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5004-2021 组合结构通用规范及起草说明.pdf

GB55004-2021 组合结构通用规范及起草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1973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5004-2021 组合结构通用规范及起草说明.pdf

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 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1.0.1本条是制定本规范的目的。

0.1本条是制定本规范的目的

工程中主要是指城市桥梁,包括过街大桥等;公路工程中主要是 指公路桥梁,包括跨公路天桥等,由于铁路桥梁已成完整体系, 且与市政、公路桥梁差别较大,故未包含在本规范中。其他行业 中的组合结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可参考使用。 1.0.3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是以工程建设活动结果为导向的技 术规定,突出了建设工程的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 措施,但是,规范中关键技术措施不能涵盖工程规划建设管理采 用的全部技术方法和措施,仅仅是保障工程性能的“关键点”, 很多关键技术措施具有“指令性”特点,即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去 “做什么”,规范要求的结果是要保障建设工程的性能,因此,能 否达到规范中性能的要求,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所采用的技术方法 和措施是否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执行,需要进行全面的判定,其 中,重点是能否保证工程性能符合规范的规定。 进行这种判定的主体应为工程建设的相关责任主体,这是我 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筑节能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2),突出强调了工程监管、建 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造价、咨询等各方 主体的法律责任,既规定了首要责任,也确定了主体责任。在工 程建设过程中,执行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是各方主体落实责任的 必要条件,是基本的、底线的条件,有义务对工程规划建设管理 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规定进行判定。 司时,为了支持创新,鼓励创新成果在建设工程中应用,当 拟采用的新技术在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或推荐性标准中没有相关 规定时,应当对拟采用的工程技术或措施进行论证,确保建设工 程达到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规定的工程性能要求,确保建设工程 质量和安全,并应满足国家对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卫生健康、经 济社会管理、能源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等相关基本要求。

2.0.1本条规定了结构安全等级划分,具体参考现行国

1本条规定了结构安全等级划分,具体参考现行国家规范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的规定。安全等级分三级,分别 对应重要结构、一般结构和次要结构。结构的重要性,主要是根 据破坏后果和结构的使用频率进行判断。鉴于组合结构的应用场 景一般较为重要,规定其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0.2本条规定了组合结构的设计工作年限,具体参

家规范《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的规定。结构设计工作 年限是衡量结构和构件可靠性的时间基准,必须明确规定结构的 设计工作年限,讨论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有意义。 并非结构的所有构件、部件都满足相同的设计工作年限要 求,比如需要定期更换的组成部分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构件,可以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设计工作年限,但在设计文件中应当明确 标明。

2.0.3本条规定了设计工作年限内组合结构的性能要求。具

参考现行国家规范《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的规定 综合考虑了组合结构的特点。

参考现行国家规范《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的

的重要技术措施,包括正常使用维护、构件及其防护涂层的维护 与更换、损伤及灾后检测鉴定与修复加固等方面。本条是用来监 督业主方对组合结构使用管理措施是否到位的要求,对保障结构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安全非常重要

2.0.5本条规定了组合结构确定可变作用代表值时设

的选取,具体参考现行国家规范《工程结构通用规范》 55001的规定。当设计基准期与设计工作年限不一致时,应 荷载调整系数对可变荷载进行调整,以保证可靠度水平相当

近年来,结构钢材品种增加、质量提高,已形成了不同性能 的钢种牌号系列,并可按不同质量等级供用户选用。工程经验表 明,正确合理地选用钢材的牌号与质量等级,对保证工程结构的 质量与承载功能至关重要。对钢材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指标保 证限值的规定,一直是设计规范选材规定中被列为强条的重要内 容,这些性能指标均为对钢材性能量化判定的重要基本依据。如 屈服强度与设计强度、伸长率与塑性、屈强比与延性、冲击功与 韧性、碳当量与焊接性能、冷弯与加工性等均是互为依据的关 系。设计选材时应严格按结构使用条件和本条规定提出各项性能 保证要求,以保证结构良好的承载性能。 1组合结构中承重组合构件和钢构件所用的钢材应具有屈 服强度、伸长率、抗拉强度和碳、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

2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或碳当量的合格保证。焊接承重 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所用的钢材,应具有冷弯试验的 合格保证。 3对承受直接动力荷载作用并需计算疲劳的结构,其钢材 应在保证良好综合性能基础上,严格保证冲击功的合格指标。此 外,工程质量事故的经验与研究表明,当板件厚度较大并在低温 环境下受拉时,其低温脆断倾向性明显增加,因而对其质量等级 也作出了较严格的规定。 钢材质量等级是对钢材质量细化控制,并与国际上钢材标准 有关规定接轨而作出的规定。按硫、磷等化学元素含量的不同与 不同环境温度下冲击功保证值的不同,共分为A、B、C、D、E 5个质量等级,故也是一个材质综合评定的指标。因A级钢在保 证力学性能合格的条件下,交货时可不保证化学成分的限值指 标,故承重结构一般不应选用A级钢。 4在T形、十字形和角形焊接的连接节点中,当其板件厚 度大于等于40mm且沿板厚方向有较强撕裂拉力作用时(含较 高约束拉应力作用),该部位板件钢材应具有厚度方向抗撕裂性 能(乙向性能)的合格保证,其沿板厚方向断面收缩率不应小 于15%。 工程经验与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在焊接结构的焊接节点中, 当较厚板件沿板厚方向受有较大的撕裂拉应力(含较高的约束拉 应力)时,可能引起的钢板的层间(2向)裂缝,严重影响结构 的安全使用。其主要原因是焊接构造或工艺缺陷造成板内过大的 Z向焊接约束应力,再是钢板钢材含硫量较高,易形成硫化锰的 层间夹杂物缺陷,使钢材分层。这种裂缝常会在焊接区冷却过程 中即开始产生。近年来在我国一些高层钢结构工程中的梁柱节点 区均产生过这种钢板层裂的质量事故,有的工程还因此造成了重 大经济损失。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应注意采用合理的焊接构 造与工艺,避免过大的焊接约束应力,同时应提高钢材的抗撕裂 性能(Z 向性能)。

5塑性设计是利用钢材的塑性性能,以结构在荷载作用下 陆续出现塑性铰直至形成机构作为其承载力的极限状态,故要求 结构钢材有良好的塑性性能,以达到结构进入塑性工作状态后可 靠地实现内力重分配。 此外,抗震设防的高层组合结构,其框架梁、柱、抗侧力支 撑等抗侧力构件,在罕遇地震作用时,会进入非弹性工作状态, 要求结构钢材在有较高强度的同时,还应具有适应更大应变与塑 性变形的延性和韧性性能,从而实现地震作用能量与结构变形能 量的转换,有效地减小地震作用,达到结构大震不倒的设防目 标。且其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其标准值之比不应太大,以免影响结 构塑性铰的形成和地震能量的耗散

1钢筋除应具有屈服强度外,由于结构抗倒塌设计的需求, 还应具有抗拉强度,即钢筋拉断前相应于最大拉力下的强度。 2组合结构用钢筋由于要和钢构件连接,因此对延性(最 大拉力下总伸长率)和可焊性有要求。 3.1.3本条规定了组合结构中采用钢材和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及 分项系数的要求。 1各类钢材和钢筋的材料分项系数取值是经过对大批实物 强度的统计和可靠度指标校准分析等专题研究而确定的。其中强 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本款是针对已经厂泛应 用的钢材和钢筋。 2对于满足本规范第3.1.1条、第3.1.2条要求的其他牌 号的钢材和钢筋,本款提出了需要有可靠的工程经验或必要的试 验研究结果作为基础的要求来确定材料分项系数。其中必要的试 验研究结果是指以少量试验分析认定材料分项系数的方法,该试 验的试件数量不应少于30个,通过试验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得到 该钢材或钢筋的材料分项系数;可靠的工程经验主要是指有些钢 种已经得到了应用,例如建筑结构用钢绞线、桥梁用预应力钢绞 线。本款没有给出具体取值,但给出了最低要求。建筑结构用钢

材与普通钢筋的材料分项系数不应小于1.10,桥梁结构用钢材 的材料分项系数不应小于1.30,桥梁结构用普通钢筋的材料分 项系数不应小于1.20,桥梁结构用预应力筋的材料分项系数不 应小于1.47。

3.2.1本条规定了组合结构中采用的混凝土的基本要求。

1组合结构中混凝土种类和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常规品(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 标准值划分为C20、C25、C30、C35、C40、C45 C50、C55 等。 2)特制品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为 C60、C65、C70、C75、C80、C85、C90、C95、C100。 自密实混凝土、合成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为C30、C35 C40、C45、C50、C55。 2考虑到与钢构件、木构件、复合构件等共同工作并发挥 组合作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需要进行匹配,提出了不低于C30 的基本要求。 3.2.2本条规定了组合结构中采用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和分项 系数的要求。 1混凝土的抗力分项系数取值是经过对大批混凝土实物强 度的统计和可靠度指标校准分析等专题研究而确定的。其中混凝 土的强度标准值由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经计算确定,应具 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2对于满足本规范第3.2.1条要求的其他类型的混凝土新 材料,本款提出了需要有可靠的工程经验或必要的试验研究结果 乍为基础的要求来确定材料分项系数。其中必要的试验研究结果 是指以少量试验分析认定材料分项系数的方法,该试验的试件数 量不应少于30个,通过试验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得到该混凝十材

1混凝土的抗力分项系数取值是经过对大批混凝土实物强 度的统计和可靠度指标校准分析等专题研究而确定的。其中混凝 土的强度标准值由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经计算确定,应具 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2对于满足本规范第3.2.1条要求的其他类型的混凝土新 材料,本款提出了需要有可靠的工程经验或必要的试验研究结果 作为基础的要求来确定材料分项系数。其中必要的试验研究结果 是指以少量试验分析认定材料分项系数的方法,该试验的试件数 量不应少于30个,通过试验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得到该混凝土材

料的分项系数,且建筑结构用混凝土的材料分项系数应大于或等 于1.40,桥梁结构用混凝土的材料分项系数应大于或等于1.45。

3.3.1本条是对组合结构中木材、粘接材料和配套材料日

1木材干缩会造成构件的松弛变形和裂缝,因此,在制作 时对木材的含水率应控制。同时,木材易腐朽、虫蛀,也应具有 防腐、防虫蛀合格保证。 2木结构用胶的胶合强度应不低于木材顺纹抗剪强度和横 纹抗拉强度。 3胶缝的耐久性取决于其抗老化能力和抗生物侵蚀能力, 对于使用的胶应经过胶结能力的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还 要符合环保要求。对于新的胶种需要有可靠的工程经验或必要的 试验研究结果作为基础方可使用

1木材干缩会造成构件的松弛变形和裂缝,因此,在制作 时对木材的含水率应控制。同时,木材易腐朽、虫蛀,也应具有 防腐、防虫蛀合格保证。 2木结构用胶的胶合强度应不低于木材顺纹抗剪强度和横 纹抗拉强度。 3胶缝的耐久性取决于其抗老化能力和抗生物侵蚀能力, 对于使用的胶应经过胶结能力的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还 要符合环保要求。对于新的胶种需要有可靠的工程经验或必要的 试验研究结果作为基础方可使用。 3.3.2木材强度设计值应根据其强度的标准值和材料分项系数 确定,其中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但是由于木材 的种类繁多,影响材料分项系数的因素多,通常是对不同树种的 木材划分强度等级,并参照长期工程实践经验,进行合理的归 类,故实际给出的木材强度设计值是经过调整后的,与直接计算 的数值有差别。木材的材料分项系数比较分散,约在3~6之间。 本条只是规定木材强度设计值的确定原则,符合本规范第 3.3.1条要求的未材,可以按照本条的原则确定强度设计值。

3.3.2木材强度设计值应根据其强度的标准值和材料分

3.4.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是近年来成功应用于土木工 程中的一种新型高性能工程结构材料,它具备了轻质高强、可设 计、成型方便、耐化学侵蚀、施工便捷和质量易于保证等优点。 常用的复材由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或芳纶与树脂基体 复合形成,力学性能(比强度和比刚度)和化学性能(耐腐蚀性 能)优越,在结构中合理地应用FRP已成为土木工程结构发展

的一个重要方向。复材制品形式与种类多样,在组合结构中应用 的主要类型包括:纤维布、复材板、复材筋、复材网格、复材型 材和复材管等。 复材中包含有两种主要材料组分:纤维与基体。这两种材料组 分的性能、比例及其组合形式是影响复材制品各项性能的重要因素。 复材的耐化学腐蚀特性,如耐酸、耐碱、耐盐等,主要取决 于基体树脂的选用。因此,为提高复材的耐腐蚀特性,应根据其 服役的化学环境,选用对其具有高耐腐蚀特性的树脂。在使用环 境温度较高的场所,要求粘贴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应低于 60℃。当处于腐蚀环境、放射环境等条件时,要求采用的粘贴树 脂和复材具有相应的抵抗环境因素作用的能力。 1主要限制强度低、耐久性差的中碱及高碱玻璃纤维,从 而满足工程建设行政管理和监管要求。考虑到一般情况下混凝 的碱性比较强,为保证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长期力学性能, 结构中不应使用中碱及高碱玻璃纤维。无碱玻璃纤维,也称E 玻璃纤维,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小于0.8%。耐碱玻璃纤维,也称 为AR玻璃纤维,含有16%的ZrO2,所以耐碱性大为提高。 2乙烯基酯树脂、环氧树脂是国内拉挤型材使用最为广泛 的树脂,应用成熟,性能稳定。酚醛树脂以其优异的电绝缘性能 和阻燃性能在电力、交通等有特殊要求的领域大量应用。聚氨酯 树脂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候性能,作为新兴拉挤型材基体树 脂也有很天的应用前景。采用高性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能够满足 工程结构的需要,在选用时应确保其性能,不应采用邻苯型不饱 和聚酯树脂。 3对于在使用环境温度较高的场所,防止高温环境下复合 材料结构的承载力显著降低。 4当处于腐蚀环境、放射环境等条件时,要求复合材料具 有相应的抵抗环境因素作用的能力。复合材料的耐化学(如酸、 减、盐)腐蚀特性主要取决子基体树脂的选用。因此,为提高复 合材料的耐腐蚀特性,应根据其服役的化学环境,选用对其具有

高耐腐蚀特性的树脂。 5当有防火要求时,考虑到树脂在高温下会由于软化导致 力学性能降低,因此应在树脂中掺入阻燃剂,以提高复合材料的 耐火性能。 3.4.2本条规定了组合结构中采用复合材料的强度设计值和分 项系数的要求。 1复合材料的抗力分项系数取值是经过对大批纤维增强复 合材料实物强度的统计和可靠度指标校准分析等专题研究而确定 的。其中复合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2对于满足本规范第3.4.1条要求的其他类型复合材料, 本款提出了需要有可靠的工程经验或必要的试验研究结果作为基 础的要求来确定材料分项系数。其中必要的试验研究结果是指以 少量试验分析认定材料分项系数的方法,该试验的试件数量不应 少于30个,通过试验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得到该复合材料的抗力 分项系数;可靠的工程经验主要是指已经有些复合材料得到了应 用,例如纤维布(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和玄武岩纤维)等。 本款没有给出具体取值,但给出了最低要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和玄武岩纤维)的材料分项系数不应 低于1.25。 3由于复合材料由纤维、基体树脂以及浸润剂等多种材料 复合而成,其长期性能受环境作用影响,因此,根据本条第1 款、第2款确定的复合材料强度设计值需要按照本款规定进行 修正。 修正系数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抗拉强度设计值使用环境修正系数

4.1.1本条规定了组合结构体系设计时针对不同材料性能差异

4.1.1本条规定了组合结构体系设计时针对不同材料性前 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是组合结构体系设计的关键所在, 材料不同的线膨胀系数、弹性模量、长期变形特性等的差异 的影响。

4.1.2组合结构形式灵活多样,应该在结构设计中特别江

合理的结构、构件与节点形式。本条从促进建造工业化发展 应劳动力成本上升、保障施工质量的角度,提倡组合结构、机 与节点形式的设计应力求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符合工业化建 需求。

4.2.1本条根据建筑组合结构特点,规定了进行建筑

4.2.1本条根据建筑组合结构特点,规定了进行建筑组合结构 本系计算时应满足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组合结构计算的特别 之处。 近年来,组合框架在多层及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试 验研究表明,楼板的空间组合作用除可以明显增加组合框架梁在 竖向荷载下的刚度和承载力外,对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整体抗侧 刚度也有显著的提高作用。采用固定刚度放大系数在某些情况下

会低估楼板对组合框架梁刚度的提高作用,从而可能低估结构整 本抗侧刚度,低估结构承受的地震剪力。另外楼板对组合框架梁 的刚度放大作用还会改变框架结构的整体变形特性,使结构剪切 型变形的特征更为明显,对组合框架梁刚度的低估会导致为符合 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外框剪力承担率的规定,使外框钢梁截面高 度偏大而影响组合梁经济性优势的发挥。故在结构分析中必须准 确考虑组合框架主梁在竖向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水平风荷载等 侧向作用下楼板与钢梁之间的组合效应,

4.2.2本条针对各种类型的组合结构体系,专门规定了建筑

4.2.3本条规定了建筑组合结构体系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

4.2.4本条规定了建筑组合结构体系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

应采用的顶点风振加速度限值,以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使 件,满足风荷载下的舒适度要求。

4.2.5本条规定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对振动舒适度有

4.3.1大量的桥梁震害和事故表明,桥梁的整体牢

4.3.1天量的桥梁震害和事故表明,桥梁的整体牢固性设计 (包括整体抗倾覆、防落梁设计等)至关重要。针对此问题,本 规范强调构造措施的重要性,桥梁在全生命周期内遇到的荷载是 非常复杂的,计算难以完全覆盖(如超载、超大地震等),而一 些简单有效的构造措施往往可以起到重要的二道防线作用,避免 灾难的发生。

4.3.2桥梁结构的竖向挠度直接反映其整体刚度,本条规定了

4.3.2桥梁结构的竖向挠度直接反映其整体刚度,本条规定了 组合结构桥梁的竖向挠度限值。

4.3.3本条规定了组合结构桥梁耐久性设计原则。在

4.3.3本条规定了组合结构桥梁耐久性设计原则。在考虑了结 构的环境影响和使用期内一定的维护条件后,结构在使用寿命内 的性能退化不应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

则。当计算拱肋稳定安全系数时,主拱跨径大于300m的钢管 混凝土拱桥,材料、几何非线性对拱肋稳定性能影响显著,不 容忽视。

4.3.5本条规定了组合桥梁混凝土桥面板的最大裂缝

裂缝宽度的限值,是针对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 长期效应组合影响下构件的垂直裂缝。对裂缝宽度的限制,应从 保证结构耐久性和结构外观两个因素考虑。可采取有效的抗裂措 施减小混凝土的拉应力来控制构件的裂缝宽度。构件的工作环境 是影响钢筋锈蚀的重要条件,本规范针对不同环境分别规定了不 司的裂缝宽度限值。 在确定裂缝宽度限值时,要考虑钢材对锈蚀的敏感性。钢丝 和由钢丝捻制的钢绞线,由于直径较小,锈蚀后截面面积损失相 对较大,在高应力下易发生脆断,用它们配制的预应力混凝土构

5.1.1本条是对组合结构构件设计的基本要求。构

5.1.1本条是对组合结构构件设计的基本要求。构件设计时, 应根据构件的类别、作用、环境要求等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保障组合结构在设计工作年限内的结构 性能是结构设计的任务,也是进行构件验算结果判定的依据。 5.1.2本条规定了各类设计状况下的组合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验算应考虑的内容,对组合构件设计非常重要。 5.1.3本条规定了组合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应考虑的内

1规定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时需进行疲劳验算,此时承载力 应采用弹性方法计算,不应采用塑性设计法。 2剪力滞后效应和剪力连接程度是影响组合梁受力性能的 两个关键因素,因此规定组合梁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应予以考虑:

一是应考虑剪力滞后效应选取等效截面计算;二是根据剪力连接 程度区分完全剪力连接和部分剪力连接计算承载力。 3为了保证部分抗剪连接的组合梁能有较好的工作性能, 在任一剪跨区内,部分抗剪连接时连接件的数量不得少于按完全 抗剪连接设计时该剪跨区内所需抗剪连接件总数的50%,否则, 应按单根钢梁计算,不考虑组合作用。 4本款强调了连接件的抗掀起作用,是对连接件抗剪作用 的重要补充。 5在剪力连接件集中剪力作用下,组合梁混凝土板可能发 生纵向开裂现象,组合梁纵向抗剪能力与混凝土板尺寸及板内横 向钢筋的配筋率等因素密切相关,作为组合梁设计最为特殊的 部分,组合梁纵向抗剪验算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6本款规定了组合梁抗剪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原则。连续组 合梁的中间支座截面的弯矩和剪力都较大,当钢梁同时受较大弯 矩和剪力共同作用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能力会有所降低,应 予以考虑。

1为实现塑性设计,应通过宽厚比限值保证无面外约束的 板件在达到塑性极限承载力之前不发生局部屈曲。组合梁具有较 好的内力重分布性能,为提高连续组合梁设计结果的经济性,可 对竖向荷载下连续组合梁采用弯矩调幅法进行设计,研究表明, 当采用非开裂截面进行整体结构分析时,调幅系数最高可 取40%。 2国内外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栓钉等柔性抗剪连接件的钢 混凝土组合梁,连接件在传递钢梁与混凝土翼缘交界面的剪力 时,本身会发生变形,其周围的混凝土也会发生压缩变形,导致 钢梁与混凝土翼缘的交界面产生滑移应变,整个截面不再符合平 截面假定。这将对组合梁的弹性抗弯承载力产生削弱,应在设计 中予以考虑。

5.2.3本条规定了建筑结构组合梁变形验算的计算方

正弯矩作用的组合梁,连接件在传递钢梁与混凝土翼缘交界面的 剪力时,本身会发生变形,其周围的混凝土也会发生压缩变形 导致钢梁与混凝土翼缘的交界面产生滑移应变,引起附加曲率, 从而引起附加挠度,应考虑滑移效应对挠度的影响。负弯矩作用 下,混凝土板易开裂,应考虑开裂对截面刚度的折减。

导致钢梁与混凝土翼缘的交界面产生滑移应变,引起附加曲率, 从而引起附加挠度,应考虑滑移效应对挠度的影响。负弯矩作用 下,混凝土板易开裂,应考虑开裂对截面刚度的折减。 5.2.4本条规定了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验算要求。混凝土的抗 拉强度很低,因此对于没有施加预应力的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 的混凝土翼板很容易开裂,,且往往贯通混凝土翼板的上下表面, 旦下表面裂缝宽度一般均小于上表面,计算时可不予验算。引起 组合梁翼板开裂的因素很多,如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环境条件 以及荷载作用等。混凝土翼板开裂后会降低结构的刚度,并影响 其外观及耐久性,如板顶面的裂缝容易渗入水分或其他腐蚀性物 质,加速钢筋的锈蚀和混凝土的碳化等。因此,应对正常使用条 件下的组合梁负弯矩区段的裂缝宽度进行验算。对于由组合作用 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可以通过局部释放组合作用的抗拨不抗剪连 接或其他措施予以缓解。

5.3.1考虑组合作用的组合楼板必须保证压型钢板和混凝土楼 板共同工作,故应对界面纵向剪切粘结承载力进行验算。 5.3.2本条从构造上规定了组合楼板的最小厚度限值以及压型 钢板基板净厚度的最小限值,限值的规定是为保证混凝土与压型 钢板共同工作。组合楼板刚度计算的有效截面,包括压型钢板肋 顶以上的混凝土、压型钢板槽内的混凝土以及压型钢板组成的有 效截面,其厚度应在考虑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以及耐火性能等的前提下,按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

5.3.3本条对组合楼板在钢梁上的支承长度提出了

以保证施工阶段组合楼板的整体牢固性。

1由于核心混凝土对外钢管的支撑作用,钢管混凝土构件 的外钢管相比于空钢管构件更加不易发生局部屈曲,因此,其外 钢管宽厚比或径厚比限值相比于空钢管构件更大,但仍应满足 定限值要求。 2在施工过程中,钢管在未浇筑核心混凝土之前,作为空 钢管结构也会承受一定的施工荷载,此时也需考虑可能发生的局 部屈曲。钢管混凝土构件在施工阶段,其外钢管作为浇筑核心混 凝土的模板,在混凝土强度形成前,无法达到钢管混凝土构件的 设计承载力,因此需按照空钢管对施工阶段进行设计校核。 3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最为核心的外钢管和核心混凝 土间的组合作用要求钢管和核心混凝土紧密贴合、共同工作,而 核心混凝土的收缩或浇筑密实度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引起核心混 凝土与外钢管间存在空隙,无法发挥组合作用,因此钢管内混凝 土应采取确保密实度、减小收缩的技术措施 5.4.2本条针对钢管约束混凝土柱的钢管端部留缝高度最小值

行了规定,使得受力时钢管主要承担环向应力,保证钢管对 土的约束效应

5.4.3当温度超过100℃时,核心混凝土中的自由水和分

发生蒸发现象。为了保证钢管和混凝土之间在受高温时共同 车,以及结构的安全性,应设置排气孔。本条对钢管混凝土柱白 火设计非常重要

5.5.1考虑地震作用的框架梁端应设置箍筋加密区,是从构造 上增强对两端混凝土约束,且保证梁端塑性铰区“强剪弱弯”的 角度规定的。对于型钢混凝土框架柱,为保证柱端塑性铰区有足 够的箍筋约束混凝土,使框架柱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在柱上、下

5.5.1考虑地震作用的框架梁端应设置箍筋加密区,

端以及受力较大部位,必须从构造上设置箍筋加密区。

端以及受力较大部位,必须从构造上设置箍筋加密区。 5.5.2高温下,高强混凝土表面会出现爆裂现象,从而降低承

端以及受力较大部位,必须从构造上设直箍肋, 5.5.2高温下,高强混凝土表面会出现爆裂现象,从而降低承 载力,须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混凝土的爆裂,这对型钢混凝土柱的 抗火设计非常重要。

5.6.1本条规定了外包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设计原则,包 括连接件设置和间距等构造要求。连接构造的设置既需要满足钢 板与混凝土之间的剪力传递要求,同时也是为了对钢板受压和受 剪时的屈曲进行约束,从而保证钢板局部屈曲不削弱剪力墙的极 限承载力。钢板屈曲会对栓钉或对拉螺栓产生拉力作用,因此应 对栓钉在混凝土中的抗拔承载力和对拉螺栓的抗拉承载力进行 验算。

求,以保证组合剪力墙的整体工作性能。 5.6.3本条主要针对工程中出现的混凝土墙体开裂问题

1组合桥面系结构应充分考虑施工和运营两个不同阶段的 性能验算,且应做到经济合理,结合我国的制造工艺和技术装 备,考虑结构形式及结构细节便于制造。应结合拟定的架设方 案、起吊设备、城市道路运输条件和使用条件,考虑构件长度及 重量,在运输、架设、使用的过程中防止构件产生过大的变形。 2结构细节,特别是重要的连接部位,应尽可能做到构造 简单、施工方便,便于养护人员日常检查、维护和检测设备时 进。 3为确保钢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应设置连接件。连接件具 有抗掀起和纵向抗剪的作用。

性模量比等效替换成钢材面积,从而将组合梁视为同一材料计算 组合梁的截面特性值。组合梁中如存在负弯矩区,计算截面抗弯 列度时应考虑混凝土开裂的影响。此外,还应考虑混凝土板的剪 力滞后效应、收缩徐变效应,外部作用如预应力效应、温度效 应,以及施工工序等的影响

5.9复合材料组合构件

5.9复合材料组合构作

5.9.1复合材料组合结构通常承载能力高,具有较大的弹性变 形能力,设计中既有可能出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控制,也可能出 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控制,还会出现变形过大而丧失功能的极限 伏态,在设计中应采用承载力和变形双控的设计方法。与传统钢 膀混凝土及钢结构不同,复合材料结构弹性变形能力强但塑性变 形能力弱,传统的基于塑性变形的延性设计不完全适用,应考察 结构的总变形能力

5.9.2本条对复合材料组合构件的设计与构造进行了

1复合材料为各向异性材料,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具有很强 的可设计性,应根据具体受力状态对纤维取向及铺层进行专门设 计以充分利用复合材料的性能。 2从施工、耐久性等多方面考虑,过小的壁厚不能保证型 材受力的可靠性。 3为避免复合材料管局部屈曲,对其径厚比加以限制。

4保证复合材料管与混凝土之间无相对滑移是复合材料管 组合构件中各组成部分共同工作的关键。试验发现仅加膨胀剂并 不能完全保证各组成部分间不发生相对滑移,为安全起见,要求 采取抗滑移措施,如设置抗剪连接键(件)。

组合构件中各组成部分共同工作的关键。试验发现仅加膨胀剂并 不能完全保证各组成部分间不发生相对滑移,为安全起见,要求 采取抗滑移措施,如设置抗剪连接键(件)。 5.9.3复合材料构件的有效应力比为构件的设计应力与设计强 度的比值,因复合材料构件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徐变,当拉 应力水平较高时会出现徐变断裂

度的比值,因复合材料构件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徐变,当拉 应力水平较高时会出现徐变断裂

的设计验算指标,混凝土压应变应低于其峰值压应变(通常取为 0.002),钢筋、钢管应力均应小于其屈服强度标准值。

6.1.1组合结构涉及多种材料,且施工过程中组合作用往 未形成,与结构最终状态有明显差异,因此应在施工过程 考虑不同材料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

隐患,寒冷地区有冰冻膨胀的风险,因此在结合处要有防刀 水构造措施。钢构件及组合构件的防腐、防火涂装对组合组 体抗火与耐腐蚀能力至关重要,不应在施工阶段遭到破坏。

6.1.4组合结构中钢筋经常要穿过钢构件或者与钢构件

都会影响桥梁的疲劳性能和承载能力,因此,应采取必要

都会影响桥梁的疲劳性能和承载能力,因此,应采取必要的补强 措施和保护措施。

是纵尚受力钢筋一般都是热轧带肋钢筋,焊接是不推荐的连接方 式,如果不得已采用焊接,应按照规定进行两种不同钢种的焊接 工艺评定,需进行现场采样。 常用的连接方式见表2。

6.1.7考虑到材料的特性,规定如为木材组合构件,在加工、 安装和使用过程应采取防水、防潮和防腐措施。 6.1.8由于碳纤维具有导电性,切割裁剪时飞扬起来的碳纤维

6.1.8由于碳纤维具有导电性,切割裁剪时飞扬起来的碳纤维 丝可能会引发电气设备的短路,应对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采取可 靠的防护措施,

其值进行限制。施工阶段挠度验算时应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

5.2.1本条针对组合结构特点,规定了验收的总体原则。 隐蔽工序,必须在上一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 工,即分阶段验收。

是组合结构验收的重点。 6.2.3本条针对隐蔽工序,给出了分阶段验收中各阶段的 及验收重点。

6.2.4本条对钢管混凝土的质量提出要求,管内混淡

凝土要求不同,要考虑钢管与混凝土的共同作用,对混凝土 度、工艺性、收缩性均有要求。通常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

C30,并随着钢管钢材级别的提高面提高。

7.1.1本条规定了组合结构全寿命周期内的常规维护。组合结 构应根据结构安全性等级、结构类型、设计工作年限及使用环 境,建立全寿命周期内的结构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1组合结构桥梁所处环境较建筑结构更为复杂恶劣,因此 规定每年都应进行至少1次巡检。 2钢结构连接节点中高强度螺栓发生延迟断裂后,坠落伤 人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公共场景情况下属于比较严重的公共 安全事故

7.1.1本条规定了组合结构全寿命周期内的常规维护。组合结 构应根据结构安全性等级、结构类型、设计工作年限及使用环 境,建立全寿命周期内的结构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1组合结构桥梁所处环境较建筑结构更为复杂恶劣,因此 规定每年都应进行至少1次巡检。 2钢结构连接节点中高强度螺栓发生延迟断裂后,坠落伤 人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公共场景情况下属于比较严重的公共 安全事故。 7.1.2在达到设计工作年限后继续使用(结构材料性能变化)、 改变使用用途和使用环境(导致结构使用荷载变化等)、进行改 造或扩建(如结构开洞等)、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缺陷或损伤 (如木材或复合材料发生材性变质和损伤、桥梁构件和连接的疲 劳破坏等)、出现危及使用安全迹象时(如改变或损坏钢与混凝 土结合部、连接件以及桥梁支座、锚具等相关构造措施)、在重 大自然灾害后结构及构件受损但仍需继续使用(如地震、台风、 火灾、洪灾)等情况下,均会改变原设计条件工业大学3#教学实验楼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影响结构的使用 安全和可靠性,应进行检测和鉴定。

7.1.2在达到设计工作年限后继续使用(结构材料性能型

改变使用用途和使用环境(导致结构使用荷载变化等)、进行改 造或扩建(如结构开洞等)、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缺陷或损伤 (如木材或复合材料发生材性变质和损伤、桥梁构件和连接的疲 劳破坏等)、出现危及使用安全迹象时(如改变或损坏钢与混凝 土结合部、连接件以及桥梁支座、锚具等相关构造措施)、在重 大自然灾害后结构及构件受损但仍需继续使用(如地震、台风、 火灾、洪灾)等情况下,均会改变原设计条件,影响结构的使用 安全和可靠性,应进行检测和鉴定。

7.1.3对组合结构中钢结构来说,防腐是影响结构多

性的重要技术措施,防火也是影响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措施。 本条针对4种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其中第1款是基本要求;第 2款除采取长效防锈措施,比如混凝土包覆等,在设计时应设定 合理的容许腐蚀厚度值,对于寿命达不到结构设计工作年限的部 件应是可更换的;第3款除应采取构造措施外,还应提供在使用 期内对部件、节点、构造检修、维修和清理灰尘、杂物的通道; 第4款,外包混凝土如开裂或容易渗透,则不能发挥保护内部钢 构件的作用

7.2.1本条规定应采用构件单元化拆除方案并遵循安全绿色拆 除的原则。拆除工程应包括规划、设计和施工等环节,必须遵守 国家的节能环保战略要求。在保证安全生产等基本要求的前提 下,通过科学的部署和合理的施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 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 境保护。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 1)控制扬尘可采用对作业面喷水压尘,对已拆除物料覆 盖、对场地洒水等措施;降低噪声应选用低噪声设备, 采用隔声材料对作业面进行遮挡等措施。 2)电气焊作业应采取遮挡措施从而避免电弧光外泄。 3)施工现场应设置车辆冲洗设施,运输车辆驶出施工现 场前应将车轮和车身等部位清洗干净。运输渣土的车 辆应采取封闭或覆盖等防扬尘、防遗撒的措施。 4)裸露的场地采取相应的防止扬尘措施。常用的方法是 对裸露场地进行覆盖、硬化或绿化等。 7.2.2拆除工程的设计应包括拆除结构分析验算,除了按短暂 工况进行结构分析外,还应包括拆除的每一个阶段工况,对剩余 结构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分析。 结构拆除是一个动太的稳定过积一因此一拆除结构分析验管

7.2.2拆除工程的设计应包括拆除结构分析验算抗浮锚杆施工工艺及抗拔验收,除了折

.2.3本杀规定拆陈, 施工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依据图纸和资料进行全面复 核,掌握实际状况。进入有限空间拆除施工,必须制定应急处置 措施,配备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器,遵循“先通风、再检测、后 作业”的原则。 “不明物体”是指无法确定其危险性、文物价值的物体,必 须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后,按照有关法规妥善处理。 结构拆除是一个动态的稳定过程,盲目拆除很容易造成剩余 结构的失稳,尤其是大跨度结构、预应力结构的稳定性对边界和 荷载变化较为敏感,拆除过程中对剩余结构和构件的稳定状态进 行监测,发现安全隐患时必须停止作业。局部拆除工程中无论是 保留部分还是拟拆除部分,对于影响安全的,均应先加固后 拆除。

7.2.4本条规定的监测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专人险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