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ECS 279:2010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6.1.5强夯法地基夯后检测位置宜选在夯后整平面以下0.
强置换法地基处理质量检
强夯置换法地基竣工验收质量检测项目,包括主控项目和 目,检验标准应符合表6.2.1的规定。
6.2. 1 强劵置换法地基竣工验收质量检测项目,包括主控
甘家口电站正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03.doc表6.2.1强夯置换法地基竣工验收质量检验标准
6.2.2强夯置换法地基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 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对粉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 14d~28d;对粘性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28d。 6.2.3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 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重型动力触探或超重型动力触探等有 效手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 和粉土地基和强夯半置换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 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
6.2.2强夯置换法地基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 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对粉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 14d~28d:对粘性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28d
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重型动力触探或超重型动力触探 汝手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 和粉土地基和强夯半置换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承载 金代替单墩载荷试验
验、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方法,对墩间土进行检测,评价地基的有 效加固深度、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和地基承载力等。
国家现行有关质量验收与评定的标准。 6强夯置换地基载荷试验和置换墩着底情况检验数量均不 于墩点数1%,且不应少于3点。 7 强夯置换地基夯后检测位置应按本规程第6.1.5条执行
执行国家现行有关质量验收与评定的标准。 6.2.6强夯置换地基载荷试验和置换墩着底情况检验数量均不
6.2.7强夯置换地基夯后检测位置应按本规程第6.1.5条执行。
6.2.7强夯置换地基夯后检测位置应按本规程第6.1.5条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I 7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
1 总 则 (37) 基本规定 (38) 设 计 (46) 4.1 一般规定 (46) 4. 2 强夯法 (46) 4.3 强夯置换法 (51) 4.4 特殊土地基强夯处理 (52) 4.5 人工填土地基强夯处理 (55) 5 5施 工 (58) 5.3 施工机具 (58) 5. 5 施工质量控制与监测 (59) 质量检测和验收 (60) 6.1 强夯法地基处理质量检测和验收 (60)
1.0.1 本条规定了本规程制定的宗旨。 1.0.2本条明确了本规程适用的范围。 1.0.3本条规定了强夯地基处理遵循的原则。 1.0.4本条明确了本规程的使用还应符合其他相关标准的要求
3.0.1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79将强夯分 为以下两类: 1强夯法,适用于碎石土、砂类土、低饱和度(Sr<60%)的粉 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2强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软塑流塑状的淤泥、淤泥 质土、粉土、粘性土等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我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有关教材对强夯加固机 理分为三类: 1动力密实。 强夯加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的机理: 即用冲击型动力荷载使士中的孔隙体积减小,士体变得密实,从而 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非饱和土的夯实过程,就是土中的气相被挤出 的过程。 2动力固结。 动力固结理论是梅纳本人提出的,梅纳认为: 由于土中存在微小气泡,孔隙水具有压缩性; 由于冲击力的反复作用,孔隙水压力上升,地基发生液化: 由于裂隙土接近液化或处于液化状态,还由于细粒土的薄膜 水有一部分变为自由水,土的透水性增大; 由于静置,孔隙水压力降低,土的触变性恢复。 强法处理细颗粒饱和土,即饱和度较高的粘性土、湿陷性黄 土就是基于这一一固结机理。但这一机理在很长时间内,在强夯实 践中并没有明显效果。 3动力置换。 动力置换可分为整体置换和桩式置换。整体置换是采用强夯
将碎石整体挤入淤泥中,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换土垫层法;桩式置换 是通过强夯将碎石土填筑土体中,部分碎石墩间隔地夯入土中,形 成桩式或墩式的碎石桩(墩)。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振冲法等形成的 碎石桩,它主要靠碎石摩擦角和墩间土的侧限来维持桩体的平衡: 并与墩间土起复合地基的作用。 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在对强夯机理及 施工方法总结的基础上,将强夯分为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两个大 类,强夯置换法又根据适用土层的不同和置换深度的不同分为两 个亚类。 1强夯法。 强夯法相当于动力密实法。 2强夯置换法。 强夯置换法是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20世纪80年代末在武钢 龙角湖四烧软土地基处理试验中形成的一种方法,详见现行行业 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3强夯半置换法(相当于动力固结法)。 单纯的动力固结法,很长时间以来只有理论意义,而没有实际 意义,在工程实际中出于孔隙水消散时间过长,或大面积施工时排 水路径被封死而失去了实用意义,但利用动力固结原理,通过在夯 坑中加硬质粗颗粒填料,建立排水通道,使地基土夯坑周围与夯坑 底的孔隙水就近转移,加快土层固结,使得动力固结原理在工程实 我中有了应用价值。 3.0.2本条规定在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前应完成的工作,其中 强调要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强夯法不仅仅用在天然地基的处理 现在更广泛用于人工填土地基的处理。近年来大量的人工填土地 基,如挖山填沟、挖山填海地基,成为解决建筑用地的主要途径。 人们在大量建造人工地基的时候,也形成了数量不小的人为不良 地基,主要表现为以下儿种情况: 1不排水、不清淤,不清基的回填地基;
2在未经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建造填土地基; 3不考虑颗粒级配,不控制粒径,不控制回填分层厚度,随意 地填的块石填士地基; 4有地下径流出露,不采取引流排泄措施回填的填土地基。 以上这些问题不仅给地基处理留下了隐患,同时也增大了地 基处理的难度,对于拟采用强劵法处理的人工回填地基,特别要注 意这方面的现场调查。 3.0.4强夯施工时产生的振动影响的安全距离的确定,历来是强 夯施工中的难题,涉及安全标准的确定、地基土的特性、强夯能级 的大小、夯锤的面积大小等诸多因素。如果不进行现场振动测试 很难给出确切的依据,但现场振动测试也并不是每项工程都有条 件做到,特别是在地基处理方案初步确定阶段就进行现场振动测 试也不现实。 根据自前所积累的施工经验和所掌握的一些资料,这里提供 些意见,供广大设计和施工人员参考。 1强夯振动有以下一些普遍规律: 1)强夯振动主频率一般在50Hz以下,且随着距离的增大 而减小; 2)强夯振动的振波在短距离内主要以面波的形式向周围 扩散。振动强度随看距振源点距离的增大而衰减。振 动强度的衰减速率和地基土的特性有关。当地基土层 软弱、松散、密实度低、厚度大时,振动强度衰减迅速;当 、地基土层坚硬密实或土层软弱厚度薄、下卧土层坚硬 时,振动强度衰减较慢; 3)强夯振源点位于相对标高低处时,在相对标高较高处的 振动效应是放大;强夯振源点位于相对标高较高处时, 在相对标高较低处的振动效应是衰减; 4)强夯振动强度随着能级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夯锤面积的 减小面减小。
了解了强夯振动的这些特点和规律,在确定强夯施工方案时, 就可以根据地基土的特点,对强劵振动影响做一些初步评估。 2自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强振动安全标准,工程界一般 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相关规定,见表1。
表1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
a选取建筑物安全允许振速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质量、新旧程 度、自振频率、地基条件等因素。 b省级以上(含省级)重点保护古建筑与古迹的安全允许振速,应经专家论证选 取,并报相应文物管理部门批准。 c选取隧道、巷道安全允许振速时,应综合考虑构筑物的重要性、围岩状况、断面 大小、爆源方向、地震振动频率等因素。 d非挡水新大体积混凝土的安全允许振速,可按本表给出的上限值选取。
注:1表列频率为主振频率,系指最大振幅所对应波的频率。 2 频率范围可根据类似工程或现场实测波形选取。选取频率时亦可参考下 列数据:碱室爆破<20Hz;深孔爆破10Hz~60Hz;浅孔燥破40Hz~ 100Hz。
主:1表列频率为主振频率,系指最大振幅所对应波的频率。 艺 频率范围可根据类似工程或现场实测波形选取。选取频率时亦可参考 列数据:硼室爆破<20Hz;深孔爆破10Hz~60Hz;浅孔爆燥破40Hz 100Hz
因强夯振动波的传播方式及衰减规律同动力机器基础的振动 规律十分相似,所以强夯安全标准还可参考动力机器基础车间和房 屋的允许极限振幅标准,车间和房屋允许极限振幅参考值见表2。
表2车间和房屋的允许极限振幅参考值(mm)
为今后深入研究强夯振动影响积累资料,本规程建议采用现 行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提供的振动基础 振波随距离的衰减公式,计算振动防护体的位移振幅,并以表2的 防护标准确定安全距离。
式中: Ari 距离夯击点中心r:处地面上的振动线位移(m) A。一夯击点处的振动线位移(m); 夯击点处的振动主频,一般为50Hz以下; A 5o无量纲系数,按表 3选用; αo 地基土能量吸收系数,按表4选用。
注:r为中间值时,。可用插入法。
振动基础的半径或当量半径ro(m)
表4地基土能量吸收系数o值
表5山西化肥厂黄土场地强夯振动安全施工距离(m)
安全振动速度(cm/s
表5~表7是地基土性质不同的三个工程实例。山西化肥厂 强夯振动测试场地,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在18m左右,液性指数在 0.165~0.350之间,处于硬塑~可塑状态,是深厚土层强夯振动 的典型代表,其强振动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衰减较快;贵州黔东 电广是强度较高的石灰岩碎石土回填场地强夯振动的典型代表: 振动传播远,衰减较慢;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地基土上部为湿陷性黄 土,厚度在11m左右,下部为砂卵石层,属于上软下硬土层,地基 强夯时的振动强度更大,衰减更慢。
是处理复杂地基或特殊岩土地基的有效方法。强夯法联合 基处理方法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优化组合方案,应用前景良
4.1.5本规程对强夯能级进行划分时,考虑了与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一2002中第6.2.2条第1款规定 的协调,使二者保持一致。
4.1.5本规程对强夯能级进行划分时,考虑了与现行行业标准
4.2.1强夯的采用,应注意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当地基土为低饱和度细粒土,透水性好的硬质粗颗粒土,建筑物对 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较高时,可采用强夯法。并根据处理深度 要求,采用不同能级。 低饱和度的细粒土地基采用强夯法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 直可达200kPa~250kPa,最大可达280kPa,压缅模量可达 13MPa~18MPa,最大可达20MPa;粗颗粒的碎石土、砂土地基采 用强夯法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250kPa~300kPa,最大 可达350kPa。因此,我国电力系统河南三门峡火电厂和山西河津 发电厂300MW发电汽轮机组厂房就建造在8000kN·m高能级 强夯地基处理后的黄土地基上。 采用强夯法处理后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砂土可液化地基、回填 土地基和欠固结地基可有效消除负摩阻力,减轻和消除湿陷、震 陷、液化对桩基的有害影响。对于新近回填的欠固结填土地基,在 采取强夯加固后,可有效地减轻和避免钻孔灌注桩成孔过程中塌 孔事故的发生。
4.2.2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是地基土经强夯地基处理
度,对些特殊性君土地基应满足特定的要求。 1湿陷性黄土地基。 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士地基,在有效加固深度内,土的湿 陷系数8均应小于0.015。 2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 1)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时,采用强夯法处理液化土层地基,有 效加固深度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 2)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时,处理深度应使处理后的液化指数 减小,当判别深度为15m时,其液化指数不宜大于4,当判别深度 为20m时,其液化指数不宜大于5。 3填土地基。 1)填土地基在有效加固深度内应满足压实度、强度和变形 指标要求; 2)易风化、软化、泥化岩块石填土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内架空 大孔隙结构应消除,其特征指标宜采用加固后地基的固体体积率 表示,固体体积率宜大于82%; 3)硬岩块石填士地基,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内固体体积率宜 大于78%。 4有效加固深度的确定方法有试夯法、经验法、估算法、查表 法等,试夯法最为可靠,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投人,对重大工 程应通过强夯试验来确定,当在同一类型地基有较半富的工程实 践经验时,也可用当地经验确定有效加固深度。在缺少经验或试 验资料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79 2002表6.2.1确定。 4.2.3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正三角形、正方形布点时,有利于 平面上湿陷性的全部消除,当采用矩形、等腰三角形等不对称形式 布点时,侧向加固的效果不均匀,间距较大,中心点位置的湿陷性 有可能消除不完全。
夯坑深度过深,仅靠满夯解决不了夯坑以上土层的加固密实。 不同能级组合时,宜采用正方形布点。 第一遍高能级夯点,夯点间距可采用2.5倍~3.5倍锤底直 径。 第二遍中等能级夯点,正方形中间点。 第三遍低能级夯点,夯点间距取第一遍夯点间距的1/2。
高能级强夯 中能级强芬 低能级强芬
1 不同能级组合夯点间距和布,
值时,应考虑这一因素,并应经过试检测结果确定。
值时,应考思这一一因系,开应经过试分检测结果确定。 4.2.7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值的设计值是强夯设计质量控制的 个重要指标,它反映强夯处理后地基质量的两个性质:地基土的 强度和地基土的均匀性。 这项指标的确定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强夯能级有关。 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79的规定,最 后两击芬沉量平均值不宜大子下列数值: 当单击击能小于4000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 4000kN·m~6000kN:m时为1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 6000kN·m时为200mm。 2与地基强度、承载力设计要求有关。 在相同能级下,地基强度和承载力设计值高时,最后两击劵沉 量的平均值可取小值;地基强度和承载力设计值低时,最后两击夯 沉量的平均值可取大值。 强夯能级不仅同地基强度和承载力设计值的大小有关,更主 要的还同强夯加固深度有关。单击夯击能大时,强夯的有效加固 深度也大。在某些情况下,地基处理的设计要求首先是加固深度, 其次才是强度和承载力,在这种情况下,首遍强劵的质量控制标准 是总的劵沉量,总的夯坑夯沉量大,加固深度才能够大。而地基强 变和承载力的决定因素在于后续的插夯、复夯和满夯等环节,在后 续的这些环节中,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值大小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3与地基土的性质有关。 对较硬土、湿陷性黄土、砂类土和碎石土,最后两击夯沉量平 均值应取小值; 对饱和软粘土、淤泥、淤泥质土应取大值。 4与锤底面积有关。 依据目前强夯施工技术的发展,劵锤的面积和形状出现了多 样化,在同等能级下,夯锤的底面积大小差别很大,用于强夯置换
的夯锤底面积在1.5m²左右,而用于强夯的夯锤底面积在4m²~ m²之间。在同等能级下,不同的夯锤底面积取同一个夯沉量控 制标准是不合理的。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不能把最后两击劵沉量平均值控制标准 绝对化,在工程实践中,应根据地基处理设计要求、地基土类型、强 夯施工参数和工艺设计,并通过强夯试验来确定最后两击夯沉量 平均值的控制标准。 4.2.9当地基土扰动层厚度在1m~3m时,满夯能级可取 1000kN·m~2000kN·m;满夯能级也可根据点夯的能级确定 当主夯能级大于或等于6000kN·m时可取2000kN·m;当主夯 能级在4000kN·m~6000kN·m时,可取1500kN·m;当主夯能 级小于或等于3000kN·m时,可取1000kN·m。 满夯的击数直接决定了地基持力层的强度与承载力,击数过 少,持力层的强度和承载力很难提高。 满夯印搭接1/4锤径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现场直观观察 就可以监控满劵的施工质量,保证满夯的加固效果。二是,夯印搭 接范围不宜过大,搭接范围增大会导致夯锤落地不稳,产生夯锤落 点偏移,加固效果反而降低。
的夯锤底面积在1.5m²左右,而用于强夯的夯锤底面积在4m~ 7m²之间。在同等能级下,不同的夯锤底面积取同一个夯沉量控 制标准是不合理的。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不能把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值控制标准 绝对化,在工程实践中,应根据地基处理设计要求、地基土类型、强 夯施工参数和工艺设计,并通过强夯试验来确定最后两击夯沉量 平均值的控制标准
4.2.12强夯法夯后地面的平均夯沉量,一般指从起夯面标高到
全部强分施工完毕后整平面标高的沉降差,也相当于各遍芬后平 均沉降量的累加值。由于强夯后地面平均夯沉量的估算直接关系 到建筑场地的土方平衡和工程费用,所以预估强地面的平均夯 沉量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和工程意义。 根据试确定的地面平均夯沉量,由于试夯区面积较小,而实 际施工时面积较大,与实际情况相比,误差较大,所以强夯地面平 均夯沉量的预估,一般应根据工程经验确定。预估强劵地面的平 均劵沉量时,所指平均沉量包含了点夯、插夯、复夯和满夯等各 遍夯后的全部沉降量。 根据工程经验确定的不同能级强夯地面平均夯沉量见表8。
各能级强夯地面平均夯沉量预估值
注:表中所指能级为主夯点的强夯能级
主:表中所指能级为主夯点的强能级。 当强的有效加固深度以夯后地基土的压实度为主要控制构 ,地面平均夯沉量也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S 预估地面平均夯沉量(m); 2 由终夯面下起算的夯实厚度(m): 平均干密度(g/cm); 夯实深度之内夯后土的平均干密度(g/cm3); 需处理深度内底面标高处夯前土的干密度 (g/cm3); Pdmax 夯后土可能达到的最大干密度(g/cm)。
左右,压缩模量E,多在8MPa左右,最大可达10MPa。 4.3.2、4.3.3强夯置换施工技术近年来进展很大,强夯置换采用 的能级目前在3000kN·m~8000kN·m之间,强夯置换的夯锤 锤型有普通夯锤、柱锤,也有取得专利技术的异型夯锤,夯锤直径 在1.0m~2.5m之间。当采用柱锤和异型夯锤时,置换墩体深度 可达10m。
4.3.15采用强夯半置换法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
4.4特殊土地基强夯处理
4.4.5对于下部为淤泥,上部为冲填砂的软土地基,碎(
联合低能级强夯有突出的加固效果。 碎(砂)石桩施工完毕后,其桩头部位有1m左右的松动层,向 时,碎(砂)石桩的复合地基承载力不是很高。如果在碎(砂)石桩 上部回填一定厚度垫层后进行低能级强夯,可有效地解决冲填砂 会及碎(砂)石桩桩头和二次回填层密实度低的问题。 某工程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冲填砂(厚度4.6m~5.2m)、淤 泥(厚度1.9m2.2m)和残积粘性土。强夯前采用振冲碎石桩进 行处理,振冲器功率为75kW,桩长13m,振冲碎石桩处理后,地表 回填1m厚垫层后,采用1500kN·m能级进行强夯加固,加固效 果如下: 地面平均夯沉量420mm,强有效加固深度8m,振冲碎石桩 桩身动力触探击数比夯前提高20%~40%,桩间土标准贯击数比 夯前提高15%~50%,有效地解决了二次回填及振冲碎石桩密度 问题,进一步提高复合地基强度,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或等于 250kPa,地基变形模量E。为12MPa~41MPa,冲填砂下卧淤泥及 淤泥混砂层,经处理后地基压缩模量提高30%
4.4.6本条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强夯处理作出了规定。
在软弱的地基中加大生石灰,它使和土中的水分友生反应形 成熟石灰,在这一反应中,有相当于生石灰重量32%的水分被吸 收。形成熟石灰时,形成的水化热又促进了水分蒸发,从而使相当 于生石灰重量47%的水分蒸发掉,也就是说,形成熟石灰时,相当 于生石灰重量79%的水被减少。本规程在取值时考虑了一定的 折减。 4.4.7 强法处理山区地基时有以下作用: 1 加固建设场地的软弱土层,消除建设场地的不均匀性; 2 加固建设场地的断层破碎带; 加固分层填筑的填土地基; 用强夯破坏土洞,夯实地基; 对石芽密布的岩溶地基,用回填料将石芽覆盖后,采用大 能量强夯,破碎石芽并实石芽间填土; 6岩溶漏斗、洼地,用填料回填后,用强夯加固夯实; 7对顶板不厚的溶洞,可用强夯破坏顶板,回填填料后,夯实 加固。 强夯地基处理山区地基、分层回填地基有以下优势: 1强夯夯击功能大,且能级选择的自由度大。强夯的能级自 前国内多采用1000kN·m~8000kN·m,可根据地基条件和回填 分层厚度不同,通过经济技术比较,选择不同的能级进行处理。 强的夯击能,远大于分层碾压的能量,点的压实度在地基 土级配良好,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其压实度常常大于1,0,劵点墩 体处于超压密、超强状态,对滑动面有分割作用。 2强夯的影响深度大,上层土的夯点压实墩,可以嵌人下层 土层,形成相互交错之势,对子层面之间具有锁紧作用,消除了层 面之间的软弱结构。 3强夯可以对填筑体下的原地基进行加固,增强了填筑体基 础的强度,使原地基可能产生的滑动的软弱结构面消失,消除了高 填土地基深层滑动的可能性。
4.5人工填土地基强处理
也造成很大的困难。近年来,在贵州发耳电厂、湖北宜都电厂、四 川宜宾福溪电厂,采用泥岩作为填土材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 规程这次对泥岩等易软化、泥化岩石作为填土材料的使用条件作 了一些规定。
1无论哪一类块石高填士地基,在填筑时,必须采用分层堆 填,禁止抛填。分层堆填的厚度可根据运输车辆的吨位,取0.8m ~1.2m。 2通过爆破一开挖一装车一堆卸一推土机推平一机械破碎 锤二次破碎大颗粒几道工序,使填料得到最充分的拌和,达到最好 的级配。这样强夯地基处理,才能够达到最好的加固效果和最经 济的成本。 3由于强夯加固深度并不随着能级的增高而按比例增长,高 能级、超高能级强夯施工设备体积较大且笨重,行走不便。对于高 填土场地,设备运行转移难度大,故高填土地基强夯不宣采用高能 级和超高能级,宜采用能级较低的分层强夯加固法,高能级和超高 能级强夯适用于处理一次性回填处理的厚度大的填土地基。 国内工程近年多采用的强夯能级为3000kN·m、4000kN·m 和6000kN·m,故本规程在表4.5.3!提供了这三种能级强夯 的填土分层厚度。 4.5.4填土地基分层强夯当填土材料岩性不同,设计要求不同
4.5.4填土地基分层强夯当填土材料岩性不同,设计要才
1当填土材料为泥岩、板岩和贞岩等软岩成分时,这类岩石 泥化后的沉陷量大,而级配的控制文不可能完全避免土层中的空 隙在强夯后消失,故强夯时,需要较大的能量,将块石击碎,强夯的 分层厚度应适当降低,并宜通过试夯确定分层厚度。 2对砂岩等易风化的中等硬度的岩石,风化后的沉降量较 大,同时还可能产生渗透破坏与变形,而级配的控制也不可能完全 避免士层中的空隙在强夯后消失,故强夯时需要更大的能量,强夯
分层厚度应进一步降低,分层厚度应通过试验确定,检测时应开挖 探深槽,直接观察了解孔隙的消除情况。 3对于石灰岩等较硬岩石,强夯不可能将岩块击碎,只能靠 级配严格,夯实挤密,同时这类地基也不易产生泥化、风化,故分层 厚度可参考本规程表4.5.3的数据。 4易软化、泥化岩石填土地基宜采用强夯法,当填士地基遭 受雨水长时间浸泡,地基高度饱和,岩块软化泥化严重时,可采用 强夯置换法处理。
5.3.1强夯施工技术发展到现在,仍然没有定型的专业化施工设 备,现在大量使用的设备有两种:一是履带式起重机起重臂直接悬 挂锤;二是履带式起重机加装门架支撑装置的强夯设备。 强芬施工时,由子夯锤脱离脱钩器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所 以强适用的起重机类型宜为机械传动式,液压传动式起重机抗 冲击性较差,不适合用作强夯设备,但目前国内机械传动的起重机 最大起重量为50t左右,因此国内强夯设备,特别是较高能级的强 夯设备大多需要加装门架支撑来提升起重机的起重能力,同时,加 装支承结构强夯设备还具有以下的特点: 1带有支承结构的强夯设备,强夯时夯击的落点好,重叠性 好。 2带有支承结构的强夯设备,适合我国国内现有起重机械装 备水平,用较小起重量的机械便可起吊较重的夯锤,经济性好,节 约能源。 3带有支承结构的强夯设备,以门架和起重机组成三点承重 结构,稳定性好,安全性、可靠度高。 加装门架支撑装置的强夯设备选型可参考表9.
门架支撑装置强夯设备选型参考
5.5施工质量控制与监测
5.5施工质量控制与监测
5.5.3强夯后的地基如不及时进行基础施工,长期遭受雨水浸 泡、冻融,将会导致地基强度严重降低,丧失地基处理加固的效果。
泡、冻融,将会导致地基强度严重降低,丧失地基处理加固的效果。
6.1.1地基强度指标准贯人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十学板剪 切试验、旁压试验等原位检测取得的力学强度指标,以及土工试验 取得的C、中值,通过这些试验指标可以间接确定和计算地基承载 力;地基静载荷试验可以直接测定地基承载力,所以地基强度和地 基承载力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6.1.3由于块石填土地基的特殊性某市政道路养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其强夯加固效果的检测与评
块石填土地基加固效果的检测,除了地基强度、密实度、变形 模量等力学指标的检测之外,还应用开挖探槽,用肉眼直接观察地 基面架空大孔隙消失的情况。作为强券有效加固处理深度评价 的最直接标准。我国压实填土的质量以压实系数入。控制,压实系 数入。为压实填土的控制干密度β与最大干密度pimax的比值。压 实填土的最大于密度和最优含水量由击实试验确定。当填料为碎 石或卵石时,其最大干密度在2.1t/m3~2.2t/m3之间。对于块 石填土地基,其最大粒径已超过现有规范的规定,在实际应用时其 岩石成分的很复杂,其最大干密度的确定非常困难,再用压实系数 作为质量控制指标,就显得很不合理,误差较大,故本规程建议对 块石填土地基夯实质量控制指标,可以采用我国水利、公路、民航 系统的控制标准。我国水利系统《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 一2001第4.2.6条规定:“堆石的坝的填筑标准,采用孔隙率的设 计控制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和沥青混凝 土心墙坝的堆石料,孔隙率宜为20%~28%;②沥膏混凝土面板 堆石料的孔隙率宜在混凝土面坝堆石坝和土质防渗体分坝的孔隙
率之间选择;③采用软岩风化岩筑坝时,孔隙率宜根据坝体变形、 应力及抗震强度等要求确定。” 而固体体积率一1一孔隙率,所以孔隙率的设计控制标准实质 上就是固体体积率。我国现行行业标准《民用机场飞行区土(石) 方与道面基础施工技术规范》MH5014一2002第4.4.11条规定: “石方填筑和土石混合料的密实度应用固体体积率控制,可用灌砂 法或水袋法检测。土基区应不小于83%,土面区应不小于72% 其标准密实度应根据每种填料的不同含石量的最大十密度作出标 准干密度曲线,然后根据试坑挖取试样的含石量。从标准干密度 由线上查出对应的标准干密度”。表10、表11是昆明新机场填筑 体密实度标准和承载力特征值要求。
表10填筑体密实度标准
浙江舟山综合利用项目循环水站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doc注:下密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 相应地基承载力要求见表11:
表11填筑体承载力特征值要求
我国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采 用固体体积率作为填隙碎石路基碾压后的质量评价指标。同时有 关报道表明:常规填筑路基的固体体积率约为72%,而强夯红色 泥岩填筑路基的固体体积率约为87%,有效地避免了红泥岩遇水 崩解软化后,由于颗粒间隙过大而使路基发生沉陷的隐患。 6,1,4本规程所述国家和不同行业的质量检验验收评定标准可 执行下列标准: 1《民用机场飞行区工程峻工验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H 5007; 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GF80; 《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TS257; 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 5《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 6《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 DL/T 52 10.1;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6.1.5 强夯后检测面应选在基础底面设计标高以上,劵后整平面 以下一定深度比较要当。强夯后的地基表面,总存在一定厚度的 扰动层,尽管扰动层可以通过碾压处理,但其强度和强夯加固层存 在一定的差别。如果检测面选择在地表,检测结果不一定真实反 映强夯加固带的加固效果;检测面也不宜过深,最深不宜超过基础 设计底标高。因此,本条规定检测面标高宜选在整平面以下 0.5m~0.8m,可根据强夯满夯能级大小、扰动层厚度、基底设计 标高等因素确定。