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5003-2021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GB 55003-2021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 55003-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29708
下载资源

GB 55003-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5003-2021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使用情况的差异确定检验方法

4.2.5软弱下卧层位于地基持力层下,是地基土受力范围内强 度相对软弱的土层。由于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较小,在地基 附加应力作用下容易出现承载力不足而破坏的现象,危及上部结 构的安全,因而需要对软弱下卧层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天然地 基或经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并进行 相应的计算分析和验算

程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沉降或倾斜时,可能影响正常生 产生活,危及人身安全,影响人的心理状态等。因此,必须对地 基变形进行限定。地基变形的特征可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 和局部倾斜等。不同的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不同,地基变 形充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 确定。 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超过地基变形充许值DB3710/T 114-2020 威海市城市书房建设规范,应结合地区经验 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由于地基的不均匀、荷载差异、上部结构体 型复杂等因素引起的地基变形,对不同结构控制值不同。在同一 整体大面积基础上建有多栋高层和附属建筑时,应按上部结构、 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进行变形计算

4.3特殊性岩土地基设计

4.3.1膨胀土场地大量的分层测标、含水量和地温等多年观测 结果表明,在大气应力作用下,近地表层长期受到湿胀干缩循 环变形的影响,土中裂隙发育,土的强度指标特别是黏聚力严重 降低,坡地上的大量浅层滑动也往往发生在地表下1.0m的范围 内,该层是活动性极为强烈的地带,因此,限定基础理置深度不 应小于1.0m十分必要。 对膨胀土地基上建(构)筑物基础理置深度的确定,设计单 位应综合考虑场地类型;膨胀土地基胀缩等级;大气影响急剧层 深度;建(构)筑物的结构类型;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

质;建(构)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 基础型式和构造;相邻建(构)筑物的基础埋深;地下水位的影 响;地基稳定性等因素。膨胀土地基上建(构)筑物设计时,不 管是平坦场地,还是坡地场地,基础埋置深度不应小于1.0m。 对设计计算结果,设计单位应有专人校审

4.3.2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是作用于地基上的荷

仅由于地基浸水引起的附加变形。由于浸水范围的不确定性,此 附加变形经常是局部和突然发生的,而且很不均匀。在地基浸水 初期,黄土的湿陷量较大,上部结构很难适应和抵抗这种量大、 速率快、不均匀的地基变形,对结构的破坏性大,危害严重。如 地基湿陷性不消除,仅采用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实践证明是不 能保证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对设计计算结果,设计单位应有 专人校审。

4.3.4当地基土为欠固结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

岩土时,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土体的特殊性质,选用适当的增强体 和施工工艺,以保证处理后的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欠 固结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中进行复合地基设计时,需要采 用挤密、振密等方法形成复合地基增强体的同时增加桩间土密

度,防止使用期间桩间土产生较大的固结沉降或湿陷量,形成由 增强体承担全部或绝大部分荷载的状态。 当地基土为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 殊性岩土时,必须有保证处理后的地基土能与增强体共同承担荷 载的能力。在没有经验的地区使用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时,应进行 试验研究取得必要的设计参数和施工参数。在建(构)筑物使用 期间发生水浸和地下水位降低等情况时,设计应考虑其对复合地 基共同承担荷载的条件的影响。增强体强度设计也是保证复合地 基工作的必要条件

度,防止使用期间桩间土产生较大的固结沉降或湿陷量,形成由 增强体承担全部或绝大部分荷载的状态。 当地基土为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 殊性岩土时,必须有保证处理后的地基土能与增强体共同承担荷 载的能力。在没有经验的地区使用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时,应进行 试验研究取得必要的设计参数和施工参数。在建(构)筑物使用 期间发生水浸和地下水位降低等情况时,设计应考虑其对复合地 基共同承担荷载的条件的影响。增强体强度设计也是保证复合地 基工作的必要条件。 4.3.5本条为利用压实填土作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层时的设 计原则。近儿年来,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在新城区的建设过程 中,形成了大量的填土场地,但多数情况是未经填方设计,直接 将开山的岩屑倾倒填筑到沟谷地带。这类填土软弱不均匀、变形 大,有些填土还具有湿陷性。当利用其作为建(构)筑物地基 时,应进行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并按照项目建设与设计要求, 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当利用压实填土作为建筑工程的地基 持力层时,应在平整场地前,根据结构类型、填料性能和现场条 件,对拟压实填土的质量提出要求;压实填土的质量应符合设计 要求;压实填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通过现场原位测试 结果确定

4.3.5本条为利用压实填土作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层日

计原则。近几年来,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在新城区的建设过程 中,形成了大量的填土场地,但多数情况是未经填方设计,直接 将开山的岩屑倾倒填筑到沟谷地带。这类填土软弱不均匀、变形 大,有些填土还具有湿陷性。当利用其作为建(构)筑物地基 时,应进行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并按照项目建设与设计要求, 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当利用压实填土作为建筑工程的地基 持力层时,应在平整场地前,根据结构类型、填料性能和现场条 件,对拟压实填土的质量提出要求;压实填土的质量应符合设计 要求;压实填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通过现场原位测试 结果确定

4.4.1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是保障地基工程施工 顺利实施的基础,其内容应包括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参数、技术指 标、工艺流程等。天然地基与处理地基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 工方案主要是根据设计文件、勘察成果报告、拟建场地环境条件 和现场施工条件编制而成,地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 案应具有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且经过审批后方可实施。

4.4.2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地基处理方法的多

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性和处理效果也不尽相同,所以对处理地基在

施工前都提出了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以检验处理地基方法的 适用性,同时也对勘察报告进行一定的验证。另外,有些处理地 基方法会产生挤压或振动,会对邻近建(构)筑物产生危害,在 选择施工方法时,应采取措施减少或降低振动或者挤压等影响, 如采取开挖隔震沟、施工隔离桩等技术措施,可减少或降低地基 工程施工时的有害影响。 处理地基施工前应检查现场试验成果报告及减少振动或侧向 挤土的措施

4.4.3换填地基、夯实地基、压实地基的压实系数是压实填土 的质量控制的重要参数,在施工时必须进行分层压实系数检验。 换填地基、夯实地基、压实地基应检查每道工序验收检验的 记录。

4.4.3换填地基、夯实地基、压实地基的压实系数是压实填土

4.4.4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盐渍土遇到水的浸湿时,会

其地基强度降低以及出现湿陷、膨胀等现象,本条针对特殊性岩 二地基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基渗漏水的问题进行了规定。在 匝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应检查排水、防水的处理措施及其有 放性。

4.4.5在施工过程中,当发

告不相符时,应进行补勘,若经设计复核满足要求可继续施工, 若经复核不满足要求则应进行方案调整。地基基础施工所涉及的 地质情况复杂,虽然在施工前已有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但在施工 中仍可能发生异常情况,此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会同有关单位 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施工中的异常 情况记录、处理程序与处置措施,

工程安全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地基基槽(坑)验槽时,应检查地 基基槽(坑)验槽后的封闭、保护措施。

工程安全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地基基槽(坑)验槽时,应检查地

用期间的安全,了解其变形特征,并为工程设计、管理及科研提 供资料,本条提出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及使用期间,应进行地

基变形监测的工程类型。同时,针对地基工程施工可能产生挤 土、振动,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和土体位移等情况,也提出了工程 监测的要求。 对于本条规定需要进行地基变形监测的工程类型,建设单位 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和设计要求组织开展工程监测,无 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自行进行工程监测,还是委托拥有相应 测绘资质或工程勘察资质(工程测量专业)的测量单位进行工程 监测,其监测内容与监测技术要求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4.8本条是对各种处理地基工程施工验收检验提出的具体要 求。处理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一般采用处理后地基载荷试验 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方法。对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施工质量提出 检验要求,是确保复合地基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对处 理地基验收检验时,应核查验收检验项目、内容及检验结果的完

求。处理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一般采用处理后地基载荷试驶 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方法。对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施工质量提出 验验要求,是确保复合地基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对久 理地基验收检验时,应核查验收检验项目、内容及检验结果的 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5.1.1桩基承载力计算是桩基设计的基本要求,桩基承载力包 括桩侧摩阻力、端承力和水平抗力。当桩端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 卧层时,若设计不当,可能发生因持力层的冲剪破坏而使桩基失 稳。坡地、岸边的桩基设计,关键是确保其整体稳定性,一旦桩 基失稳既影响自身结构安全,也会波及相邻建(构)筑物,地下 管线等市政设施的安全。对桩基沉降有控制要求的桩基以及对结 构体型复杂、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或桩端平面下存在软弱土层的 桩基、摩擦型桩基,应按桩基变形控制原则进行设计,本条规定 了桩基沉降计算的适用范围及控制原则。对设计计算结果,设计 单位应有专人校审。

5.1.2桩基的耐久性是保证桩基及上部结构在设计工作年

因此在桩基设计阶段就应当对桩基所处的场地环境条件进行评估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1.3本条是对工程桩施工验收检验提出的基本要求。

成后,工程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和竖向承载力检验,工程桩承 力检验符合设计要求,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

5.2.1~5.2.3本三条为桩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内容, 用综合安全系数设计法,以单桩承载能力为分析对象来描述桩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桩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是桩基设计的 要内容

5.2.4本条规定了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的确定方法。

5.2.5本条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提出了要习

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是 这些方法中最可靠的方法,而作为一种标准试验方法,采用慢速 维持荷载法进行的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已在我国沿用了半个多 世纪,是桩基承载力设计参数获得的最可信试验方法。试验前, 应编写有针对性的单桩承载力试验方案,对慢速维持荷载法分级 加载所需的最少时间间隔和桩顶沉降相对稳定标准进行技术 交底,

5.2.6本条规定了承受水平力较大的桩基不仅应进行水平承

5.2.6本条规定了承受水平力

力验算,并且规定了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原则。

并且规定了基桩的抗拔承载力极限承载力确定原则

5.2.8为避免基桩在受力过程中发生桩身强度破坏,桩基设

时应进行基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确保桩身混凝土强度满足 桩的承载力要求。

向位移大于桩的沉降时,桩侧土对桩产生向下的摩擦力,此摩擦 力称为负摩阻力。桩周土层沉降与桩身沉降相等的位置称为桩的

中性点,此处既没有正摩阻力,也没有负摩阻力,是正摩阻力、 负摩阻力的分界点。负摩阻力对于基桩而言是一种主动作用,等 同于外荷载,对基桩的承载力和沉降都有影响,可使桩的承载力 降低、沉降增大,影响桩基安全

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沉降时,不仅直接危及工程结构的安 全,而且会影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因此须对桩基沉降变形进行 限定。不同的结构对桩基沉降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桩基沉降 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桩基沉降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 确定。 桩基沉降变形计算值不应超过桩基沉降变形充许值,应结合 地区经验进行桩基沉降变形计算。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性、荷载差 异、上部结构体型复杂等因素引起的桩基沉降变形,对不同结构 控制值不同

5.2.11灌注桩桩身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为C25,是根据工程

结构设计工作年限和桩基所处环境类别确定外,尚考虑了运输、 吊装和沉桩作用的影响。本条中预制桩是指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 先制作的非预应力混凝土桩。

5.2.13钢桩的焊接接头是钢桩的主要连接方式,钢桩接头的连 接强度直接影响钢桩承载力,钢桩接头的连接强度不足必然降低 钢桩承载力,影响结构安全。

5.2.13钢桩的焊接接头是钢桩的主要连接方式,钢桩接头的连

5.3特殊性岩土的桩基设计

5.3特殊性岩土的桩基设计

5.3.1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桩基础,桩周黄土在浸水后会发 生软化导致桩侧阻力减小,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试验和工程 实践均表明产生负摩阻力的概率很高。桩侧负摩阻力应通过现场 桩基竖向载荷浸水试验确定。由于桩侧阻力由正转负,浸水后桩 会产生较大沉降。桩侧阻力的损失只能通过桩端阻力储备弥补,

如果桩端黄土仍具湿陷性,浸水后强度也同样大幅降低,弥补不 厂侧阻力损失,桩的变形就无法控制。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桩端 持力层的性质明显影响着桩基浸水后产生的附加沉降,桩端持力 层的压缩性越低,浸水附加沉降越小,因而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 地桩端持力层不能具有湿陷性。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采取 借施消除黄土湿陷性,使之成为“一般土”,避免桩侧湿陷性土 产生负摩阻力的问题,同时选择压缩性较低的岩土层作为桩端持 九层

页制桩的接头被拉断、桩体侧移和上涌,沉管灌注桩发生断桩 颈;二是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和管线受破坏。因此,设计 要因地制宜选择桩型和工艺,对于预制桩和钢桩的沉桩,应采 减小孔压和减轻挤土效应的技术措施,如施打塑料排水板、应 1释放孔、引孔沉桩、控制沉桩速率等。

5.3.3桩在膨胀土中的工作性状相当复杂,上部土层因水分变

化而产生的胀缩变形对桩有不同的效应。桩的承载力与土性、桩 长、土中水分变化幅度和桩顶作用的荷载大小关系密切。土体膨 胀时,因含水量增加和密度减小导致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降 低;土体收缩时,可能导致该部分土体产生大量裂缝,甚至与桩 体脱离而丧失桩侧摩阻力。因此,桩基设计时应考虑桩周土的胀 缩变形对其承载力和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对于低层房屋的短桩来 说,土体膨胀隆起时,胀拔力将导致桩的上拔。为抑制上拔量 在桩基设计时,桩顶荷载不应小于上拔力,

5.3.4为避免季节性冻土地区因桩基冻胀和膨胀引起基桩抗拨

5.4.1桩基在现场施工时均需要在现场进行现场试验或试验性 的施工,以确定桩基施工技术参数。

的施工,以确定桩基施工技术参数。

由于拖拉取桩的便捷性,有些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时有拖拉 取桩的现象发生。这样不仅会造成桩体质量的损坏,同时可能会 引起桩架的倾覆,带来工程安全隐患,所以本条规定严禁拖拉 取桩。 锚杆静压桩是锚杆和静力压桩结合形成的一种桩基施工工 艺。锚杆可采用垂直土锚或临时锚在混凝土底板、承台中的地 锚。施工期间的压桩力超过建(构)筑物的抵抗能力,会造成基 础上拾或损坏,对建(构)筑物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在施工期间 应严格控制压桩力,不得超过设计充允许值。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膨胀土场地遇水时会产生较为不利的影 响,进行灌注桩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泥浆水进入桩孔 内,造成塌孔等不利影响。在冻胀土地区,应采取将基础深理埋于 季节影响层以下的永冻土或不冻胀土层上或基础梁下填以炉渣等 松散材料,减少桩身与土体间的切向冻胀力。 桩基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主要是根据设计文件、 勘察成果报告、拟建场地环境条件和现场施工条件编制而成,桩 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应具有完整性、准确性和可 操作性,且经过审批后方可实施

轴杆压定钿杆相力压 口收 地工 艺。锚杆可采用垂直土锚或临时锚在混凝土底板、承台中的地 锚。施工期间的压桩力超过建(构)筑物的抵抗能力,会造成基 础上抬或损坏,对建(构)筑物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在施工期间 应严格控制压桩力,不得超过设计允许值。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膨胀土场地遇水时会产生较为不利的影 响,进行灌注桩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泥浆水进入桩孔 内,造成塌孔等不利影响。在冻胀土地区,应采取将基础深埋于 季节影响层以下的永冻土或不冻胀土层上或基础梁下填以炉渣等 松散材料,减少桩身与土体间的切向冻胀力。 桩基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主要是根据设计文件, 勘察成果报告、拟建场地环境条件和现场施工条件编制而成,桩 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应具有完整性、准确性和可 操作性,且经过审批后方可实施。 5.4.2本条提出了桩基工程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应进行沉降 监测的桩基工程类型及监测要求。 对于本条规定需要进行桩基沉降监测的工程类型,建设单位 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和设计要求组织开展工程监测,无 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自行进行工程监测,还是委托拥有相应测 绘资质或工程勘察资质(工程测量专业)的测量单位进行工程监 测,其监测内容与监测技术要求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5.4.3本条是对桩基工程施工验收检验提出的具体要求。竖向 承载桩的承载力对上部结构的安全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承 载力检验不仅能检验施工的质量,而且也能检验设计是否达到工 程的要求。人工挖孔桩应逐孔进行终孔验收检验,终孔验收检验 的重点是持力层的岩土特征。对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承载

5.4.2本条提出了桩基工程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应进行沉

对于本条规定需要进行桩基沉降监测的工程类型,建设单位 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和设计要求组织开展工程监测,无 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自行进行工程监测,还是委托拥有相应测 绘资质或工程勘察资质(工程测量专业)的测量单位进行工程监 测,其监测内容与监测技术要求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5.4.3本条是对桩基工程施工验收检验提出的具体要求。竖向 承载桩的承载力对上部结构的安全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承 载力检验不仅能检验施工的质量,而且也能检验设计是否达到工 程的要求。人工挖孔桩应逐孔进行终孔验收检验,终孔验收检验 的重点是持力层的岩土特征。对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承载

对于本条规定需要进行桩基沉降监测的工程类型,建设单 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和设计要求组织开展工程监测, 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自行进行工程监测,还是委托拥有相应 会资质或工程勘察资质(工程测量专业)的测量单位进行工程) 则,其监测内容与监测技术要求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5.4.3本条是对桩基工程施工验收检验提出的具体

5.4.3本条是对桩基工程施工验收检验提出的具体要求。竖

承载桩的承载力对上部结构的安全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载力检验不仅能检验施工的质量,而且也能检验设计是否达到 程的要求。人工挖孔桩应逐孔进行终孔验收检验,终孔验收检 的重点是持力层的岩土特征。对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承

能力主要取决于嵌岩段岩性特征和下卧层的持力性状,终孔时, 应用超前钻逐孔对孔底下3d或5m深度范围内持力层进行检验, 查明是否存在溶洞、破碎带和软层等,并提供岩芯抗压强度试 验报告。如人工挖孔桩终孔验收检验发现与勘察报告及设计文件 不一致时,应由设计人员提出处理意见。缺少经验时,应进行桩 端持力层岩基原位载荷试验。对桩基验收检验时,应核查验收检 验项且、内容及检验结果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6.1.1基础的埋置深度与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密切相关。 基础应有适当的理置深度,以保证其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性,否 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对设计计算结果,设计单位应有专人校审。 6.1.2基础主要是起到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到地基的作用,基 础的沉降会影响上部结构的内力与变形。因此,与上部结构梁、 板一样需要进行内力、配筋计算,需要进行受冲切承载力、受剪 切承载力、受弯承载力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对设计计算结 果,设计单位应有专人校审。 6.1.3工程抗浮稳定是控制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即 使工程结构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抗浮稳定性偏低,依然不能确 保建筑与市政工程在其全生命周期内的整体使用安全。因此,基 础存在浮力作用时,应进行抗浮稳定性验算,以保证工程结构的 安全。 6.1.4基础、抗浮结构及构件的耐久性是保证基础及上部结构 在设计工作年限内,能够正常使用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条件对耐 久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基础设计中,应对基础、抗浮结构及 构件所处的环境条件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在设计工作年限内,能够正常使用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条件对而 久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基础设计中,应对基础、抗浮结构入 构件所处的环境条件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6.2.1本条为扩展基础设计计算的基本要求。扩展基

6.2.1本茶为扩展基础设计计算的基本要求。扩展基础的基础 高度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及受剪承载力验算要求;扩展基础底板 的配筋应满足抗弯计算要求;当扩展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 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柱下扩展基础顶面应满足局部受压承载 力要求。对柱下独立基础,当冲切破坏锥体落在基础底面以内 时,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对 基础底面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的柱下独 立基础,以及墙下条形基础,应验算柱(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基 础受剪切承载力。 扩展基础的高度由受冲切承载力控制,包括柱与基础交接处 和基础变阶处,并应考虑冲切破坏锥体的底面在基础短边方向落 在基础底面以外的情况;基础底板的配筋,由抗弯计算控制,当 计算配筋量小于构造要求时,应按构造要求配筋;扩展基础的钢 筋直径、锚固长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满足计算要求,当计算结 果小于构造要求时,应满足构造设计要求。对设计计算结果,设 计单位应有专人校审。

6.2.2桩基承台的作用是将上部结构柱(墙)的荷载传递

柱和桩以集中荷载的方式作用在承台上,对承台产生冲切,包括 柱对承台的冲切、基桩对承台的冲切、群桩对筱形基础承台的冲 切。承台冲切破坏是局部脆性破坏,以冲切破坏锥体发生错动变 形的形式发生,为满足桩基承台结构安全,桩基承台抗冲切承载 力不应小于集中荷载产生的冲切力。对设计计算结果,设计单位 应有专人校审。 本各为±下 五立承台的禽热面产前热注注管要

桩基承台的柱边、桩边、变阶处等部位剪力较大,应进行斜截面 抗剪承载力验算。对设计计算结果,设计单位应有专人校审。

6.2.4扩展基础应满足受弯、抗冲切和受剪承载力的要习

为了保证其整体刚度、防渗能力和耐久性,本条对扩展基础的混

凝土强度等级、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等基础构造作出了基本规定。对设计计算结果,设计单 位应有专人校审。

6.3.1、6.3.2本两条为平板式基设计必须满足的条件。平板 式筏基的板厚通常由冲切控制,因此,平板式筏基设计时,板厚 必须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平板式筏基内筒、柱边缘处以及 筏板变厚度处剪力较大,应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对设计计算结 果,设计单位应有专人校审。 6.3.3、6.3.4本两条为梁板式筏基底板和基础梁的设计计算要 求。梁板式筏基底板设计应满足受弯、受剪、受冲切承载力要 求;梁板式筏基基础梁和平板式筏基的顶面处与结构柱、剪力墙 交界处承受较大的竖向力,设计时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对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高层建筑,验算柱下基础梁、筏板局部 受压承载力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对柱轴力的影响。对设计计 算结果,设计单位应有专人校审,

的要求,且为了保证其整体刚度、防渗能力和耐久性,本条对 形基础、桩筱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 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基础构造作出了基本规定

6.4.1基础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主要是根据设计文 件、勘察成果报告、拟建场地环境条件和现场施工条件编制而 成,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应具有完整性、准确 性和可操作性,且经过审批后方可实施。 基础模板及支架是施工过程中的临时结构,应根据结构形 式、荷载大小等结合施工过程的安装、使用和拆除等主要工况进 行设计,保证其安全可靠,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保证其

整体稳固性。为了保证结构的受力,筏形基础后浇带和施工缝处 的钢筋应贯通。后浇带和施工缝一般放置的时间较长,此处的钢 筋容易产生锈蚀,所以对此处的钢筋提出了应采取防锈和阻锈的 技术措施。

的钢筋应贯通。后浇带和施工缝一般放置的时间较长,此处的钢 筋容易产生锈蚀,所以对此处的钢筋提出了应采取防锈和阻锈的 技术措施。 6.4.2本条是对基础工程施工验收检验提出的具体要求。混凝 土试件的留取应在施工现场随机留取,混凝土质量检验应符合设 计要求。对基础验收检验时,应核查验收检验项目、内容及检验 结果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土试件的留取应在施工现场随机留取,混凝土质量检验应符合 计要求。对基础验收检验时,应核查验收检验项目、内容及检 结果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7.1.1~7.1.3本三条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这两类极限状态在基坑支护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归类,设计 时,应对各种破坏模式和影响正常使用的状态进行控制。 7.1.4由于设计、施工不当造成的基坑事故时有发生,人们认 识到基坑工程的监测既是实现信息化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有效 措施,是完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提高施工水平的重要手 段。基坑开挖时,对支护结构变形监测以及周边环境监测均不可 缺少。无论施工方自行监测,还是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进行监 测,其监测内容与监测技术要求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借施,文是完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提高施工水平的重安于 段。基坑开挖时,对支护结构变形监测以及周边环境监测均不可 缺少。无论施工方自行监测,还是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进行监 测,其监测内容与监测技术要求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7.1.5由于岩土的离散性较大,基坑支护设计采用的土的物理、 力学参数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且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期间和使 用期间可能出现土层含水量、基坑周边荷载、施工条件等自然因 素和人为因素的变化,因此,基坑监测是预防不测,保证支护结 构和周边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基坑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支护 结构受力和变形状态是否在正常设计状态之内,及时得到基坑周 边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变形量及其变化趋势。支护结构水 平位移和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沉降的测量是一种最直观、最快 速的监测手段,目的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7.1.5由于岩土的离散性较大,基坑支护设计采用的土的

防止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根据基坑周边环境要求并经支护结构设 计计算后,规定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限值和周边建(构)筑物、 道路、地面的沉降限值。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的监测点位制定基 坑工程监测方案,并按工程监测方案实施基坑工程监测。基坑工 程监测应覆盖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使用期间的全过程。基坑工程 监测数据应及时反馈和分析,监测值或其变化速率达到水平位移 控制值或沉降控制值时应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7.2.1~7.2.3本三条为支护结构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 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的通用表达式。各表达式均是按照工程建 设强制性规范《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一2021的规定提 出的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提出了技术要求

7.2.5本条对地下连续墙墙体混凝防渗等级、墙体混王 度设计等级、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防渗等提出了技 要求,

7.2.7钢支撑的整体刚度依赖于构件之间的合理连接。支撑 件的设计除确定构件截面外,应重视节点的构造设计,钢支撑 件的拼接应满足截面强度等的要求

7.2.8本条是根据大量锚杆试验结果,提出的锚杆锚固段长度、

7.3.1、7.3.2在高地下水位地区,基坑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关键 司题之一是如何有效的实施对地下水的控制。基坑支护设计时应 首先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然后再根据选定的地下水控制方法

选择支护结构形式。地下水控制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对地下水 资源、区域环境的保护要求,符合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 管线等市政设施保护的要求。当降水不会对基坑周边环境造成损 害时,可优先考虑采用降水,否则应采用截水。当采用截水时, 应采取防止流砂、管涌、渗透破坏的技术措施。当坑底以下有承 压水时,尚应考虑坑底突涌问题,并采取处理措施。

7.3.3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活动对地下水造成了很大影响,

地表水、地下水体受到了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饮水安全。 同时,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地下水质也有较大差异。地下水控 制方法与措施采取不当,势必会进一步恶化地下水水质,而且地 下水的污染几乎是不可逆的,很难修复。因此,地下水控制应制 定防止恶化地下水的技术措施

7.4.1基坑工程在建筑行业内是属于高风险的技术领域,全国 各地基坑工程事故的发生率虽然逐年减少,但仍不断地出现,不 按设计要求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施工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等往 往是造成这些基坑工程事故的重要原因。所以,基坑工程根据支 护结构安全等级,环境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支护结 构类型和变形控制要求等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采取合理、可 行、有效的施工技术与安全措施,对确保基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 至关重要。 基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主要是根据设计文 件、勘察成果报告、拟建场地环境条件和现场施工条件编制而 成,基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应具有完整性、准确 性和可操作性,且经过审批后方可实施

7.4.2本条规定了基坑施工周边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在

管沟边沿等危险地段施工时均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避免发生 安全事故。夜间施工光线不足,存在安全隐惠,施工场地应根据 施工操作和运输的要求,设置充足的照明。施工过程中,应检查

基坑安全防护和照明措施是否符合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 要求。

7.4.3基坑的安全与基坑开挖的顺序、方法及设计工况密

关,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工况进行土方开挖,不得超挖;基坑 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先撑后挖”的原则进行土方的开挖。在软 土地区进行开挖时应分层进行,具体的分层厚度应根据土质和施 工条件等综合确定。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对支护结构、降水设 施和工程桩等保护,不得碰撞和损坏。基坑周边堆载大于设计规 定的荷载极限,不仅会增大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还会造成周边 土体的竖向沉降。基坑开挖至坑底时,应及时封闭,并应采取技 术措施防止水浸、长时间暴露和扰动土体,从而可以减少基坑的 变形,保证基坑的安全。基坑回填的质量与结构的抗浮以及地下 室理深有关,所以对压实方式和压实系数提出了要求。施工过程 中,应检查基坑开挖和回填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是否符合 设计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 7.4.4支护结构施工前进行工艺性试验可以对支护结构适用性

7.4.4支护结构施工前进行工艺性试验可以对支护结构适

和施工技术参数进行合理确定,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依据。支撑 系统的施工与拆除顺序,应与支护结构的设计工况一致,应严格 执行先撑后挖的原则;采用锚杆或支撑的支护结构,在未达到设 计规定的拆除条件时,严禁拆除锚杆或支撑。立柱穿过主体结构 底板以及支撑穿越地下室外墙的部位应有止水构造措施。施工过 程中,应检查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设计 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

7.4.5逆作法是一项涉及基坑工程、基础工程和结构工程等≤

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项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施工非常 必要。主体结构除应满足自身安全以外,在施工过程中尚需承担 基坑支护的功能,所以对于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等也提出了要 求。后期地下结构施工需要对临时竖向支承构件拆除时,拆除前 应采取措施确保竖向荷载的有效传递以及有可靠的替换路径,控 制结构受力重分布过程中产生的变形。此外,由于地下室面积可

能较大,需要预留后浇带,水平结构作为周边围护结构的水平支 撑时,后浇带处应设置传力构件,保证水平荷载的传递。施工过 程中,应检查逆作法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设计要 求、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 7.4.6基坑开挖前,应制定完整、可靠的基坑降水设计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原则上应保证基坑降水不影响 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降水和回灌时应设置水位观 测并,并根据水位动态变化调节回灌水量,防止因水位抬升过高 而产生对基坑的负面效应。基坑停止降水后,应对降水管并采取 可靠的封井措施。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基坑工程施工时,应加强对场地地下 水的控制,由于土质的特殊性对地下水的控制非常重要,需要加 强控制并加以规定。由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对水的敏感性,要求基 坑底部四周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排除积水,保证基坑的 安全。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地下水控制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室

7.4.7基坑工程监测方案是监测单位实施监测工作的重要技术

依据和文件。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基坑支 护结构安全等级、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及施工场地等因素合 理确定,并应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化特征和安全状态。基坑工程监 测范围及监测点布置应满足对监测对象的监控要求,监测点应布 置在岩土体或结构及构件的受力、变形的关键特征部位。基坑工 程监测频率的确定应以能系统反映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 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 逆作法施工中的全过程监测是确保基坑安全、工程结构安全 及相邻建(构)筑物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所提供的数据也是对 逆作法设计、施工方案进行必要调整的重要依据。施工过程中, 应检查基坑工程监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7.4.8基坑工程塌事故影响较大,往往导致较为严重的人

伤亡及财产损失,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一定要做好基础 工程珊塌预防措施。基坑工程塌事故一般具有明显征兆,如支 护结构局部破坏产生的异常声响、位移的快速变化、水土的大量 涌出等。当预测到基坑塌、建(构)筑物倒塌事故的发生不可 逆转时,应立即撤离现场施工人员、临近建(构)筑物内的所有 人员。

类的支护结构主要是水泥土强度和深度起到控制作用,需要对其 进行检验。排桩、地下连续墙需要对其混凝土强度桩身(墙体) 完整性和深度进行检验。对于嵌岩支护结构,嵌岩深度和底部岩 土的岩性是关键因素,需要进行检验。基坑降水是保证基坑工程 安全的重要措施,基坑开挖前应检验基坑的降水效果,降水效果 可以通过水位观测并进行检查,基坑降水回灌主要通过回灌量和 回灌水位进行检验。土方开挖到设计标高后,需要进行验槽,主 要的检查项目是坑底标高、平整度和土性。土方回填时,为了保 证压实质量,要求分层压实、分层检验,每层检验达到要求后方 可进行后续的回填和压实施工。对基坑工程验收检验时,应核查 验收检验项目、内容及检验结果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8.1.1本条为边坡工程设计原则。边坡工程与环境保护有看密 切关系,边坡处理不当,将破坏环境,毁坏生态平衡,治理边坡 与环境保护应同步进行。 8.1.2支挡与防护结构的耐久性是保证支挡结构在设计工作年 限内,能够正常使用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条件对耐久性具有重要 影响,因此在支挡结构设计阶段,应当对支挡结构所处的环境条 件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8.1.3滑坡、崩塌是山区建设中常见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

害,有的滑坡、崩塌是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有的是在工程活动 影响下产生的。滑坡、崩塌对工程建设危害极大,必须引起高度 重视。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施工影响等因素,分析滑 坡、崩塌可能发生或发展的原因,并采取预防性措施。对具有发 展趋势并威胁建(构)筑物安全使用的滑坡、崩塌,应进行整 治,防止滑坡继续发展。

映边坡的变形状态及变形幅度、稳定性状态的关键要素,尤其是 边坡的水平位移,能够直观反映边坡的变形及稳定性,而边坡垂 直变形、地表裂缝是边坡变形的重要特征,对坡顶水平位移、垂 直位移、地表裂缝进行工程监测可作为评估边坡工程安全状态、 预防灾害发生的技术依据。位于边坡塌滑区域的建(构)筑物: 在施工前,参建各方须对边坡的安全性等级、需保护的建(构) 筑物进行核实和确认,并对监测单位的资质进行核查。 8.1.5边坡高度大于30m的岩石边坡、边坡高度大于15m的土 质边坡、土岩混合且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外倾结构面并有

筑物进行核实和确认,并对监测单位的资质进行核查。 8.1.5边坡高度大于30m的岩石边坡、边坡高度大于15m的土 质边坡、土岩混合且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外倾结构面并有 软弱夹层的边坡等复杂边坡风险很大,其地质条件和力学参数难 以准确查明,应更慎重对待,深入研究和论证

8.2.1在建筑边坡工程设计中,支挡结构地基承载力、支挡结 构及其基础强度(包括抗压、抗弯、抗剪、局部抗压承载力、锚 杆锚固体的抗拔承载力及锚杆杆体抗拉承载力)、支挡结构稳定 性等验算(包括结构整体倾覆和滑移)是支挡结构承载力计算和 稳定性验算的基本要求,是边坡工程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基 本控制要素,也是使边坡工程设计工作年限与被保护建设工程设 计工作年限相一致和支护结构安全的重要保证。对设计计算结 果,设计单位应有专人校审。

8.2.2为确保支挡与防护结构在设计工作年限内正常

2.2为确保支挡与防护结构在设计工作年限内正常使用,本

条对支挡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提出了技术要求。

8.2.3埋设在岩层与士体中的错杆的使用寿命取决于其耐久性,

对锚杆的使用寿命的最大威胁则来自于腐蚀。预应力锚杆埋设在 地层深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常常受到腐蚀介质的侵扰。为规 避锚杆腐蚀风险,确保岩土锚固工程的长期稳定性,本条对永久 性锚杆及腐蚀环境中的临时性锚杆的防腐保护构造设计作出了严 格的规定

8.3边坡工程排水与坡面防护设计

8.3.1本条对边坡工程排水设计提出了基本要求。边坡的稳定 与安全和水的关系密切,边坡排水设计是边坡工程设计的重要内 容,许多边坡支挡结构失效、边坡塌等边坡工程事故,通常都 与边坡排水不畅、边坡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等有重要关系。 8.3.2本条对边坡坡面防护提出了基本要求。边坡岩体风化、 剥落及掉块等会影响边坡坡面的耐久性及正常使用,甚至可能对 人身财产安全及边坡周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应对边坡坡面进行

剥落及掉块等会影响边坡坡面的耐久性及正常使用,甚至可能 人身财产安全及边坡周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应对边坡坡面进 防护设计。

8.4.1边坡工程与生态环境有看密切的联系,边坡处理不当, 将破坏环境,毁坏生态平衡,造成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多年 来,全国各地边坡工程事故时有发生,不按设计要求施工、施工 质量低劣、施工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等往往是造成这些边坡工程 事故的重要原因。边坡工程根据支挡结构安全等级、环境条件、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支挡结构类型和变形控制要求等编制 专项施工方案,采取合理、可行、有效的施工技术与安全措施, 对确保边坡工程施工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边坡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主要是根据设计文 件、勘察成果报告、拟建场地环境条件和现场施工条件编制而

成,边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应具有完整性、准确 性和可操作性,且经过审批后方可实施

8.4.2边坡坡脚对于边坡稳定性至关重要,滑动面往往位于距 离坡脚区域不远的地方,严禁开挖边坡的坡脚,同时不得随意挖 土,应该遵循保持边坡稳定的开挖作业顺序。大面积开挖和爆破 作业对于边坡稳定来说存在较大风险,在施工时,需要设计单位 进行确认复核,未经设计单位同意不得进行施工。边坡开挖过程 中,需要做好排水工作,坡面和坡脚不得积水。岩石边坡爆破施 工,需要采取减震或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技术措施,减少对边 坡和周边环境的影响。边坡开挖完成后,坡体的稳定性要求尽快 进行防护处理,进行护坡和支护施工,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在边 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荷载限值进行控制,不得 随意堆载。施工过程中,应检查边坡岩土开挖的施工质量控制 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

8.4.2边坡坡脚对于边坡稳定性至关重要,滑动面往往,

水位升高,造成挡墙后水土压力增大,对挡墙的安全稳定性产生 威胁,因此,为了保证挡墙土体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需要设 置反滤层。为了保证挡墙的施工质量,在施工时换填地基应按照 设计要求分层铺筑和夯实,夯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过程 中,应检查挡墙排水系统的有效性和挡墙换填地基的施工质量控 制、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 方案。 8.4.4锚杆(索)施工时,由于施工工艺要求需要进行钻孔, 不可避免会在已有支挡结构上进行钻孔,但是在钻孔施工时应该 对已有支挡结构、周边建(构)筑物基础进行分析计算,避免损 害已有支挡结构周边建(构)筑物等的其础在错杆张拉时应

刀术。 8.4.4锚杆(索)施工时,由于施工工艺要求需要进行钻孔: 不可避免会在已有支挡结构上进行钻孔,但是在钻孔施工时应该 对已有支挡结构、周边建(构)筑物基础进行分析计算,避免损 害已有支挡结构、周边建(构)筑物等的基础。在锚杆张拉时应 制定技术方案,避免相近的锚杆在张拉时互相影响。施工过程 中,应检查锚杆(索)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设计 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

8.4.5喷锚支护的坡体稳定是喷锚支护成功的关键,在施工时

坡体的排水系统非常关键,同时为了保证排水系统不影响坡体的 稳定,需要采取防渗处理措施。对于永久性喷锚支护使用的锚 杆,需要对锚头进行密封和防腐处理。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喷锚 支护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组织设 计或专项施工方案。

8.4.6抗滑桩属于保证边坡稳定的主要技术措施DB61/T 913-2014 水泥稳定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在施工时

了保证边坡的稳定以及成桩的质量,要求必须分段间隔进行开 施工。桩的主要受力钢筋的接头不得设置在边坡土体的薄弱 处,施工时应避免接头处于土石分界面和滑动面处,为了保证 的施工质量,桩身混凝土应连续灌注。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抗 桩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组织设 或专项施工方案。

8.4.7在多年冻土地区及季节性冻土地区进行边坡施工时,

防止土体融化对边坡稳定造成的破坏影响。在冰冻的时候土体的 强度很高,边坡不容易失稳,但在土体融化期,土体强度会大幅 降低,给边坡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时需要采取 技术措施保证在岩土融化期时边坡的稳定。施工过程中,应检查 边坡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组织设计 或专项施工方案。

依据和文件。边坡工程监测项目的确定应根据边坡支挡结构安全 等级、工程地质条件、边坡类型、支挡结构类型和变形控制要求 等条件综合分析选择。支挡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的边坡工程施工 时,必须对坡顶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地表裂缝和坡顶建(构) 筑物进行工程监测。边坡工程监测时间和监测频率应能及时反映 监测项目的变化情况,以便对边坡工程设计与施工进行动态控 制,保证边坡及周边环境的安全。边坡工程监测方法的选择应综 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易行,有利于适应施工现场条件的变化, 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施工过程中,应检查边坡工程监测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边坡工程监测方案。

8.4.9本条是对边坡工程施工验收检验提出的具体要求。挡士

8.4.9本条是对边坡工程施工验收检验提出的其体要求。挡土 墙利用自身重力和抗剪强度等抵抗坡体水土压力,墙体材料强 度、理置深度和墙身施工质量对挡土墙施工质量发挥主要作用, 在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检验。抗滑桩及排桩式锚杆挡墙的桩基应按 照桩基验收的标准进行成桩质量的检验。锚杆是边坡锚固工程中 的重要构件,锚杆的检测对边坡锚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锚杆应按照锚杆验收检验标准进行抗拔承载力检 验。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和强度对于边坡的稳定性十分重要,验收 时应对面层厚度及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对边坡工程进行验收检 验时,应核查验收检验项目、内容及检验结果的完整性、准确性 和有效性,

Q/GDW 11811-2018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统一书号:15112·3819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