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 3194-2020 城市人行通道浅埋暗挖施工技术标准.pdf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2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4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 5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 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8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 9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 10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 11 一《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12 《预拌混凝土》GB/T14902 1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50299 14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903 15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 16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 17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1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JGI46 19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I52 20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21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 22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 23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I69
SGBZ-0315厕、浴间涂膜防水隔离层施工工艺标准2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 26 《铁路通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 27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标准》TB10304
9.2卷材防水层施 9.3塑料防水板防水层施工 79 0 二次衬砌 80 10.2 钢筋工程 80 10.3 模板及支架安装工程 80 10.4 混凝土工程 80 1 关键部位专项施工 82 11.1 挑高段等断面变化部位施工方法 82 11.2 平顶直墙施工方法 82 11.3 斜坡段施工方法 83 11.4 下穿重要建筑物、管线施工方法 83 . 2 监控量测 84 12.1 一般规定 84 12.2 监测项目和内容 84 12.3 监控量测要求· 85 12.4 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85 12.5 监控量测验收资料 85 3 附属工程 86 13.1 一般规定 86 13.2 通风设施 86 13.3 排水设施 86 13.4 照明设施 13.5 接地设施 . 87 绿色施工 88 14.2 节水 .· 88 14.3 节能 88 14.5 环境保护 88
1.0.1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 的各类社会活动、商业活动愈加频繁,这些活动的增加给城市中心 区及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其 中人车矛盾是其主要原因。 为了减少人车交通干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运 行效率,城市交通网络由之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的转化是发展的必 然结果。人行通道可有效解决人流穿越交通繁忙地段的城市需 要,与高架桥相比,具有占用地面空间少,不影响空中观赏,使用方 更等优点。随着城市地下通道大量持续的修建,为了保证地下通 道施工过程安全和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深人开展地下通道施工 力学研究,提出较为可靠的人行地下通道的施工方法,并研究开挖 对地下管线的影响,提出防止过大变形保证地下既有管线及周边 建构筑物安全的技术措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城市人行通道施工方法分为明挖法和暗挖法两大类。早期多 用明挖法,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及城市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已 一泛采用暗挖法。浅理暗挖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不影响地面 交通、对周围环境的粉尘污染和噪声影响小、基本不需要拆迁建筑 物和地下管线、改建工作小、可以适应隧道断面变化、开挖的隧道 长度不大时工程造价低廉等优点。该法的实质内涵可用“十八字 方针”来概括,即:“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 闭”和“勤量测”。
理暗挖法施工能够有效控制地面变形、减少对环境的不禾
低施工成本。浅埋指的是作用在地下结构上的土压力受埋置深 、地形、地表环境影响的隧道,浅理与深理的具体划分可参照《公 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浅理暗挖法开挖及支护施工,适用 于不宜明挖施工的含水量较小的地层且地面建筑密集、交通运输 不得中断、对地面沉陷要求严格条件下修建的理置深度较浅的地 下结构工程。对于含水量较大的松软地层,必须采取堵水或降水 等措施后方可使用。 1.0.3浅埋暗挖法必须在无水条件下施工,水的影响往往是浅理 暗挖法施工成败的关键,而大深度大范围降水可能会对周围环境 告成较大破坏,同时造价也偏高。
2.0.1以“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为原 则的一种施工方法。该方法采用超前小导管、深孔注浆等固结地 层措施,以钢格栅(格栅钢架)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以支 护结构尽快封闭成环为原则,以严格控制支护结构变形、地表沉 降、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变形为目标,并通过监控量测来调整通 道的设计与指导通道的施工
2.0.3马头门施工技术要点:
1马头门即竖井与通道交界处,是明、暗挖施工结合部,结构 受力复杂,为确保从并壁开挖进洞的安全,必须对洞口周围采取加 固措施,必要时洞口设置加强环。马头门的施工不经监理工程师 验收不得开挖进洞; 2马头门施工破除井壁格栅前,先在竖井内架设临时支撑, 确保临时支撑布设合理,临时支撑必须与破除后的井壁格栅未端 顶实顶紧; 3马头门施工时必须先打人管棚,为进洞开挖打好基础: 4要确保马头门主筋与周围的竖井井壁钢格栅焊接牢固,并 及时喷射混凝土; 5马头门初期支护不可一次破除,先局部间隔破除,待进洞 后开挖支护一定长度,洞口形成稳定体系后方可全部拆除。 2.0.5超前小导管制作应满足下列要求: 1一般采用直径38mm~50mm的无缝钢管制作: 2在小导管的前端做成约10cm长的圆锥状,在尾端焊接直 径6mm~8mm钢筋箍,距后端100cm内不开孔.剩余部分按20cm
1一般采用直径38mm~50mm的无缝钢管制作: 2在小导管的前端做成约10cm长的圆锥状,在尾端焊接直 径6mm~8mm钢筋箍,距后端100cm内不开孔,剩余部分按20cm~
30cm梅花形布设直径6mm的溢浆孔 2.0.7绿色施工是按科学发展观对传统施工体系的创新和提 升。目前,施工现场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仅局限于选用环保型 施工机具和实施降噪、降尘等环节,而绿色施工则要求从施工组织 设计开始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实现节地、节水、节 能、节材以及保护环境和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3.0.2在岩土中修建地下工程.
主要原因是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围岩与结构支护相互作用的复杂 生,此外,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复杂,需要通过信息化施工确保 也下工程施工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监控量测是信息化施工的 基础,通过监测可及时获得围岩内力、位移变化与地下工程结构的 动态信息,从而不断修正、完善设计与施工参数。 3.0.3人行通道浅埋暗挖施工工序安排要突出及时性,尤其在开 挖后要认真做到及时喷射混凝土,及时量测、及时反馈、及时修正 以保证地下人行通道施工的安全。
4.1.1本条规定对现场实地勘察,一般此类项目均在城市繁华地 段实施其周围环境比较复杂为了更好的保证最小的影响范围,避免 过多的干扰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通过实地勘察、了解周围的各方 因素,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以保证节地、节水的绿色施工目的 4.1.3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规定保证施工组织针对性强,以保证 预日购顺利实旅
因素,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以保证节地、节水的绿色施工目的, 4.1.3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规定保证施工组织针对性强,以保证 项目的顺利实施。
员真正的消化图纸和方案。能达到按照图纸施工设计的要求实 施,使项目顺利实施。
4.3.1混凝土是本标准所涉及到的最重要的材料,采用混凝土的 配比是最关键的部分,是决定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要严格按 该规定实施,
4.3.2钢材应采用产品质量比较稳,企业信誉较好的企业产品
4.3.5注浆料对岩土的力学性质、土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要求很高,
5.3.3切线支距法是以曲线的起点或终点为坐标原点,原点至交 点的切线方向为X轴,坐标原点至圆心的半径为Y轴,曲线上任 点P即可用坐标值X和Y来设置的一种计算方法。 5.3.4较差是同一未知量的两个观测值之间的差值
5.4.1半测回归零差是指盘左或盘右半测回中两次瞄准起始目 标的读数差,用△表示,求出后计人表格最后一行内。若归零差超 限,应及时重测。 5.4.4当一个测站上有两个以上方向,需要观测多个角度时,通 常采用方向观测法。方向观测法是以任一目标为起始方向(又称 零方向),依次观测出其余各个方向相对于起始方向的方向值,则 任意两个方向的方向值之差即为该两方向线之间的水平角。当方 向数超过3个时,需在每个半测回末尾再观测一次零方向(称归 零),两次观测零方向的读数应相等或差值不超过规定要求,其差 值称“归零差”。由于重新照准零方向时,照准部已旋转了360°, 故又称这种方向观测法为全圆方向观测法或全圆测回法
6.1.1本标准提到的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壳内岩土空隙中可流 动的水体。
6.1.4地下水控制工程施工完成后,应经过工程检验,满足
6.2.1地下水控制应充分结合场地及周边邻近区域水文地质详 细勘查资料和详尽的支护方案进行控制。 6.6地下水观测控制 6.6.1该条中的水文地质勘探孔是指为查明建设场地水文地质条 件而按水文地质钻探要求的水文地质调查而勘探而钻成的孔眼。 6.6.3线状工程的地下水位观测孔的数量宜为每1000m一组,且 可与水文地质勘测孔结合
6.8.7监测成果报告书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6.8.7监测成果报告书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6.8地下水控制工程监测
1工程概况:应包括监测目的和要求、测区地理位置及周边 环境,项目完成的起止时间,实际布设和监测的基准点、监测点和 监测次数,项目监测单位、项目负责人; 2监测依据、监测设备、监测方法: 3各监测项目全过程的发展变化分析及整体评述,
7.2超前小导管及注浆
7.2.4超前小导管能够改变围岩稳定性,浆液注入岩层缝隙能够 与其紧密固结,浆液替换或与原有颗粒固结,形成强度大防水性能 好的固结体,大大提高围岩的稳定及承载能力。超前小导管施工 过程应从钢格栅的腹部穿过,保证导管端部支撑在钢格栅上,将底 层导管受力传递到钢格栅结构上。为保证前后排交接位置的承载 力,导管搭接长度应能满足受力需要,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及其他规 范数据提出,搭接长度不小于1.0m的规定。 7.2.7采用钻孔成孔时,由于受成孔扰动,及孔底部沉渣,孔底有 效深度小于设计深度,为保证结构安全,其孔深不应小于导管长度 7.2.8超前小导管施工过程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出具 配合比报告.施工过程严格按照配合比报告配置浆液以充分保证 浆液质量。注浆顺序应遵循由下而上间隔对称,防止注浆过程施 工面变形及受力不均匀。防止穿孔现象发生,相邻孔位注浆应错 开交叉进行。
7.4.4注浆过程应做好施工记录及观测,如有异常应及时停止作 业,及时分析原因,及时解决。由于地层情况差别较大,施工过程 应根据实际情况获取相应参数,及时反馈设计部门调整,以保证施 工安全、经济。
7.5.7为防止因掌子面暴露在空气中,受风化或施工过程振动的
7.5.7为防止因掌子面暴露在空气中,受风化或施工过程振动的 影响而倒塌,应在施工时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处理。
8.2.1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 生下沉和变形。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 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
8.3.3喷射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 和理论配合比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喷射混凝土前,应 签查开挖断面尺寸,清除开挖面、拱脚或墙脚处的王块等杂物,设 置控制喷层厚度的标志。喷射混凝土的喷射方式应根据工程地质 及水文地质、喷射量等条件确定,宜采用湿喷方式
9.1.2本条规定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是指直接与 水直接接触面的围护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其他内部隔墙 等可不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浅埋暗挖地下通道施工,地下情况 多变复杂,应采用防排结合,多道防水方法并用的原则
9.2.卷材防水层施工
9.2.1为克服卷材与基层粘结能力弱,保护主体结构不受侵蚀, 防止水渗透到结构内部锈蚀钢筋等受力骨架,卷材防水层应铺设 在迎水面。
9.3.3基面平整度D/L,其中D为初期支护基面相邻两凸面间 凹进去的深度,L为初期支护基面相邻两凸面间的距离。 9.3.5铺设缓冲层可以起到保护防水板,有利于引排水,方便铺 设工艺的实施。 9.3.6~9.3.7参考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相关规 定,结合实际工程数据,提出了塑料防水板的搭接宽度、搭接方法、 搭接层数及搭接缝的处理的相关要求,以保证防水质量。下部防 水板压住上部塑料防水板,主要是为了保证如果用渗流水等,不应 停留在防水薄弱环节,形成安全隐患
10.2.2搭接接头是依靠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保持接头的力学性 能。一个搭接接头的拉力通过混凝传递给附近的钢筋。如果搭接 接头集中在一起,就变成最薄弱的位置.混凝土抗拉力大大下降。 10.2.3保护层是为了保证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 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所需强度。 10.2.5防止钢筋受到锈蚀,以保证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钢筋 不发生降低结构可靠度的锈蚀
10.3模板及支架安装工程
10.3.1组合钢模板加工制作的各种材料,主材有钢板、型钢,辅材 有焊条、油漆等,各类材料的材质均因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主材的钢材为Q235,其中质量等级可采用A、B或C,脱氧方法采用 镇静钢Z的钢材,一般采用热轧钢板。钢板的材质应在模板制作 前,按照国家有关现行标准加以复查或检验。目前生产的热轧钢 板,其厚度、挠曲度和表面质量等标准,不能满足制作钢模板的质量 要求,不仅多耗用钢材,还直接影响模板制作质量和使用效果
10.4.1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 示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在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
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 准》GB 50164的规定
11.1挑高段等断面变化部位施工方法
11.1.1断面转换施工是暗挖施工的一大特点。断面转换一般分 为两类:一类是由大断面向小断面的转换过渡;另一类是由小断面 句大断面的转换过渡。当大断面或小断面的某一部分开挖至设计 位置作为开口的环框,逐渐过渡到小断面或小断面的某一部分,可 将小断面格栅分成若片,作为开口圈梁,用焊接方式连接在 起,喷射混凝土封闭。小断面过渡到大断面,通过上挑、拓宽实 现。当两断面相差不大或处于硬质围岩的情况下,直接采取错台 方式实现断面转换;当断面尺寸相差较大时,采取转换施工方案, 配合超前支护手段,利用格栅喷射混凝土逐渐加高加宽断面的渐 变形式实现。在大小断面间架设不同大小的异形格栅并喷射混凝 土支护,逐渐过渡到大断面或大断面的某一部分;在大小断向变化 点,增设锁扣或过梁,注浆加固该段拱墙体
11.2.1由于相对拱型拱顶而言,平直段的拱顶自稳性很弱,所以 并行平顶直墙断开挖时都要快速开挖、快速进行锚喷支护,防止地 层应力释放后发生塌。无论是砂层还是土层都要认真注浆,但 平顶暗挖段往往是避让重大管线的地段,较小导管的打设和注浆 都要注意,首先不要破坏管线,其次要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不 要注人管线内。
11.3斜坡段施工方法
11.3.1地下通道出人口斜坡段坡度一般为30°左右。由于斜坡 段施工时坡度较大,在格栅架立范围内竖直方向上的增量就达 110mm~156mm,拱顶格栅就会侵入结构净空且顶部存在较大程度 的超控。故斜坡段初支格栅在竖直方向加长,新格栅根据格栅断 面尺寸和斜坡坡度作相应调整
11.4下穿重要建筑物、管线施工方法
11.4.1城市地下通道施工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穿越管线施工的情 况,根据管线与结构的位置和走向以及管线自身的材质不同可分 为:上穿和下穿,斜交、横穿和平行走向,钢管、铸铁管、PVC管和混 凝土管等多种形式。
12.1.1地下工程施工时的影响因素较多,在监控量测的过程中, 要全面考虑,及时反馈信息,才能达到实时掌握工程信息的目的。 12.1.2从事监控量测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人员 固定,可以减少工作交接、测量习惯不同等产生的错误和误差,提 高工作效率。 12.1.3仪器设备应定期校准、鉴定,确保数据的精确性, 12.1.4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施 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监控量测数 据由专人负责,数据异常或达到预警值,应及时通知施工人员,尽 快分析原因,提出补救措施,
12.1.1地下工程施工时的影响因素较多,在监控量测的过程中, 要全面考虑,及时反馈信息,才能达到实时掌握工程信息的目的。 12.1.2从事监控量测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人员 固定,可以减少工作交接、测量习惯不同等产生的错误和误差,提 高工作效率。
12.1.3仪器设备应定期校准、鉴定,确保数据的精确性。
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监控量测数 据由专人负责,数据异常或达到预警值,应及时通知施工人员,尽 快分析原因,提出补救措施,
12.2监测项目和内容
12.2.1本条对地下通道主要监测项目、常用仪器、掌握的内容、 控制值及预警值进行规定。 12.2.2对于风险较大的人行通道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 控量测项目,确保施工安全。 12.2.3现场巡查相较其他监测项目具有快捷、直观的优点,在施 工中应配合其他监测项目,做好现场巡查工作。 12.2.4地下通道影响范围B+2H,B:地下通道开挖跨度,H: 地下通道底板到地面距离。 12.2.5~12.2.7对主要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进行规定
12.2.5~12.2.7对主要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进行规定
12.3.1监控量测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仪器的精确性和监测流程的 标准化。 12.3.3本条对监控量测成果报告进行规定。 12.4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12.4.1对于采集到的数据,应及时核对,根据曲线分析变化规 聿,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并预测下次监测数据 12.4.2对监测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进行规定
12.4.1对于采集到的数据,应及时核对,根据曲线分析变化规 律,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并预测下次监测数据 12.4.2对监测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进行规定
CBDA 25-2018-T标准下载12.5监控量测验收资料
12.5.1监控量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施工实际情况,是竣工文件 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可为其他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类比依据, 应尽可能详细。
.2承担通风设施、排水设施、照明设施及接地装置施工的企 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施工现场具有相应的技术标准。
13.2.1通道内通风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 周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相关规定。 13.2.3通风管道的制作材料在设计无规定时应采用钢板风管。 风管的钢板厚度如设计无规定可按高压风管壁厚选取,并不得使 用按扣式咬口。 13.2.6通风风管与部件支、吊架的预埋件或膨胀螺栓,应与土体 结构固定牢固。 13.3排水设施 13.3.1 排水管道及附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杂散电流的绝缘处理。
13.4.3电压等级应不高于380V。供电半径应满足电气需求,末 端电压降应不大于10%。 13.4.4耐火槽盒(或管)阻燃等级应不低于B1级 13.4.5通道内照明灯具应采取防水防潮吸顶灯,安装金具应耐 久稳定。
13.4.6灯具绝缘台直径为75mm及以下时,可采用1个螺钉或螺 栓固定。
13.5.1接地装置的材质设计无要求时,应采用铜质材料。 13.5.2接地装置必须在通道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 13.5.3接地装置包括地线和接地极,接地极是通道内埋入地下 并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应选用圆钢、扁钢角钢及钢管。 13.5.4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 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5m。 13.5.5腐蚀比较严重地区的接地装置,应按设计要求加大截面 积,或应采用阴极保护等措施。当采用扁铜带、铜绞线、铜棒、铜包 钢、铜包钢绞线、钢镀铜、铅包铜等材料作为接地装置时,其连接应 等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的规定。 13.5.6接地线在穿越通道结构外墙处应加套钢管或其他坚固的 保护套管,钢套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14.3.1施工现场应在各项施工活动和工序中IV等小(1)型雨水提升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做好电机节能、余 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绿色照明、办公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 本系建设等工作,优先使用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采 用低能耗施工工艺,充分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 14.3.4施工现场有条件时可利用太阳能作为照明能源,办公区 生活区宜安装太阳能装置提供生活热水。
14.5.3夜间施工不仅施工效率低、而且需要大量的施工照明、用 电量大,应根据施工工艺特点、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确需夜间 施工的,应从噪声传播途径、噪声源人手,减轻噪声对施工场地外 的影响。施工现场采取遮挡、封闭、绿化等吸声、隔声措施,从噪声 原减少噪声。鼓励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选用噪声标准较低的施 工机械、设备,对机械、设备采取必要的消声、隔振和减振措施,同 时做好机械设备日常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