置水表,合理制定用水计划、加强用水管理, 发现漏水隐患、实现节约用水。
水表应按照使用用途、管理单元、付费单元、管网漏损检测等要求进 亍设置。水表设置位置可按照下列要求设置: (1)根据水量平衡测试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 (2)按照使用用途,对厨房、卫生间、绿化、空调系统、游泳池、景观 等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3)按照付费或管理单元,对不同用户的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4)根据管网漏损检测要求安装分级计量装置,满足水量平衡测试要求。
对照明采用分区控制、光控、时控、程控等高效控制 方法。
>>公共场所与室外照明灯具宜采用分区控制、光控、时控、程控等高效 控制方法: (1)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 统采取分区、分组、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 (2)大空间、多功能、多场景场所的照明,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3)医院、旅馆等公共建筑的门厅、电梯厅大堂、客房层走廊等场所, 宜采用夜间定时降低照度的措施; (4)旅馆客房应设置节电控制型总开关; (5)道路、景观照明应集中分组控制,并具备深夜减光控制功能;景观 照明应设置平时、节日等多种照明模式。
建立建筑分项用能计量系统,为节能管理提供数据支 撑
1.公共建筑应按国家和地方现行标准设置用电分项计量系统。 2.公共建筑中需单独考核用电量的功能区域、住宅、商业网点和公共设 施等应单独计量。
8.5.4 空气质量监测 寻重要性★★★ 专业建结水暖电景
寻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景
资源节约利用和能源优化便用 Resource Effective Utilization and Energy Optimized Use
3.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建筑面积不小于10000m的公共建筑、设有 大(中)型集中中央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建筑面积不小于100000m²的 居住建筑或设有大(中)型集中中央空调系统的居住小区,应设置建筑 用能分类计量及数据采集装置。 4.集中空调系统的下述环节,宜设置计量、监测设施: (1)监测并记录冷水机组进、出水瞬时温度及流量,考察机组运行状态 及制冷量; (2)监测并记录冷水机组的瞬时耗电量,考察冷水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的 制冷效率; (3)设置必要的检测装置对热回收设备的热回收效率进行考察; (4)监测并记录集中送风管道主干管的风速(风量)和静压,考察送风 管路系统的运行状态。
对人员密度变化大的功能空间和地下车库采用空气质 量监控以保证空气品质
1.对设置集中通风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在多功能厅、展览厅、报告厅、 大型会议室等人员密度变化相对较大的房间,应设置二氧化碳监测装置 并联动控制空调系统新风量的大小,采用新风需求控制。 2.地下车库应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等装置
建立建筑能源资源管理机制,定期对建筑运营效果进 行评估,并根据结果进行优化。
1.物业管理宜制定完善的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的操作规程、应急预案, 实施能源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2.宜定期对建筑运营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结果进行运行优化: (1)制定绿色建筑运营效果评估的技术方案和计划; (2)定期检查、调适公共设施设备; (3)定期开展节能诊断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优化方案并实施: (4)定期对各类用水水质进行检测、公示。 3.宜定期开展针对建筑绿色性能的使用者满意调查,且根据调查结果制 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公示
9.1.1建筑构件安全牢固 建筑构件和附属设施应连接牢固、安 全、耐久。 9.1.3防滑设计 建筑公共区域和主要活动场所宜设置 防滑措施。
9.1.1建筑构件安全牢固 建筑构件和附属设施应连接牢固、安 全、耐久。
9.2防灾性和适灾韧性
9.2.1抗震性能 建筑应具备一定抗震性能,满足相关 标准的抗震要求。
9.2.3救援疏散和应急避难设计 鼓励使用雨水、中水、海水等非传统 水源。
9.3引导绿色生活方式
9.3.1绿色出行 建筑设计应为公交出行、自行车出行、 电动车出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提供便利
9.3.3楼梯使用 通过建筑设计鼓励人们使用楼梯,减 少电梯的使用。
9.4.1无障碍设计 应根据功能特性及现行国家标准的要 求,进行完善的无障碍设计。
将自然环境和自然元素融入建筑和场 地设计,保障居民健康,
9.1.2建筑安全防护措施 采取提高阳台、窗台等安全防护水平的 措施,以及外墙饰面、门窗玻璃意外脱 落等防护措施
9.1.2建筑安全防护措施 采取提高阳台、窗台等安全防护水平的 措施,以及外墙饰面、门窗玻璃意外脱 落等防护措施。
使用者能自行调节房间或局部区域的温 度、通风、遮阳等。
使用者能自行调节房间或局部区域的温 度、通风、遮阳等。
建筑室内外公共区域有针对地满足全龄 化设计要求。
9.4.4居民参与设计
借鉴社区营造理念,建筑设计过程应紧 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
控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景
9.1.2 建筑安全 防护措施 控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景
设计策略与措施 防坠设计
3.采用安全防护功 能产品或配件
建筑围护结构、非结构构件、设备和附属设施应连接 牢固、安全、耐久,
1.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应满足安全、耐久 和防护的要求。 2.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 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3.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 结构变形
采取提高阳台、窗台等安全防护水平的措施,以及外 墙饰面、门窗玻璃意外脱落等防护措施。
>应采取措施减轻从外窗、阳台等处坠物伤人的风险: (1)阳台外窗宜采用高窗设计、限制窗扇开启角度、窗台与绿化种植整 合设计; (2)外窗可结合纱窗或隐形防盗网等进行安全防护设计等: (3)适度减少防护栏杆垂直杆件水平净距
>>应采取措施减轻外墙饰面和窗脱落的风险: (1)建筑物出入口均设外墙饰面、门窗玻璃意外脱落的防护措施,并与 人员通行区域的遮阳、遮风或挡雨措施结合; (2)利用场地或景观形成可降低坠物风险的缓冲区、隔离带。 >>宜采用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产品或配件: (1)分隔室内外的玻璃门窗、幕墙等宜采用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玻璃 (2)人流量大、门窗开合频繁的位置宜具备防夹功能的门窗。
9.2防灾性和适灾韧性
建筑公共区域和主要活动场所宜设置防滑措施。
下列场所宜设置防滑措施: (1)建筑出入口及平台、公共走廊、电梯门厅、厨房、浴室、卫生间等; (2)室内外活动场所、建筑坡道和楼梯等。
控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景
1.宜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并合理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如采用隔震、 消能减震设计、为满足使用功能而提出比现行标准要求更高的刚度要求等。 2.结构方案应满足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方 案,对于特别不规则的结构应合理确定抗震性能目标
导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景
洪涝频发的地区,建筑应采取应对洪涝的水文组织设 计和建筑设计手段
>应对场地的洪涝可能性进行预估,并进行场地雨洪控制利用的评估和 规划,保持和利用河道、景观水系的滞洪、蓄洪及排洪能力。详见“4.3.4 雨洪规划”。 >》场地设计中宜贯彻低影响开发理念,采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 物滞留设施等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详见“4.3.5”
>》宜结合历年洪涝情况和相关防洪标准,将建筑整体适当抬高。
4.地下室防洪 设计
9.2. 3 救援疏散和 寳 应急避难设计 寻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景
>》地下室车道入口应设防洪闸门或防汛挡板,与挡水带、截洪沟、防水 放坡等整体设置,提高地下室的防洪性能;地下室设备用房、库房等重点 区域应集中布置,墙体开门处设防洪闸门
1.小城镇应急避难场所的配置应遵循平灾结合、就近性、可达性和容纳 性原则。 2.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应满足紧急疏散、应急救护等要求,且应 保持畅通。 3.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公共空间宜具有安全防护的警示和引导标识系 统。
9.3引导绿色生活方式
9.3.1 绿色出行 导重要性★★★★ 专业规建水暖电景
建筑设计应为公交出行、自行车出行、电动车出行 等绿色出行方式提供便利。
1.建筑出入口的设置位置应方便利用公共交通及步行者进出,出入口到 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宜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 不宜大于800m。 2.新建民用建筑应按现行地方标准《民用建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置与 设计规范》的规定,配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合理设置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1)非机动车停车棚宜设置在场地出入口门卫的视线范围内,或在各楼 门旁设置便于锁车的停车架; (2)宜设置顶棚,以遮风挡雨和避免太阳直晒;宜与场地内绿化、花池、 水体、雕塑等组合设计,既节约空间,文创造出宜人的景观; (3)宜按需配置电动自行车临时充电停车位; (4)宜设置醒目的标识引导自行车停放。
9.3. 3 楼梯使用 寻重要性★★★ 专业规建水暖电景
通过建筑设计鼓励人们使用楼梯,减少电梯的使用 以利于使用者健康和节约能源
》宜将楼梯设置在建筑物出入口附近、电梯厅附近或主要通道附近;宜 通过楼梯界面设计、标识设计、材料选择等方式使楼梯出入口更明显。 >>楼梯宽度、休息平台宽度应足够,以满足并行使用和双向使用的需求; 楼梯踏步尺度应安全舒适。 》楼梯宜有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宜通过独特的楼梯形式、引人的室内装 饰、布置艺术品、引入良好的自然景观、娱乐性设计等方式,提高人们使 用楼梯的体验感。
9.3.4 使用者控制 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景
9.3.4 使用者控制 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景
9. 4 人文关怀设计
9.4.1 无障碍设计 寻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景
使用者能自行调节房间或局部区域的温度、通风、 遮阳等。
1.合理选择暖通空调系统的手动与自动控制模式,并应与建筑管理制度 相结合。暖通空调系统设备应具备手动开关、定时或自动控制装置。 2.采用集中采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应具备室温独立调节的措施。
应根据功能特性及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完善的无 障碍设计
1.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道路相互之间应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 系统。 2.新建公共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应设无障碍设施。对于一层以上公 共建筑至少应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
9. 4. 2 全龄化设计 寻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
9.4.3 亲自然设计 寻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票
9.4.3 亲自然设计 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
9.4.3 亲自然设计 重要性★★★ 专业规建水暖电
GB 14907-2018标准下载9.4.4 居民参与设计 寻重要性★★★ 专业规建结水暖电景
建筑室内外公共区域有针对地满足全龄化设计要求。
>》根据建筑功能和主要使用者,建筑室内外公共区域有针对地满足全龄 化设计要求: (1)老人活动区、公共活动区、公共卫生间、走廊、楼梯采用防滑铺装 (2)建筑公共区域的墙面无尖锐突出物,墙、柱等处的阳角均为圆角 并设有安全抓杆或扶手; (3)识别系统采用大字标识
将自然环境和自然元素融入建筑和场地设计,保障居民 健康。
>营造优美的绿化环境,增加室内外绿化量,鼓励使用者在建筑 接触大自然: (1)入口大堂中宜布置植物、水景、休息桌椅等; (2)人员长期停留的房间、主要通道宜布置绿色植物; (3)设计宜采用天然材料、自然图案、图像、颜色等自然元素。
借鉴社区营造理念,建筑设计过程应紧扣社区居民的 实际需求
>》借鉴社区营造理念,鼓励业主、居民、管理人员等利益相关者参与项 目的设计环节中: (1)前期策划阶段,了解社区居民对建筑空间的愿景和目标; (2)方案设计阶段,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信息公开、意见交流等社 区参与方式,整合各方意见,并根据意见修改设计。 适用范围:浙江省小城镇公共建筑沟槽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尤其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建筑,如社 区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